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蔬菜養生3000字論文

蔬菜養生3000字論文

發布時間:2020-12-29 12:58:08

1、蔬菜與種植論文3000字長

以下是我農推碩士的兩篇作業,供參考,要單獨寫要花不少功夫的,參考可以,但希望能夠自己思考完成,這才對得起學習。希望對你有幫助,祝健康愉快!

攀枝花設施蔬菜產業發展優劣勢分析

摘 要:攀枝花具有全國少有的獨特光熱資源,是全國六大蔬菜優勢產業發展區之一,本文旨在分析攀枝花設施蔬菜產業發展的優勢和劣勢,以期為今後發展之借鑒。
關鍵詞:攀枝花 蔬菜產業 優劣勢

1 攀枝花農業氣候條件[1]
攀枝花位於中國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與雅礱江匯合處,東經108°08′-102°15′,北緯26°05′-27°21′。攀枝花以南亞熱帶為基帶的島狀式立體氣候著稱。具有夏季長、晝夜溫差大、四季不分明、氣候乾燥、降雨高度集中、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氣候垂直差異顯著,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等特點。據氣象資料1,年平均氣溫20.5℃左右,年平均日照2500小時左右,無霜期350天左右。最冷月的月平均氣溫10℃以上。最熱月的月平均氣溫26℃左右。年總降水量760在1200毫米之間,降水量高度集中在6~10月,占年降雨量的90%左右。從河谷到高山具有南亞熱帶至北溫帶的多種氣候類型。
2 攀枝花設施蔬菜產業發展歷史及現狀[2][3]
1979年以前,攀枝花蔬菜均採用露地種植,自1964年建市至70年代末,空守優越的光熱資源,全市大量從外地調入蔬菜滿足城鎮消費。1979年,攀枝花開始引進地膜栽培技術栽培蔬菜,蔬菜的上市時間提前1個月左右,產量和質量得到極大提高。80年代,以米易、仁和為重點的早春地膜蔬菜得到快速發展,80年代中期,攀枝花被國家命名為「南菜北調」基地,蔬菜遠銷「三北」市場。1986年以後,在米易的開始採用塑料中、小拱棚種植蔬菜,蔬菜上市時間再次提前,產量和質量進一步提升。90年代,開始試驗研究大棚種植蔬菜,2000年後開始大力發展,2003年達5000畝,2005年達12000畝,到2013年,全市設施(大棚、中棚、小棚、地膜)蔬菜種植面積19.7萬畝,產量64.6萬噸。其中冬春設施蔬菜種植面積12.4萬畝(其中大棚蔬菜面積6.1萬畝),產量39.5萬噸,產值超過12億元。2000-2006年,大棚材料以竹木居多,2007年以後,經久耐用的水泥立柱、鋼架大棚開始成為主流。大棚設施的利用,攀枝花早春蔬菜的上市時間最早提前到12月,最遲4月底上市,上市時間正處於海南、廣西等熱帶地區和其他產區之間的空檔,產量也達到了極高水平,比露地蔬菜產量增加了2-4倍,產值增加3-6倍,全市大棚蔬菜平均畝產值超過2萬元。如大棚番茄、黃瓜產量高可達3萬斤/畝,最高產值超過7萬元/畝。
經過30多年發展,攀枝花已經形成了以米易縣安寧河流域、鹽邊縣二灘水電站庫區、仁和區大河流域為主的冬春設施蔬菜基地。目前正在加快結構調整步伐,調減小麥等低效作物面積,大力開展高標准農田建設,實施高效節水、水肥葯一體、綠色防控等措施,增加冬春蔬菜種植面積。
3 攀枝花設施蔬菜產業發展優勢
3.1光熱資源優勢
四川省攀西地區是全國六大蔬菜產業發展優勢區域之一[4],特別是攀枝花乾熱河谷區,由於冬春幾乎無雨,氣候乾燥,光照充足,冬春季節氣候溫暖,有「天然溫室」之稱,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10℃,茄果類、瓜類、豆類等喜溫蔬菜可冬春露地生產。採用地膜、小拱棚、中棚、大棚等設施栽培,上市時間提前,產量可大幅提高。
3.2產量、質量優勢
由於光熱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攀枝花蔬菜產出水平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如露地栽培的番茄、黃瓜等平均畝產6000公斤以上,大棚種植平均畝產10000公斤以上,最高可達15000公斤/畝。同時由於氣候條件有利於營養物質積累,增進外觀色澤,蔬菜的整體質量好。
3.3季節優勢
攀枝花冬春蔬菜上市時間為上年12月到次年4月底,這個時段全國絕大多數地方都沒有瓜類、豆類、茄果類蔬菜上市,處於市場供應空檔期,蔬菜產品供不應求,季節優勢明顯。攀枝花蔬菜銷往北方各大城市和周邊成都、重慶、昆明等大中城市。
3.4經濟效益優勢
由於蔬菜產量高、質量好、錯季上市等優勢,攀枝花蔬菜價格多年來一直很好,農民種植蔬菜的經濟效益顯著,農民種植冬春蔬菜平均畝收入超過1萬元,種植大棚蔬菜平均為收入超過2萬元。攀枝花冬春蔬菜基地普遍實行「菜稻<水旱>輪作」模式,每年蔬菜收獲之後,種植一季水稻,水稻平均單產也排在全國前列,平均畝產800公斤為平常,最高可達1000公斤/畝,達到了「噸糧田,兩萬元」的水平,遠超省上提出的「千斤糧,萬元錢」的發展目標。

3.5生態優勢
攀枝花冬春蔬菜實行「菜稻輪作」模式,通過水稻的種植,有利於改良土壤,極大地減少了土傳病蟲害的發生,減少農葯施用量,對保證蔬菜產品質量安全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還大力推廣「畜-菜-稻」和養結合模式,發展循環農業,提高了蔬菜生產質量安全水平,保護生態環境。
4 攀枝花設施蔬菜產業發展劣勢
4.1自然災害
4.1.1低溫凍害
攀枝花每年冬春季節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溫凍害,對冬春蔬菜生產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正常年份影響較小,僅一些海拔較高、低窪地帶、平地等易沉積冷空氣的地方易受凍害,絕大部分蔬菜基本不受影響。極端年份的低溫會造成極大損失,如大面積霜凍、山頂長時間積雪、罕見冬春陰雨、河谷降雪等。如1983年全市罕見的普降大雪、2000年大面積低溫霜凍、2013年12月-2014年2月連續5次低溫、雨、雪、霜,造成了包括蔬菜在內的農作物大面積受災。
4.1.2乾旱
攀枝花每年11月至次年6月長達半年多的乾旱,對一些缺水區域的蔬菜生產造成了影響。同時也蔬菜生產規模的擴大。
4.2基礎設施制約
4.2.1交通
盡管攀枝花近年航空、鐵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得到了很大改善,但蔬菜產品不管是運往北方,還是運往成都、重慶、昆明銷售,運輸距離較遠,運輸費用佔了銷售成本的大頭。
4.2.2水利
由於每年乾旱的時間長,很多區域缺水嚴重,水利設施建設滯後,影響了蔬菜產業的壯大發展。
4.2.3運銷設施滯後
盡管近年已經建設了一些氣調庫、冷庫、製冰廠等基礎設施,但攀枝花蔬菜運銷環節的冷鏈建設總體滯後,預冷、冷鏈運輸等不能做到無縫連接,不能有效減少蔬菜運輸途中消耗,延長貨架壽命。同時,蔬菜批發市場建設、價格信息和產銷信息平台建設等也滯後,使蔬菜交易在便捷性、信息及時性等方面落後與山東、海南等蔬菜主產區。
4.3山地環境制約設施農業發展。
由於攀枝花地處山區,設施蔬菜,特別是大棚蔬菜要發展,必須得對破碎、零散的山地進行整理,通過山、水、田、路綜合整理,建成標准化的農田,才能發展標准化的設施蔬菜產業。而高標准農田建設對農民來說是一項很大的投入。如米易縣白馬鎮一畝高標准農田(統一標準的尺度的田型、節水設施、水泥立柱鋼架大棚、棚膜等)農民需要投入超過2萬元(不包括國家在田型調整、節水設施、鋼架大棚方面給農民的3000多元補貼和農民土地之外的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
5 攀枝花設施蔬菜產業發展展望
5.1大力發展設施農業
冬春設施蔬菜是攀枝花河谷區農民增收致富的一項支柱產業,盡管投入大,但產出高,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高。今後,攀枝花設施蔬菜產業是一項重點發展產業,預計到2020年,冬春設施蔬菜面積將超過20萬畝。
5.2加強調整品種結構
目前,攀枝花冬春蔬菜種植的品種仍然是傳統的大宗品種,今後需要加強品種結構調整,引進發展更多新奇、珍稀的蔬菜品種,改善品種結構,以進一步提高蔬菜種植的經濟效益。
5.3推進標准化生產
隨著攀枝花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的推進,蔬菜產業的發展方是走標准化、機械化之路,大力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推廣適宜山區的中小型農機具,逐步實現生產的自動化、省力化,提高蔬菜產業的發展水平。
——————————————————————————
農業標准在園藝植物上的應用—以攀枝花設施蔬菜為例

