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季養生有什麼原則?
夏季氣候由溫轉熱,是萬物茂盛秀麗的季節,艷陽普照,地氣蒸騰,天地之氣交合,此氣候環境對生物的生長發育十分有利,如能適應夏季氣候,正確調養,就可使機體積蓄充足的陽氣,從而提高人的抵抗能力,以適應秋冬之季氣候的變化。
《養生論》上說:夏季稱作蕃秀,天地之氣相交,萬物開花結果,人們應夜卧早起,沐浴朝陽,使心情平靜,不要惱怒,使花成果,使氣得泄,這就順應夏季之氣候,符合養生的規律。不然就傷心,到秋季就發生疾病,因為夏季養生之氣儲備不足,冬天到了病就會加重。書中還說:夏季天氣炎熱,應當吃豆類消暑,不可一味地飲用熱食。不要飲溫湯,不要吃得太飽,不要在濕處睡覺,不要穿濕衣服。
農歷四月是夏季的第一個月,又稱孟夏。這個月是天地交泰、萬物開花的季節,應當晚卧早起,來接受天地之精氣。不要大怒大泄,憤怒與發泄都會傷元氣。衣服應當穿暖和。這個月肝臟功能漸漸減衰,心臟功能漸漸增生,應當增加酸味,減少苦味,來補腎助肝,調養胃氣。要節制房事來壯腎水,應當靜養來平息心火。
夏天喝水多,胃液易被沖淡,從而降低了胃液的殺菌能力,易使細菌進入腸道。濕熱的氣候環境適合細菌的生長繁殖,食物極易腐爛變質。因此,夏季更要把好病從口入關。夏季炎熱,不能只圖一時之快,過於避熱趨涼。《頤身集》指出:「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但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涼粉、冷粥。」不然,飲冷無度會使腹中受寒,導致腹痛、嘔吐、下痢等胃腸道疾病,這對中老年體弱者尤為重要。此外,還應注意不在室外露宿,睡眠時不要用電扇直吹,避免在樹陰下、水亭中及過堂風很大的過道久停,因老年人氣血虛弱,加之夏天人體腠理開疏,如不留心防寒,很容易受風而患癱,手足麻木,甚則半身不遂等。
從小暑至立秋,人們俗稱「伏夏」,是全年氣溫最高,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中醫養生家發現,一些冬季常發生的慢性疾病及一些陽虛陰盛的疾病,往往能夠通過伏夏的調養,使病情好轉甚至痊癒。
2、夏季養生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夏季養生,清燥解熱是夏季養生的復關鍵,養心最重要。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是新陳代謝的時期,陽氣外發,伏陰制在內,氣血運行亦相應地旺盛起來,活躍於機體表面。 注意養心,夏季是心臟病的高發期,中醫認為"心與夏氣相通應"心的陽氣在夏季最為旺盛,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心臟的養生保健。夏季養生重在精神調攝,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熱助熱,火上加油。心靜人自涼,可達到養生的目的。
3、請問夏季養生保健小常識都有哪些?
夏季炎熱之氣盛,應晚睡早起,順應自然,保養陽氣。由於夏天氣溫高,晚上睡眠時間較短,要適當午睡,以保持充沛的精力。夏季人的消化功能較弱,食物調養應著眼於清熱消暑,健脾益氣。因此,飲食要選清淡爽口,少油膩易消化的食物。酷暑盛夏,因出汗多,常感口渴,適當用些冷飲,可幫助體內散發熱量,補充水分、鹽類和維生素,起到清熱解暑的作用。但過食冷飲會使胃腸受寒,也會引起疾病。特別是老年人,脾胃虛弱,更應該注意胃腸的保養。
另外運動調養夏天運動鍛煉,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公園、河湖水邊、庭院空氣新鮮處,鍛煉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氣功、廣播操為好,有條件最好能到高山森林、海濱地區去療養,夏天不宜做過分劇烈的運動。因為劇烈運動,可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僅傷陰,也傷損陽氣。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鹽開水或綠豆鹽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不要立即用冷水沖頭、林浴。否則,會引起寒濕痹證、「黃汗」等多種疾病。最後可以喝汣味紫葡茶,幫助改善體質,增強機能,給自己一個健康的身體!!!
