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唐不拉有什麼吃的當地野菜?
一、唐代飲食文化中濃厚的道教色彩
唐朝建立後,統治者因為自己姓李,於是將老子李耳追命為李唐王朝的始祖,倍加推崇道教,使道教在唐代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成為僅次於佛教的重要宗派。因此,一些道教的習俗風靡了全國,道教對唐代的飲食也有了深刻的影響。
1.魚、肉在飲食中受到多方限制
道教的教規對信徒的日常飲食有嚴格的約束,禁食葷腥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唐朝統治者為了追尊道教,將道教的禁忌推行全國,使全國百姓都以此為約束。734年十月特下令「每年正月、七月、十月三元日起十三日至十五日,並宜禁斷宰殺漁獵」。這樣,大唐的百姓即使不信教,也必須遵循此制,前後食素三天。道教經典中認為龍多為鯉魚轉化而來,神聖不可侵犯,食之者將遭遇大禍,加之「鯉」與「李」諧音,唐代統治者於是嚴禁捕殺食用鯉魚。731年正月唐玄宗下令「禁捕鯉魚」⑵,凡捕得鯉魚者必須放生,街市有販賣鯉魚者杖六十⑶。推而廣之,唐代統治者更是制定出一系列條例,限制釣魚食用,將禁食鯉魚推廣到限食一切魚蝦。因此,在唐代魚類經常成為難入餚饌的珍稀。
2.道教名詞在菜餚中頻繁出現
道教名詞頻繁地出現在飲食、菜餚之中的情況在唐代前基本沒有,然而在唐代的菜譜中卻經常出現,形成一種時尚。用道教名詞命名食品、菜餚大體可分為如下三類:(1)直接稱之為道人的,如「菊道人」。(2)用「神仙」、「仙人」命名,如「玉桂仙君」、「仙人鸞」、「八仙盤」、「神仙粥」等等。(3)用道教傳說或典故命名。道教講求長生不死,所謂仙,按照《釋名·釋長幼》的解釋是「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也。」按照這一說法,唐人食品、菜餚中便產生了許多以「長生」、「長命」來命名的餚饌,如「長生粥」、「長命面」等等。
3.道教節日及節日飲食習慣引入民間
由於統治者對道教的推崇,道教節日在唐代頗為流行,節日的飲食習俗也被
帶入了民間。道教將上元、中元和下元分別作為天官、地官和水官大帝的生日,稱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唐代統治者將三元節進一步推廣,下令民間百姓也必須遵守三元日食素並且禁捕殺漁獵的規定。今天上元節即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在唐代就已經出現了。
農歷九月初九的重陽節作為民間節日最早可上溯到漢末三國時期,據傳與道教有關。唐朝定重陽節為三大令節之一,每到此節,唐人都會登高、飲菊花酒、食「重陽糕(高)。 」
4.道教養生食品深入人心
道教講求養生,認為人經過修煉可以達到羽化升仙,長生不死。煉制並服食丹葯是其修煉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平時的飲食也特別講求營養。受這種道家飲食習慣的影響,唐代人無論是炊飯、烹茶、釀酒都喜歡在其中放入一些草葯及營養價值較高的物品。這成為唐代飲食文化的一大特點。
青精飯又名烏飯,它最初由道士發明,作為修煉過程中補益身體的飯食。它的製法是用南燭樹莖葉浸米,待米變黑以後,上鍋蒸制而成。南燭的食療價值很高,因此青精飯的製法唐時傳入民間,成為世俗民眾補養身體的佳品。
神仙粥,也是一款道士、修煉的人服食的粥品,在唐代時流行民間。食此粥可以益氣壯陽,調補虛損,有益健康。
此外,湯餅(今天的面條)、米飯中也時常加入營養物品,在唐代飲食中也非常普遍。
釀酒時加入中草葯更是唐代釀酒業的一大特色。唐人喜歡飲酒,但過分飲酒對身體有害,於是人們根據道教養生學說在釀酒過程中加入一些中草葯,以中草葯的補益作用來緩解酒對人體的侵害。因此唐代人普遍崇尚葯酒,把葯酒列為上等佳釀,認為「高人酒味多和葯」,葯酒只有世外高人才配飲用。因此,文人騷客招待客人喜用葯酒,「葯酒欲開期好客」。新豐酒,產於新豐,是唐代的一種名酒,王維曾經贊美它「新豐美酒斗十千」,李白在詩文中也寫道「買酒入新豐」。它在釀造中就加入了麻油、川椒、蔥白等原料,改變了黃酒一成不變的味道,形成了自己特殊的風味。除此之外,唐代的酒麴全部都是用蓼、蒼耳汁拌造而成,中草葯汁取代了水的作用,所以,唐代人所釀酒中全部含有這兩味草葯。實踐證明,蓼、蒼耳汁加入酒中能促進酵母和各種酶的繁殖,這一發明在釀酒史上具有重大意義,至今仍被延用,這無疑也得益於道教發展的結果。
唐代飲食文化中鮮明的道教色彩,一方面同統治者人推崇道教有直接關系,
另一方面也因為道教在自身的發展進程中盡力接近百姓。唐代飲食文化鮮明的道教色彩是唐代飲食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唐文化的重要特色。
二、唐代飲食生活的重要內容——野菜
唐代人們食用的蔬菜主要來自園圃的供應,然而採食野菜仍是當時飲食生活的重要內容。人們一來利用野菜充飢,二來也為自己的食物增添新爽的口味。唐朝時蔬菜品種還不是很多,特別是冬天,就連皇宮里也難得吃到新鮮的蔬菜。所以野菜大大豐富了唐人的飲食。唐人最常採食的野菜包括蒓、蕨、薇、薺、蓼、蒼耳、馬齒莧等品種。
蒓菜,又名水葵,屬水生睡蓮科植物,其葉片浮於水面,我國長江以南多野生,春夏采其嫩葉可作蔬菜食用。蕨屬蕨類植物,鳳尾蕨科,多年生草本,南北荒山中均有生長。其幼葉可食,稱蕨菜。春荒時期,新生的蕨菜作為天然食物,往往可以幫助人們度過艱難歲月。薇是豆科植物中的大巢菜,俗叫微菜,多生於山地,味甘,微辛,其蛋白質含量高於同類野菜。薺菜屬十字花科植物,多生於田野及庭園,春季鮮嫩時可食。這四種野菜都很美味,也是唐代的人經常使用於餚饌之中的。
蒼耳,又名卷耳,屬菊科植物,多生於荒地及路旁。藜,亦稱灰菜,屬藜科,南北均產,其嫩葉可食。藿,指豆葉。藜藿經常並稱,意為貧賤之菜。這三種野菜味道並不可口,但唐朝的貧窮人家在飢荒的時候必須把它們當做食物用來充飢。
蓼,指水蓼,一年生草木植物,生於濕地、水邊或水中。水蓼味辛辣,含有辛辣揮發油,人們一般將其作為調味食物。除水蓼外,同為蓼科的香蓼和青蓼也常被當作野菜食用。
馬齒莧,又叫馬齒菜,廣生於田野、荒坡和農作物之間,夏秋時多可採集。唐人把馬齒莧當作難得的佳蔬,連唐朝宮廷有時也吃馬齒菜,並以此作為體查民情的一種表示。《唐語林》卷一曾記載:「德宗初即位,深尚禮法,……召朝士食馬齒羹,不設鹽酪。」
除上述的品種外,唐人採食的野菜還有很多,諸如睡菜、水韭、荇菜、苦菜、
堇菜、鼠耳、金盤草、回紇草、孟娘菜、四葉菜等。總之,唐朝人盡最大可能去自然界尋覓野菜,藉以彌補食物的欠缺,同時也為自己的日常食物開辟了更多的資源。
三、唐朝飲食文化與外國飲食文化的交融
在唐代,唐朝飲食文化與外國飲食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呈現出一幅豐富多彩的圖景,奠定了中華民族傳統飲食生活模式的基礎。
今天我們日常吃的蔬菜,大約有160多種,在比較常見的百餘種蔬菜中,漢地原產和從域外引入的大約各佔一半。在漢唐時期,中原內地通過與西北少數民族交流,引入了許多蔬菜、水果和調味品。引入的蔬菜有苜蓿、菠菜、芸苔、胡瓜、胡豆等,水果有葡萄、扁桃、西瓜、安石榴等,調味品有胡椒、沙糖等。
與此同時,西域的烹飪方法也傳入了中原,乳酪、胡餅、羌煮貊炙、胡燒肉、胡羹、羊盤腸雌解法等都是從西域傳入中原地區的。其中以「羌煮貊炙」的烹飪方法最為典型,所謂「羌煮」即為煮或涮羊、鹿肉;「貊炙」類似於烤全羊。另一方面,漢族也不斷向西域、周邊少數民族輸出中原的飲食文明,包括中原的蔬菜、水果、茶葉、食品製作方法等。1992年在新疆吐魯蕃發掘的唐墓中,就出土過一種梅花型帶餡的點心。
唐代的外來飲食最多的是「胡食」,「胡食」是漢代人對從西域傳入的食品的一種稱法。唐代的胡食品種很多,例如麵食有餢飳、畢羅、胡餅等。餢飳是用油煎的面餅。畢羅一般被認為是一種以麵粉作皮,包有餡心,經蒸或烤制而成的食品。
漢族在接受胡族飲食時,往往在「胡食」里滲進了漢族飲食文化的因素,如羊盤腸雌解法,唐人就用米、面作配料作糝,以姜、桂、橘皮作香料去掉膻腥以適合漢人的口味。由此可見,盡管胡漢民族在飲食原料的使用上都在互相融合,但在製作方法上還是照顧到了本民族的飲食特點。這種吸收與改造極大地影響了唐代及其後世的飲食生活,使之在繼承發展的基礎上最終形成了包羅眾多民族特點的中華飲食文化體系。
