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漢高祖劉邦採取了哪些休養生息政策
先指出漢初呈現一派殘破的景象:人口減少、經濟蕭條、糧食奇缺。引導學生歸納漢初經濟蕭條對鞏固統治不利,必須恢復和發展生產。
其次指出漢高祖的布衣將相們出身低微,雙親身參加推翻秦王朝的起義,因此注意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zd,注重研究如何避免重蹈的覆轍,大臣陸賈為此向劉邦提出忠告。同樣出身低微的劉邦能接受陸賈的建議,根據劉邦的要求,陸賈一連寫了12篇奏章,提出了行仁義、重教化的寬舒政策。引導學生歸納:秦王朝的重役苛刑導致覆內滅,應吸取秦亡教訓,接受陸賈的建議,實行輕徭薄賦的寬舒政策。
漢高祖「休養生息」政策的措施歸納為四點容:即解甲歸田、勸民還鄉、釋奴為民和十五稅一。並與秦的暴政進行比較,引導學生歸納:休養生息一方面可使農民安居樂業,穩定社會秩序,另一方面有利於建立新統治秩序。
2、西漢休養生息政策是什麼
反秦之弊,與民知休息
1、推行輕徭薄賦,重農抑商,抑制商人
2、大量士兵罷歸家鄉
3、復故爵田宅
4、免自賣為奴隸者為庶人
5、減輕田租道為十五稅一,文景帝時期減為三十稅一
6、文景帝時期開放山林川澤,鼓勵農民版進行副業生產
7、改革法律,文帝時期廢除秦朝的株連,以及傷殘肢體的肉刑,景帝又繼續減輕刑罰,各地官員亦權斷獄從輕
8、提倡節儉,反對奢侈,減省財政支出
3、「劉邦的休養生息政策是什麼?」
休養生息政策指大動盪或長期戰亂以後,統治者不搞勞民傷財、嚴刑酷法的統治,改以寬刑薄賦的政策,保養民力,增殖人口,以達到百恢復和發展經濟、穩定統治的目的。休養生息政策自漢高祖劉邦開始,歷經幾代統治者度(惠帝、呂後、文帝、景帝),執行了六七十年。結果是「海內殷富,國力充實」。漢高祖劉邦在位知時,為了與民休息,除了讓士兵復員生產,讓戰爭期間逃亡的人回家,把賣身作奴隸的人釋放為平民,規定十五稅一之外,還採取了下列措施:(1)調整和建立新制度。(2)壓抑商賈。規定商人不準作官,道禁穿絲織品,禁帶兵器、騎馬,並向商人徵收重稅。(3)對匈奴和親。(4)消滅異姓王分封同姓王。如以謀反罪名殺韓信和彭越。漢高專祖與民休養生息,一方面調整了生產關系,使之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鞏固了封建的經濟基礎;另一方面初步建立起西漢王朝的一套統治制度,恢復和完善了自秦以來建立的封建社會上層建築,從而為西屬漢的強盛奠定了基礎。
4、劉邦的休養生息政策是什麼?
