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圖解本草綱目的基本資料
書 名: 圖解本草綱目
作 者:李時珍
出版社: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4-1
ISBN: 9787561337707
開本: 16開
定價: 68.00元
1200種強身抗病葯材
從根本上鞏固體內元氣
讓你真正地百病不生,活到天年
500多幅逼真手繪圖
生動、精緻的動植物逼真手繪圖
極具實用和審美價值
1031幅金陵本珍貴古圖
金陵本古圖拙樸大氣,簡潔生動
堪稱古刻本中的罕見珍品
300多種成葯照片
為你呈現中葯入葯時的最初形態
更方便對葯材的賞析和鑒別 作 者: (明)李時珍原著,紫圖 編繪
出 版 社: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4-1
字 數: 665000
頁 數: 670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9787561337707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醫學 >> 葯學 >> 葯學工具書
定價:68.00 中國人必備的居家生活養療大全,1200種品物,2066條實用驗方,1031幅權威金陵本珍貴古圖,300多幀中葯材實物照片,500幅准確逼真彩色手繪圖呈現葯物野生狀態。
獻給識時令、草香、葯趣的中國式生活家,本收擁有:
精煉的白話譯文:本書根據《本草綱目》權威古本金陵本編譯,在編譯過程中,對古本《本草綱目》進行了符合現代人生活和閱讀的改編,使語言更為通俗、易懂。
1200種品物:剔除了原著中許多被當代科學證明的有毒害葯品、失傳葯物後,仍收入品物1200種,附方2066條,不失其「大全」的容量。
2066條實用易行的附方:從《本草綱目》原書中挑選的2066多條附方。這些附方均是針對日常常見病症、家庭中易於製作且效果明顯的方劑。
500多幅精確逼真的彩色手繪圖:500多幅高度精確、逼真的彩色手繪葯材圖譜,生動、精緻地描繪出動、植物的野外原生形態,極具實用和審美價值。極大滿足自然愛好者們在野外看圖識葯的要求。對葯用植物的花、葉、果、莖或根都有纖毫畢現、細致入微的描繪,足以滿足最高級別植物生態愛好者的苛刻要求。
1031幅金陵本珍貴古圖:全書錄《本草綱目》權威古本金陵本的線描古圖。金陵本古圖異於後來流行的江西本插圖,更加拙樸大氣,簡潔生動,堪稱古刻本中的罕見珍品。
300多種成葯照片:300多幅中葯材實物照片,為讀者呈現中葯入葯時的形態。。更方便專家級讀者在葯店、葯材市場賞析鑒別。 《本草綱目》由明代著名醫學家、博物學家李時珍所撰,是中國最具世界性影響的葯學及博物學巨典。它集中國古代醫學所取得的最高成就為一體,同時廣泛涉及相關的生物、化學、天文、地理、地質、采礦等領域,成為中國古代科技史上部頭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巨著,曾被英國生物不家達爾文譽為「中國的網路全書」。
《本草綱目》不僅是400年來醫家必修聖典,也深刻地影響著國人的生活。《本草綱目》集幾千年來中國人對葯物、食物的種植、收采、調制及醫養方法之大成,對後世食物養療學、飲食烹飪學、醫葯學、種植學及人們日常生活起居都構成了深遠影響。其葯食同源的思想更是影響至今,成為中國文化和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影響著中國人對食物的選擇及養生方式。
為了能讓這部中國古代的巔峰巨著以完美的現代方式呈現,以適合現代讀者的閱讀品位,《圖解本草綱目》對原著進行了兩大編輯創新:其一,刪繁就簡。《本草綱目》原著篇幅過於宏大,因此,我們進行了切於實用的精編,只收入今人常用、能訪的物種,療效確切的附方,以使其在日常生活中真正發揮養生、療疾的功效。精編後,保留品物1200多種,易行有效、切於實用的附方2066條,仍不失其「大全」的容量。其二,圖版豐富實用。首次提供了500多幅准確逼真的彩色植物手繪圖,不僅方便自然生態愛好者按圖索驥,在野外探尋葯趣,也具備十分的觀賞價值;同時提供了300多幀中葯材的實物照片,方便專家級讀者在葯店、葯材市場賞析鑒別;書中還收錄了《本草綱目》權威古本金陵本的1031幅線描古圖。從最現代到最古樸的三種層次的圖版,為《本草綱目》增添了新的價值。 歷代諸家本草
第一卷 序例
神農本經名例
七方
十劑
氣味陰陽
五味宜忌
五味偏勝
四時用葯例
標本陰陽
升降浮沉
六腑六臟用葯氣
味補瀉
五臟五味補瀉
臟腑虛實標本用葯式
第二卷 序列
相須相使相畏相惡諸葯
相反諸葯
服葯食忌
妊娠禁忌
飲食禁忌
李東垣隨證用葯
凡例
陳藏器諸虛用葯
凡例
張子和吐、汗、下三法
第三卷 百病主治
諸風
痙風
項強
癲癇
卒厥
傷寒熱病
