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想知道關於養生行業的相關法規詳細內容,還有在哪裡比較容易找到新出台相關政策
只有在統一標准管理下,中醫養生保健行業才能健康、規范發展。
今年7月1日,全國十餘個副省級城市中的第一部中醫葯法規《深圳經濟特區中醫葯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條例》明確規定,非醫療機構不得以「中醫治療」名義開展推拿、按摩、刮痧、拔罐和美容等活動。也就是說,非醫療機構在經營項目名稱和介紹中,不得使用「中醫」、「醫療」、「治療」等術語,不得宣傳其治療作用。
記者調查發現,針灸、拔罐、點穴、火療、按摩推拿等「中醫治療」已成為深圳不少美容院、按摩院、休閑會所,甚至足浴中心等美容、保健機構招攬顧客的亮點,中醫養生保健日益受到顧客的喜歡。然而,由於缺乏統一的監管,中醫養生保健行業出現標准缺失、行業不規范、從業人員參差不齊等現象。而隨著中醫養生保健的日益紅火,行業標準的出台迫在眉睫。
中醫治療項目繁多
近日,記者走訪了深圳市內10多家相關保健、美容機構,發現不管是美容院、按摩院、休閑會所還是足浴中心,都存在中醫養生保健和中醫治療項目。其中,中醫按摩、刮痧、拔罐、點穴、火療等最為普遍,宣傳中都指出這些項目則對治療頸椎病、腰椎病,以及養顏、排毒、活經、減肥等有功效。
記者看到,這些項目的收費也存在很大區別,有的地方按摩推拿根據時間收費,每半個鍾在50元以上,有的美容機構按摩推拿一次則要上百元,甚至幾百元;而刮痧、拔罐、針灸等一次大概在25元―40元之間。
「一種是在人體各個部位沿經絡循行的路線、氣血運行的方向,用中醫的手法,刺激人體相應經絡穴位,調理五臟六腑陰陽平衡,從而達到治療疾病、舒緩經絡的效果。另外一種就是在施以手法的同時採用一些中葯達到治療保健的功效。」福田區一家美容院負責人說。
記者看到,在這家美容院內,中醫SPA、中醫專家治療項目成為該店重點推出的項目。該負責人表示,由於近年來中醫養生保健的興起,推拿、點穴、火療等中醫項目不僅只在按摩院或休閑中心出現,基本上每個美容機構也會推出一些「中醫治療」的項目來吸引顧客。
從業人員呈魚目混雜狀態
記者調查發現,養生保健機構的中醫項目從業人員呈現出參差不齊、魚目混雜的狀態。大部分美容院里從事中醫項目服務的都是一般的美容師,只是「經過機構專門的中醫知識和技術的培訓,對中醫略懂皮毛」,進行中醫治療項目服務的也多不是中醫師或中醫學院畢業的科班生。小部分按摩院等保健機構聘請個別的所謂中醫師,也基本上都沒有醫師資格證,只是有醫學院學醫的經歷。
最近,中醫點穴減肥陸續在一些減肥和美容機構出現,李小姐開始抱著嘗試的心態去體驗了一次,本來以為進行中醫點穴的應該是專業中醫師,結果沒有想到對方只是進行了短期培訓的工作人員。
「點穴和按摩的手法實在不敢恭維,也不知道是不是到位了,做完後也沒有什麼感覺。」在體驗一次後,李小姐對「中醫治療」心存質疑。她認為,既然打出「治療」的名號,至少應該是具有醫師資格的人員才能從事治療的工作。
「非醫療機構從事中醫治療項目屬於非法行醫」
到非醫療機構去推拿、按摩等是否會對個人的健康產生安全隱患呢?
記者從深圳市衛生監督所了解到,此前,衛生監督部門收到一些美容院、減肥機構假借「中醫治療」名義開展按摩、針灸、刮痧、拔罐等活動的舉報,稱治療效果不好。
「非醫療機構從事中醫治療項目屬於『非法行醫』,對個人的身體健康將會產生不良影響。」市衛監所相關負責人說。
市衛人委中醫處處長廖利平強調,由於非醫療機構不具備從事「治療」能力,中醫的水平和質量都無法與正規的醫療機構相比,肯定會對個人健康產生安全隱患。
「在進行中醫治療時,醫生必須首先進行醫學診斷,看病人哪裡出了問題,然後決定對病人採用中醫的治療手法進行治療。而那些沒有醫師資格證的按摩人員不懂醫理,也不懂使用中葯,更不可能檢查出病人哪些地方出了問題,或許只是學了些穴位和按摩手法,但這些只能用於身體保健或亞健康的調理,根本談不上治療。」廖利平說。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一名中醫師也指出,由於非醫療機構「中醫治療」項目的開展,導致一些市民對中醫理論甚至中醫治療產生誤解,把「簡單的養生保健當做治療,身體不舒服時就到社區的保健或美容機構去按摩幾下,而忽視了身體疾病的出現」。
將採取「開大門補後門」措施
記者了解到,由於養生保健行業處於「多頭管理」狀態,導致深圳中醫養生保健行業一直缺乏有效監管和行業標准,於是出現了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機構多、服務內容和服務標准不統一,以及非醫療機構內出現中醫治療項目的現象。
而在《條例》正式實施後,非醫療機構不得以「中醫治療」的名義開展推拿、按摩、刮痧、拔罐和美容等活動。這對於深圳來說,要清理非醫療機構的這些項目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對此,據悉,衛生部門將採取「開大門補後門」措施。
「所謂『開大門』,就是給予這些非醫療機構半年過渡期,讓其進行整改,取消中醫治療項目等。而『補後門』則是支持非醫療機構在中醫養生保健方面的准入,對這些非醫療機構進行人員的培訓等,以達到准入的標准。」廖利平說。
而更重要的是深圳將成立中醫葯協會,把中醫養生保健採用行業管理的方式,並出台相關細則,制訂中醫養生保健機構准入的標准和門檻等。
「細則規定養生保健服務項目的內容、服務的標准、服務的機構、人員的准入標准等,並規定哪些中醫項目非醫療機構不能開展。」廖利平說,「如此一來,在統一標准管理下,中醫養生保健行業才能健康、規范發展」。
2、養生政策是什麼?
