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季養生如何調養精神
精神調養 調養 秋季,在精神調養上也應順應季節特點,以「收」為要,做到「心境寧靜」,這樣才會減輕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才能適應秋天的特徵。如何才能保持心境清靜呢?簡單地說,就是要「清心寡慾」。私心太重、嗜欲不止會破壞神氣的清靜。在現實生活中,則要求人們把精力多用在工作上,而不要「爭名在朝,爭利於市」,多做好事,多做奉獻。 另外,秋天固然天高雲淡,碩果累累,令人愉悅,但難免也有「凄風苦雨」。自然界的秋風、秋雨常令人心生秋愁。尤其是老年人,他們常有蕭條、凄涼、垂暮之感,如果遇上不稱心的事,極易導致心情抑鬱。研究證明,在人的大腦中,有個稱作松果體的腺體,分泌一種「褪黑激素」。這種激素能誘人入睡,可使人產生消沉抑鬱之感,而陽光可使褪黑激素分泌減少。同時,褪黑激素還有抑制人體內其他激素(如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的作用,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素的相對減少,會使細胞懶散癱瘓,從而使人們情緒低沉,多愁善感。 為此,古人認為秋季的精神養生應做到「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也就是說,以一顆平常心看待自然界的變化,或外出秋遊,登高賞,令心曠神怡;或靜練氣,收斂心神,保持內心寧靜;或多接受陽光照射,轉移低落情緒。 秋季養心 好多人講起養生,都能滔滔不絕說出許多的觀點方法。但是,綜合起來不外乎補腎補氣補血等等,許多的補品,如各種參,人參、西洋參、太子參,海參,還有鹿葺、海馬、阿膠、冬蟲夏草等等,再就是這功那功之類。很少有人提到養心,而從中醫《內徑》這本最古老的醫書中提到養生方法就是是養心。 《內經》第一篇「上古天真論」就提出養生須「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並且早就提出來不會養生的情況是:「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看看今天的人們,所作所為有過之而無不及。每天酒場不斷,山珍海味、雞鴨魚肉,辛辣厚味,貪欲無足,肥體豐腰。現代儀器設備的檢查,顯示「三高症」,代謝綜合征等等。按照營養學的角度,酒場上的許多食品都有滋補價值,但是為什麼長在酒場的人容易得「三高症」等疾病呢?為什麼常常吃補品的城市人長壽的少,而偏遠的農村地區卻出現較多的長壽老人呢? 這其中的關鍵性因素就是城市的人們注重的是食補養體,而農村人注重的是養心。現代社會已經讓太多的人捲入市場經濟的大潮,金錢的作用越來越大,不管是消費者還是生產者,不管是營養品還是葯品等等的宣傳或多或少受著金錢的影響,在追求所謂養生的過程之中,有些想法做法已經與養生目的越來越遠了。正如一個外國人所說,我們人類確實已經忘記了出發時的目標了。注重追求各種補品,注重追求金錢,注重追求美色,說到底就是欲壑難填,卻又想養生長壽,這樣相反的兩種選擇能夠達到目的嗎? 因此,養生須從養心開始,保持「恬惔虛無,精神內守」,做到「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才能達到「度百歲而動作不衰」的養生目的。 自然心靈釋放養生 自然心靈釋放養生是解決個人心理障礙,抑鬱、憂慮、恐懼、緊張、痛苦;解決親子關系問題,孩子厭學、考試焦慮、學習成績偏科、青春期叛逆、焦慮、憂慮、恐懼、網癮等問題;解決夫妻及戀愛關系問題,感情及婚姻危機、婚外戀、失戀及離婚創傷治療、成功經營婚姻及戀愛關系,職場關系,如何更好地處理與領導的關系、建立良好的同事關系、成功經營客戶關系等,學會了解自己、尊重自己、愛自己,處理好與自己的關系問題,從而獲得愛、自信與尊重。此書分析了為什麼要苛薄自己,非要把心理問題壓在心裡?為何不一吐為快,為什麼不能放下一切包袱,輕鬆快樂地生活?對人們集中的疑問,採取心靈釋放,全方位打開心結,自由地釋放心靈。具體針對各種壓力,包括深呼吸,冥想,意念引導,體育運動,跑步,散步,吃健康食品,休息時間充足以及平衡好心態,工作與娛樂的時間等方法來釋放心靈。
2、秋季養生的精神調養
秋天萬物凋落,秋風蕭瑟,經常會下秋雨,人經常也會出現精神萎靡的現象,尤其是老年人,老年人看到秋天都會沒有精神,心中郁結。秋天引起人情緒低落,沒有精神應該怎麼克服呢?
