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立春後老人的養生保健

立春後老人的養生保健

發布時間:2020-12-23 07:15:12

1、立春時節如何養生最健康

冬季即將來臨, 在冬季,人體的新陳代謝作用變緩,以盡可能地保持體力,但同時也降低了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事實的確如此,世界上大多數地區的死亡率都以冬季為最高,冬季也是心腦血管病、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時段。不過,人們也大可不必消極等待,通過天氣預報,可以巧妙地「破譯」疾病發生的預兆,從而採取積極的防範措施。   冬季從立冬開始,經過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至立春前一天。「冬者,天地閉藏,水冰地坼」。從自然界萬物生長規律來看,冬季是萬物閉藏的季節,自然界是陰盛陽衰,各物都潛藏陽氣,以待來春。冬季之風為北風,其性寒。「寒」是冬季氣候變化的主要特點。因此,冬季保健就顯得更為重要。 飲食調理 冬季進補有方   「冬令進補,春天打虎」,老祖宗留下的這句古訓,成了現今人們冬季保健的最大理由。於是葯補食補齊上陣,都希望能補出一個健康的體魄。中醫專家認為,進補一定要在專家指導下進行,不然盲目聽信一些傳言進補,到最後,反可能補出副作用。往年的一些例子希望能給大家一些提醒。 猛吃羊膏湯「痘痘」上臉   小林的外婆是小有名氣的烹飪高手,每年到了冬季,都要想方設法熬些湯、燉點羹什麼的給全家老小進補。小林清楚地記得,前年外婆逼她吃桂圓蓮子羹,去年又吃什麼阿膠,那味道她還真的不大喜歡。但為了老人高興,閉閉眼還是吃下去了。今年讓她感到驚訝的是,外婆的高招竟然是「羊膏湯」。   神通廣大的外婆四處託人從蘇北弄來了一隻據說從沒吃過飼料的山羊,宰殺後把部分山羊肉紅燒吃掉,剩下的骨頭和羊腿等全都溶化進羊膏湯內了。外婆在湯里加進了紅棗、桂圓、核桃仁、冰糖等,乾脆用多年沒用過的蜂窩煤爐烹制起來,說是比煤氣用文火更方便。為讓外婆高興,小林提了兩飯盒回來放到家中冰箱里。感覺餓的時候,就盛出一碗在微波爐內轉上一分種吃下去,多的時候一口氣能吃下3碗。她想反正是滋補的東西,說不定一段時間過去,自己的皮膚會越來越好呢。   讓小林怎麼也想不到的是,自己的臉上竟然莫名其妙發出了很多「痘痘」,嘴角也開始潰瘍起來。找一位研究中醫的朋友一咨詢,方恍然大悟,羊膏湯內營養相當豐富,作為一種滋補品,每天只用空腹吃一小碗即可。想吃就吃的盲目服用方法自然會進補過量,機體難以吸收如此多的營養,當然會發到外面了。 濫服保健品肝臟鈣化   張教授退休後經常四處聽一些健康講座,並把各種要點認真記錄下來。去年冬天,他為自己「設計」了一個冬令進補計劃。根據平日醫生說自己缺這個缺那個的情況,他為自己買了多種補腦補鈣補微量元素的營養保健食品,僅包裝盒摞起來就有1米多高。吃了兩個月後,感到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結果發現他因「進補」太多導致肝臟鈣化,必須住院治療。   對身體的過度關注、營養知識的缺乏和一些廣告的不正確引導是各種營養補充劑在老年群體中泛濫的主要原因。其實,營養的核心是「合理」,雖然合法生產的營養品確有其相應的功效,但這些營養老人可以從食物中獲得。老人只要不挑食,就根本不會缺這缺那。即使需要補充某些營養,也需要由醫生來確定。專家為此提醒市民,進補必須適度、合理,不能盲目亂補。 以"鞭"補"鞭"未必帶來「性」福   一到冬季,長期為子孫操勞的張大爺就忙著為剛結婚的孫子買鹿茸、甲魚等傳統補腎物品,認為他吃了海狗鞭、鹿鞭等,就可以「補腎壯陽」,這似乎已成為不少長輩關心小輩的一種方式。專家認為,隨便濫吃這些物品不僅不能助性,也許反而危害健康。   吃進去的動物「鞭」進入人體後,跟其它食物一樣,都必須經過消化道消化、吸收,然後成為蛋白、脂肪、糖及其他營養物質,再被人體利用,而不是吃什麼器官就補到什麼器官上。除此,動物的「鞭」本身也不比其它食物多什麼,更不含有什麼特殊的營養素,即使是動物「鞭」中本身含有的一些雄激素,經過加熱、消化後已被破壞,並不能多補給人雄激素,所以說,用它來壯陽是毫無意義的。