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秋養生,早、中、晚該喝什麼茶?
在秋天,既要注重養生也要保持身材最好的狀態,秋季養生喝什麼茶好?給大家推薦幾種適合秋天喝的茶。
秋季養生喝什麼茶好
1. 薄荷茶
將薄荷葉和甘草一起加水熬煮十分鍾左右飲用可以幫助調理腸胃,幫助排出體內濕氣。薄荷屬於發汗解熱的中葯材,能清心明目、發熱解表、清熱解毒,甘草則可以補脾益氣、調和諸葯、清熱解毒、祛痰止咳,對於脾胃虛弱、咳嗽痰多等症狀有治療作用。兩者煮茶飲用,能夠幫助健脾祛濕。
2. 烏龍茶
烏龍茶是茶的一種,能夠健脾消食、清熱防暑、生津利尿、消除疲勞,很多人會濕氣重,跟身體里的脾胃虛弱有關系,烏龍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健脾養胃,通過養胃助消化達到一定的祛濕目的。
3. 薏米茶
薏米是祛濕的常用食材,它不僅能夠健脾祛濕,還有清熱解毒的功效,現代醫學認為,薏米還能美容養顏、防衰老、防癌症。想要去除濕氣,可以將薏米和淡竹葉或者綠茶等煮成茶飲用。
4. 陳皮茯苓茶
茯苓有健脾利水寧心的功效,對於脾虛食少、水腫痰多等情況都有治療功效,而陳皮則是健脾助消化的常用葯材,將陳皮和茯苓一起放入杯中加開水沖泡飲用,對於排除身體內的濕氣很有作用。
5. 二花蜜茶
二花是指木棉花和槐花,將兩種花其放入清水中煮十五分鍾左右,濾去茶渣後加些蜂蜜調味飲用即可。木棉花是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功效的,槐花則可以清肝瀉火、涼血止血,兩者合泡,可以去除濕氣,同時清熱降火。
6. 竹葉茶
將竹葉製成竹葉茶後存好,需要用的時候取適量茶葉,用開水沖泡飲用,如果不喜歡竹葉的味道的,可以適量加些冰糖調味。竹葉茶有清熱祛濕、利尿解毒的功效,同時這道茶也很適合夏季飲用,能夠幫助清熱消暑。
2、初秋養生吃什麼,4種食物潤燥又排毒
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 」立秋一到,天氣雖然早晚涼爽,但白天仍有秋老虎肆虐。在這個時候,更要遵循初秋養生原則進補。那麼,秋季飲食要養生,究竟要吃什麼,遵循什麼樣的原則呢?
初秋養生吃這4種食物,潤燥又排毒!
1.潤燥,首選蓮藕
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
立秋後空氣乾燥,人容易煩躁不安。這時要多吃一些清心潤燥的食物來消除秋燥,比如:梨、甘蔗、銀耳、菊花、鴨肉、兔肉等,其中蓮藕為首選。
蓮藕的食用方法「生熟兩相宜」。作為水果生吃,味道甘甜、清涼入肺;與糯米、蜂蜜一起蒸,粉紅透明,軟糯清潤,是秋令美味小菜;與排骨燉湯,健脾開胃、營養豐富,適合脾胃虛弱的人滋補養生。
2.補肺,首選杏仁
蘿卜杏仁乾薑梨,治咳有效不求醫。
而其中當季最好的,非杏仁莫屬。杏仁分甜杏仁和苦杏仁兩種,甜杏仁滋潤補肺功效更強,對乾咳無痰、肺虛久咳等症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杏仁最好與薏米按1∶5的比例一起熬粥,溫熱時喝;和豬肺一起燉湯,也有滋養緩和之效。當然,作為零食的烤杏仁也能適當吃一些。
3.養陰,首選蜂蜜
朝朝鹽水,晚晚蜜湯。
進入秋季,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養陰的食物也有很多,比如泥鰍、芝麻、核桃、糯米、牛奶、花生、鮮山葯、白果、梨、紅棗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蜂蜜。
蜂蜜可以直接調入溫開水中飲用,也可以與鮮榨的果汁混合。將雪梨挖去核,倒入蜂蜜封蓋蒸熟,能補肺陰不足。在涼拌西紅柿等冷盤中加入蜂蜜也很不錯;蜂蜜也可與時令水果相拌,味道鮮美。
4.多酸,首選葡萄
蜂蜜潤腸又益壽,葡萄增色又年少。
秋天要多酸,就是要多吃酸的水果,比如橘子、山楂、青蘋果等,而要少吃甜味的西瓜、甜瓜等。
葡萄益氣補血、生津止渴、健脾利尿,初秋時多吃還能幫助機體排毒,解內熱。紅色葡萄可軟化血管、活血化淤,心血管病患者不妨多吃。白葡萄有潤肺功效,適合咳嗽、呼吸系統不好的人吃。綠葡萄則偏重清熱解毒。紫葡萄富含花青素,可以美容抗衰老。黑葡萄滋陰養腎的功效更為突出。
3、秋天養身保健
秋季養生保健常用的方法 秋天對於人體來說雖然氣候微涼讓人感覺非常舒服,但是秋老虎可不是吃素的,秋天雖然氣溫舒服,但是也會有許多不好的情況出現,例如乾燥,更容易虛弱,身體更容易讓疾病入侵。 季養生之――補陰小訣竅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因此,秋季是調養生機、去舊更新、恢復和調節人體各臟器機能的最佳時機。 為什麼現在這么容易上火呢?我們生活在鋼筋水泥建築里,離泥土越來越遠,吸取的地氣不足,會影響到機體的陰陽平衡,使得體內的「陰」相對不足。 春夏養陰猶如中午澆花,澆下去的水分會被蒸發掉一大半,而秋冬養陰就好比傍晚澆花,同樣多的水分不但不會被蒸發,還可兼得晨露的滋養。 第1式:水為陰氣之源,所以秋季應該多喝水。 第2式: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漫步田野、山村、公園,都有助於養陰而調整機體陰陽。 第3式:汗出過多就會損人體之"陰」,所以秋天季鍛煉身體的時候,還要防止運動過度,避免大汗淋漓。 