唐人非常喜歡飲酒,其中有名的是酒八仙。酒八仙指唐代嗜酒的八位學者名人,亦稱酒中八仙或醉八仙。新唐書《李白傳》載,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李)進、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酒八仙人」。在唐朝本土的葯酒流行的
同時,唐朝也流行「洋酒」,像波斯的三勒漿、龍膏酒,高昌的葡萄酒。古長安西市及春明門至曲江池一帶,也有不少胡姬侍酒的酒肆。李白的詩作中對胡姬多有詠吟,所謂「催弦拂柱與君飲,看朱成碧顏始紅」,更寫到「胡姬貌如花,當壚笑春風」,描繪了一片異國情調、旖旎風光。張騫在出使西域時將葡萄種植及釀造技術引入中原,但由於葡萄原料生產具有較強季節性和地域性,葡萄酒的釀造技術並沒有在內地大面積推廣。唐太宗攻破高昌時將葡萄栽培及葡萄酒的釀造方法引入了內地。據《冊府元龜》卷九百七十記載,唐初就已將高昌的馬乳葡萄及其釀酒法引入長安,唐太宗親自監制,釀出八種色澤的葡萄酒,「芳辛酷烈,味兼緹盎。既頒賜群臣,京師始識其味」,並由此產生了許多歌詠葡萄酒的唐詩。據說魏徵是釀造葡萄酒的能手。
除此之外,唐代還從西域引進了蔗糖及其製糖工藝,使得中國古代飲食又平添了幾分甜蜜,其意義不亞於葡萄酒釀法的引進。
從以上事例我們可以看出唐朝時開明的對外交流的政策加深了唐朝與其他民族的交流,促進了唐朝文化的發展。
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繁榮時期,這與唐朝開明開放的對內對外政策有著莫大的關系。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能夠反映出唐朝的開明開放,就連飲食文化里也有體現,唐朝的飲食文化也因為唐朝開明開放的對內對外政策而得到了巨大的發展。
2、春天來了,什麼當季食物更養生
八大春季養生食物
1、佳品大紅棗
我國古代名醫孫思邈說過:「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說,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醫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而人們在春天裡的戶外活動比冬天增多,體力消耗較大,需要的熱量增多。但此時脾胃偏弱,胃腸的消化能力較差,不適合多吃油膩的肉食,因此,熱量可適當由甜食供應。紅棗正是這樣一味春季養生佳品。
2、補中益氣葡萄乾
葡萄乾是很好的補中氣食物,對人體有益氣補血的作用。貧血、時常頭暈的人應該常吃。春天頭暈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於氣血不足引起的,葡萄乾中有豐富的鐵,因此貧血人群應適當吃一些葡萄乾。但是葡萄乾中的糖分較高,因此血糖較高、易拉肚子的人應少食,建議一天食用一個掌心的量。
3、入脾養血桂圓干
桂圓干可以起到安神的作用。對於一些氣血循環不好的人以及在春天容易失眠,精神不佳者可以適當吃一些龍眼乾。同時桂圓干養脾胃,因此對於晚上失眠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不過常食龍眼乾會上火,體質燥熱的人要少吃。建議一天食量不要超過半掌。
4、時令食物春之芽
春日食春芽是大自然的賜予,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說要「食歲谷」,意思就是要吃時令食物。春天裡所有的植物都生發出新鮮的嫩芽,其中,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等。
5、四鮮之首是春韭
春日嘗鮮首推春韭。春天氣候冷暖不一,需要保養陽氣,而韭菜最宜人體陽氣。韭菜含有揮發油、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健胃、提神、強腎等功效。春韭為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為鮮美。其根白如玉,葉綠似翠,清香馥郁。春韭吃法多樣,既可佐肉、蛋、蝦、墨魚等,又可做蒸包水餃的餡料。炒綠豆芽或豆腐乾時加些春韭,格外芳香可口。
6、菠菜解毒防春燥
春天裡吃食的菜蔬還有菠菜,菠菜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春季為佳,「春菠」根紅葉綠,鮮嫩異常,最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對解毒、防春燥頗有益處。中醫也認為菠菜性甘涼,能養血、止血、斂陰、潤燥。因菠菜含草酸較多,有礙鈣和鐵的吸收,吃菠菜時宜先用沸水燙軟,撈出再炒。
7、蔥蒜殺菌助春陽
生薑、蔥、蒜不僅僅是烹飪時的調味品,它們還具有葯用價值。常吃可以提高食慾、提高春日陽氣,還具有殺菌防病的效果。春天的蔥和蒜都是新出的,因此在一年中的營養最為豐富。春天是傳染病多發季節,適當吃一些可以預防呼吸道疾病。
8、溫補脾胃有糯米
糯米糕補體力。糯米有補中益氣、補充營養的作用,寒涼的早春天氣吃糯米,可溫補脾胃、養血安神,適合脾胃氣虛、常腹瀉的人,也就是適合天冷時容易肚痛腹瀉或肚子冰涼的人吃,但糯米不易消化,若是易消化不良的人,1天吃約半個手掌的量即可。
春季飲食七大注意事項
1、飲食要營養平衡
從飲食科學的觀點來看,春季強調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要保持相對比例,防止飲食過量、暴飲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礙和膽汁分泌異常。
2、春季飲食養肝為先
按中醫觀點,春季養陽重在養肝。在五行學說中,肝屬木,與春相應,主升發,在春季萌發、生長。因此,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人更應注意在春季養陽。且春季是細菌、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肝臟具有解毒、排毒的功能,負擔最重,而且由於人們肝氣升發,也會引起舊病復發,如春季肝火上升,會使虛弱的肺陰更虛,故肺結核病會乘虛而入。中醫認為,春在人體主肝,而肝氣自然旺於春季。如果春季養生不當,便易傷肝氣。為適應季節氣候的變化,保持人體健康,在飲食調理上應當注意養肝為先。
3、飲食要養陽
陽,是指人體陽氣,中醫認為「陽氣者,衛外而為」,即指陽氣對人體起著保衛作用,可使人體堅固,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氣的侵襲。春天在飲食方面,要遵照《黃帝內經》里提出的「春夏補陽」的原則,宜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以使人體陽氣充實,增強人體抵抗力,抵禦風邪為主的邪氣對人體的侵襲。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亦主張「以蔥、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雜和而食」。另一方面,由於腎陽為人體陽氣之根,故在飲食上養陽,還應包括溫養腎陽之意。春天時人體陽氣充實於體表,而體內陽氣都顯得不足,因此在飲食上應多吃點培補腎陽的東西。目前除了蓼、蒿等野菜已較少食用外,蔥、蒜、韭等都是養陽的佳品。
4、多食甜,少食酸