摘 要:標准化是現代農業得以實現的重要基礎,本文以攀枝花設施蔬菜為例,簡述標准在園藝植物上的應用。
關鍵詞:園藝植物 標准 應用

標准化是指在經濟、技術、科學和管理等社會實踐中,對重復性的事物和概念,通過制訂、發布和實施標准達到統一,以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園藝植物生產標准化是以獲得園藝植物的最佳生產經營方式和經濟效益為目標,對園藝生產經營活動范圍內的重復性事物和概念,以制定和實施標准,以及貫徹實施相關的國家、行業、地方標准等為主要內容的過程。
近年來,攀枝花大力推進早春設施蔬菜標准化生產,制訂並推廣土地標准化整理、設施配套、溫室栽培、水旱輪作、水肥葯一體、冷鏈保鮮運輸等標准化措施,使攀枝花蔬菜產業發生了質的飛躍,產量、質量、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大幅增加,質量安全水平整體提高,初步實現了「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生產。
1標准化實施前的攀枝花蔬菜生產
1.1土地
由於攀枝花地處山地,地形破碎,農用土地細碎化嚴重,多數情況下,土地呈零散分布,地塊形狀不規則,面積大小不一。
1.2施肥
人工施肥,有土施、淋施等方式,耗時、費力,勞動力投入成本大,效率低。
1.3灌水
灌水方式有挑水澆灌,有大水漫灌,水用量大,浪費水源,人力投入大,效率低。
1.4植保
採用手動或機動方式防治病蟲害,病蟲種類多,散布廣,傳播快,農葯用量大,費時、費力、費錢、不安全。
1.5保溫防凍
有草棚、地膜、小棚、中棚等,不統一,不規則,不利於機械等操作,技術無法統一。
1.6採摘
隨意採摘,不分級,不保護,不包裝,產品外觀質量差,損耗大。
1.7運輸銷售
自己運到市場銷售,不包裝,不預冷,不分級,運輸損耗大,銷售價不高。
2實施標准化之後的攀枝花蔬菜生產
1.1土地
把農民分散、細碎、大小不一、形狀不規則的田地集中起來,統一成片整理,通過田型調整,建成高標准農田,使所有農田長、寬標准一致,然後再分給農民,解決了土地細碎化問題,有利於使用統一的材料建設溫室大棚、節水設施等。
1.2施肥、灌水、施葯
在建設高標准農田時,配套建設了溝渠、田間道路等外圍設施,建設了蓄水池、過濾池,在田間地膜下鋪設滴灌設施,灌水時,把農葯、肥料和水一起灌進土壤里。達到了省時、省工、省力、節本的目的。
2.3植保
採用大棚栽培和水旱輪作後,病蟲害大大減少,限制了病蟲害的傳播范圍,減少了農葯使用,減少勞動力投入,採用殺蟲燈、黃板、性誘劑等誘殺病蟲,合質量安全水平得到大大提高。
2.4保溫防凍
統一採用了規格一致的水泥立柱、鋼架和棚膜,使水泥立柱、鋼架、棚膜成為了溫室大棚的標准「配件」,可以批量工廠化生產,可以隨時替換損壞部分,使「配件」生產成本大大降低,溫室大棚的建設成本也整體下降。
提高了保溫能力,保溫效果好,蔬菜產量高、質量好,效益提高。
小型農用機械能夠在棚內作業,減少了依靠人工耕地的投入。
蔬菜成熟上市時間提前15-20天,搶佔了時間優勢,銷售價格高,經濟效益顯著提高。
2.5採收、運輸、銷售
按照採收標准、分級標准,適時採收、分級、包裝,進入氣調庫、冷庫進行預冷、保鮮,使用冷藏車、冰瓶等進行運輸途中保溫,減少中間損失。
2.6經濟效益大幅提高
標准化蔬菜生產的推廣,施肥、施葯、灌水等環節的人力、財力、物力投入降低30-50%。早春蔬菜的上市時間最早提前到12月,最遲4月底上市,上市時間正處於海南、廣西等熱帶地區和其他產區之間的空檔,產量也達到了極高水平,比露地蔬菜產量增加了2-4倍,產值增加3-6倍,全市大棚蔬菜平均畝產值超過2萬元。如大棚番茄、黃瓜產量高可達3萬斤/畝,最高產值超過7萬元/畝。

2、求一篇2500字的粵菜菜式論文,最好有照片..注:是粵菜菜式2500字論文

珠江流域的粵菜系

粵菜系又稱為廣東菜系,也是中國四大菜系之一,也是沒有爭議的菜式之一。粵菜系同樣地分為三個種類,其中包括潮州菜,廣州菜,以及東江菜三大種類,其中廣州是粵菜的主體,菜式清而不淡,鮮而不俗,選料精博,品種多樣。至於潮州菜,以及東江菜也是各具本地的特色,對粵菜系的組成也是有著重要的影響。

廣州,一個融匯的城市,更是一個美食天堂。食在廣州這一詞語更是能夠概括出粵菜系的精妙之處,再且由於歷史很文化的因素,由於廣東是較早開放的城市之一,通過華僑們的傳播,中國菜也從而走向了世界,而這里所說的中國菜也便是粵菜。由此一來粵菜的影響力不僅在全國得到肯定,更是一種飲食文化代表著中國走向世界走向新的高潮!

粵菜的形成與廣東的地理環境,經濟原因,以及是風俗文化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廣東位於亞熱帶地區,也便是四大菜系中位於最南的地區,因為物產相應地有所不同且種類更為豐富。再且由於廣東的特殊地理位置,臨近香港澳門,是聯系西方的重要港口,此外由於早年移民東南亞的人數也很多,帶回了很多外來的風味,因此粵菜也融合了多種的烹調技術。

粵菜特點:1.取材廣泛,俗話說: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除了飛機和火車都可以成為廣東人的嘴中佳餚。2.菜餚注重良好的口感,講究清、鮮、爽、嫩、滑,體現濃厚的嶺南特色,清淡,清新也是粵菜最求的境界。3.最後便是廣東三大菜系的相互映襯創造更大的效應。

中國四大菜系均有自己的特點,也是代表著中國飲食文化以及飲食的最高水平。這些各具特色的地方菜式對於我們的營養與健康又有何種聯系呢?或者我們可以先從四川菜說起,在上文已經介紹到,四川的地理位置是濕熱的環境,而辣椒這一食物正好是去濕的良好材料,也成為其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粵菜中講究清淡,新鮮,除了為了口感、其實也與此地的環境有著重要的聯系,就如廣東涼茶與廣東湯水一樣,都是一種降火,調解身體機能的食物。

而在21世紀,人民講究飲食應該更加註重營養與健康。無論是那一地方的系最重要的就是注意搭配,一頓飯菜,不僅僅是要享受起口感,更是要看重其營養價值與自己的真實需要。只有均衡地搭配,且健康飲食,相信所有的菜式都能夠成為我們口中的佳餚,更是身體的保護傘。

3、跪求;「物價尤其蔬菜食品為何持續走高」論文一篇,不少於500字!!!

