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春天怎樣養生春捂

春天怎樣養生春捂

發布時間:2020-12-28 05:20:32

1、春天是乍暖還寒的季節,在春季養生如何去除寒氣濕氣?

第一:增加運動
數據顯示,一般體內濕氣比較重的人都是比較缺乏運動,如果越是不愛參加運動,那麼體內淤積的濕氣就會越來越多。如果這種情況得不到改善,那麼久而久之就會導致五臟六腑受到濕氣的侵入,引發一系列的疾病。
堅持體育鍛煉,可以有效的加快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令體內的器官運行加速,這就會令體內濕氣排除體外的速度增加。常見的鍛煉方法有很多,例如跑步、騎自行車、游泳、練太極等等。
第二:飲食清淡
想要盡快、健康的排除體內多餘的濕氣和水分,那麼就一定要有一個健康的腸胃系統。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清淡飲食,並且多吃一些有助於消化的食物,例如水果和蔬菜,少吃一些肥肉、油炸食物、刺激性食物等等,避免出現消化不良。
想要知道去濕氣的方法,那麼日常就要少吃一些生冷的食物,例如冷飲和涼性果蔬。如果一定要吃,那麼最好在烹調的時候適當的增加一些蔥姜蒜。

第三:不長期處在潮濕的環境
體內濕氣增加,出了不愛鍛煉、身體中產生的濕氣之外,環境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如果長期處在一個潮濕、陰冷的環境,那麼外界的濕氣就會很容易入侵到我們的體內。
去濕氣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最根本的就是養成科學的生活習慣,具體如下:
1、不直接睡在地板上,特別是夏天的時候;
2、陰雨天氣減少外出的次數和時間;
3、日常穿衣服、蓋被子等等一定要選擇曬乾的,而不能夠穿潮濕的衣物;
4、洗完澡或者淋濕之後要立即擦乾水分;
5、卧室多開窗,令空氣流通;
第四:常吃蔥姜蒜
蔥姜蒜著三種食物不僅僅是常見的一種調味品,同時也是一種作用很多的中草葯。例如身體中寒氣、濕氣比較大,那麼一碗滾燙、熱辣的姜瀾能夠快速的令身體暖和起來,並且迅速發汗排除體內多餘的濕氣。所以老中醫曾經說過,飯後三片姜,無病又健康。
第五:薏米粥、淮山湯
去濕氣的方法中最常見的一種就是喝薏米粥和淮山湯,薏米具有很好的消腫利尿、祛除濕氣的作用,淮山對於去濕氣的總用同樣很好。常見的去濕氣食材有很多,例如紅豆、黨參、茯苓等等。這些葯材不僅能夠去濕氣,同時還可以去除水腫,達到美容的效果。
第六:少鹽
如果體內攝取了過度的食鹽,那麼很容易引起水腫,並且體內濕氣增加。所以日常飲食最好不要放太多的食鹽,這樣有助於腎臟排水、去濕氣。

第七:戒煙戒酒
戒煙戒酒不僅僅能夠令身體更加的健康,增強身體抵抗力,同時還可以有效的去濕氣。

第八:艾灸
到正規的葯店都買艾草,點燃之後放到關元穴熏著,這種艾灸方法也是一種有效的去濕氣的方法。

第九:有規律的睡午覺

2、春季養生吃什麼

推薦食用蜂蜜,春季氣溫變化很容易使人產生不適的狀況,而蜂蜜中含有大量的果糖,是很好的人體充能物質,可以幫助恢復體能,且又能補足人體所需的多種的營養成分,是很好的日常滋補食品。

3、春天有什麼養生之道?

老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春捂」是春天的一條傳統養生之道。
冬去春來,寒氣剛開始減退,陽氣剛剛升發,此時抄人們的肌體調節功能遠遠跟不上天氣的變化,稍不注意,傷風感冒就會乘虛而入。所以,這時不要過早的脫掉棉知衣。「春捂」的原則是不「捂」不行,「捂」過了頭也不行,掌握好「春捂」的尺度非常重要。
一年之計在於春,掌握好春季養生法,可以為道一年的健康打個好基礎。
——以上內容摘自米萊童書《田野里的自然歷史課》

