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天如何進補
應根據乍暖還寒,人體陽氣上升的特點,以清補、柔補、平補為原則,根據自身虛弱情況,辨證選用助正氣或補元氣的滋補品。
黑枸杞中的花青素能很好的對抗外界對細胞的氧化作用,清除皮膚有害物質自由基的堆積和沉澱,保護膠原蛋白,讓皮膚鮮活有彈性,減少皺紋,延緩衰老。每日嚼服枸杞6克,或用開水泡飲,可養肝明目,對預防眩暈目疾和保護肝臟有益。
春季養生食補為上 「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對人來說,春天更應該注意飲食調養,以保健康。春季養生「當需食補」。但必須根據春天人體陽氣逐漸生發的特點,選擇其平補、清補的飲食,以免適得其反。
拓展資料仲春古人雲,春應在肝。肝稟風木,仲春時節肝氣隨萬物升發而偏於亢盛。「按中醫理論,春天是肝主令之時,所以此時養生,首要養肝。肝與脾互為母子關系,健肝先健脾,因此春季的飲食養生以養肝健脾為大原則。
同樣養肝健脾,不同體質也有不同食療方案祖國醫學認為,肝亢可傷脾(木克土),影響脾胃運化。因此,唐代葯王孫思邈曾講:「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多吃酸味食物會使肝功能偏亢,故春季飲食調養,宜選辛、甘溫之品,忌酸澀。
飲食宜清淡可口,忌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此時可適當進食大棗、蜂蜜、鍋巴之類滋補脾胃的食物,少吃過酸或油膩等不易消化的食物。這時正值各種既富含營養又有療疾作用的野菜繁茂榮盛之時,如薺菜、馬齒莧、魚腥草、蕨菜、竹筍、香椿等,應不失時機地擇食。
2、春季養生吃什麼 12種春季養生食
1.香椿——含豐富鈣、維生素E、並含有香椿素,起到健脾開胃功效。
2.香菜——春吃香菜可散發寒氣。
3.香蔥——所含的蔥素具有殺菌作用,還能軟化血管。
4.香菇——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氨基酸、維生素。
3、春夏秋冬養生原則是什麼?
《黃帝內經》根據五行學說,以人體五臟為中心,五色與五臟相配,即綠紅黃白黑。紅主心,綠主肝,黃主脾,白主肺,黑主腎。那麼一年四季就都有那些對應養生的食物?春夏秋冬四季分別吃什麼益處多而且健康呢?一:春季:春之芽,春日食春芽是大自然的賜予,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說要「食歲谷」,意思就是要吃時令食物。春天裡所有的植物都生發出新鮮的嫩芽,其中,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等。
春韭:春日,嘗鮮,首推春韭。春天氣候冷暖不一,需要保養陽氣,而韭菜最宜人體陽氣。韭菜含有揮發油、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健胃、提神、強腎等功效。春韭為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為鮮美。其根白如玉,葉綠似翠,清香馥郁。春韭吃法多樣,既可佐肉、蛋、蝦、墨魚等,又可做蒸包水餃的餡料。炒綠豆芽或豆腐乾時加些春韭,格外芳香可口。
菠菜解毒防春燥:春天裡吃食的菜蔬還有菠菜,菠菜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春季為佳,「春菠」根紅葉綠,鮮嫩異常,最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對解毒、防春燥頗有益處。中醫也認為菠菜性甘涼,能養血、止血、斂陰、潤燥。因菠菜含草酸較多,有礙鈣和鐵的吸收,吃菠菜時宜先用沸水燙軟,撈出再炒。
蔥蒜殺菌助春陽:蔥、姜、蒜不僅是調味佳品,還有重要的葯用價值,可增進食慾、助春陽,還具有殺菌防病的功效。春季是蔥和蒜在一年中營養最豐富,也是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時候。
春筍:說到吃春,不得不提的就是春筍。春筍脆嫩鮮美,可嚼出清香和甘醇來,被譽為「素食第一品」,如果說肉食者鄙,食筍則正好相反。筍的味道就是如此清雅雋永。蘇東坡曾道:「無竹則俗,無肉則瘦,若想不俗也不瘦,天天筍煮肉。」中醫認為,春筍有「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的功效。
