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家養生和我們平時所說的養生有什麼區別嗎?
平常我們說的養生一般都是指的中醫養生。道家自然有道家的一套理念。道家到了最後的養生不都是要吃風練氣,最後辟穀。和中醫養生理念不同的。
2、請問道家的哪些功法是可以護腎的呢?
轉:
中醫理論認為:「腎氣足,百病除」。
人體內的左腎為陽,右腎為陰。左腎司六腑之功能,右腎轄五臟之運行。腎對五臟六腑起著至關重要的溫煦、滋潤、濡養、激發等作用。
腎中之元氣,又叫元精,是生命的原動力。腎虛則生命力減弱,各種疾病會接踵而來。
腎生精,精生髓,髓壯骨,髓通腦,腦為髓海。腎虧則髓空,髓空則骨軟,骨軟則腰膝酸麻,牙齒脫落,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關節炎、頸椎神經痛,甚至出現頭暈目眩,耳鳴健忘,反應遲鈍,精力下降,脫發皮皺等現象。腎陽虛衰,男人表現為陽痿、早泄、遺精;女人則帶下不止,月經不調,痛經、宮寒不孕等。
中醫認為,腎虧是人體疾病的根源,許多內臟疾患的治療,應從補腎入手。
中醫還有個歌訣:「肝病先調腎,腎病先調肺,肺病先調脾,脾病先調心,心病先調肝」。可見個臟腑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人體自身補腎法,就是外勞宮補腎法。
具體方法是:每晚臨睡前將兩手背緊靠腰部,仰卧於床上,5-10分鍾後,其熱感會逐漸傳遍全身。開始時,雙掌被腰壓住會出現麻脹現象,3-5天後即可適應消除,雙腿會感到輕松靈活。常酗酒的人,腦門還會滲出汗珠,有的腰部會出汗。這是因為人的兩手外勞宮緊貼二腎後,雙掌的熱量直接溫煦了二腎,將腎內虛寒之氣逼出,通過運行,變成汗水排出體外。
尤其是晚上10點半至11點,是亥時尾、子時頭,此刻地氣最旺,地氣通過內勞宮吸入,穿過外勞宮直接注入二腎,伴隨二掌的熱量和五行之氣,溫煦了二腎。不論是晚上,還是白天,只要你躺在床上,堅持兩手背緊貼兩腎半小時,便可收到奇效。
若你腿腳冰涼、麻痛,可將左腿架於右腳脖子上,20分鍾後,腿腳便會變熱。倘若每晚再用熱水泡腳,然後按摩兩腿根部的「氣沖」穴,並反復揉擦兩腳心的「湧泉」穴,反復拍打、叩擊、推揉、按摩兩腰出的「腎俞」穴,則效果更佳。
堅持運用外勞宮補腎法,再加上小指頭提水法的鍛煉(手指頭有許多神經末梢,聯結五臟六腑,例如右小指頭通腎,主宰生長、發育、生殖、強壯,開竅於二耳與二陰;左小指頭通膀胱,是人體主持水液的代謝,它通肺、通胃、通腎)。常練小指頭提水法可以強腎。
日本有些人長期用此法強腎後,70多歲還能生育。倘若再添加以膝蓋逆時針走路法(走圓圈路)的鍛煉,靠人體自身練出的功能,就能治好上述的腎虧、腎衰之疾患。
希望對你有用,福壽無量!
3、道教的養生方法主要有哪幾種
在眾多的道教養生方法抄中,可分為兩個方面:
1、修煉精神層面:內視、坐忘、存思、守一之法;百
2、鍛煉形體層面:導引、太極、行氣、服度食之術。
綜合的來看,道教養生法主知要有胎息行氣、守一存神、導引按摩、動道功靜功,以及日常起居宜忌等。
4、古代文人和道家如何養生養腎' - 百度
方法一:上廁所不能說
我們如何才能做到在日常生活中補腎中國醫學認為,當上廁所小便,我們必須咬,牙齒能活補腎澀,尤其是?損害是對人的本質太大。這是為什麼?
