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假如池塘中的魚被人全部捕撈了這個生態系統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尋找答案?
你好,這需要復取決於你是一制個什麼樣的池塘,一方面來說,像我們這里的水井,裡面沒有一條魚,但仍然有微生物,細菌,寄生蟲等小型生物的存在,同時也有苔蘚這樣的植被存在,因為苔蘚進行生命的必要條件是光,水,以及一些泥土裡的營養物質,他們不需要魚的存在,有魚的池塘,生物的多樣性會增加,一些寄生蟲會寄生在魚的體內,一些微生物,包括一些魚類,會吃另一些魚的糞便,或者捕食魚。水會變渾濁,水中的有機雜質會增加。
從歷史漫長的進化來看,如果么一種生物的缺少,會導致與其存在必然依賴關系的生物缺少,也有可能只是這種生物少了。沒有影響,沒有變化。
2、藕田可以養龍蝦嗎
藕田可以養龍來蝦,做法如下自: 藕田條件。選擇地勢低窪,保水性能好,光照充足,土壤pH值6~7,田地平坦的地塊,每片藕田面積在一百畝左右。
3、求養蝦的知識
湛江市蝦農梁國來潘、王自軍佳等首次應用生物凈化技術和藻類微生態調控技術,在湛江硇洲島改造舊蝦池2 公頃,採用封閉式分池綜合生態養殖南美白對蝦,單造收獲3 萬千克,平均667 平方米產1000千克,純利1.5 萬元。這種養殖方式的成功,標志著湛江在海水高科技生態養殖和海洋環保方面邁出可喜的一步。
如何走生態環保健康養殖之路,提高養殖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長期從事養殖業經營的經濟師梁國潘等經過反復試驗,創建了「優化生態環保系統封閉式養殖」模式,將舊蝦池科學規劃設置為對蝦、魚類、貝類、大型海藻、貯水5個分區,進行封閉式綜合生態養殖。據梁國潘介紹,此種養蝦法,旨在增加養殖的生物種類,建立多樣的能流通道體系,提高池塘投入物料的利用率,從根本上解決目前蝦病突發和環境污染問題。從放養蝦苗到收獲,無需使用抗生素,不用消毒劑,少下蝦料,也能控制蝦病,促進蝦苗健康成長,符合國際水產品的質量要求。
在湛江市水產養殖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經過嚴格論證,認為此模式可以推動舊蝦池的改造再利用,投入少、省力、節水、風險小,將大大提高對蝦的質量檔次,推動養蝦業向優質、健康、高效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4、人類開發利用一個池塘生態系統的最好方式應當是 ()A.禁止捕魚B.及時捕撈小魚C.及時適量捕撈成魚
在一個人類開發利用的池塘生態系統中,其生物種類少,食物鏈單一,魚處於最高專的營養級,並屬且沒有天敵的制約,時間長了,魚會因食物和生存空間的問題導致大量死亡,因此適時捕撈成魚,有利於維持該生態系統的平衡.
故選:C
5、飲用水保護區水庫內能不能捕撈魚和生態養魚?
飲用水保護區水庫,那當然不能捕撈魚和生態養魚了。是飲用水,應該受到保護的。
6、20畝魚塘沿岸河堤種什麼或養什麼劃算,能提高收入?
一、綜合養殖水庫綜合養殖主要建立一個以魚為主,畜禽為輔的水陸有機結合的生態體系。實行庫邊建舍養豬、鴨、雞或鵝,水中養魚的立體綜合利用。豬、鴨、鵝糞入庫肥水,可增加水中有機物含量,促進浮游生物的繁衍生長,為魚提供豐富的餌料,使物質能量得以多重利用和形成良性循環。一般每畝養魚500尾-600尾,養豬7頭至10頭,養鴨20隻或養鵝10隻。
二、投放魚種投放大規格、多品種、足量的優質魚苗(種)是水庫養魚獲得高產的關鍵。 1、投放大規格魚種。其規格為:鰱、鱅魚50-75克/尾,草魚70-100克/尾,鯉鯿魚50克/尾,鯽魚30克/尾。 2、多品種混養。根據魚類彼此間食性和生活水層的不同進行選擇和搭配。其搭配比例為:鰱、鱅魚50%,草、鯿魚26%,鯉、鯽魚24%。
3、魚種放養量。要根據水庫條件而定,但不要超過水體的承受能力。實行合理密養。一般每畝500尾左右。 三、投餌和施肥小型水庫養魚要獲得高產、高效,單靠水庫中的天然餌料是不夠的,必須增投人工餌料。施肥時,豬、鴨糞不得直接施放,要先經發酵殺菌。 四、攔魚設施設施要建好,否則會造成水庫魚類大量逃逸,影響成魚回捕率。水庫攔魚設施可用尼龍網、竹梢、鐵絲網、鋼筋柵等建造。
其網目或間距視放養魚種的規格而定。 五、魚病防治一是堅持用生石灰清毒。二是魚種下庫之前用5%食鹽溶液清洗魚體。約5分鍾,草魚種需注射疫苗進行免疫預防。三是定期潑灑葯物。四是投喂葯餌和食場掛簍。 六、輪捕輪放小型水庫實行輪捕輪放,一般採取一次多放,分次捕撈,捕大留小,邊捕邊放
7、長江禁漁10年,預期目標其生態會恢復成什麼樣子?
