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十四節氣怎樣養生?
地球有公轉,世界就分春夏秋冬;地球有自轉,所以分晝夜。人的一切生活活動都深受有四季交替變化的影響,因此四季養生應講季節性。這就要說到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有很重要的作用,對養生、睡眠也十分有用。
二十四節氣具有鮮明的季節性、時令性,現如今不少中國人在用它,外國人也愈來愈多地在用它。它們與公歷和農歷都有較固定的時間相關性,每月總在7、8日左右,以及22、23日左右有一個節氣。作為中國人更要熟悉它和運用它。早就有這樣一個順口溜,你或許還會背誦吧: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天;(立)夏(小)滿芒(種)夏(至)暑相連(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大寒(小寒、大寒)。
人們都知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可是,你知道四季到底是如何劃分的嗎?
什麼是四季呢?它有有5個劃分標准:
(1)按歷法劃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四季之始。但因各地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四季的長短(天數)便有所不同。
(2)按天文學劃分:二至(夏至、冬至)及二分(春分、秋分)分別為四季之始,也有地區差別的問題。
(3)按月份劃分:農歷上通常認為:1、2、3月為春;4、5、6月為夏;7、8、9月為秋;10、11、12月為冬。但各地的具體情況有很大差別。
(4)按氣象學、氣候學劃分:陽歷3、4、5月為春;6、7、8月為夏;9、10、11月為秋;12、1、2月為冬。
由於地球的南北兩半球的同一半球的溫帶寒帶熱帶等氣候氣溫差異,以上4種劃分法都不能確切地反映出各地的實際氣候狀況。
(5)按氣溫劃分:採用以候(5天為一候、全年分為73候)平均氣溫的高低作為劃分四季的標准,即以各地實際氣溫和物候作為劃分四季的依據;凡候平均溫度在22℃或以上的為夏季;下降到10℃或以下的為冬季;介於10~22℃之間的為春、秋季。這樣的劃分,都與各地的自然物候現象相吻合,對我們本書所說的養生及睡眠具有實際意義。這樣不利的地方是,如此劃分,各低的四季開始時間及四季時間長短就不一了。
2、葉滌生(二十四節氣養生法)
民間有句諺語: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從字面上理解,大寒冷於小寒,但在氣象記錄中,小寒卻比大寒冷,可以說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最冷的節氣。常有「冷在三九」的說法,而這「三九天」又恰在小寒節氣內。之所以叫小寒而不叫大寒,是因為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月初寒尚小……月半則大矣」,按當時的情況延續至今而已。據說早年黃河流域的農家每逢小寒,家家時興用「九九消寒圖」來避寒,如今各種葯膳火鍋成了全國百姓消寒壯熱的美味佳餚。正因如此,很多人忽略了合理進補的問題,特別是青年人,自恃體強而暴飲暴食,飢飽寒熱無度,最終引來無窮後患。 唐代名醫孫思邈指出:「安生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故食能排邪而安臟腑」,說明飲食物對人體的作用。小雪節氣雖已數九寒天,人們大補特補無可非議,但進補當中不可無章無法,應本著「因人施膳」的原則,了解飲食宜忌的含義,元代《飲食須知》強調:「飲食,以養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縱然雜進,輕則五內不和,重則立興禍患。」所以我提醒諸位在進補時不要被 「五味之所傷」,青年人更應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地進補。 一般說來,青年人機體代謝旺盛,所需蛋白質和熱量較老年人多,而熱量主要來源於碳水化合物、脂肪。碳水化合物主要來源於糧食之中,故青年人應保證足夠的飯量,注意粗細糧的比例搭配,並攝入適量的脂肪,在選用葯膳進補時應考慮這一因素。但年輕人有年輕人的特點,往往有些人因過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而招來不速之客——「青春痘」,學名痤瘡,它給年輕人帶來無盡的煩惱。 這里向年輕朋友簡單談幾句痤瘡的病因和預防。痤瘡是一種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究其病因和內分泌功能障礙有關,而皮脂腺活動是受內分泌和精神因素影響的。青少年時期由於體內雄性激素水平增高,皮脂分泌增多,導致皮脂淤積,形成毛囊口角化栓塞,增多的皮脂不能及時排除,因而形成了痤瘡。為避免痛苦發生,首先要注意個人衛生,溫水洗臉常洗澡,少吃油膩辛辣寒涼食品,多吃水果蔬菜,避免便秘發生,禁止用手擠捏,否則痤瘡消退疤痕依在。