唐代名醫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當春天來臨之時,人們要少吃點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飲食,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補益人體脾胃之氣。我國醫學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是人體氣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氣健旺,人可延年益壽。但春為肝氣當令,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肝屬木,脾屬土,木土相剋,即肝旺可傷及脾,影響脾的消化吸收功能。中醫又認為,五味入五臟,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鹹味入腎等,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會加強肝的功能,使本來就偏亢的肝氣更旺,這樣就能傷害脾胃之氣。有鑒於此,在春季人們要少吃些酸味的食物,以防肝氣過於旺盛。而甜味的食物入脾,能健脾補氣,故可多吃一點,如大棗、山葯、鍋巴等。
5、飲食要清淡
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轉變為清溫平淡,飲食宜溫熱,忌生冷。在動物食品上,應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為油膩的食物食後容易產生飽腹感,人體也會產生疲勞現象。胃寒的人可以經常吃點姜,以驅寒暖胃;有哮喘的人,可服點生薑蜂蜜水,以潤燥鎮喘;有慢性氣管炎的人,應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其他人也不宜多吃辛溫大熱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火傷身。
6、平時要多喝水
飲水可增加循環血容量,有利於養肝和代謝廢物的排泄,可降低毒物對肝的損害。此外,補水還有利於腺體分泌,尤其是膽汁等消化液的分泌。春季飲香氣濃郁的花茶,可有助於散發冬天積在體內的寒邪,促進人體陽氣生發,郁滯疏散。而適量飲茶,還可提神解困,但春季不宜貪冷飲。
7、多食蔬菜
人們經過冬季之後,大多數會出現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攝取不足的情況,如春季人們常發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膚病等。因此,隨著春季的到來及各種新鮮蔬菜的大量上市,人們一定要多吃點新鮮蔬菜,以便營養均衡,身體健康。華商報記者 趙一鳴 整理
3、誰知道這種野菜叫什麼,能不能吃?
?
4、唐朝有什麼吃喝的東西?
1、荔枝
由於楊貴妃親自為這一奢侈品代言,荔枝美名傳揚天下。在作為唐朝政治文化中心區的黃河流域,富貴人家都把能吃到荔枝當成炫耀的資本。
2、櫻桃
唐朝人也叫「含桃」。說它有文化品位,因為在北方地區,櫻桃是一年中最早成熟的水果之一,被稱為「初春第一果」。
每年櫻桃季到來的時候,朝廷用它來供祖宗薦廟,皇帝帶著大臣在皇家櫻桃園里搞採摘、專門開宴席品嘗,還向近臣賞賜櫻桃作為一種榮寵象徵,受賞的大臣要隆重地寫詩做文章答謝皇帝,誇耀自己有面子,像王維、韓愈、白居易這樣的大手筆都寫過。
3、蒸梨
梨子在唐朝北方,是比較常見的水果,但唐朝人喜歡吃的卻是蒸熟的梨。
4、李子
唐朝人經常叫「綠李」和「苦李」,也是北方常見的水果,最有名的是洛陽出產的「嘉慶李」。
5、石榴
據說是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中原的外來水果,在唐朝也是各地普遍種植的,很受喜愛。石榴子晶瑩可愛,口感甜潤,花型美觀紅艷,唐朝人喜歡用石榴的圖案來代表「多子多福」,美女們穿的紅裙也經常被稱為「石榴裙」。
(4)水蓼 食療養生擴展資料唐代的長安是當時世界文化的中心,為各民族飲食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提供了便利。胡族和漢族傳統的飲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食肉飲酪」開始成為漢唐時期整個北方和西北地區胡漢各族的共同飲食特色。
日常吃的蔬菜,大約有160多種。但在比較常見的百餘種蔬菜中,漢地原產和從域外引入的大約各佔一半。在漢唐時期,中原內地通過與西北少數民族交流,引入了許多蔬菜和水果品種,如蔬菜有苜蓿、菠菜、芸苔、胡瓜、胡豆、胡蒜、胡荽等,水果有葡萄、扁桃、西瓜、安石榴等,調味品有胡椒、沙糖等。與此同時,西域的烹飪方法也傳入中原。
在漢代傳入的諸種胡族食品到魏晉南北朝時,已逐漸在黃河流域普及開來,受到廣大漢族人民的流傳,其中尤以煮或涮羊、烤全羊最為典型。
漢唐時期也是中國傳統飲食方式逐漸發生變化的時期。東漢以後,胡床作為一種坐具從西域傳入中原地區,漸被普遍使用。由於坐胡床必須兩腳垂地,這就改變了漢族傳統跪坐的姿式。從魏晉南北朝開始的傢具新變化,到隋唐時期也走向高潮。
這一方面表現為傳統的床榻幾案的高度繼續增高;另一方面是新式的高足傢具品種增多,椅子、桌子等都已開始使用。桌椅出現以後,人們圍坐一桌進餐也就是自然之事了。
唐朝與域外飲食文化的交流非常多,人們的物質生活都有一種崇尚西域的風氣,飲食風味、服飾裝束都以西域各國為美,崇外成為一股不小的潮流。當時的長安,胡人開的酒店也較多,並伴有花枝招展的胡姬相陪,李白等文人學士常入這些酒店,唐詩中有不少詩篇提到這些酒店和胡姬。酒家胡與胡姬已成為唐代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
5、唐朝的飲食文化有哪些特徵
唐朝來的飲食文化特徵是「素自蒸聲音部、罔川圖小樣」,以燒尾宴為主。
士人新官上任或官員升遷,招待前來恭賀的親朋同僚的宴會。這一看來奇怪的名稱,來源有三種說法:
一說老虎變成人時,要燒斷其尾;
二說羊入新群,要燒焦舊尾才被接納;
三說鯉魚躍龍門,經天火燒掉魚尾,才能化為真龍。
一種是慶賀登第或榮升,另一種朝官晉升時設宴敬獻皇帝。這兩種宴會均與地位由低及高的突變有關,體現了追名逐利的意識,該宴設於室內,故重食重功利而輕游樂。
(5)水蓼 食療養生擴展資料:
明清是唐宋食俗的繼續和發展
飲食文化是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繼續和發展,同時又混入滿蒙的特點,飲食結構有了很大變化,主食是菰米已被徹底淘汰,麻子退出主食行列改用榨油,豆料也不再作主食,成為菜餚;
北方黃河流域小麥的比例大輻度增加,面成為宋以後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規模引進,馬鈴薯,甘薯,蔬菜的種植達到較高水準,成為主要菜餚。肉類:人工畜養的畜禽成為肉食主要來源。滿漢全席代表了清代飲食文化的最高水平。
6、食補方法有哪些
要看你補那方面了,方法有很多的,我提供一則補血、補虛的: 補血的食物以含有鐵質的胡蘿卜素為最佳,有的人以為常吃蔬菜類才會變成貧血,這是錯誤的觀念,植物性的食物,不但含有鐵質、胡蘿卜素及其它養分,還有消化吸收的優點,而許多食物鐵質含量很豐富,如黑木耳、紫菜、發菜、薺菜、黑芝麻、蓮藕粉....等。 以下是常見的補血食物 黑豆 我國古時向來認為吃豆有益,尤其是黑豆可以生血、烏發,黑豆的吃法隨各人之便,產後可用烏豆煮烏骨雞。 胡蘿卜 胡蘿卜即紅蘿卜,日本人稱作人參,含有維生素B、C,且含有一種特別的營養素胡蘿卜素,胡蘿卜素對補血極有益,所以把胡蘿卜煮湯,是很好的補血湯飲。 麵筋 民間食品庄、素食館、鹵味攤都有供應,麵筋的鐵質含量相當豐富,是一種值得提倡的美味食品。 菠菜 又稱菠菱菜,是有名的補血食物,含鐵質的胡蘿卜素相當豐富,所以菠菜可以算是補血蔬菜中的重要食物,其他含有鐵質的食物,在果類中以葡萄乾、李子乾、杏子乾、桃子乾為最多。 貧血患者的食補佳品 芹菜炒豬肝,是一道富含鐵質和葉酸的菜餚。對於貧血傾向的婦女和嬰幼兒是日常食補的佳品。 原料:豬肝200克,芹菜300克(或菠菜200克),醬油25克,白糖20克,黃酒10克,濕澱粉30克。 製作:1.將豬肝去筋膜,用快刀切成薄片,用澱粉、黃酒和精鹽同豬肝片攪勻,待用。2.芹菜打去菜葉,取凈莖六兩,用清水洗凈,切成三公分長的段。3.將油鍋用旺火燒熱,倒入冷豬油,燒至六成油溫,投入豬肝,將其攪散,待變色後,倒入漏勺瀝油。4.鍋中留油少許,繼續旺火,投入芹菜煸炒,待熟前加入醬油、白糖、精鹽,用濕澱粉勾芡,再倒入豬肝,翻炒幾下,在鍋邊淋上少許香醋,即可出鍋裝盤。 