1、古今名人愛書的故事 或與書之間的趣事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在研究當中入了迷,新婚之夜,居然忘記了陪同新娘吃飯。 科學家牛頓,迷於科學研究,廢寢忘食。有一次煮雞蛋時,錯把手錶扔進了鍋里。我國晉代書法家王羲(xī)之,練字入了迷,一次吃飯時竟把墨汁當蒜泥蘸(zhàn著吃了。愛因斯坦一位女友打電話給他,最後要求愛因斯坦記下她的電話號碼,以便聯系。「我的電話號碼不好記,請您拿筆記一下。」女友說道。「說吧,我聽著。」愛因斯坦並沒有拿筆。「24361。」「這有什麼難的?兩打和19的平方,我記住了。」抗戰勝利後,畫家張大千在上海欲回四川老家,友人們為他設宴餞行,邀請了當時許多社會名流參加。 好友梅蘭芳也來了。席間,張大千向梅蘭芳敬酒說:「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 眾人莫名其妙,連梅先生也不解。張大千笑著解釋:「你是君子,唱戲動口;我是小人,畫畫動手。」 只求耳順」 在法國,國家研究院院士是崇高的地位。不少朋友都勸哲學家馬伯利競爭院 士。馬伯利說:「我不幹這種事。我當上了,有人就會說:他怎麼當上了。我如果不當,很多人會說:他怎麼沒當上?還是後一種議論好呀。」 如果…… 溫斯頓。邱吉爾是世界著名的政治領袖。他在擔任英國首相期間,一次,他的政治對手阿斯特夫人對他說:「如果我是您夫人,我一定會在您的咖啡里放進葯。」邱吉爾聽了,笑著說:「如果我是您丈夫,我一定會把這杯咖啡喝下去。」 奉還一生 醫生為年青時的英國作家薩維奇治病。作家長期潦倒,健康狀況極壞,好不容易才保住一條命。醫生最後把一張醫療帳單送給他,告訴他:「我救了你一條命,你應當有所報答。」薩維奇送給醫生一本書,恭敬地說:「我把命還給你。」這本書名是:《薩維奇的一生》 不入官場 鮑勃。霍普在美國家喻戶曉,因為他極善於用詼諧幽默的語言批評時弊, 尤其是政府的錯誤。新一任總統上台後,決定請他出任要職。他譏笑著說:「假如我也去當官,誰還來批評當官的呢?」 不知去何處 古希臘寓言家伊索是個奴隸。一天,主人派他進城辦貨,半路上他遇見一 個法官。法官盤問他:「你去哪兒?」伊索對貪贓枉法的法官向來不屑一顧, 回答道:「不知道!」 「不知道?」法官表示懷疑,把伊索抓了起來,囚禁到 監獄。「說實話難道也犯法嗎?」伊索在獄中抗議道,「我是不知道你們會把 我投入監獄的呀!」法官只好把伊索放了。
2、古代名人的養生趣事有哪些?求解答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這是曹操在《龜雖壽》詩中說的。他認為所謂「萬歲」自然不靠譜,但通過正確的保養之法來延年益壽,想必是可以的。那麼,曹操是如何養生的呢?古代那些長壽名人又是如何養生的?(註:名人往往有錢、有權、有閑、有地位、有資源,他們可以享用名貴葯材以及大補之物,而普通民眾則不行,另外,氣功養生過於玄乎,一般人難以企及,所以,本文不涉及氣功及葯食養生) 玉泉啄齒度長年 什麼叫「玉泉」和「啄齒」?前者就是唾液,後者則是叩齒。古人認為,吞咽唾液可以養生;每日上下牙互相輕叩27或36次,亦有益於健康。據張華《博物志》載:「(操)好養性法,亦解方葯,招引方術之士。廬江左慈、譙郡華佗、甘陵甘始、陽城郗儉,無不畢至。又可啖野葛至一尺,亦得少多飲鴆酒」。他還積極向術士們學習養生之術,「間行其術,亦得其驗」。其中最具象的方法,是敦煌太守皇甫隆教他的「玉泉啄齒法」。 