4、夏季養生小常識有哪些
夏天氣溫接近人體的溫度,人體散熱方式以汗蒸發為主,所以用熱來除熱才是比較好的養生方法。
1、熱毛巾擦身:夏天,人的臉面和軀干難免多汗,及時擦汗可促使皮膚透氣,但必須用熱毛巾,才能適應人體降溫節律。
2、洗熱水澡:夏天洗冷水澡會使皮膚收縮,洗後反覺更熱,而熱水洗澡雖會多出汗,但能使毛細血管擴張,有利於機體排熱。夏天該出汗時出汗,這才是符合自然規律和人體節律的方式。
3、熱水洗腳:腳有第二心臟之稱,人的腳上分布有全身的代表區和五臟六腑的反射點。
古人雲:「睡前洗腳,勝似補葯。」夏季也不例外。當時雖然感覺有點熱,但事後反而會帶來涼意和舒適。
4、喝熱茶:冷飲只能暫時解暑,不能持久解熱、解渴,而喝熱茶卻可刺激毛細血管普遍舒張,體溫反而明顯降低,這是簡便易行的絕妙良方。
另外,加強耐熱鍛煉,提高體溫調節功能,熱適應能力增強,不但可增強體質,還可有效地防止中暑和其它熱症發生。[/font][/size][/color]
夏季養生之道
根據中醫理論,夏季屬火,而夏季的一個特殊階段稱之為「長夏」,又單屬土。夏季養生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雖然氣溫較高,但仍要顧護人體的陽氣。亦即常說的「春夏養陽」。陽氣是人的動力,隨季節和日月的交替變化而產生一定的波動,夏季陽氣旺盛且常浮躍於外,反易被外邪折傷,如大汗則亡陽。換言之,在炎熱的夏季,一般不宜進行大量運動, 運動之後應及時補充水分和營養物質。
2、立夏之後,北半球陽光照射充足,日照時間延長,加之氣溫升高,人的睡眠會減少。有睡眠障礙的人則更易加重,輾轉難眠,或夜卧不安。中醫講夏季宜「早卧早起」,順應節氣。若夜晚不能早睡,中午適當的午休仍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調整。夏季早起進行適度的晨練,是最佳的安排。
3、當進入盛夏時節,氣溫高且濕度大,給人以悶熱難耐的感覺,這就是中醫所說的長夏。長夏在五行中屬土,與中醫五臟之脾臟相應,而脾最惡濕喜燥,所以長夏多患脾胃病,出現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脾胃虛弱的人,應及時調理好飲食,營養充足又不增加脾胃負擔,可以少食多餐。夏季動輒出汗,使人口渴,但要注意不可在飯前大量飲水,更不能喝大量冷飲,反之,極易損傷脾胃,導致慢性脾胃疾病。
4、夏季瓜果豐富,可以多吃一些,但應注意水果的性味,了解自身體質,以免造成損傷。如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大量吃西瓜、梨、獼猴桃、柚子等涼性水果;內火大、痰濕盛者,少吃桂圓、荔枝等;過敏體質,慎吃芒果、菠蘿等。又常言:「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抬死人」,李子多吃使人生痰、助濕,甚至令人發虛熱、頭昏」;尿路結石的人不能多吃草莓;胃酸多、易腹瀉的人,少吃香蕉;蘋果、桃、葡萄、哈密瓜、桑椹、西瓜等水果含糖量高,故糖尿病人慎食。
5、夏季人體陽氣浮躍於體表,隨出汗而外泄,使衛氣不足,抵抗力減低,若此時感受外風,同樣可引起風寒、風熱、暑濕等證。因而夏季感冒也分多種類型:風寒感冒,發熱不甚而明顯惡寒,同時鼻流清涕,噴嚏連連,此時應立即服感冒清熱沖劑2袋,一定熱服,或喝蔥白薑片紅糖水,每2-3小時再飲一次,大多症狀會明顯緩解。若體溫迅速升高,伴惡寒、咽喉不適等,多為風熱感冒,早期可以服雙黃連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清開靈、維c銀翹片等。若發熱伴惡心或嘔吐、腹部不適、腹瀉等,多為暑濕感冒,類似西醫胃腸型感冒,此時應及時服用藿香正氣膠囊或水,初次可以加大劑量,每日3-4次,同時控制飲食,煮些荷葉綠豆粥食用。
6、潮濕悶熱的氣候,使人皮膚容易感染,夏季也是皮膚病多發的時節。注意皮膚護理,同時適當採用一些天然的草葯洗浴,則會令人度過健康、愉快的夏季。如桑葉浴,將桑葉100克左右放入鍋內煮10-15分鍾,再倒入浴盆內即可,能消除皮膚痤瘡、癤腫、褐色斑等;又如薄荷浴,可預防濕疹痱子。
多喝姜湯對付「空調病」!
