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療養生法中,有哪些方法可以長期堅持?
食療養生法中,有哪些方法可以長期堅持?
食療養生法簡稱「食養」。即利用食物來影響機體各方面的功能,使其獲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種養生方法。俗話也就是通過吃來對我們的身體進行保養。通常認為,食物是為人體提供生長發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種營養素的可食性物質。
也就是說,食物最主要的是營養作用。其實不然,中醫很早就認識到食物不僅能營養,而且還能療疾祛病。
食用各種不同的食物。 增加水果、蔬菜,尤其是新鮮、未經烹調的水果、蔬菜。 建議主食不宜進食太多,每餐應有2~3樣新鮮蔬菜涼調或爆炒。
盡量避免食用腌、熏、烤的食品。 使用鹽類要有節制,盡可能於食物中少加鹽,盡可能選擇低鹽食物。
避免長期食用精製糖,少食含糖量大的食品。 一般早餐應吃好,中餐應吃飽,晚餐應吃少,進餐時應心情愉快,細嚼慢咽不宜過飽。
每日攝取的脂肪量不超過總熱量的25%。 肉類每日攝取量一般在:[身高(厘米)-105(常數)]×1(克),即可。
建議每周吃2次魚,動物內臟盡可能少吃,多食海類食品。 不吸煙,少喝酒。
我這里有幾句養生食療保健譜:
山楂減肥除疝氣,山葯益腎消糖尿。
補中益氣吃百合,利氣行血刺玫瑰。
松子降服老慢支,暖胃止痛桂花好。
花生降醇亦營養,瓜豆消腫又利尿。
柑橘消食化痰液,抑制癌菌獼猴桃。
香焦含鉀解胃炎,禽蛋益智營養高。
生津安神數烏梅,潤肺養發食核桃。
番茄補血駐容顏,健胃補胃吃紅棗。
白菜利尿解毒素,蘑菇抑制癌細胞。
蜂蜜潤腸又益壽,葡萄增色令年少。
祝君若要延年壽,請把食療譜記牢。
2、十二時辰養生法是什麼,該怎麼做?
古代出現過許多有名的醫學家,例如李時珍、扁鵲等,他們留下來的醫書雖然有一部分內容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但是很大一部分內容都是非常准確的,他們是古代先人留下來的瑰寶,我們要做的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國有部著名的醫書《黃帝內經》,在裡面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規律,我們的身體與十二時辰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經過後人的總結,有了如今的十二時辰養生法,那十二時辰養生法是什麼,該怎麼做?十二時辰養生法是一套養生的方法,與我們每天的時間有關,我們應該結合自身具體情況,將十二時辰養生法應用到每天中,達到養生目的。
十二時辰養生法許多醫學家都有總結過,十二時辰指的是我們一天中的12個時辰,每一個時辰都對應了我們的身體的部分器官,比如卯時對應的大腸,而辰時對應的胃部,一共有養生的十種方法,比如巳時,人們應該養花、讀書等,做一些清心養性的活動,在疲勞時可以閉上眼睛,靜坐養好精神,在戌時應該做一些輕微的活動,准備睡覺,睡前不要胡思亂想,最好右側睡覺等。
十二時辰養生法有許多方法,並且對應好了時間段,但是對於處於工作中的人來說實現的難度較大,而對於老年人來說,可以以此來養生,早上5點到7點看見晨光便起床,然後轉動肩膀,活動一下脈絡,可以打打太極之類的,7點到9點,喝一杯白開水,用梳子梳頭發,早餐可以喝粥,盡量清淡些等。
十二時辰養生法是我國古代醫學家們留下來的寶物,作為現代人,我們應該好好利用這個方法,達到修身養性的效果,做好這十個方法,我們的身體會有明顯的更為健康的變化。
3、後世流傳的孫思邈「養生十三法」內容是什麼?
流傳後世的還有孫思邈「養生十zd三法」:一、發常梳;二、目常運;三、齒常叩;四、版漱玉津;五、耳常鼓;六、面常洗;七、頭常搖;八、腰常擺;九、腹常揉;十、攝穀道;十一、膝常扭;權十二、常散步;十三,、腳常搓。
4、孫思藐的十三養生法
孫思邈養生十叄法,又名耳聰明法:
1.發常梳
將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發熱,然後由前額開始掃上去,經後腦掃回頸部。早晚做10次。
頭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經常做這動作,可以明目 風、防止頭痛、耳鳴、白發和脫發。
2.目常運
(a) 合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覆3次。
(b) 搓手36下,將發熱的掌心敷上眼部。
這動作可以強化眼睛,糾正近視和懶視。
3.齒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齒互叩,無需太用力,但牙齒互叩時須發出聲響。輕輕鬆鬆慢慢做36下。
這動作可以通上下顎經絡,幫助保持頭腦清醒,加強腸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 4.骨退化。
漱玉津。玉津即津液、口水
(a) 口微微合上,將舌頭伸出牙齒外,由上面開始,向左慢慢轉動,一共轉12圈,然後將口水吞下去。之後再由上面開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b) 口微微合下,這次舌頭不在牙齒外邊,而在口腔里,圍繞上下顎轉動。左轉12圈後吞口水,然後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時,盡量想像將口水帶到下丹田。
從現代科學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調和荷爾蒙分泌,因此經常做這動作,可以強健腸胃,延年益壽。
5.耳常鼓
(a) 手掌掩雙耳,用力向內壓,然後放手,應該有卜一聲。重覆做10下。
(b) 雙掌掩耳,將耳朵反摺,雙手食指
5、養生有哪些方法?
