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野菌湯鍋附近

養生野菌湯鍋附近

發布時間:2020-12-26 18:06:04

1、壹佳壹佳壹野山菌養生湯鍋 中南城店怎麼樣

點了干鍋牛蛙,味道不錯,尤其裡面的土豆片很好吃,像薯片一樣^O^菌菇湯也不錯,菜看著也算干凈吧。可能剛開的關系,人比較少,不過服務態度挺好的。

2、引產七天可以吃野生菌養生湯鍋嗎?

一般引產後,身體相對來說比較虛弱,可以多吃一些具有營養的食物,野生菌養生湯也是可以吃的,不會太大的影響,一定注意休息,補充營養才有利於身體的恢復。

3、火鍋的「前世今生」,風靡世界的火鍋是怎樣產生的?

如今,火鍋已經成為風靡世界的美食。騰騰熱氣、各種食材翻滾、口味麻辣可口,是一種老少皆宜的美食。夏天吃,排除身體濕氣;冬天吃,讓身體暖洋洋的。

網上盛行一句話:「沒有什麼事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吃兩頓。」足以說明我們多麼喜愛火鍋,火鍋基本成為了我們的主食。親朋好友相聚、情侶、同學等各種聚會,火鍋都不會缺席。

很多人都以為火鍋是從清朝開始的,其實則不然,火鍋的歷史從戰國時期就開始了。那麼火鍋是如何在這悠久的歷史中,幾經波折後成為全世界人民喜歡的美食呢?

一、火鍋的「前世今生」

關於火鍋的起源,現如今一直流傳著兩種說法:其一是在三國時期,那時所稱的「銅鼎」就是火鍋的前身;其二是火鍋始於東漢,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指火鍋。

不過這兩種說法並沒有誰得到了最確鑿的證據,靠幾個已出土的文物,我們並不能確認是真是假。雖說無法證實哪個才是火鍋的源頭,但是我們也依然知道了火鍋的歷史比我們想像中更久遠。至於火鍋的名字的來源,據說是因為往火鍋中加蔬菜等食材時會發生「咕嘟咕嘟」的聲音,所以被稱為「古董羹」。

據《魏書》記載,三國時代,銅制的火鍋已經出現了,人們用火鍋來涮雞、鴨、魚等肉食;但是由於時局動盪,當時只有皇族才能吃火鍋的,那時皇族使用銅制的器皿來製作火鍋。與之相比,底層百姓大多流離失所,朝不保夕,哪裡談得上享樂,而且烹飪技術也不夠完善,所以火鍋只是在貴族中比較盛行,在民間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後來國家情況好了很多,烹飪技術也進一步提高,各式各樣的火鍋逐漸問世,平民也開始逐漸能接觸到火鍋,所以火鍋也就慢慢開始普及了。鴛鴦鍋也就是從那時產生的。據說魏文帝曹丕喜歡用一種名叫「五熟釜」的器具來煮東西。「五熟釜」顧名思義,也就是由五個格子,能把不一樣的食物放不一樣的格子里煮,可以算是鴛鴦鍋的鼻祖。

偉大的詩人白居易也曾在詩中寫道:「綠蟻新醉酒,紅泥小火爐」。紅泥小火爐便指陶制火鍋。

唐朝時期,大部分的器皿都是陶制的,被稱為「暖鍋」。在此之前,煮火鍋大多使用銅鼎等銅制器具,到唐朝,大多人使用陶制的瓷器,火鍋也不再是皇室貴族的專享的美食,也為火鍋的普及造就了一定的條件。

東晉時期的大詩人陶淵明一直被列為文人雅士之首,他隱匿於山水之間,與山川蟲鳥相伴,他最喜愛的便是詩、酒、柳和菊,對火鍋也十分喜愛。陶淵明一生追求田園生活,為此幾次三番罷官歸隱,他對清幽、雅緻的追求處處可見。

他對菊的喜愛不僅僅是一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甚至把菊花擺上了餐桌,創造了一種火鍋,被稱為「菊花火鍋」——也就是在火鍋上放上菊花,不僅能讓顏色看起來更加好,而且能讓人延年益壽。

到唐朝時,文人雅士們爭相模仿前人的高風亮節,與之菊花火鍋的名聲也就漸漸大了起來。據說,當時的酒館、餐廳都開始應季提供菊花火鍋,慈禧太後對菊花火鍋更是情有獨鍾。經過唐朝之後,火鍋已經遍布整個大街小巷,成為人盡皆知的美食。

到宋代時,世間安穩,經濟發展也欣欣向榮,據說宋朝的GDP占整個世界的22.7%,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手中的余錢也增多了不少,自然也就會想著吃更好的、過更好的日子了。所以在宋朝,人民對於吃的講究越來越多,如今我們熟知的各種「烹、燒、爆、炒」等做法都是那時候才發明的,涮火鍋的吃法也是從這個時候發展起來的。

相傳南宋的美食家林洪在《山家清供》中提到的兩次涮火鍋的經驗:林洪幾人來到武夷山,山間下起了大雪,有人在風雪中捕獲一隻兔子,但是並沒有廚師,該如何吃呢?將兔子切成薄片,以風爐為器皿,放上水,水沸騰後,便用涮著使用即可。

時隔五六年之後,林洪在杭州又吃了一次涮火鍋,回憶起山中的兔肉火鍋,他不禁有感而發,脫口而出「浪涌晴江雪,風翻晚照霞」。於是他便給火鍋取名「撥霞供」。說起名字,是不是畫面感撲面而來呢?