夏季有什麼方法對付的「空調病」呢?也許你不會想到,最簡便有效的東西竟然是我們廚房裡常用的生薑。
適量喝姜湯不僅能預防「空調病」,而且對吹空調受涼引起的一些症狀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由於吹空調而引發的疾病症狀主要有三種。
腹痛胃痛:很多人晚上睡覺喜歡開著空調,空調的涼氣再加上涼席,真可謂涼快!可是早晨起床胃部和腹部開始疼痛,伴有大便溏瀉的症狀,原來是昨天晚上著了涼。這個時候喝一些姜湯,能驅散脾胃中的寒氣,效果非常好。而對一些平常脾胃虛寒的人,可以喝點姜棗湯(即姜和大棗熬的湯),有暖胃養胃的作用。周教授表示:因為生薑側重是補暖,大棗側重是補益,二者搭配服用可以和胃降逆止嘔,對治療由寒涼引起的胃病非常有效。
四肢酸痛:空調房裡呆久了,四肢關節和腰部最容易受風寒的侵襲,導致酸痛,這個時候,可以煮一些濃濃的熱姜湯,用毛巾浸水熱敷患處。如果症狀嚴重,可以先內服一些姜湯,同時外用熱姜湯洗手或者泡腳,這樣能達到散風趨寒、舒筋活血的作用,最大程度上的緩解疼痛。
傷風感冒:外面酷暑難耐,室內涼風習習,長時間吹空調加之室內外溫差過大,很容易引起風寒感冒。主要體現在惡寒、頭疼、發熱、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這個時候喝上一碗姜湯,你會發現感冒症狀好了許多。
雖然說姜湯在生活中十分常見,但喝法還是有很多講究的,對於不同情況周教授提出了不同的建議:
如果想預防「空調病」,可以在上班之前帶一些生薑絲,用生薑絲泡水喝,這樣就不用擔心「空調病」的侵襲了。喜歡喝茶的朋友可以再配一些綠茶,這樣不僅口味好,對身體也更有益處。
如果想緩解「空調病」,姜湯不可過淡也不宜太濃,一天喝一碗就可以起到作用。也可以在姜湯中加適量的紅糖,因為紅糖有補中緩肝、活血化淤、調經等作用。對於症狀嚴重一些的病人可以把姜湯當水喝。
夏天吃薑五項注意
「冬吃蘿卜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葯方」。自古以來中醫學家和民間有「生薑治百病」之說。因為姜中含有姜醇、姜烯、水芹烯、檸檬醛和芳香等油性的揮發油;還有姜辣素、樹脂、澱粉和纖維等。所以,姜在炎熱時節有興奮、排汗降溫、提神等作用;可緩解疲勞、乏力、厭食、失眠、腹脹、腹痛等症狀;生薑還有健胃增進食慾的作用,夏令氣候炎熱,唾液、胃液的分泌會減少,因而影響人的食慾,如果在吃飯時食用幾片生薑,會增進食慾;生薑對胃痛亦有緩解或止痛作用,胃炎及胃十二指腸潰瘍所發生的疼痛、嘔吐、泛酸、飢餓感等用生薑50克煎水喝,可使症狀迅速消除。
夏季,細菌生長繁殖異常活躍,容易污染食物而引起急性腸胃炎,但是適當吃些生薑或用乾薑加茶沸水沖泡後飲之,能起到防治作用。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生薑能起到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對沙門氏菌效果明顯。生薑還有殺滅口腔致病菌和腸道致病菌的作用,用生薑水含漱治療口臭和牙周炎,療效顯著。
夏天,人們好貪涼,喜愛電扇空調對著用,很容易感受風寒,引起傷風感冒。這時及時喝點薑糖水,將有助於驅逐體內風寒。中醫認為生薑能「通神明」,即提神醒腦。夏季中暑昏厥不省人事時,用薑汁一杯灌下,能使病人很快醒過來。對一般暑熱,表現為頭昏、心悸及胸悶惡心的病人,適當吃點生薑湯大有裨益。
姜的吃法很多,倒如,喝姜湯,吃薑粥,煮菜熱油時放點姜絲,燉肉、煎魚加薑片,制扁食、水餃餡時加點姜碎,既能使味道鮮美,又有助醒胃開脾,提神,促進食慾,幫助消化和有助胃腸對營養成分的吸收。不過,姜既然有葯理作用,就應該注意它的一些用法和禁忌,以下幾個問題是應該注意的:
1.不要去皮。有些人吃薑喜歡削皮,這樣做不能發揮姜的整體功效。一般的鮮姜洗干凈後就可以切絲分片。
2.凡屬陰虛火旺、目赤內熱者,或患有癰腫瘡癤、肺炎、肺膿腫、肺結核、胃潰瘍、膽囊炎、腎盂腎炎、糖尿病、痔瘡者,都不宜長期食用生薑。
3.從治病的角度看,生薑紅糖水只適用於風寒感冒或淋雨後有胃寒、發熱的患者,不能用於暑熱感冒或風熱感冒患者,但不能用於治療中暑。服用鮮薑汁可治因受寒引起的嘔吐,對其他類型的嘔吐則不宜使用。
4.不要吃爛了的生薑。腐爛的生薑會產生一種毒性很強的物質,它可使肝細胞變性、壞死,從而誘發肝癌、食道癌等。那種「爛姜不爛味」的說法是錯誤的。
