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葯物養生的應用原則

葯物養生的應用原則

發布時間:2021-01-13 12:39:41

1、葯物養生的原則是什麼

葯物養生方法運,用傳統中葯保健,歷史悠久。葯物養生的具體應用是著眼在補、瀉兩個方面,運用葯物葯理原則達到強身健體、延緩衰老的目的。用之得當,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益壽延年的作用。但如果只依靠葯物而不加以鍛煉和攝養,就會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從古至今有不少人為了長生不老、延年益壽而尋覓各種奇葯良方未果,實踐證明葯物只是一種輔助的養生措施,必須遵循如下原則:

1、不無故進補

補葯並非人人都可以吃,無病體健之人一般不需服用。用補益法進行調養,多用於老年人和體弱多病之人,這些人的體質多屬「虛」,所以才能進補。倘若一見補葯,以為對人體皆有好處,貿然進補,很容易導致機體的氣血陰陽平衡失調,不僅無益,反而有害。進補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2、因人進補

要根據人的年齡、性別、體質乃至生活習慣等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選用補葯。如多數發育正常的少年兒童不勝補葯,屢見報載。有兒童濫用人參蜂王漿之類的補品,出現性早熟。當然有些先天稟賦不足,生長發育遲緩者,亦可稍進補品以壯根基。青壯年時期無病無須進補。人至老年精血虧耗,必須進補,但選擇補葯一定要對症,並注意少量頻用,持之以恆。

3、因時進補

葯物養生要根據四季氣候的變化和人體的需要而採取不同的方法,因四時不同,機體的代謝水平也不同。

4、對症進補

虛人當補,人人皆知。但虛人的具體情況各有不同,所以,氣虛當補氣血虛當補血,陰虛當滋陰,陽虛當壯陽,切不可亂補。此外,進補宜適宜, 適可而止,補勿過偏,這是進補對應注意的地方。

5、葯要緩圖

衰老是個復雜而緩慢的過程,任何益壽延年的方法,都不是一朝一夕即能見效。葯物養生也不例外,不可能指望在短期內依靠葯物達到養生的目的。因此,用葯宜緩圖其功,要有一個漸變過程,不宜急於求成。若不明此理,則欲速而不達,非但無益,而且有害。

2、遠古起源期的養生方法有哪些?

 中醫有著悠久的歷史,千百年來積累了豐富的診療經驗,與西醫相比,對許多疾病具有獨到見解、獨特治療方法和確切療效。下面學習啦小編給大家介紹中醫養生的優勢,希望對你有用!

中醫養生優勢

中醫養生,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從源流上說,第一個時期是遠古起源期。這個時期,膳食養生、環境養生、針灸按摩和導引吐納術等出現。第二個時期是先秦奠基期。這一時期出現的周易、道家、儒家、《黃帝內經》共同營造了中醫養生的根基。第三個時期是秦漢魏晉豐富期。由於吸納了董仲舒、《神農本草經》、王充、張仲景、華佗、葛洪、陶弘景等人的養生保健思想,內容更加豐富。第四個時期是隋唐充實期。巢元方、孫思邈、佛家等都更加充實了中醫養生保健學的內容。第五個時期是宋金元發展期。這時,老年醫學得到不斷發展,醫葯養生保健方法日臻完善,飲食養生更豐富多彩,「金元四大家」對養生保健學作出了貢獻。第六個時期是明清推廣期。這時,養生重「命門」和「寶精」說,有豐富多彩的養生保健方法,動靜結合養生,導引武術健身,並重視老年頤養。第七個時期是近現代弘揚期。預防保健取得顯著成就,開展養生保健理論研究和學術交流,重視養生保健教育。

中醫養生的基本觀念非常科學,一是生命觀。講究生命的物質觀和生命的運動變化觀。二是壽夭觀。講究先天稟賦和後天因素。三是和諧觀。講究人與自然的和諧、人體自身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四是權衡觀。講究自然、生命的權衡自穩和養生的權衡自穩。五是健康觀。既有傳統健康觀,又有現代健康觀。

中醫養生治未病是世界醫學發展的方向

「預防是最佳的醫葯」,這是當代美國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醫學博士亞歷山大·利夫說的一句話。然而,早在兩千多年前成書的《黃帝內經》中就已提出了「治未病」的概念。

書中有三處明確提出「治未病」的概念。治未病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既病防變。在未病先防方面,重要的手段就是養生。

