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秋季防病養生知識

秋季防病養生知識

發布時間:2020-12-16 09:41:57

1、怎樣預防秋季疾病

秋天是寒暑交替的季節,氣候特點是初秋濕熱較甚;白露後雨水減少,氣候乾燥,晝熱夜涼;寒露後天氣很快變冷。由於晝夜溫差變大,冷暖多變,許多人很難適應氣候的變化,極易發生疾病或引起舊病復發。
步驟:
1.防感冒傳播
秋天氣候變化異常,是傷風感冒的高發季節。特別是當工作環境通風不好時,感冒更容易在辦公室之間迅速傳播。因此,保持良好通風至關重要;其次,要遵循「春捂秋凍」和「耐寒鍛煉從秋始」的規律,體質好的應以輕衣薄衫為主,體質較差的則應根據氣候變化及時增加衣物。

2.防胃病出現
受到冷空氣刺激後,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隨之降低。因此需注意飲食和生活規律,防止胃病出現。

3.防止腹部受涼
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秋涼之後,晝夜溫差變化大,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要隨氣候的變化,適時增加衣服,夜間睡覺時要蓋好被褥,以防止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痛或加重舊病。

4.加強體育鍛煉
一般患病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自身抵抗力下降。因此加強體育鍛煉,擁有強健的體魄,普通的疾病肯定會直接被你免疫掉了。

5.注意飲食調養
胃病患者的飲食應以溫、軟、淡、素、鮮為宜,做到少吃多餐、定時定量,使胃中經常有食物中和胃酸,防止侵蝕胃粘膜和潰瘍面而加重病情。要注意忌嘴,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過粘的食物,更要戒煙禁酒。

6.講究心理衛生
胃病、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的發生與發展,與人的情緒、心態密切相關。因此,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很重要,避免焦慮、恐懼、緊張、憂傷等不良情緒的刺激。同時,注意勞逸結合,防止過度疲勞而殃及胃病的康復。

7.避免葯物刺激
某些中西葯物的刺激,可使潰瘍面擴大,病情加重。
因此,應禁服對胃粘膜有強烈刺激性的葯物。如需要服用這些葯物,應注意服用方法,最好飯後服用,或同時加用治療胃病的葯物。

2、秋季養生保健常識

 秋季養生保健常識及注意事項

1、合理膳食,以防燥護陰、滋陽潤肺為准則

秋季天高氣爽、氣候乾燥,秋燥之氣易傷肺。因此,秋季飲食宜清淡,少食煎炒之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蔬菜宜選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黃瓜、白木耳;肉類可食兔肉、鴨肉、青魚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廣柑、山楂等。適當多飲水,多吃些蘿卜、蓮藕、香蕉、梨、蜂蜜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盡量少食或不食蔥、姜、蒜、辣椒、烈性酒等燥熱之品及油炸、肥膩之物。體質、脾胃虛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晨起可以粥食為主,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片粥、黑芝麻粥等,可多吃些紅棗、蓮子、百合、枸杞子等清補、平補之品,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壽,但不能猛吃大魚大肉,瓜果也不能過食,以免傷及腸胃。另外,要特別注意飲食清潔衛生,保護脾胃,多進溫食,節製冷食、冷飲,以免引發腸炎、痢疾等疾病。

2、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強身健體

秋季天高氣爽,是戶外活動的黃金季節。在此季節老年人必須加強體育鍛煉,是秋季保健中最積極的方法。秋季要早睡早起,晨起後要積極參加活動健身鍛煉,可選擇登高、慢跑、快走、冷水浴等鍛煉項目。

秋季氣候乾燥,早、晚溫差較大,是一些細菌、病毒繁殖與傳播的有利條件,隨著乾燥的灰塵,一些細菌、病毒在空氣中飛揚,常會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傳播,是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病的高發時節,因此,老年人在參加體育鍛煉的同時要加強保暖,做好預防工作。

