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長壽養生小訣竅

長壽養生小訣竅

發布時間:2020-12-18 16:41:07

1、長壽的養生秘訣有哪些呢?

讓老人長壽的養生秘訣

1、作息規律

一般比較長壽的老人,都有比較健康的生物鍾,他們喜歡早睡早起,而且還有午休的小習慣。這樣做的老人,往往睡眠充足,睡眠可是很重要的,睡眠充足整個人才會有精神,看起來神采奕奕的。

那些每天喜歡出去玩到很晚,每次都是深更半夜睡覺的人,第二天起來往往整個人顯得精神萎靡,一副很累的樣子。每天都如此的人,要比作息規律,堅持早睡早起的人,看起來明顯要老很多。

2、不要太閑

很多老人不知道該做什麼,每天都閑在家裡看電視,除了看電視就找不到其他的活動了。這樣子可不好,老了以後要多走動走動,因為生命在於運動,活動身體血液循環才會加快,才能獲得充足的養分,供機體活動。

整天坐著不動,血液循環會變慢的,反而不利身體健康。建議老人們,不妨多走出家門,去公園散散步,練練太極拳之類的。走出家門的話,可以遇到很多同齡的老人,可以互相交流,打發無聊的時間,減少孤獨感。

3、要有好心態

好的心態可以幫助減輕壓力,增強身體的免疫力,而且笑口常開有益於心腦血管健康。年輕經常生氣都對身體不好,更不要說機體老化的老人,若是生氣的話,更容易損傷健康。

所以說,老人們年紀大了就不要那麼操心了,兒女有兒女的福氣,不要想著給他們包辦一切。老人就享享福,不要去干涉兒女的生活,過好自己老兩口的小日子就好了。

4、吃得清淡一些

很多長壽老人的飲食,都堅持多素少葷的原則。這是因為老人了之後,腸胃消化能力會下降,若是吃過多的肉,吃得太油膩的話,不利於消化,會給腸胃器官帶來極大的負擔。

建議日常要注重食物的搭配,不能吃得過於粗糙。建議飲食要以清淡為主,而且蔬果粗糧要合理搭配,蛋類、奶製品、肉類等等,也是適量攝入,必須要做到營養全面攝入。

老人日常如何保健

1、定時檢查

年紀大了身體容易生病,因為他們的抵抗力比較弱,從而導致身體存在的隱患有很多。建議老人要定時檢查,這樣才能規避一些大病的風險。因為很多疾病很嚴重了才會通過身體表現出現,而做檢查的話,可以在疾病剛出現的時候檢查出來,在還是小病的時候,就將隱患消除掉。

2、少吃保健品

很多老人喜歡買保健品,其實保健品就是一些壓縮的葯物,吃多了對腸胃會造成極大的負擔,而且還會導致身體內的一些營養被消耗掉,甚至產生一些疾病。

所以說,建議老人們別總是吃保健品,平日里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會更有營養,別想著用保健品來代替食物補充營養。保健品可不是萬能的,並沒有廣告說的那麼玄乎,那麼有效果。

2、要長壽怎樣養生?

現今我國已經走向小康社會,解決了人們吃飽,穿暖以後,就應該注意提高生活質量,講究養生保健,提高身體的健康素質,這樣,人人都可以健康長壽,頤養天年,而且是無疾而終。

我國古代社會動盪,戰爭頻繁,疾病流行,生活困苦,一般人壽命很短,而為什麼古代名醫壽命都很長呢?總結他們的經驗有四條:

