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天田裡面種的大蒜葉子黃怎麼辦
冬天田裡面種的大蒜葉子黃有可能是低溫造成的病害引起。可以採取增加溫度的辦法,滿足大蒜生物學栽培的要求。
大蒜 (Garlic)又叫蒜頭、大蒜頭、胡蒜、葫、獨蒜、獨頭蒜,是蒜類植物的統稱。半年生草本植物,百合科蔥屬,以鱗莖入葯。春、夏採收,扎把,懸掛通風處,陰干備用。農諺說「種蒜不出九(月),出九長獨頭」,6月葉枯時採挖,除去泥沙,通風晾乾或烘烤至外皮乾燥。
生物學特性:
1、溫度:喜冷涼,適宜溫度在-5-26℃。大蒜苗4-5葉期耐寒能力最強,時最適宜的越冬苗嶺。
2、光照:完成春花的大蒜在13小時以上的長日照及較高溫度條件下開始花芽和鱗芽的分化,在短日照而冷涼的環境下,只適合莖葉生長。
3、水分:喜濕怕旱
4、土壤和營養: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富含有機質、疏鬆透氣、保水排水性能強的肥沃壤土較適宜。
基地區域及周邊無「三廢」排放企業。農田大氣環境良好,灌溉水質、土壤環境質量均要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准》。適宜大蒜生長的土壤要耕層深厚、土質肥沃,有機質含量在1.0%以上,以壤土為最佳。
栽培技術
綠色食品大蒜基地要遠離城市、工礦區及主要交通干線,
前期栽種
【整地】耕翻深度一般在20cm左右,要細耕、耙平、耙實,沒有明顯坷垃,達到「齊、松、碎、凈」。根據水源確定畦的長短,可打長80~100m,寬4.2~4.4m的畦;也可打長40~50m、寬4.2~4.4m的畦。
【選種】人工扒皮掰瓣,去掉大蒜的托盤和莖盤,按大、中、小和蒜心進行分級,小蒜瓣根據具體情況處理選種要求是純白無紅筋、無傷痕、無糖化、無光皮。原則要求每粒重量5g左右。種子大小是獲得高產的關鍵。
【適時播種】大蒜播種要適時。栽種時間在白露末秋分初(9月底10月初),氣溫17℃左右。播種前要曬蒜瓣1~2d。
【合理密植】一般行距20cm,株距16~17cm,每667平方米2萬株左右。方法是用耙或開溝器開溝,溝深5cm左右,栽後蒜上方蓋土1cm左右,栽種時要記得澆水。
田間管理
【灌溉】大蒜需水量比較大,整個生長期一般需要澆4次水。
⑴覆膜水:大蒜播種後需及時澆水,澆足澆透,一株不漏,每667平方米澆水100立方米。此次水既滿足大蒜種植的需要,又為覆蓋地膜提供方便。
⑵壯苗水:一般在4月上旬左右或地溫在15℃以上時澆水。
⑶出苔水:蒜苔剛一出尖就澆此水。
⑷膨大水:拔完蒜苔就澆此水。
【地膜覆蓋】地膜覆蓋是大蒜增產的關鍵,能提高地溫,有機質分解快,水分蒸發量減少,大蒜對環境的需求得到滿足。在澆完覆膜水後,地還稍微下陷,用覆膜機或人工方法覆膜。無論哪種方法都要將地膜拉緊,兩邊壓牢,以防秋冬刮大風時將地膜揭起。
【放苗】蒜芽剛破土,及時把地膜捅破,使苗露出膜外,一般利用早晨或傍晚,氣溫低、地膜彈性小時用新掃帚輕拍地膜或用竹耙須進行輕耬。
【人工滅草】大蒜生長期內,氣溫比較低,雜草危害主要在春節後,因有地膜覆蓋,靠人工滅草。方法是用粗鐵條或8mm鋼筋折「7」字型小溝,將地膜破小口鏟除小草苗。
【拔蒜苔】當蒜苔上部的彎由下開始向上卷彎時是拔蒜苔的最佳時期。方法是每天中午11時至下午3時用手輕提。
施肥
綠色食品大蒜施肥的原則是以有機肥為主,配方施少量的化肥;以底肥為主,追肥為輔。
【底肥】9月下旬,每667平方米施優質農家肥(充分腐熟的廄肥、堆肥、餅肥)5000kg、尿素20kg、硫酸鉀10kg。要求撒施均勻,然後深翻耕地。
【追肥】第二年的4月上旬,結合澆壯苗水,每667平方米沖施速效肥尿素10kg。4月中旬每667平方米用0.5kg磷酸二氫鉀溶於50kg水中噴施。
病蟲害防治
由於綠色食品大蒜種植以有機肥為主,植株的抗病能力強,再加上大蒜生長期內氣溫低,大蒜病蟲害發生比較輕,通常發生的病蟲害為葉枯病、蒜蛆。
【葉枯病】葉枯病是大蒜生長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病害,危害嚴重時大蒜不易抽苔,進而影響大蒜的產量,一般防治方法是:4月中旬發病初期每667平方米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g,兌水稀釋後噴霧1次即可。
【蒜蛆】蒜蛆一般年份發生不普遍,對蒜蛆偏重發生的地塊,可結合整地,在大蒜種植開溝時,每667平方米施草木灰40kg,施於溝內,能有效控制蒜蛆發生。但當蒜蛆危害比較嚴重時,可用葯物防治,防治方法是4月下旬每667平方米用50%辛硫磷乳油100mL,兌水稀釋後,向大蒜根部灌葯。
疫病
症狀】葉片自葉尖向下呈水漬狀灰綠色,好像被水燙過,斑面隱現雲紋,發病與健康部分分界不明顯病斑一般不甚明顯,例如出現稀疏白黴,乾燥時易消失。
【發病規律】病菌以菌絲體、卵孢子和厚垣孢子在病殘體內越冬。一般藉助雨水濺射和灌溉水傳播,從氣孔侵入,在連綿陰雨的天氣或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的植地,均易發生此病。