1 勞力歸農。頒布軍隊復員令,凡復員的軍吏卒,可按軍功大小,分配田宅或免除賦徭。動員流亡之民回鄉,「復故爵田宅」。在全國推行釋免罪人和奴婢,增加農業勞動人口。
2 鼓勵生育。高祖七年(前200),詔令「民產子」,可以免除徭役兩年,以資鼓勵。採用這一政策,使得大漢帝國人口漸盛,中國人口的數量第一次達到歷史上的高峰。
3 減輕徭役。漢初施行慎重民力征發制度,縮短了服役時間,規定年滿23歲開始服役,56歲免役,還允許以錢代役。
4 薄斂賦稅。劉邦根據官吏俸祿和政府開支制定全國賦稅總額。田租,或稱田賦,即土地稅,徵收率為十五稅一(1/15);口賦,也稱算賦,即人口稅,每人每年一算(120錢)。
5 節約財用。漢初,統治者極為節儉,這對恢復生產有積極作用。高祖七年(前200),劉邦見蕭何負責修建的未央宮過於「壯麗」,竟責備蕭何說:「天下匈匈,勞苦數歲,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也?」
6 抑制商人。規定工商業者另立戶籍,稱作「市籍」,凡在市籍的人,都要從政治和經濟上受到監督限制。商人不能穿絲綢,不能攜帶武器,不得乘車騎馬,不可做官為吏,不僅地位卑微,還要加征一倍至數倍的算賦,目的是驅商務農,迅速恢復農業生產。
7 遷徙豪強。劉邦下詔,將齊、楚兩國的昭氏、屈氏、景氏、懷氏、田氏五大姓氏及其他豪強共10萬人口,強制移民到關中,由政府供給耕田和住宅。
8 安定環境。加強邊境的防衛,並向邊境移民,這更使漢朝政權穩定,為開發邊疆,集中精力恢復經濟生產,贏得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5、西漢 休養生息介紹一下西漢的休養生息政策,越完整越好
當時的西漢和唐太宗時期一樣,都是剛結束社會戰亂的時期,由於都是經過長期的戰亂,所以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很慢,國力也不是很強盛,同時由於前期戰亂時期百姓都受到很重的苛捐雜稅和徭役,所以當時社會矛盾很尖銳.所以唐太宗和西漢初年,統治者為了緩和這種社會矛盾、提高國力,從而實施了一系列的仁政,進行了一系列的輕徭薄負、修養生息的政策,這也是每逢改朝換代和戰亂之後所必須實施的政策.這樣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
"百姓是水,水能載舟,也能覆舟."要天下安定,首先得百姓安定;要百姓安定,就必須給個空間給他們,讓他們可以或下去;民以食為天,讓百姓修養生息,有飯吃,百姓自然會安定下來.百姓安定下來了,社會才能安定下來,社會安定下來了國家才能健健康康的發展下去,國力才能提高上去.這就是我的個人看法和意見.
在我看來,以上的政策不僅對當時的封建社會有用,對現在也是非常有用的,甚至是將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項政策.在早幾年的農村生活條件不好,經濟條件差,連供家裡的小孩子上學都不能,有的連最基本的醫療衛生都不能保證.而當時農村農民還得按家裡的人口每年收割的時候向國家交納糧稅,沒糧的就用錢或者其他的東西代替.所以農村一些勞動力放棄了田間操作,都份份進城打工,這樣就造成了農業勞動力空虛,大量的田地荒廢,由於大量的農民工進城也給一些城市造成巨大的人口壓力.而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約了中國的發展.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大國,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農業也是我國最基本的經濟命脈.所以為了我國的發展,就必須妥善的處理好中國農村建設的問題.所以最近幾年中國大力宣傳"三農政策",這一政策的實施,促使者中國農村的現代化發展.他不僅免掉了農民的農業稅,而且還對農村的農民進行農業補貼等這一系列的護弄措施,在很大的程度上扭轉了中國農村的情況.所以現在農村的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
所以在我看來修養生息、輕徭薄負的政策是可以一直延續下去的,也是一直都行的通的.
6、休養生息的政策的依據是什麼?