(1)起居有常,飲食有度

起居有常,飲食有度。就是說生活一定要合乎生理要求的規律。《素問·上古天真論》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於天年,度百歲乃去。而起居無節,故半百歲而衰也。」人的起卧,是多少代以來養成的白天活動,夜晚睡覺的習慣。定時睡覺,定時醒來,按時起床,形成一套固定的睡眠節律,到時候生物鍾便會起作用,出現想睡、想醒、起床的反映。按照這個習慣和節律起卧、作息,會感到很自然,很舒服。如果經常打亂這個規律,不按時起卧,貪戀夜生活,便會擾亂生物鍾的節律,使身體產生一些反常的病態,如失眠、煩躁不安、乏力睏倦等,導致身體抗病能力下降。早年高濂在《遵生八簽》中說:「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乃自取也。夫寢處不時,飲食不節,勞逸過度者,疾共殺之。」所以說有規律的生活、起卧實為長壽之道。

飲食有度既不是忍飢挨餓,也不是暴飲暴食,而是應該適度。老中醫大多都注意吃飯定時、定量,不強食過飲,懂得「寓醫於食」的營養學說,常常根據自身的需求,用食補的方式選擇食物調理機體,如:原北京中醫學院傷寒論教研室主任張志純老大夫,一年四季經常喝豆汁(是綠豆經過發酵做成的一種北京小吃),年已到八十多歲時,仍耳聰目明,手不抖,每天早起用毛筆寫蠅頭小楷書一篇,後人甚為欽佩。當時我也曾效仿喝過豆汁,果然喝後全身舒服,如有咽喉痛時喝一碗豆汁,即可疼痛消失。我常比喻說,喝豆汁,可以與用青黴素相媲美。

(2)善握七情,心態平靜

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態變化,是機體的精神狀態,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情況下,一般不會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強烈或長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過了人體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動范圍,使人體氣機紊亂,臟腑、陰陽、氣血失調,才會導致疾病發生。七情是造成內傷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常稱「內傷七情」。

七情致病的特點是直接影響相應的內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是說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以對相應的內臟有影響,使臟腑氣機逆亂,氣血失調。

祖國醫學認為七情致病是使人體生病的「內因」。人的情緒、心態對健康影響很大,因為人在心態平和,心情愉快時,各個系統的生理功能全都正常,當情緒不好,或有各種惡劣的信息傳達到中樞神經系統時,神經系統就會發生調節紊亂,造成免疫功能下降,從而促進人的衰老進程,或導致某些疾病發生,如癌症、冠心病、高血壓等。因為七情是內傷病的重要因素,所以中醫特別強調要謹慎調理、養性強身,以保持身體健康。

(3)講究養生,注意防病

所謂「養生」,就是保養身體、預防疾病的意思。中國養生學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通過反復的實踐,積累了極其豐富的寶貴經驗。它是中華民族智慧和創造的結晶。養生內容範圍很廣,涉及面也大。但一般人從醫療(治病)注意得多,而從養生(防病)考慮得少。我們的前輩在這方面既有深刻認識,又身體力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近些年來,愈來愈多的人們開始注意到養生的重要性。國際上也受到高度重視,他們逐漸認識到養生學對人的生命有著延緩衰老和預防疾病的作用,對於許多慢性疾患也有治療的功效。它是提高人體的生命系數,延年益壽的最佳手段和方法。

(4)不治「已病」,治「未病」

「早識病」「早治療」是我國漢代醫聖張仲景早就提出的主張。古人對「疾病」二字的解釋是不一樣的。他說「疾」是不易察覺的小毛病,也叫「未病」狀態。現在人們常說的「亞健康」狀態,就是古人說的「疾」的狀態。此時就應該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治療,如果不採取任何防範,就可以發展成為「病」。中醫古籍《內經》也載有「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論述。老中醫很重視身體出現不舒服時候的早期調理,也叫「治未病」。深知「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的重要。在生活中,還特別注重調理腸胃功能,他們牢記「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名言。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胃功能保養好,吃飯香,營養充足,身體就好。這與維多利亞宣言所提倡的健康方式四大基石中強調的,要有全面均衡營養的補充,基本是一致的。其次是重視調理氣血,認為氣與血對人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非常有關系。正如《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謹守病機,各司其屬,必先五勝(臟),疏其氣血,令其調達,而致和平。」意思是說治病養生的主要關鍵之一是疏通氣血,令其暢達而致於正常。《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又曰:「審其陰陽,以別柔剛,陽病陰治,陰病陽治,定其氣血,各守其鄉,血實者宜決之,氣虛宜掣引之。」「血實者宜決之」意思就是引導疏通,如決江河,是祛瘀之大法。「氣虛宜掣引之」意思就是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老中醫很重視應用益氣養血補虛和行氣活血祛瘀的調理法則保養身體。我曾見到一張用三七為君葯組成的傳統葯方,從每年立冬時節開始服用,對防止老年人冬天關節不利和關節疼痛效果非常之好。