預測今年的小麥價格走勢
全球氣候異常國際糧價上漲
國際糧食價格暴漲,從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歷史交易數據可見一斑:小麥期貨自每蒲式耳456美分猛漲55%至本月初的707美分,該漲速為50年來最快;玉米期貨自每蒲式耳343.25美分漲21.8%至418美分;大豆期貨自每蒲式耳894.5美分漲15%至1029美分;美國2號長粒糙米由每磅9.9美分漲14%至11.30美分。
造成這波糧價上漲的主因,是全球氣候異常及過度寬松的全球貨幣政策。
全球許多小麥主要產區出現了嚴重災害天氣。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等地遭遇百年難遇的高溫乾旱,而這三國均列全球小麥出口前十名,市場預期其減產可能接近三成。全球其他主要小麥產地氣候也不佳,加拿大降雨過度,歐洲部分小麥產區遭遇旱災,澳大利亞鬧起蝗災。此外,人口大國印度因基礎設施落後,存放小麥庫房有限,居然造成了許多小麥腐爛。
國內看漲預期進一步加強
最近一個月來國際糧價的劇烈波動,加之夏糧減產、西南乾旱、南北方洪災等不利因素,使得市場對糧價上漲預期進一步提升。
國家發改委8月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主產區紅小麥、白小麥、混合麥三種小麥平均收購價為每50公斤(下同)98.66元;早秈稻、晚秈稻、粳稻三種稻穀平均收購價為109.32元;玉米平均收購價為91.81元。在上半年糧價有所攀升的情況下,又傳來我國七年來首遇夏糧減產的消息,雖然降幅僅為0.3%,但也使得看漲預期進一步加強。
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張元紅指出,在今年玉米價格漲幅較為明顯的基礎上,眼下玉米主產區吉林省正在遭遇洪水,災情對未來玉米產量的影響還難以估計。另據中華糧網分析,此前南方洪澇可能使得部分早稻主產區減產高達20%。
值得關注的是,非主糧產品價格的波動比主糧更為明顯。比如前段時間瘋漲的綠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農業部查詢系統搜索發現,在北京市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新發地市場,5月19日的綠豆價格是3月19日的兩倍。
國家糧食局:目前糧源充足
關於國際糧價波動對國內的影響,早在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曾公開表示,「近幾年來,國際市場糧食價格大幅波動,而同期我國國內糧價保持了基本穩定、穩中略升的態勢」,「我國糧價的變動是政府綜合考慮農民的種植成本和收益等情況所制定的最低收購價政策調控的結果,與國際市場關聯度較小。」
國際小麥期價回調 強麥震盪平穩

國際小麥價格在8月5日俄羅斯宣布暫停糧食出口後大幅上漲至近兩年來新高,上周出現回調,本周延續下行趨勢,這主要是因為市場對小麥減產的恐慌情緒正在消退,麥價逐步回歸理性。本周五,CBOT小麥收盤於679.0美分/蒲式耳,較上周五收盤價702.4美分/蒲式耳下跌23.4美分,跌幅3.33%。本周國內強麥期貨走勢震盪平穩,周五高開低走,收於2454元/噸,較上周五收盤價略跌1元/噸。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目前尚無理由擔心出現全球性糧食危機,但目前國際糧食市場仍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市場走勢仍待密切觀察;國內市場小麥供應寬松,加之目前麵粉市場處於需求淡季,且國家加大糧食市場調控力度,預計短期內國內麥價將呈平穩趨弱格局,不會出現大幅度波動。
物價尤其蔬菜食品為何持續走高?
自然災害、病蟲害等影響農作物生長的災害的嚴重性,以及種子、化肥、農葯的成本價格,還有種植的多少、老百姓對蔬菜的需求……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另外再加上少數菜商大量囤積,壟斷市場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為什麼中國的物價持續走高?
具體的物價上漲原因有以下幾點:
1.供求規律的長期表現形式為供不應求;
2.人民幣升值,導致出口減少,進口增加; 但是目前的情況是一年之內人民幣對美圓的匯率上漲了x%,也就是增值了x%,現在我國的各種工業產品大部分是出口銷售,國內自己人消費的其實很少,因為大家的錢都拿去買高價房了,誰還有多餘的閑錢用來自己消費???
3.寡頭壟斷行業造成商品不能充分競爭;
4.國家宏觀調控,包括提高或降低銀行利率,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效果,造成大量資金流入市場,刺激經濟增長,經濟增長必然帶動物價上漲;
5.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象,是指太多貨幣追逐太少的商品造成的超額需求狀況; 其實通貨膨脹有3種解釋,這只是其中一種。
6.生產要素價格,其中土地是最關鍵的,屬於不可再生資源。受國家嚴格控制,導致土地的取得成本大幅增加,因此,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帶動其相關的產業鏈條同時受影響; 當然房地產價格上漲還有很大原因是因為炒房引起的。
7.國家財政購買力度,包括國家政策性銀行,國家認為某種商品的價格高了,就減少對某種商品的購買,反之道理一樣。
8.物價指數,資金具有投資回報率或資金價值,也就是折現率和本金化率.說白了就是未來的錢不如現在的"錢"值錢,未來同樣的錢購買力不如現在買的東西多;
9.國際經濟對我國有很大影響,包括外匯儲備情況。目前我國大概有2萬億美圓的外匯儲備。自從加入WTO以來,跟國際經濟的聯系越來越密切了。
10.這一條本人認為非常關鍵。美國大型金融投機集團對中國30年改革開放成果的掠奪。
中國外匯制度改革以來,尤其2007年,人民幣對美圓上升5%,這是美國控制的。目的是象90年代對日本進行經濟掠奪一樣。舉個例子:2006年1美圓=10元人民幣,美國人在2006年用1美圓換了10元人民幣,用這10元人民幣買了上海一套房子,2007年上海房價翻一翻,美國人把房子賣了得到20元人民幣,而2007年人民幣升值,假設1美圓換8元人民幣了,美國人再將20元人民幣換成美圓就是2.5美圓。如此可見,美國人的1美圓在一年時間就變成2.5美圓,他賺了中國多少???2.5倍的利潤啊。而且這2.5美圓回到美國又可以繼續投資美國,美國經濟又可以發展了,美圓重新升值。還有1美圓換成人民幣10元投資固定資產後,市場上就少了10元流通,中央銀行就會發行10元人民幣來彌補這個空擋,而這2.5美圓走了以後留給中國的卻是市場上多了10元人民幣,還不通貨膨脹才怪。中國被掠奪後,人民幣再度貶值。就跟日本一個結局,看著吧,朋友,有你哭的那一天......