曹操曾寫信向皇甫隆求教,皇甫隆回信:「要想壽命延,朝朝服玉泉」「朝朝服食玉泉啄齒......朝旦未起,早漱津令滿口而吞之,啄齒二七遍。」曹操有無去照做,趙炎無法知道,他僅活了65歲,不算高壽。但這個方法應該是有效的,曾被後世不少人借用。如蘇東坡說唾液「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葯,其效百倍」;明代名醫王蔡亦指出:「每朝早起啄齒漱口,唾滿咽之」,能使人耳聰目明延年。清代長壽皇帝乾隆,年過八旬,其養生法之一就是「齒常叩,津常咽」。 少近女色多讀書 這是南朝梁武帝的養生法門。如果說在歷代皇帝中,乾隆(89歲)是長壽冠軍的話,那麼,85歲的梁武帝就是亞軍,史稱其80歲還能騎射弓馬、上陣征戰,絲毫不輸與廉頗、黃忠等古之老將。 所謂多讀書,取其「聚精會神」之意,最早的醫書《內經》就有「聚精會神是養生大法」之說。研究證明,勤於讀書能促進「腦運動」,有點象「氣功」入靜一樣,輸送充足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帶動血液循環,能使全身保持協調統一,延緩衰老,預防痴呆症。 梁武帝讀書,那是手不釋卷的,「六藝備閑,棋登逸品,陰陽緯候,卜筮占決,並悉稱善」,讀書不但多,而且精。陸游曾說「病中書卷作良醫」「讀書有味身忘老」,大概就是跟梁武帝學的。有趣的是,陸游也活了85歲,跟梁武帝一樣。 梁武帝還有一招,就是少近女色。他後宮里有那麼多美麗的大小老婆,卻4次捨身人寺當和尚,真的是一心向佛嗎?未必,恐怕「老驥伏櫪」,志在長壽吧。據說他剛過50歲即停了房事,順應「養心莫善於歡」之理。房事,即性生活。房事養生,是我國古代養生學的一大特色。 中醫認為,「房中之事,能生人,能煞人。譬如水火,知用之者,可以養生;不能用之者,立可屍之矣。」這倒讓我想起明清文人的那句戲言:「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梁武帝在治國理政上或許昏庸可笑,但在養生上絕非「愚夫」。 常聽音樂練書法 李隆基(79歲)楊玉環夫婦,不光是流行音樂的創作者,同時也是痴迷音樂的聽眾。《舊唐書·本紀》稱玄宗「多藝尤知音律,善八分書」。關於練書法的養生作用,趙炎在以前的文章里有所介紹,這里不再贅述。有專家曾做預測,若無「安史之亂」,唐明皇很可能會活過九十歲,而楊玉環的壽命想必也不會定格在38歲。 音樂養生是中醫養生學的一個組成部分,運用音樂來調劑人們的精神生活,改善人們的精神狀態,從而起到預防、治療某些心理情志疾病的作用,這在我國很早的文字記載中就出現了。戰國時公孫尼有《樂記》雲:「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物使之然也」。明代張景岳有《類經附翼》雲:「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 經常聽聽音樂,練練書法,頗有些小資生活的情調,但別忘了,這也關乎健康大事呢,不可等閑視之! 不拘小節懂幽默 這方面的名人長壽案例很多,跟李隆基基本同時代的賀知章,享年84歲,其典型性格特徵,就是曠達豪放,不拘小節,還自號「四明狂客」。另一位詩人顧況,活了88歲,特別喜歡玩幽默,白居易被他「幽」了一回,竟然名聲在外了。《幽閑鼓吹》載:顧況尚書,白居易應舉。初至京,以詩作謁顧況。況睹姓名,熟視白公曰:「米價方貴,居亦弗易。」