休養生息政策指大動盪或長期戰亂以後,統治者不搞勞民傷財、嚴刑酷法的統治,改以寬刑薄賦的政策,保養民力,增殖人口,以達到恢復和發展經濟、穩定統治的目的。休養生息政策自漢高祖劉邦開始,歷經幾代統治者(惠帝、呂後、文帝、景帝),執行了六七十年。結果是「海內殷富,國力充實」。漢高祖劉邦在位時,為了與民休息,除了讓士兵復員生產,讓戰爭期間逃亡的人回家,把賣身作奴隸的人釋放為平民,規定十五稅一之外,還採取了下列措施:(1)調整和建立新制度。(2)壓抑商賈。規定商人不準作官,禁穿絲織品,禁帶兵器、騎馬,並向商人徵收重稅。(3)對匈奴和親。(4)消滅異姓王分封同姓王。如以謀反罪名殺韓信和彭越。漢高祖與民休養生息,一方面調整了生產關系,使之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鞏固了封建的經濟基礎;另一方面初步建立起西漢王朝的一套統治制度,恢復和完善了自秦以來建立的封建社會上層建築,從而為西漢的強盛奠定了基礎。原因:秦末農民戰爭動亂,楚漢之爭,生靈塗炭,急需時間休養生息,重建家園,同時與北方匈奴力量的對比不佔優勢.
主要措施:實行分封制度,獎勵農耕,桑蠶,減租減息,實行以農為先的政策.
作用:使得漢朝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加強了國家實力,出現了文景之治的開國盛世,,為漢武帝北驅匈奴奠定了強大的物質基礎.
7、劉邦的休養生息政策具體是什麼
首先指出漢初呈現一派殘破的景象:人口減少、經濟蕭條、糧食奇缺。引導學回生歸納漢初經濟蕭條對鞏固統答治不利,必須恢復和發展生產。
其次指出漢高祖的布衣將相們出身低微,雙親身參加推翻秦王朝的起義,因此注意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注重研究如何避免重蹈的覆轍,大臣陸賈為此向劉邦提出忠告。同樣出身低微的劉邦能接受陸賈的建議,根據劉邦的要求,陸賈一連寫了12篇奏章,提出了行仁義、重教化的寬舒政策。引導學生歸納:秦王朝的重役苛刑導致覆滅,應吸取秦亡教訓,接受陸賈的建議,實行輕徭薄賦的寬舒政策
②將漢高祖「休養生息」政策的措施,根據課本內容歸納為四點:即解甲歸田、勸民還鄉、釋奴為民和十五稅一。並與秦的暴政進行比較,引導學生歸納:休養生息一方面可使農民安居樂業,穩定社會秩序,另一方面有利於建立新統治秩序。
8、西漢休養生息的政策
安民為本
年輕的賈誼作《過秦論》為文帝提出治國的根本方針為「牧民之道,務在安之」。這股要求安民的社會思潮,是惠帝以來朝野共同的要求,也是鞏固西漢統治的需要。 在「安民」方針指導下,歸納起來,文帝採取的措施有:
減省租賦
為了吸引農民歸農力本,文帝以減輕田租稅率的辦法,改變背本趨末的社會風氣,用來激發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文帝二年(前178年)和十二年(前168年),曾兩次「除田租稅之半」,即租率由十五稅一減為三十稅一,即納1∕30的土地稅,十三年還全部免去田租。自此以後,三十稅一成為漢代定製。此外,算賦也由每人每年120錢減至每人每年40錢。
減輕徭役
文帝「偃武興文」,「丁男三年而一事」,即成年男子的徭役減為每三年服役一次。這樣的減免,在中國封建社會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令列侯歸國
文帝即位之初,列侯多居長安,遠離所屬食邑,造成「吏卒給輸費苦」,給人民增加了一項新的轉輸負擔。文帝二年(前178年),即詔令列侯回歸封邑,做官吏的及有詔令特許的,要將太子送歸封邑,其他任何人不許留居長安,以減輕人民的負擔。
弛山澤之禁
文帝後六年(前158年),文帝下令,開放原來歸屬國家的所有山林川澤,准許私人開采礦產,利用和開發漁鹽資源,從而促進了農民的副業生產和與國計民生有重大關系的鹽鐵生產事業的發展。弛禁的結果,「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廢除過關用傳制度
漢代在軍事重鎮或邊地要塞,都設關卡以控制人口流動,檢查行旅往來。出入關隘時,要持有「傳」,即通過關卡的符信(憑證),方可放行。文帝十二年(前168年)三月,文帝取消出入關的「傳」,從而有利用於商品的流通和各地區間的經濟聯系,對於農業生產的發展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入粟拜爵