4、初春如何養生

一、著裝適宜防受涼

春天乍寒乍暖,氣候變化無常,加之人體皮膚腠理逐漸舒展,容易感受外邪,引起疾病。因此,天氣稍熱也不宜急於脫掉衣服,以防外邪侵襲,減少疾病的發生。

初春養生應適當「春捂」

保健專家認為,初春順應自然規律,適當「春捂」,調整起居飲食並增加戶外運動,少去公共場所,能起到很好的養生防病效果。

專家介紹,民間歷來有「春捂」的說法,從中醫理論講,「春捂」既是順應陽氣生發的養生需要,也是預防疾病的自我保健。「春捂」易讓人忽視的是腿和腳,其實人體下半身的血液循環較差,易遭風寒侵襲,尤其是抵抗力弱的老人和兒童,受寒後傷肺,易引發感冒、哮喘等疾病。

二、萬物復甦防瘟疫

冬去春來,陽氣升發,往往會引起舊病復發和各種病毒、細菌的傳播,如流感、流腦、百日咳、麻疹、白喉、流行性腮腺炎等。所以,要適應氣候的變化,注意防寒和身體鍛煉,以增強抵抗疾病的能力。

要做到:

(1).保持生活、工作環境的空氣流通,定時打開門窗換氣。

(2).少去擁擠的公共場所。

(3).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並根據天氣變化,注意防寒保暖,注意個人營養和適當休息,增強免疫能力,防止各種疾病的發生。

(4).發現感冒、發燒、咳嗽等病狀及時上醫院看病。非典型肺炎並不可怕,只要注意預防、及時治療,是可以得到很好控制的。

三、適當增加活動量

春天,鳥語花香,生氣盎然。經過冬三月的收藏季節,人們應多做戶外活動,到山清水秀的郊外春遊,能使人心情舒暢,心胸開闊,對健康十分有利。專家提醒,春季鍛煉要多去戶外,但早春時節,身體各器官功能還處在較低水平,此時不宜進行激烈、長時間運動。一些節奏較慢且運動量不大的戶外活動更適於早春,如慢跑、步行、放風箏等。鍛煉結束後要立即擦乾汗液,以防著涼。

春季運動要有度

春天的運動和其他季節不同,需要走進大自然,從舒緩的運動開始,重在養護。

散步的時候最好選在日出之後或日落之時,不拘於形式,不要太快,順其自然、不疲勞就好。邊散步邊做深呼吸,能振奮精神、興奮大腦,使下肢矯健有力,特別適合體質比較好的中老年人和年輕人。

慢跑是春天最普遍而實用的運動,對於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脂、提高身體代謝能力和增強機體免疫力、延緩衰老都有良好的作用。

四、飲食調養更重要

中醫文獻記載: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益甘,以養脾氣。飲酒不可過多,以免傷脾胃。所以人們的飲食宜甘甜少酸。老人、小孩尤宜多吃易消化食品,以利健康。

專家建議多食韭菜和菠菜

春季是肝旺之時,要少食葷菜和牛羊肉等燥性食物,否則會使肝火更旺,傷及脾胃。此時應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如韭菜等。水果、食用菌、魚、白菜、蜂蜜、大棗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也是春季應該常吃的食品。

五、春暖花開宜進補

春天,由於生機旺盛,人體對營養物質的需要也隨之增多。特別是久病將愈,病後體弱,手術後氣血太虧的人,此時,適當吃點補品補葯,對身體大有裨益。

養生養肝護肝為先

(1)多喝水減少毒素損肝臟:初春寒冷乾燥易缺水,多喝水可補充體液,增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多喝水還可促進腺體,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膽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廢物的排除,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2)飲食平衡保障肝臟功能正常運轉:不要暴飲暴食或常飢餓,這種飢、飽不勻的飲食習慣,會引起消化液分泌異常,導致肝臟功能的失調。所以,春季飲食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要保持相應的比例;同時還要保持五味不偏;盡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等。

(3)少飲酒利於肝臟陽氣升發:初春時節,寒氣較盛,少量飲酒有利於通經、活血、化淤和肝臟陽氣之升發。但不能貪杯過量,要知道肝臟代謝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多飲會傷肝。據醫學研究表明,體重60公斤的健康人,每天只能代謝60克酒精,若超過限量,就會影響肝臟健康,甚至造成酒精中毒,危及生命。樂觀開朗———有利肝氣生發順調心情舒暢樂觀使人健康。由於肝喜疏惡郁,故生氣發怒易導致肝臟氣血淤滯不暢而成疾。要想肝臟強健,首先要學會制怒,即使生氣也不要超過3分鍾,要盡力做到心平氣和、樂觀開朗、無憂無慮,從而使肝火熄滅,肝氣正常生發、順調。如果違反這一自然規律,就會傷及肝氣,久之,易導致肝病。