乃披卷,首篇曰:「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卻嗟賞曰:「道得個語,居即易矣。」因為之延譽,聲名大振。 清代的紀曉嵐,電視劇里稱他為「紀大煙袋」,典型的搞笑版角色,此君享年81歲,也算高壽了。老紀在生活中壞習慣很多,如嗜煙、嗜肉、好女色等等,還大碗喝酒,很少吃蔬菜和米面。但紀曉嵐也有正確的養生觀,《閱微草堂筆記》里記載了不少與養生有關的故事。他認為,養生不能照搬書中的方法,須因人而異、辯證施為;做人要豁達樂觀、詼諧幽默,也對養生有益,「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 老紀之「心常泰」三字,可謂深解養生妙旨。中醫理論認為,不拘小節之人,必定心胸寬廣而安泰,善於幽默之人,必定心情和順而快樂。伴隨快樂,活得開心,焉能不長壽?(來源:網路)
3、中國古代名人的奇聞軼事
名人金口價百倍
一千多年前,西漢唐蒙奉命出使南越。筵席上,他第一次喝到了醇香可口的拘醬酒,大為贊賞。回朝時帶幾瓶獻給漢武帝。漢武帝金口一嘗,立即欽為貢酒。拘醬酒頓時身價百倍。清朝時王致和官運不通,就做起豆腐生意來。後來他做的豆腐被慈喜太後偶然嘗到,慈喜一稱贊,竟成了御品,王致和從此生意興隆,財源滾滾。
名特風味名人創
「涮羊肉」是名特風味。但能流傳下來卻和忽必烈有關。700年前,元世祖忽必烈率軍征途中,想吃草原美味「清燉羊肉」。隨軍廚師馬上宰羊剔肉,不料敵情突發,做「燉羊肉」來不及了,廚師忙將羊肉切成薄片,放在鍋里一攪和就撈出來,放點調料送了上去。忽必烈飢不擇食,吃罷迎敵並獲全勝,還朝後命廚師如法炮製,並建議放了許多佐料,群臣吃後贊口不絕。忽必烈賜名「涮羊肉」。
「金華火腿」是宋代名將宗澤發明的。宗澤是主戰派,因打仗連連得勝,百姓抬著肥豬慰問,一時豬肉多得吃不了,宗澤就命人將豬腿割下,腌制起來。由於腌制的豬腿又濕又重,行軍攜帶不便,所以常常把它們匆匆曬上幾個太陽,掛在風中涼干,日子一久,腿肉紅得如火,大家都叫它「火腿」。
飲食癖好百千態
在飲食上,名人各有癖好。明代戚繼光喜吃出頭,在他守戌關外時,為了過一過豬頭癮,不惜派快馬手長驅北京的抄手胡同,專買那裡的華家豬頭。劉邦愛吃涼皮子。劉邦封漢王時在漢中吃當地的涼皮子就吃上了癮。當了皇上後,還不忘記要吃漢中的涼皮。據說有人因給劉邦進貢涼皮還被升了官。咸豐皇帝愛吃涼粉。咸豐十年的一天。咸豐走出宮門在大街吃了二碗涼粉,覺得味道極佳,竟把賣涼粉的請到宮里住了一月,傳授製作涼粉的技藝。還有,慈禧飲茶成癖,李鴻章愛吃鹹菜;鄭板橋愛吃狗肉;魏徵愛吃芹菜。
名菜沾了名人光
「西施舌」是杭州名點,因美女西施而得名,形似西施姣小的舌頭。皎潔清香甜潤可口。「昭君皮子」是甘肅人夏日常食的釀皮子,據說王昭君出塞後吃不慣麵食,廚師遂將麵粉分離成澱粉和麵筋。用澱粉制面條,昭君十分愛吃。「貴妃雞」是上海川味名菜,借用楊貴妃酒醉百花亭的故事命名。「漢宮藏嬌」原名「泥鰍鑽豆腐」是江西名菜,以豆腐形容貂嬋之純,以泥鰍比作董卓奸滑。
百代習俗懷念情
在歷代和各民族的飲食風俗中,有不少都和名人有關。比如吃「年糕」就是為了紀念伍子胥。公元前514年,吳王讓伍子胥督建王城。吳王之子夫差繼位後聽信讒言,殺了伍子胥。子胥臨死前對部下說:我死後若國家有難,民眾沒糧吃,就到城門牆下挖地三尺,可找到吃的東西。後來越國進攻吳國,城中軍民斷糧,伍子胥的部下就帶領軍民在象門城下挖地,果然挖出許多可以充飢的「城磚」,原來「城磚」是糯米粉壓成的,這是伍子胥生前設下的「積糧防急」之計,吳國軍民就靠這些城磚渡過了難關。此後每逢過年,吳國百姓都要壓制類似「城磚」的年糕,紀念伍子胥。象這類情況還有很多,如吃粽子紀念屈原;吃臘八粥紀念佛;吃餛飩紀念盤古等等