文帝十二年(前168年),號稱「智囊」的太子家令晁錯向文帝建議:「募天下之人入粟於邊,以受爵免罪,不過三歲,塞下之粟必多矣。」文帝採納了這個建議,採取公開招標價賣爵的辦法來充實邊防軍糧。晁錯又建議,入粟拜爵辦法實行後,邊境積粟足以支5年,可令入粟者輸於郡縣,是郡縣也積粟;邊境和郡縣都已充實,就可以免除天下田租。入粟拜爵辦法的實行,使農民的處境暫時有所改善。
躬修節儉
文帝在位23年,車騎服御之物都沒有增添;屢次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寶;平時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絲綢做的衣服;文帝為自己預修的陵墓,也要求從簡。在中國歷代帝王中,文帝是一生都注重簡朴為世人稱道的皇帝。
第一個治世
由於文帝採取了上述的方針和措施,就使當時社會經濟獲得了顯著的發展,統治秩序也日臻鞏固。西漢初年,大侯封國不過萬家,小的五六百戶;到了文帝和景帝時期,流民還歸田園,戶口迅速繁息。列侯封國大者至三四萬戶,小的也戶口倍增,而且比過去富實多了。中國古代社會開始進入治世。
9、西漢施行體養生息政策30字?
一、漢高祖劉邦休養生息的內容:
1、解甲歸田:
凡退役歸農的軍吏卒,按軍功大小,分配田宅分配田宅或免除若干年徭役。劉邦鼓勵士兵回鄉生產一方面減輕了國家的負擔,又增加了社會勞動力,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2、勸民還鄉:
因戰亂逃亡山澤的民眾,歸還故里領取原有的田宅,戰爭期間流亡山澤沒有登記戶籍的人,令各歸其縣,登記戶籍,恢復原有田宅,這樣及增加了社會勞動力,又增加了繳納賦稅的人數,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3、釋奴為民:
因飢餓賣身為奴隸的釋放為平民,提高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增加了社會勞動力。
4、十五稅一:
減輕了人民的負擔,有利於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二、休養生息的作用:
①鞏固西漢統治;
②推動經濟發展;
③奠定強盛基礎。
漢初漢高祖劉邦推行休養生息措施,他的後繼者文帝和景帝繼承了漢高祖的既定方針,繼續推行一系列治國的休養生息政策,使社會生產進一步發展,歷史上把文帝、景帝統治時期出現的繁盛局面稱「文景之治」。
(9)休養生息政策的主要內容擴展資料:
1、文景之治簡介:
漢初,因多年戰亂導致社會經濟凋敝,漢廷推崇黃老治術,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
漢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別兩次「除田租稅之半」,文帝十三年,還全免田租。同時,對周邊敵對國家也不輕易出兵,維持和平,以免耗損國力。這就是輕徭薄賦的政策。
漢文帝生活十分節儉,宮室內衣服沒有增添,衣不曳地,車類也沒有添,帷帳不施文綉,更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物。因此,國家的開支有所節制,貴族官僚不敢奢侈無度,從而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文景二帝還重視農業,曾多次下令勸課農桑,根據戶口比例設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幹人員,並給予他們賞賜,以鼓勵農民生產。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解百官關心農桑。每年春耕時,他們親自下地耕作,給百姓做榜樣。
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當時社會比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來。到景帝後期時,國家的糧倉豐滿起來了,府庫里的大量銅錢多年不用,以至於穿錢的繩子爛了,散錢多得無法計算了。