1、春季第一茶:玫瑰花,「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吃春」的重點不僅在於「吃」「喝」也同樣重要。春季第一茶,亦花亦茶——它就是大家熟悉的玫瑰花。玫瑰花茶性微溫,具有活血調經、疏肝理氣、平衡內分泌等功效,對肝與胃有調理作用,並能消除疲勞、改善體質,適於春季飲用。此外,具有「解郁聖葯」美譽的玫瑰花茶,還能讓你的心情「多雲轉晴」。不僅如此,玫瑰花茶還能美容養顏,有助改善皮膚乾燥、消除色斑、改善膚色。2、養脾佳品大紅棗:人們在春天裡的戶外活動比冬天增多,體力消耗較大,需要的熱量增多。但此時脾胃偏弱,胃腸的消化能力較差,不適合多吃油膩的肉食,因此,熱量可適當由甜食供應。紅棗正是這樣一味春季養脾佳品。3、入脾養血龍眼乾:龍眼乾適合安神肝血不足、氣血循環不佳者,易在春天睡不好、沒精神。而龍眼乾可入脾養血,脾胃養足了,肝血、肝氣也較足,晚上睡不好、易頭暈的人可多吃。不過常口乾舌燥、易上火、體質較燥熱的人則要少吃,建議1天不要吃超過半個手掌的量。
二:夏季,多吃苦味食物在一日三餐中,注意多吃些苦味的食物。苦味的食物雖然味道上不是那麼適口,不過卻是暑日的健康食品。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鹼具有消暑清熱、促進血液循環、舒張血管等葯理作用。三伏天氣里吃些苦瓜、苦菜,或者飲用一些啤酒、茶水、咖啡、可可等苦味飲料,不但能清除人內心的煩惱、提神醒腦,而且可以增進食慾、健脾利胃。注意補充維生素高溫季節,人體新陳代謝加快,容易缺乏各種維生素。此時,可以選擇性地定量補充一些維生素,最好是食物補充,可以選擇一些富含維生素和鈣的食物,如西瓜、黃瓜、番茄、豆類及其製品、動物肝腎、蝦皮等,也可以飲用一些果汁。別忘補鹽補鉀夏天出汗多,體內喪失的鹽分就比較多。所以要注意多吃些鹹味的食物,以補充體內所失鹽分,達到身體所需的平衡。此外,出汗多也會導致體內的鉀離子喪失過多,具體的症狀是人體倦怠無力、食慾不振等。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較多的鉀,因此可以酌情有控制地吃一些草莓、杏子、荔枝、桃、李等水果,而蔬菜中的青菜、大蔥、芹菜、毛豆等含鉀也很豐富。茶葉中含有比較多的鉀,夏天的時候多喝茶,既可以消暑,又能補鉀,可謂一舉兩得。暑天宜清補夏天的飲食應該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應該選擇具有清淡滋陰功效的食物,如鴨肉、鯽魚、蝦、瘦肉、食用蕈類(香菇、蘑菇、平菇、銀耳等)、薏米等。多吃解暑葯粥夏天不適合大補,夏天吃大補的食物容易讓身體不舒服,所以羊肉不宜多吃,尤其是血壓高的人。最好是多吃蔬菜,少吃油膩,並注意多吃些可以清熱降暑的食物,如綠豆粥、扁豆粥、荷葉粥、薄荷粥等「解暑葯粥」。「紅燈」食物炎熱夏季,人體的食慾往往會對人的飲食產生誤導,導致的結果就是滿足了口感,帶來了疾病。所以,夏季要健康,還要多多注意少吃或者不吃不宜食物。
2、少吃涼食氣候特別炎熱的時候,適當的吃一些涼食或者喝一些冷飲會讓人感覺身心舒適,還能起到一定的驅暑降溫作用。但是,這些食物不宜吃得太多。涼粉、冷粥吃得太多就容易傷胃。而雪糕、冰磚等是用牛奶、蛋粉、糖等製作而成,不可以食用過多,否則容易導致胃腸溫度下降,引起不規則收縮,誘發腹痛、腹瀉等症狀。目前市場上的飲料品種很多,但是營養價值不高,還是少飲為好。如果喝多了冷飲還會損傷脾胃、影響食慾,甚至可能導致胃腸功能混亂。吃水果應該適度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人體多種基本營養需求———碳水化合物、礦物質、蛋白質等,都不是單單依靠吃水果就能滿足的,長期靠「水果化」生存,容易導致蛋白質攝入不足,對人體的內分泌系統、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等都產生不利影響。有些年輕的朋友喜歡在夏天的時候光靠吃水果來減肥,其實不是很科學。光吃水果不但會導致很多疾病,而且因為大部分水果含糖量很充足,所以長期大量攝入,並不能達到減肥效果。避免生食水產品水產品的營養豐富且味道好,夏天生食口感也是一流的。不過,像熗蝦、毛蚶、泥蚶、魁蚶、醉蝦、醉蟹、咸蟹等海鮮食品,安全風險較大。因為海鮮中含有很多寄生物,未經高溫消毒,吃了容易傳染疾病。
3、很多人認為,沒有經過加熱或是高溫烹飪的食物,含有的營養元素不會流失,生吃就是最好的。實際上,像蔬菜、水果這些食物生吃比較好,它們所含有的維生素、纖維等營養元素不會缺失。但是生吃蔬菜水果時一定要洗干凈,因為現在蔬菜、水果多含有農葯。家庭用餐多注意防止生熟食品交叉感染,所以切不可將煮熟的食物放在盛過生海鮮、生肉且尚未洗干凈的容器或者碗盤內。夏季尤其要注意及時冷藏已經加工好的熟食品,通常常溫下熟食品的存放時間應該控制在兩小時內。食物最好現做現吃,生吃瓜果要洗干凈並且進行消毒。如果食物已經腐爛、變質、變味,則容易導致腹瀉等症狀,最好別吃。在做涼拌菜的時候,應該加入蒜泥和醋,既可以調味,也能起到殺菌的作用,而且還增進食慾。食物從冰箱拿出來以後,最好在常溫下放置10~20分鍾以後再吃,因為剛拿出來的時候太涼了,對於老人小孩來說,他們脾胃比較虛弱,容易受到傷害。