瘟疫
暑
濕
火熱
諸氣
痰飲
脾胃
吞酸嘈雜
噎膈
反胃
嘔吐
呃逆
霍亂
泄瀉
痢
瘧
心下痞滿
脹滿
諸腫
黃疸
腳氣
痿
轉筋
……
第四卷 水部
第五卷 火部
第六卷 土部
第七卷 金石部
第八卷 草部
第九卷 行部
第十卷 菜部
第十一卷 果部
第十二卷 木部
第十三卷 蟲部
第十四卷 鱗部
第十五卷 介部
第十六卷 禽部
第十七卷 獸部
第十八卷 人部
附錄1
附錄2
索引
2、<圖解本草綱目>有沒有圖片是真實版圖、而不是手繪畫的?
書店有售,就是介紹中葯的,全部彩板,但不是根據本草綱目一一對解的
3、本草綱目是什麼書?養生的嗎?
《本草綱目》,葯學著作,五十二卷,明朝李時珍撰,刊於1590年。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葯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繪制精美插圖1160幅,分為16部、60類,是中國古代漢醫集大成者。李時珍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采訪所積累的大量葯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鑽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巨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葯物分類方法,溶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並反映了豐富的臨床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本草綱目》(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是由明朝偉大的醫葯學家李時珍(1518-1593年)為修改古代醫書中的錯誤而編,他以畢生精力,親歷實踐,廣收博採,對本草學進行了全面的整理總結,歷時29年編成,30餘年心血的結晶。
共有52卷,載有葯物1892種,其中載有新葯374種,收集葯方11096個,書中還繪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圖,約190萬字,分為16部、60類。這種分類法,已經過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統來進行了。對植物的科學分類,要比瑞典的分類學家林奈早200年。每種葯物分列釋名(確定名稱)、集解(敘述產地)、正誤
(更正過去文獻的錯誤)、修治(炮製方法)、氣味、主治、發明(前三項指分析葯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間流傳的葯方)等項。
全書收錄植物葯有881種,附錄61種,共942種,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種,共計1095種,佔全部葯物總數的58%。李時珍把植物分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雜草等九類,是我國醫葯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是對16世紀以前中醫葯學的系統總結,在訓詁、語言文字、歷史、地理、植物、動物、礦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書17世紀末即傳播,先後多種文字的譯本,對世界自然科學也有舉世公認的卓越貢獻。其有關資料曾被達爾文所引。用它是幾千年來祖國葯物學的總結。這本葯典,不論從它嚴密的科學分類,或是從它包含葯物的數目之多和流暢生動的文筆來看,都遠遠超過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譽為「東方葯物巨典」,對人類近代科學以及醫學方面影響最大,是我國醫葯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
它的成就,首先在葯物分類上改變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類法,採取了「析族區類,振綱分目」的科學分類。它把葯物分礦物葯、植物葯、動物葯。又將礦物葯分為金部、玉部、石部、鹵部四部。植物葯一類,根據植物的性能、形態、及其生長的環境,區別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類。動物一類,按低級向高級進化的順序排列為蟲部、鱗部、介部、禽部、獸部、人部等6部。還有服器部。這種分類法,已經過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統來進行了。從無機到有機,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這種分類法明顯含有生物進化的思想,受到達爾文的高度重視。達爾文在《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一書中,引用了《本草綱目》中關於雞的七個品種和金魚家化的資料。尤其對植物的科學分類,要比瑞典的分類學家林奈早二百年。
