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醫養生的穴位最主要的是哪幾個部位?應該如何按摩最好呢?
我國醫學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代創立至今的穴位養生治療法,已經發現全身有幾百個穴位,每個穴位都會有不同的功效來減緩或者治療某些疾病。那麼作為常見的養生穴位,如何用最簡單的穴位來達到養生的效果呢,我們來看一下。
一、常見的六個養生穴位。
大家可以經常使用的人體養生穴位有:合谷穴、內關穴、養老穴、大椎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等六個穴位。如果經常按摩刺激,可以達到很好的保健養生效果。這些穴位通常分布在手、頸椎和腿部,很方便的可以觸摸到,也很容易找到,適合日常隨時隨地的養生。
比如合谷穴、內關穴和養老穴都在手部,大椎穴在頸椎處,足三里和三陰交在腿部。
二、如何按摩刺激穴位。
1、按摩法。這些穴位最簡單的刺激方式就是按摩了,尤其是手部的合谷穴、內關穴和養老穴,還有頸部大椎穴,可以雙手交替按摩刺激穴位,每次一次,哪怕是在休息場合還是晚上臨睡前都可以隨時隨地的按摩刺激穴位,達到養生的效果。
2、泡腳法。足三里和三陰交在腿部,位於膝蓋和腳踝處,很適合泡腳按摩,也可以用手指按摩,需要注意的是泡腳按摩,泡腳桶要深,可以覆蓋到膝蓋處,達到按摩的效果。
3、艾灸法。可以用艾條來刺激這些穴位,達到按摩效果,同時艾可以起到溫經活血的作用。
4、針灸法。這些需要專業的醫生來針灸,自己不可隨意用此法。
養生是一件長期堅持的過程,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循序漸進的進行,才會有明顯的效果。
2、眼保健操的那幾個穴位在什麼位置?
第一節:按揉耳垂眼穴及腳趾抓地。通過對頭部、腳趾等局部穴位的刺激,增加全身血液循環、疏通全身經絡,使孩子全身氣血暢通,從而達到調節眼部的目的。
第二節:按揉太陽穴,刮上眼眶。「按揉太陽穴」部分保持不變的基礎上,從原先的「輪刮眼眶」改成了「刮回上眼眶」。
第三節:按揉四白穴。該章節動作與1972年版眼保健操基本保持一致。
第四節:按揉風池穴。風池穴位置在後腦勺下方頸窩的兩側,由頸窩往外約兩個拇指的左右即是。注意穴位不需移動,按揉面不要太大。
第五節:按壓頭部督脈穴。督脈穴是從面部人中穴到脊椎,考慮操作方便,該節只按揉從前額到腦後發髻答處的一段
3、三伏天艾灸能冬病夏治 常按摩哪幾個保健穴位?
穴位來對於我們來說不只是治療疾病的自工具,利用好了,可以藉助它達到強身健體,增強身體抵抗力的能力。
1
足三里(足陽明胃經)
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簡單的取法是,第一步,取膝蓋旁兩個凹陷處,尋找膝蓋外側的凹陷,這就是犢鼻穴。第二步,伸出手,取除大拇指外的四指合並,以中指重點為准,量出四指的長度,這就是三寸。
第三步,找到脛骨,以中指寬度為一橫指。
判斷標准:位於骨頭縫隙之間,以酸脹度為宜
2
足三里功效:作為足陽明胃經的穴位,刺激它具有補益胃氣的作用。古語又說,它有大補功效,常按足三里,勝食老母雞的作用。長期堅持刺激它,有長壽的效果
3
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穴,足內踝尖上3寸。為主要保健穴。三寸的取法和足三里一樣,不多復述。它有著和氣血,通經活絡,健脾和胃的作用
4
據說葯王孫思邈常年堅持按壓足三里三陰交這兩個穴位,晚年身體強健,很是長壽。希望這條經驗對您有所幫助。
注意事項
在刺激穴位的同時,還要注意身體鍛煉。不能全部依賴穴位的作用。
少食油膩甜食,飲食清淡,熱愛運動也是養生秘訣
4、第五:養生題 提升人的正氣的四大穴位是哪四個?