我國名老中醫的防病勝於治病的養生長壽經驗,比1992年世界心臟病學會會議上制定的「維多利亞宣言」中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即均衡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和心理平衡)要早上兩千多年,而且比維多利亞宣言更全面,更具體,也更符合實際。老中醫的養生保健經驗,也可以說是我國古老文化中極為寶貴的優秀遺產之一。

3、上海百歲老人長壽秘訣是養生,養生真的能夠讓人長壽嗎?

2020年上海百歲老人超過3000人,上海被稱為長壽之城,這些百歲高齡老人的長壽秘訣並沒有多復雜,在我看來無外乎就是養生。只是養生聽起來簡單,要幾十年如一日做起來很難。 

1、 長壽秘訣很簡單,堅持“早睡早起”

高齡老人陶瑞生已經110歲,這個是上海最高年齡男壽星。徐老先生早已經五代同堂,而且第五代孩子已經在讀大學。孫媳婦也說老人家精神狀況很好,之所以如此長壽,是因為平時睡得早起得早。從來不會賴在床上,醒來就是去公園散步。除了牙齒掉光,身體沒有什麼大問題。110歲還身板挺直,估計六代同堂不是什麼問題。長壽估計真跟睡眠有直接關系,如今年輕人都沒幾個是正常作息的,想像徐老先生如此長壽顯然不太可能。

2、 上年紀的人適量運動、少吃油膩食品可以延年益壽

合理安排睡眠時間能讓人長壽,但也不能忽略日常飲食習慣。暴飲暴食又煙又酒,這種生活習慣可不會讓人長壽。養生也是跟飲食扯上關系,口味清淡,少吃油膩食物是養生關鍵。人的身體不適應大量攝入肉類和高熱量食物,特別是上年紀老人,越清淡對身體越好。想要延年益壽,就得舍棄這些饞嘴食品。

3、身體不適及時看病,長壽與否跟身體直接關聯

最後還有個重要因素,一個健康身體才是長壽的根本。三天兩頭小毛病,甚至身體有大病,都會縮短壽命。所以在身體不舒服時候不要忌醫,而且還得定期去醫院做檢查。大多數老人就因為小毛病不願檢查,堆積時間長就成大問題。

養生聽起來簡單,真正實現起來是真的難,至少我無法做到人到中年開始養生,酒不能喝多,各種重口味小吃不能碰,這真的無法忍受。

4、長壽老人的生活秘訣是養生嗎?

古今中外有許多長壽老人,例如大聖人孔子活了73歲、孟子活了84歲、道家老子活了101歲、唐代大醫葯學家孫思邈活了101歲,現代的長壽老人更是不勝枚舉。世界上也有許多長壽區、長壽村。專家們為了揭開人類長壽的秘密,對長壽老人進行了許多調查,發現他們共同的生活特點如下:

一是少愁多樂。這些老人都是心胸豁達的樂天派。知足長樂、助人為樂、心理平和是他們的共同特點。

二是少車多步。他們都有愛好體力活動的習慣。大醫葯學家孫思邈經常上山采葯,許多長壽村也多分布在山區,出門就走路,常走多動,血液流通,有益於延緩衰老。

三是少食多嚼。這些長壽老人在飲食上的共同特點是吃得少,不暴食,吃飯時對食物多咀嚼。每吃一口飯,要在口腔內咀嚼多次才咽下。多嚼不僅有利於消化,而且可以使食物慢慢吸收,有利於達到飽腹感,避免吃得過多。