《本草綱目》廣泛涉及醫學,葯物學,生物學,礦物學,化學,環境與生物,遺傳與變異等諸多科學領域。 它在化學史上,較早地記載了純金屬、金屬、金屬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同時又記載了蒸餾、結晶、升華、沉澱、乾燥等現代化學中應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李時珍還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樣,都是具有山河的天體,「竊謂月乃陰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爾」。《本草綱目》不僅是我國一部葯物學巨著,也不愧是我國古代的百科全書。正如李建元《進本草綱目疏》中指出:「上自墳典、下至傳奇,凡有相關,靡不收采,雖命醫書,實該物理。」
4、推薦一本比較好的養生書
【明】張景岳的《景岳全書》是一部很好的中醫書籍
清人吳澄所著《不居集》
周守中《養生頻纂》
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
楊力《周易與中醫》
洪紹光《養生錄》
中醫四大經典:
《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
《醫學心悟》 《醫宗必讀》》
《傷寒雜病論》,
養生的話去看《求醫不如求己》《葯補不如食補》,多去看看營養方面的書籍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養生是指通過怡養心神,調攝情志、調劑生活等方法,從而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
十本養生書
書名:養生降壓法
作者:費宇彤 楊德強
書名:這樣吃最健康
作者:姜淑惠
書名:健康312經絡鍛煉法
作者:祝總驤
書名:科學成就健康
作者:方舟子
書名:60歲登上健康之路
作者:洪昭光
書名:醫生不會告訴你的健康情報
作者:李傳修
書名:自己是最好的醫生
作者:迪高斯蒂尼636f70797a6431333337383866
書名:從頭到腳說健康
作者:曲黎敏
書名:求醫不如求己
作者:中里巴人
書名: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
5、養生堂《本草綱目》中葯養生速查全書的圖書目錄
用於腎虛腰痛,尿後余瀝,遺精早泄,陽痿不育。補腎強腰。用於腎虛腰痛,起坐不利,膝軟乏力。溫腎暖脾,澀腸止瀉。用於命門火衰,脾腎虛寒,五更泄瀉或便溏腹痛,腰酸肢冷。
6、本草綱目中收錄了多少種葯材
《本草綱目》全書共計190萬字,分為五十二卷,另在卷首還附刊了一些有關版的重要資料,共收權錄了1892種葯物 ,葯方11096首,插圖1160幅。
你可以去下面的網站上了解更多資料~~~
http://www.haokucn.com/search/data/Html_data/bcgm/
7、中醫養生的認識
樓主你好!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提前預防疾病,治未病。中醫理論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黃帝內經》。中醫養生來自古代精華醫學,當代中醫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醫值得後人繼續開發和研究。 簡述 所謂 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養生是指通過怡養心神,調攝情志、調劑生活等方法,從而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 中國傳統養生強調對人與自然的關系,認為人應順應自然環境、四時氣候的變化,主動調整自我,保持與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雲「一陰一陽之謂道」;「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易·系辭上》)《老子》雲「道法自然。」