秋天:一般人到了秋季,由於氣候宜人,食物豐富,往往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起來,使人發胖,俗話叫「長秋膘」,這樣不好。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而不能放縱食慾,大吃大喝。
2.從中醫食療理論上講,認為秋季屬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在我國黃河流域,一到秋季,氣候就變得晴朗乾燥,因此主張應當潤燥。怎樣做到這一點呢?首先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應當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蘿卜、西葫蘆、茄子、綠葉菜、蘋果、香蕉等。另外,中醫還認為秋季屬合,萬物收斂,因此又主張「應吃辛以發散」。意思是說避免各種濕熱之氣積蓄。因為凡是帶有辛香氣味的食物,都有散發的功用,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氣味的食物如芹菜。3.由於秋季天氣由熱轉涼,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飲食特別注意不要過於生冷,以免造成腸胃消化不良,發生各種消化道疾患。所以提出「秋宜溫」的主張,也就是說秋天應當避免光吃些涼和性寒的食物,應當多吃一些溫性食物。
秋天,天氣漸漸轉涼,人們的口、鼻、皮膚等部位往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乾燥感,故應吃些生津滋潤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適合秋季食用的食品有:百合:清心安神、消除疲勞,有潤燥止咳的作用;山葯:其特點是不熱不燥,不論男女老幼、體健體弱,都適合食用;蓮藕:生藕能清熱生津止渴,熟藕能健脾開胃。故有「暑天宜生藕,秋涼宜熟藕,生食宜鮮嫩,熟食宜壯老」的說法;栗子:有健脾養胃、補腎強骨的作用;胡桃:能溫肺定喘,又能益氣養血、潤燥潤腸;花生:深秋後花生成熟,宜用鮮花生仁或研末沖湯服或水煮煎服,不宜炒吃;紅棗:秋食紅棗,益肺補氣,如能與銀耳、百合、山葯共煨食,效果更好。此外,秋季還適合食用梨、荸薺、海蜇、胡蘿卜、薺菜、平菇、海帶、番茄、兔肉,進補則適宜食用黃芪、人參、沙參、枸杞子、何首烏等。秋天的主要氣候特點是乾燥,空氣中缺少水分,人體同樣缺少水分。但是,光喝白開水,並不能完全抵禦秋燥帶來的負面效應。我國古代就有對付秋燥的飲食良方:「朝朝鹽水,晚晚蜜湯。」換言之,喝白開水,水易流失,若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食鹽,就不那麼容易流失了。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真是一舉三得。
秋燥時節,還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薑、蔥及酒等,特別是生薑。這些食品屬於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後容易上火。當然,將少量的蔥、姜、辣椒作為調味品,問題並不大,但不要常吃、多吃。比如生薑,它含揮發油,可加速血液循環,同時含有姜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興奮腸道、促進消化的功能。生薑還含有姜酚,可減少膽結石的發生。在古代醫書中也出現這樣的「警示」:「一年之內,秋不食姜;一日之內,夜不食姜。」看來,秋天不食或少食生薑以及其它辛辣的食物,早已引起古人的重視,這是很有道理的。秋季是人最容易長脂肪的季節。這是因為立秋之後,天氣慢慢地變得涼爽起來,人的食慾大開,夜間的休息也舒服多了,閑暇時間疲憊的身體更願意安靜地休息,而不願意參加有體力消耗的活動。這樣一來,人體每天的熱量攝入大都超過熱量消耗,使脂肪一點點地囤積起來。如果不加以調整,經過秋、冬兩個季節,人就會胖很多。年復一年,人就會很快「發福」起來。更要命的是,肥胖既有礙人的形體美,還會帶來高血壓、冠心病、腦動脈硬化等「文明病」,所以一定不能「縱容」它。