四是少肥多菜。這些長壽老人在飲食上,都是拒絕肥甘厚膩的,吃青菜多,吃大魚大肉少,因此他們多是「老來瘦」身材。

五是少鹽多醋。長壽老人飲食清淡,不嗜好咸,反而多數喜吃醋。這種習慣非常符合現代營養學觀點。高鹽飲食是高血壓、動脈硬化的誘發因素:而長期適量吃醋,有利於軟化血管、降低血壓、預防動脈硬化。

我國唐代著名的醫葯學家孫思邈,活了101歲,直到老死前還在行醫采葯。著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我國醫葯學的寶貴財富。

據史書記載,孫氏70高齡時,唐高宗召見他,見他精神飽滿、面色紅潤、步履穩健,就問他健身長壽的秘訣,他笑著說:我的秘訣就是每天上山采葯,四處奔走行醫,這樣長期磨煉,身體就結實了,自然也就很少生病。

他不但本人健康長壽,還在養生長壽方面給後人留下了簡要明了的見解和易懂易行的做法:在飲食方面他說「老人腸胃皮薄,多則不消」、「食慾數而少,不欲頓而多」、「覺肚空,須索食,不得忍飢」。指出「廚膳勿使脯肉過盈,即令儉約為佳」,還說「食畢摩腹,能除百病」。在運動方面孫氏認為:「人慾勞其形,百病不能成。」「養生者,不但餌葯……其生兼於百行,百行周備,雖絕葯餌,足以避年。」在精神養生方面他主張:「莫憂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懼、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於所欲,勿情情懷念恨……則得長生也。」

他這三方面看法,非常符合現代醫學養生的觀點:

老年人胃腸虛弱,消化能力降低,飲食一定不要過飽,最好是少食多餐。每餐量要少,不妨多吃幾次,這樣既易使食物消化又營養豐富。不要忍著飢餓,餓了就吃一點,既中和胃酸,又保護了胃黏膜。要少吃葷,不要天天大魚大肉,多吃素,這更是現代均衡飲食的內容。餐後揉腹,加強胃腸的血液循環,促進胃腸功能,有助消化,更是懂得養生的老年人常用的方法,對身體大有好處。

人到了老年,經常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對加強身體的新陳代謝、增強體質、延緩衰老是大有益處的。縱觀古今中外的長壽老人,都有堅持勞動、多活動這一特點。

精神養生方面,和現代醫學的心理保健內容是一樣的。他認為老年人憂思、發怒、悲愁、嫉恨等情緒的變化,對身體健康是非常有害的。他還認為善於養生者,必須避免世俗的名利慾望、色慾,保持心胸開闊,精神愉快,這樣才能延年益壽,獲得長生。

5、把握科學養生長壽的秘訣有哪些?

1常梳頭。

十指每日干梳、乾洗頭部

6、健康長壽,有什麼保養秘訣?