馬孝文教授曾指出:「中醫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上工治未病"的防治思想。中醫注重養生,保持健康之生,注重人體的自強。西醫雖然也有預防思想,但它講的是打預防針,是滅菌,其實有點細菌不是壞事,人體才有抗病能力。」因此養生是中醫無可匹敵的獨特優勢。

中醫養生法則

動靜互涵、形神合一。動靜適宜;動以煉形,靜以養神;保形全神,調神安形。

三因制宜,審因施養。因時施養、因地施養、因人施養。

知行並重,持之以恆。知之不易,行之更難。養生保健貫穿一生,練功貴在精專,養生保健重在生活化。

內因為主、正氣為本。護腎保精,扶正固本;調理脾肺,益氣扶正;清靜養神,真氣從之;慎避邪氣,正氣安和。

天人相應、內外統一。積極主動,順應自然;協調內外,調內為主;因時之序,順應天時;異法方宜,適應地理。

中醫養生方法

1、氣功養生法。要注意練功的注意事項,切不可走火入魔。

2、神志養生法。修德怡神、調志攝神;積精全神、四氣調神。

3、行為養生法。像膳食、起居、房事、運動、交際、休閑娛樂、旅遊、沐浴等均可養生。

4、針推養生法。使用針灸、推拿、刮痧等進行。

5、本草養生法。即葯物養生,應用著眼於補、瀉兩個方面。用之得當,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益壽延年的作用。但葯物不是萬能的,如果只依靠葯物,而不靠自身鍛煉和攝養,畢竟是被動的、消極的。葯物只是一種輔助的養生措施,在實際應用中,應掌握如下原則:不盲目進補,補勿過偏,應辨證進補。另外,要注意盛者宜瀉、瀉不傷正等。

6、審因施養法。即因地(地理環境、居住環境)、因時(年月、四季、晝夜等)、因人(即因人的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體質、不同職業人群、不同體表部位)區別施養。

3、養生葯膳是如何分類的

有四種分類:

1、按形態分

一為流體類,如將作為葯膳原料的葯物或食物經粉碎加工製成粗末,以沸水沖泡可溫浸即可的茶包;

二為半流體類,如將葯材和食物加水一同煎煮,去渣,濃縮後加糖或煉蜜製成的半流體狀的稠膏;

三為固體類,如以稻米、糯米、小麥麵粉等為基本材料,加入具有補益且性味平和的葯物製成的米飯和麵食類食品。

2、按製作方法分

有燉、燜、煨、蒸、煮、熬、炒、熘、鹵、燒和炸。

3、按功用分

一為養生保健延壽類,如補益氣血葯膳:適用於平素體質素虛或病後氣血虧虛之人,如十全大補湯、八珍糕等;

二為美容美發類,如增白祛斑葯膳:適用於皮膚上有黑點、黑斑、色素沉著之人,如白芷茯苓粥等,以美容增白;

三為祛邪治病類,如解表葯膳:具有發汗、解肌透邪的功效,適用於感冒以及外感病的初期。

4、按滋補形式分

平補:指用甘平和緩的補益方葯治療體虛久病、病勢發展較慢者,是一種緩補法;

清補:清補是專指夏天的補養,它指選用具有一定驅暑生津功效的飲食,以補充人體的消耗;

溫補:用溫性補益葯治療虛寒證的方法;

峻補:用強力補益葯治療氣血大虛或陰陽暴脫的方法。因極度虛弱和危重證候時非大劑峻猛補葯不足以挽救垂危,故此命名。

(3)葯物養生的應用原則擴展資料:

養生葯膳的應用原則

1、因證用膳

中醫講辨證施治,葯膳的應用也應在辨證的基礎上選料配伍,如血虛的病人多選用補血的食物大棗、花生,陰虛的病人多使用枸杞子、百合、麥冬等。只有因證用料,才能發揮葯膳的保健作用。

2、因時而異

中醫認為,人與日月相應,人的臟腑氣血的運行,和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密切相關。「用寒遠寒,用熱遠熱」,意思是說在採用性質寒涼的葯物時,應避開寒冷的冬天,而採用性質溫熱的葯物時,應避開炎熱的夏天。這一觀點同樣適用於葯膳。

3、因人用膳

人的體質年齡不同,用葯膳時也應有所差異,小兒體質嬌嫩,選擇原料不宜大寒大熱,老人多肝腎不足,用葯不宜溫燥,孕婦恐動胎氣,不宜用活血化瘀之品。這都是在葯膳中應注意的。