特點:豬肝細嫩爽口,芹菜芳香味濃,香中帶酸,味道鮮美。 作用:豬肝每百克含鐵25毫克,芹菜百克含鐵8.2毫克。食用每份芹菜炒豬肝可攝取74毫克的鐵質。本菜餚尤其對婦女有益。 阿膠芝麻核桃羹 做法:先將阿膠二百五十克烊化、芝麻二百五十克與核桃 肉一百五十克共搗細末,再加入桂圓肉五十克、適 量冰糖,一起隔水蒸二小時即可。每次加熱吃食二 匙。 功用:本品有補腎安神益血的功效。 鯉魚補血湯 材料:黑豆4兩、生薑2片、紅棗10粒、鯉魚1條、陳皮一小 塊、胡椒粉適量。 做法:1.鯉魚去鱗、鰓、鰭、內臟清洗乾凈,加少油在鍋中, 略煎至金黃色。 2.將黑上去瓤丹並清洗乾凈,放入鍋中,不用放油,炒 至豆衣裂開,再用清水洗乾凈,備用。 3.紅棗去核,生薑去皮,陳皮洗乾凈,備用。 4.水煮滾,先放入黑豆、紅棗、陳皮、生薑大火煮10分 鍾,再轉文火煮一個半小時,最後放入鯉魚,煮30分 。 功效:滋陰補血、益肝腎、明目安神、健脾補氣、利尿消腫。 紅棗羊骨糯米粥 材料:羊脛骨1~2根(豬骨也可)、紅棗30枚、糯米一杯 作法:1.將羊脛骨(或豬骨)敲碎。 2.紅棗去核。 3.將以上材料加入適量的水於鍋中熬煮。 功效:補脾益血、滋腎健骨。 女人貧血的經典食療方 貧血是指血液中缺少紅細胞或紅細胞的主要成分血紅蛋白。 治療貧血的幾款食療方 造成貧血的原因主要有紅細胞過度破壞,造血不良和失血。 貧血在祖國醫學屬「虛證」范疇,虛證常見有血虛、氣虛、陰虛、陽虛等。患者可根據自己的病情,選擇適宜的食療方法進行調治: 1、龍眼肉15克,紅棗3-5枚,粳米100克。同煮成粥,熱溫服。 功效:養心補脾,滋補強壯。>>女性補血的食療菜單 2、新鮮羊骨2斤(1000克),粳米200克。 羊骨洗凈捶碎,加水熬湯,去渣後,入粳米共煮成粥。食用時中適量調米溫服,10-15天為一療程。 功效:補腎壯骨。 得了貧血就要先補血嗎?--我國是世界上缺鐵性貧血發生率較高的國家之一,發生率達到15%~20%,其中婦女兒童貧血率高達20%以上,貧血嚴重威脅婦女健康。>>詳細閱讀 3、糙糯米100克,薏苡仁50克,紅棗15枚。同煮成粥。食用時加適量白糖。 功效:滋陰補血。女性貧血該怎麼補? 4、制首烏60克,紅棗3-5枚,粳米100克。先以制首烏煎取濃汁去渣,加入紅棗和粳米煮粥,將成,放入紅糖適量,再煮一二沸即可。熱溫服。首烏忌鐵器,煎湯煮粥時需用少鍋或搪瓷鍋。 功效:補肝益腎,養血理虛。>>女性必學的五大養血法 5、雞蛋2個,取蛋黃打散,水煮開先加鹽少許,入蛋黃煮熟,每日飲服2次。 功效:補鐵,適用於缺鐵性貧血。 警惕孩子缺鐵性貧血--當減肥瘦身成為都市生活的主題時,另一種營養缺乏性疾病卻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攻佔了現代家庭中的最小成員,這就是缺鐵性貧血。>>詳細閱讀 6、豬肝150克,菠菜適量。豬肝洗凈切片與澱粉、鹽、醬油、味精適量調勻,放入油鍋內與焯過的菠菜炒熟,或用豬肝50克洗凈切片,放入沸水中煮至近熟時,放入菠菜,開鍋加入調米,吃肝吃菜喝湯。 功效:補鐵,適用於缺鐵性貧血給孩子吃一款「補血菜」 其他含有鐵質的食物,在果類中以葡萄乾、李子干、杏子干、桃子干為最多。 患有貧血的人,會出現皮膚粘膜蒼白、頭暈、眼花、耳鳴、乏力、心慌、氣促等症狀 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後果會很嚴重 含鐵豐富的食物主要包括肝臟、腎臟、心臟、胃腸和海帶、紫菜、黃豆、菠菜、芹菜、油菜、番茄、杏、棗、橘子等均含有豐富的鐵質,民間也常用桂圓肉、大棗、花生內衣作為補血食品。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只有二價鐵離子才能被人體吸收。在酸性環境下,三價鐵易轉變為易溶於水的二價鐵,如果老年人體內缺乏胃酸,鐵的吸收便會受到阻礙。所以,為了促進鐵質的吸收,還應吃一些酸性的食物,如西紅柿、酸棗、酸黃瓜、酸菜等。 維生素C也可促進鐵質的吸收和利用。因此,可多進食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如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B族維生素(維生素B12、葉酸)是紅細胞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物質,動物肝臟和瘦肉中含量較多,綠葉蔬菜等也含有葉酸,可多食用。 蛋白質是構成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貧血病人應多食用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牛奶、魚類、蛋類、黃豆及豆製品等。 患貧血的病人往往食慾不佳或消化不良,因此,要特別注意飲食的色、香、味、以促進患者的食慾。事實上,美味的菜餚,對胃酸分泌也有促進作用 重要方式補血寶典: ①當歸 當歸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當歸的根,含有也葉酸,煙酸,維生素Dl2、E等成分,有抗貧血,改善血循環,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等作用,對冠心病有防治作用,對肝臟有保護作用,可防止肝糖元減少,根據對長壽皇帝乾隆醫方的分析,發現在他的保健方中當歸用的最多。 中醫認為,其性溫,味甘、辛,功能補血調經,活血止痛,潤腸通便,適用於血虛體弱,婦女月經不調,痛經,經閉,虛寒腹痛,跌打損傷,瘀血疼痛,風濕痹痛,痛疽瘡瘍、血滯疼痛、以及血虛腸燥便秘。 用量:5一15克,若補血用當歸身 怯瘀活血用當歸尾;經酒制後可加強活血作用。 但濕盛中滿,大便泄瀉者忌服。 ②熟地黃 熟地黃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黃的根,含有地黃素,維生素A類物質,糖類和氨基酸等成分,有強心和降血糖的作用,以體大、質重、切斷面油潤烏黑,味甜者為佳。 中醫認為,其性微溫,味甘,功能滋陰補血,適用於血虛及肺腎陰虛,腰膝痿弱,勞嗽骨蒸,遺精,月經不調,耳聾,目昏等症。 若水煎,每劑用量9—24克,水煎內服。若酒浸,浸於米酒或白酒中,20日後可服用,每次卜3湯匙,1口2次。 平素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腹瀉以及胸脘脹滿,舌苔厚膩之疾濕盛者忌用,又忌與蘿卜、蔥白、薤白同食。 ③阿膠 阿膠為驢皮經過漂泡去毛後,加冰糖等配料熬制而成,為補血滋陰養生佳品,日常食之可養血滋陰,補肺潤燥,強健筋骨,添精固腎,抗衰延年,內含膠質、鈣、硫等,能促進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形成,改善體內鈣的平衡,促進鈣的吸收,有助血清中鈣的存留,有防治進行性肌營養障礙的作用,能用於抗刨傷性休克。 中醫認為,其性乎,味甘,功能補血和血,滋陰潤肺,可用於貧血、心悸、燥咳、咯血,崩漏、先兆流產、產後血虛、腰痿無力等症。 用量:6-15克;但不能直接入煎,須單獨加水蒸化,再人湯液中服,稱烊化服。但本品性質滋膩,凡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忌用。 ④何首烏 何首烏為蓼科草本植物何首烏的塊根,為常用的滋補強壯葯;內含蒽醌類(主要為大黃酚,大黃素,大黃酸),卵磷脂,澱粉,粗纖維等;功能降低血清膽固醇,緩解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卵磷脂有強壯神經作用,有緩瀉作用,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 中醫認為,其性微溫,味苦、甘、澀,功能補肝腎,益精血,強筋骨,烏須發,悅顏色,增氣力,並能抗衰延年,令人有子,主要用於肝腎不足,精血虧虛,頭暈耳鳴,須發早白,失眠多夢,腰膝軟弱,肢體麻木,筋骨酸痛,夢遺滑精崩漏帶下等。 用量:每劑卜15克,脾虛瀉泄及痰濕患者忌用。 ⑤白芍 白芍為毛莨科植物芍葯除去外皮的根,含揮發油,苯甲酸,鞣質,芍葯甙,芍葯醇,芍葯鹼等;能降低實驗動物的腸、胃、子宮的平滑肌張力;芍葯甙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抑製作用。 中醫認為,其性微寒,味苦、酸,功能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適用於月經不調,崩漏,經行腹痛,自汗,盜汁,肝氣不和的脅痛腹痛,手足均攣疼痛,肝陽上亢的眩暈,頭痛等。 用量:5—10克,反藜蘆。 ⑥枸杞子 枸杞子加茄科灌木植物枸杞或寧夏枸杞的成熟果實,含有甜菜鹼和多種不飽和脂肪酸,氨基酸、維生素等成分;甜菜鹼能抑制脂肪在肝細胞內沉積,促使肝細胞新生,可防止肝硬化;還可解除四氯化碳對肝臟的毒害作用,能保護肝臟;此外,枸杞還有明顯的降血壓和降血糖的作用。 中醫認為,其性平、味甘,功能滋陰補血,益精明目,適用於目昏,眩暈,耳鳴,腰膝酸軟糖尿病等。 用量6—15克,可蒸食,浸酒,熬膏或煮食,但本品質潤而滑,脾虛便溏者不宜食用。 ⑦雞血藤 雞血藤為豆科攀援灌木密花豆和香花崖豆藤的藤莖,內含無羈萜及其醇類,此外含蒲公英賽酮、菜油固醇、豆固醇及谷固醇;有補血作用,能使血細胞增加,血紅蛋白升高;還有降低血壓,興奮子宮的作用。 中醫認為,其性溫,味苦、微甘,功能補血行血,舒筋活筋,適用於血虛經閉、月經不調、痛經、或用於血虛、血瘀、手足麻木、關節酸痛、風濕痹痛等。 用量:6-15克;大劑量可用至30克。
求採納
7、春季如何養生最有效
春季養生應遵循養陽防風的原則。春季,人體陽氣順應自然,向上向外疏發,因此要注意保衛體內的陽氣,凡有損陽氣的情況都應避免。
穴位按摩法
①神闕至關元段向雙側擴至大橫、水道橫擦法,以熱為度;
②血海、三陰交、帶脈點壓法;
③腰部八髎穴守法;
加減
①經稀、提前、小腹空墜的期許者加足三里、膻中點壓;
②月經量少、錯後、色淡、頭暈、腰痠者加背部脾俞點壓;
③腎虛加腎俞、太溪、湧泉穴點壓;
④肝鬱氣滯加太沖、行間點刺,期門滾法或振法;
⑤血熱妄行加行間,地機點刺以清瀉血分之熱;
⑥寒凝加命門及周圍熨法,小腹和少腹部位熨法。
過敏性皮膚磁性砭石調理法:
刺法:用力點刺大椎穴、肩髑、肺俞穴,肝俞、脾俞、腎俞、血海、陰陵泉、足三里、三陰交、曲池、內關、外關、神門、合谷及面部的太陽、系頰車、四白水漿及奇穴印堂。
叩法:砭砧輕扣上焦的膀胱經。
刮法:用砭板用力刮後背的上焦及中焦。
滾法:用砭棒輕滾患背部數次。
養肝為先
肝臟
是人體的一個重要器官,它具有調節氣血,幫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營養的功能以及調暢情志、疏理氣機的作用。因此,春季養肝得法,將帶來整年的健康安壽。
中醫養生學理論認為「春與肝相應」,意思是說春季的氣候特點與人體的肝臟有著密切的關系。早春時節,專家指出,養肝護肝要從飲食、起居、鍛煉和情志四方面入手。
飲食
春季飲食要根據個人體質進行選擇,普通健康人群不主張大量的進補。身體特別虛弱的人可以適量食用海參、冬蟲夏草等補品。
對於健康人群而言,春季飲食要注意清淡,不要過度食用乾燥、辛辣的食物。
同時,因為此時陽氣上升容易傷陰,因此要特別注重養陰,可以多選用百合、山葯、蓮子、枸杞等食物。
對於「吃肝補肝」的說法,李志紅表示,可以適量吃一些豬肝,但一定要保證飲食衛生。
起居
春天的三個月,是自然界萬物復甦,各種生物欣欣向榮的季節。人們也要順應自然界的規律,早睡早起,起床後要全身放鬆,在庭院中悠閑地散步以舒暢自己的情志。
人們從冬季已經習慣了的「早睡晚起」,過渡到春季的「晚睡早起」要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不要太急於轉變,而要順應自然界的晝夜時間變化而逐步轉變自己的睡眠習慣。
鍛煉
春季的運動養生保健是恢復身體「元氣」的最佳時節。由於寒冷的冬季限制人們的運動鍛煉,使機體的體溫調節中樞和內臟器官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弱,特別是全身的肌肉和韌帶,更需要鍛煉以增強其運動功能。春季人們應該進行適當的運動,如散步、慢跑、體操、太極拳等,保持體內的生機,增強免疫力與抗病能力。
不過,春天的氣候呈現溫差大、風大的特點,要注意防風禦寒,因此在遇到強風時要適當地減少外出鍛煉,以免風大傷肝。
情志
中醫理論認為肝屬木,與春季相應,生理特性為「喜條達而惡抑鬱」,故有「大怒傷肝」之說。肝的生理特點是喜歡舒展、條暢的情緒而不喜歡抑鬱、煩悶。
專家指出,在春季保健重點是保持自己的心情舒暢,努力做到不著急、不生氣、不發怒,以保證肝的舒暢條達。
春季養生,情緒上要樂觀,不宜抑鬱或發怒,不要過分勞累,以免加重肝臟負擔。有肝臟疾患的人,要做到心寬、心靜。在繁忙浮躁和充滿誘惑的塵世紛擾下,要做到「恬然不動其心」,就能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防止心理疾病的發生。
春季
養生禁忌
忌春捂不當
單鞋不要過早穿
霧天不宜鍛煉
忌上火就用解毒丸
春主生發,燥是一大特點,很多人會出現口乾舌燥、大便干結等「上火」症狀。中醫將「上火」分為實火、虛火,要根據「火種」來滅火。
忌吃得太酸太辣
忌門窗緊閉
春季飲食注意
補充優質蛋白質:春季氣溫變化大,冷熱刺激可使人體內的蛋白質分解加速,導致機體抵抗力降低,從而容易傳染或者復發疾病,這時需要補充優質蛋白質食品,如雞蛋、魚類、雞肉和豆製品等。
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無機鹽:小白菜、油菜、西紅柿和柑橘、檸檬等新鮮果蔬,富含維生素C,具有抗病毒的作用;胡蘿卜、莧菜等黃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A,具有保護和增強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細胞的功能;富含維生素E的芝麻、青色捲心菜、菜花等,可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選擇清淡食物:春季肝氣最旺,而肝氣旺會影響脾,容易出現脾胃虛弱病症。如多吃酸味食物,就會使肝功能偏亢,所以春季飲食適宜選擇辛、甘、溫之品,忌酸澀食品;飲食應該清淡可口,少吃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肝炎病人忌吃蛋黃,因為蛋黃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膽固醇,這些都需要在肝臟內進行代謝,這樣加重了肝臟負擔,不利肝臟功能恢復。
增甘少酸
春天,肝的疏泄功能旺盛,如果多吃些酸味食品,酸本身就是收斂收攝,會抑制肝氣的生發,肝火過旺者可適當吃些酸味的東西,防止肝氣過度發散。而肝陰虛者,應少吃或者不吃酸味食品,會導致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影響人體健康。因此要少吃酸味食品,以防肝氣過盛。春季宜吃甜品食物,以健脾胃之氣,如:大棗,性味平和,可以滋養血脈,強健脾胃,既可生吃,亦可做棗粥、棗糕,以及棗米飯。山葯也是春季飲食佳品,有健脾益氣、滋肺養陰、補腎固精的作用。山葯既可做拔絲山葯、扒山葯、一品山葯、水晶山葯球等甜菜,又可做山葯蛋糕、山葯豆沙包、山葯冰糖葫蘆、山葯芝麻焦脆餅等風味小吃;還可做山葯粥、山葯紅棗粥。
多吃蔬菜
經過冬季之後,人們較普遍地會出現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攝取不足的情況,如春季人們多發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和某些皮膚病等,這些均是因為新鮮蔬菜吃得少而造成的營養失調。因此,春季到來,人們一定要多吃蔬菜。以當地和當季的蔬菜為主。春季可多吃些野菜。野菜生長在郊外,污染少,且吃法簡單,可涼拌、清炒、煮湯、作餡,營養豐富,保健功能顯著,如薺菜、馬齒莧、蒲公英、車前草、榆錢、竹筍等。如今大棚種植蔬菜逐漸改變了春季新鮮蔬菜供應少的狀況。在生活方便的地方,新鮮蔬菜可以隨時吃到。如菠菜、芹菜、油菜、茭白、萵筍、香椿、四季豆等。春季的湯,應以紅胡蘿卜、白蘿卜、海帶、冬瓜、番茄、春筍為主料,配以雞肝、豬肝、瘦肉絲等,湯以清淡、味鮮為宜。
多喝粥
