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補氣中葯配方有哪些?
主要用於氣虛症的具補氣功能葯物稱為補氣中葯。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肺主一身之氣,故氣虛主要表現為脾肺二臟的病症。脾氣虛則有神疲乏力、四肢倦怠、食慾不振,大便溏瀉,脘腹虛脹,婦女經量多而色淡,舌淡、脈弱等症,嚴重者可見脫肛、內臟下垂、慢性浮腫、肺氣虛可見少氣懶言,語聲低微、動則氣喘、易出虛汗、易患感冒等。
補氣葯不僅能夠補氣,由於氣血相互依存的關系,「氣為血之帥」、「氣為血之母」,補氣葯還能使氣旺生血,補氣攝血,用於血虛和出血之症。另外,補氣葯須適當配伍行氣葯同用,可使補而不滯。以下介紹幾味常用補氣中葯。
人參
味甘、微苦、性微溫。含人參苷、人參酸、揮發油、糖類、植物皂醇及維生素B1、B2等。能加強大腦皮質的興奮過程,加快神經沖動的傳導,增強條件反射強度,同時又能加強抑制過程,故能提高工作效率,減少疲勞。能增強心肌收縮力,促進造血功能,對性腺也有促進作用。功效: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用於多種原因引起的虛脫,以及肺虛氣喘、動則自汗;脾氣不足之乏力倦怠,食慾不振,氣虛脫肛;熱病或其他原因所致的氣陰兩虧,口渴多飲,消渴症;氣血虧虛所致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怔忡;久病體虛,神經衰弱等病症。用法:每日3~10克,隔水燉服,亦可文火單煎獨服,或將參汁兌入其他葯汁中服用。亦可研末吞服或切片含服,每次1~2克,每日1~2次。若用於急救虛脫,可用15~30克,煎汁分次灌服。本品對實熱之症,感冒初起者不宜服用。注意不宜與蘿卜、茶葉同服。忌與藜蘆、五靈脂、皂莢同用。
西洋參
主要產於美國、加拿大。其性寒,味苦微甘。含人參皂苷、樹脂、揮發油等。有強壯作用,能提高抗疲勞、抗缺氧能力,可促進抗體形成,有鎮靜作用。功效:補氣養陰、消熱生津。主要適用於陰虛火旺的喘咳,痰中帶血;氣陰兩虧的乏力氣短,口渴;熱病傷陰的口乾舌燥。用法:3~6克,文火煎,單獨服(先飲汁,再食渣):或將其汁兌入其他葯汁中服用,亦可切片含服、研末吞服或裝入膠囊吞服,每次1~2克,每日1~2次。本品性寒,脾胃虛寒者忌用。忌與藜蘆同用。
黨參
性平、味甘。含皂苷類,維生素B1和B2,揮發油及生物鹼等。能增強機體活力,對神經系統有興奮作用。能調節造血功能,使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增加;對放療、化療引起的白細胞降低有升高作用。能增強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的吞噬作用,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功效:補中益氣、生津養血。用於氣虛不足的倦怠乏力,心悸氣短,食少便溏;氣津兩傷的口渴;氣血兩虛的頭暈,面色萎黃等症以及病後體弱,營養不良。用法:10~30克煎服。或烘乾研末吞服,每次1~2克。本品忌與藜蘆同用。
黃芪
味甘,性微溫。含葡萄糖醛酸、甜菜氨基酸、蔗糖、葉酸、膽鹼、生物鹼、煙酸等。能增強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的吞噬能力,使血lgM、IgE、cAMP顯著增加,並能誘生干擾素,故能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能增強細胞的生理代謝作用,加強心臟收縮力,降低冠狀血管阻力;能使血液中白細胞數增加保護肝臟,防止肝糖原減少,並有利尿作用;能擴張血管,改善皮膚營養;有消除腎炎尿蛋白的作用。功效:補氣升陽,益衛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腫。用於脾肺氣虛之短氣乏力;中氣下陷之久瀉脫肛,子宮下垂;氣虛不能攝血的崩漏、便血;衛表不固之自汗,易患感冒及氣血不足的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氣虛失運,水濕內停的面目浮腫,小便不利。還常用於急、慢性腎炎,慢性白細胞減少症,慢性肝炎(活動性)等。用法:一般10~15克,大劑量可用30~60克煎服。補氣升陽時宜灸用,其他多生用。注意:表實邪盛,陰虛陽亢或有氣滯濕阻,癰疽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者不宜使用。