4、因地而異

不同的地區,氣候條件、生活習慣有一定差異,人體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亦有不同,有的地處潮濕,飲食多溫燥辛辣,有的地處寒冷,飲食多熱而滋膩,而南方的廣東飲食則多清涼甘淡,在應用葯膳選料時也是同樣的道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葯膳

人民網-想用葯膳來養生?注意事項需了解

4、葛洪養生苑怎麼樣,真的有用嗎

葛洪話養生

葛洪強調生活起居要有節制。他認為,人的壽命不取決於天命,而取決於自身。正確的
養生方法就在於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若能持之以恆,必將受益終生。

起居「六勿」

葛洪強調,起居方面要做到「六勿」:「不飢勿強食,不渴勿強飲」;「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飽食」;「體欲常勞,食慾常少,勞勿過極,少勿至飢。」

意思是說:
已經吃飽了就不要強行進食,用法:每次10克,飯後開水沖服,每日3次。

功效:紅面色,白皮膚,煥容光,治面色枯黃、容顏憔悴。

3、桑根白皮茶

成分:桑白皮30克。

製法:將桑白皮洗凈,切絲,曬干備用。

用法:每日水煎,代茶飲。

功效:主治身體肥胖,素有痰飲,血壓偏高,尿量較少,時有浮腫。

總之,從葛洪的養生理論來看,雖然帶有濃重的宗教神學色彩,但是他景仰「神」的本
質是因為他對生命神聖性的敬畏,對「仙」的追求是對生命理想狀態的嚮往。今天看來,他
的養生理論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可以為我們借鑒和參考。
因為強行進食容易損傷脾胃;
不感覺渴就不要強行飲水,否則會使胃脹而傷胃。這兩「勿」是告誡人們不可貪食、貪杯。之後他還強調冬季日短,一般起床較晚,但不能不吃早餐;夏季白天較長,睡得較遲,但睡前不可過量飲食。身體應該適度勞作,飲食也應該適當控制,但是勞作不要過量,節食不可無度,應以滿足人體需求為准。這種積極主動的養生態度實在難能可貴。

葛洪主張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要有節制。
他認為,養生應從小事做起,做事要量力而行,走步不是越快越好,耳朵不要聽過度刺激的聲音,眼睛不要長久地看東西,也不要過久地端坐而不活動,更不要長久地躺在床上不起來。天氣將要寒冷時先加衣服,天氣將要炎熱時先減衣服。不要等到極度飢餓時再吃東西,而且每次吃飯都不要吃得過飽;不要等到極度口渴時再飲水,而且每次飲水都不要過多。不要過度勞累和過度安逸,不要起得太晚。冬季不要過度溫暖,夏季不要過度貪涼,夜晚不要直接在露天下睡眠,不要在睡覺時外露肩膀。大寒大熱、大風大霧時起居更要小心;不要過度貪求各色美味等等。這些主張都是合乎道理的。
總之,
葛洪生活有節制的觀點為我們在養生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如能有意識地根據中醫養生原則,堅持不懈地去做,就會達到防病保健、減緩病痛、強壯機體、益壽延年的效果。尊道貴德以德濟生,葛洪是道教養生學家,他不僅想拯救人的肉體,還想拯救人的靈魂。道教的「清靜無為」思想,不僅是治身之道,也是治心之道。葛洪非常重視道德修養對養生延年的積極意義,他
倡導人們體道修德,積善立功,漸次長生成仙。《抱朴子道意》雲:「明德唯馨,無憂者壽。
」此句意思是說:具備良好的道德,其馨香之氣遠播;無憂無慮的人,才能益壽延年。

葛洪認為,
修德積善有助於延年益壽,善功逐漸累積有助於得道成仙。
積德行善,
廣舍
布施就會感動神靈,
神靈就會保佑人們延年高壽。
也就是說,
要成仙首先必須積善立德,撫
危濟難,成就人道。積善成德,功德圓滿,便升仙界。因此,仙道離不開人道,關心他人疾
苦,普度眾生在任何時代都是需要的。相反,如果不修煉德行,只修煉方術,便不能達到長
生不死的效果。
或者修煉的善事不夠,雖然服用成仙之丹葯也無濟於事。反之,即使不服仙
丹,而是多做好事,雖然不能成仙,也不會有突發死亡之禍。

2
葛洪還指出,想要求得長生,還要做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心存慈愛,見到他人有好
事要感到高興,
見到他人痛苦要感到痛心,
在他人有急事或窮困至極的時候要伸手相救,

要傷害生命;
見到他人獲得財物就好像自己獲得一樣高興,
見到他人損失財物就像自己損失
一樣難過;不把自己看得很高貴,不自我誇獎,不嫉妒別人,不接觸和陷入陰賊一夥,只有
這樣做,才稱得上有道德。