在早餐或晚餐中進食一些溫腎壯陽、健脾和胃、益氣養血的保健粥,如雞肝粳米粥、韭菜粳米粥、豬肝粳米粥。
補充蛋白質
春季,飲食中還要多補充優質蛋白質,以增強抵抗力,如雞蛋、魚類、牛肉、雞肉和豆製品等。
多吃水果
吃水果,不但能補充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和水分,有些水果還可以增強人體抵抗力。乾燥咳痰多吃梨,乾燥上火吃香蕉,防治感冒吃蘋果[3] 。春季是個多病的季節,多吃些水果,可以幫助你增強抵抗力、提高身體免疫力。如這些水果:香蕉、梨、草莓、桔、葡萄、櫻桃等。
養生特點
◆春季多風,而風邪是春季疾病外感因素的主要因素,它可能引發各種傳染性、流行性疾病,如感冒、白喉、猩紅熱、麻疹、流腦、水痘、扁桃體炎、肺炎等,所以春季要謹防流行病。
◆春季是冬夏轉換交替的季節,冷暖氣流互相交爭,時寒時暖,乍陰乍晴,天氣變化無常。氣候的不穩定,使對氣候敏感的人有諸多不適應,對此,敏感之人要注意起居調攝。
◆春氣內應肝,陽氣升發,肝氣、肝火易隨春氣上升,而肝陽旺盛,易導致高血壓、眩暈、肝炎等疾病。肝氣旺盛也使得人的精神情緒隨之高昂亢進,使原有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疾患的人易因天氣的變化而出現激憤、騷動、暴怒、吵鬧等狀態。
◆外界氣候變化對人體氣血有顯著影響:如天寒時氣血凝滯沉澀,天熱時氣血暢通易行。春天,氣候變暖,氣血活動也隨之加強,人體新陳代謝活躍起來。對此變化,健康的人能夠很快適應,體弱多病者以及老人和孩子則易產生不適應症,使舊病復發或病情加重,因此春季在疾病的防治上要早做准備。
注意事項
⒈飲食要營養平衡
從飲食科學的觀點來看,春季強調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要保持相對比例,防止飲食過量、暴飲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礙和膽汁分泌異常。
⒉春季飲食養肝為先
按中醫觀點,春季養陽重在養肝。在五行學說中,肝屬木,與春相應,主升發,在春季萌發、生長。因此,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人更應注意在春季養陽。且春季是細菌、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肝臟具有解毒、排毒的功能,負擔最重,而且由於人們肝氣升發,也會引起舊病復發,如春季肝火上升,會使虛弱的肺陰更虛,故肺結核病會乘虛而入。中醫認為,春在人體主肝,而肝氣自然旺於春季。如果春季養生不當,便易傷肝氣。為適應季節氣候的變化,保持人體健康,在飲食調理上應當注意養肝為先。
⒊飲食要養陽
陽,是指人體陽氣,中醫認為「陽氣者,衛外而為」,即指陽氣對人體起著保衛作用,可使人體堅固,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氣的侵襲。春天在飲食方面,要遵照《黃帝內經》里提出的「春夏補陽」的原則,宜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以使人體陽氣充實,增強人體抵抗力,抵禦風邪為主的邪氣對人體的侵襲。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亦主張「以蔥、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雜和而食」。另一方面,由於腎陽為人體陽氣之根,故在飲食上養陽,還應包括溫養腎陽之意。春天時人體陽氣充實於體表,而體內陽氣都顯得不足,因此在飲食上應多吃點培補腎陽的東西。除了蓼、蒿等野菜已較少食用外,蔥、蒜、韭等都是養陽的佳品。
⒋多食甜,少食酸
唐代名醫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當春天來臨之時,人們要少吃點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飲食,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補益人體脾胃之氣。中國醫學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是人體氣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氣健旺,人可延年益壽。但春為肝氣當令,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肝屬木,脾屬土,木土相剋,即肝旺可傷及脾,影響脾的消化吸收功能。中醫又認為,五味入五臟,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鹹味入腎等,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會加強肝的功能,使本來就偏亢的肝氣更旺,這樣就能傷害脾胃之氣。有鑒於此,在春季人們要少吃些酸味的食物,以防肝氣過於旺盛。而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補益脾氣,故可多吃一點,如大棗、山葯、鍋巴等。
⒌飲食要清淡
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轉變為清溫平淡,飲食宜溫熱,忌生冷。在動物食品上,應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為油膩的食物食後容易產生飽腹感,人體也會產生疲勞現象。胃寒的人可以經常吃點姜,以驅寒暖胃;有哮喘的人,可服點生薑蜂蜜水,以潤燥鎮喘;有慢性氣管炎的人,應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其他人也不宜多吃辛溫大熱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火傷身。
⒍平時要多喝水
飲水可增加循環血容量,有利於養肝和代謝廢物的排泄,可降低毒物對肝的損害。此外,補水還有利於腺體分泌,尤其是膽汁等消化液的分泌。春季飲香氣濃郁的花茶,可有助於散發冬天積在體內的寒邪,促進人體陽氣生發,郁滯疏散。而適量飲茶,還可提神解困,但春季不宜貪冷飲。
⒎多食蔬菜
人們經過冬季之後,大多數會出現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攝取不足的情況,如春季人們常發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膚病等。因此,隨著春季的到來及各種新鮮蔬菜的大量上市,人們一定要多吃點新鮮蔬菜,以便營養均衡,身體健康。
8.春季養生 不宜盲目吃水果
水果是人人都愛的食物,但吃水果也有一定的講究,盲目的吃水果吃會損害自己的健康。就來告訴你吃水果時應該注意些什麼。
過量食用水果,會使人體缺銅,從而導致血液中膽固醇增高,引起冠心病,因此不宜在短時間內進食水果過多。一些人認為,果皮中維生素含量比果肉高,因而食用水果時連皮一起吃。殊不知,水果發生病蟲害時,往往用農葯噴殺,農葯會浸透並殘留在果皮蠟質中,因而果皮中的農葯殘留量比果肉中高得多。
謹防春困
⒈注意睡眠。俗話常說:早睡早起精神好。這樣有助於提高夜間睡眠質量。睡眠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成年人每天8 小時,中學生8~9 小時,小學生9~10 小時。當然,時間也要因人而異。
⒉晨起最好用冷水洗臉,以刺激皮膚和大腦,使之盡快適應春季的血液循環變化。
⒊加強體育鍛煉。運動可改善人體的代謝過程,增強血液循環和呼吸功能,對中樞神經等系統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春季應多運動,如登山、郊遊、散步等。
⒋經常按摩太陽穴、曬曬太陽亦有益於解除春困。當出現睏倦時,可利用音響、觸碰等,給自己一定的刺激,這樣能改變人體內在節奏,使大腦中樞神經迅速進入清醒狀態,從而使睏倦得以消除。
8、春季如何養生?