就是中醫養生的基本要求。 中醫養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養生是以培養生機、預防疾病、爭取健康長壽為目的。中醫養生有食養、葯養、針灸、按摩、氣功等豐富多樣的養生技術。 古人認為養生之法莫如養性,養性之法莫如養精;精充可以化氣,氣盛可以全神;神全則陰陽平和,臟腑協調,氣血暢達,從而保證身體的健康和強壯。所以精、氣、神的保養是最重要的內容,為人體養生之根本。中醫學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質與功能活動概括為精、氣、神,認為這是生命之根本,是維持人體整個生命活動的三大要素。早在兩三千年前,《周易》、《黃帝內經》、《老子》裡面已經有一套很完整的養生原理,就像一個永遠也挖不完的寶庫,值得我們再三探索。中醫的養生觀包括天人合一、陰陽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寶。 編輯本段歷史古代中醫 中國歷史上有"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傳說,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在與自然和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發現葯物、積累經驗的艱苦過程,也是中葯起源於生產勞動的真實寫照。 早在夏商周時期(約公元前22世紀末--前256年),中國就已出現葯酒及湯液。西周(約公元前11世紀--前771年)的《詩經》是中國現存文獻中最早記載有葯物的書籍。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典籍《內經》提出了"寒者熱之,熱者寒之","五味所入","五臟苦欲補瀉"等學說,為中葯基本理論奠定了基礎。 現存最早的葯學專著《神農本草經》是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眾多醫學家搜集、總結了先秦以來豐富葯學資料而成書的。本書載葯365種,至今尚為臨床所慣用。它的問世,標志著中葯學的初步確立。 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中國已經有關於醫療衛生以及十多種疾病的記載。周代已經使用望、聞、問、切等診病方法和葯物、針灸、手術等治療方法。秦漢時期,形成了《黃帝內經》這樣具有系統理論的著作。此書是現存最早的一部中醫理論性經典著作。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專門論述了多種雜病的辨證診斷、治療原則,為後世的臨床醫學奠定了發展的基礎。漢代外科學已具有較高水平。據《三國志》記載,名醫華佗已開始使用全身麻醉劑"麻沸散"進行各種外科手術。 從魏晉南北朝(公元220--589年)到隋唐五代(公元581--960年),脈診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晉代名醫王叔和所著的《脈經》歸納了24種脈象。該書不僅對中國醫學有很大影響,而且還傳到了國外。這一時期醫學各科的專科化已趨成熟。針灸專著有《針灸甲乙經》;《抱朴子》和《肘後方》是煉丹的代表著作;制葯方面有《雷公炮炙論》;外科有《劉涓子鬼遺方》;《諸病源候論》是病因專著,《顱囟經》是兒科專著;《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葯典;眼科專著有《銀海精微》等等。另外,唐代還有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和王燾的《外台秘要》等大型方書。 唐代(公元618--907年)經濟繁榮,促進了中葯學的發展。唐政府率先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葯典性本草--《唐本草》的編修工作。全書載葯850種,還增加了葯物圖譜,進一步完善了中葯學的規模格局。 在宋代(公元960---1279年)醫學教育中,針灸教學有了重大改革。王惟一著有《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後來,他又設計製造等身大針灸銅人兩具,教學時供學生實習操作。這一創舉,對後世針灸的發展影響很大。明代(公元1368--1644年)時,有一批醫學家提出把傷寒、溫病和溫疫等病區分開。到了清代,溫病學說達到成熟階段,出現了《溫熱論》等專著。 從明代開始,西方醫學傳入中國,一批醫學家們主張"中西醫匯通",成為當代中西醫結合的先聲。 