秋季養睡眠小訣竅 有沒有最省事的養生方式?那就是不吃不動,閉上眼睛睡個美覺。中醫重視形體和精神的調養,認為"眠食二者,為養生之要務。」良好的睡眠能補充能量、恢復精力,有"養陰培元」之效。 第4式:子時是陽氣最弱、陰氣最盛之時,此時睡覺,最能養陰,改善睡眠,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 第5式:頭是"諸陽之首」,是指揮和調節人體各種活動的中樞神經系統。梳頭是腦部運動最理想的方式,每天晚上睡前梳一次,能夠按摩穴道讓睡的更安穩。 秋季脾胃巧調理 實際上立秋後很長一段時間,氣溫還是較高,空氣濕度也較大。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調理脾胃應該側重於清熱、利濕、健脾,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 第6式:脾虛的人常常食慾不振、肢體倦怠、面色萎黃,秋天不妨適度吃點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如茯苓餅、芡實、山葯。 第7式:秋涼之後,晝夜溫差變化大,腸胃潰瘍患者容易復發,患有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腸潰瘍的你,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睡覺時蓋好被褥,防止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痛或加重舊病。 第8式:立秋後最好少吃寒涼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消化道不適的人在秋季應當少食多餐,多吃熟軟開胃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膩食物。 第9式:常吃辛辣、油膩的人,時間長了身體容易化熱生火,積熱於腸胃,秋季調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待胃火退後再進補。 第10式:民間有立秋以後"貼秋膘」的習俗,補償苦夏的損失。不過,秋天氣候涼爽,容易食慾大增,突然暴飲暴食不僅會加重胃腸負擔,而且容易導致身材走樣。 秋燥滅火小訣竅 秋天雨水較少,天氣乾爽,人體容易虛火上延出現"秋燥」。中醫認為,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肺氣太強,容易導致身體津液不足,出現口乾、喉嚨疼、皮膚乾燥和便秘。 第11式:從中醫角度來看,除了保持室內一定的溫度和濕度以外,還應該選擇防秋燥的護陰、滋腎、潤肺的食物。如泥鰍、鰣魚、白鴨肉、花生、山葯、白木耳、橘子、白果、梨、等柔潤之品。 第12式:牙齦腫痛、口腔潰瘍甚至精力不集中、嗜睡是胃火上升的表現。對這樣的"火」要多吃清涼解毒的食物,如金銀花、決明子等,同時多喝水、多吃蔬菜。 秋季防病小訣竅 秋季的氣候特點是初秋濕熱較甚;白露後雨水減少、氣候乾燥,晝熱夜涼;寒露後天氣很快變冷。許多人很難適應氣候的變化,所以秋季也是多種疾病的高發季節,安度多事之秋做好防病尤為重要。 第13式:秋天容易爛嘴角,這時候最好多吃米粉、豆類、小米這類粗糧和綠色新鮮蔬菜。 第14式:秋季氣候乾燥,很容易導致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刺激而傷風感冒,還會引起扁桃體炎、氣管炎和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所以平時要注意保持房間里空氣流通,並且多喝冰糖梨水、冬瓜湯來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腫痛。 第15式:深秋時節,食物和空氣中的致敏物質大量增加,是哮喘病易發的重要因素,所以要盡量避免與致敏物質接觸。 第16式:秋風落葉,凄風凄雨,容易誘發消極情緒,這時要注意心理調適,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深呼吸可以促進肺部排盡濁氣,增加血液的含氧量,使身體處於鬆弛狀態,排解緊張焦慮等壓抑感。 第17式:深秋時節,低氣溫下血管彈性降低,血壓升高,血液黏稠,血栓容易形成。因此,要特別注意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的先兆症狀,如果感到眩暈、劇烈頭痛、視物不清、肢體麻木等,應及時到醫院治療,以防發生意外。 巧用"秋凍」來健身 民間一向有"春捂秋凍」說法,其實"秋凍」最根本上還是要達到耐寒鍛煉,增強機體適應寒冷氣候的能力。所以,還是要講究方式的正確。 第18式:"秋凍」應看"天時」。當天氣變化比較平緩時,少穿點衣服,使身體略感涼意,但不感覺寒冷,即"凍一凍」是可以的。但一旦有強冷空氣活動,造成氣溫急劇下降時,就不要一味地追求"秋凍」。 第19式:"秋凍」應該因人而異。而且根據自己的體質條件即抗寒、抗病能力量力而行,逐步提高自己的耐寒能力,不可急於求成。 鍛煉身體小注意 最積極的養生方式應該就是鍛煉身體,秋天氣候宜人是進行鍛煉的最好時機,但是如果不注意一些小細節,鍛煉恐怕容易適得其反。 第20式:不要一起床就穿著單衣到戶外去活動,而要給身體一個適應的時間。出去鍛煉時應該多穿件寬松、舒適的外套,等准備活動做完或鍛煉一會兒身體發熱後,再脫下外衣。 第21式:人的肌肉和韌帶在秋季氣溫較低的情況下伸展度會降低,要做好暖身活動避免關節韌帶和肌肉拉傷。 第22式:在馬路邊跑步,會吸入更多的灰塵和汽車排出的有害氣體。無形中增加了對身體的損害。所以晨跑和鍛煉最好選擇在公園等安靜又干凈的地方進行。