栗子煮粥吃,能補中氣,單獨蒸、炒,剝殼而食,不僅口味好,而且營養價值高。霜降是秋季最後一個節氣,過後就是「立冬」。俗語「補冬不如補霜降」。秋補既吃羊肉也吃兔肉。水果作為時尚食品,盡人皆知。然而,水果也可以作為補品,如秋季的梨子和柿子老年人除了不要秋凍,核心的問題是飲食的選擇和搭配,有以下幾方面:防寒溫里每日的早餐,用溫熱性質的食物,如煮粥配大棗和乾薑、核桃仁、甜杏仁、葡萄等,也可以食用豆漿、胡辣湯、羊肉湯、醋熘白菜、糖蒜等。排濕祛風遇有風雨陰濕天氣或者體內有濕、大便稀的情況,應增加祛風排濕的飲食,如選用大米、扁豆、紅小豆、薏米、蓮子、栗子、蔥、姜、花椒、茴香、丁香、胡椒等。潤燥滋陰在乾燥天氣或口乾舌燥、大便乾的情況下,應選擇潤燥滋陰的飲食,此類飲食品種能增強免疫力,可選用全麥面、小麥仁、豆芽、豆漿、花生、芝麻、紅薯、山葯、南瓜、蘿卜、白菜、蓮菜、百合、木耳、梨、蘋果、葡萄、枸杞、大棗、甜杏仁、甘蔗、蜂蜜、鴨蛋、蒸雞蛋羹等。收斂陽氣在飲食中適量增加山楂、五味子、柿醋等酸味食物可收斂陽氣,若無風寒天氣或體內沒有涼寒,應盡量少用或不用解表發汗的食品,如大蔥、生薑、辣椒、芥末等。
冬季:冬季是一個寒冷的季節。祖國醫學認為,冬令進補與平衡陰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有密切關系。老年人由於機體功能減退,抵抗能力低下等,在寒冷季節,更宜進行食補。這對改善營養狀況,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促進病體康復等方面,更能顯示出葯物所不能替代的效果。冬季進補應順應自然,注意養陽,以滋補為主。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的原則,在膳食中應多吃溫性、熱性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進行調理,以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補」,應供給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可選食:粳米、秈米、玉米、小麥、黃豆、豌豆等谷豆類;韭菜、香菜、大蒜、蘿卜、黃花菜等蔬菜;羊肉、狗肉、牛肉、雞肉及鱔魚、鯉魚、鰱魚、帶魚、蝦等肉食;橘子、椰子、菠蘿、荔枝、桂圓等水果。狗肉和羊肉是老人冬季滋補佳品。老年人每天早晨服人參酒或黃芪酒1小杯,可防風禦寒活血。體質虛弱的老年人;冬季常食燉母雞、精肉、蹄筋,常飲牛奶、豆漿等,可增強體質。將牛肉適量切小塊,加黃酒、蔥、姜、用砂鍋燉爛,食肉喝湯,有益氣止渴、強筋壯骨、滋養脾胃功效。陽氣不足的老人,可將羊肉與蘿卜同煮,然後去掉蘿卜(即用以除去羊肉的膻腥味),加肉蓯蓉15克,巴戟天15克,枸杞子15克同煮,食羊肉飲湯,有興陽溫運之功效。現代醫學認為,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冬令進補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就是這個道理。
4、春夏秋冬養生湯怎麼養生
春季
一年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是養生的最佳時機。醫學上認為,春養於肝,夏養於心,秋養於肺,冬養於腎,所以春天進補,重在養肝。
春季唱湯宜選用較清淡、溫和且扶助正氣、補益元氣的食物,同時還應根據不同的體質來調養。
偏於氣虛的人,可多選一些健脾益氣的食物煲湯,如紅薯、山葯、土豆、雞蛋、鵪鶉蛋、雞肉、鵪鶉肉、牛肉、瘦豬肉、鮮魚、花生、芝麻、大棗、栗子等;偏於氣陰不足的人,可選一些益氣養陰的食物來煲湯,如胡蘿卜、豆芽、豆腐、蓮藕、荸薺、百合、銀耳、蘑菇、鴨蛋、鴨肉、兔肉、蛙肉、龜肉、甲魚等。另外,春季飲食還要注意多食低脂肪、高維生素、高礦物質的食物,如新鮮的薺菜、芹菜、菠菜、馬蘭頭、枸杞子、香椿頭、蒲公英等,可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開胃等作用。
夏季
夏天,酷熱天氣使人體出汗很多,消耗了大量體液,並消耗了各種營養物質,因此很容易感覺到身體乏力和口渴。這是一種耗氣傷陰的表現,通常會影響到脾胃功能,引起食慾減退和消化功能下降,所以不少人在夏季都會感到,箋虛或氣陰兩虛。根據中醫「虛則補氣」的原則,夏天飲食也應該注意進補。