再來看看價值規律,它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綜合了供求規律和競爭規律.
商品價格的本質是價值,價值是凝結在商品內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決定價值量的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價值規律的作用:
1.自發的調節生產和流通;
2.自發的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提高生產率;
3.造成貧富兩極分化.
通常所說的物價其實就是生產價格,而生產價格是由部門平均生產成本加上社會平均利潤構成的價格.生產價格就是價值的轉化形態.
影響今年小麥價格走勢的主要因素
一是糧食連續6年豐收將為國家調控提供物質保障基礎。
2009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預計10616億斤,再創歷史新高。同時,國內小麥連續6年增收。國家糧油信息中心12月份預測,2009年中國小麥播種面積為2421萬公頃,較上年2362萬公頃略有增長。預計2009年小麥產量為11495萬噸,較上年的11246萬噸增長249萬噸,增幅2.2%。
二是2009年最低收購價小麥收購數量依然較大。
2009年最低收購價小麥累計收購4004.2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100萬噸。其中,白麥收購量約為3799萬噸,混合麥208萬噸;不完善率10%-20%的小麥共佔138萬噸。
三是托市收購政策決定了小麥市場仍將以「政策市」為主。
從國家政策來看,國家政策對於小麥市場具有無可置疑的話語權,其歸根結底仍在於政府手中掌握著大量的糧源,可以在短時間內影響市場的供需狀況。具體來看,在不同階段,國家主要通過最低收購價小麥拍賣量的變化來調控市場。對於拍賣底價的調整國家將堅持順價銷售原則,也就說每次調價的背後都伴隨著現貨價格的上漲以及國家對後市價格的預期。而最低收購價小麥投放量的大小則反映了政府對當前市場的一種預期。一般而言,市場需求加大投放量則會增加,供給量加大,打壓小麥價格,反之亦然。
四是隨著國家惠農政策的不斷增強,小麥托市收購底價的不斷上調將引領市場預期。
2009年,中央財政預算安排「三農」支出達7161.4億元,比上年增加1205.9億元,增長20.2%。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大關,實際增幅6%以上。2009年10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2010年我國小麥各品種最低收購價水平上調3分/斤,其中白麥提高到0.90元/斤,紅麥及混合麥提高到0.86元/斤。國家提高糧食收購價,將推動糧價穩步上移。
總體來看,隨著國家惠農政策的不斷增強,小麥托市收購底價的不斷上調將引領市場預期,預計小麥價格將表現為溫和上漲的態勢。
物價為何持續走高(經濟聚焦)
雖然人們此前猜測10月份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會居高不下,實際結果還是出人意料地走出25個月的新高:同比上漲4.4%,漲幅比9月份擴大0.8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7%,漲幅比9月份擴大了0.1個百分點。
CPI漲幅為何如此之高?據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分析,從10月份物價結構來看,翹尾因素是1.4%,比上個月多了0.1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是3.0個百分點,佔68%,仍然是這次價格上漲的主要推手。在新漲價因素中,最主要的是食品類價格和居住類價格,食品類價格上漲10.1%,為CPI貢獻了74%,居住類價格上漲4.9%,為CPI貢獻了16.6%。
10月份本是收獲的季節,蔬菜、水果大量上市,價格應該有所回落,但食品價格為什麼反而上漲這么多?
盛來運分析說,除了目前大家所談論的成本推動和流動性比較充足之外,還有兩個原因比較大,一個是來自於國外農產品漲價以及大宗商品漲價對國內的影響,特別是由於部分國家乾旱,糧食減產導致的農產品價格上漲對國內價格產生了影響。另外,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特別是原油價格上漲,直接影響到了包括農產品在內的生產成本增加。尤其是三季度以後,國外的流動性進一步推升了價格。第二個因素就是自然災害仍然多發,例如10月份海南發洪災,海南是很重要的蔬菜供給地,這些地區對今年10月份食品價格上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這輪物價上漲不是因為短缺,而是流動性過剩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近期做分析時表示,這輪物價上漲不是因為短缺引起的,除了蔬菜價格和勞動力成本上漲等原因外,是流動性過剩引起的。
「貨幣發行過量是世界各國普遍存在的問題,最近美國實行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之後,國際市場大部分商品價格在急劇上漲,尤其是石油、棉花、糖漲得很厲害。在流動性泛濫的情況下,熱錢炒作的因素不可忽視。今年上半年,綠豆、大蒜、棉花等都出現了價格上漲,棉花每噸漲到了3.3萬元,這就是資金在裡面炒作。鄭州交易所11月8號棉花期貨一天成交300多億元,大大超過了正常范圍,換手率很高。」周望軍分析認為。
分析認為,從價格上漲的各種影響因素和構成來看,目前還是一種結構主導型的價格上漲。但是,10月份影響價格上漲的新情況開始出現,非食品類的價格也開始出現上漲。目前,國家發改委等宏觀管理部門正密切關注國內物價形勢的變化。「我們不能有絲毫的麻痹,特別是對於農產品,對於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尤其是食品的價格,要高度關注。」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說。
實現全年價格調控預期目標,必須要付出更大努力
CPI漲幅不斷刷新,加大了實現物價漲幅3%的年度調控目標的難度。張平此前曾估計今年的物價指數要稍微高於年初制定的3%。
「我們覺得從目前情況來看,物價上漲壓力在加大,宏觀調控壓力也在加大。特別是國外新一輪的寬松的貨幣政策釋放了大量的流動性,對我國經濟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就是加大通脹預期。實現全年價格調控的預期目標,必須要付出更大努力。」盛來運認為。
雖然將物價漲幅控制在3%以內有一定難度,但調控部門並不是很悲觀。張平表示,今年有信心控制好物價,基礎在於今年我國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最高點,食用油庫存也較為充裕。
「價格雖然上漲了,但是重要物資儲備充分,這么多年國家也積累了豐富的調控物價的經驗,防止通貨膨脹有充足的物質基礎和手段保障,這一點請大家放心。」周望軍說。
據周望軍介紹,國家發改委將採取應對措施,把物價漲幅控制在普通消費者能承受的范圍之內。第一是發展生產,重點是發展農業生產,保障糧食、生豬等農產品的供應,夯實應對通貨膨脹的基礎。第二是通過物資調配、進出口等調節手段來保障供應。第三是加強市場價格監管,防止游資進行炒作。第四是對低收入群體予以適當的補貼,使其生活水平不因物價上漲而降低。
對目前商品價格上漲過程中的「游資炒作」現象,周望軍明確表示,不允許炒作群眾基本生活必需品,如糧油蛋等。政府將進一步完善制度,密切監控游資的動向,嚴格防範其進入實體經濟以及居民生活必需品市場炒作。
食品和居住是價格上漲的主要推手
雖然人們此前猜測10月份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會居高不下,實際結果還是出人意料地走出25個月的新高:同比上漲4.4%,漲幅比9月份擴大0.8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7%,漲幅比9月份擴大了0.1個百分點。
CPI漲幅為何如此之高?據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分析,從10月份物價結構來看,翹尾因素是1.4%,比上個月多了0.1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是3.0個百分點,佔68%,仍然是這次價格上漲的主要推手。在新漲價因素中,最主要的是食品類價格和居住類價格,食品類價格上漲10.1%,為CPI貢獻了74%,居住類價格上漲4.9%,為CPI貢獻了16.6%。
10月份本是收獲的季節,蔬菜、水果大量上市,價格應該有所回落,但食品價格為什麼反而上漲這么多?
盛來運分析說,除了目前大家所談論的成本推動和流動性比較充足之外,還有兩個原因比較大,一個是來自於國外農產品漲價以及大宗商品漲價對國內的影響,特別是由於部分國家乾旱,糧食減產導致的農產品價格上漲對國內價格產生了影響。另外,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特別是原油價格上漲,直接影響到了包括農產品在內的生產成本增加。尤其是三季度以後,國外的流動性進一步推升了價格。第二個因素就是自然災害仍然多發,例如10月份海南發洪災,海南是很重要的蔬菜供給地,這些地區對今年10月份食品價格上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這輪物價上漲不是因為短缺,而是流動性過剩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近期做分析時表示,這輪物價上漲不是因為短缺引起的,除了蔬菜價格和勞動力成本上漲等原因外,是流動性過剩引起的。
「貨幣發行過量是世界各國普遍存在的問題,最近美國實行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之後,國際市場大部分商品價格在急劇上漲,尤其是石油、棉花、糖漲得很厲害。在流動性泛濫的情況下,熱錢炒作的因素不可忽視。今年上半年,綠豆、大蒜、棉花等都出現了價格上漲,棉花每噸漲到了3.3萬元,這就是資金在裡面炒作。鄭州交易所11月8號棉花期貨一天成交300多億元,大大超過了正常范圍,換手率很高。」周望軍分析認為。
分析認為,從價格上漲的各種影響因素和構成來看,目前還是一種結構主導型的價格上漲。但是,10月份影響價格上漲的新情況開始出現,非食品類的價格也開始出現上漲。目前,國家發改委等宏觀管理部門正密切關注國內物價形勢的變化。「我們不能有絲毫的麻痹,特別是對於農產品,對於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尤其是食品的價格,要高度關注。」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說。
實現全年價格調控預期目標,必須要付出更大努力
CPI漲幅不斷刷新,加大了實現物價漲幅3%的年度調控目標的難度。張平此前曾估計今年的物價指數要稍微高於年初制定的3%。
「我們覺得從目前情況來看,物價上漲壓力在加大,宏觀調控壓力也在加大。特別是國外新一輪的寬松的貨幣政策釋放了大量的流動性,對我國經濟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就是加大通脹預期。實現全年價格調控的預期目標,必須要付出更大努力。」盛來運認為。
雖然將物價漲幅控制在3%以內有一定難度,但調控部門並不是很悲觀。張平表示,今年有信心控制好物價,基礎在於今年我國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最高點,食用油庫存也較為充裕。
「價格雖然上漲了,但是重要物資儲備充分,這么多年國家也積累了豐富的調控物價的經驗,防止通貨膨脹有充足的物質基礎和手段保障,這一點請大家放心。」周望軍說。
據周望軍介紹,國家發改委將採取應對措施,把物價漲幅控制在普通消費者能承受的范圍之內。第一是發展生產,重點是發展農業生產,保障糧食、生豬等農產品的供應,夯實應對通貨膨脹的基礎。第二是通過物資調配、進出口等調節手段來保障供應。第三是加強市場價格監管,防止游資進行炒作。第四是對低收入群體予以適當的補貼,使其生活水平不因物價上漲而降低。
對目前商品價格上漲過程中的「游資炒作」現象,周望軍明確表示,不允許炒作群眾基本生活必需品,如糧油蛋等。政府將進一步完善制度,密切監控游資的動向,嚴格防範其進入實體經濟以及居民生活必需品市場炒作。

