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太極拳能自學嗎

養生太極拳能自學嗎

發布時間:2020-12-30 09:20:19

1、太極拳會很難學嗎?

並不難。
學太極拳的注意事項
(一)速度要均勻
初學太極拳時宜慢不宜快,從慢上練功夫,打基礎,先把動作學會,把要領掌握好。熟練以後,不論速度稍快或稍慢,都從頭到尾保持均勻。打一套「簡化太極拳」,正常的速度是四到六分鍾,有的人慢練,可長達八九分鍾,但也不可太慢。打一套「四十八式太極拳」為八到十分鍾,「八十八式太極拳」需要二十分鍾左右。

(二)架勢不可忽高忽低

初學時架勢可以高一點,也可低一點,但在「起勢 」時就要確定高低程度,以後整套動作,要大體上保持同樣的高度(除「下勢」以外)。體弱者最好採用高一點的架勢練習,隨著動作的熟練和體質的增強,再練中型架勢或低一些的架勢 。

(三) 要適當掌握運動量

太極拳運動雖然不如體操運動和其他長拳運動劇烈,但是由於它要求上下肢在一定的彎曲下做慢動作,加之要求全身內外上下高度集中統一,所以,還是有一定運動量的。特別是下肢的運動量比較大。因為打這種拳,一方面要求兩腿分清虛實,體重經常由一條腿來負擔,而這條腿又是在膝關節彎屈情況下來支撐體重的;另一方面,由一個姿勢轉到另一個姿勢、重心由一腿過渡到另一腿上時要求緩慢,用的時間較長,這就大大增加了下肢的負荷量。所以 ,初學的從練完一兩趟「簡化太極拳」,往往感到兩腿酸痛,這是正常現象。堅持練下去 ,這種腿部酸痛現象,就會消失。

每次鍛煉的時間長短、趟數多少、運動量大小,應根據工作和學習情況及自己的體質而定。一般健康無病的人運動量可以略大一些,可以連續打一趟或兩趟。老年人和體弱者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適當調節運動量,可以單練一組或幾組;也可以專練一兩個式子,如「攬雀尾」、「雲手」、「起勢」等;也可以架勢稍高一些,如「弓步」的前腿應當是膝蓋與腳尖在一條垂線上,這時,膝關節彎曲度可略小一些。患有不同傷病的人,每次的運動量不宜太大,要注意循序漸進,逐步加大運動量,必要時應徵求醫生的意見。總之,在初練太極拳時,運動量的掌握務要因人制宜,不應貪多求快,急於求成。

(四)要持之以恆

練太極拳同從事其他體育鍛煉一樣,貴在堅持。不僅開始時要積極參加練習,而且一定要堅持繼續練下去。根據自己生產、工作或學習的時間情況,最好每天在業余時間能安排一定的時間進行練習。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曝十寒」,或是認為已經練會了,或者感到病情有所好轉,就有再繼續堅持經常練習。那樣,不僅能逐步提高太極拳的技術水平,有能做到精益求精,而且更重要的是不能更好地收到堅持練太極拳增強體質和治病的效果。一般情況下,每天在班前、班後或工間操、課間操時間,在本單位的院落、空地都可以練習。有條件的最好能在清晨或晚間,就近到公園、樹林、廣場、河邊、空地等空氣清新和環境安靜的地方練習。如果這些地方設有太極拳輔導站,可以參加集體學習,收效會更好一些。

此外,初學的人如果沒有專人指導,可幾個人在一起,採用互教互學的辦法來解決。例如,先由一人按照圖解上的動作說明來指導其他人學練,然後依次輪換。要仔細地研究前面所說的鍛煉方法,正確掌握要領。這比一個人自己看圖解學拳,要快一些,好一些。

2、自學練24式太極拳能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嗎?

可以的,練太極拳不在於多,在於精。真正練太極拳首先練基本功,練內三合,就是用心意和內力打太極拳,然後再去練外三合,外三合是形,要求打拳時做到肩胯相隨,肘膝相隨,手腳相隨。按照這個順序做,一開始就帶著氣,氣是養生的,如果打太極拳不帶氣,鍛煉的效果差。
這方面的資料:中國太極拳網,網頁的左上方就是;蒙東武術交流平台A,主要是視頻也有文字資料;還可以在網頁搜索欄輸入「怎樣打好太極拳」等。
另外,在練太極拳同時多看些太極拳譜圖,直接打開「24式簡化太極拳譜圖」即可顯示出來。
太極拳是非常講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養生術,太極拳的動靜結合,動中求靜,以靜御動和雖動猶靜,使太極拳更符合運動適度的健身原則;同時太極拳獨特的心靜用意,使心更易入靜,可有效阻斷過分亢進和熾烈地七情對氣血的干擾和逆亂影響,護衛「元神」正常發揮其調控人體身心健康的功能。