3、保持樂觀情緒,靜養心神

秋季萬物成熟是收獲的美好時節;但秋天也是萬物逐漸凋謝、呈現衰敗景象的季節。在此時節在老年人心中最易引起衰落、頹廢等傷感情緒,因此,要注意調養情智,學會調適自己,要保持樂觀情緒,保持內心的寧靜,適當延長夜間睡眠時間;可經常和他人、家人談心,或到公園散步,適當看看電影、電視,或養花、垂釣,這些都有益於修身養性,陶冶情操。

4、衣裝適宜,謹防著涼

秋季氣溫逐漸下降,早、晚溫差較大;在此季節,老年人既要注意防寒保暖,又不能過早、過多添加衣物;在此季節只要不是過於寒冷,就要盡量讓機體保持於涼爽狀態,讓身體得以鍛煉,使其具有抗禦風寒的能力。但是金秋季節,氣候變化無常,老年人要順應氣候變化,適當注意保暖,以防止感冒和引發呼吸道等各種疾病,要根據天氣情況,及時增減衣服,防寒保暖,防病保健。

秋燥傷肺少吃辛:秋季天高氣爽,空氣乾燥,濕度小,人易出現咽干、乾咳等症狀,這是由於燥邪傷肺所導致的現象。此時,應少吃辛、辣食物,如蔥、姜、辣椒、胡椒,防止辛溫助熱,加重肺燥症狀。
肺燥傷肝要吃酸:從中醫五行生剋來講,肺屬金,肝屬木,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損。因此應適當吃點酸味食物,因為「酸入肝」,可以強盛肝木,防止肺氣太過對肝造成損傷。酸味食物可以收斂肝氣,有保肝護肝的作用,但也不可過量。因為許多酸性食物,如醋、烏梅等,其酸味能刺激胃,易發生胃潰瘍、胃炎等病,對身體不利。

秋瓜壞肚少吃寒:許多人都有這種感受,秋天吃水果,一不小心就壞肚子,這與秋天的氣候有關。秋季天涼了,氣溫下降,脾胃陽氣不足,再吃多了陰寒性質的水果、蔬菜,自然是雪上加霜,導致陽氣不振而腹瀉、腹痛。因此,秋季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以保護胃腸,保護肺臟。

適度飲水最重要:夏天多汗季節要多飲水,秋天乾燥季節更要多飲水。適度飲水是秋天潤燥、防燥不可少的保養措施。飲水以少量頻飲為佳,不宜暴飲,一次飲大量水,會給胃腸增加負擔,引起不適,只有少量慢飲,「潤物細無聲」才能對口、鼻、咽、喉、食管,乃至氣管產生更大的滋潤作用。

養陰益氣是關鍵:對於中老年人來說,秋天最重要的是養陰益氣。養陰就可以防止肺燥,益氣就可以溫養肺氣,鼓舞陽氣,所以秋天應多吃山葯、百合、銀耳、豬蹄、蓮子、藕、梨、枸杞等食物,以安度秋天。

3、秋季怎樣做好身體保健預防疾病?

一、防感冒傳播。秋天氣候變化異常,是傷風感冒的高發季節。特別是當工作環境通風不好時,感冒更容易在辦公室之間迅速傳播。因此,保持良好通風至關重要;其次,要遵循「春捂秋凍」和「耐寒鍛煉從秋始」的規律,體質好的應以輕衣薄衫為主,體質較差的則應根據氣候變化及時增加衣物。

另外,每年10月份前後,是流感疫苗的預防接種季節,體質較差或有基礎疾病者應積極預防接種。秋天氣候乾燥要適當多飲水,增強機體代謝。在感冒流行時可用陳醋熏蒸居室,經常使用冷水洗臉洗鼻,也有助於感冒預防。

二、防哮喘發作。秋季空氣乾燥,過敏源較多,極易侵犯一些過敏體質的人,常引發哮喘。由於有哮喘病史的人對大氣的溫度、濕度等變化極為敏感,而且適應能力弱,極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誘發支氣管哮喘。有哮喘病史的應盡量查出可能引起哮喘的致敏原因,避免與致敏物質接觸。其次,要隨氣溫的變化,及時增添衣服、被褥,調好空調的溫度,防止受涼。還要注意加強營養,重視鍛煉身體。