在治療上中醫將其分為四型:肺經風熱,脾胃濕熱,沖任不調,熱結血瘀型。方葯分別用[枇杷清肺飲]加減,[龍膽瀉肝湯]加減,[加味逍遙散]加減,[四物湯]加減。總之,得了痤瘡要及時請大夫診治,切不可自行處理。 說到進補,自古就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說法。人們在經過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臟腑的陰陽氣血會有所偏衰,合理進補即可及時補充氣血津液,抵禦嚴寒侵襲,又能使來年少生疾病,從而達到事半功倍之養生目的。在冬令進補時應食補、葯補相結合,以溫補為宜。 常用補葯有人參、黃芪、阿膠、冬蟲夏草、首烏、枸杞、當歸等;食補要根據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結合食物之性來選擇羊肉、狗肉、豬肉、雞肉、鴨肉、鱔魚、甲魚、鮁魚和海蝦等,其它食物如核桃仁、大棗、龍眼肉、芝麻、山葯、蓮子、百合、栗子等。
3、從詩詞歌賦看二十四節氣食療養生
刺巴郡守詩
【漢】無名抄氏
狗吠何喧喧,有吏來在門。
披衣出門應,府記欲得錢。
語窮乞請期,吏怒反見尤。
旋步顧家中,家中無可為。
思往從鄰貸,鄰人言已匱。
錢錢何難得,令我獨憔悴。
白話譯文
門外的狗叫聲為什麼大而雜?原來是有官吏急凶凶來到了我家門。
我不敢襲怠慢,急忙披衣出門應酬官吏,他是郡府來的官吏,命令我把應納的錢快快繳上。
我不斷乞求:家裡無錢糧,能否寬限幾日?怎想官吏發怒,反而逼迫的更加凶狂。
我沒有辦法,只好轉身回到家中,東尋西覓,但錢糧終無所獲,實在無法可想。
想一想只好去鄰家借貸,誰想鄰家告訴我:他自己也是一貧如洗。
錢錢錢呀,怎麼如百此難得?讓我只有憔悴心傷。
《刺巴郡守詩》是漢桓帝時巴郡人民因為苦於重賦所寫的一首譏刺太守的詩。該詩採用白描的手法,沒有華麗的詞藻,點面結合,以事實說話,深刻度地反映了巴郡守橫征暴斂的兇殘和勞動人民的貧困及怨憤。
但願能幫到您!
4、迷羅 24節氣養生法
我買了。很好看。
說的是順應天時養生法。
5、24節氣與養生之道
立春:「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在五臟與五味的關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飲食調養要投其臟腑所好,即「違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臟之神所好也,即補也。苦者是本臟之神所惡也,即瀉也。」明確了這種關系,就能有目的地選擇一些柔肝養肝、疏肝力理氣的草葯和食品,草葯如枸杞、鬱金、丹參、元胡等,食品選擇辛溫發散的大棗、豆豉、蔥、香菜、花生等靈活地進行配方選膳。
雨水:唐代養生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五行中肝屬木,味為酸,脾屬土,味為甘,木勝土。所以,春季飲食應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之氣。可選擇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薺菜、春筍、山葯、藕、芋頭、蘿卜、荸薺、甘蔗等。
驚蟄:《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披發緩行,以便志生。」這是說,春天萬物復甦,應該早睡早起,散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對於北方氣溫較低、早晚溫差大的地區要注意保暖。春季與肝相應,如養生不當,則可傷肝。現代流行病學調查,春天屬肝病高發季節,應注意養肝、保肝,防止春季傳染病的流行。飲食調養要根據節氣變化和每個人的體質情況而定。主要以「春夏養陽」為原則,可適當多吃能升發陽氣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薺菜等。春天肝氣旺易傷脾,故驚蟄季節要少吃酸,多吃大棗、鍋巴、山葯等甜食以養脾,可做成大棗粥、山葯粥。
春分:在此節氣的飲食調養,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能夠保持機體功能協調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熱、偏寒、偏升、偏降的飲食誤區,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其原則必佐以蔥、姜、酒、醋類溫性調料,以防止本菜餚性寒偏涼,食後有損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餚時常配以蛋類滋陰之品,以達到陰陽互補之目的。在思想上要保持輕松愉快,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在起居方面要堅持適當鍛煉、定時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進行調養,方可達到養生的最佳效果。