4、關於蔬菜方面的綜述畢業論文怎麼寫????急急~~~~~~~~~~

關於蔬菜方面的綜述畢業論文怎麼寫????急急~~~~~~~~~~ 懸賞分:0 | 離問題結束還內有 14 天 12 小時容 | 提問者:寶唄薇 | 檢舉
···································

畢業論文是求不來的
都是收費的

所有回答你問題的朋友都是收費的
你要是沒時間做的話
最好是找人幫你代寫的好
祝你好運 畢業順利
需要的話
在校研究生團隊可以幫你代寫的
回答者上Q我

5、提供一篇關於蔬菜的論文

蔬菜與文化的思考
蔬菜指可以做菜、烹飪成為食品的、除了糧食以外的其它之外的其他植物;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以上是字典上對蔬菜和文化的解釋,那麼他們之間究竟是一種什麼關系呢?
蔬菜是一種文化。
蔬菜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它的營養不可低估眾所周知,可以提供人體必須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1990年國際糧農組織統計人體必須的維生素C的90%、維生素A的60%來自蔬菜,可見蔬菜對人類健康的貢獻。此外,蔬菜中還有多種多樣的植物化學物質是人們公認的對健康有效的成分,如:類胡蘿卜素、二丙烯化合物、甲基硫化合物等。目前果蔬中的營養素可以有效預防慢性疾病的的多種物質正在被人們研究發現。
據估計,目前世界上有二十多億後更多的人受到環境污染而引起多種疾病,如何解決因污染產生大量氧自由基的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解決的有效辦法之一,是在食物中增加抗氧化劑協同清除過多又破壞作用的活性氧、活性氮。研究發現,蔬菜中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以及相關的植物化學物質、酶等都是有效的抗氧化劑,所以蔬菜不僅是低糖、低鹽、低脂的健康食物,同時還能有效地減輕環境污染對人體的損害,同時蔬菜還具對各種疾病的預防的作用。
由此可見,蔬菜對人健康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幫人們增強抵抗力,遠離疾病,正像文化對人們心靈的影響一樣,幫人開化,遠離愚昧和無知,從這種意義上說,蔬菜可以說是一種物質文化。另外,蔬菜本無所謂靈魂,但是一注入人的情感,他便又是一種精神文化。正如才華橫溢的戲曲作者、小說家和美食家李漁在<<閑情偶寄>>里專篇談到了吃,不如蔬菜里吃了讓人滿口芬芳的是香椿頭,而蔥蒜韭則讓人滿口乃至腸胃發出穢氣,可是偏偏愛吃蔥蒜韭的人多,愛吃香椿頭的人少,為什麼呢?因為香椿頭雖香,可是淡,蔥蒜韭雖臭,然而濃,「濃則為時所爭尚,甘受其穢而不辭,淡則為世所共遣」,這僅僅是在說蔬菜嗎?真是令人感嘆。再有蘿卜,吃後打嗝,也惹人生厭。但李漁認為它和蔥蒜等又有所不同,蘿卜這東西,生吃味兒大,熟吃沒事。這就像有些人,你和他生分時,覺得像是小人,接觸長了,熟了,就發現她還算是君子,就有些小的缺點也可以寬恕了,於是李漁寬恕了蘿卜,照食不誤。還有芥,陳者絕佳,老而彌辣,菜里拌了它的汁,再去吃,便如聆正人君子之讜論,「困者為之起倦,悶者為之豁禁」,為食中之爽味,所以李漁聲明,芥末他每食必備。蔬菜是一種文化,可謂妙哉!
文化提升著蔬菜。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物質文化需求不斷提升,人們生活中的蔬菜已不再是粗俗和低下滿身泥巴的樣子了。蔬菜的名字越來越動聽,品種越來越多,甚至有些蔬菜擔當起花草的使命,成為美化環境、裝點居室、陶冶情操的寵兒。
從第六屆壽光菜博會的一幕幕景觀可以看到:各展廳採取展位與實地栽培相結合的模式,集中展示代表中國乃至世界蔬菜產業前沿的高效農業、設施農業、有機農業、生態農業和觀光農業;15萬平方米的展覽大廳,除令人嘆為觀止的「蔬菜大觀園」外,還有常規土培、基質栽培、水培、立體栽培、網架種植等蔬菜種植模式;新技術展廳中,有自動化播種車間、自控溫控系統、鈉燈補光系統、微霧系統等;用1000多個品種、24萬盆盆栽蔬菜組成的亭台廊榭、高山飛瀑等上百個園林景點,各具特色,異彩紛呈,讓人們在學習新技術、感受科技魅力的同時,充分領略壽光蔬菜生產所蘊含的豐厚內涵。此外,還有「蔬菜園林」、「菜樹林」、種植模式和新技術、廚藝雕刻、農業觀光等搶眼的內容。
這不能不說是人們的文化提升著蔬菜的品味。
綜上所述,蔬菜是一種某種定義上的文化,而文化又不斷充實和提升著蔬菜的品味。

行不行,不行!!還有。。。。。

什麼是有機食品

純天然、無污染、高品質的有機食品是21世紀人類的首選食品,目前,銷售量已佔食品總量的10%~15%,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機食品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近日,國家環保總局作出《有機食品認定的管理條例》規定,有機食品必須符合國家食品衛生標准和有機食品技術規范要求;在原料生產和產品加工過程中不使用農葯、化肥、生長激素、化學添加劑、化學色素和防腐劑等化學物質,不使用基因工程技術。凡通過了國家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才是有機食品,有機食品都應使用有機食品標志。看來,有機食品正向老百姓一步步走來。