4、歷史人物的趣事
晉文公和介之推
晉文公的名字叫重耳,是春秋時期的另一位霸王。可是在他做
國家元首之前,經歷了許多坎坷,曾因受鱺姬的迫害而在外面
流浪了十九年之久。他流浪時有很多人跟隨他,介之推就是其
中的一個。重耳登基當了晉文公之後,大封群臣,論功行賞,
那些昔日站對了路線的隨從個個得了高官厚祿,可不知為什麼,
文公偏偏把之推忘到了腦後。
這事如果換了別人肯定早就跳高跺腳了,可之推是何等人?!
他非但沒有介意,反而說服老母,跟他一塊兒住進深山,免得文
公找到他們。
如果不節外生枝,文公一時半會大概真的想不起之推了。可是
之推有個鄰居,深深為之推的高風亮節所感動,冒著生命危險,
寫了一封小字報,偷偷貼在朝門上。這封小字報很快到了文公
手裡,他一讀,不由大驚失色:「哎呀!朕咋把救命恩人之推
給忘了呢?當年流亡到衛國的時候,朕沒有東西吃,是他把大
腿上的肉切下一片給朕充飢呀!朕飲水不忘掘井人,一定要厚
厚賞他。」
於是,文公派人到山上去找之推。只見那裡雜草叢生,荊棘遍
野,而且山外有峰,峰外有山,找了半天,連之推的影兒都沒
看著。文公不甘心,一口氣找了好幾天,仍然沒有下落。
直到有一天,文公忽然心生一計,他叫來小兵,讓他們放火燒
山。他的如意算盤是:火一燒,之推為了救老母,一定會背著
她跑出來,這不就成了嗎?哪知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把整座山
都快要燒焦了,之推也沒有露臉。火滅了以後,衛兵們在山頂
的一棵柳樹下,找到了之推和他老母的屍首。文公見狀,放聲
大哭,悔之已晚。
文公吩咐把他們倆藏在山的側面,又令農夫們開荒山,造農田,
並把荒上改名為介山,紀念介之推這位重友情、輕功名的賢士。
林則徐
道光十七年(1837年)初,任湖廣總督,嚴禁鴉片,卓有成效。次年上奏道光帝,力主禁煙,遂受命為欽差大臣,節制廣東水師,赴粵查禁鴉片。十九年,與兩廣總督鄧廷楨合力嚴緝走私煙販,懲處受賄官吏,迫令英美煙販交出鴉片237萬余斤,從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在虎門當眾銷毀;又提出奉法者來之,抗法者去之」的正確貿易方針,以孤立英國侵略者;會同水師提督關天培籌劃海防,倡辦義勇,屢挫英軍武裝挑釁。
為了解西方情況,他設立譯館,翻譯外文書報,編成《四洲志》,並譯外國律例、軍事技術等著述,開創了近代研究西方的風氣。1840年初任兩廣總督。6月,英國發動侵略戰爭,因廣州防守嚴密,遂被上攻佔定海,陳兵大沽;因投降派乘機誣陷,旋被革職。次年5月,復受命往鎮海軍營幫辦軍務,又遭讒害,不久被流放新疆。
曾在該地屯田,興辦水利,推廣先進生產技術。1845年起,被起用為陝甘總督、陝西巡撫、雲貴總督。1849年,因病退職返鄉。時英國侵略者強占福州城地築房,他聯合士紳上書閩浙總督劉韻珂,力主將侵略者驅逐出城。1850年,受命為欽差大臣,赴廣西鎮壓農民起義,病死於廣東普寧縣。贈太傅,謚文忠。
他對沙俄蓄謀侵略中國中國的野心有所覺察,晚年曾說:「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有《林文忠公政書》、《信及錄》、《林則徐日記》等。
5、古往今來,都有哪些發生在名人墨客身上的趣事?