太極拳是一門源遠流長、內容深邃的科學,包含著豐富而獨特的習練方法。太極拳不僅繼承了中國古老的傳統養生之道,而又以現代科學為依據,得到了發展,從而使其在健身、治病和抗衰老上獲得了更大的養生保健功效,具有葯物所不及的特殊功效。這種特殊功效並非伸手可取,必須要在習練中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做到動作規范,即指身體姿勢要符合一定的運動標准,這也是各個式子,不管動作怎樣千變萬化,所共同遵循的動作要求。只有身體姿勢和動作的規范,才有利於「意動身隨」;有利於肢體放長,更靈活地表現出端正、疏鬆、圓潤和輕靈等特點,有利於「以靜御動」、「動中求靜」和「精神內守」,從而使練拳出現只有意動而不覺形動的虛靈境界,使鍛煉進入更高層次,做到由內發於外,且能由外斂於內,功妙地進行內外交修,達到心身合一。要做到動作規范,首先要做到身體的自然與放鬆,同時精神也應放鬆,「神疏」方能「體靜」。

太極拳運動採用腹式呼吸方法,要求深、勻、細、緩、長,但初練者不要刻意追求這些,只要採用通順的自然呼吸就可以了。腹式順呼吸也是達到腹式逆呼吸的必由之路,腹式逆呼吸會加大軀體神經系統對呼吸的調控,從而對自主神經系統調節內臟機能產生更加良好的影響。但初練者不能因此而盲目採用這種呼吸方法,否則不僅會顧此失彼影響運動習練甚至出現憋氣等現象。實際上,只要隨著動作的熟練,腹式順呼吸越發越協調,達到腹式逆呼吸只是瓜熟蒂落的事情。太極拳哲理取法自然,不可違背。所以初練者務必遵循呼吸要暢利的原則,切忌急於求成。 太極拳良好的養生保健功效,只有經過長期的鍛煉才能發揮出來,首先,太極拳同其他體育項目一樣,鍛煉效果的出現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具有身體不練則退的規律。另外,身體的康復和體質的改善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俗話說「得病如山倒,去病如抽絲」,就是這個道理。太極拳具有健身療病作用,但不具「立竿見影」之效。

第二,太極拳養生保健功效是「練身、練氣、練意」綜合鍛煉的結果,能掌握太極拳真諦,本身就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正是體現了練拳的不可間斷性。 第三,實踐證明,太極拳養生保健功效的獲取,貴在堅持習練。每位立志習練太極拳進行養生保健者,都應從中悟出持之以恆的道理。

所謂「功到必成」,是一個戰勝自我的過程,也是一個對打太極拳養成習慣的產生興趣的過程。隨著這種轉變,一種身心健康的充實感、愉悅感、幸福感會油然而生,工作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會不期而至,人生樂趣會得到更大享受,對太極拳健身、療疾和抗衰老三大功效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和感受。反過來,又會強化練拳的信心和興趣,最終會使太極拳成為習練者走向健康途中的良師益友。
[tài jí quán]
太極拳
太極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漢族傳統拳術。

1949年後,被國家體委統一改編作為強身健體之體操運動、表演、體育比賽用途。中國改革開放後,部分還原本來面貌;從而再分為比武用的太極拳、體操運動用的太極操和太極推手。
傳統太極拳門派眾多,常見的太極拳流派有陳式、楊式、武式、吳式、孫式、和式等派別,各派既有傳承關系,相互借鑒,也各有自己的特點,呈百花齊放之態。由於太極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種,流派眾多,群眾基礎廣泛,因此是中國武術拳種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