5.吃生薑並非多多益善。夏季天氣炎熱,人們容易口乾、煩渴、咽痛、汗多,生薑性辛溫,屬熱性食物,根據「熱者寒之」原則,不宜多吃。可以在做菜或做湯的時候放幾片生薑即可。
5、夏季養生護心吃哪些蔬果?
夏季養生護心吃這些蔬果!
傳統中醫認為人們在夏季,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具體到膳食調養中。我們應以低脂、低鹽、多維、清淡為主,不妨試試檸檬妹准備的清單。
1鱷梨
專家建議,做沙拉時不妨放些鱷梨,為飲食添加些有利心臟健康的優質脂肪。另外,食用鱷梨能讓你同時攝入多種類胡蘿卜素,特別是β胡蘿卜素和番茄紅素,這些都對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豆類
大豆能幫助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而且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很低,依舊是人們保護心臟攝入優質蛋白的重要來源。吃豆腐和喝豆奶都是不錯的選擇。
另外,小扁豆、鷹嘴豆、黑豆還有腰豆等豆類都含有大量纖維,同時富含歐米茄-3脂肪酸、鈣質以及可溶性纖維。
3堅果
核桃、腰果、杏仁等堅果都含有大量的歐米茄-3脂肪酸和單元以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同時吃這些食物還能攝入膳食纖維。
4莓子
不論黑莓還是草莓,都含有能夠消炎的成分,能夠降低心臟病和癌症的患病風險,有利心血管的健康。
5菠菜
菠菜所含有的葉黃素、葉酸、鉀和纖維能夠幫助心臟保持一個健康的狀態。不過,只要多吃蔬菜對於心臟都有很好的強健作用。研究發現,相較不吃蔬菜的人群,每天吃兩份半蔬菜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下降了25%。
6葡萄
葡萄性平味甘酸,具有補氣血、強筋骨、利小便等功效。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對大腦神經具有補益和興奮作用;因含鐵和鉀量高(尤其是葡萄乾),是補充鐵和鉀的重要來源,有利於糾正貧血和穩定心肌細胞電生理功能。
6、夏季養生有哪些方法?
夏季炎熱酷暑,雨水較多,悶熱難當,晝長夜短,萬物競長。應之於心,夏季養生要順應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養護陽氣。
精神調養
在炎夏之季要保持神清氣和,對外界事物有濃厚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切忌發怒,使機體氣機宣暢,通泄自如。
起居調養
夏季作息,宜晚睡早起,加強自我防護,避免烈日暴曬;午飯後要安排午休,以消除疲勞;提倡洗溫水澡,以清潔皮膚,消暑防病;炎暑天氣,不可過於貪求涼快,不可在室外露宿、卧居潮濕陰冷之處及坐冷石冷地,不可在過道、風口處乘涼,以免風寒濕邪乘虛侵襲;衣衫勤洗勤換,不穿濕衣或暴曬乾的衣服。
飲食調養
夏季天氣炎熱,人的消化功能較弱,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適當選酸辛食物,以增強食慾。如大小米粥、紅綠豆粥、烏梅赤小豆湯、豆製品、黃瓜、苦瓜、豆芽、蘑菇、白菜、西紅柿等,適當搭配一些瘦肉、魚、蝦等葷食;還要多吃些西瓜、甜瓜及水果,有助清涼解暑;少吃油炸、刺激性食物及肥甘厚味、過鹹食物;吃涼拌食物,一定要注意清潔衛生;冷飲適可而止,且不宜冰鎮。
運動調養
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較涼爽時進行體育鍛煉,散步、慢跑、打拳、做操等均可,但不宜參加過於劇烈的運動,以免汗多損傷陽氣。出汗較多時,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湯,但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也不要運動後用冷水沐浴、洗頭,以免引發寒濕痹症。
防病保健
夏季酷熱多雨,人易中暑,故夏季以防中暑為首。注意勞逸結合,合理安排工作;加強通風降溫,避免暴曬,睡眠充足,飲食衛生;衣服宜寬大單薄,以絲、綢、麻和純棉為佳,淺色調為主;常洗澡洗頭、換衣保潔;適當用十滴水、仁丹、酸梅湯、綠豆湯等防暑,都是夏季養生中十分重要的。
7、夏季的保健養生應注意什麼?