在國外,人們出於對個人健康的渴求和環保的重視,對有機食品趨之若鶩。目前,全世界已有數百個有機食品生產協會在不懈地拓展有機食品這一新興市場,並迅速形成一股潮流。攝取有益健康的有機農產品已成為一種新的消費時尚。

什麼是有機食品?在目前國內市場上有機食品只佔很小比例。國家環保總局農業處張先生介紹說,有機食品是指來自於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國際有機農業生產要求和相應的標准生產加工的、並通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一切農副產品,包括糧食、蔬菜、水果、奶製品、禽畜產品、水產品、調料等。在生產加工過程中,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葯和添加劑,並通過有關頒證組織檢測,確認為純天然、無污染、安全營養的食品,也可稱為「生態食品」。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耕地與人口的矛盾日益尖銳,為了保證農作物有好的收成,除大量使用化肥外,農葯的用量也十分驚人,任意加大農葯用量的現象相當普遍,有的地方還在繼續使用國家早已明令禁止生產和使用的農葯,使農作物受農葯殘留物的污染日益嚴重。據了解,我國每年都有不少因農葯污染造成食物中毒的案例,老百姓對此憂心忡忡。另外,農葯污染對我國農產品的出口創匯也造成相當大的影響,如我國傳統的出口農產品肉類、茶葉等,現在已很難向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出口,因為部分出口農產品被對方檢出農葯殘留超標。

專家指出,我國目前大量使用的農葯多由有機化合物組成,有機磷、有機氮等殘留物在自然環境中難以降解,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後不能全部排出,難排出部分在體內積存造成慢性中毒。而慢性中毒往往不能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造成一些疾病甚至癌症的發病率升高。

目前,農葯對農產品的污染已受到全社會的關注,老百姓在市場上爭買帶蟲眼的蔬菜和「凈菜工程」的興起,都足以反映出人們對無公害食品的渴求,一大批高殘留農葯如「殺蟲脒」、「滴滴涕」等被國家明令禁止生產和使用,並大力推廣無公害食品的生產技術,逐漸減少對化學殺蟲劑的依賴,有的地方已大面積推廣「綠色農葯」棗利用赤眼蜂防治蔬菜蟲害,通過科技下鄉活動,不少農民還掌握了多種殺蟲方法,如採用捕捉、誘捉、設屏障、雌雄隔離等物理方法消滅農作物病蟲害。隨著高效、低毒、低殘留新型農葯和植物殺蟲劑的開發應用,無公害蔬菜、水果、糧食等農產品已經開始進入我國普通百姓家庭。應該說明的是,無公害食品即平常人們所說的「綠色食品」,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在生產加工中還需使用少量化肥、低毒農葯和添加劑等化學產品,但已經基本消除了農葯殘留污染,並向有機食品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有機食品主要國內外頒證機構是:中國的OFDC,美國的OCIA(全稱「國際有機作物改良協會」),德國的ECOCERT、BCS和GFRS,荷蘭的SKAL,法國的IFOAM等。

使用有機食品證明的標志

張先生介紹說,我國有機(天然)食品使用證明標志,經國家工商局登記注冊的有機(天然)食品的證明標志是一個圓形圖案。內圓表示太陽,其中的既像青菜又像綿羊頭的圖案泛指自然界有機(天然)的動、植物食品,外圓表示地球,整個凸起內採用綠色,象徵有機食品是真正無污染、優質、健康的食品,給人類帶來了優美、整潔的生活環境。據了解,目前市場上各種標榜為「天然食品」的飲料、蜂蜜、茶葉等很多食品,魚龍混雜,今後此類食品需由國家環保局進行質量檢測,合格後方可使用證明標志。 有機食品包裝標准:有機食品(AA級綠色食品)包裝評價採用有關包裝材料的國家標准、國家食品標簽通用標准GB7718-94及農業部頒布的《綠色食品標志設計標准手冊》及其他有關規定,綠色食品標志與標准字體為白色,底色為綠色。

自己整理一下,就會是一篇好論文,加油!

6、蔬菜與文化的論文

蔬菜與文化的思考
蔬菜指可以做菜、烹飪成為食品的、除了糧食以外的其它之外的其他植物;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以上是字典上對蔬菜和文化的解釋,那麼他們之間究竟是一種什麼關系呢?
蔬菜是一種文化。
蔬菜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它的營養不可低估眾所周知,可以提供人體必須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1990年國際糧農組織統計人體必須的維生素C的90%、維生素A的60%來自蔬菜,可見蔬菜對人類健康的貢獻。此外,蔬菜中還有多種多樣的植物化學物質是人們公認的對健康有效的成分,如:類胡蘿卜素、二丙烯化合物、甲基硫化合物等。目前果蔬中的營養素可以有效預防慢性疾病的的多種物質正在被人們研究發現。
據估計,目前世界上有二十多億後更多的人受到環境污染而引起多種疾病,如何解決因污染產生大量氧自由基的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解決的有效辦法之一,是在食物中增加抗氧化劑協同清除過多又破壞作用的活性氧、活性氮。研究發現,蔬菜中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以及相關的植物化學物質、酶等都是有效的抗氧化劑,所以蔬菜不僅是低糖、低鹽、低脂的健康食物,同時還能有效地減輕環境污染對人體的損害,同時蔬菜還具對各種疾病的預防的作用。
由此可見,蔬菜對人健康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幫人們增強抵抗力,遠離疾病,正像文化對人們心靈的影響一樣,幫人開化,遠離愚昧和無知,從這種意義上說,蔬菜可以說是一種物質文化。另外,蔬菜本無所謂靈魂,但是一注入人的情感,他便又是一種精神文化。正如才華橫溢的戲曲作者、小說家和美食家李漁在<<閑情偶寄>>里專篇談到了吃,不如蔬菜里吃了讓人滿口芬芳的是香椿頭,而蔥蒜韭則讓人滿口乃至腸胃發出穢氣,可是偏偏愛吃蔥蒜韭的人多,愛吃香椿頭的人少,為什麼呢?因為香椿頭雖香,可是淡,蔥蒜韭雖臭,然而濃,「濃則為時所爭尚,甘受其穢而不辭,淡則為世所共遣」,這僅僅是在說蔬菜嗎?真是令人感嘆。再有蘿卜,吃後打嗝,也惹人生厭。但李漁認為它和蔥蒜等又有所不同,蘿卜這東西,生吃味兒大,熟吃沒事。這就像有些人,你和他生分時,覺得像是小人,接觸長了,熟了,就發現她還算是君子,就有些小的缺點也可以寬恕了,於是李漁寬恕了蘿卜,照食不誤。還有芥,陳者絕佳,老而彌辣,菜里拌了它的汁,再去吃,便如聆正人君子之讜論,「困者為之起倦,悶者為之豁禁」,為食中之爽味,所以李漁聲明,芥末他每食必備。蔬菜是一種文化,可謂妙哉!
文化提升著蔬菜。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物質文化需求不斷提升,人們生活中的蔬菜已不再是粗俗和低下滿身泥巴的樣子了。蔬菜的名字越來越動聽,品種越來越多,甚至有些蔬菜擔當起花草的使命,成為美化環境、裝點居室、陶冶情操的寵兒。
從第六屆壽光菜博會的一幕幕景觀可以看到:各展廳採取展位與實地栽培相結合的模式,集中展示代表中國乃至世界蔬菜產業前沿的高效農業、設施農業、有機農業、生態農業和觀光農業;15萬平方米的展覽大廳,除令人嘆為觀止的「蔬菜大觀園」外,還有常規土培、基質栽培、水培、立體栽培、網架種植等蔬菜種植模式;新技術展廳中,有自動化播種車間、自控溫控系統、鈉燈補光系統、微霧系統等;用1000多個品種、24萬盆盆栽蔬菜組成的亭台廊榭、高山飛瀑等上百個園林景點,各具特色,異彩紛呈,讓人們在學習新技術、感受科技魅力的同時,充分領略壽光蔬菜生產所蘊含的豐厚內涵。此外,還有「蔬菜園林」、「菜樹林」、種植模式和新技術、廚藝雕刻、農業觀光等搶眼的內容。
這不能不說是人們的文化提升著蔬菜的品味。
綜上所述,蔬菜是一種某種定義上的文化,而文化又不斷充實和提升著蔬菜的品味。