對於補鹿茸的做法,專家認為,任何一種補品都有一定的適應症狀,一般青年男士沒有必要隨意服用。即便需要,也應在醫生指導下。   其實,我國最早的一部葯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就記載了大棗、芝麻、蜂蜜、葡萄、蓮子、山葯、核桃等食物具有補腎益精助陽的功能,它們具有維持和提高男性性功能的重要作用。適當的飲食調節同樣可以改善身體。 濫用人參等於圖財害命   進補的意識不少人都有,但對於如何進補,人們並沒有深刻的認識。不少人認為只要是具有較高營養價值的東西,不論食品、營養品,還是具有保健作用的葯品,都在冬季進補范圍之內。於是濫用補品現象時有發生。如清代名醫徐大椿曾針對當時一些庸醫亂給病人服用人參的情況,一針見血地指出:濫用人參等於圖財害命。徐氏認為,人參價格昂貴,有一定補養作用,但其應用前提應該是身體虛弱、氣血不足。   若給身體強壯、內有食積及痰火之人服用人參,則不僅起不到補養作用,反而還會加重病情。這樣一來,病人既花費了金錢,又有損健康,庸醫的做法與圖財害命有什麼兩樣? 服用不當也會損健康   從去年冬至開始,張先生都在嚴格服用中醫開出的補膏。但後來因為要出差兩周,他嫌補膏攜帶不方便,認為這種東西反正是滋補的,早吃晚吃都是吃,於是提前將兩周的補膏量全部吃掉。結果腸胃一下子起了反應,渾身上下不舒服,趕緊送到醫院進行治療。盲目的吃補膏最終反害了自己的健康。   我國名中醫、上海中醫葯學會會長施杞教授告訴記者,很多人認為膏方是用來進補的,什麼時候都可以吃,這種想法實在不對。膏方是一門高深學問,是醫、葯、工等綜合的結果,其加工更是相當講究。葯材要道地,細料要分開煎,入膠時要認真掌握火候,入糖時要注意是否粘鍋或燒焦……。花費如此大力氣製作出的膏方,服用時也有嚴格的規矩,所以一定要遵醫囑   專家再三提醒,補品雖好,不可濫用。人體是否需要補養,究竟應該怎樣補養,人與人之間差別很大。一般來講,體質虛弱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不同;體質特徵,有易於上火、喜暖怕涼、腎氣虛弱、脾胃欠佳之差異……如果不加分析,盲目進補,難免犯虛虛實實之戒。舉例而言,脾胃虛弱的人,濫用膏滋等滋膩之品,可使人脾胃更虛;易於上火的人,濫服鹿茸等溫補之品,會使人火氣更大。為此,若要進補,應當在有關專業人士的指導下,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選用相應的滋補食品及調養葯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進補的目的。 進補之前先「底補」   冬令進補是我國人民養生保健的一項良好傳統。進補是否得法,除了取決於選擇補品是否適宜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進補之前是否做好了「底補」。   「底補」即指和胃。大凡補葯,多味甘,偏於滋膩,易壅氣,有礙胃之弊;而且,需進補的人大多脾胃虛弱,消化功能欠佳。因此,進補的時候要特別注意調理好脾胃功能,尤其是虛不受補的人,應該在進補之前先服健脾和胃、消食理氣的葯物,使脾胃逐漸適應對補葯的吸收。   「底補」方法很多,丸散膏湯,凡有調理脾胃之功效的,均可選用。這里,特別介紹一種簡便的葯茶療法。這種葯茶療法以「和胃代茶飲」為代表,早先是清宮御醫用於病後調理的組方,後來成為清宮用葯的一大特色。我們將此法運用於進補之前的調理,改進成幾種針對不同病人的和胃茶,同樣效果顯著。   1、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的人:山葯15克,陳皮10克,茯苓10克。共置小沙鍋中,加水約300毫升,煮沸10~15分鍾後取汁。再加水約150毫升煎煮,這樣2~3次後,合並葯液,過濾,將濾液代茶頻飲。經過15~30天的和胃茶調理,食慾會增強,脾胃調和,即可開始進補。   2、經常腹脹、消化不良的人:山楂10克,陳皮10克,木香5克。共置小沙鍋中,加水約300毫升,煮沸10~15分鍾後取汁。這樣2~3次後,合並葯液,過濾,將濾液代茶頻飲。同樣,一般15~30天後,病人消化功能增強,脾胃健運,可以開始進補。   經過「底補」後的進補,不僅能避免虛不受補的情況發生,而且能使葯物最大限度地發揮補養作用。葯茶療法作用溫和、簡便有效,不失為「底補」的好辦法。