如果採取相應的進補,可預防或減輕支氣管哮喘的發生或發展。下面進補方供選擇:貝梨燉豬肺。豬肺250克,川貝10克,雪梨2隻,冰糖少許。將雪梨切成數塊,豬肺切成片狀,與川貝一起放入砂鍋內,加入適量的冰糖,慢熬煮至豬肺熟即可食用。可經常服食。此外,還可服用蘿卜燉蜂蜜、老鴨燉冬草等。

三、防慢性支氣管炎復發。中醫學認為「天人相應」,室內安靜整潔,常開門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室內溫度最好控制在18℃—20℃,相對濕度在40%—50%。慢性支氣管炎其中70%是舊病復發者。此類病少則一周半月,多則半月不愈,有舊病者要注意鍛煉身體,加強戶外活動,增強機體抵抗力;要注意保暖防寒,少食辛辣食物,戒煙少酒。正常人也應適時增減衣服,以防受涼而致病和復發病。

四、防胃病出現。受到冷空氣刺激後,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隨之降低。傳統醫學認為,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不注意飲食和生活規律,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而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症,或使原來的胃病加重。嚴重者還會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並發症。

因此,要從以下幾方面加以防護:

1、防止腹部受涼。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秋涼之後,晝夜溫差變化大,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要隨氣候的變化,適時增加衣服,夜間睡覺時要蓋好被褥,以防止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痛或加重舊病。

2、加強體育鍛煉。

3、注意飲食調養。胃病患者的飲食應以溫、軟、淡、素、鮮為宜,做到少吃多餐、定時定量,使胃中經常有食物中和胃酸,防止侵蝕胃粘膜和潰瘍面而加重病情。要注意忌嘴,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過粘的食物,更要戒煙禁酒。

4、講究心理衛生。胃病、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的發生與發展,與人的情緒、心態密切相關。因此,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很重要,避免焦慮、恐懼、緊張、憂傷等不良情緒的刺激。同時,注意勞逸結合,防止過度疲勞而殃及胃病的康復。

5、避免葯物刺激。臨床實踐證明,某些中西葯物的刺激,可使潰瘍面擴大,病情加重。因此,應禁服強的松、地塞米松、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防風、威靈仙等對胃粘膜有強烈刺激性的葯物。如需要服用這些葯物,應注意服用方法,最好飯後服用,或同時加用治療胃病的葯物。

五、防心腦血管疾病。秋季天氣變涼,由於皮膚和皮下組織血管收縮,周圍血管阻力增大,導致血壓升高。寒冷還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直接影響心臟血液供應,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因此,心血管病人要堅持服葯,堅持進行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積極防治感冒等,以避免誘發加重心血管疾病。飲食上,注意多攝入含蛋白質、鎂、鈣豐富的食物,既可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也可減少腦血管意外的發生。防止進食過飽,晚餐以八分為宜;日間多喝淡茶,對心臟有保護作用。

腦力工作繁重者,體育鍛煉相對不足,容易出現高血壓、高血脂等誘發心腦血管意外的原發疾病。所以,平時應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所監測,對自己的「生命數據」(如血壓、脈搏等)有較好的了解,並注意先兆症狀。如發現突然眩暈、劇烈頭痛、視物不清、肢體麻木等,應及時去醫院治療。

六、防秋燥、膚損。秋季氣候乾燥,空氣中缺乏水分的滋潤,人易出現鼻咽乾燥、聲音嘶啞、乾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燥症,俗稱「秋燥症」。秋燥不僅使人感覺不舒服,而且還會誘發許多感染性疾病,如感冒、癤腫、鼻炎等。因此,秋天必須養陰防燥:第一,少吃過油、過甜、過辣、過鹹的東西;飲食以清淡為主;少喝甜味飲料。第二,多吃粗糧和富含纖維素、礦物質的東西,促進排便。因為長期便秘,「火」發不出去,自然灼燒津液了。第三,多運動,運動促進血液循環,津液自然充溢。第四,飲食宜偏寒涼,而溫熱類如羊肉、狗肉、蝦、韭菜等少吃為妙。寒涼食物很多,如豆腐、黑豆、梨、銀耳、芝麻、百合等等。而秋季大量上市的許多新鮮水果和蔬菜,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物質,具有滋陰養肺、潤燥生津之功效,是秋季養生保健的最佳食品。