隨著生產日漸得到恢復並且迅速發展,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穩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漢朝的物質基礎亦大大增強,是中華文明邁入帝國時代後的第一個盛世。
文景之治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一個偉大時代,同時也是為後來漢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的養精蓄銳時期。
2、無為而治思想
漢帝國建立之初,利用民眾對秦王朝殘厲法制的不滿,順從民意,進行了政治改革。為與民休養生息,採取了無為而治的統治思想,這也是道家思想第一次登堂入室。
無為而治本意並不是不為,是不過多的干預、充分發揮民眾自我能動性,適於統治者。而儒家思想核心是道德規范,傾向於不妄為,適於每一個人。
無為政治看起來有消極保守的傾向,從另一種種角度看,卻透露出科學的客觀主義的精神。這種政策強調行政上不妄為,少有急切的舉措,避免苛政擾民,使社會生活在自然的狀況下得以安定。這種政治風格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經濟的進步。
文景時期,繼續推行漢初無為而治的思想,各項政治措施實際上都圍繞著無為而治的思想展開,並適當補益損革,使得漢朝國力逐步恢復。
文景時代比較寬和的政治空氣,有利於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漢書·食貨志上》說,「文帝即位,躬修位節,以安百姓」,對於當時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文景之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無為而治
漢初的休養生息的故事
休養生息政策指大動盪、或長期戰爭以後,統治者不搞勞民傷財、嚴刑峻法的統治,改以寬刑薄賦的政策,保養民力,增殖人口,以達到恢復和發展經濟、穩定統治的目的.休養生息政策自漢高祖開始,歷經幾代皇帝(惠帝、呂後、文帝、景帝),執行了六七十年.結果是「海內殷富,國力充實」.班固說:「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至於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於移風易俗,黎民醇厚.」 無為而治漢高祖稱帝後,有鑒於秦亡經驗,遂在政策上採取道家「黃老治術」、「無為而治」的理念.主要措施:漢高祖:解甲歸田、勸民還鄉、釋奴為民、十五稅一;文帝、景帝:輕徭薄賦、減輕刑罰
緹縈救父
漢文帝的四年中,有人上書告發淳於意。按照刑法應當專車押送他向西到長安。淳於意有5個女兒,跟著(囚車)在哭。淳於意生氣,罵道:「生女兒不生男孩,危急時沒有人能幫忙。」這時小女兒緹縈因父親的話而悲傷,就跟父親向西行,上書說:「我的父親做官吏,齊地的人都說他清廉公平,如今犯法應當獲罪受刑。我為(受刑而)死的人不能復生感到悲痛,而受過刑的人不能再長出新的肢體,即使想改過自新,也沒辦法了。我願意捨身做官府中的女僕來贖父親的罪過,讓(他)能改過自新。」皇上聽到後為她的意願感到悲傷,這年就去除了肉刑法。
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對當今減輕農民負擔的啟示
戰爭給西漢王朝留下了什麼呢?(生看書概括)社會殘破不堪,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使得經濟凋敝,國家十分貧窮,人民逃避戰亂,也大量流亡。漢初的人口數在經歷長期戰亂後大大減少。(投影文字資料:「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這就是說,即使是上層統治者,生活狀況遠不比前代,那麼,可以想像當時農民的生活狀況一定是很凄慘的。這種客觀現實迫使西漢統治者只能採取讓人民「安居樂業」的辦法,來恢復生產,使經濟狀況好轉,這種政策就是「休養生息」政策,它的特點就是輕徭(徭役)薄賦(賦稅)、與民休息。以上所述,就是該政策實行的客觀原因。另一方面,對施行這一政策的統治者來說,其主觀原因又如何呢?(教師指導學生閱讀相關內容後得出結論)漢初統治者,包括皇帝劉邦及他的重要大臣。