2、立春過後吃什麼蔬菜養生

 立春過後吃什麼蔬菜養生

1、春筍

說到吃春,不得不提的就是春筍。春筍脆嫩鮮美,可嚼出清香和甘醇來,被譽為「素食第一品」。吃筍有滋陰、益血、化痰、消食、利便、明目等功效,並對防治血脂增高、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糖尿病、腸癌及痔瘡等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2、豆芽

春日食春芽。春天裡所有的植物都生發出鮮綠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萵苣等等。豆芽具有發散的功能,吃下去不但能利濕,還會幫助人體生發陽氣。立春吃豆芽的時候也不必加肉,以免加重胃腸負擔。

3、蘿卜

在許多地方,立春又叫「咬春」。北方最具代表性的食品是蘿卜,吃蘿卜可分為啃、切片、切絲、做餡等多種形式。吃蘿卜不僅可以解春困,還可以增強婦女的生育機能,立春蘿卜又稱為「子孫蘿卜」。北方人多愛吃生蘿卜,尤以心裡美和小紅蘿卜為最佳。

4、薺菜

在春天的野菜中,薺菜絕對算是耀眼的明星,初春采其嫩苗作為野菜食用,清香可口。薺菜的營養價值也很高,尤其是維生素C、類胡蘿卜素和各種礦物質含量很高。傳統醫學認為,薺菜還有輔助治療痢疾、腸炎、感冒等功效。

5、韭菜

韭菜又叫「起陽草」,性溫,有補腎補陽的作用。春天氣候冷暖不一,建議人們到春季不妨多吃一些春韭,以祛陰散寒。而且,春季人體肝氣偏旺,影響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多吃春韭可增強脾胃之氣,有益肝功能。

6、菠菜

在眾多的蔬菜之中,適宜養肝護肝的就有菠菜。菠菜為春天應時蔬菜,具有滋陰潤燥、疏肝養血等作用。極為常見所以普通,菠菜不過是一種「菜中凡品」。作為凡品的菠菜吃法是很多的,煮粥即是普通一途。春季養生可用菠菜來煮粥。

3、立春的時候要怎麼養生

立春,是四季之首,意味著春天己來臨。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那麼,對養生而言也要有個好的開始。春季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於一個「生」字。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意味著萬物復甦,春回大地,立春後人體內陽氣開始升發,應採取科學的養生方法,對全年的健身防病十分重要。
在飲食上應多吃甜食少吃酸食。《千金方》記載:「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就是這個意思。因為春天肝陽上亢,若吃酸性食物,易導致肝氣旺盛,應多吃韭菜、百合、豌豆苗、薺菜、大蒜、苘蒿、春筍、荸薺、甘蔗、大棗等,少吃洋蔥、花椒、肉桂、茴香、羊肉、狗肉、貝類海鮮水產品等,以免增加肝臟負擔。
精神上要保持心情舒暢。春季肝陽亢盛,情緒易急躁,因此要做到心胸開闊,心情舒暢。
多運動。春季空氣中負氧離子較多,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防止動脈硬化。
立春揭開了春天的序幕,預示萬物復甦的春天的開始,白晝逐漸變長,氣溫回暖。此時也是冬夏季風轉換交替的季節,於是就出現時寒時暖,乍陰乍晴,天氣變化無常的狀況。俗話說「春天孩兒臉。氣候常多變」,用來形容這個季節再恰當不過了。昨天還是艷陽高照,今天卻得裹著大衣,不少人都被這個季節折騰得不知所措。在江南各地的春季,降水時間和降水量都有顯著增加。連綿陰雨,溫度低、日照少、濕度大,對人體健康有其不利的一面。