首先就是要多曬曬太陽,曬太陽可以給人溫暖的感覺,常曬太陽也有利於身體健康;其次就是當情緒不好時,最好的方法是轉移一下注意力,去參加體育鍛煉,如打太極拳、散步等,或參加適當的體力勞動,用肌肉的緊張去消除精神的緊張,這是因為運動能改善不良情緒,使人精神愉快。有條件的最好去旅遊,去遊山玩水,因為臨水使人開朗,游山使人幽靜,泛舟水中,怡然自得,年輕的攀山登岩,礪煉意志。此外,還可採取琴棋書畫易情法,正如吳師機在《理瀹駢文》里說:「七情之病也,看書解悶,聽曲消愁,有勝於服葯者矣。」
秋天是一年中人體抵抗力最差的季節,環境也會容易引發人沒有精神,在秋天一定要時刻保證自己的精氣神,多曬太陽,多運動,天氣舒適出去旅遊,這樣才可以減少秋季對於人體的影響,達到健康心態。
(資料來源:武當師和功夫館http://www.wudangshihe.com/)
3、秋季怎麼養生
秋季養生要重視精神調養。陰虛的人,肝火易旺,動輒發脾氣,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摟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則內耗陰津。來到了秋季,其燥象更為明顯。因此,預防秋燥的另一環就是要重視精神的調養,並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一切事物,以順應秋季收斂之性,平靜地度過這一多事之秋。
秋季,外界氣源候驟然變涼,而人體內的熱量還在原來的位置。人的體內溫度會調節到和外部相應的狀態外涼內熱,百內熱不易散發,就出現不平衡。這時就會出現一系列症狀,如臉上痘痘增加、喉嚨腫痛、牙齦發炎、晨起乾咳等。大家先不要忙著吃消炎葯等,可吃清開靈等去火清熱解毒葯,預防為主,即秋季可繼續吃綠豆湯、金銀露、龜苓膏等去火解熱食品。
俗話說「春困秋度乏」,入秋後疲乏的狀態可能影響辦公一族工作效率。專家建議,曬曬太陽有助於驅離「秋乏」,提高工作效率。充足的陽光能抑制褪黑知激素的分泌,但入秋後,光照時間減少,尤其陰雨連綿時,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相對增多,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的分泌就會受到抑制,人的情緒因而低沉。此時,適量增加陽光的照射能有效道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改善人憂郁的心情。
4、秋季怎樣養生?