到明代時,火鍋更具現代風味。相傳,當時的火鍋已經不僅僅考慮口感,而且開始研究養生的問題。與當代年輕人追求的「吃著火鍋,喝著涼茶」有異曲同工之妙。

到清代,火鍋更是大受推崇,滿族將這種吃法再次變成了宮廷佳餚。據說當時火鍋的發展已經達到空前盛世的地步。民間酒樓所售的火鍋更是種類豐富多樣,雞鴨魚肉,應有盡有,蔬菜水果等讓人目不暇接。乾隆皇帝就是十分喜歡吃火鍋,據說他微服私訪時,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去嘗一嘗當地的火鍋,在外尚且如此,在宮中時,也離不開火鍋。

作為火鍋的死忠粉,乾隆皇帝甚至還制定了不同的火鍋以供自己在不同的季節食用:春天吃「燉酸菜熱鍋」,夏天吃「野意熱鍋」,秋天吃「燕窩蔥椒鴨子熱鍋」,在寒冷的冬天更是,幾乎頓頓不離火鍋。據記載,在乾隆十四年,他一個月內便吃了23種火鍋,合起來有66次,真是令人嘆為觀止。看來乾隆不只是一位明君,更是一個吃貨呢。

他不僅本人喜歡吃火鍋,而且也親自「代言」火鍋。據記載,乾隆四十八年的正月初十,他曾在宮中大擺宴會,530桌的火鍋宴,實在之宏偉壯觀。在他退位之時,也就是嘉慶元年,他辦了一個更大的火鍋宴,史稱「千叟宴」,共置辦1550桌,邀請宮中眾大臣一同品嘗,赴宴人數達5000人,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到現在火鍋更是不得了,不僅在中國發展,而且早已走出國門,許多外國對中國的火鍋也是甚是喜愛,還有人為了吃到中國的美食移民的。火鍋的未來可謂蒸蒸日上啊。

二、火鍋「專業術語」

涮:肉片、蔬菜易老,煮過頭了不僅味道不好,形狀更是一言難盡;老肉片難以下咽,對我們的牙口也是一番考驗。像土豆、地瓜等蔬菜,煮過頭了便化入湯汁,無處遍尋蹤跡。煮:內臟、鱔魚帶蟲,還有目前的海鮮、魚類等種種食材,內含的細菌很多,幾經加熱翻煮次才能吃。而且有些蔬菜不煮熟的話對身體有一定的毒性,火鍋好吃,可也別著急哦。汆:毛肚鴨腸最為講究,要時刻注意動向。將其放入沸騰的火鍋中,筷子力度不松不緊,15秒挑出方可Q彈爽口,可以防止武士養分因高溫烹調而流失,因此民間流傳著毛肚汆七上八下之說,鴨腸滾上三下三的手法。

總結

如今,火鍋已經成功遍布整個中國。雖然能吃的都可以涮,但各地環境不同,自然吃火鍋的偏好和口味也大不相同。

川蜀地區最愛麻辣,鮮紅的油與辣椒混合,讓人食慾滿滿,吃起來油而不膩,讓人慾罷不能,麻辣魚火鍋也是在全國出了名的;重慶火鍋也喜愛麻辣,最出名的還要數小火鍋,湯底鮮美,想要幾串拿幾串,根本不存在吃不了剩下的情況。

重慶火鍋的湯底是最正宗的麻辣味,讓人辣卻不能停下,重慶人鍾情毛肚、鴨腸,一盤一盤不嫌多;雲南火鍋也喜辣,而且最喜歡加菌類,很多獨特的山珍只有在這里能吃到;北京最喜肥牛;河南最愛羊肉;湖南人最重口,喜歡涮豬腦。

不論你喜歡菌湯鍋的鮮美還是麻辣,海鮮鍋還是番茄鍋,我相信你總能在這里找到一款最適合你的火鍋。即使有各種吃法、各種偏好、各種湯底,但是吃火鍋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找一個合適的借口,與親戚朋友、同學、同事相聚,聊聊現在、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一頓火鍋是感情的維系,我們在自己的世界裡忙得團團轉,卻沒有時間去體貼家人、關心朋友,但是只要一頓火鍋就夠了。上了餐桌,天文地理、八卦花邊、把酒言歡、美食下肚,那些在不知名日子裡淡化的感情又開始逐漸升溫。

確實,我們吃的是火鍋,又不僅僅是火鍋。我們吃的是歷史、是文化、是傳承。這些一個個獨特的火鍋將會成為我們的記憶,成為我們的一部分。

與養生野菌湯鍋附近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