4、初秋時節如何養生 調整飲食防止秋燥
秋燥症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卜、蓮藕、荸薺、copy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很適宜有內熱,出現肺熱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結的人食用。知秋季要盡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蔥、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狀。
秋季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佳,秋燥易傷肺,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同時可適當多食一些酸味果蔬道,食酸以收之。
5、秋季女人如何保養
一般來說,秋季養生可以分為初秋、中秋和晚秋三個階段。
初秋之時,欲食之味宜減辛增酸,以養肝氣。古代醫學家認為,秋季草木零落,起清風寒,節約生冷,以防疾病,此時宜進補養之物以生氣。中秋炎熱,氣候乾燥,容易疲乏。此時首先應多吃新鮮少油食品。其次,應多吃含維生素和蛋白質較多的食物以養血潤燥,提高抗球燥、抗病能力。晚秋季節,秋冬季節之交,是心肌梗死的發病高峰期。此時日常飲食中注意多攝入含蛋白質、鎂、鈣豐富的食物,切忌進食過飽,其晚餐以八分飽為宜,晨起喝杯白開水,以沖淡血液。日間多喝淡茶,堅持每天喝兩三杯茶水,對心臟有保健作用。
秋季飲食安排如下:
1. 秋季飲食以清潤為宜,宜多吃百合、山葯、蓮子、藕、芝麻、蘿卜、梨、甘蔗、木耳等滋陰潤燥的食物。
2. 深秋宜適當進補。進入深秋後人的精氣開始閉藏,此時進補有助於改善消化功能,山葯、紅棗、蓮子、雞、鴨、魚等清補食品適合胃病患者食用。
3. 生冷瓜果不宜多吃。秋季各種瓜果大量上市,適當進食可緩解秋燥,但同時秋瓜壞肚,吃多了會損傷脾胃之氣,要注意梨、菱角會助濕傷胃,胃寒者不宜吃或少吃。
4. 少吃月餅、螃蟹等應時食物。月餅高糖高脂,不易消化,多食可損傷胃粘膜,螃蟹屬大寒之物,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
6、初秋如何養生
秋天就快來了,從養生角度看,秋季可是很關鍵的呢。因為漫長炎夏與冷冬的交替,需要更多呵護,讓身體能夠儲存能量度過寒冬。而從夏天過度到秋季的初秋,改如何養生呢?下面介紹一些初秋養生知識。 立秋過後要注意調養 立秋是進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記載:「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在秋季養生中,《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此乃古人對四時調攝之宗旨,告誡人們,順應四時養生要知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要想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就要順應之,遵循之。整個自然界的變化是循循漸進的過程,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獲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具體地講,把中醫理論中,事物屬性的五行(木、火、土、金、水)分類歸納:如自然界中的五音(角、征、宮、商、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黃、白、黑);五化(生、長、化、收、藏);五氣(風、暑、濕、燥、寒);五方(東、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長夏、秋、冬)。人體中的五臟(肝、心、脾、肺、腎);六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五官(目、舌、口、鼻、耳);五種形體(筋、脈、肉、皮毛、骨);五種情志(怒、喜、思、悲、恐);五聲(呼、笑、歌、哭、呻)。由此可見,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切不可背離自然規律,循其古人之綱要「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一、精神調養: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二、起居調養: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卧早起,與雞具興」早卧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 斂之太過。