古往今來,泱泱華夏出現了很多文人墨客,而在這些文人墨客上也發生了很多趣事。我國文化最繁榮的時候大概便是唐宋時期了吧,在唐宋時期出現很多名人,比如:王勃、李白、賀知章、賈島、以及唐宋八大家等等……
在他們身上發生了很多趣事,就拿賈島來說,賈島有一次去拜訪友人,卻發現友人不在家,於是他就寫了首詩,可是在“僧推月下門”和“僧敲月下門”上起了爭議。於是他就一直糾結這個問題一直到天明,他在回家的路上,他依舊在思考這個問題,由於思考的太深,他沒有注意到他的前方有一頂轎子向他駛來。結果他就毫不意外的沖撞了這位貴人的轎子,而這頂轎子里的不是其他人正是當朝太傅韓愈!而當韓愈聽到他這個問題後,便當場給了他定下“敲”這個字。這也成為當時的一件美談。
除此以外,還有的便是我們的大文豪蘇軾,蘇軾有一次去寺廟里禮佛,看到了方丈,於是就起了玩心。他對方丈說:“方丈,聽聞您一心向佛,那麼在您的眼裡,我看起來像什麼?”,方丈答到:“我看到了佛祖”,蘇軾有說到:“但在我眼裡,您確實一坨屎”,然後心滿意足的回家去了。蘇軾的妹妹蘇小妹看到大哥如此高興便問發什麼了,蘇軾便將自己佔了方丈的便宜的事情告訴了小妹,小妹笑道“方丈因為心裡有佛,所以所見之物皆是佛,而大哥你的心裡有屎,所以所見之物皆是屎。”然後笑著離去了。
在我們的語文教材里經常看到的就是文人墨客寫的詩歌,裡面講述了他們對當時社會環境的內心感悟,彷彿他們除了為國家為百姓好像就沒有其他事情可做一樣,其實不然,他們也有自己的生活,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嚴肅。
6、趣事方面 古代名人故事
李白,鐵杵磨成針.司馬光砸缸.
孔融,孔融讓梨.還有一個關於孔融的典故,就是小時了了,大未必回佳. 孔文舉年十歲答,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仆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
再有就是王戎.他小時候和朋友出去玩兒,結果看到一棵杏樹,果實累累,所有小朋友都上去摘果實,唯獨他沒.有人見此好奇,問他為何不採摘.他說:「這杏必是苦的.人來人往的路邊之樹,果實無人採摘,一定不好.」結果小朋友嘗了果實,發現果然是苦的.
關於這個問題,可以看看《世說新語》,裡面很多都是這些名人軼事.
7、古代名人趣事有哪些?