大多出身於普通百姓或下層小吏,又都參加了秦末農民大起義,因此深知民間疾苦,同時又能夠吸取秦朝亡於暴政的教訓,所以才針對民間所急需採取了「休養生息」政策,這是這一政策實施的主觀原因。農民需要土地來生產糧食,需要房屋來居住,需要少交納租稅以便確保生活所需)為此,漢高祖採取的措施正能夠滿足或部分滿足這些:①士兵復員生產(農民數量增多),免除若干年徭役(勞動時間有保證)。②讓戰時逃亡的人回家,發還原有的土地房屋(有土地進行生產)。③釋放因飢餓賣身為奴(男子)婢(女子)的人為平民(可以擁有部分勞動產品)。④田租定為十五稅一(農民自留產品有較大增加)。這樣的措施,使農民能夠安定下來;「安居」,同時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樂業」。從而帶來了社會秩序安定、社會經濟逐漸得到恢復。這就是「休養生息」政策的作用。
現在已不是漢初了……
試論漢初的修養生息政策
1.輕徭薄賦
由於長期的戰爭,使得漢初的經濟受到重創,民不聊生,土地荒蕪,人口
銳減,這時適時施行輕徭薄賦,對於穩定人心具有積極的作用。
2.與民休息
對人民的政治生活和經濟生活採取不幹涉主義或少干涉主義,藉以安定民心,發展社會生產。
3.清靜無為
好靜」是針對統治者的騷擾而提出的,「無為」是針對統治者的苛政而提出的,「無欲」是針對統治者的貪欲而提出的。老子認為,為政者應當能做到「無為而治」,有管理而不幹涉,有君主而不壓迫。讓人民自我發展,自我完善,人民就能夠安平富足,社會自然能夠和諧安穩。
「無為」就是不做任何違反自然規律、有損道德規范、違反社會法則,有害眾生的事。但這里的「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做,並不是不為,而是含有不妄為、不亂為、順應客觀態勢、尊重自然規律的意思。老子說過「無為而無不為」,意思是說:不妄為,就沒有什麼事情做不成的。這里,「無為」乃是一種立身處世的態度和方法,「無不為」是指不妄為所產生的效果。老子還曾談道,「為無為,則無不治,」意思是說以「無為」的態度去對待社會人生,一切事情沒有做不到、辦不好的。因此,老子所講的「無為」並不是消極等待,毫無作為的,而是「為無為」、「為而不恃」、「為而不爭」,即以「無為「的態度去「為「,去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西漢初年,統治者為什麼要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又是如何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的?
西漢初年,經濟蕭條,到處都是一片荒涼的景象。漢高祖及其後的漢文帝、 漢孝景帝
漢景帝等,吸取秦滅的教訓,減輕農民的徭役和勞役等負擔,注重發展農業生產。文景時期,提倡節儉,重視「以德化民」,社會比較安定,經濟得到發展。歷來被視為封建社會的「盛世」,史稱「文景之治」。
治理措施:
1.減輕雜稅
2.重視農業
3.抑制豪強
4.休養生息
參考資料: http://ke.baidu.com/view/19249.html?wtp=tt
與秦朝的統治政策相比,漢初實行的體養生息政策對社會的安定和發展有怎樣的好處?
與秦朝的統治政策相比,漢初實行的休養生息政策對社會的安定和發展的好處是:
(1)漢初統治者親身經歷了秦朝滅亡的過程。
(2)社會經濟凋敝也迫使其不能不採取休養 生息政策的重要原因。
(3)封建國家暫時放鬆對農民的剝削,減輕 農民的徭役負擔,通過減輕刑罰安定民心, 將封建剝削降到農民可以接受的程度。
(4)「休養生息」政策符合西漢的社會現狀, 對社會的安定和發展,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10、休養生息具體有那些內容?
主要指經濟上的一系列恢百復和發展生產的措施
主要有:1,輕徭薄賦,減輕農民的負擔。
2,確立農民對土地的所有權,廢除前朝貴族對農民的剝削,保證農業生產
3,安撫流民度,將無主土地分給因戰亂逃難的農民專,利於社會穩定和恢復生產。
4,戒奢從儉,統治者減少鋪張浪費,凈化屬社會風氣。
5,緩和同周邊少數民族的關系,盡量避免戰爭。
6,減少大型工程的修建,保證農民的生產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