清明:飲食調攝方面,須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對形體肥胖者,須減少甜食,限制熱量攝入,多食瓜果蔬菜。對老年高血壓者應特別強調低鹽飲食,在降低攝鹽的同時,還應增加鉀的攝入,如多食用蔬菜、水果類食品。
穀雨:「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另有肝氣郁結,郁而化火,飲食不節,食滯生熱,肝胃之火上沖於面以及素體陰虛,房勞傷精,致陰虛火旺而導致本病的發生。此外,牙、口腔、耳鼻等疾病都能誘發本病。在施治過程中,要究其病因、辯其病症。對感受風寒者,要以疏通氣血為主;肝胃鬱火者,以瀉肝胃之火;陰虛火旺者,應以滋陰降火之法。針刺對該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立夏:「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此季節有利於心臟的生理活動,人在與節氣相交之時故應順之。所以,在整個夏季的養生中要注重對心臟的特別養護。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氣血瘀滯,以防心臟病的發作。故立夏之季,情宜開懷,安閑自樂,切忌暴喜傷心。清晨可食蔥頭少許,晚飯宜飲紅酒少量,以暢通氣血。具體到膳食調養中,我們應以低脂、低鹽、多維、清淡為主。
小滿:「邪氣中經,則身癢而癮疹」。古代醫家對此病早已有所認識。「風疹」的病因病機不外乎三點:一,濕郁肌膚,復感風熱或風寒,與濕相博,郁於肌膚皮毛腠理之間而發病;二,由於腸胃積熱,復感風邪,內不得疏泄,外不得透達,郁於皮毛腠理之間而來;三,與身體素質有關,吃魚、蝦、蟹等食物過敏導致脾胃不和,蘊濕生熱,郁於肌膚發為本病。風疹可發生於身體的任何部位,發病迅速,皮膚上會突然出現大小不等的皮疹,或成塊成片,或呈丘疹樣,此起彼伏,疏密不一,並伴有皮膚異常瘙癢,隨氣候冷熱而減輕或加劇。當我們了解了發病的機理後,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加以預防和治療。
飲食調養上對各種類似的皮膚病人,均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常吃具有清利濕熱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絲瓜、黃瓜、黃花菜、水芹、荸薺、黑木耳、藕、胡蘿卜、西紅柿、西瓜、山葯、蛇肉、鯽魚、草魚、鴨肉等;忌食高粱厚味,甘肥滋膩,生濕助濕的食物,如動物脂肪、海腥魚類、酸澀辛辣、性屬溫熱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蔥、生蒜、生薑、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魚、蝦、蟹各種海鮮發物、牛、羊、狗、鵝肉類等。
芒種:養生重點要根據季節的氣候特徵,在精神調養上應該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輕松、愉快的狀態,惱怒憂郁不可有,這樣氣機得以宣暢,通泄得以自如。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的運行,振奮精神。夏日晝長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復疲勞,有利於健康。芒種過後,午時天熱,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換。為避免中暑,芒種後要常洗澡,這樣可使皮膚疏鬆,「陽熱」易於發泄。但須注意的一點,在出汗時不要立即洗澡,中國有句老話,「汗出不見濕」,若「汗出見濕,乃生痤瘡。」
另外,我們在強調飲食清補的同時,告誡人們食勿過咸、過甜。飲食過咸,體內鈉離子過剩,年齡大者,活動量小,會使血壓升高,甚者可造成腦血管功能障礙。吃甜食過多,對人體健康也不利,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碳水化合物的代謝能力逐漸降低,宜引起中間產物如蔗糖的積累,而蔗糖可導致高脂血症和高膽固醇症,嚴重者還可誘發糖尿病。由此可見,飲食是養生防病極其重要的一種手段。因此,在夏季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汗易外泄,耗氣傷津之時,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飲食。老年人因機體功能減退,熱天消化液分泌減少,心腦血管不同程度的硬化,飲食宜清補為主,輔以清暑解熱護胃益脾和具有降壓、降脂的食品。女士在月經期或產後期間,雖天氣漸熱,也忌食生冷性涼之品以防由此引發其它疾病。