1.立夏時節的保健養生在古籍中曾有記載:「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立夏也被人們稱為「孟夏」,即夏天的開始,這時天氣逐漸轉熱,植物生長,這個季節有利於心臟的生理活動,人們在節氣相交的時候應該順應天氣的變化,所以立夏的養生中應著重關注對心臟的養護。
「心為一身之主」,「臟腑百骸皆聽命於心,故為君主」,「心藏神,故為神明之用」,這些我國古代醫學諺語都說明了心臟在人體中所處的重要地位。
「心」在中醫中既有「血肉之心」,即作為器官的心臟,又是「神明之心」,指的是人們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進行意識、思維活動的能力。心臟的陽熱之氣,不但維持了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對全身有溫養作用。在我國古代醫學理論中,人和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自然界的四季陰陽相互消長變化,和人體的五臟功能活動相互關聯通應。心屬夏氣,也就說,夏天這個季節心陽最為旺盛,功能最強大,同時也需要更多的保養。
立夏節氣後,人們減少了穿衣,衣衫也比較單薄,即使平時身體很好的人也要當心外感風寒。在這個季節一旦患病,中醫也不今張輕易使用發汗的葯劑,避免汗多傷心。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氣血淤滯,預防心臟病發作。立夏節氣,應當舒展心情,保持安閑的心態,以免暴喜暴怒傷及心陽。清晨可吃洋蔥少許,晚飯後飲少量紅酒,保持血氣通暢。在膳食保養中,這個季節應以低脂、低鹽、多維生素、清淡為主。適宜的膳食有荷葉鳳脯、魚腥草拌萵筍、桂圓粥等,有清芬養心、清熱解毒、利濕祛痰、養血安神的功效。
2.小滿養生小滿節氣正值5月下旬,氣溫明顯增高,如果睡覺時貪涼容易引發風濕病、濕性皮膚病等。在這個節氣的養生中,「未病先防」的養生觀點應該大力提倡。在沒有任何疾病的情況下,也要做好各種預防工作。此養生觀點中強調:「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和正氣內存,邪不可乾的病理觀。」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與外界的環境因素密切聯系,人類需要掌握自然規律,並且順應自然界的變化,保持體內體外環境的和諧,這樣才能達到防病保健的目的。中醫的觀點認為,疾病的產生,關繫到正氣和邪氣兩方面。邪氣是導致疾病產生的條件,但是人體的正氣不足才是發病的內在原因和根據。這決不是否定外界的因素在一些特定的條件下會起到主導作用。因此,在養生觀中,我們應該盡量從增強機體正氣和防止邪氣入侵兩方面人手。
小滿節氣是皮膚病的高發期,皮膚病人應該特別注意飲食調養,日常飲食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常吃具有利濕清熱作用的食物。
3.芒種時節的保健養生自於我國地域遼闊,同一節氣的氣候特徵也有差異。芒種時節,雨量增多,氣溫升高,南方進入連綿陰雨的梅雨季節,空氣十分潮濕,天氣異常濕熱。另外,我國的端午節多在芒種日的前後,民間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的說法。此話告訴人們,端午節沒過,禦寒的衣服不要脫去,以免受寒。在我國的江西省有諺語:「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短短幾句話反應了夏天人們的通病——懶散。其原因是夏季氣溫升高,空氣中的濕度增加,體內的汗液無法通暢地發散出來,即熱蒸濕動,濕熱彌漫空氣,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離濕熱之氣。所以,暑令濕勝必多兼感,使人感到四肢睏倦,萎靡不振。因此,在芒種節氣里不但要注意雨期的防曬防潮,更要注意增強體質,避免季節性疾病和傳染病的發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等。因為芒種時節常常陰雨連綿,因此,芒種的養生重點要根據季節的氣候特徵而定:在精神調養上應該保持輕松、愉快的狀態,不要惱怒憂郁,這樣機體得以宣暢,通泄得以自如;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的運行,振奮精神。夏日晝長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復疲勞,有利於健康。芒種過後,午時天熱,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換。為避免中暑,芒種後要常洗澡,這樣可使皮膚疏鬆,「陽熱」易於發泄。但須注意的一點,在出汗時不要立即洗澡,中國有句老話,「汗出不見濕」,若「汗出見濕,乃生痤瘡」。芒種的飲食調養方面,歷代養生家都認為夏三月的飲食宜清補。