7、關於蔬菜栽培的論文

蔬菜創匯商機無限

新一輪農業結構的調整使蔬菜生產面臨兩種機遇,一是糧改、棉改為蔬菜發展提供了空間,二是加入WTO可極大地推動蔬菜的出口。

近幾年來,全世界蔬菜年貿易額不斷增加,亞、歐、美發達國家對蔬菜的需求越來越大。以日本為例,近20年蔬菜進口逐年遞增,1996年已達209.4萬噸,其主要原因:

一是人們飲食結構改變。目前,經濟發達國家都進入了以保健型食品為主的時期,美國和歐洲各國迅速改變飲食結構,由過去以肉食為主轉變為以素食為主。據專家預測,21世紀的主要食品,將是綠色食品。

二是發達國家蔬菜生產弱化。由於蔬菜品種繁多,其生產的機械化程度較低,絕大部分田間作業靠人工操作,勞動強度大,屬於勞動密集型產品,致使發達國家種菜的勞力不安心種菜,不少菜田荒蕪,蔬菜生產嚴重弱化。另外,加入WTO後,各國將取消農產品補貼,實行世界農業貿易自由化,其結果必將促使各國按比較效益的原則重新安排農業生產,一些發達國家如日本必將減少不具備比較優勢的農產品,發展一些機械化程度高,規模效益高的作物如稻穀,而讓出生產成本高的蔬菜等農產品的市場份額。

我國是世界上蔬菜種類最多、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具有較大的出口潛力。例如去年我國蔬菜出口量是進口量的30多倍,出口金額是進口金額的50多倍,在國際市場極具競爭優勢。江蘇省出口蔬菜1991年為2.78噸,1995年達到4萬噸,1998年提高到14萬噸。出口成倍增長,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1998年江蘇省蔬菜等農副產品年出口約為6億美元,而其他沿海地區,如福建省、山東省和廣東省蔬菜出口規模更大,其創匯總額分別為江蘇的2倍、2.5倍和3倍,存在著極大的出口潛力。

蔬菜是我國農產品中出口值最大、比較效益最高的產品,在價格方面存在著3個反差:

1、進出口價格的反差。據有關資料介紹,1996年,山東萊陽縣出口蔬菜12萬噸,創匯1.5億美元,平均每噸創匯1250美元;當年度日本進口中國的蔬菜達81.81萬噸,價值1420億日元,折每噸價格1509.3美元。而同期泰國出口優質2號大米到岸價每噸僅為325美元,出口蔬菜是進口大米價格的3.85倍至4.65倍。

2、內外貿價格的反差。據農業部市場信息司及中國海關統計,我國出口糧食的價格低於內銷價格,而出口蔬菜的價格則大大高於內銷價格。如1993年,蔬菜平均每噸出口價摺合人民幣7800元,是國內市場價的8倍。

3、產加銷價格的反差。根據江蘇海星集團的經營實踐,日本的常磐黃瓜在我國國內收購價格為每公斤人民幣0.7元,稍經腌制裝箱出口價為1.83元,而加工後日本市場銷價可高達17元。產加銷比為1∶2.6∶24。據山東省農委提供的資料,草莓國內市場價每公斤1.6元,一畝收入2400元,經過加工增值可收入9450元,而出口創匯可收入1950美元。

8、急求蔬菜營養與保健3000字以上論文

內容摘要:飲食得當助美麗。食物滿足身體的各種營養需求,有適當量的蛋白質供生長發育、身體組織的修復更新、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要從食物中吃出美麗來,就要注意生活的飲食習慣。飲食的要點就是:合理偏食為健康充電,缺啥補啥;少食肉類食品和動物性脂肪,多吃植物性食物和新鮮蔬菜及水果,注意蛋白質攝取均衡,減少不良的飲食習慣。還應根據不同的年齡段選擇不同的食物。

飲食滿足身體的各種營養需求,有足夠的熱能維持體內外的活動;有適當量的蛋白質供生長發育、身體組織的修復更新、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充分的無機鹽參與構成身體組織和調節生理機能;有豐富的維生素以保證身體的健康,維持身體的正常發育,並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有適量的食物纖維,用以維持正常的排泄及預防某些腸道疾病;有充足的水分以維持體內各種生理程序的正常進行。

飲食要遵循食物中熱能和各種營養素含量充足,種類齊全,比例適當;飲食中供給的營養素與機體的需要兩者之間保持平衡。飲食的結構要合理,既要滿足機體的生理需要,又要避免飲食構成的比例失調和某些營養素過量而引起機體不必要的負擔與代謝上的紊亂。人體需要42種以上的營養物質,包括各類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種維生素、各種礦物質、必須微量元素和水。能構成42種以上營養物質的飲食必須由多種多樣的食物來源來實現。[1]

每天進食要保證三大營養素的合理比例,即碳水化合物占總攝入量的60%~70%,蛋白質佔10%~15%,脂肪佔20%~25%。

碳水化合物主要由谷類、薯類和澱粉食品構成,控制食糖及其製品。脂肪主要以植物油為主,減少動物脂肪。脂肪中的飽和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之間的比例一般為1:1:1。蛋白質中應有1/3以上的優質蛋白質(動物蛋白和大豆蛋白)。維生素要按供給量標准配膳,有特殊需要者另外增加。一般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三者之間的比例為1:1:10較為合理。食物中鈣磷比例也要適當。食物中鈣磷比例在2:1~1:2之間基本符合機體的吸收和發育,若維生素D營養狀況正常時,不必嚴格控制鈣磷比例。

俗話說:「吃在臉上」。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吃」是美容養顏過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所以,皮膚養護要遵循以下原則:

1.少食肉類食品和動物性脂肪。在一定條件下,肉類食品和動物性脂肪在體內分解過程中可產生諸多酸性物質,對皮膚和內臟均有強烈的刺激性,影響皮膚的正常代謝。皮膚粗糙,往往是血液中肌酸含量增高造成的。[2]

2.多吃植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中富含防止皮膚粗糙的胱氨酸、色氨酸。可延緩皮膚衰老,改變皮膚粗糙現象。這類食物主要有:黑芝麻、小麥麩、油麵筋、豆類及其製品、紫菜、西瓜子、葵花子、南瓜子和花生仁。

3.注意蛋白質攝取均衡。蛋白質是人類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一旦長期缺乏蛋白質,皮膚將失去彈性,粗糙乾燥,是面容蒼老。但肉類及魚、蝦、蟹等蛋白質食物過食,可引起過敏。

4.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膚色較深者,宜經常攝取蘿卜、大白菜、竹筍、冬瓜及大豆製品等富含植物蛋白、葉酸和維生素C的食品;皮膚粗糙者,應多攝取富含維生素A、D的果蔬。如胡蘿卜、藕、菠菜、黃豆芽等黃色,綠色蔬菜以及雞蛋,牛奶,動物肝臟。同時還要攝取充足的維生素和足夠的植物纖維素,以防止因便秘而帶來的皮膚和臟器病變。

5.少飲烈性酒。長期過量飲用烈性酒,能使皮膚乾燥、粗糙、老化。少量飲用含酒精的飲料,可促進血液循環,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使皮膚產生彈性而更加滋潤。