袒腹東床
王羲之的書法「鐵畫銀鉤」,流傳千古,而他一生的趣聞軼事,也膾炙人口。
有一次,大官郗鑒到王導丞相家中,想在王丞相的子侄里挑一位當女婿。消息傳來,一群二十來歲的男孩子無不把自己打扮得整整齊齊的,希望能被選上。只有王羲之毫不在意,躺在靠東邊地床上,衣衫不整,露出肚皮吃東西。郗鑒看了,反而覺得這個年輕人灑脫自然又有氣度,就決定把女兒嫁給他。這就是「袒腹東床」「東床快婿」典故的由來。
朱元璋與柿樹
據《燕京時餐記》載,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少年家貧,經常挨餓。有一天,已經兩天沒飯吃的朱元璋走到一個村莊,看到一棵柿樹正熟,就摘下了一些果子美餐一頓。後來,他當了皇帝,忘不了柿樹的功勞,還念念不忘植樹造林,於是下令有五畝至十畝地的人,要種柿、桃、棗;還下令安徽鳳陽、滁縣等地百姓每戶種兩株柿樹,不種者要罰。從此,安徽等地廣種柿樹。
左宗棠與左公柳
清末名將左宗棠任陝甘總督期間,下令軍隊在河西走廊的六百多里沿途種柳二十六萬株,人稱「左公柳」,至今仍為西北人民所稱道。清人楊昌溪曾寫詩贊道:「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楚霸王與桂樹
楚霸王自幼愛樹。相傳有一次,他在一個村莊里看到一個老人持斧要砍桂樹。楚霸王忙問緣由,老人說:「我家院子四四方方像『口』字。這棵樹長在院中,就成了『困』字,不是很不吉利嗎?」楚霸王聽後,靈機一動回答說:「照你這么說,院中倒樹留人,便成『囚』字,如此更不吉利。」老人覺得楚霸王言之有理,於是放棄了砍樹的念頭。
董奉與杏林
三國時東吳名醫董奉醫術高明,樂善好施。董奉隱居廬山期間,為貧苦百姓看病,從來不取分文,只要求病人病癒後按病情輕重,在他住所前後種杏樹,重病者栽五株,輕病者栽一株。幾年光陰,他的房前屋後竟有十萬余株杏樹。每當杏熟,董奉用來換穀米救濟貧民,人們稱這片杏林為「董仙杏林」,後人遂以「譽滿杏林」稱頌醫家。
思鄉植柳
唐代文成公主遠嫁西藏松贊干布,特地從長安帶去柳樹苗種,植於拉薩大朝寺周圍,以表達對柳樹成陰的故鄉的思念。因此,這些樹被稱為「唐柳」或「公主柳」,現在已成為藏漢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
白居易與花木
唐代詩人白居易愛樹如寶。他被貶任忠州刺史,年年都種植花木,並賦詩詠道:「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但購有花者,不限桃李梅。」他在《春葺新居》詩中又說:「江州司馬日,忠州刺史時。栽松滿後院,種柳蔭前墀。」
王安石與竹、桃、柳
宋代改革家、詩人王安石對種竹、植桃、栽柳極感興趣,賦有詩句:「乘興吾廬知未厭,故移修竹似延雛」:「舍南舍北皆種桃,東風一吹數尺高」:「移柳當門何啻王,穿松作徑適成三」。可見他對樹木的熱愛程度。
諸葛亮與桑樹
為建立蜀國立下汗馬功勞的諸葛亮,在病危時給後主劉禪的遺書上寫道:「臣家有桑八百株,子孫衣食,自可足用。」他把自己栽種的八百株桑樹作為子女生活費的來源,為子女生活作長久安排。一代名相,兩袖清風,死後留給子孫的唯有自己栽種的桑樹,令人不勝感慨。
8、有哪些古代文人趣事?