夏至:「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涼粉、冷粥。飽腹受寒,必起霍亂。」心旺腎衰,即外熱內寒之意,因其外熱內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則猶可,貪多定會寒傷脾胃,令人吐瀉。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雖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鎮食之。按中醫學的臟與臟之間的關系講「腎無心之火則水寒,心無腎之水則火熾。心必得腎水以滋潤,腎必得心火以溫暖」從中不難看出心、腎之間的重要關系。
夏季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
小暑:夏季是消化道疾病多發季節,在飲食調養上要改變飲食不節,飲食不潔,飲食偏嗜的不良習慣。飲食應以適量為宜。過飢,則攝食不足,化源缺乏,而致氣血不足,引起形體倦怠消瘦,正氣虛弱,抵抗力降低,繼發其他病症;過飽,會超過脾胃的消化、吸收和運化功能,導致飲食阻滯,出現脘腹脹滿噯腐泛酸,厭食,吐瀉等食傷脾胃之病。《素問·痹論篇》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此即飲食要有節制之理。
夏季飲食不潔是引起多種胃腸道疾病的元兇,如痢疾、寄生蟲等疾病,若進食腐敗變質的有毒食物,還可導致食物中毒,引起腹痛、吐瀉,重者出現昏迷或死亡。
飲食偏嗜是造成營養不良的原因之一,只有飲食調節適當,才能保證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飲食偏嗜有過寒過熱之偏,五味之偏。多食生冷寒涼,可損傷脾胃陽氣,因寒濕內生發生腹痛泄瀉,偏食辛溫燥熱,可使胃腸積熱,出現口渴,腹滿脹痛,便秘最終釀為痔瘡;五味之偏是說人的精神氣血都由五味滋生,五味對應五臟,如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腎。若長期嗜好某種食物,就會使臟腑機能偏盛偏衰,久而久之可損傷內臟而發生疾病。如偏食鹹味,會使血脈凝滯,面色無華;多食苦味,會使皮膚乾燥而毫毛脫落;多食辛味,會使筋脈拘急而爪甲枯槁;多食酸味,會使皮肉堅厚皺縮,口唇乾薄而掀起;多食甘味的食物,則骨骼疼痛頭發易脫落。重要的是由於嗜好偏過,不但會導致營養不良,而且還能傷及脾胃以及其他臟腑,而致腳氣病、夜盲症和癭瘤等疾病。所以飲食五味(酸、苦、甘、辛、咸)要適宜,平時飲食不偏食,病時飲食講禁忌。
大暑:「谷肉果菜,食養盡之」著名醫家李時珍尤其推崇葯粥養生,他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也。」葯粥對老年人、兒童、脾胃功能虛弱者都是適宜的。所以,古人稱「世間第一補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勝似參芪一大包」。《醫葯六書》「粳米粥為資生化育坤丹,糯米粥為溫養胃氣妙品」。可見粥養對人之重要。葯粥雖說對人體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據每人的不同體質、疾病,選用適當的葯物,配製成粥方可達到滿意的效果。
夏季養生,水也是人體內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壽之物。俗話說「人是水澆成的」,這話不無道理。水約占人體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傳統的養生方法十分推崇飲用冷開水。實驗結果也表明。一杯普通的水燒開後,蓋上蓋子冷卻到室溫。這種冷開水在其燒開被冷卻過程中,氯氣比一般自然水減少了1/2,水的表面張力、密度、粘滯度、導電率等理化特性都發生了改變,很近似生物活性細胞中的水,因此容易透過細胞而具有奇妙的生物活性。根據民間經驗,實驗結果,每日清晨飲用一杯新鮮涼開水,幾年之後,就會出現神奇的益壽之功。日本醫學家曾經對460名65歲以上的老人做過調查統計,五年內堅持每天清晨喝一杯涼開水的人中,有82%的老人其面色紅潤,精神飽滿,牙齒不松,每日能步行10公里,在這些人中也從未得過大病,由此說來水對人體之重要,是千真萬確的。除水之外,酒、湯、果汁等都可稱為飲品。合理選用都能對人體起到很好的強身健體的作用。
立秋: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切不可背離自然規律,循其古人之綱要「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一、精神調養: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二、起居調養: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卧早起,與雞具興」早卧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三、飲食調養;《素問·臟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故《金匱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說。