3、初學二十四式太極拳怎麼學/

你好,在我大學的時候學過簡化24式太極拳,通過學習對太極產生了興趣。
簡化太極拳的招式比較簡單,當時學得也比較淺,大學體育老師教我們之前自己也是突擊惡補的水平。練了一個學期,最後考試通過。回想一下,沒學到什麼真正的內涵。但是對太極拳有了初步的認識。
後來,參加工作以後,有機會接觸到練習傳統太極拳的老師傅,開始正式學習傳統太極。我現在學會了一套85式太極拳,比較之下發現,兩者差別比較大。太極的內涵很豐富,簡化太極拳確實相當「簡化」。
建議如果有精力和條件,還是學習一些傳統太極拳,在養生或文化方面都更有可取之處。
如果要問太極拳怎麼練,我的個人經驗是:
要打好太極拳,除了套路要熟練,動作要規范以外,練好單式是很重要的練習方法。
一、單式定樁練習
應當在單式里校正架子,即身體形成正確的間架結構。一套太極拳,每個單式均可拆開站靜樁。
例如:白鶴晾翅,站好姿勢後,逐步規范身形,先使外形動作與拳架符合,進一步對照虛領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氣沉丹田等內涵要求檢查自身。有一些小法門可幫助矯正,如:左肘與右膝合,右肘與左膝合。通過調控身體重心,達到不偏不倚。整身勁力飽滿內涵不出尖,形成八面支撐。
二、招法動作練習
可挑重要的幾式拳招,集中練習,先求招熟,而後要求勁力飽滿、連貫。如單式摟膝拗步,或斜飛,或野馬分鬃,或倒卷猴,或雲手,都可拿來單練。
以摟膝拗步為例:左右摟膝拗步,連綿不斷的練習。請注意:這里要以是否『斷勁』為檢驗標准。即無論出腿分腳移動中心,或是手臂劃弧做動作時,不可失了八面支撐與捧勁。
如為了打得漂亮而練,那就把弓馬轉換做足,最後形成大弓大馬、挺拔飽滿的外形動作。如為了技擊要求而練,則進步必跟(如倒卷猴則退步必隨)。切不可像打拳架時,紮好一個死馬或一個死在原地的弓箭步。這就要求襠胯里帶著內勁。
三、循序漸進原則
應當遵循循序漸進,有所側重的原則,不可貪多求全。
各項要求和標准可以逐步添加。比如,初學者可先在拳架練習里側重練習某一項內容,比如先體會沉肩墜肘,在所有的練習里鞏固這個要求,使之達到標准後,再加入其它訓練內容。不可急功近利,全部都要,結果練來練去,全都做不到。
一點個人體會,水平有限,僅供參考。

4、想練太極拳養生,望高手指點下

練太極拳當然可以解決你的問題,由於只是為了養生,所以推薦你可以練簡化24式、楊式太極拳85式。

李德印教的24式太極拳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8177856

傅清泉教的楊式太極拳85式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YgMhb8oeEFw/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8i9KhUthk0U/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QaQVCP0rf0I/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ym1zO-eOHN4/

5、練習太極拳真的能達到養生的效果嗎

可以的知
太極拳養生學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它和道教文化相結合,融入了道教中的精華——靜字,同時它又是一項武術運動,太極是一部充滿陰陽矛盾而又對立統一的辯證學說。其神玄絕妙不能一日而成。需道要日積月累的修煉和領悟才能達到太極拳養回生效果。
太極拳養生是動靜、虛實、開合、吞吐、剛柔、攻守、奇正、上下、內外、左右、進退等陰陽交替答運動。人體各系統生理機能內部或機能之間,通過這種陰陽的交替,進行二元或多元交替運動鍛煉,克服對偶失衡狀態。

6、怎樣才能學好太極拳?

太極拳套路的分類:
第一類是為自己而鍛煉的,包括:養生套路與武術套路。
練拳的人分為養生家和武術家兩種,所以太極拳分為養生套路與武術套路兩種,同樣的招式,外形動作相似,練法和要求卻截然不同。
01.養生套路要求松、柔、勻、順,以整體勁(柔韌性和整體協調性)的鍛煉為主。養生套路任何人都可以練,門檻低,對人的體質沒有什麼要求。打套路的時候對全身關節的大原則:腰是總樞紐,引領全身走。手動腰不動,腰動手不動都是不全面的。打套路的時候,全身206塊骨頭都在動,都有秩序地跟著尾閭動。
02.武術套路要求彈抖、爆發,以明勁(彈簧勁)的鍛煉為主。就像蛇的攻擊一樣,蓄勢以待、一觸即發,能夠練武術套路的人需要很強的身體素質做後盾,養生套路是武術套路的基礎,就像要上二樓必須得從一樓的樓梯過一樣,沒有捷徑,只有攀登。
03.現在大部分人都以混淆的眼光去看太極拳,有些人以為太極拳就是摸摸拳,或者說練發勁的就不是太極拳,那都是比較片面的。