養生之道與養生之術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將養生之道等同於養生之術,其實不然。中醫將養生的理論稱為「養生之道」,而將養生的方法稱為「養生之術」。
養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幾千年來醫葯、飲食、宗教、民俗、武術等文化方面的養生理論。其內容不外以下四點:
順其自然:
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強調在養生的過程中,既不可違背自然規律,同時也要重視人與社會的統一協調性。正如《內經》主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
形神兼養:
在養生過程中既要注重形體養護,更要重視精神心理方面的調攝,正所謂「形神兼養」、「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
動靜結合:
現代醫學主張「生命在於運動」,中醫也主張「動則生陽」,但也主張「動中取靜」、「不妄作勞」。
審因施養:
養生不拘一法、一式,應形、神、動、靜、食、葯……多種途徑、多種方式進行養生活動。此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時之不同用不同的養生方法,正所謂「審因施養」和「辨證施養」。
而「養生之術」則是要求在養生之道的指導下,方能實施。其內容囊括了以下七方面:
神養:
包括精神心理調養、情趣愛好調養和道德品質調養等方面。多涉及了中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內容。
行為養:
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為調養。
氣養:
主要為醫用健身氣功的「內養功」。多涉及了中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形養:
主要包括形體鍛煉及體育健身活動。多融合了醫學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食養:
為中醫養生之術的主要內容之一,其應用范圍較廣,適應人群也較多。主要內容為養生食品的選配調制與應用,以及飲食方法與節制等。內容包括了醫、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
葯養:
主要內容為養生葯劑的選配調制。其制劑多為純天然食性植物葯;其製法也多為粗加工調劑;其劑型也多與食品相融合。因此,中醫常有「葯膳」之說。
術養:
是以上養生之術以外的一種非食非葯的養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拿、針灸、沐浴、熨燙、磁吸、器物刺激等療法進行養生。主要涉及醫葯文化。
總之,養生的特點就是要強調在養生之道和養生之術基礎上的「因人施養」,在群體中並不強求統一性。例如,甲需要重點形體養護;乙需要著重調理飲食;而丙則需要著重調攝精神等,如果我們對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紅皂白,一律要求他們加強形體鍛煉或一律改變某種飲食結構,或一律靜坐練習氣功就不一定符合每個人的養生需要了。
http://www.medboo.com/cmsweb/webportal/W3179/A10022732.html
3、現在國家出台新政策美容養生行業是持證上崗的 是嗎?
好像是的,必須要有證
4、國家最新的關於養生養老的精神
國務院: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
《「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規劃》要復求,貫徹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有關政策要求,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放管服」改革制。對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申請興辦養老機構進一步放寬准入條件,加強開辦支持和服務指導。落實好對民辦養老機構的投融資、稅費、土地、人才等扶持政策。鼓勵採取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允許養老機構依法依規設立多個服務網點,實現規模化、連鎖化、品牌化運營。鼓勵整合改造企業廠房、商業設施、存量商品房等用於養老服務。
5、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注重養生?
說到養生人們往往會和老年人聯系在一起,因為老年人已入垂暮之年,為了能夠多活抄幾年,就信奉養生之道。年輕人看到這種情況,就會想到老來再養生有點晚襲了,不如早些行動效果會更好,於是一個看一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就開始注重養生了。
6、我想開一家養生保健中心不知政府有無扶持政策,或是有無養生設備之類的,請懂行的或是業內人給於指導。謝
銀鈴輕響,是思念和祝福的投遞。輕輕地一聲問候,不想驚擾你,只想真切地祝你新春快樂!
1
7、誰知道哪個健康養生項目比較的好?求推薦,主要想做加盟,最好公司有相關扶持政策。
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copy都處於良好的狀態。健康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主要臟器無疾病,身體形態發育良好,體形均勻,人體各系統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較強的身體活動能力和勞動能力,這是對健康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較強,能夠知適應環境變化,各種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對身體的作用。傳統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現代人的健康觀是整體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道、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現代人的健康內容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心靈健康、社會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環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權利。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