4、誰懂養生啊,立春後還能補腎陽嗎

立春之後,養生應注意以下事項。
避免「濕」氣上身
立春後雨水增多,濕氣加重,細菌、病毒容易生長和繁殖。春季養生要在防潮上下功夫。居室每天中午要開窗通風,被褥和衣服要保持乾燥透氣。春季穿純棉的寬松衣服,可避免發生濕疹。另外,不要在潮濕的地方進行鍛煉,運動出汗後要及時擦千,並盡快將留有汗漬的衣服換掉。運動後不能帶著汗洗澡,以免出現汗疹或關節疼痛等病症。
適當「春捂」
春季氣候忽冷忽熱,中老年人的代謝功能和調節體溫能力較弱,受涼後易感染疾病。我國民間有「春捂」之說,尤其是在北方地區,不宜馬上脫去棉衣。換裝時應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則,先把上衣減掉一些,褲子可晚一些減,下身寧熱勿冷。這樣有助干養陽氣。特別是患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的老年人,初春時要盡量使身體「不凍不寒」,避免受涼加重疾病。
飲食省酸增甘
春天飲食應「省酸增甘」。春天肝陽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導致肝氣過於旺盛,而肝旺容易損傷脾胃,所以,春季飲食應忌「酸」。酸性食物有羊肉、狗肉、鶴鶉、炒花生、炒瓜子、海魚、蝦、螃蟹等。立春之後宜食用甘溫補脾之品,如山葯、春筍、菠菜、大棗、韭菜等。
宜「動」不宜「靜」
春天自然界陽氣開始於卜發,人體應該藉助這,一自然特點,重點養陽,養陽宜「動」不宜「靜」。應積極到室外鍛煉,春季空氣中負氧離子較多,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防止動脈硬化。
但是老年人及體質較弱者進行春煉不宜太早,防止早晨氣溫低、霧氣重而引發傷風感冒或哮喘病、慢性支氣管炎,所以最好在太陽升起後外出鍛煉。春季鍛煉不能空腹,早晨血流相對緩慢,體溫偏低,在鍛煉前應喝些牛奶、蛋湯等熱湯飲。同時運動要舒緩,晨起後肌肉鬆弛、關節韌帶僵硬,鍛煉前應先輕柔地活動軀體、扭動腰肢、活動關節,防止因驟然鍛煉而發生意外。
保持心情舒暢
心情舒暢有助干養肝。春季肝陽亢盛,人的情緒易急躁,所以應保持心胸開闊,身心和諧。心情抑鬱會導致肝氣郁滯,影響肝氣的疏泄,容易引起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進而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疾病等。
節制性慾
春天是養陽的大好時機,如情慾妄動而房事較頻,則會耗氣傷精,進一步損傷陽氣,因此春天應適當節制性慾。
春季忌盲目壯陽
人們認為,動物的陽具,如牛鞭、狗鞭、鹿鞭以及海狗腎、犀牛角等,具有益腎通陽的作用,能夠刺激性慾。因此,在民間有人把梅花鹿、牛的陽具割下來,風干後,當做壯陽良葯高價出售。其實,這類所謂壯陽葯,對增強性慾的作用極為有限。
不了解性葯方面的科學知識,人為地利用性葯催情,一方面可以使內分泌失調,免疚功能下降,甚至引起腎功能表揭;另一方面,長期服用性葯後,一旦停葯,可以導致無法恢復的勃起功能障礙。