1.作息規律
睡眠的重要性在於能讓體內器官得到充分的休息並正常的進行更新修復,這是人們能夠恢復精神的重要前提,長壽老人們就是知道規律作息的重要性,所以他們該睡覺時絕不熬夜,總是富有精神且健康長壽。
2.合理飲食
消化系統雖具有很強的消化食物能力,但它仍然是脆弱的器官之一,平時進食過多三高食物或不規律進食都會損傷胃腸健康並引發心腦血管疾病,長壽老人們就很注重健康飲食且不會挑食,清楚什麼該吃什麼不該吃,懂得節制而不會暴飲暴食,通過合理的飲食習慣讓自己的身體更健康。
3.堅持運動
久坐不動的危害在於損傷陽氣並阻礙氣血運行,久而久之就會損傷器官和擾亂機體正常運作,最終引發各種疾病,長壽老人會通過堅持運動的方式讓自己保持活力,通過運動可以促進血循並增強抗病能力,幫助預防痴呆和心腦血管疾病,有效的延緩衰老的速度。
4.排便正常
器官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退化,尤其上了年紀後胃腸消化吸收能力大不如前,如果不及時調理就會有便秘、消化不良等問題,長壽老人就會及時糾正這些問題,通過飲食和運動等方式來促進排便,避免毒素的堆積,讓自己身體更輕松而有利於長壽。
5.心情愉悅
憤怒是七情六慾中最為強烈的一種情緒,長期憤怒會影響氣血運行並導致氣滯氣逆,引發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長壽老人能處事不驚且時刻保持平和心態,即使有不順也懂得適時的調節,他們甚至可以主動忘記不愉快的事情,常保持開朗情緒讓自己更顯年輕。
6.體重適中
人到中年容易發福,而發福代表體內脂肪較多,如果不及時減肥就會有血管堵塞、動脈硬化或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相反長壽老人體重正常且會將體重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體重正常可以減少患病的幾率,而且輕盈的身體讓他們活動更自如。
7.有興趣愛好
老年人不能正確消除孤獨感就會有情緒低落或變得暴躁的情況,甚至引發抑鬱症並縮短壽命。長壽老人懂得在生活中找樂子,他們會做自己喜歡且感興趣的事情,懂得去結交朋友,喜歡和別人分享生活,生理和心理的平衡對長壽有積極的意義。

7、科學養生長壽的秘訣是什麼?