養生養什麼?其實就是養人體的正氣。因此,我們強調養生保健從根本上講就是如何扶養正氣,《金匱要略》治療雜病的最大特點就是注重扶持人體正氣,而扶正之中,又貴在脾腎。為什麼這么說呢?腎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腎一虛,正氣則虛,因此扶養正氣貴在溫補脾腎。
中醫認為,溫補者,莫過於灸法,那灸哪裡才能溫補脾腎呢?宋代醫家竇材在《扁鵲心書》中告訴我們,人於無病時,長灸關元穴、命門穴、氣海穴、中脘穴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命矣。以上竇材提到的4個穴位,就是溫補脾腎、扶養正氣、延長壽命的要穴。
我們每天可以對這4個穴位進行艾灸15~20分鍾,以皮膚發紅為宜,可強壯元陽、理脾和胃,有增強抗病能力的作用,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平時也可以多按摩這幾個穴位。
有人可能會問,這幾個穴位我先灸哪個,後灸哪個啊?有沒有順序啊?有,我告訴你這個順序是:先灸上部,後灸下部;先灸背部,後灸腹部;先灸頭部,後灸四肢。這樣我們就可以先灸背部的命門穴,然後再分別灸腹部的中脘穴、氣海穴、關元穴。
中醫講「久病無實」「久病必虛」,慢性病一般會導致氣血不足,需要用補的辦法調。艾灸是溫熱的,所以能益氣溫陽,使正氣充盛而邪不能害,故能起到很好的扶正祛邪、保健防病、養生益壽的效果。
孫思邈有言「要想人常安,三里長不幹」,古語也有「針之不到葯之不及,必須灸之」「家有三年灸,郎中不用來」的說法,可見艾灸之功不容小覷。
5、肚臍這一穴位很重要,學好中醫哪幾個保養方,驅寒還能補氣?
大家都知道人的身體上遍布著很多穴位,那麼其實我們的肚臍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不僅重要,還是人體的養生穴位,平時生活中注意肚臍的保暖,學好一些保養方就能夠驅寒補氣,有益身體健康。
那麼在中醫的傳統上,將肚臍認為是人體生命最隱秘和最關鍵的要害穴位是人體的一個長壽大學,大家想一想,我們剛出生的時候,肚臍上連接著臍帶,我們在媽媽的肚子里的時候就依靠臍帶傳輸營養才能夠漸漸長大存活下來。
那麼肚臍的保健方法有哪些呢?第一是柔中法,那就是每晚睡覺之前將雙手搓熱雙手左下右上的疊放在一起順時針揉轉,女性可以按照反方向揉轉,每次360下。其次還可以端坐,放鬆微微的把眼睛閉上,用右手對著肚臍空轉,感覺到溫熱就可以了。第3種方法是盤坐放鬆,閉上眼睛去除雜念,靜靜的坐上半個小時,感受自己的氣息,由上而下從鼻腔中進入到腹中達到肚臍的地方。
那麼我們其實還可以根據肚臍來觀察身體是否健康,肚臍是最怕著涼的地方,因為肚臍和其他的部位不同,肚臍下面沒有肌肉和脂肪組織,它的血管非常豐富,所以屏障功能較差,如果在天氣寒冷的時候就很容易受涼。因此在睡覺的時候要特別注意肚臍部位的保暖,以免引起腹瀉或者感冒,尤其對於女性來說處於經期的時候,千萬不要穿露臍裝,也不要喝涼水冰水。
6、哪些穴位對養生保健有重要意義?