5、立春後如何養生

春天飲食應「省酸增甘」,因春天本來肝陽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導致肝氣過於旺盛,而肝旺容易損傷脾胃。所以,春季飲食忌酸。
不宜食用羊肉、狗肉、鵪鶉、海魚、蝦、螃蟹等酸性食物。宜食用甘溫補脾之品,可多吃山葯、春筍、菠菜、大棗、韭菜等。也可用山葯和薏米各30克、小米75克、蓮子25克、大棗10枚共煮成粥,加少許白糖當主食長期食用。
春天自然界陽氣開始升發,人體應該藉助這一自然特點,重點養陽,養陽的關鍵在於「動」,切忌「靜」。
老年人應該積極到室外鍛煉,春季空氣中負氧離子較多,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防止動脈硬化。但是老人春練不要太早,防止因早晨氣溫低、霧氣重而患傷風感冒或哮喘病、慢性支氣管炎,應在太陽升起後外出鍛煉。另外,春練不能空腹,老年人早晨血流相對緩慢,體溫偏低,在鍛煉前應喝些熱湯飲。同時運動要舒緩,老年人晨起後肌肉鬆弛,關節韌帶僵硬,鍛煉前應先輕柔地活動軀體關節,防止因驟然鍛煉而誘發意外。
春季是肝陽亢盛之時,情緒易急躁,要做到心胸開闊,身心和諧。
心情舒暢有助於養肝,因為心情抑鬱會導致肝氣郁滯,影響肝的疏泄功能,也使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疾病等。
老人本來陽氣相對不足,而春天是養陽的大好時機,如情慾妄動而房事較頻,會耗氣傷精,進一步損傷陽氣,因此老年人在春天應適當節欲。
中醫認為,立春後人體內陽氣開始升發,如能利用春季陽氣上升、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採用科學的養生方法,對全年的健身防病都十分有利,希望上述介紹給大家帶來幫助。