(4)適量運動促進肝臟氣血通暢:春季是萬物萌動的大好時節,也是體育鍛煉的黃金季節。在春季開展適合時令的戶外活動,如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極拳等,既能使人體氣血通暢,促進吐故納新,強身健體,又可以怡情養肝,達到護肝保健之目的。

(5)服飾寬松利於肝臟氣順血暢:春陽生發,人體亦然。古人雲:寬松衣帶,披散頭發,形體得以舒展,氣血不致淤積。肝氣血順暢,身體必然強健。

六、早睡早起不戀床

春天宜早睡早起,不能戀床,以免久睡越發睏倦。特別是對老年人來說,春眠太久,容易加速腦血栓的形成。

初春睡好覺小妙招

(1)不要錯過入眠時機人體到了夜晚,身體進入放鬆狀態,一般理想的就寢時間是晚間11點時到12點左右,即使偶爾晚睡最好不要超過1點或2點。

(2)給自己選一個好枕頭睡眠狀態有周期性,最初的熟睡,枕頭很重要。理想的枕頭能維持頸部與頭部之間的自然曲線,又不會對頸部造成壓力。

(3)睡醒的時間帶影響起床後精神人體由深睡進入淺睡的睡眠周期通常是90分鍾,如選在淺睡時間帶起床,精神較為煥發。因此將鬧鍾調在90分鍾的倍數加上入眠所需時間便是理想的起床時間。

(4)起床後別忘了為大腦上發條起床後喝一杯冷開水,或淋熱水浴、簡單的體操,都有助大腦清醒。此外,吃點甜食,有助於讓睡眠時下降的血糖上升,一樣有振奮精神的效果。

七、房事控制不過度

當春季來臨時,萬物復甦、生長。對人來說,性慾和性愛能力也有增強的趨勢,因此,切忌因興奮而房事過度,否則,對身體健康不利。

八、笑口常開精神好

從中醫角度來講,春季屬於五行「金木水火土」中的木,肝屬木,木的物性是生發,肝臟也具有這樣的特性。因此,從情緒上講,以明朗的心境迎接明媚的春光是有利於肝臟的。

不過,人的精神活動必須順應氣候的變化,人體受季節影響最大的時候是季節更替期間,尤其是冬春之交。

九、果蔬幫你抵抗「春困」

春天,人體的新陳代謝開始旺盛,適合清淡的飲食,最好選擇味道甘甜、性溫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膩以及酸的東西。

專家解釋說,在五臟和五味的關系中,酸味具有收斂的作用,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由於機體處於偏酸環境和維生素攝入不足很容易產生「春困」,所以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既能中和酸性產物,又可補充維生素,對預防「春困」很有效。

5、老人常說的春捂秋凍,這種養生方法有沒有科學依據?

一、 我們小時候對於換季不知道怎麼穿衣服,所以換衣服的時候就沒有那麼多的講究,天熱了就撿衣服,天冷了就要穿衣服,但是老人們常對我們說要春捂秋凍,但是對於春捂秋凍這個方法是不是有養生的科學依據,大家也是對這個說法不是特別的了解。

我們到了春季,自然界的空氣是一直在上升的狀態,室內的氣溫常常會高過外面的氣溫,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都會要撿衣服來實行降溫,但是對於老人說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時候老人就會制止這種做法說要讓我們去著急的脫衣服,這樣會生病的。

二、 從冬天到春天,它是由冷空氣轉熱的,這個過渡階段,天氣雖然是暖和起來了,但是氣候是經常變化的,它會一會兒變得特別的冷,一會兒變得特別的熱,往往是太陽出來的時候是特別熱的,如果太陽一落下去就覺得是特別冷,人們在冬季已經穿壞了很多的衣服,到了春天如果把衣服脫得太多就會不適應這種氣候,所以容易著涼,人們一定要在初春的季節,根據老人的話來,增減自己的衣服是最好的。

三、 秋冬就是氣氣溫處於下降的這種階段,室內的氣溫應房屋熱性而落後於室外的溫度,所以產生相反的溫差,所以我們在室內是特別溫暖的,室外是特別冷的,這樣我們就要增加衣服,其實是大家都知道夏天到春天這是由熱到冷的一個階段,天氣雖然是特別的冷,但是轉變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有一些人秋天就趕緊穿了許多的衣服,到了中午然後再拖去,這樣是很容易受涼的,而且也是不正確的方法。

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聽老人的話,在穿衣方面他們特別是有經驗的,他們知道什麼時候增衣服,什麼時候減衣服,這樣我們就不會生病,包括其他的事情我們也不要嫌老人啰嗦,因為他們說的話都是靠經驗得來的。

6、春季如何養生?