第二類是為別人而鍛煉的,包括:表演套路與競賽套路。
01.表演套路是以身體的弧線運動為准則,舒展、柔和、連貫、輕盈,並配上柔順美觀的服裝等道具,綜合各方面的條件形成一種視覺上的運動美感,類似舞蹈。
02.競賽套路是遵循一個標准動作規范和節奏等要求,符合標准就得高分,不符合標准就得低分,類似體操競賽。
03.以上四種套路鍛煉的出發點不一樣,目的地也不一樣,不能混為一談。養生套路追求如嬰兒般的生命力之美;武術套路追求如獵豹般的戰鬥力之美;表演套路追求如仙鶴般的舞姿之美;競賽套路追求如奔馬般的准繩之美。因此在鍛煉之前每個人要先明白自己的目的,再選擇相應的套路鍛煉。

第三類是類似於健身操的簡化套路。
01.由於教學條件的限制,為了便於大多數人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入門,以達到晨練健身的目的,前輩明師刪減了太極拳中比較難以理解的精華部分(尾閭、盆骨、脊柱、丹田等運動要領),保留了基礎部分腳和手的運動要領,改編成一系列簡化太極拳套路。
02.簡化太極拳套路因為簡單而被廣大人群所普遍接受,因此目前在人們印象中太極拳的全部內容就是簡化太極拳套路,才造成一些誤解,簡化套路在太極拳中可以算是小孩牙牙學語的階段,後面的路還很長。
——本文摘自-溫州湯鴻鑫3D武術教材創作室博客

7、學太極大概一年多了。現在想學心意拳,可以自學么 ?聽說心意拳很實效。另外心意拳養生么?

關於心意拳之創立,舊傳有三說:

一曰「 心意拳為印度高僧達摩所創」。相傳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527),天竺(今印度)香至王之三子達摩泛海至廣州。武帝聞之,派使者迎其至建業(今南京)。後因話不投機而離梁,渡江到北魏,上嵩山少林寺,終日面壁,九年後圓寂。大同元年(535),葬於熊耳山定林寺。達摩死後,始有其傳播武技之說。後來,又有了關於其創立心意拳的傳說。民國十七年(1928),凌善清在其所著《形意五行拳圖說·形意拳之源流》中雲:「六朝時,天竺僧達摩始挾其所謂西域技擊者來傳之於中土,於是北方之強者群起而趨之。今猶有所謂達摩拳、達摩劍等流傳於世,而形意拳亦其一也。」又雲:「達摩所傳者,意在於攝生,而刺擊次之。形意拳者,其名譯自梵音,其旨即在於養氣,……寺僧有得其一體者,復興中國固有之武技融會而錯綜之,超逾騰踔,以之勝人。於是始有所謂少林拳者名於世,而去達摩所傳之意亦日愈遠。北宋時有張三豐者,隱武當為皇冠,究心達摩之術者若干年,得其玄奧,乃盡棄少林之成法,而一以練氣為主。有從之者,即授以形意拳以為練習初步。成效既著,學者蜂起,世人遂名之曰『內家』,而稱少林為『外家』,而形意一拳,至是亦遂為內家所專有矣。」

凌氏此說一出,曾引起了武術界同仁的非議。民國十九年(1930),徐哲東著《國技論略》,唐豪著《少林武當考》,均指出達摩與武術無關,達摩創拳為「偽作」,張三豐傳習形意更屬虛構。徐哲東說:「達摩首開禪宗,本以靜坐證誤而不落文字,言論為旨,其傳慧可,唯雲:楞伽四卷可為心印,如果有易筋、洗髓何不與楞伽同言?豈易筋、洗髓之妙萬勝楞伽耶?此亦足為偽作之證矣。」

有關記載達摩身世經歷的史料《傳說正宏記》和《續高僧傳》以及《景德傳燈錄》等書均無達摩創心意拳之說。考心意諸古譜,如《姬際可自述》、王子誠《拳論質疑序》、曹繼武《拳論·十法摘要》、戴龍邦《六 合拳序》、祁縣《戴良棟拳譜抄本》等墨本,都無片言隻字提及達摩創心意拳之事。更重要者,詳考心意拳內容,博大精深,融歷代拳經拳法為一爐,取中華傳統哲理為原理。如內功理論,本源於殷周時產生的易學;五行拳也是依據殷周時產生的陰陽五行學說所創;至於十二形拳中的龍、虎、蛇、馬、猴、雞等形象,則早在原始社會中便是部落所尊奉的圖騰了。達摩作為一個外國人,既然是「挾其所謂西域技擊者來傳之於中土,」為什麼其內容沒有一點西域特色,而完全體現的是中國風格呢?可見,心意拳並非來自印度。再說,達摩來到中國後僅僅八年時間,怎麼可能創編出一個溶鑄了中國古老文化精華,又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拳種呢?更何況達摩到達中土後是在少林「面壁九年」後即圓寂的呢!