1、飲食調攝:秋季調養臟腑以養肺為要。秋氣內應肺。肺是人體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體真氣之源,肺氣的盛衰關繫到壽命的長短。秋季氣候乾燥,很容易傷及肺陰,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飲食應注意養肺,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燕窩、梨、芝麻、藕、菠菜、鱉肉、烏雞、豬肺、豆漿、怡糖、鴨蛋、蜂蜜、龜肉、橄欖、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此外還可適當食用一些葯膳,如蜂蜜蒸百合、橄欖酸梅湯等。初秋,肺的功能偏旺,而辛味食品吃得過多,會使肺氣更加旺盛,進而還會傷及肝氣,所以初秋飲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蔥、姜、蒜、韭菜、辣椒等。在此基礎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補肝氣,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櫻桃、柚子、檸檬、山楂、番茄、荸薺等。
2、精神調攝:秋季在精神調養上也應順應季節特點,以「收」為要,做到心境寧靜,減輕肅殺之氣對人休的影響。古人認為秋季的精神養生應做到「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也就是說,以一顆平常心看待自然界的變化,或外出秋遊,登高賞景,令心曠神怡;或靜練氣,收斂心神,保持內心寧靜。或多接受陽光照射,轉移低落情緒。在現實生活中,要求人們把精力多用在工作上,而不要「爭名在朝,爭利於市」。
3、 運動調攝:經歷了炎夏的悶熱後,秋季的涼爽正是戶外運動的大好時機。選擇在這個時節鍛煉身體,不僅可以調心養肺,提高內臟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不過,由於氣候變化的原因,這個時候更需要注意健身的方法,否則就會適得其反。人體陰精陽氣在秋天處於收斂內養階段,所以健身也要順應這一原則,運動切忌過度,要適可而止。人們宜參加一些輕松平緩、活動量小的運動,如:慢跑、登山、游泳等。這些運動講求形動而心靜,動而不亂,靜而不躁,既不會因出汗多損耗元氣,又可以舒展筋骨,以應秋收。且秋季氣候漸趨乾燥,在進行身體鍛煉的前後要多喝些水,通過補充體內的水分來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並提高口鼻黏膜的防禦機能。
5、秋季養生有哪些原則?
秋天,從立秋開始,歷經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其中的秋分為季節氣候的轉變環節。《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秋三月,此為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秋季的氣候是處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立秋至處暑,秋陽肆虐,溫度較高,加之時有陰雨綿綿,濕氣較重,天氣以濕熱並重為特點,故有「秋老虎」之說。「白露」過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氣候寒熱多變,稍有不慎,容易傷風感冒,很多舊病也易復發,被稱為「多事之秋」。因為人體的生理活動與自然環境變化相適應,體內陰陽雙方也隨之發生改變。因此,秋季養生必須留心保養內守之陰氣,凡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1)起居調養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閉藏,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早卧,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有人對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病時間進行過調查研究,發現這類疾病在秋季發病率較高,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後期,而秋季適當早起,可減少或縮短小血栓形成的機會,這對於預防腦血栓發病有一定意義。
秋燥,常會使人的皮膚和口角乾裂,皺縮增多,口乾咽燥。還可見毛發脫落增多,大便亦易干結。這時應留心保持室內一定的溫度和濕度,要適當多吃水果和補充水分。秋令氣溫多變,哪怕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應多備幾件秋裝,如夾衣、春秋衫、絨衣、薄毛衣等,做到酌情增減。
(2)飲食攝養秋屬肺金,主收。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可能少食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一些酸味甘潤的果蔬。
秋燥津液易傷,導致咽、鼻、唇乾燥及乾咳、聲嘶、皮膚乾裂、大便燥結等燥症。因此秋季在飲食上宜多選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山葯、秋梨、藕、鴨肉、柿子、芝麻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秋季飲食除了以酸、潤為主之外,還須留心的是,夏季過後,暑氣消退,人們食慾普遍增加,加之秋收食物品種豐盛,此時不宜過多進補,以免「飲食自信,腸胃及傷」。
(3)精神養生秋季氣候漸轉乾燥,日照減少,氣溫漸降,尤其深秋之時,草葉枯落,花木凋零,一些人心中常會因此發生凄涼、垂暮之感,憂郁、煩躁等情緒變化。故有「秋風秋雨愁煞人」之言。這時,人們應該保持神志安寧,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4)運動護養金秋季節,天高氣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期。在鍛煉時,一方面要根據個人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另一方面要針對季節特點進行自我鍛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是收養的季節,運動也應遵循這一規律。運動量不宜太大,不宜劇烈。秋天氣候多變,天氣漸冷,此時可逐步進行一些耐寒鍛煉。
(5)保健防病秋季是腸炎、痢疾、乙型腦炎等病的多發季節。要做好預防工作。首先要搞好環境衛生,消滅蚊蠅,留心飲食衛生,不喝生水,不吃腐敗變質和被污染的食物,按時接種乙腦疫苗。
秋季燥邪易傷人,除適當補充一些維生素外,對於確有陰傷之象,表現為口燥咽干、乾咳痰少的人,可適當服用沙參、麥冬、百合、杏仁、川貝等,對於緩解秋燥有良效。
6、秋季怎樣養生?