《呂氏春秋·盡數篇》指出:「凡食無強厚味,無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孫思邈提倡人們「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又說:「善養生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元代醫家朱丹溪的《茹談論》曰:「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沖和之味」。從營養學角度看,飲食清淡在養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蔬菜、豆類可為人體提供所必需的糖類,蛋白質、脂肪和礦物質等營養素及大量的維生素,維生素又是人體新陳代謝中不可缺少的,而且可預防疾病,防止衰老。瓜果蔬菜中的維生素C,還是體內氧化還原的重要物質,它能促進細胞對氧的吸收。在細胞間和一些激素的形成中是不可缺少的成分。除此之外,維生素C還能抑制病變,促進抗體的形成,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多吃瓜果蔬菜,從中攝取的維生素C對血管有一定的修補保養作用,還能把血管壁內沉積的膽固醇轉移到肝臟變成膽汁酸,這對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也有一定的作用。蔬菜中的纖維素對保持人體大便通暢,減少毒素的吸收以及防止早衰、預防由便秘引起的直腸癌的發生都是至關重要的。
另外,在強調飲食清補的同時,飲食不應該過咸、過甜。飲食過咸,體內鈉離子過剩,年齡大者,活動量小,會使血壓升高,甚至可造成腦血管功能障礙;吃甜食過多,對人體健康也不利,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碳水化合物的代謝能力逐漸降低,易引起中間產物如蔗糖的積累,而蔗糖可導致高脂血症和高膽固醇症,嚴重者還秀發糖尿病。由此可見,飲食是養生防病極其重要的一種手段。因此,在夏季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汗易外泄、耗氣傷津之時,宜進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飲食。老年人因機體功能減退,熱天消化液分泌減少,心腦血管不同程度的硬化,飲食宜清補為主,輔以清暑解熱護胃益脾和具有降壓、降脂的食品。女士在月經期或產後期間,雖天氣漸熱,也忌食生冷性涼之品以防由此引發其他疾病。適宜的膳食有西紅柿炒雞蛋、香菇冬瓜球、五味枸杞飲等,有生津止渴、補益腸胃、滋腎陰、助腎陽的功效。
4.夏至時節的保健養生從中醫理論講,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養生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夏季炎熱,要保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如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於氣機的通泄。與此相反,舉凡懈怠厭倦,惱怒憂郁,則有礙氣機通跳,皆非所宜。嵇康《養生論》對炎炎夏季有其獨到主見,認為夏季炎熱,「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即「心靜自然涼」,這里所說就是夏季養生法中的精神調養。
夏至時節的起居調養,應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熱,「暑易傷氣」若汗泄太過,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惡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體育鍛煉時,應避開烈日熾熱之時,加強防護。合理安排午休時間:一為避免炎熱之勢,二可緩解疲勞之感。每日溫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膚清潔涼爽,利於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因為,溫水沖澡時的水壓及機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體表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改善肌膚和組織的營養,降低肌肉張力,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抵抗力。另外,夏日炎熱,腠理開泄,易受風寒濕邪侵襲,睡眠時不宜扇類送風,有空調的房間,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夏至時節的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有條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濱地區去療養、度假。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可導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傷陰氣,也易損陽氣。在運動鍛煉過程中,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沖頭、淋浴,否則會引起寒濕痹證、黃汗等多種疾病。