不難看出,達摩創立心意拳之說實為妄傳。究其原因,不過是托神名以示拳貴,使之易於傳播而已。民間尚有尊如來佛為心意拳之老祖者,可為一個佐證。

二曰「心意拳為岳飛所創」。此說最早見於文字的是曹繼武的「十法摘要」。曹氏雲:「惟此六 合拳者則出自宋朝岳武穆王。嗣後金元明數代,鮮有其技,至明末清初有蒲東諸馮姬隆風先生……遍訪名師,至終南山,得岳武穆王拳經。」戴龍邦承其師曹繼武之說,於乾隆十五年(1750)為「六 合拳」作序雲:「岳飛當童子時,受業於周侗師,精通槍法,以槍為拳,立法以教將佐,名曰意拳,神妙莫測,蓋從古未有之技也。」以後,便有了「心意十二形為岳飛被困牛頭山時所創」之說。此說順應了人們對清王朝統治的不滿和對民族英雄岳飛的敬仰心理,因而很快地被人們所認定,並廣泛地傳播開來。

民國時期,許多國術專著先後問世,比較有影響的有孫福全著《形意拳學》、《拳意述真》,劉殿琛著《形意拳術抉微》,姜容樵著《形意母拳》,薛顛著《形意拳術講義》等等。有的專著中,對岳飛創立心意拳的傳說予以肯定。如劉殿琛在其所著《形意拳術抉微》中雲:「形意拳術一門為最合軍用,蓋該拳為岳武穆所發明。」然而,多數著作在述及岳飛或者周侗創心意時,均持謹慎態度,冠以「相傳」二字。如李燭塵之《國術史》,吳圖南之《國術概論》,高降衡之《形意拳基本行功秘法》(墨本)等,均取「相傳」、「或謂」之說。有的著作則對岳飛創立心意拳提出了質疑。姜容樵雲:「形意拳,相傳創始於宋之岳武穆,第考諸史冊,僅載其知拳,而未詳其所治若何,及受之何人,傳與何方,學者憾焉。」徐哲東在其《國技論略》中進一步指出:「形意拳家言,形意拳傳自岳飛,其事終出於依託。蓋形意拳家借岳飛以增重也。形意拳是否岳飛之傳,亦可疑也。」徐哲東最早提出了岳飛創立心意拳乃是「依託」之說。我們深以為然。

首先,考諸史冊,《宋史》卷365《岳飛全傳》,洋洋近萬言,多記其作戰的經歷和戰功,只在開頭一段提到岳飛學文習武的情況:「少負氣節,沉厚寡言。家貧力學,尤好左氏春秋,孫吳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學射於周侗(編者註:這便是心意拳為周侗所創之由來),盡其術,能左右射。侗死,朔望設祭於其家。父義之曰:『汝為時用,能殉國死乎?』宣和四年,真定宣撫劉耕募敢戰士,飛應募。」時岳飛19周歲,其學業、武術都是在這以前打下的基礎,以後便是緊張的19年戎馬生涯。

岳飛三子岳霖之子岳珂,字肅之,南宋時文學家、史學家,官拜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制置史。曾編撰《鄂王行實編年》以記岳飛大事,又編《金佗粹編》和《金佗續編》共58卷,為岳飛傳記的資料匯編。書中收集有詩文、表奏、戰報,以及高宗的御札、宋王朝的命令、札子等原始資料,以及傳記、軼事等,均未見岳飛創立心意拳的記載。再考一些私人著述,如徐夢莘的《三朝北盟會編》,熊克的《中興小紀》,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等,甚至查閱元代孔文卿的《地藏王證東窗事犯》及明代成化間的傳奇之作《精忠記》等,都無一字提及岳飛創心意拳術。