在起居上要做到早睡早起。早睡以利養陰,早起以利舒肺,呼吸新鮮空氣,使機體津液充足,精力充沛。秋季皮膚水分蒸發加快,外露部分的皮膚因缺水會變得粗糙,彈性變小,嚴重者會產生皸裂。因此,洗浴不宜用鹼性大的用品。要注意皮膚的日常護理,多吃泥鰍、鰣魚、白鴨肉、花生、紅棗、蓮子、葡萄、甘蔗、芝麻、核桃、蜂蜜、銀耳、梨等食物,能較好地滋潤肌膚,美化容貌。

4、秋天應注意哪些健康常識??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是浪漫的季節,在我們告別夏天酷熱的天氣迎來涼爽秋風的時候,可別忘了注意身體,注意養生,秋天是養生的好季節,接下來小編就跟大家說說秋天養生的幾點小常識。

1、秋季的精神養生

秋季的精神調養在於培養樂觀情緒,保持內心平靜,收斂神氣,為冬令陽氣潛藏做准備。觸景生情,易增憂傷。憂傷又容易傷肺,肺氣虛後,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又會下降,耐受性的下降,又進一步促使傷感、悲秋情緒。《黃帝內經》中提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原則,這對精神調養也適合。中醫認為心藏神,神安則壽。若不知調攝精神,則精血漸衰,形體耗敗,老衰立至。

秋冬之時調養精神以養其陰就顯得格外重要,要求做到安然恬靜,虛懷若谷,無過多奢望,無過度思慮,尤其不宜動怒。因怒則氣機上逆,每易耗傷肝血,損及陰精,甚則陽亢化風,而容易誘發眩暈、中風等病症。遇事冷靜處理,以保養陰精。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專長,不斷豐富生活內容。金秋十月,與農民一起享受豐收的喜悅。琴、棋、書、畫,自得其樂。精神調養上要掌握主動權,要多想高興的事,多做高興的事。

2、秋季保健必知的小常識

秋季是豐收的季節,同時也是人體進補最好的時節,很多的人都制定了自己的養生計劃,其實想要保持身體的健康,多了解一些常識是非常有必要的呢!秋季氣溫較大,該怎麼守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呢,來看看專家是怎麼說的吧!

2.1、入秋養生要提放「秋老虎」

立秋並不是真正秋天的到來,炎夏的余熱未消,雖早晚會比較涼、溫差變大,白天尤其是午間依然悶熱。此時人容易產生倦怠、乏力的感覺,清熱解暑要繼續,但相對炎夏要有所變化。要多喝水、淡茶、菜湯等,以清熱祛暑。

綠豆湯、蓮子粥和百合粥都是很有益處的良方。

2.2、入秋養生要預防感冒腹瀉

立秋後逐漸下降的氣溫適合病毒趁虛而入,人容易感冒。同時也適宜一些致瀉病原微生物的生長,因此是細菌性痢疾、大腸桿菌腸炎等腸道疾病的多發季節。

3、秋季養生吃什麼好

3.1、梨:緩解燥咳效果好

入秋,人們的身體需要滋潤,特別是本身氣管不太好的人呢,更應該早些進行防治,避免加重發病的可能。梨是一種非常好的水果,它能健胃潤肺,而入秋食梨正是時候。梨除了生食外,也可以削片煲湯,在臨睡前飲用,有潤肺、滋潤大腸、通暢便結、動化積食之功。如不慎患上燥咳,可用生梨和川貝母加冰糖燉湯喝,療效不錯。