到了明代(公元1368---1644年),醫葯學家李時珍歷時27年,完成了中葯學巨著《本草綱目》,全書載葯1892種,成為中國本草史上最偉大的集成之作。 現代中醫 1、西方醫學進入 1568年澳門區主教卡內羅在澳門創辦了中國境內的第一所西醫教會醫院,從此西醫來華就未曾間斷,但那時他們的主要活動只是在澳門、廣州一帶,而且大多是傳教士醫生,主要工作是傳教,行醫是接近民眾獲得良好印象的傳教輔助方式。 現代醫學進入中國時,奎寧等一些中國原來沒有的葯物豐富了治病手段。但是,當時西方西學是相對落後的。那是西方西學也自覺地把自己的醫術作為針對中醫病症所進行的補充治療。他們所使用的漢文概念大都直接取自中醫學。如感冒、傷風等。 晚清進士唐容川,認為中醫比西醫高明,但西醫也有所長,「西醫初出,未盡周詳;中醫沿訛,率多差謬」,所以應該「不存疆域異同之見,但求折中歸於一是」,這是他著名的《中西匯通醫經精義》的基本主張。 甲午戰爭之後,中醫丁福保和海歸西醫顏福慶創辦的兩個醫學團體「中國醫學會」和「中華醫學會」。那時,醫學會內部並不強分中西門戶,因為醫學會的宗旨是博採各種醫理,改良醫學。丁福保主持的中國醫學會其章程中明確說:「研究中西醫葯學,交換知識,振興醫學。」引進西醫的目的依然體現了改良主義的主張。也就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2、現在醫學的沖擊 辛亥革命後,再次重新制定政策,1912年,北洋政府在新頒布的學制及各類學校條例中,只提倡醫學專門學校,這針對的只是西醫,因為只有西醫有專科學校,而中醫是師徒傳習的。因為條例中完全沒有涉及中醫,各地中醫以為,「是可忍,孰不可忍」。揚州中西醫學研究會創始人袁桂生首先公開批評北洋政府的醫學教育政策,並指責清末民初兩次制訂學制都以日本體制為藍本,日本早在明治維新就已推行廢除中醫的政策,不列中醫的意圖無非是效法日本。這就是近代醫史上的「教育系統漏列中醫案」。此後,廢除中醫與捍衛中醫的問題一直存在至今。 可見,現代醫學沖擊中醫行為開始於政治家的治國方略。在此背後,是西醫學不斷吸收現代科學成果,逐步發展成為現代醫學科學。 3、中西醫結合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主席提出中西醫結合的指示。這從表面上看,依然是政治下的醫學發展。背後的原因是,中醫學在現代醫學的不斷沖擊下,並沒有真正失去市場。中醫學對眾多疾病的治療效果,成為其存在的療效基礎。中醫學完整的體系,符合中國人的思維模式,這成為中醫學存在的文化基礎,或者說因為中醫文化的存在。目前的中西醫結合,更主要的是表現在臨床上中西醫技術的同時獨立使用。因此,聶文濤先生認為,這更多的是技術層面的結合,還為實現理論上的結合。 4、中醫現代化 改革開放以來,中醫界眾多科技工作者都在嘗試用現代科學來理解中醫學。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的院士們為此進行了長期的努力。影響了一代學者。比如上個世紀末,本世紀初,1996年,清華學界對中醫氣本質,經絡實質,陰陽,五行,藏象,中醫哲學觀等都有了新的全面整體創造性的認識和解說。如,鄧宇等發現的:氣是流動著的『信息-能量-物質』的混合統一體;分形分維的經絡解剖結構;數理陰陽;中醫分形集:分形陰陽集-陰陽集的分形分維數,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維數;分形藏象五系統-暨心系統、肝系統、脾系統、肺系統、腎系統;中醫三個哲學觀-新提出的第三哲學觀:相似觀-分形論等。 編輯本段理論基礎 中醫具有深度的養生思想。 其一,天人合一的養生觀。中醫認為,天地是個大宇宙,人身是個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無時無刻不受天地的影響,就像魚在水中,水就是魚的全部,水的變化,一定會影響到魚,同樣的,天地的所有變化都會影響到人。所以中醫養生強調天人一體,養生的方法隨著四時的氣候變化,寒熱溫涼,做適當的調整。其二,陰陽平衡的健康觀。陰陽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養生的目標就是求得身心陰陽的平衡。什麼是陰呢?陰就是構成身體的物質基礎。什麼是陽呢?陽就是能量,陰陽是相對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動的、發熱的、都屬於陽;凡是向下的、往裡的、發冷的、都屬於陰。身體所以會生病是因為陰陽失去平衡,造成陽過盛或陰過盛,陰虛或陽虛,只要設法使太過的一方減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陰陽再次恢復原來的平衡,疾病自然就會消失於無形了。所以,中醫養生高度強調陰陽平衡,健康一生。其三,身心合一的整體觀。