1.養氣
所謂養氣,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指調養健全人體各臟腑之功能。二是注重精神的保養調節。後者尤其重要。《素同.上古天真論》中說:「恬涑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但在實際生活中真正能做到志佣寡慾、情緒安定、不妄想貪求而形神兼養者,是很不容易的。這就必須長時間的性格修養,使正氣和調順達,這樣病邪就無從所人。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孟子曾說過:「吾善養吾浩然之氣。'隻要順從自然,內無雜念紛擾,安靜樂觀,怡然自得,這樣形體就不易寰老,精神也不易耗散了。以上是指精神上的養氣之道。在形體上,又要注重保養人體的正氣。即保證五臟之氣健旺,特別是保養脾胃之氣及腎氣。因為腎為人體先天之本,其精氣主持人體生長發育及盛衰,腎中精氣旺盛,不使安泄,這樣才使人體健康強壯,才能益壽延年。再者,脾胃是後天之本,是維持先天之精氣充足的根本來源。所以要飲食規律,切勿暴飲暴食;定時定量,以保持脾胃功能健全。
2.調飲食
飲食不分精、細、粗、劣,都有其一定的「營養精微'。《內經》中所言「美其食',並不是指食物的精美,而是講無論食物的精粗,食之皆為甘美,所以不偏食、不妄補、不過量是飲食調節的重要一環。此外,飲食的調節要適應季節氣候的變化,以求與自然界相適應。如夏季氣候炎熱而濕重,飲食上就要少食辛辣油膩厚味之品,宜甘寒清淡,如西瓜、黃瓜、鮮藕、青菜等。可用綠豆湯加冰糖代茶飲,既能清熱解毒,又可利濕。
3.運動
人體的氣血運行,飲食的消化,都是運動。運動,可增強人體的新陳代謝,改善氣血的運行,提高人體抗病能力,延緩人體的衰老,即常言所說的,「生命在於運動'。
6、養生法?
環境,主要包括氣候和地理兩大因素。人們要想健康長壽,就必須努力去適應自己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所說的「法於陰陽」,就是指主動適應四時氣候來養護身體。後代養生家多因循《黃帝內經》的上述思路,逐漸創立了一系列非常實用的適應環境養生法,它們包括: 適應四時節令養生法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浮沉於長生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春季養生法。《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從臟象理論的角度來看,肝膽經氣在春天條達舒暢,善養生者此時必須避免肝氣郁結、思郁沉悶,而應該使思想開朗,肝氣舒暢,這是在思想修養方面適應春季的養生要求。與此相關,春季往往會出現肝氣過旺,導致肝氣勝脾。按照五行調控理論,此時還應該「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千金要方》),以便從飲食方面滿足春季養生要求。 夏季養生法。《素問·五運行大論》說:「南方生熱,熱生火。根據這一特點,古人提倡夏季養生應該做到精神愉快,情志平和,不得性躁、發怒,以免引起體內火旺。在起居方面,應晚睡早起,適當曬些陽光,以適應自然界隆盛的陽氣,有助於體內過盛的陽氣向外宣洩。在飲食方面,《養生論》認為:」夏氣熱,宜食菽以寒之,不可一於熱也。「主張夏季應多吃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多食用熱性食物,以免加重體內的火熱。 秋季養生法。《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稱:「秋三月,此為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卧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養收之道也。」秋季的飲食應減少辛味而增加酸味,以免肺氣太旺而使肝氣過於抑制。此外,由於秋天氣燥,人們應多吃芝麻之類的食物以潤燥養肺,少吃寒冷食物,多吃溫性食物。在起居方面,應早睡早起,趁著秋季天高氣爽,山川景色明凈之際,多登高遠眺,以舒肺氣。 冬季養生法。《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圻,勿擾平陽,早卧晚起,必得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養己所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由於冬季是腎經旺盛之時,腎味屬咸,此時的飲食應當減少鹹味,增加辛味,以便起到宣達肺氣,鞏固腎氣之效。
7、養生的方法
喝蜂蜜水的養生有助於潤腸胃的功能,有助於排便順暢,若有便秘的人可多喝蜂蜜水;蜂蜜水適合於上午喝,抄不建議於晚上喝,上午喝蜂蜜水有助於腸胃擼動有助於排毒於上大號的時後排出,人的身體毒素比較少,身體會比較健康;蜂蜜水有助於潤腸胃,可減緩腸胃老化,腸胃建康的人比較長壽,以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