1、合理膳食,以防燥護陰、滋陽潤肺為准則
秋季天高氣爽、氣候乾燥,秋燥之氣易傷肺。因此,秋季飲食宜清淡,少食煎炒之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蔬菜宜選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黃瓜、白木耳;肉類可食兔肉、鴨肉、青魚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廣柑、山楂等。適當多飲水,多吃些蘿卜、蓮藕、香蕉、梨、蜂蜜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盡量少食或不食蔥、姜、蒜、辣椒、烈性酒等燥熱之品及油炸、肥膩之物。
2、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強身健體
秋季天高氣爽,是戶外活動的黃金季節。在此季節老年人必須加強體育鍛煉,是秋季保健中最積極的方法。秋季要早睡早起,晨起後要積極參加活動健身鍛煉,可選擇登高、慢跑、快走、冷水浴等鍛煉項目。
3、保持樂觀情緒,靜養心神
秋季萬物成熟是收獲的美好時節;但秋天也是萬物逐漸凋謝、呈現衰敗景象的季節。在此時節在老年人心中最易引起衰落、頹廢等傷感情緒,因此,要注意調養情智,學會調適自己,要保持樂觀情緒,保持內心的寧靜,適當延長夜間睡眠時間;可經常和他人、家人談心,或到公園散步,適當看看電影、電視,或養花、垂釣,這些都有益於修身養性,陶冶情操
4、衣裝適宜,謹防著涼
秋季氣溫逐漸下降,早、晚溫差較大;在此季節,老年人既要注意防寒保暖,又不能過早、過多添加衣物;在此季節只要不是過於寒冷,就要盡量讓機體保持於涼爽狀態,讓身體得以鍛煉,使其具有抗禦風寒的能力。但是金秋季節,氣候變化無常,老年人要順應氣候變化,適當注意保暖,以防止感冒和引發呼吸道等各種疾病,要根據天氣情況,及時增減衣服,防寒保暖,防病保健。
5、秋燥傷肺少吃辛
秋季天高氣爽,空氣乾燥,濕度小,人易出現咽干、乾咳等症狀,這是由於燥邪傷肺所導致的現象。此時,應少吃辛、辣食物,如蔥、姜、辣椒、胡椒,防止辛溫助熱,加重肺燥症狀。
6、肺燥傷肝要吃酸
從中醫五行生剋來講,肺屬金,肝屬木,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損。因此應適當吃點酸味食物,因為「酸入肝」,可以強盛肝木,防止肺氣太過對肝造成損傷。酸味食物可以收斂肝氣,有保肝護肝的作用,但也不可過量。因為許多酸性食物,如醋、烏梅等,其酸味能刺激胃,易發生胃潰瘍、胃炎等病,對身體不利。
7、秋瓜壞肚少吃寒
許多人都有這種感受,秋天吃水果,一不小心就壞肚子,這與秋天的氣候有關。秋季天涼了,氣溫下降,脾胃陽氣不足,再吃多了陰寒性質的水果、蔬菜,自然是雪上加霜,導致陽氣不振而腹瀉、腹痛。因此,秋季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以保護胃腸,保護肺臟。
7、秋季的精神要怎樣調養?
秋季的精神調養:秋應於肺,悲憂易傷肺。秋天氣候漸燥,氣溫漸降回,草木凋零,人心中易引答起垂暮、凄涼之感,產生憂郁或煩躁等情緒。因此,秋季養生首先要保持內心寧靜,收斂神氣,忘卻一切憂愁,培養樂觀情緒。
起居調養秋季:早卧早起,適當增加衣服,以防秋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