白術
性溫、味甘、苦。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蒼術醇和白術酮,並含維生素A類物質。能增強體力;有明顯持久的利尿作用;能輕度降低血糖;對放療、化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有升高效應;還能護肝、防止肝糖原減少。功效: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於脾氣虛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氣,自汗;脾虛失運,水濕停留的痰飲,水腫;妊娠脾虛氣弱,胎動不安,足腫等。用法:5~10克煎服。補氣健脾宜炒用,止瀉宜炒焦用,燥濕利水宜生用。注意:本品性偏溫燥,對陰虛內熱、津液虧耗、舌苔光剝、唇燥口乾者不宜用。
山葯
味甘性平。含皂苷、黏液質、膽鹼、氨基酸、澱粉、多酚氧化酶、糖、蛋白質等;有營養,助消化作用,並能降低血糖。功效:益氣養陰,健脾補肺固腎。用於脾虛食少,便溏或腹瀉,肺虛咳喘,腎虛尿頻、遺精,婦女白帶過多及消渴等病症。用法:10~30克,大劑量可用60~250克煎服。研末吞服每次6~12克。健脾止瀉宜炒黃用。注意:濕盛中滿或有積滯者忌用。
2、補氣最好的的中葯是什麼
補氣最好的中葯是黃芪啊。黃芪是百姓經常食用的純天然品,民間流傳版著「常喝黃芪湯,權防病保健康」的順口溜,意思是說經常用黃芪煎湯或泡水代茶飲,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黃芪和人參均屬補氣良葯,人參偏重於大補元氣,回陽救逆,常用於虛脫、休克等急症,效果較好。而黃芪則以補虛為主,常用於體衰日久、言語低弱、脈細無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氣變化就容易感冒,中醫稱為「表不固」,可用黃芪來固表,常服黃芪可以避免經常性的感冒。
3、請教中葯的補血補氣配方?
炒白術片,黨參,甘草,茯神四味合起來叫四君子湯,也是中葯補氣的代表性方劑。熟地,專白芍,川芎屬,當歸四味合起來叫四物湯,是中葯補血的代表性方劑。黃芪為補氣葯一般有怕冷怕風的表虛證才用,遠志為寧心安神葯,如果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健忘才用,龍眼肉為心脾益氣血,一般有心脾兩虛的驚悸,失眠,怔忡可以使用。元胡性苦寒,有活血止痛,行氣解郁,涼血清心,利膽退黃的功效,虛寒體質一般不用。丹參味苦,性微寒。有活血祛瘀,養血安神之效。烏葯片行氣止痛,溫腎散寒。炒小茴香有溫下元的功效(暖宮)。柴胡疏肝理氣。麥冬潤肺滋陰,清心除煩。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百合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總之葯和證要對上,如果葯證不否,則不但無效果,而且還可能會有加重病情的情況發生。所以你是什麼體質,如果是氣血不足,心神不安,口乾唇燥,失眠健忘,表虛自汗怕風,心胸悶痛,宮冷等情況下可以使用。即使這樣還要看你的脾胃能否承受運化這些中葯。如果為你開方的人不是中醫師,或者不太懂的話,建義你還是去看看中葯。因為這必盡是用葯嘛!!!
4、補氣的中葯有哪些!
人參,黃芪,西洋參,白術,大棗都可以補氣,如果氣虛不嚴重就天天用大棗泡水喝就行,如果氣虛嚴重就請去中醫院就醫。
5、中氣不足,求些補氣提氣的中葯方子,要配方和用量,最好介紹得詳細點,謝謝!!!