3.2、銀耳:改善秋燥造成的皮膚搔癢

中醫傳統的「銀耳燉冰糖」,可治療支氣管炎的咳嗽、痰多。另外,銀耳對於皮膚乾燥引起的搔癢症,也有一定的療效。

3.3、甘蔗:對小便不利相當助益

甘蔗具有滋養、解熱、生津、潤燥之功效。對於發燒傷津、胃熱口苦、大便乾燥、小便不利、反應嘔吐、肺熱咳嗽等有相當助益。在秋燥時節,飲甘蔗汁最好,喝甘蔗汁可以除去內臟燥熱,促進排尿。

秋季養生的運動

經歷了炎夏的悶熱後,秋季的涼爽正是戶外運動的大好時機。選擇在這個時節鍛煉身體,不僅可以調心養肺,提高內臟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

人體陰精陽氣在秋天處於收斂內養階段,所以健身也要順應這一原則,運動切忌過度,要適可而止。人們宜參加一些輕松平緩、活動量小的運動,如:慢跑、登山、游泳等。這些運動講求形動而心靜,動而不亂,靜而不躁,既不會因出汗多損耗元氣,又可以舒展筋骨,以應秋收。

對於正在長身體的青少年來說,足球、籃球、長跑和極限運動等戶外體育項目是秋季的最佳運動選擇;對於上班族來說,如羽毛球、乒乓球、室內健身、檯球、保齡球等運動量不是很大的項目更為合適;而對於老年朋友來說,可以選擇慢走、散步或打太極拳等運動。

秋季養生的重要性

人的一生之中大約有1/3的時間是用在睡眠上的,睡眠可以為生命積蓄能量。《內經》說:「人卧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

「能」者,能量也。人之目視、足步、掌握、指攝等生命活動的能量,都是通過睡眠源源不斷地積蓄起來,通過肝的作用不斷滿足生命活動的需要。

現代醫學中也認為人在睡眠的時候,分泌的生長激素是白天的5~7倍,特別是兒童和青少年,一定要保證有足夠的睡眠時間才能促進生長發育。

睡眠的時候進入到肝臟的血流量是站立的時候的7倍,肝臟血流量增加有利於增強肝細胞的功能,提高解讀能力,並且加快蛋白質、氨基酸、糖、脂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代謝,維持人體機內環境的穩定。

5、秋季人體養生有哪些知識

秋季養生保健六策略

1.飲食調養。飲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准則,另外還應「少辛增酸」。就是說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少吃蔥、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多吃廣柑、山楂、新鮮蔬菜、酸味食品。對於年老胃弱的人,可晨起喝粥以益骨生津。

2.增減衣服。初秋季節中午雖熱,但早晚都涼風習習,因此要注意增加衣服,防止「涼氣」的侵襲。但不要穿得太多,捂得太嚴,以免一穿一脫受涼感冒。

3.謹慎起居。古人雲:「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意思是,在秋天要早點睡覺,早點起床。

4.加強運動調養。秋季天高氣爽,氣候乾燥,故要多呼吸新鮮空氣,在清涼的晨風中散步、跑步、鍛煉,這不但是在進行好的「空氣浴」,還接受了耐寒訓練,使身體能適應寒冷的刺激,為渡過即將到來的寒冬作了充分的准備。

5.保持室內一定濕度。秋季空氣中的濕度小,風力大,汗液蒸發得很快,易使人皮膚乾裂,毛發也易脫落。故必須注意保持室內具備一定的濕度,並適當補充體內的水分。

6.葯物保健。根據秋季的特點,可適當服用一些維生素類制劑。另外,還可服用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葯進行保健,如西洋參、沙參、麥冬、百合、杏仁、川貝、胖大海等。平素為陰虛體質的人,可用中成葯六味地黃丸、大補陰丸等。