其次,再考岳飛生平。岳飛(1103-1142),字鵬舉,河南湯陰人,15歲結婚,16歲得子。15至19歲做韓家莊客。19歲初次投軍,不久回家,料理父親喪事。靖康元年(1126)應樞密院官員劉浩招募,再次投軍。其時,岳飛23歲。建炎二年(1128),岳飛以兩千兵破敵數萬於南薰門。建炎四年(1130),大敗金兵於靜安,收復建康。紹興元年(1131),大破曹成軍於岳州。紹興四年(1134),收復郢、襄陽、唐諸、隨州等地。紹興五年(1135),攻洞庭胡義軍。紹興六年(1136),下蔡州,還軍鄂州。紹興八年(1138),岳飛主張和金人決戰,上書力阻議和。紹興十年(1140),大敗金兵於京西、潁昌,收復河南等地,又大敗金兀術於郾城,進軍朱仙鎮。宋帝聽秦檜議,詔岳飛班師。紹興十一年(1141),岳飛被害。

從諸多史家對岳飛生平的簡介中可以看出,岳飛23歲之前,主要精力除奔波生活之外,大多用於學文習武。這時,要創立一套拳術,從其年齡尚輕,閱歷有限等條件看,是不可能的。23歲之後,東征西討,南攻北戰,幾乎年年都有戰事。岳飛二次從軍後的十數年間,是在戰斗異常緊張的情況下渡過的。前要以刀槍顧敵後要防奸佞陷害,常常晝夜不得解甲,數日無稍事休息的機會。而創拳立說,除自身條件外,尚需有較為充裕的時間,從創拳原理到拳法與套路的和諧統一,從由簡到繁的拳路創編,再到各拳的技法實用等等,都是短時間內不可能完成的。

再說,假如岳飛真的「以槍為拳,立法以教將佐」是事實。那麼,習此心意拳者總該有成千上萬人吧?雖然岳飛被害後,岳氏家庭受到了株連,但是二十年後即紹興三十二(1162),宋孝宗趙慎已為其「平反」,並贈封為太師,賜謚「武穆」,遷葬於杭州棲霞嶺下。宋寧宗時,又追封為鄂王,死者岳飛及生者岳家子孫,均得榮寵。宋代武術大興,頗受統治者重視,由於戰亂頻繁,尚武的社會風氣進一步促進了武術的發展。民間有「錦標社」、「英略社」等練武組織,武藝高強的人可以上待「賣藝」,拳術套路已經成為拳師傳授武藝的主要內容,甚至還出現了以表演套路為職業的女藝人。詩人歐陽修曾作「日本刀歌」,北宋成書《武經總要》。宋太祖之拳,李全之槍,張威之棍,呼延贊之鞭等等都被記載而流傳下來。在這種濃郁的武風下,岳飛平反後,其拳應該和他的英名一樣,被廣泛傳播。然而,在他平反後直到宋王朝滅亡的一百多年間,竟沒有流傳岳飛所創之拳。相反,遠不知岳飛英名的許多人的武藝反而流傳下來了,這豈不是咄咄怪事!

元朝統治者深怕人民造反,因而嚴禁民間習武。但是,不少武術還是輾轉流傳下來。民間藝人把武述帶到戲曲里,保留了一些套路和技藝,如「關大王單刀會」、「追韓信」等。這時,岳飛仍然被戲曲家作為英雄人物描寫,他的故事被搬上了舞台,但仍不見其創拳之事,民間更不復有其傳。元朝取代宋王朝還不到九十年,元末,隨著農民起義的不斷發展,許多武藝逐漸復活起來。

明代是武藝集大成的大發展時期。由於統治者的提倡,各門武藝蓬勃興起,習武弄棒蔚然成風。平倭大將戚繼光甚至說:「若不學武藝,是不要性命的獃子。」到了明末,已出現了「內家」與「外家」的說法。明代成化年間,出現了歌頌岳飛的《精忠記》,但無論廟堂之高,還是江湖之遠,均不見其創立心意拳一說。戚繼光著《紀效新書》十八卷,可謂是中國古代軍事武學典籍中的名著,但仍無提及岳飛創心意拳之事。該書《拳經捷要》節中述及拳種時雲:「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勢長拳,又有六步拳,猴拳, 拳,各勢各有所稱,而實大同小異。至今溫家七十二拳,三十六 合鎖,二十四棄探馬,八閃翻,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呂紅八下雖剛,未及綿張短打,山東李半天之腿,鷹爪王之拿,千跌張之跌,張伯敬之打,少林寺之棍,與青田棍法相兼,楊氏槍法與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試想,如果當時確有岳飛之心意拳,戚繼光是不可能不大書一筆的。