6、立春後的養生食療有哪些

立春飲食在民國初年沒有改變。大量的地方誌對此都有記載,即使一些沒有提及迎春禮儀的地方誌,也記述了立春飲食。
與清代比較,民國時期的立春飲食習俗沒有大的變化。例如清代康熙《天津衛志》載「:立春食蘿卜,謂之咬春。先一日迎芒神,設宴啖乾隆《天津縣志春》和光餅。」緒《天津府志》的記述與此完全相同。民國《天津志略》則沒有提及官方的迎春禮儀,但是對民間立春飲食的記載卻很詳細:「是月如過立春,多食春餅,備醬、熏及爐、燒、腌、鮮各肉、並各色炒菜:如菠菜、韭菜、白菜、粉干、雞蛋等,而以麵粉烙薄餅,卷而食之。婦女多食紫水蘿卜,謂之子孫蘿卜,曰咬春。」 當然,這里描述的是比較富庶地區的富裕之家,但是即使貧困地區,立春的飲食習俗也沒有變化。
例如河南民國《林縣志》所載「:民國後禮廢,民間於是日食薄餅、蘿卜絲,謂之咬春。」即使節日食品相對簡單,立春的飲食習俗依然傳承。這與官方禮俗形成鮮明的對照。這是北方立春飲食習俗的基本情況。
在廣大南方地區,立春吃生菜的習俗也沒有改變。清末廣東《開平縣志》和《新寧縣志》記述了迎春禮儀,也記載了民間立春飲食習俗「:啖生菜、春酒,以迎生氣。」 民國《赤溪縣志》沒有記載迎春禮儀,但是對立春飲食習俗有著同樣的記載:「立春日,啖生菜,飲春酒,以迎生氣。」 這些記載明顯表示,在從清末到民國的社會變遷中,官方的迎春禮俗發生了劇變,而民間飲食習俗仍然如舊,沒有什麼改變。
由於迎春禮儀的消亡,官方的春宴在民國時期便不再舉行。
盡管迎春在遼寧和四川偶爾舉行,但是對春宴都沒有記載。這說明,與官方禮儀相聯系的春宴或者已經不復存在,或者不再佔有值得一書的地位,但是家庭中的春宴春酒還存在。民國《天津志略》對民間的立春飲食的記載實際是對立春家宴的描述,不僅有立春的節日食品春餅,而且備醬、熏及爐、燒、腌、鮮各肉及雞蛋,並各色炒菜,其中包括冬春之際稀有的菠菜、韭菜,菜餚相當豐盛。
春餅在民國時期,甚至在建國以後仍是北方人民喜愛的食品,幾乎成為全國通行的歲時特殊食品。在50年代和60年代,在黑龍江還盛行立春吃春餅卷白菜,在浙江則用春餅卷黃芽菜、茭菜和綠豆芽。
當然,在中國北方最有特色,至今比較普遍的立春食品還是蘿卜。在我的家鄉山東省泗水縣,蘿卜是冬季的重要蔬菜之一,也是人們喜愛的蔬菜。它不僅作為水果的代用品生食,還常常用作懸掛的花盆,把蘿卜從中間部位截斷,挖出內瓤,裝入串在一起的蒜瓣,白天懸掛在屋門外太陽光下。幾天之後,蘿卜和蒜瓣都抽出綠芽,時間久了,蘿卜還可以開花。在冬末初春的北方,樹木花草枯萎之際,這生機盎然的綠色便十分珍貴。
作為節日食品,充足的食物來源和對於這種食品的生理需求是必要的前提,但是人們對這種食品的價值評判也發揮重要的作用。在節日食俗的架構中,生理需求常常構成內在的隱含的深層功能,而價值評判構成外在的表層功能。只要食物來源的基礎條件不變和這種生理需求一價值評判的對應結構能夠保持相對穩定,那麼這種食品及相應的食俗就可以得以延續。在北方許多地區,自然環境和農村的生活條件在民國以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基本上沒有改變,蘿卜的象徵意義也沒有改變,所以立春吃蘿卜「咬春」的習俗也還存在。
在廣東人們至今仍然十分喜歡吃生菜。但時間並不是僅限於立春,而主要是在春節。在正月二十六日朝拜觀音時,人們要吃生菜會,也就是會友們聚在一起吃蜆肉、生菜、韭黃做的生菜包。
但是家庭於立春舉行的春酒春宴已經銷聲匿跡。根據筆者年作的問卷調查,立春在許多地區已經不再作為節日看待。河南新鄉、商丘和安陽已經多年不過立春。
在山東的臨沂只是把立春作為一個農業節令。
人們不把立春作為正式的節日,當然不會再置酒作菜,邀親請友隆重慶祝。這種民間習俗漸弱的趨勢與官方禮俗的消失有著密切關系。在迎春禮俗盛行的清代,迎春場面浩大,節日氣氛濃烈,觀春歸來,余興未盡,相邀開懷痛飲,正如《蓬萊縣志》所載「:迎春日,無貴賤老少,相攜觀春於東郊,歸約親厚者飲,名曰春宴。」充分說明官方迎春禮俗對民間春宴習俗的影響。但是迎春禮俗消失之後,不僅立春的節日氣氛驟減,而且官方春宴的導向作用也不復存在。久而久之,人們關於立春的節日觀念淡化,只是把立春作為一個農業節令,那麼在比較隆重的節日才置備的酒宴自然而然也就漸漸取消了。如若追究最終原因,應該可以說是官方迎春禮儀的消失導致了民間家庭春宴逐步消失。
雖然春酒春宴在立春的節日食俗中消失了,但是作為春宴主要節日食品的春餅卻並沒有消失。春餅在山東又名薄餅、荷葉餅,上可以入宴席配烤鴨同食,下可以卷大蔥、抹面醬,而與百姓的日常生活結緣,最是餅中「通品」,深受民眾喜愛。
大蔥味辣,為五辛之一,春餅以五辛佐食,這正是古代立春飲食的遺俗。
春卷在今天已經成為世界性的食品,在有中國餐館的地方,就有春卷。春卷在德國甚至被看作中國食品的 代表。這里的春卷當然已經與立春沒有直接關系,不必只在立春食用。人們也大多並不知道,春卷本來是與立春相關聯的,曾是立春的節日食品。
在迎春禮儀消失之後,在立春的節日角色淡化之後,立春食品「走出」了立春,不僅「走進」了民眾的日常生活,而且「走向」高級宴席,有的還走出國門,成為具有特色的中國食品。

7、立春後該如何養生?

立春後養生要來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逐漸從「秋冬養陰」過渡到「春夏養陽」,注意保護陽氣。因春屬木,與肝相應,所以在春季養生上主要是護肝。中醫認為肝主情致,因此護肝要從心情著手,養肝的關鍵就是要保持心情舒暢,防止「肝火上升」。春季陽氣開始生發,適合多吃一些具有辛甘發散性質源的食物如香菜等。不宜食酸收之味,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可以多喝花茶、玫瑰花等,以幫助驅散一整個冬季聚積在人體內的寒氣和邪氣。同時芬芳的香味百和天然的營養物質,又能夠促進調節血氣和陽氣。「春捂秋凍」是有一定道理的,「春捂」是說春季氣溫剛剛轉暖,不要過早脫掉棉衣。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由冬季轉入初春,乍度暖還寒,而且氣溫變化又大,過早脫掉棉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

與立春後老人的養生保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