禁漁將為物種帶來恢復周期,給瀕臨滅絕的長江特殊物種爭取時間,讓長江水域生態圈恢復到生物多樣化。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也是我國的母親河之一。歷史上長江捕撈魚類產量最高的年份達到45萬噸,占據當年全年淡水捕撈產量的60%,捕獲的魚類物種豐富且產量大。隨著歷年捕撈,長江漁業遭受嚴重破壞,可捕撈魚了減少到20種左右,產量更是年年往下跌。保護已經迫不及待。
一、給長江魚類物種一段長時間休假 。
長江漁業捕撈產量一度佔全國淡水捕撈產量的60% ,隨著歷年無休止的捕撈,長江的生態鏈造成了巨大的破壞,漁業資源總量大幅下降。這種毫無休止的捕撈。赤裸裸的對長江生態環境進行破壞。 長江漁業資源的衰退速度在加快,漁業捕撈產量明顯下降,一些經濟魚類資源已經走向枯竭。
用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說話,1954 年長江流域天然資源捕撈量達45萬噸,1956—1960年捕撈量下降到26萬噸,20 世紀80年代年均捕撈量在20萬噸左右,2003年前後年均捕撈量約為10萬噸。長江的經濟魚類原先有50餘種,到了現在只有20種左右,白暨豚被評級極危物種。自2017年開始,長江水產研究所監測研究發現中華鱘已連續3年沒有出現自然繁殖行為,其繁殖群體已由1000多尾降低至僅二三十尾。長江生態圈已經岌岌可危,再繼續捕撈下去整個長江流域將無魚。
以往長江也有休漁期,每年有三個月給長江魚類一定時間恢復。但是多年休漁期實行下來,政府發現往往三個月的休漁期對整個生態鏈恢復來說作用寥寥。往往三個月過後,漁民開動捕魚船出江作業。只需要耗費兩天時間,就可以將長江生態三個月恢復打回原形,甚至造成更惡劣的破壞。因為現在的捕魚手段太過發達。休漁三個月後,漁民因為有三個月的空缺時間,需要將過往損失補償回來,往往捕獲的更加惡劣。
每年三個月的休漁期,對於長江生態系統作用寥寥,只能勉強維持當下,讓環境不再繼續極端惡化下去罷了。加之長江漁業已經不是中國漁業的重頭,在每年超過6000萬噸的全國水產品總量中,長江幹流的天然捕撈量僅占其中的0.15%。因此,政府實為期10年的休漁期, 就是希望給長江生態環境放一個長假。
給極端稀有物品以及普通經濟魚類一個休假的時間。三個月的休漁期確實不能對這些魚類產生多大的作用, 十年期間普通魚類應該能繁殖幾代,珍稀魚類繁殖個一代 。因為短生命周期魚類一般也在3到4年,中華鱘等物種則需要十多年。這種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的事情希望政府常做。
二、十年禁漁期只是棋盤一子。
近期年來我國為了發展經濟犧牲了很多,特殊時間為了特殊需求而做的事情,我們現在無法進行批判。但是我們中國現在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們已經挺過最為艱難的時間段。以往一切給經濟讓路的行為,現在已經在糾正,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
十年禁漁期當然不可能只讓長江生態環境自然恢復,這樣恢復的太慢了。實行禁漁期間,相關部門會通過放養增殖等各種方式加快長江生態環境的恢復。長江三峽不應該只作為能源工程,它也是長江生態鏈重要的一個環節。要讓三峽通過的生態調度讓魚類自然活動,讓需要遷移產卵的魚類向上游進發。
政府報告中有寫到,將會推動江湖聯通,進行產卵場的重建和修復。我覺得還不夠,單單調動長江流域內河流和湖泊是不夠的,還需要調動長江流域周邊的省份參與。 還有對珍稀物種進行遷地保護,對瀕危物種建立救護中心,保護我國生態的多樣性 。
很多長江流域內的省份將長江當成一個巨大的排污溝渠,什麼東西都往長江那排放。政府需要管控污染物的排放,加大對長江周邊企業的排查,那些明管暗管都應該得到拔除。當然這些政府一直都在做,很多地方都實行了湖長制、河長制。以後來個長江江長制吧。
最後我由衷的祝福長江十年禁漁期能的得到預期內的成效,甚至超過預期的恢復。畢竟中國兩條母親水域都是不可或缺的。我們不可能讓我們的後代在教科書上學習曾經長江流域有哪些物種?我們應該帶著我們的後代帶到長江去看長江有什麼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