五季養生之: 《春生養肝》 一、五行學說 將大自然的一切能量合成五種元素,而五種元素和人體的變化相關連,與一年四季的變化溶為一體。 木、火、土、金、水 二、春天景象 三、對應臟腑 肝膽 四、解剖學說 ``` 肝有兩片小葉,由3千億個幹細胞組成,每個細胞有95%的VA,5%的酵素組成; 肝臟切除了可以再生再修復,是人體唯一可以修復再生的器官; 當我們在母體孕育的時候,我們的人體造血主要靠肝臟;我們被孕育來到這個人世後,就把工作交給了骨髓後,而轉換成主要儲血功能。 五、肝臟的功能 六、中醫理論 肝開竅於目、其華於爪、其充於筋; 肝為魂之處、血之藏、筋之宗; 肝主謀略、膽主決策; 七、情緒反應 怒 八、健康養生 走 十、養肝處方 內調養生精油: 檸檬:早上7--11點 胡蘿卜籽:中午1—3點; 外用養生精油: 節節高升療法 健康的生活習慣: 食用綠色食品; 早餐的習慣; 心理暗示:衣服的色彩 方位調整: 五季養生之 《夏長養心》 一、夏季的景象 二、對應臟腑 心臟 三、解剖學說 心臟是人體的發動機,被稱之為泵。是人體拳頭大小,位於左邊胸膛,在兩葉肺的中間;外層是心包並有四個心腔;分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將血液輸送到全身。 三、心臟的功能 把血液限制在血管中運行,並推動血液的循環;(心臟的正常博動依賴於心氣,如果心氣不足,可見脈象細弱無力,肌肉收縮無力:心陰不足)。同時,心臟是人體活動的主宰,壓縮血液。 四、中醫理論 心開竅於舌,其華於面,其充於血脈; 主爆發力; 心乃神之居,血之主,脈之宗,對人體的生命起著主宰的作用;其主要的功能是主血液在全身的脈中運行,能否把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處,取決於心臟的正常搏動,而心臟的搏動又賴於心氣,若心氣充足,則血液運行通暢,身體得到滋養,肌膚和人體健康;反之則差。 五、顏面視診 六、情緒反應 喜 七、健康養生 跑 八、養心處方 內調養生精油:金橙、橙花、玫瑰 外用養生精油:節節高升療法 生活小常識:多吃紅色食品 五季養生之 《仲夏養脾》 一、仲夏的景象 二、對應臟腑 脾臟 三、解剖學說 脾臟是中空的,由淋巴管和淋巴組成,是人體最大的貯血庫。 三、脾臟的功能 吸收營養物質,輸送到心臟,生化氣血(脾為氣血生化之源) 消化食物(脾氣動則胃) 吸收精微水液,輸送到心肺,是人體水液代謝中最重要的過程; 運化五穀,統血;是人體最大的血庫; 五、顏面視診 六、情緒反應 思 七、健康養生 坐 八、養脾處方 五季養生之—— 《秋收養肺》 一、秋天的景象 二、肺的解剖學 呼吸系統: 包括鼻、咽喉、氣管、支氣管及肺,人體細胞需氣供給才維持生存。 肺: 由肺泡管、肺泡囊、肺泡組成。分為左右兩肺、右肺分上、中、下葉,其功能在於不斷與外界交換氣體,並過濾濁氣排除;左肺分上、下葉,其功能是將過濾之後新鮮的空氣輔助心行血,心和肺在結構上是相連的。 三、肺的功能 1 呼吸: 不斷和體外交換氣體,保證人體的新陳代謝,維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動。 2 宣發: 過濾出體內的濁氣並排出,毛發的色澤及營養。(肺宣發的氣和津液) 3 嗅覺: 肺氣通利則喉腔的發育完整、嗅覺靈敏。 4 通調水道: 將水液輸布到體表,經體表利用後,隨汗液排出。 將水液輸布於內臟,經內臟利用後,由腎轉換成尿排除體外。 5 抵抗外邪: 毛孔被稱為氣門,肺氣充足,則皮膚細密,汗液排泄適度,抵抗力強。 四、中醫理論(主氣司呼吸) 肺開竅於鼻: 肺和則鼻能知香臭(鼻塞、流鼻涕、喉癢、喉痛、支氣管炎、咽喉炎等)。 其華在皮毛: 皮包括汗腺、毫毛,皮膚具有保護和排泄功能。 其充於氣: 肺不斷與體外作氣體交換,保證人體新陳代謝,肺氣運動排出體內的濁氣,吸入清新氣體。 五、顏面視診 肺視診的部位是眉毛(眉頭)、鼻; 先天—— 1、鼻頭飽滿圓潤,孔大且毛發旺盛,表示 肺功能強。 2、眉毛極密、生長清晰、整齊不雜亂(肺 功能先天強)。 3、眉骨明顯性格呈感性; 4、眉骨平整性格呈理性; 5、眉尾上翹,理性,肺臟亢奮,思維敏捷; 五、顏面視診 6、柳葉眉,肺臟弱,性格溫柔,易患呼吸系 統之疾病; 7、眉峰倒八字,在人群中氣勢強,善於以自 我為中心(大男子主義)。 後天—— 1、兩眉間長痘,肺火旺; 2、眉間偏紅,肺火旺,若大面積潮紅心火也旺; 3、眉頭偏白,肺功能差,呼吸道易感染; 六、五行學 對應五行——金(氣) 對應其色——白(梨、香蕉、銀耳、蓮子) 對應其味——淡辛 對應情緒——悲 對應行動——卧 對應的臟腑——肺、大腸 七、肺臟病理反應 常見疾病—— 結核、百日咳、哮喘、氣喘、咳嗽、肺炎; 面部表現—— 毛孔粗大,面色蒼白、乾燥易長斑; 身體表現—— 易陰虛火旺,口渴胸悶,肩背疼痛,掌心灼熱,怕冷,呼吸短促; 情緒表現—— 煩燥; 八、養肺處方 生活小常識—— 1、食白色、微辛食品; 2、適度的卧(6—7小時); 3、保持心情愉悅; 八、養肺處方 精油調理(香熏)法—— 1、尤加利(芳樟醇乙酸) 2、檀香(檀香腦醇) 3、佛手柑(莞荽油醇) 4、丁香(丁子香酚) 5、薄荷(薄荷酮) 6、橙花(橙花醇——乙酸膽鹼) 八、養肺處方 專業外用養生精油—— 1、凈肺套組(檀香、佛手柑、薄荷) 2、招財療法(檸檬、黑胡椒、肉豆蔻) 3、節節高升療法(薄荷、金橙、迷迭香) 4、長壽療法 5、312療法 五季養生之 《冬藏養腎》 一、冬天的景象 二、對應臟腑 腎 三、腎臟的功能 生骨髓; 造血; 過濾; 排泄; 貯藏能量; 四、中醫理論 腎開竅於耳,其華於發,其充於骨; 主耐力; 腎藏精,是人體的先天之本,主前陰後陽;主骨髓、生發、生育和血液代謝;機體的生長從旺盛到衰退,都與腎的精氣相關。 五、顏面視診 六、情緒反應 恐 七、健康養生 站 八、養腎處方 內調養生精油:葡萄柚、藍柑菊 外用養生精油:長壽療法 生活小常識:多吃黑色食品