如果確是中氣不足證用 :黨參15克、黃芪15克、炒白術12克、茯苓12克、陳皮12克、山葯12克、枸杞15克、當歸12克、熟地12克、灸甘草10克。此方補中益氣,滋腎生血。
6、補氣的中葯有哪些,補氣吃什麼中葯方子
凡補益臟氣以糾正人體臟氣虛衰的病例偏向的中葯被稱為補氣葯,根據作用部位,又分為補脾回氣、補肺氣、補心答氣、補元氣等。因此,脾氣虛、肺氣虛、心氣虛、元氣虛弱對應不同的證型和不同的中葯方子。通常,人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黨參善補脾肺氣,補血,,生津。所以,如果想通過中葯調理補氣,可以在葯師指導下購買中成葯或開中葯調理。
7、女性補氣養血的中葯配方
黨參30克 茯苓12克 當歸10克 川芎7克 炒白術10克 酒白芍10克 熟地10克
肉桂7克 炙黃芪30克 益母草30克 香附子10克 枳殼7克 炙甘草7克
水煎服 一天一副 早晚各服一次
8、吃什麼中葯補氣
一、人參
大補元氣,有補益強身作用,可抗衰老,適用於久病體虛、心悸心慌、肢冷、氣短、虛脫、心衰、神經衰弱等症,提高免疫功能,促進疾病的康復。
關於人參的食用方法,《清宮檔案》里記載了很多,如「把它切成片,含在嘴裡,直到它軟化了,再咀嚼咽下去……」這是人參的一個服用方法,即「含服」。另外,就是泡酒。拿一兩根人參,配一點滋陰的葯物,如枸杞子,泡在酒里,每日小劑量飲用一點,既補氣又養陰。
二、黃芪
補氣升陽、益精固表、利水退腫,適用於自汗、盜汗、浮腫、內傷勞倦、脾虛、泄瀉、脫肛及一切氣衰血虛之症。但有高熱、大渴、便秘等實熱症者忌用。
民間流傳著「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的順口溜,意思是說經常用黃芪泡水當茶喝,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黃芪茶能補中蓋氣,而且補而不膩,可改善氣虛和貧血,增強體質,延年益壽,若熊再加上枸杞、黨參、茯芩等葯材一起沖泡,效果更好。
三、西洋參
補氣養陰、清火生津,適用於肺虛勞嗽、久咳、喘咳、咯血、失音等症。激烈活動後疲勞乏力、大汗虛脫者服用不錯。
西洋參補氣,性涼,所以服用後不會上火,氣陰兩虛之人尤宜。氣虛之人主要表現為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呼吸短促、動則汗出、聲音低微等;而陰虛則會表現出一派虛熱之象,如舌質紅、口乾舌燥、眼乾、手心發熱等。這類人服用西洋參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西洋參切成片,或者去葯店買些現成的西洋參片,每天拿兩片放在嘴裡含著,直至參片軟化,吐掉或吞服都可以。
四、黨參
能補中益氣、生津養血,常用於氣虛不足的乏力、氣短、心悸、食少、便溏、氣津兩傷的口渴;氣血兩虛的面色萎黃、頭暈等症,以及病後體虛、營養不良。
黨參、黃芪伍用,出自《脾胃論》補中益氣湯。用於治療脾胃氣虛所引起的身熱有汗、口乾口渴、喜用熱飲、頭痛惡寒、少氣懶言、飲食無味、四肢乏力、舌嫩色淡、脈虛大,或中氣不足、清陽下陷所引起的脫肛、子宮脫垂、久痢、久瘧等症。
五、太子參
補肺健脾、益氣生津,可用於脾氣虛弱的食少、倦怠、小兒清瘦;肺虛咳嗽、自汗心悸、津液不足的口渴及病後氣陰兩虧等病症。
一般素有口乾、煩躁、心悸、失眠、乏力、食少、手足心熱等氣陰兩虛症狀的病人均可使用,它既可與其他葯物配伍,又能單味煎水溫服,常用劑量為10~30克,可根據病情適量加減。那些久病、體弱之人脾胃被傷,出現飲食減少、乏力、自汗等症狀時,可用其配伍山葯、扁豆、谷芽等有健脾、消食作用的葯物,或取太子參15克、蓮子20克,加水上鍋煮至蓮肉爛熟為度,食蓮肉,喝湯。
六、白術
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可用於脾氣虛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氣、自汗;水濕停滯的痰飲、水腫;妊娠脾虛氣弱、胎氣不安、足腫等症。
利水消腫、固表止汗、除濕治痹宜生用;健脾和胃宜炒用;健脾止瀉宜炒焦用。脾氣不足,形瘦面黃,不思飲食,脘腹脹滿,大便溏薄者,可與人參、茯苓、炙甘草等配伍,以增健脾益氣之功。痰飲內停,症見胸脅支滿,頭眩心悸,咳而短氣者,可與桂枝、茯苓、甘草配伍,健脾溫陽化飲。表虛自汗,症見汗出惡風,易於感冒,稍勞則汗出尤甚者,可單味煎服或研末服;也可與黃芪、防風配伍,以固表止汗。
9、中葯補氣生力的葯方
四君子湯:人參,白術,茯苓,甘草。6~12克 或 補中益氣湯:黃芪15g、人參(黨參)15g、白術10g、炙甘草15g、當歸10g、陳皮6g、升麻6g、柴胡12g、生薑9片、大棗6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