常梳頭

十指每日干梳、乾洗頭部,每次2分鍾,每日3至5次,可達到明目、醒腦、祛風、固發根,增加頭皮血運之目的。

常擦面

雙手每日浴面,要以下向上方向進行,防眼角、嘴角下垂,減少皺紋,臉部生光。

常運目

雙眼常運動,在視物疲勞時可閉目進行運動。

舌常抵顎

以舌尖常輕抵顎上,促使生津液。

津常咽

津液常咽下,有助於消化。

齒常叩

上下齒每日叩數十下,促使固齒、堅齒目的,雙唇緊閉,用手按摩齒齦、輕輕叩打齒齦,以改善齒齦血運。

耳常彈

雙手常按捏耳部,輕拍耳部,防耳鳴、頭暈,並益補丹田。

腹常擦

用手掌每日按正反時針方向摩擦腹部,尤其在睡前可按摩100次,使脂肪消散,增強腹肌力量,治療腹部疾患。

肛常收

每日三次,每次30下收縮肛門,可防治痔瘡。

肢常搖

四肢常搖常動,改善血運、靈活。

皮常擦

以手掌或腹部理療帶在身體各處干沐浴,改善血運,肌膚生光。

便常排

大小便要用力排盡,防感染、毒素吸收。

身常動

將運動成為自己必不可少的習慣,為自己日程表上的早晨第一件事,睡前的最後一件事。四季不懈。

水常喝

每日定時、定量飲水。

睡按時

每日晚上要7小時左右睡眠,中午1-2小時。

玩適度

娛樂、運動都要適度。忌賭博。

葯不亂用

一般盡量少用葯,不亂用葯。

飲食要科學

飲食一定要按科學配餐。

飲食有節

早餐要吃好,中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

汗要擦乾

不管在什麼清況下出汗,都要擦乾,防排出的廢物刺激皮膚。

每周一浴

每周一次熱水澡,洗完皮膚要沖凈。

每周一按摩

改善周身血運,使肌肉消除疲勞。

睡前要運動

使周身活動,消除疲勞、使血液不致太集中腦部而妨害睡眠。

情緒激動緊張時忌食

情緒不佳消化道血運不良,食後不易消化。

晨起飲水

約飲溫開水200毫升,以防腦血管疾病發生。

疲憊時食蜂蜜

每次食用1~2匙,可消除疲勞,提供熱量。

慣用每日腹式呼吸

練腹式呼吸,可改善胃腸功能。

脊背暖

背部一定要保持溫暖。

胸宜護

護胸和暖背是保持體溫和保證軀體健康的關鍵,對臟腑有保健作用。

濁氣呵

在空氣新鮮處多進行深呼吸,常做健身操、散步、郊遊,可促進血液循環,增進呼吸系統機能。

8、怎麼做才能養生,合理養生才能長壽

網路:
四季養生
春季
一年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是養生的最佳時機。醫學上認為,春養於肝,夏養於心,秋養於肺,冬養於腎,所以春天進補,重在養肝。
春季喝湯宜選用較清淡、溫和且扶助正氣、補益元氣的食物,同時還應根據不同的體質來調養。
偏於氣虛的人,可多選一些健脾益氣的食物煲湯,如紅薯、山葯、土豆、雞蛋、鵪鶉蛋、雞肉、鵪鶉肉、牛肉、瘦豬肉、鮮魚、花生、芝麻、大棗、栗子等;偏於氣陰不足的人,可選一些益氣養陰的食物來煲湯,如胡蘿卜、豆芽、豆腐、蓮藕、荸薺、百合、銀耳、蘑菇、鴨蛋、鴨肉、兔肉、蛙肉、龜肉、甲魚等。另外,春季飲食還要注意多食低脂肪、高維生素、高礦物質的食物,如新鮮的薺菜、芹菜、菠菜、馬蘭頭、枸杞子、香椿頭、蒲公英等,可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開胃等作用。
夏季
夏天,酷熱天氣使人體出汗很多,消耗了大量體液,並消耗了各種營養物質,因此很容易感覺到身體乏力和口渴。這是一種耗氣傷陰的表現,通常會影響到脾胃功能,引起食慾減退和消化功能下降,所以不少人在夏季都會感到,箋虛或氣陰兩虛。根據葯鄉購中醫「虛則補氣」的原則,夏天飲食也應該注意進補。
夏天進補,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一般以清淡的滋補食品為主,如鴨子燉冬瓜就是夏天食補之佳品。另外,如瘦豬肉、鮮瓜果、芡實、綠豆等食品都是夏天用以清補的食療佳品。
秋季
初秋之時,食物宜減辛增酸,以養肝氣。古代醫學家認為,秋季,草木零落,氣清風寒,人體容易受疾病的侵擾,所以此時宜進食滋補的食物。
中秋炎熱,氣候乾燥,容易疲乏。此時應多吃新鮮少油的食品,其次,還應多吃含維生素和蛋白質較多的食物。現代醫學認為,秋燥症應多食含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E類營養素的食物,如胡蘿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以養血潤燥,從而提高抗秋燥、抗病毒的能力。
晚秋季節為心,肌梗死的高發病期.高血壓病人在秋冬之交時血壓往往較夏季增高,因此容易造成冠狀動脈循環障礙。此時日常飲食中應注意多攝入含蛋白質、鎂、鈣等營養素的食物,這樣可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秋天宜收不宜散,因此秋季煲湯宜多選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山葯、秋梨、藕、鴨肉、柿子、芝麻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煤。還需注意的是,夏季剛過,暑氣消退,人們食慾普遍增加,此時不宜進補過度,以免過極傷胃。
冬季
進入冬天,又到了進補的最佳時節。現代醫學認為,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萬物處於封藏狀態,是一年中最適合飲食調理與進補的時期。冬季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冬季煲湯進補應順其自然,注意養陽,以溫補為主。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的原則,同時因人們的年齡、性別、職業等差異很大,在選擇冬季進補的方案時,應因人而異。如形體偏瘦、性情急躁、易於激動者,應以「淡補」為主,採用滋陰增液、養血生津的食材煲湯,禁用辛辣等食物;而形體豐腴、肌肉鬆弛者,宜採用甘溫食物,忌用寒濕、冷膩、辛涼的食物;腦力工作者,則宜多進食有益心、脾、腎三臟的食物,如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蛋類、海產品、新鮮的蔬果等。

與長壽養生小訣竅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