夏至時節的飲食調養同樣重要,夏至時人容易心火過旺,吃些味苦的食物有助於削減心火。夏季又是多汗的季節,出汗多,則鹽分損失也多,若心肌缺鹽,心臟搏動就會出現失常。中醫認為此時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鹹味以補心。古代養生學還認為:夏至伏陰在內,飲食不可過寒,因為夏至時分,人體實際上處於外熱內寒的狀態,所以冷食不宜多吃,少吃尚可,貪多則定會寒傷脾胃,令人吐瀉。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雖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鎮食之。
適宜的膳食有荷葉茯苓粥、涼拌萵筍、奶油冬瓜球等,有清熱解暑、寧心安神、補虛損、益脾胃的功效。
5.小暑時節的保健養生小暑時節,正是人們一年中最忙的時間。這個時候,天氣已經十分炎熱,在忙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旁逸結合,注意防暑降溫。多飲水,是解除疲勞,緩解體內代謝的好辦法。水是人體內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壽之物。俗話說「人是水澆成的」,這話不無道理。水約占人體重量的70%,傳統的養生方法十分推崇飲用冷開水。根據民間經驗、實驗結果,每日清晨飲用一杯新鮮涼開水,幾年之後,就會出現神奇的益壽之功。日本醫學家曾經對460名65歲以上的老人做過調查統計:五年內堅持每天清晨喝一杯涼開水的人中,有82%的老人其面色紅潤、精神飽滿、牙齒不松,每日能步行10公里,在這些人中也從未有得過大病的,由此說來,水對人體之重要是千真萬確的。陽歷七八月份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最潮濕悶熱的日子。百姓常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常出現在夏至後,小暑與大暑之間,立秋後還有一段「秋老虎」。
「三伏」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這一段時間。夏至以後,雖然白天漸短、黑夜漸長,但是一天當中,白天還比黑夜長,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仍比散發的多,近地面的溫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間,地面吸收的熱量幾乎等於散發的熱量,天氣也就達到最熱了。再往後,地面吸收的熱量開始少於地面散發的熱量,溫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一般出現在夏至的「三伏」,三伏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我國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分別為初伏(頭伏)和中伏(二伏)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未伏(三伏)的第一天。戾日是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如庚子、庚丑……每年的((農村年書》中登載著這樣的日期。因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即為初伏和中伏的第一天,而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所以,初伏的時間為10天,末伏規定也是10天。中伏時間有長有短,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每年夏至節氣後的第三個庚日(初伏)出現得遲早不同,故中伏的天數也不相同,於是就有有些年份伏天30天,而有些年份40天的差別。
6.大暑時節的保健養生夏季氣候炎熱,酷暑多雨,所以暑濕之氣比較容易乘虛而入,而且因為暑氣很盛,心氣比較容易虧耗,特別是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往往難以抵擋酷熱署濕,從而導致疰夏、中暑等病。當出現全身明顯乏力、頭昏、心悸、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惡心等症狀時,就可能是中暑先兆。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將中暑者抬到通風陰涼處休息,最好同時給病人喝些淡鹽開水或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夏季預防中暑應注意: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在烈日下曝曬;注意室內降溫;睡眠要充足;講究飲食衛生。
大暑是全年溫度最高,也是陽氣最旺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意思是說一些在冬季比較容易發作的病應該在夏季治療,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痹症等陽虛證,暑期是最佳的治療時機。