夏天進補,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一般以清淡的滋補食品為主,如鴨子燉冬瓜就是夏天食補之佳品。另外,如瘦豬肉、鮮瓜果、芡實、綠豆等食品都是夏天用以清補的食療佳品。
秋季
初秋之時,食物宜減辛增酸,以養肝氣。古代醫學家認為,秋季,草木零落,氣清風寒,人體容易受疾病的侵擾,所以此時宜進食滋補的食物。
中秋炎熱,氣候乾燥,容易疲乏。此時應多吃新鮮少油的食品,其次,還應多吃含維生素和蛋白質較多的食物。現代醫學認為,秋燥症應多食含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E類營養素的食物,如胡蘿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以養血潤燥,從而提高抗秋燥、抗病毒的能力。
晚秋季節為心,肌梗死的高發病期.高血壓病人在秋冬之交時血壓往往較夏季增高,因此容易造成冠狀動脈循環障礙。此時日常飲食中應注意多攝入含蛋白質、鎂、鈣等營養素的食物,這樣可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秋天宜收不宜散,因此秋季煲湯宜多選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山葯、秋梨、藕、鴨肉、柿子、芝麻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煤。還需注意的是,夏季剛過,暑氣消退,人們食慾普遍增加,此時不宜進補過度,以免過極傷胃。
冬季
進入冬天,又到了進補的最佳時節。現代醫學認為,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萬物處於封藏狀態,是一年中最適合飲食調理與進補的時期。冬季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冬季煲湯進補應順其自然,注意養陽,以溫補為主。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的原則,同時因人們的年齡、性別、職業等差異很大,在選擇冬季進補的方案時,應因人而異。如形體偏瘦、性情急躁、易於激動者,應以「淡補」為主,採用滋陰增液、養血生津的食材煲湯,禁用辛辣等食物;而形體豐腴、肌肉鬆弛者,宜採用甘溫食物,忌用寒濕、冷膩、辛涼的食物;腦力工作者,則宜多進食有益心、脾、腎三臟的食物,如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蛋類、海產品、新鮮的蔬果等。
5、春夏秋冬四季有哪些養生食譜?
春季養生食譜 春季飲食要掌握一個原則:根據氣溫變化,食物由溫補、辛甘逐漸轉為清淡養陰之品。 早春飲食取溫避涼。早春應適當吃些春筍、香椿、菠菜、柳芽、薺菜、蔥、姜、蒜、韭菜、芥菜等偏於溫補的蔬菜和野菜,不能一味食用人參等溫熱補品,以免春季氣溫逐漸上升,加重身體內熱,損傷到人體正氣;應少食黃瓜、冬瓜、茄子、綠豆等性涼食物。 仲春飲食宜辛甘。適當進食山葯、紅棗、蜂蜜、芹菜等平補脾胃的食物,同時注意攝取足量的維生素,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少食酸性食物,以名傷用脾胃。 晚春飲食宜清補,可以適當選擇甘蔗汁、薺菜、百合、螺、鴨肉、苦瓜、紫菜、海帶、海蜇、綠豆等平補食物,少食辛辣、黏冷、肥膩之物。 夏季養生食譜 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此時也是人體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候,人體出汗過多而容易丟失津液,因此夏季養生應該以清淡食物為主,避免傷津耗氣。 夏季飲食多清淡。夏季署熱,人的脾胃消化功能相對較弱,應適當吃些清熱解毒的食物,蔬菜類如茼蒿、芹菜、小白菜、香菜、苦瓜、竹筍、黃瓜、冬瓜等;魚類如青魚、鯽魚、鰱魚等,這些食物能起到清熱解署、消除疲勞的作用,對中署和腸道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夏季飲食宜補氣。可適當選擇一些滋陰補氣的食物,如胡蘿卜、菠菜、桂圓、荔枝、花生、番茄等。多食,雜糧,蔬果以寒其體,但生冷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過於寒涼,損傷脾胃。夏季心氣旺盛,易傷人氣陰,在這個季節里,應以補氣養陰、清署熱為主,如冬瓜、西瓜、蓮藕、鴨肉等,不宜多食溫補、滋膩厚味之品。 