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更有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陰潤燥者。總之,秋季時節,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四、運動調養:進入秋季,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每人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這里給大家介紹一種秋季養生功,即《道臧·玉軸經》所載「秋季吐納健身法」,具體做法:清晨洗漱後,於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裡液滿,漱練幾遍,分三次咽下,並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舔上齶,用鼻吸氣,用意送至丹田。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呼氣時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聲。如此反復30次。秋季堅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處暑:秋季養生之所以強調保證睡眠時間,是因為睡眠有很好的養生作用。沒有正常的睡眠,就不能很好地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
睡眠的作用包括五個方面:
一、消除疲勞
睡眠時,人提的精氣神皆內守於五臟,若五臟安舒,則氣血和調,體溫、血壓、心率均相對下降,呼吸及內分泌也明顯減少,使代謝率降低,體力得以恢復;
二、保護大腦
大腦在睡眠狀態中的耗氧量大大減少,充足的睡眠有利於腦細胞能量的儲存,幫助恢復精力,提高腦力效率;
三、增強免疫
睡眠不但是智力、體力的再創造過程,還是疾病康復的重要手段。睡眠中能產生更多的抗原抗體,增強機體抵抗力,因此現代醫學常把睡眠作為一種治療手段,用來治療頑固性疼痛及精神疾病;
四、促進發育
睡眠與兒童生長發育密切相關,兒童的生長速度在睡眠狀態下增快,所以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是兒童身高增長的條件之一;
五、利於美容
睡眠對皮膚健美有很大的影響。這是由於在睡眠的過程中,皮膚表面分泌和清除過程加強,毛細血管循環增多,加快了皮膚的再生,使得皮膚因勞累過度所造成的顏面憔悴、皮膚出現的細碎皺紋在睡眠中得以恢復。所以說,睡眠也是皮膚美容的基本保證。
處暑節氣宜食清熱安神之品,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干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
白露:典型的秋季氣候,我們就不能不考慮到秋季的氣候特點——乾燥,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秋燥」。我們講燥邪傷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現口乾、唇乾、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結、皮膚乾裂等症狀。預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適當地多服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也可選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葯,如人參、沙參、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對緩解秋燥多有良效。用蔥白、生薑、豆蔻、香菜可預防治療感冒;用甜菜汁、櫻桃汁可預防麻疹;白蘿卜、鮮橄欖煎汁可預防白喉;荔枝可預防口腔炎、胃炎引起的口臭症;紅蘿卜煮粥可預防頭暈等。苦瓜、蘆筍、馬齒莧等都有防癌抗癌的作用。
秋分:「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古代醫者把烏雞、羊肉、驢皮、蔥、姜、棗等視為陰陽氣血之用,或調補胃氣之用;而在大量的食譜和菜餚中,又不難發現有很多葯材配伍其中如,枸杞、淮山、黃芪、茯苓、丁香、豆蔻、桂皮之類。當葯食調配得當時,可提高食品保健強身和防止疾病的功效。
古代醫家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把食物的性能歸納為三大類,即寒涼類、平性類、溫熱類。其中以常見的三百多中食物統計數字看,平性食物居多,溫熱性次之,寒涼性更次之。就其作用而言,寒涼性食物多有滋陰、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作用,這類食物包括有西瓜、甜瓜、香蕉、甘蔗、芒果、枇杷、蘋果、梨、柿子、荸薺、菱角、桑葚、番茄、黃瓜、苦瓜、冬瓜、白蘿卜、絲瓜、蓮藕、茭白、竹筍、慈姑、厥菜、馬齒莧、芹菜、淡豆豉、海藻、海帶、螃蟹等等。