大暑天氣,合理飲食,注重飲食的營養作用,從而養生益壽,是減少疾病、防止衰老的有效保證。夏季的飲食調養應當以暑天的氣候特點為基礎,由於夏令氣候炎熱,容易傷津耗氣,因此常可選用一些葯粥來滋補身體。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尤其推崇葯粥養生,他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也。」葯粥對老年人、兒童、脾胃功能虛弱者都是適宜的。所以,古人稱「世間第一補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台米,勝似參芪一大包」。《醫葯六書))贊:「粳米粥為資生化育坤丹。糯米粥為溫養胃氣妙品。」可見粥養對人之重要。葯粥雖說對人體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據每人的不同體質、疾病,選用適當的葯物,配製成粥方可達到滿意的效果。適宜的膳食有清拌茄子、熗拌什錦、綠豆南瓜湯、苦瓜菊花粥等,有清熱通竅,消腫利尿、健脾和胃、止痢解毒的功效。
秋季的養生要點秋季6節氣是萬物成熟、收獲的黃金時節,也是千樹落英、萬花凋零的時節。
此時,自然界陽氣日衰,陰寒日生,雨水漸少,天氣乾燥,秋風瑟瑟,自然界一派肅殺、蕭條之景象。「陽消陰長、熱去寒來。」人體的代謝機能均由盛轉衰,開始進入低潮,人體容易受到外來邪氣的侵襲,所以,秋季6節氣保健養生要注意避免受到時邪的侵襲。
1.秋宜養陰,慎防津氣耗散秋季6節氣是陽消陰長的時節,夏季6節氣的炎熱剛過,人體陽氣逐漸內斂,陰精之氣不斷轉盛。所以人與秋氣相和,保持體內陰精,一方面是適應自然界陰氣漸生而旺的規律,人們應順應自然界斂藏之勢,收藏陰氣,使精氣內聚,以滋養五臟、抗病延年;另一方面也是為冬季6節氣的潛藏陰精作好准備,並進一步為來年陽氣的生發打下基礎,從而維護人體的陰陽平衡。所以在秋季6節氣不要損傷陰精之氣,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秋冬養陰」。秋季6節氣養生還應防止勞傷太過,以免陰氣外泄,因為過度劇烈運動能使人出汗過多,致使津氣耗散。
2.防燥護陰,養肺為先秋季6節氣暑熱已過,燥氣當令。祖國醫學認為,燥為秋季6節氣的主氣,稱為「秋燥」,其氣清肅,其性乾燥。因此,燥邪傷人,容易耗人津液,所謂「燥勝則干」。津液既耗,必現一派「燥象」,常見口乾、唇乾、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結、皮膚干甚至皸裂等症。
秋季6節氣在人體應肺。肺主氣司呼吸,以鼻竅與大氣相連,以皮膚汗孔與外界相通。由於肺臟嬌嫩,「喜潤惡燥」,容易受到外來邪氣的侵襲,尤其是秋令時節之燥邪。「燥易傷肺」,容易發生咳嗽或乾咳無痰、口舌乾燥等症。肺津傷則見口乾、舌燥、咽痛、目澀、鼻衄、乾咳少痰、皮膚粗糙、大便干結等症狀。所以秋令時節應注意滋養肺臟,防止秋燥傷肺,使肺氣得清,呼吸平和,這就是秋季6節氣的「養收之道」。
3.謹慎起居,調暢情志秋季6節氣氣溫由熱而涼,逐漸轉寒,晝夜溫差較大,人們的起居也應隨時令的變化作適當的調整,應做到早睡早起以避風寒。肺主一身肌表,外感邪氣最易犯肺,誘發或加重外感、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或成為其他系統疾病之禍根。所以秋季6節氣應隨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以免著涼誘發疾病或加重病情。但是適度的「秋凍」對於人體逐步適應寒冷的天氣變化、增強機體抗寒能力非常有益,所謂「舂捂秋凍」、「秋不忙加衣」就是這個道理。
秋季6節氣,落葉遍地,萬物凋零,秋風肅殺,加上綿綿的秋雨,容易造成人的情緒不穩定,心情煩躁不安,讓人陡生悲涼之意。不良情緒的刺激可以影響人體的健康,所以要保持心情清靜、安寧,保持樂觀向上的積極情緒,「調氣安神」,使人體上下氣機貫通。這樣可以改善肺的生理功能,以抵禦秋燥肅殺之氣對機體的侵犯。因此調暢情志對於秋季6節氣養生十分重要。
8、夏季養生有什麼好方法嗎?
夏季養生最重要的就是脾胃的保養,一方面,夏季氣溫高,代謝比其他季節旺盛,說要需要吸收的營養自然比其他季節要多,其次,夏季冰凍食品吃的多,對脾胃傷害也是最大的,所以夏季養生一定不能忽視脾胃保養,一般黃色食物是養脾的,早餐可以多喝豆漿,最好早上不要吃生冷的食物。如果條件允專許,你也可以去專業機構做脾胃方面的保養。聽幾個朋友說都仕雅閣屬挺不錯的,他們都是那裡的常年會員,都仕雅閣成立9年多了,上海、北京、天津都有店,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去了解一下。
9、夏季健康養生應該注意什麼?
夏季養生是一種順應中醫葯所說的季節性的一種養生。因知為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道,氣候比較炎熱。這時候是新陳代謝比較旺盛的時候,夏天的主要特點是燥熱會在這種情況下,清回燥解熱是夏季養生的。主要原因和關鍵原因,夏季的時候要答注意避免吃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