秋季養生食譜 秋季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此時人體也應順應四時變化的規律,進入保護陰氣的時機,在飲食方面應以防燥養陰、滋陰潤肺為主。 入秋飲食宜甘潤。宜多選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山葯、梨、葡萄、荸薺、糯米、甘蔗、豆漿、芝麻、蓮藕、菠菜、豬肺、鱉肉、橄欖等,這些食物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作用。應少食蔥、姜、辣椒等辛味之品。 秋季飲食宜滋補。秋季引補是中醫養生要旨之一,為冬令進補打好基礎,避免冬季虛不受補的發生,可適當服用沙參、麥冬、百合、杏仁、川貝等中葯材,對於緩解秋燥有良效。 秋季宜少辛增酸。秋天要少吃一些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免傷及肺氣;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要選擇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柚子、檸檬、山楂等酸味食品,以防秋燥。 冬季養生食譜 冬季是萬物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此時天寒地凍人體血液循環減慢。中醫認為,此時寒邪強盛,易傷及人體陽氣,因此,冬季養生重在滋補。 冬季飲食宜滋補。冬季飲食養生的基本原則是要順應體內陽氣的潛藏,斂陽護陰。可適當選用羊肉、狗肉、蝦、韭菜、桂圓、木耳、栗子、核桃、甲魚等食物;多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蔬菜類如大白菜、圓白菜、白蘿卜、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 冬季忌食寒性物。冬三月草凋零、冰凍蟲伏,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人的陽氣也要潛藏於內,脾胃功能相對虛弱,若再食寒涼,宜損傷脾胃陽氣。因些冬季應少吃荸薺、柿子、生蘿卜、生黃瓜、西瓜、鴨等性涼的食物。同時,不要吃得過飽,以免引起氣血運行不暢,更不要飲酒禦寒。
6、春夏秋冬吃什麼養生 四季飲食大揭秘
春天吃酸。春季多吃酸味的食物,如含維生素C的食物和含有機酸的抄水果,以及糖醋和酸辣類菜餚等。科學研究發現,這些酸味食物中含有某種物質百,能夠成倍地提高鈣、鐵、鋅等無機鹽的吸收率。
夏天吃苦。夏季天氣炎熱,而苦味的食物,如苦瓜、油麥菜等,具有清熱降火的功效,適量攝取此類食物對身體有益。
秋天養肺。秋季氣候乾燥,天氣轉涼度,是滋養肺氣的好時機,可在飲食中適量加入辛辣食物,如姜、蒜等,既可提高免疫知力,又可增強血液循環。
冬天養腎。冬季天氣寒冷,屬水,主腎經,是滋養腎氣的好時機,道因此,此時應多吃一些口味重的黑色食物,如木耳、黑豆、芝麻等。
7、春天食療養生要注意什麼?最合適吃什麼?
一、春季養生需要注意的事項:
1、春季養生需要注意保護好陽氣。在自然界的屬性中,春季是屬木,而在五行中肝也是屬木,因此春季養肝護肝是格外的重要。在中醫理論體系中,肝主疏泄,在志為怒,惡抑鬱而喜調達。所以,春季在情緒方面不要太過於暴怒,也不要過於猜忌還有憂郁的情緒存在。
2、春季,氣溫變化大,所以春季的營養構成應以高熱量為主,由於冷熱刺激可使體內的蛋白質分解加速,導致機體抵抗力降低而致病,這時需要補充優質蛋白質食品,如雞蛋、魚類、雞肉和豆製品等。
二、春天最合適吃的食物有以下這些:
1、紅棗等養脾甜食:我國古代名醫孫思邈說過:「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說,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
2、蜂蜜:中醫認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經,能補中益氣、潤腸通便。
3、春芽:春日食春芽。孔子說「不時,不食」,意思是,不是這個季節的(東西)就不吃。
4、韭菜:春天氣候冷暖不一,需要保養陽氣。而韭菜最宜人體陽氣,有天然「偉哥」之稱。
5、春筍:被譽為「素食第一品」的春筍作為美味佳餚,自古以來備受人們喜愛。文人墨客和美食家對它贊嘆不已,有「嘗鮮無不道春筍」之說。
6、櫻桃:素有「春果第一枝」的美譽,目前在我國各地都有栽培。櫻桃果實肉厚,味美多汁,色澤鮮艷,營養豐富,其鐵的含量尤為突出,超過柑橘、梨和蘋果20倍以上,居水果首位。