【防治方法】
⑴ 因地制宜的選用抗病品種。
⑵ 加強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抵抗力。
⑶ 及早噴葯預防,用乙膦鋁錳鋅70%1000倍液或霜疫克露。
大蒜葉枯病
【發病特徵】葉枯病主要為害蒜葉,發病開始於葉尖或葉的其他部位。初呈花白色小圓點,後擴大呈不規則形或橢圓形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上部長出黑色霉狀物,嚴重時病葉全部枯死,在上散生許多黑色小粒。為害嚴重時全株不抽苔。
【發病規律】病菌以菌絲或子囊殼隨病殘體遺落土中或蒜頭上越冬,第二年在適宜條件下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病部長出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
【防治方法】
⑴播前葯劑加新高脂膜拌種、浸種。蒜頭剝開手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用量為蒜頭種子重量的0.3%進行拌種。
⑵不連作,改種其它蔬菜,對病殘株要及時清理,燒毀或深埋,減少菌源。
⑶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合理密植,及時開溝排水,降低溫度增強植株抗病力。
⑷發病初期及時進行葯劑防治。可用70%乙膦鋁錳鋅可濕性粉劑500—700倍,隔7—10天一次,連續防治2—3次。
紫斑病
【發病特徵】田間發病多始於葉尖或花梗中部,幾天後蔓延至下部,初呈稍凹陷白色小斑點,中央微紫色,擴大後呈黃褐色紡錘形或橢圓形病斑,濕度大時,病部產出黑色霉狀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多具同心輪紋,易從病部折斷。貯藏期染病的鱗莖頸部變為深黃色或紅褐色軟腐狀。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40%大富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3~4次,均有較好的效果。
大蒜軟腐病
【發病特徵】是一種細菌性病害,低溫高濕有利於發病。大蒜染病後,先從葉緣或中脈發病,沿葉緣或中脈形成黃白色條斑,可貫穿整個葉片,濕度大時,病部呈黃褐色軟腐狀。一般腳葉先發病,後逐漸向上部葉片擴展致全株枯黃或死亡。治蟲防病:因為害蟲在大蒜上造成傷口,利於軟腐病菌侵入,有的害蟲體內外攜帶病菌,直接傳播病害。所以防治害蟲對軟腐病的防治很重要。早期應注意防治金針蟲、螻蛄等地下害蟲,從幼苗期開始就應防治黃.曲條跳甲、地蛆等害蟲。
【葯劑防治】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可用72%農用鏈黴素 3000~4000倍液或47%加瑞農WP750倍液、50%代森銨1 000倍液、新植黴素3000—4000倍液,隔5~7d噴葯1次,視病情連續防治2—3次。應以輕病株及其周圍的植株為重點,注意噴在接近地表的植株莖基部。
採收儲藏
【收獲】大蒜收獲季節一般在5月中下旬,小滿前後。當大蒜葉片發黃,蒜瓣突出時就可以收獲。收獲時要用專用工具-蒜別子,不創破不撞傷。收獲後大蒜要及時晾曬使其干透,又要防止暴曬,防止糖化。通常的方法是:蒜葉掩蒜頭在田地里晾曬10h,然後再把蒜須削掉(削時一定要削平、削凈,切不可傷蒜體),放通風處繼續晾曬,待蒜稈干到八九成時,剪蒜稈2cm下蒜頭,裝袋,放通風處繼續晾曬,但不能直接暴曬。大蒜收獲後,及時清除殘留的地膜。
【分級】干透的大蒜頭要按蒜頭大小和質量分級。綠色食品大蒜按規格分為特級蒜頭(橫經≥70mm,梗柄長≤15mm)、一級蒜頭(橫經≥60mm,梗柄長≤15mm)、二級蒜頭(橫經≥50mm,梗柄長≤15mm)、三級蒜頭(橫經<50mm,梗柄長≤15mm=;按外觀形態、品質分為一等、二等、三等。
【包裝】綠色食品大蒜應按規格等級分別包裝,單位重量一致,大小規格一致,包裝箱或包裝袋要整潔、乾燥、透氣、無污染、無異味,綠色食品標志設計要規范,包裝上應標明品名、品種、凈含量、產地、經銷單位、包裝日期等。
【貯運】綠色食品大蒜存放區要有明顯的標識,放入專用的恆溫庫貯存,禁止非綠色食品產品和綠色食品產品混存,綠色食品運輸使用專用運輸工具,裝車前按規程進行清洗,保證運輸過程中不污染大蒜產品
2、無公害食品 葉菜類蔬菜的國標是多少
1、無copy公害食品 綠葉菜類蔬菜標准編號:NY 5089-2005
2、 無公害食品 菠菜,NY 5091-2002
3、無公害食品 芹菜,NY 5093-2002
4、無公害食品 蕹菜,NY 5217-2004
5、無公害食品 茼蒿,NY 5236-2004
3、我國綠色食品標志是由太陽葉片和蓓蕾三部分組成么?
綠色食品標志,太陽、胚芽、葉片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