中醫養生注重的是身心兩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體的鍛煉保養,更注意心靈的修煉調養,身體會影響心理,心理也會影響身體,兩者是一體的兩面,缺一不可。 養生的目的就是為了延長生命、預防衰老和擁有健康。 《黃帝內經》在開篇《上古天真論》首起問題就是關系功能衰退和壽命的問題:「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神農本草經》則不斷提出「不老」的概念。聶文濤在《求索神農智慧》一書中指出:中醫學和中葯學的發展不是依靠偶然的經驗積累,而是大量先哲為追求更高健康水平所進行的探索。 《道德經》上曾經講到,那些善於養生的人們懂得如何避免身心受到傷害。他們知道如何通過正確的飲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疾病的侵害,從而獲得健康,也會比一般人的生命更長久。當人們能夠遠離病痛,自然就能延緩衰老,延長壽命。 編輯本段因素 首先,中醫養生貴在養德,這是健康和長壽的最重要條件。中醫養生歷來重視精神衛生,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醫書《黃帝內經》中所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就明確提出養生應注重精神方面的保養。道家也強調人應該善良,忠誠、富於愛心、友好、仁慈、同情心以及願意幫助他人的美德。這些美德不但有益於自身更有益於社會。而那些可以擁有這些美德的人則會更能體會到生活中的愉快,享有健康的身心。 養生的第二個關鍵因素就是進行有規律的運動。生病的人需要運動,沒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過運動從而得以預防。在運動的同時,達到強身健體,增強意志、促進消化循環,增強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點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養生要求我們要培養健康的精神,穩定的情緒,這樣才能避免精神極端、心理波動,和情感不穩定。根據中醫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 肺、恐傷腎的觀點,進一步說明情緒,精神心理保健是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切對人體不利因素的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緒。人的精神狀態正常,機體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會增強,從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健康、平衡的飲食也是養生的必備因素。數千年以來,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認定是達到長壽的關鍵因素,不合理的飲食習慣責備認為是使健康出現問題的根源。預防疾病也是養生的重要一環。通過有規律的鍛煉,正確使用葯物,適當的進行食補,以及其他的有益於健康的活動,每個人都可達到強身健體,延緩衰老之目的。 希望我能夠幫到你! 呵呵~
8、《本草綱目》哪個版本的書比較好?
本草綱目研究 華夏出版社 398.00
本草綱目常用中葯性味功能配伍宜忌速查手冊 湖北科技出版社 26.00
本草綱目大辭典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190.00
新編本草綱目-彩色圖文珍藏版-白話精譯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58.00
四庫全書-本草綱目(上中下) 江蘇科技出版社 660.00
本草綱目中葯學-本草綱目類編 遼寧科技出版社 158.00
本草綱目-(白話手繪圖本) 重慶出版社 68.00
本草綱目 全六冊 英文 外文出版社 4800.00
本草綱目 中醫古籍出版社 160.00--應該是比較好的版本。
9、誰知道有沒有介紹植物的葯用性的書?和植物生長環境的書籍??
中國中草葯彩色圖鑒
中草葯圖譜王
一次完全讀懂中草葯百科
本草綱目中葯蔬果養回生速查答全書
本草綱目圖文百科1000問
登錄 品品品資源論壇,在那個論壇搜索「中葯」、「中草葯」、「本草綱目」等關鍵詞,很多這方面的電子書全文,上面這幾本也都有,希望有用
10、養生堂《本草綱目》中葯養生速查全書怎麼樣
不錯,家中應備一套,有事沒事翻一翻。對全家都有利可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