?

7、春捂秋凍的養生方法有哪些好處呢?

立秋的到來,標志著秋天的開始,氣溫將逐漸轉涼。在我國北方很多地方有「春捂秋凍」的說法,意思是春天穿衣服要盡量保暖,而秋天呢,則在一定程度上要挨些凍,只有這樣才能對身體有好處。但對許多人來說,這「春捂」似乎還容易理解,可這「秋凍」就有些讓人莫名其妙。中醫理論認為天人合一,即人體與大自然是一個息息相關、充滿聯系、密不可分的整體

正常狀態下,人體的動態變化規律必須與大自然的變化規律相一致和同步,這種一致性和同步性用中醫的概念來表達,即體現在陰陽的變化上,一旦這種規律因外來或內在的因素影響而被打破,即意味著人體健康狀況遭到破壞,任其進一步發展必將形成各種病症。所以無論從養生還是治療的角度看,使人體的陰陽變化與大自然保持一致是十分重要的。大自然的陰陽變化節律究竟是怎樣的呢?早在《內經》中已有明示。

一年四季之中,大自然的陽氣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如此循環往復。對應的氣候特點是春溫、夏熱、秋涼、冬寒,陽氣在運動變化的任何一個環節受阻,都會波及整體。人體陽氣變化同樣要與之相適應。我們先來看春生,春季,一陽初生,冰河解凍,萬物復甦,初生之陽如剛萌芽之幼苗,當然難以抵禦早春的嚴寒,所以我們就要想辦法使之去寒就溫,就好像北方農民春季種蔬菜要採用溫室的道理一樣。對應養生的要求就是要「春捂」,只有這樣陽氣才能不斷生發,才會有夏季陽氣盛滿的繁茂景象。那麼,到了秋季,氣溫轉涼,大自然陽氣潛藏,人體陽氣也隨之轉入收斂狀態,只有很好地收藏,來年才能有生發的基礎。可是我們說陽氣主升主動,陽氣如何才能更好地潛藏呢?

《內經》中關於陰陽關系還有另外一個原則,即「陰陽制約」,相對於人體陽氣來說,人體周圍的秋涼氣候就是陰,陰自然要制約陽,一定程度上,陰氣越盛,對陽氣的制約作用自然越強,就越有利於陽氣的收藏。「秋凍」的實質即加強陰氣的制約作用,其養生意義即在於此。當然,「秋凍」的意義要靈活看待,也要維持在一定的限度內,因為古人畢竟是在當時的社會生活條件下總結出來的規律,當時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環境相對不變,所以其「秋凍」的程度是很有限的,而現在人們由於生活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步行或散步時,維持「秋凍」的原則還是可以的,出門時尤其騎自行車或摩托車時則應添加衣物,以免過度受涼,否則就會擾動人體內部陽氣,就違背了養生的初衷。

8、春季怎樣注意養生?

春天養生八大禁忌:吃得酸又辣 急著脫棉衣 經常宅家裡
隨著天氣一天天轉暖,我們迎來了欣欣向榮的春天。春季生機蓬勃,是人體機能、新陳代謝最活躍的時期。如果將全年的養生保健比作蓋房子,那麼春季養生就相當於打地基。雖然我們可以隨口說出幾句「春捂秋凍」等養生口訣,可對於此時的養生禁忌卻了解甚少。一旦因疏忽沒有打下堅實的基礎,身體這座「大廈」的牢固性也就沒有了保證。

一忌上火就用解毒丸。「剛到春天,我的口腔潰瘍就沒消停過,吃了牛黃解毒丸也不頂事兒!」劉小姐郁悶地抱怨道。其實在專家眼中,一上火就亂用降火葯,是最大的「滅火」禁忌。

專家支招:春主生發,燥是一大特點,很多人會出現口乾舌燥、大便干結等「上火」症狀。中醫將「上火」分為實火、虛火,要根據「火種」來滅火。比如牛黃解毒丸對降實火,也就是伴有大便干結的症狀有用,但對因脾胃虛引起的上火作用不大。預防上火應做到每日多吃果蔬、多喝水、規律排便等,還可喝點菊花茶、金銀花茶。

二忌「春捂」不當。很多人都知道春捂秋凍,但做起來卻出現兩個極端:年輕人靠著火力壯不捂,早早就穿起了單衣和單鞋;老人、小孩卻容易捂過頭,捂出了汗還「頑固」地不脫衣服。