秋季養生三堅持

一、堅持秋練。秋練是指積極鍛煉身體,提高健康水平,增強抗病能力。要多進行體育活動,並讓身體多「凍」著點。俗話說:「春捂秋凍」,氣溫下降但不要急於添加過多的衣服,使身體有抗禦風寒的能力。運動要因人而異。如散步。打球。做操。打太極拳。氣功。慢跑等。

二、堅持秋防。秋防是指預防秋季易於感染的一些常見病、多發病。如感冒、氣管炎、胃炎。關節炎等。「秋凍…不能過頭,有支氣管炎。胃炎等病史的人,則要注意適當保暖,不受凍,防止舊病復發。

三、堅持秋養。秋養指飲食調養和適當休息。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五穀雜糧。蔬菜水果等大量成熟上市。祖國醫葯著作《素問》中指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氣味合而已之,以補益精氣」。秋季氣候乾燥:應適當多飲些開水、淡茶。豆漿以及牛奶等飲料,還應多吃些番薯、玉米、芝麻、青菜、柿子、香蕉、蜂蜜、紅棗等柔潤之品。

適當休息同樣是養生良方。白天工作勞動要有度,晚上娛樂更不能搞至深更半夜,每天睡眠8小時不宜少。

6、秋季注意哪些可以預防疾病?

秋天,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講究秋令衣食住行的衛生,有利於預防疾病保障身體健康。

衣服方面:初秋,氣溫逐漸下降,宜穿素裝薄衣。俗話說:「春捂秋凍」,適當地「凍凍」,可增強皮膚的耐寒力。中秋以後,氣溫降低,宜及時增添衣服、被褥,以免受涼感冒,胃病復發。

飲食方面:首先宜潤。秋季以後,降雨少,空氣乾燥,易引起咽干、鼻燥、膚澀等「燥症」,故應多飲開水、淡茶、菜湯以及牛奶等飲料,還應多吃些蘿卜、番茄、豆腐、銀耳、梨、柿子等,這些食物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功效。其次宜補。深秋季節,人體精氣開始封藏,進食補品易吸收藏納,有助於增強身體素質。此期間可適當多吃雞肉、牛肉、豬肝、魚肉以及大棗、蓮子等。另外,秋季要注意飲食衛生。秋季室外涼爽,室內溫熱,最宜蚊蠅繁殖,蒼蠅是腸炎、痢疾等疾病的傳播體,人體吃了被蚊蠅污染的食物後極易引起腸道傳染病。

居住方面:深秋季節,氣候較冷,夜間睡覺要關好門窗,入睡後腹部要蓋一些衣被,以防腹部受涼,誘發感冒、腹瀉。秋季要避免熬夜,每晚要保證6—8小時的睡眠時間,使機體有較強的免疫力。

活動方面:金秋時節,景色迷人,是人們戶外活動、鍛煉和旅遊的黃金季節,早晨到公園做操、打拳、散步、跑步等適量的體育鍛煉,對人體健康大有益處。秋季氣候涼爽,不冷不熱,工作效果最佳,但也應避免長期超負荷勞動,經常加班加點,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引發帶狀皰疹、急性蕁麻疹及其他舊病的復發。
秋冬來臨,季節交替,氣候多變,尤其是經常有冷空氣來襲,大氣環流的峰面活動頻繁,是許多慢性疾病的誘發因素。市民應注意日常保健,預防疾病發生。

哮喘好發於10月,在夏秋交替之際,由於天氣多變,草本花粉多,變態反應原食物多,過敏性哮喘的發作較多,支氣管哮喘也容易復發。因此哮喘患者應注意保暖,預防接觸過敏原,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同時結合葯物治療,防止復發。

寒冷是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的大敵。隨著秋冬季節來臨,冷空氣不斷南下,常常出現氣溫驟降,會使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本已狹窄的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血流減緩,血量減少,引起動脈痙攣,誘發心絞痛、急性心機梗塞、中風等疾病。因此在季節交替、冷空氣來臨時,應及時添衣保暖,適當進行禦寒鍛煉,合理調節飲食起居,不吸煙酗酒,不過度勞累。尤其是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定期檢查,按時服葯,控制病情。