6.適當飲水。正常的成年人每日應飲水2000毫升左右。充足的水分供應,可延緩皮膚老化。

7.少攝入使人肥胖的事物。肥胖是導致皮膚老化和病變的危險因素。但不可過分節食,以免皮膚失去活力。

8.睡眠充足。充足的睡眠既可清除身體疲勞,也是使皮膚保持健美的一味良葯。

適當葯浴。凡含有檸檬酸和維生素的中草葯或水果、蔬菜,均可做成葯浴劑。適當的葯浴會使皮膚白皙,光滑,柔軟,滋潤,細膩。

保證身體健美除堅持鍛煉外,還要有均衡的營養。然而,許多人在健美飲食的安排和選擇上往往走進了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反面:

1.吃葷油易發胖,吃素油苗條。其實,無論葷油素油,人體吸收後每克均產生9千卡左右的熱量,沒有多大差別。由於素油吸收率高,若消耗不了,多食反而容易使人發胖。
吃瘦肉可長肌肉。許多人認為多吃瘦肉會長肌肉。其實未必如此,因為肌肉主要靠體育鍛煉獲得。

2.有人認為,肉、蛋等高蛋白食物是肌肉最好的能量來源,現在的健美運動員流行的食譜是增加復合碳水化合物,包括糧食、豆類、水果,認為這才是肌肉最好的能量來源。想要體形健美的女性,每日攝取蛋白質80-90克,適量的碳水化合物,再加上合理的鍛煉就能達到目的,不必過多的吃肉[3]。記得多的吃水果,蔬菜等鹼性食物,以防止因蛋白質攝取過多而造成酸血症。

3.多吃蛋白質不會長脂肪。每克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氧化後均產生4.1千卡的熱量。無論蛋白質還是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所產生的熱量身體消耗不了,都會變成中性脂肪貯存與皮下,使人發胖。

4.用熱油鍋炒菜。過熱的油鍋中,容易產生一種硬脂化合物,人若常吃過熱油鍋炒出來的菜,易患低酸性胃炎和胃潰瘍,如不及時治療,還可以誘發胃癌。

5.用生水冷卻蛋。將煮熟的蛋浸在冷水中,蛋殼隨好剝,但病菌卻仍有機可乘。如果要讓蛋殼好剝,只需在煮蛋的時水中加如少量食鹽。

6.飯後馬上吃水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單糖類物質,若被飯菜堵塞在胃中,就會因腐敗而形成脹氣,導致胃部不適。所以,吃水果宜在飯前一小時,飯後兩小時。

7.多添佐料調味。胡椒、桂皮、五香等天然調味品具有一定的誘發性和毒性,多食用會給人帶來口乾、咽喉痛、精神不振、失眠等副作用,還會誘發高血壓,胃腸炎等多種病變,甚至導致人體細胞畸變,形成癌症。
營養學家和臨床醫師認為,有目的的偏食對人體會起到保健作用。你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合理地多提取一些可以補充有缺陷的一面的營養食物。身體瘦弱者,適當多吃瘦肉,魚,蛋類,乳類,豆製品等含蛋白質多的食物,同時也應注意脂類,多糖類及維生素,礦物質食品的攝入量,以保持營養的平衡。腦力勞動者。每天應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補充大腦對養分的需求,並適當增加含磷、鐵、鋅、硒等微量元素豐富的食物,如蛋黃、動物腦、禽肉、核桃、芝麻等。貧血患者。多吃動物肝臟和含氨基酸,蛋白質的水果和綠色蔬菜。皮膚乾燥和粗糙者。多吃胡蘿卜,番茄及茄子等蔬菜水果,避免攝入魚、蝦、蟹、酒等易導致過敏的食物。
女性在一生中如果能根據自己不同年齡階段的生理變化,合理安排日常飲食,就能起到護膚美容的作用。
13~23歲。此階段的女性正處在青春發育期,要使皮膚光潔、紅潤且富有彈性,就必須保證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脂肪酸及多種維生素的食品。如白菜、韭菜、豆芽菜湯、瘦肉等,尤其是豆類食物,既能滿足人體需要的優質蛋白質,又能供給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要少吃鹽,多喝白開水。

25~30歲。此階段為女性發育成熟的鼎盛時期,且情感豐富,多愁善感,致使面部表情過度鬆弛,逐漸使額及眼下出現皺紋,皮下的皮脂腺分泌也逐漸減少,皮膚光澤感減弱,粗糙感增強。這一階段,除了每天堅持吃淡食和多飲水的良好習慣外,要特別多吃富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B族的食品,如薺菜、黃瓜等蔬菜水果,以及豌豆、木耳、牛奶等。

30~40歲。此階段的女性皮脂腺分泌減少,皮膚易乾燥,一般女性在眼尾開始出現魚尾紋,下巴肌肉開始鬆弛,笑紋更明顯,要堅持多喝水,特別是早晨起床後必須喝一杯涼開水;除堅持多吃新鮮蔬菜瓜果外,要特別補充富含膠原蛋白的動物蛋白質,如豬蹄、肉皮、鮮魚、瘦肉等,使皮膚顯得豐滿、充實而有水分;還可以使皮膚增強彈性和韌性,變的滋潤嬌嫩。

40~45歲。此階段的女性眼部易出現黑暈,皮膚乾燥而缺少光澤。飲食上應多吃能促進膽固醇排泄、補氣養血、延緩面部肌肉衰老的食品,如鮮玉米、紅薯、蘑菇、檸檬、核桃和富含維生素E的捲心菜、菜心、花生油等。

注意飲食,使皮膚更加細膩。

1.適量飲水。當人體水分減少時,會出現皮膚乾燥、皮脂腺分泌減少的現象,從而使皮膚失去彈性,甚至出現皺紋。為了確保水分的充分攝入,每日飲水量應為1200毫升左右。

2.常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維生素對於防止皮膚衰老,保持皮膚細膩滋潤起著重要作用,維生素E對於皮膚抗衰老有著重要作用[3]。因為維生素E能夠破壞自由基的化學活性,從而抑制衰老。維生素E還有防止脂褐素沉著與皮膚的作用,含維生素E多的食物有捲心菜,葵花子油,菜子油等。維生素A、B也是皮膚光滑細膩不可缺少的物質。當人體缺乏維生素A時,皮膚會變得乾燥,粗糙有鱗屑;若缺乏維生素B時,會出現口唇皮膚開裂,脫屑及色素沉著。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有動物肝臟,魚肝油,牛奶,奶油,禽蛋及橙紅色的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有肝,腎,心臟,奶等。

3.多吃富含鐵質的食物。皮膚要光澤紅潤,就需要供給充足的血液。鐵是構成血液中血紅素的主要成分之一,故應多吃富含鐵質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蛋黃、海帶、紫菜等。
多吃含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食物。膠原蛋白能使細胞變的豐滿,從而使肌膚充盈,皺紋減少;彈性蛋白可使人的皮膚彈性增強,從而使皮膚光滑而富有彈性。富含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多的食物有豬蹄,動物筋鍵和豬皮等。

4.注意鹼性食物的攝入[4]。日常生活中所吃的魚,肉,禽,蛋,糧谷等均為生理酸性。酸性食物會使體液和血液中乳酸、尿酸含量增高。當有機酸不能及時排除體外時,就會侵蝕敏感的表皮細胞,使皮膚變得粗糙和缺乏彈性。為了中和體內酸性成分,故應多吃些富含生理鹼性的食物,如蘋果,梨,柑橘和蔬菜等。
此外,皮膚要避免外界的刺激,夏天的烈日,冬季的寒風,都會使皮膚變的粗糙,因而要根據季節的變化,適時採取防護措施。皮膚的清洗不要過於頻繁,如果經常反復摩擦,會使被破壞的皮膚細胞來不及再生;避免接觸過酸過鹼性物質,應根據自己的皮膚狀況,選擇合適的化妝品,適當進行按摩。

與蔬菜養生3000字論文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