傳統中醫保健流行一首十要穴保健歌,幾千年以來為人類所利用,不花錢,能治病,人人可以動手,無副作用。「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可以增強抗病能力,提高人體免疫功能。
三里內關穴,胸腹中妙訣。
曲池與合谷,頭面病可徹。
腰背痛相連,殷門昆侖穴。
頭項若有病,後溪並風池。
膝前兼胸脅,環跳與陽陵。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
一、 風池穴
取穴: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足少陽膽經與陽維脈的會穴。
方法:1、先將右手拇指與食指岔開,分按兩側風池,兩指同時用力一捏一松25下;2、換左手捏拿風池25下;3、雙手兩拇指分按兩風池,餘四指抱頭,兩拇指同時用力揉捻旋轉各50下。
二、曲池穴
取穴: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屈肘成直角時在紋外端凹陷處,掌心向內取穴。)
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之一。
方法:1、用右手食指按壓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窩底曲池對面),拇、食兩指同時用力捏捻50下;2、換左手拇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三、內關穴
取穴: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手少陰心包經絡穴。
方法:1、用右手拇指按壓左手內關,食指托住外關穴(在腕關節背側,與內關相對)。兩指同時按壓,一捏一松50下;換左手捏拿右手內關50下。2、用右手拇指按壓捻揉左手內關50下;換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內關50下。
四、合谷穴
取穴:在手背,第1、2(拇、食指)掌骨之間,當第2掌骨橈側中點處。
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四總穴,馬丹陽天星十二穴和回陽九針穴之一。
方法:用右手拇、食指岔開,捏拿左手合谷50下;換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五、後溪穴
取穴:在手掌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第5掌骨指關節)前的掌指橫紋頭赤白肉際。手太陽小腸經腧穴,八脈交會穴通督脈。
方法:1、用右手拇、食指岔開,拇指在左手掌上,食指在左手背,兩指同時用力掐捏捻揉左手後溪50下;換左手掐捏捻揉右手後溪50下。2、兩手握拳,拳心朝上,兩後溪對敲50下。
六、環跳穴
取穴:在股外側部,側卧屈股,當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中1/3交點處。經驗取穴:側卧屈股,術者以拇指掌指關節橫紋壓在大轉子凸點上,指頭指向脊椎,拇指尖之處是穴。
足少陽膽經與足太陽膀胱經的會穴,馬丹陽天星十二穴和回陽九針穴之一。
方法:1、脫去外衣留內衣,兩手握拳,手心向內,兩拳同時捶打兩側環跳各50下。
七、足三里穴
取穴:正坐屈膝垂足,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足陽明胃經合穴,四總穴,馬丹陽天星十二穴和回陽九針穴之一。
方法:1、穿著內衣正坐,雙腿屈膝,用兩手拇指分別按壓在兩腿足三里上,餘四指並攏扶住小腿肚,兩拇指同時用力按揉50下。2、雙掌同時拍打兩腿足三里50下。足三里是降虛火、定神志、強壯保健的要穴。
八、殷門穴
取穴:在大腿後面,當承扶與委中連線上(臀橫紋至膕橫紋正中連線上),承扶下6寸。
足太陽膀胱經腧穴。
方法:1、脫去外衣留內衣,正坐床上或椅凳上,用兩手拇、食指岔開,同時捏拿兩殷門各50下。2、兩手掌分別按兩腿殷門,同時上下摩擦50下。
九、陽陵泉穴
取穴:在小腿外側,當膝下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足少陽膽經合穴,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之一,八會穴中的筋會穴。
方法:1、用兩手拇指按壓在兩腿陽陵泉上,其餘四指並攏托住小腿肚,同時用力揉捻50下。2、兩手掌分按兩膝外側,同時用力拍打各50下。
十、昆侖穴
取穴:在足部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
足太陽膀胱經腧穴,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之一。
方法:1、用右手拇、食指岔開,食指按住右足昆侖穴,拇指按在右足內踝下照海穴上,拇食指同時用力捏拿50下;換左手捏拿左足昆侖穴50下。2、兩拇指分按兩足昆侖穴同時揉捻50下。
7、人體哪幾個穴位是保健的
合谷穴(在雙手虎口處), 湧泉穴(在腳掌心),勞宮穴(在兩手掌心), 足三里(在膝蓋下方約三寸大骨內側),上述四個穴位被稱作是人體的「四大養生穴」。長按揉,可以強健身體。祝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