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三、飲食調養;《素問·臟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故《金匱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說。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更有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陰潤燥者。總之,秋季時節,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四、運動調養:進入秋季,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每人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這里給大家介紹一種秋季養生功,即《道臧·玉軸經》所載「秋季吐納健身法」,具體做法:清晨洗漱後,於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裡液滿,漱練幾遍,分三次咽下,並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舔上齶,用鼻吸氣,用意送至丹田。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呼氣時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聲。如此反復30次。秋季堅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夏秋之交如何食補 烈日炎炎炎熱,讓人的胃口大打折,吃得對,胃口就好,能防酷暑;吃不對,則越吃越沒勁兒,不利於健康。其實,這時的飲食以清補為主,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下面為您推薦食中"八寶",非常適合伏天清補。 第一菜:黃瓜 推薦理由:夏季對人體最重要的影響是暑濕,暑濕侵入人體後會導致毛孔張開,過多出汗,造成氣虛,還會引起脾胃功能失調、消化不良。適當攝入涼性蔬菜有利於生津止渴、除煩解暑、清熱瀉火、排毒通便。黃瓜就是涼性蔬菜中的代表,它含水量高,又兼具高鉀低鈉的特點,適合夏天人們大量出汗後補充水分及流失的無機鹽。 第一鮮:鯉魚 推薦理由:夏季氣候溫熱潮濕,適當喝些鯉魚湯,有助於祛濕開胃、利水消腫。而從營養學角度來說,鯉魚富含優質蛋白、礦物質和維生素,極易被消化吸收,包括兒童、孕婦、老人在內的各類人群都適合吃。 第一菌:木耳 推薦理由:木耳味甘、性平,歸胃、大腸經;具有益氣、潤肺、補腦、輕身、涼血等功效;木耳有"血管清道夫"之稱,夏天多吃點黑木耳,一方面有利於排毒通便,另一方面有涼血、增加食慾之效。 第一肉:鴨肉 推薦理由:四季之中,鴨肉特別適合夏季食用,俗話說得好:"防苦夏多吃鴨。"鴨肉富含人體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質等養料,而且能防治疾病。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食鴨肉,體質虛弱、食慾不振、發熱、大便乾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為有益。 第一谷:薏米 推薦理由:薏米是清除體內濕毒的好食物,又有抗癌作用。盛夏時節陰雨連綿,空氣濕黏,很多人都會"傷暑",這時吃些薏米粥,可以起到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的作用。 第一粥:綠豆粥 推薦理由:綠豆有"食中佳品,濟世食谷"之美稱。在炎炎夏日,綠豆粥更是老百姓最喜歡的消暑粥。綠豆亦食亦葯,可用以清熱解毒、消暑、利水,治暑熱煩渴、水腫等。不過應注意,綠豆屬於涼性葯食之品,身體虛寒或脾胃虛寒者過量飲用,會出現腹痛腹瀉,陰虛者也不宜大量飲用,否則會致虛火旺盛而出現口角糜爛、牙齦腫痛等症狀。 第一飲:酸梅湯 推薦理由:酸梅湯的原料是烏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本草綱目》記載:"梅實采半黃者,以煙熏之為烏梅。"該湯消食合中,行氣散淤,生津止渴,收斂肺氣,除煩安神,常飲可祛病除疾、保健強身,是炎熱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飲品。 第一瓜:西瓜 推薦理由:我國民間早有一句諺語:"熱天吃西瓜,不用把葯抓。"西瓜性寒,味甘,歸心、胃、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煩的功效,常吃西瓜能清火解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