1 《蘇東坡趣事 》
蘇東坡是北宋時候的著名文學家,他和當時的白雲寺懷仁和尚交情頗厚,彼此都很欣賞對方。但是兩人在一起的時候,時常鬥嘴,流傳下不少幽默風趣的故事。
一天蘇東坡又去找懷仁和尚玩,一進廟門便大聲喊:「禿驢何在?」
懷仁和尚一看是蘇東坡,便微笑著說:「東坡吃草。」
2 《王壽彭的打油詩》
王壽彭是清慈禧年間的狀元,當年考取狀元,有人曾經質疑。
因為當時正直慈禧大壽,傳說讀卷官一看王壽彭的名字有利用價值,為討慈禧太後的歡心,把不是第一名的王壽彭的試卷調到第一名進呈。慈禧太後一眼看到這個名字十分吉祥,徵兆自己(王)壽如彭祖。彭祖本是個神話傳說中的人物,據說活了800歲,是個名副其實的老壽星。
王壽彭這三個字居然能巧合到象徵慈禧太後長壽,她內心的喜歡自然是可以想像的。所以她點王壽彭為狀元,並對讀卷官大加恩賞。
實際上王壽彭會試與慈禧大壽只是個偶然的巧合而已,無必然的聯系。事後,王壽彭也作一首打油詩抨擊此事:
「有人說我是偶然,我說偶然亦堪難。
世上縱有偶然事,豈能偶然又偶然。」
3 《紀曉嵐的煙斗》
紀曉嵐,乾隆時的大學士,總篡《四庫全書》。他精力過人,日夜能做文章數十篇。他煙癮極大,普通的煙斗不能滿足他的煙癮,便特地請工匠制了一人比普通的煙斗大四五倍的煙斗,斗內可以裝不少的煙。
每日上朝的時候,他煙斗里裝的煙,在轎子里可以從家裡吸到午門。
有一次,他的煙斗被小偷竊走,家丁驚恐,怕主人怪罪下來擔當不起,把這件事報告他以後,他卻笑了笑說:「我的煙斗特別大,決沒有人要用。你們拿兩吊錢到琉璃廠舊貨肆,保你能找來。」果然不出所料,家丁去琉璃廠找到了這只煙斗。
4 《吳邦殿借茶》
潮州楓溪在明朝萬曆年間,出了一個大名鼎鼎的文人吳邦殿,官拜朝廷通政參議和尚寶卿等職。
他為人詼諧幽默,善於制謎猜謎。一次,他居家時茶囊羞澀,就叫一個僕人頭戴草帽,腳趿木屐,到鄰居家討一包東西,僕人問他要討什麼,請說清楚,他說不用言明,你去便知。僕人莫名其妙地到鄰居家照他家主人的話對鄰居說了,鄰居大笑,讓他帶回一包茶葉。原來,這是一則啞謎,僕人是個「人」字,頭戴草帽是草字頂,腳趿木屐是人字下面一個木字,合成便是一個「茶」字。
真是妙絕!
5 《齊白石「磨石漿」》
木匠出身的齊白石,三十多歲時,已成為民間畫匠能以繪畫為業了。
他還十分愛好刻印,一次他看到著名篆刻家黎微刻印,就向他學習,他問黎的弟弟鐵安說:「我總刻不好,怎麼辦呢?」鐵安對他戲說:「你呀,把南泉沖的楚石,挑一擔回去,隨刻隨磨,刻它三四大盒,都化成石漿,印就能刻得好了。」齊白石一聽,就發憤努力,常常弄得東面屋裡漿滿地,又搬到西面屋裡去刻,正是這樣的刻苦努力,使他後在篆刻藝術方面達到很高的水平
9、中國歷史上的一些名人趣事?
在中國歷史上,夏姬是最為美艷,妖嬈的美女之一。春秋時代,淫風尚止回,穢聞卻層出不窮答,夏姬便是其中魁首,因她曾與三個國君有染,故被稱為「三王之後」,她先後嫁了七次,故稱「七為夫人」,又有九個男人死於她的采補之術,故稱「九為寡婦」。同性戀古代又叫龍陽之好,指的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男寵龍陽君,明朝時還有一位比皇帝年長近20歲的妃子,竟能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那就是明憲宗的萬貴妃,萬貴妃做了20餘年有實無名的皇後,她比明憲宗朱見深足足大了19歲,卻得皇帝專寵,讓明憲宗的兩位皇後一位被廢,另一位成為傀儡,她驕縱橫行,翻雲覆雨,迫害後宮妃嬪,結吶朝中大臣,即便如此卻不失寵於明憲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