葛洪的這種「以德濟生」的理念與孔子的「德潤身」

「大德必得其壽」

「仁者壽」

「修
道以仁」等觀點有著相似之處,他們均視修德為養生之本。

葯物養身

術數延年

葛洪養生之道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服葯。
他很留心搜集民間流行的一些簡便的治病養生
方葯。他將這些的驗方結合自己的醫葯經驗寫成了一部書,書名叫《肘後備急方》


這是一部宜隨身攜帶、
以備應急的實用醫書。
書中除記載大量救急用的方子之外,
還有
一些養生方。所用葯物既簡便易得,又很便宜。更重要的是靈驗有效,故深受百姓的歡迎。

葛洪是一個神仙論者,
他堅信世間有成仙之術,
可使人的壽命像天地一樣長久。
道家的
服食有「草木之葯」與「金丹之葯」的分別。服食金丹以求神仙就是指用爐鼎燒煉汞、鉛類
礦石葯物以制「長生不死」的丹葯,因為其使用的最基本材料是丹砂,故稱煉丹術。煉制的
丹葯大多有毒,
使用不慎,
反能損害生命。
相比之下,
服食草木之品就安全多了,
既可養性,
又能除病,確有延年益壽之效。例如,松柏脂、茯苓、地黃、黃精、麥門冬、天門冬、枸杞、
地骨皮、菖蒲、遠志等,這些葯物多為醫家常用,具有益氣養陰、安神定志等作用。在用於
養生服餌之品時,既可合用,亦可單服。這里介紹幾首葛洪的養生方。

養生方三首

1
、胡麻丸

成分:胡麻
1000
克,白蜜、棗各適量。

製法:胡麻淘洗甑蒸,再曬干。以水淘去沫再蒸,如此九遍。以湯脫去皮,簸凈,炒香
為末,白蜜或棗膏為丸,彈子大。

用法:每次溫酒化下
1
丸,每日
3
次,忌食魚、狗肉、生菜。

功效:補五內,益氣力,長肌肉,填腦髓。使身面光澤,白發轉黑,齒落更生,久服長
生。

2
、悅澤面容方

成分:冬瓜子
150
克,桃花
120
克,白楊皮
60
克。

製法:將上三味共研細末,調勻,裝瓶備用。

5、葯物養生的原則是什麼

葯物養生方法運,用傳統中葯保健,歷史悠久。葯物養生的具體應用是著眼在補、瀉兩個方面,運用葯物葯理原則達到強身健體、延緩衰老的目的。用之得當,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益壽延年的作用。但如果只依靠葯物而不加以鍛煉和攝養,就會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從古至今有不少人為了長生不老、延年益壽而尋覓各種奇葯良方未果,實踐證明葯物只是一種輔助的養生措施,必須遵循如下原則:

1、不無故進補

補葯並非人人都可以吃,無病體健之人一般不需服用。用補益法進行調養,多用於老年人和體弱多病之人,這些人的體質多屬「虛」,所以才能進補。倘若一見補葯,以為對人體皆有好處,貿然進補,很容易導致機體的氣血陰陽平衡失調,不僅無益,反而有害。進補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2、因人進補

要根據人的年齡、性別、體質乃至生活習慣等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選用補葯。如多數發育正常的少年兒童不勝補葯,屢見報載。有兒童濫用人參蜂王漿之類的補品,出現性早熟。當然有些先天稟賦不足,生長發育遲緩者,亦可稍進補品以壯根基。青壯年時期無病無須進補。人至老年精血虧耗,必須進補,但選擇補葯一定要對症,並注意少量頻用,持之以恆。

3、因時進補

葯物養生要根據四季氣候的變化和人體的需要而採取不同的方法,因四時不同,機體的代謝水平也不同。

4、對症進補

虛人當補,人人皆知。但虛人的具體情況各有不同,所以,氣虛當補氣血虛當補血,陰虛當滋陰,陽虛當壯陽,切不可亂補。此外,進補宜適宜, 適可而止,補勿過偏,這是進補對應注意的地方。

5、葯要緩圖

衰老是個復雜而緩慢的過程,任何益壽延年的方法,都不是一朝一夕即能見效。葯物養生也不例外,不可能指望在短期內依靠葯物達到養生的目的。因此,用葯宜緩圖其功,要有一個漸變過程,不宜急於求成。若不明此理,則欲速而不達,非但無益,而且有害。

與葯物養生的應用原則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