進入秋天,天氣寒冷乾燥,對於糖尿病人易受各種外感疾病侵襲,加重病情。因此糖尿病人在秋季應注意飲食調節,適當增加營養,補充水分,提高自身抵抗能力。

此外,秋季氣候多變也是消化性潰瘍、急性腸胃炎、便秘、小兒腹瀉等胃腸道疾病的多發季節。乾燥的氣候還容易引發和加重慢性咽炎。因此改善環境、飲食衛生,加強自我防護十分重要。

秋季天氣由暖轉涼,熱、燥、寒氣候皆有,市民應高度重視防病保健,隨時注意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調節飲食,加強鍛煉,提高抗病能力。

7、秋季該如何做好養生?預防疾病?

秋季一定要補充好水分,平時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不要吃太油膩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做做運動。

8、秋季要怎樣預防疾病?

秋天也是腸炎、痢疾、瘧疾等病的多發季節,要搞好環境衛生,消滅蚊蠅;注意飲食衛生,不回吃腐敗答變質食物;做好預防接種,服預防葯;堅持用涼水洗臉、熱水泡足,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功能;適當多服些維生素和滋陰益氣、宣肺化痰的中葯,以緩解秋燥對人體的影響。

9、秋季疾病預防 有哪些養生的小常識

1、調理脾胃

立秋之後應盡量少吃寒涼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謹慎。夏秋之交,調理脾胃應側重於清熱、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溫軟開胃,易消化食物。

少吃辛辣刺激油膩類食物,秋季調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後再進補。

4、預防感冒

秋季感冒增多,預防感冒,首先要根據氣溫變化適當增減衣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其次室內的空調溫度不要過低,一般在25攝氏度至27攝氏度最好。秋季是疾病的高發期,遇到疾病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5、慎食瓜果

夏令大量食瓜果雖然不至於造成脾胃疫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後再大量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

因此,入秋之後應少食瓜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2、皮膚病預防

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皮膚濕潤,注意居室衛生,保持清潔,飲食均衡,多食用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如遇到過敏情況要及時查找過敏原。

3、骨性關節炎預防

注意防寒保暖,均衡飲食,補充鈣、維生素;還要補充軟骨營養,抑制和消除骨關節炎症,使關節和機體免疫力得到提高,避免過分活動使關節勞累,採取散步、太極拳等運動,多用熱水泡腳。

(9)秋季防病養生知識擴展資料:

適合秋季食用的食品有:

百合:有補肺、潤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勞和潤燥止咳的作用。

山葯:其特點是補而不滯,不熱不燥,不論男女老幼、有病無病、體健體弱,都適合食用。

白扁豆:初秋,用白扁豆煮粥或煎湯服,可消暑熱、化暑濕、健脾胃、增食慾。

藕:生藕能清熱生津止渴;熟藕能健脾開胃益血。有「暑天宜生藕,秋涼宜熟藕,生食宜鮮嫩,熟食宜壯老」的說法。

黃鱔:入秋食鱔,不但補益力強,對人體血糖還有一定的調節作用,燒鱔段、清燉黃鱔、炒鱔絲、黃鱔粥等均可。

栗子:有健脾養胃、補腎壯骨的作用。

胡桃:能補腎固精、溫肺定喘,又能益氣養血、潤燥潤腸。

花生:深秋後花生成熟,用鮮花生仁研沫煮湯服或水煮食用,不宜炒吃。

紅棗:秋食紅棗,是滋陰潤燥、益肺補氣的清補食品,如能與銀耳、百合、山葯共同煨食,效果更好。

苦瓜:苦瓜有清熱祛心火,解毒,明目,補氣益精的作用。

蓮藕:蓮藕味甘,性平,有消炎化淤、清熱解燥、止咳化痰之功效

此外,秋季還適合食用梨、荸薺、海蟄、胡蘿卜、薺菜、平菇、海帶、番茄、兔肉,進補則適宜用黃芪、人參、沙參、枸杞子、何首烏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秋季養生

與秋季防病養生知識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