7、菠菜: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為佳「春菠」根紅葉綠,鮮嫩異常,最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對解毒、防春燥頗有益處。
8、蔥、姜、蒜:不僅是調味佳品,還有重要的葯用價值,可增進食慾、助春陽,還具有殺菌防病的功效。春季是蔥和蒜在一年中營養最豐富,也是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時候,此時食之可預防春季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北方人春天愛吃的小蔥炒雞蛋或小蔥蘸醬,都是很有營養和順應節氣的最佳吃法。
(7)春夏養生食補擴展資料:
1、春季萬物復甦,生氣勃勃,同時也是陽氣生發的季節。中醫認為,每個季節都有最適合的食物,適量食用可起到很好的養生功效。
2、自然界的規律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季春陽升發、乍暖還涼,不但要合理地調整飲食,還要有目的地選擇一些適合春季的食物。
3、春天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人們明顯的感覺是早晨醒得很早,但現在的人們晚上普遍睡得又很晚,所以會有睡眠不好的現象。早餐應以高蛋白食物為主如一袋奶、一個雞蛋和粥等,還要喝一點咖啡或茶,以提神醒腦,一般南方人都有這種習慣。
4、春天裡萬物欣榮,生機蓬勃,是人體生理機能、新陳代謝最活躍的時期。然而春雨綿綿,天氣潮濕,乍暖還寒,氣候很不穩定。健康的人能夠調適自己很快適應環境,一般無需調補。但是素有舊疾的人,在這多變的季節里,就不那麼幸運了,舊疾極易復發。此時,對與這類患者和病後體虛的人,可以通過適當進補,提高身體抵抗力,使身體得到康復。
參考資料:春季養生-網路
8、春夏秋冬怎麼養生
春夏秋冬,不同季節對應的養生方式各有不同:
1、春季:春季鍛煉應以恢復身體機能為主。這是因為,長期沒有進行體育鍛煉的人在經過冬季之後,一旦身體沒有完全放鬆就進行劇烈運動,容易造成損傷。其次,切忌盲目追求運動量。盲目加大運動量會造成大量汗液的流失,易引發感冒。初春時節,早晚溫差大,14點到20點是健身的最佳時間段。如果條件允許,運動前可以飲用一杯溫開水,以幫助身體及時補充水分。
2、夏季:夏季補水要適量,建議運動前半小時喝兩杯水。如果是戶外運動,一定要帶上水瓶,還可在水中加入一些生理鹽,及時補充身體流失的鹽分。飲水時,一次不能飲用太多,應盡量通過增加喝水頻次來補充水分。二是盡量選擇室內運動,如游泳、瑜伽等。這些室內運動不僅可以避免中暑,還可以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的傷害。
3、秋季:面對晝夜溫差越來越大的秋季,我們更需要保護自己。秋季晨練前,應先喝點糖水或吃些水果,以補充身體所需的能量。當然,還要注意保暖,運動前進行熱身。
4、冬季:冬季應該更多地選擇室內運動,這樣不僅能防止疾病的侵擾,還能幫助保持良好的身材。每周增加的運動量及運動時間不要超過原有基礎的10%。一旦運動量太大或運動速度太快,極易發生腱炎、肌肉拉傷等問題。
拓展資料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從中醫講叫春溫、夏熱、秋涼、冬寒,不同的季節對人,對生物也不一樣,叫做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一年四季都可進補,本處所說的「補」,主要包涵有修補、補充、補益和滋補的意思。不論哪個季節的進補,都可根據季節的特點,並結合人的體質和食物、葯物的性味等實行,以達到調整人體陰陽,使之恢復動態平衡的目的。
四季食補各有側重:春要促其生,夏必助其長,秋須守其收,冬務保其藏。
1、春三月,此謂發陳,陽氣生發,萬物復甦。
2、夏三月,此謂蕃秀,陽氣旺盛,萬物繁茂。
3、秋三月,此謂容平,陽氣開始收斂,萬物開始靜止收獲。
4、冬三月,此謂閉藏,陰氣極盛,萬物生理功能低下,陽氣、精氣內藏等。
參考資料 人民網 春夏秋冬 四季鍛煉小常識9、春夏有哪些養生食譜