專家支招:「春捂」有三大要點:第一,別急著「換季」。冬季衣物先別急著收起來,等氣溫穩定了再換季;第二,隨時增減衣物。春天氣候變化異常,金塔國養生會館提醒您早晚溫差變動大。可以帶件衣服備用,晚上睡覺時搭條小毛毯,避免寒氣損傷陽氣;第三,別捂出汗。捂過頭了也會導致感冒、抵抗力下降。

三忌一犯「春困」就睡。在春日暖洋洋的陽光照射下,人體血管擴張,血流速度加快,容易導致大腦缺氧,進而招惹到「瞌睡蟲」。但一困就睡,卻對健康很不利。睡得時間太長會進一步減少腦部血流量,抑制大腦皮層的興奮度,可能越睡越不醒,反而更疲憊。

專家支招:解決春困要抓住兩個黃金時間點:一是起床後;二是午飯後。《黃帝內經》提到:「夜卧早起」。就是說春季可以稍晚點睡(晚11點),但要早起(早6點半),以順應人體陽氣的生發。金塔國養生會館建議您起床後不妨伸個懶腰,做做乾洗臉,按摩太陽穴和湧泉穴。散步則可以放在午飯過後,在陽光下走30分鍾左右,然後再睡個不超過30分鍾的午覺。

四忌吃得太酸、辣。「春夏補陽」是《黃帝內經》等醫學經典推崇的養生准則,在五臟和五味的關系中,酸味有收斂作用,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吃得太酸、太辣都會損傷陽氣。

專家支招:中醫講春為肝氣當令,它有利於調節各大臟腑的功能,但有一個缺點,就是易傷脾。而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因此春季應少吃酸以防肝氣過旺,多吃香辛的食物可疏發肝氣而補益脾氣。韭菜是春季最好的食物,可多吃但不宜過量;而香菜、蔥、蒜、蓮子、大棗、山葯等也很適合春季吃。此外,應告別冬季養生式溫補,改以健脾胃。金塔國養生會館建議要少吃發物和易引起「上火」的食物,如魚、蝦、蟹、羊肉等,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尤其要注意。

五忌一套護膚品用到底。春天的外部環境和皮膚狀況與冬季有很大差異。春季粉塵飛揚,皮脂腺分泌旺盛,紫外線含量較高,如果沿用一套護膚品,容易出現過敏反應,護膚效果也打折扣。

專家支招:春季應循序漸進地更換護膚品。氣溫上升後,可將適合冬季用的油性霜劑,換成少油補水的乳液。春天紫外線較強,護膚最重要的是補水和防曬,敏感肌膚更需注意。

六忌門窗緊閉。春天氣溫上升,濕度提高,各種細菌、病毒等開始大量繁殖。如果長時間門窗緊閉,或空氣流通不好,很容易導致感冒流行、傳染性疾病高發。

專家支招:春季通風比任何季節都重要。家裡還是辦公室都要保證每天開窗通風兩次,每次至少10分鍾,最好能形成空氣對流,最佳的通風時間是在日出後和日落前。

七忌宅在家裡不出門。冬季強調靜養,但春季相反,應動養,因為「動則養陽」。經過冬三月的收藏季節,人們應多做戶外活動,對健康十分有利。

專家支招:春主生發,在出遊時,最好用鼻子呼吸,一方面能阻擋一部分有害物質「病從口入」;另一方面鼻黏膜的血管豐富,腔道彎曲,對乾燥寒冷的空氣有加溫、加濕的作用。霧天污染物較多,最好別出去鍛煉。另外,春季運動要有度,早春時節,身體各器官功能還處在較低水平,此時不宜進行激烈、長時間運動,要從舒緩的運動開始,如慢跑、步行、放風箏等。

八忌心情低落、起伏大。春季養陽重在養肝,中醫上講調理情志是養肝重要的一環。如果整日鬱郁寡歡,容易導致肝氣郁滯不暢,引發腹瀉等問題,若是過於憤怒或興奮,又對腦血管傷害很大。

專家支招:春天除了心情平和之外,還應做到開朗豁達,以使肝木堅實,肝氣順達;當按捺不住要發火時,最好做幾個深呼吸,暫時離開爭吵現場;春天還可以養養花草,以保持心情愉悅。

9、春季保健小貼士 春捂應該怎麼捂

喜歡簡單,望為君樂

春捂:萬物復甦季,乍暖還寒,陰雨潮濕,寒邪易入體,也是關節炎高發季,所以莫貪涼,厚服保暖,有益於關節。
春季養生:宜甘少酸,悅心舒肝

與春天怎樣養生春捂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