溫熱性食物多有溫經、助陽、活血、通絡、散寒等作用,其中辣椒、花椒、芥子、鱒魚等為熱性食物,櫻桃、荔枝、龍眼、杏、石榴、栗子、大棗、胡桃仁、大蒜、南瓜、生蔥、姜、韭菜、小茴香、鱔魚、鰱魚、淡菜、蝦、海參、雞肉、羊肉、鹿肉、火腿、鵝蛋等為溫性食物。
平性食物有李子、無花果、葡萄、白果、百合、蓮子、花生、榛子、黑芝麻、黑白木耳、黃花菜、洋蔥、土豆、黑、赤、黃豆、扁豆、豇豆、圓白菜、芋頭、胡蘿卜、白菜、香椿、青蒿、大頭菜、海蜇、黃魚、鯉魚、豬肉、豬蹄、牛肉、甲魚、鵝肉、鵪鶉、雞蛋、鵪鶉蛋、鴿蛋、蜂蜜、牛奶等等。
寒露:「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此時,應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製品等柔潤食物,同時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大棗、山葯等以增加體質;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薑、蔥、蒜類,因過食辛辣宜傷人體陰精。
霜降:最適合來點當令水果,柿子梨子和蘋果,可以多吃,不過涼性的西瓜就得少碰了,因為天氣一冷,涼性的食物吃太多,反而容易降低身體的抵抗力,誘發感冒。羊肉爐和其它大補姜湯,因為太過燥熱,會讓口乾舌燥的情況火上加油,還是等天氣冷一點再吃吧。
6、24節氣養生操
二十四節氣與養生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和智慧結晶,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人與自然界是統一的整體,24節氣的變經隨時影響著人體健康.順應24節氣變化的規律和特點,調節人體、防病健身,可以達劍健康長壽的目的。我們根據每個節氣的主要氣候特點,總結出每個不同時段養生要點,供大家參考。
立春
氣候特徵:白晝逐漸變長,氣溫回暖,人體血液代謝旺盛。
健康提醒:少吃酸性食物,養生以養肝護肝為主。
雨水
氣候特徵:降水增多,氣溫回升快容易導致春困。
健康提醒:注意調養脾胃,增加運動緩解春困。
驚蟄
氣候特徵:天氣回暖,雨水增多,氣候變化大。
健康提醒:補充水分,防寒保暖應付多變天氣。
春分
氣候特徵:晝夜平分,氣候溫暖潮濕,關節炎進入多發期。
健康提醒:多食用清熱解毒、溫補陽氣的食物。
清明
氣候特徵:氣溫回暖,陽氣升騰,高血壓進入多發期。
健康提醒:不宜進補,低鹽飲食緩解高血壓。
穀雨
氣候特徵:氣候以晴暖為主,早晚時冷時熱,易發生神經痛。
健康提醒:適度保暖,多食蔬菜調理腸胃降火氣。
立夏
氣候特徵:連續五天日均氣溫達22度以上標志著夏季到來。
健康提醒:多喝水以退熱降火滋養陰液。
小滿
氣候特徵:氣溫明顯升高,氣候潮濕容易發生皮膚病。
健康提醒:清爽清淡飲食為主,注意清利濕熱。
芒種
氣候特徵:天氣濕熱,是一年中人最懶散的時候。
健康提醒:清熱降火,充足睡眠,運動提高活力。
夏至
氣候特徵:天氣炎熱,人體陽氣最旺,適合治療冬季疾病。
健康提醒:補充水分和維生素,增加鹽分的攝入。
小暑
氣候特徵:熱浪襲人,時有暴雨光顧,消化道疾病多發。
健康提醒:腸胃吸收力下降,注意飲食衛生。
大暑
氣候特徵:酷熱多雨,容易中暑,暑熱夾濕常使人食慾不振。
健康提醒:充分休息,避免暴曬,清淡飲食。
立秋
氣候特徵:氣候漸變,人體仍感覺燥熱難忍。
健康提醒:多食酸味果蔬,養胃潤肺以備秋涼。
處暑
氣候特徵:暑熱餘威明顯,但氣溫開始慢慢轉涼。
健康提醒:調整睡眠時間,飲食偏向清熱安神。
白露
氣候特徵:暑氣漸消,白天氣溫適宜,夜間氣溫較低。
健康提醒:滋陰益氣的食品對身體大有益處。
秋分
氣候特徵:逐漸晝短夜長,每場秋雨都會帶來明顯降溫。
健康提醒:運動保健,針對性地治療冬病。
寒露
氣候特徵:熱冷交替明顯,人體陽氣漸退,陰氣漸生。
健康提醒:飲食清淡柔潤,起居注意保暖。
霜降
氣候特徵:天氣時有反復,人體逐漸感覺季節的肅殺和蕭瑟。
健康提醒:以平補為原則,注意肺的保養。
立冬
氣候特徵:氣溫迅速下降,人體需要消耗大量的熱能來維持體溫。
健康提醒:多食用熱量較高的膳食,增加維生素。
小雪
氣候特徵:天氣常是陰冷晦暗,抑鬱症病情容易加重。
健康提醒:增加戶外活動調節心態,飲食多果蔬。
大雪
氣候特徵:氣溫持續降低,哮喘進入高發期。
健康提醒:進補的好時節,輔以適當鍛煉增強體質。
冬至
氣候特徵:冷空氣活動頻繁,人體陰氣較重。
健康提醒:防寒保暖,及時補充高熱量食物。
小寒
氣候特徵:常有寒潮暴發,會帶來劇烈降溫,易發生凍瘡。
健康提醒: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大寒
氣候特徵:冷空氣刺骨,氣候相當寒冷,心血管疾病高發。
健康提醒:冬不藏精,夏必病溫,注意節欲養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