以下是夏季養生食譜: 1 荷葉茯苓粥 配料:荷葉1張(鮮、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先將荷葉煎湯去渣,把茯苓、洗凈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葯湯中,同煮為粥,出鍋前將白糖入鍋。 功效:清熱解暑,寧心安神,止瀉止痢(對心血管疾病、神經衰弱者亦有療效)。 2 涼拌萵筍 配料:鮮萵筍350克,蔥、香油、味精、鹽、白糖各適量。 做法:萵筍洗凈去皮,切成長條小塊,盛入盤內加精鹽攪拌,腌1小時,潷去水分, 加入味精、白糖拌勻。 功效:利五臟,通經脈。 3 奶油冬瓜球 配料:冬瓜500克,煉乳20克,熟火腿10克,精鹽、鮮湯、香油、水澱粉、味精各適量。 做法:冬瓜去皮,洗凈削成見圓小球,入沸水略煮後,倒入冷水使之冷卻。將冬瓜球排 放在大碗內,加鹽 . 味精、鮮湯上籠用大火蒸30分鍾取出。把冬瓜球復入盆中, 湯倒入鍋中加煉乳煮沸後,用水澱粉勾芡,冬瓜球入鍋內,淋上香油攪拌均勻, 最後撒上火腿末出鍋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生津除煩,補虛損,益脾胃。 4 兔肉健脾湯 配料:兔肉200 克,淮山葯30克,枸杞子15克,黨參15克,黃芪15克,大棗30克。 做法:兔肉洗凈與其他配料大火同煮,煮沸後改文火繼續煎煮2小時,湯、肉同食。 功效:健脾益氣。
10、春夏秋冬有哪些養生食譜
春夏秋冬都回答字數太多了 我認真的回答你春和冬的食譜吧~ 春季養生需注意去肝火,要知道這一季節以肝氣為令,冬天蓄積體內的陽氣隨著春暖轉為向上外發,若藏陽氣過多會化成熱邪外攻,如果遇到陽氣驟升,內外兩陽碰撞,易引動內熱而生肝火,繼而誘發多種疾病,此時需調養肝氣。春天裡病菌蟲害孳生,又是蔬菜淡季,容易使人體缺乏維生素,導致體內積熱,病發春日常見的鼻孔、牙齒、呼吸道、皮膚等出血症,以及頭痛暈眩,目赤眼疾等各種疾患,所以這一時令,少吃酸味多吃甘淡性溫微辛食物,以養肝健脾和胃,抗禦外邪對人體侵襲。應增加黃綠色蔬菜與時令水果的攝取,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不足。春季養生需注意去肝火 谷豆類:黑米、豆豉、大豆及其製品; 禽魚類:的鴿子、鵪鶉、鯽魚、泥鰍; 蔬菜類:的芥菜、菠菜、油菜、胡蘿卜、春筍; 果品類:的栗子、紅棗、枸杞、菠蘿、甘蔗、橄欖等。將這些食品加以科學搭配食用,就能從中攝取豐富的營養,尤其是蔬果中的多種維生素可充分滿足肝臟的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禁忌大辛大熱及海腥類的食物,不吃過膩過酸及煎炸食品,加辣椒、羊肉、海蝦、肥肉、烏梅等,以免「火」上澆油。肝陽過盛體弱者,在春季容易引發「肝火」,患上熱感冒、熱咳嗽、熱哮喘,要防患於未然,就得盡量避開突熱暴暖熱風侵襲。若已感染成疾,熱感冒初起,應戒煙禁酒薄厚味,以杜絕生痰之源。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熱過渡時期,氣候變化多端,時有風寒溫濕交替侵襲人體。所以這時除了飲食調理,還要調養精神,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精神樂觀豁達,排除憂郁,制怒養肝。 冬季:冬令進補,是我國傳統的防病強身、扶持虛弱的自我保健方法之一。冬令進補應順應自然,注意養陽,以滋補為主。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的原則,在膳食中應多吃溫性、熱性、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進行調理,以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補」,應供給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可選食:粳米、秈米、玉米、小麥、黃豆、豌豆等谷豆類;韭菜、香菜、大蒜、蘿卜、黃花菜等蔬菜;羊肉、狗肉、牛肉、雞肉及鱔魚鯉魚、鰱魚、帶魚、蝦等肉食;橘子、椰子、菠蘿、荔枝、桂圓等水果。狗肉和羊肉是老人冬季滋補佳品。老年人每天晨起服人參酒或黃芪酒1小杯,可防風禦寒活血。體質虛弱的老年人,冬季常食燉母雞、精肉、蹄筋,常飲牛奶、豆漿等,可增強體質。將牛肉適量切小塊,加黃酒、蔥、姜、用砂鍋燉爛,食肉喝湯,有益氣止渴、強筋壯骨、滋養脾胃功效。陽氣不足的老人,可將羊肉與蘿卜同煮,然後去掉蘿卜(即用以除去羊肉的膻腥味),加肉蓯蓉15克,巴戟天15克,枸杞子15克同煮,食羊肉飲湯:有興陽溫運之功效。現代醫學認為,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冬令進補還能調節人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為能量,有助於體內陽氣的生發,提高抗寒和防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