另外,清雍正十三年(1735)王自誠所作的《拳論質疑序》,也沒有提及心意拳為岳飛所創。岳飛創立心意拳之說,是曹繼武首先在他的《拳論·十法摘要》序中提出來的。也就是說,在岳飛已經去世將近六百年之後,才有了其創拳之說。

從以上史事可以看出:岳飛創意心意拳之說實為虛傳。究其原因,無非是「托英名以示拳貴」而已。翻閱史冊,幾乎隨處可見,民間結團集社、操辦大事以至於揭竺而起,都要依託於某一神靈或某一聖人。如太平天國托之於上帝,梁山好漢假託為星宿下凡,二郎拳托之於二郎神等等,實在是不足為怪的。不能否認,心意拳之於否認,心意拳之於岳飛所創,為其廣泛傳播確實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日「心意拳為姬際可始創」。此說自民國以後,尤其是近十數年來,已逐漸為廣大的形意界同仁所認定。

姬際可,字龍峰。朱祖姬從禮於明初由洪洞選定對蒲州。姬際可為八世姬訓之次子。自幼學文,13歲開始習武。五後年,父母相繼去世。姬際可20歲左右時,離家奔少林寺,出諸馮,過解州,翻越中條山時不幸馬前失蹄,跌入深澗。他手抓樹枝,沿峭壁攀登,險里逃生,終於到達少林。姬際可在少林寺學藝十載,頗得少林秘法,萬擅大槍絕術,有飛馬點椽並沒有之絕技,人號神槍。後來,少林寺主持請他做了師傅,專授武功。是時,清軍南下,各地反清志士雲集少林。姬際可素來敬仰岳飛精忠報國的精神,以反清復明為已任,遂與各路豪傑相商反清大計。後被清廷獲密,派親信入寺,姬際可險遭不測,於是下山出遊。先到南方,遍訪技擊名家,輾轉到峨嵋,又入漢中,逾秦嶺,上終南。「彼時因落魄江湖,毫無寸進,既不能遂平生之志,又不能重返故園,生趣毫無,遂生遁世之心」(《姬際可自述》)。可見,當時的姬際可既難遂反清復明之志,又有被清廷緝捕的危險。因此,他將希望寄託於創拳立法之上,以傳播其反清復明思想。可以說,這時的姬際可已經具備了創拳立法的主客觀條件。

首先,姬際可有著明確的政治目的和強烈的民族意識。他不能直接從事反清斗爭,便創拳立法,以傳播反清思想。為達此目的,於是產生了終南山得岳武穆《六 合拳經》這一托詞。《姬際可自述》雲:「老朽備受艱辛,真乃言莫可喻。隻身宿古剎,四壁肅然,單將東配殿修葺以避風雪,深夜為猛獸咆哮所驚,難以就寢。一夜掣劍逐獸返歸,偶見西配殿內隱隱有光。當時明月皎潔,老朽疑由破窗射入。仔細辨別,更為可疑,頓生好感奇之心,燃油松上照,土蔽塵封,顯出點點微光。縱身一跳,跨上橫陀,竟見承塵之上有一柄古劍,一個木匣。老朽捧來端詳,劍鞘古雅,劍光耀目,鋒利異常,上嵌『湯陰岳氏』四字,並無劍名。老朽不識其劍,實知其人。再啟木匣,卻是一部手冊,題名《六 合經拳》,其中五行變化災害原理,陰陽造化之樞機,起落進退虛實之奧妙,武技之精華盡集於此。老朽感焉,悉心研習其精義,十易寒暑,會其理於一本,通其形於萬殊,以六 合為法,五行十形為拳,以心之發動曰意,意之所向為拳,名曰心意六 合拳。「字里行間,可見姬際可用心之良苦:一方面以岳武穆為榜樣來勉勵自己,以實現其反清復明之志;另一方面將自己所創之拳托之於武穆拳經,以示拳貴,使之後學者珍重此拳。值得注意的是:姬際可依據所託的「六 合拳經」,「以六 合為法,五行十形為拳」將此拳名之曰「心意六 合拳」。可見,「心意」一拳確為姬際可始創,並由其命名。