9、滋陰補血的食療配方
血是人體最寶貴的物質之一,它內養臟腑,外濡皮毛筋骨,維持人體各臟腑組織器官的正常機能活動,使目能視、腳能步、掌能握、指能捏、神志清晰、精力充沛,這些都是血的功能。若血虛,不能營養人體,則面色無華、視力減弱、模糊、眼球干澀、關節活動不靈、四肢麻木、皮膚乾燥、發癢、神志異常、頭痛眩暈、驚悸、失眠多夢等,因此,必須重視補血。 補血法適用於血虛之人。不是血虛,不能用這種方法。所謂血虛,即血少不夠用,常反映為全身性的血液虧損,或血液對人體某一部位的營養或滋潤作用減弱。臨床以面色蒼白無華、口唇淡白、頭暈眼花、舌質淡、脈細無力、婦女月經量少、衍期甚至經閉等為主要症狀。 方一: 牛乳25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粳米淘洗干凈,放入鍋中,加清水,煮至半熟時,再加牛乳,煮至粥成,調以白糖進食。 本方有大補陰血功效。適用於虛弱勞損,形體羸瘦。 本方出自《調疾飲食辨》、《本草綱目》等,原方用於「大補陰血」,「老人甚宜」,為滋補虛損常用方。若日久失於調攝,或久病失於調治,臟腑虧損,陰血虧虛,則見虛損,法宜大補陰血。方中以牛乳血肉有情之品為主,大能補陰血,益虛損;以粳米為輔佐,補牌以助牛乳之力,合用而成大補陰血之方。本晶滋補之力較強,尤宜於虛損重症。 本品滋潤補益,對脾胃虛寒泄瀉及痰濕水飲者不宜食用。 方二: 鮮烏賊魚肉250克,桃仁15,克,黃酒、醬油、白糖各適量。烏賊魚肉沖洗干凈,切條備用。桃仁洗凈,去皮備用。烏賊魚肉放入鍋中,加桃仁、清水,旺火燒沸後加黃酒、醬油、白糖,再用小火煮至熟爛即成。 本方有養血調經功效。適用於血虛經閉。 本方出自《陸川本草》,原方用於「婦人經閉」,為治療血虛經閉的代表方,血虛沖任失養,血海空虛,則見經閉。方中以烏賊魚肉為主,血肉有情之品,大能養血調經;以桃仁為輔佐,活血調經。兩者合用,一養血以調經,一活血以調經,而以養血為主,故適用於血虛兼有血滯之經閉及血虛經閉。 《唐瑤經驗方》以本方去烏賊魚,加蓮藕煮食,則活血調經之力增強,原方用於「產後血閉」。 本方孕婦忌食。 方三: 鮮桑椹1000克,糯米500克。鮮桑椹洗凈搗汁(或以干品300克煎汁去渣),再將葯汁,與糯米共同燒煮,做成糯米干飯,待冷,加酒麴適量,拌勻,發酵成為酒釀。 每日隨量佐餐食用。適用於肝腎陰虧消渴、便秘、耳鳴、目暗、瘰癧、關節不利等症。桑椹滋陰補血力強,輔以糯米補中益氣,提高療效。 方四: 羊乳250克,羊脂60克。羊乳、羊脂放人鍋中,煮作羹食。 本方有補虛勞,益精血功效。適用於虛勞羸瘦。 本方出自《食療本草》,原方用於「補腎虛,亦主中風」,為補虛勞,益精血方。久病體虛,臟腑耗損,精血虧虛,則見虛勞羸瘦,法宜補虛勞,益精血。方中以羊乳為主,補虛勞,益精血;以羊脂為輔佐,補虛潤燥以助羊乳滋補,合用而成補虛勞,益精血之方。本晶補虛滋潤之力較強,對於虛勞羸瘦,肌膚枯憔者尤為適宜。 本晶溫潤補虛,對於外感未清及痰火內盛者不宜食用。 方五: 豬裡脊、粳米各50克,花椒、食鹽、茴香、香油皆適量。將裡脊肉洗凈,剁成肉末,入食鹽、花椒、茴香、香油調拌,待用;粳米煮粥,粥將成時放入上述原料,再煮至肉熟米爛;每日2次。 豬裡脊即豬脊背上的瘦肉,結締組織較少,質地細嫩柔軟,無腥臊異味,入饌效佳。含蛋白質20%左右,並富含B族維生素和鐵等,脂肪約為8%. 據中醫古書記載,豬肉味甘咸性平,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本草備要》謂:「豬肉其味雋永,食之潤腸胃,生津液,豐肌體,澤皮膚。」《隨息居飲食譜》稱:「補腎液,充胃汁,滋肝腎,潤肌膚。」 配方中豬裡脊滋陰血,潤肌膚;粳米健脾益氣;花椒、茴香既可調味,又可溫中補虛。全方滋養陰血,補中益氣,常服可收肌膚滑潤光澤之效。 痰濕內蘊者不宜服用。
10、春季如何養生最好??
春季如何養生保健
1.起居調養
睡懶覺不利於陽氣升發,春季應早睡早起,進行鍛煉。
2.精神養生
春季養生要戒暴怒,戒憂郁,保持心胸開闊,樂觀豁達,心情愉快。在春光明媚風和日麗的時候,應該多踏青問柳,登高賞花,來陶冶性情,使我們的精神神志與大自然的勃勃生機相適應。
3.飲食調養
春季養陽,宜進食辛甘發散之物,不宜進食過酸,酸味入肝收斂,不利於陽氣升發和肝氣疏泄,而且容易影響脾胃消化功能。所以說,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增甘,以養脾氣。一般來說,適宜進食的食物有:小麥、大棗、豆製品、香蔥、香菜等。
4.運動調養
冬藏春發,春季要加強鍛煉,到空氣清新之處,如公園、廣場、樹林、河邊、山坡等地打球、跑步、打拳、做操,形式不拘,盡量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進行鍛煉。年老行動不便的,也可在園林亭台樓閣等虛敞半開放的空間憑欄遠眺。
5.防病保健
春回大地,溫熱毒邪開始活動,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繁殖,現代醫學所說的流感、肺炎、麻疹、猩紅熱等多在春季流行。所以春季要特別注意衛生、除蟲,消滅傳染源,同時多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同時可以對居室空間進行食醋熏蒸:以每平方米5毫升的量,加一倍的水,關閉窗戶,加熱熏蒸,每周兩次。對預防流感有一定效果。要注意,熏蒸時人最好離開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