其次,姬際可具備創拳的文韜武略。姬氏上少林寺前已是文武全才,加上少林寺有豐富的秘笈資料,寺僧可精奧的拳法技藝,這種主客觀條件的結合,為姬氏創拳立法奠定了基礎。姬際可在少林寺十年間,又苦鑽少林秘笈,並涉足名山大川,遍訪技擊高手,從理論到實踐,逐漸使他成了一名武學大家。他承襲了中國古代武學的傳統和眾多拳經之精華,諸如陰陽、五行、六 合等原理,參照元代太原人白玉峰在少林寺創編的龍、虎、豹、蛇、鶴等五拳,並根據對栽些飛禽走獸的細臻觀察與技擊要道,遂創編了五行拳和十形拳。

再次,創拳需要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清王朝立國前後,姬際可經歷了在家學大前提、少林學藝、進行反清復明活動,四齣遊訪幾個階段。第一、二、三階段姬際可創拳的條件還不成熟,到了清康熙初,即第四階段,他目睹清王朝立國業已穩固,復國無望,於是雲游天下,遍訪名家。這時,姬際可創立心意拳可謂瓜熟蒂落,已經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雍正十三年(1735),河南進士王自誠作《拳論質疑序》。這是繼《姬際可自述》之後最早的傳世墨本。《序》雲:「拳之種類不同,他端亦不知創自何人,惟此六 合拳則出自山西姬龍、姬鳳,二師乃系明末人也,精於槍法,人皆以為神,而先生猶有慮焉。以為吾處亂世,出則可操兵,歸則執槍可自衛,若當太平之日,刀兵鞘伏,倘遇不測,將何以御之。於是將槍法為拳法,會其理為一本,通基形於萬殊,名其拳曰六 合。」王自誠肯定了「六 合拳」出自山西姬氏,並肯定了其「將槍法為拳法」的立拳依據,只是未寫「心意」二字。而且將姬龍峰誤作姬龍、姬鳳二人。這種傳抄中的訛誤,正如《姬際可自述》一樣,傳到後來,由於字跡模糊,人們連現代漢語也加進去了,此實不足為怪。

近年來,在《姬氏族譜》中查證出姬際可的生平,為心意拳創自姬際可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綜上所述, 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心意拳創立於反清復明的民族斗爭十分激烈的清王朝立國之初,為山西永濟人姬際可所創。姬際可是一位崇尚岳飛精神,文武兼備的武術大家。而達摩創心意拳之傳說,則從另一方面說明了心意拳與少林寺的關系。民國十四年(1925)立的《車君毅齋紀念碑記》碑文開宗明義指出:心意拳為「少林外家支派」。可見姬際可創立的心意拳是汲取了中國歷代武術大家的拳理、拳法精華(包括少林拳理、拳法)使之融為一體,而又別於少林拳的一種具和獨特風格的拳術

8、養生太極拳是怎樣的?

養生太極拳是一種身心兼修的練拳健身運動。練拳時注復重意氣運動,以心行氣,疏通經絡,平衡陰陽氣血,以提高陰陽自和能力,也就是西醫所說的抗病康復能制力和免疫力。

練養生太極拳有療疾健身、修身養性、健美益智,開悟智慧、激發潛百能、技擊防衛,達到維持健康、提升氣質、提高生活質度量的目的。

養生太極拳內外兼修。內練意氣勁力,運太極陰陽;外練拳勢招式,顯氣勢神態。通俗說法:形體力量和精神氣問質同時鍛煉。

養生太極拳練身、心、意三家,合精、氣、神答三元的太極修煉功法。符合中西醫學科學原理,具有神奇的療疾健身、修性養生功效。

9、太極拳好不好自學,太極拳和太極操的區別是什麼

太極拳非常好學,沒有任何難度,照著比劃就行了。太極拳和太極操沒有區別,都是一路東西,都是瞎比劃而已。公園里的老人打的都是太極拳,連廣場舞都不如。

10、想學太極拳,覺得養生太極拳學不到武術的根本,但要去具體學又不知道從哪裡下手

養生太極拳和技擊太極拳還是有區別,因為目的不同,所知以追求的意境和練習的方法,手段也有不同。當然,養生的也有技擊的內容道,技擊的也能養生,但總是有所區別。如,養生太極拳更注重練拳時的心態平和,以氣循經走脈;技擊的則更要求練拳時「無人如有人」,接勁,聽勁,化勁版,四兩撥千斤權。
要想學太極拳,必須找好老師,並自覺學習理論書籍,邊練邊琢磨,才能長進。

與養生太極拳能自學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