齒牙是因為腎是現在外面的腎精。但你不能亂牙,咬住不放腎更多消費;而應該是「兩顆牙齒,如腎咬」,「喜歡」似乎指的是,如果有兩個坑後兩臼齒之間,略有咬。
在當解手一個吸入氣體收到的狀態裡面,是不是開泄。牙齒,然後提起腳後跟,就等於補腎臟。
和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有人夾著手機在廁所里,同時大聲地說著話,而尿液,這是腎的損失。這家傳統養生文化是絕對不允許的,對於物理傷害是很大的。
龔二:
吃芝麻,黑芝麻,黃,還有白色的,但相應的腎臟黑芝麻的本色,只有更好的葯用價值和功能的養生之道,黃,白芝麻芝麻只能用於普通食品。黑芝麻內在氣厥陰春生出生的第一粒,可補五臟,長肌肉,填腦,列為上品,在「神農本草經」。
補虛羸,因為它被使用,填補了腦,所以一定要用籽粒飽滿的芝麻,如果它是不完整的自己,我怎麼能指望它有填補它的權力?把沒有充分去除芝麻,淘洗方法可供選擇:用清水沖洗時不浮芝麻,都是飽滿,浮芝麻是壞的,生蟲或籽粒不飽滿,不能。益腎填精後
黑芝麻當選全黑芝麻的,它應該是量身定製的,同時也很講究。芝麻和服法的法律制度,都有兩個。
一,金道士葛洪傳下來的,見「抱朴子」:
芝麻3斗,蒸熟曬干,然後用清水蒸熟白白流失泡沫然後乾燥,如此反復9次。然後,芝麻肉分開,芝麻去除皮膚,炒香,打成粉末,或棗泥用白蜜調和後,製成大理石,每天服用三次,每次送服用溫酒一丸,吃毒魚,狗肉,生菜球團。
衣服百日,能去除慢性疾病,每年皮膚有光澤的頭發返黑兩,三年齒脫落,火和水不能傷害4年5年飛跑行,久服延年益壽。
二孫思邈唐代葯王傳下來的:
芝麻3升蒸餾水30倍,略炒香,用白蜜3升調和標記粉末,然後攪拌用木在300俱樂部,使梧桐子大小的丸。服50丸,每天早上。人在40歲以上,長期服用,因為孔明目,潤腸軟如筋。
現代家居健康往往結合這兩種方法是:3升(約4磅),黑芝麻,用清水洗凈,放在蒸籠蒸熟,曬干,然後再蒸,然後乾燥。
經過反復蒸汽烘乾九次,芝麻自然脫落皮膚,取出,爆香剩餘的芝麻,切碎的300倍,然後調和白蜜或棗糕,直徑球製成2厘米左右,酒每天早上送服了避孕葯。
為什麼蒸一遍又一遍,乾燥呢?這是「九九蒸汽烘乾」是經常出現在中國醫葯加工,地黃,當歸,附子等葯材通常都是要經過九九蒸汽烘乾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葯效,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內部知識。
對於芝麻,第一,很容易為了使芝麻消化。正如我們都知道,芝麻是非常難於消化,吃了很多芝麻,看大便都成了黑色,一化驗,你會發現很多芝麻仍然完好無損,沒有消化。
我們普通人平時吃芝麻,通常只有一次吃了炒芝麻,芝麻其實,這仍接近生芝麻,吃得很膩,難以消化,從胃生,該機構應他們的祝福,反受其害。
經過九年蒸,芝麻完全分解的營養成分,更不油膩,容易完全被人體吸收的東西;經過九個太陽,芝麻和來自太陽,這在健康的家庭似乎是獲得能量患有陽天地之間,雖然看不見,但對人體的好處。
5、道教的養生理論與養生方式是怎樣的?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是中華民族原始宗教的延續。道教的最高理想:「長生不死,常欲樂生」,其內涵把長壽、最佳養生之道作為自己的道義。
道教的最高境界:「形與神俱,飛升成仙」。其含義把精神修養,形體鍛煉,形神合一視為與養生觀密不可分。
道教把人體視為「小宇宙」,把自然界視為「大宇宙」,大與小運轉要協諧,要順乎自然造化之道,不可違拗。只有如此,才能達到盡享天年的人倫之樂。
道家養生方式分為上、中、下三個等級,最上乘者是先秦時代老子倡導的清靜無為,中乘者為秦漢方士的神仙服食,最下乘者是東漢末期的張道陵等。明、清以來,道家的養生學發展到了相當完善的地步,在精神、呼吸、形體、食物等修煉方面形成了整套方法,其中許多具有較強的生命力,作為道教的精華傳習至今。
道家特別強調精神方面的修煉,把「清靜無為」、「離境坐忘」作為養神的核心。道家認為,自然界博大無邊,慾望又無有止境,要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的物質名利,勢必會勞神傷身,損害健康。要做到「不以名害身,不以位易志」,就必須「去物慾,簡塵事」。
道家所提倡的這種心理上、精神上的「清靜無為」,雖是不現實的,但對生活在快節奏、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中的人們,如若在緊張喧鬧的現代生活中,有那麼片刻的時間,使整個身心回歸到自然狀態,進入上乘修道境界之中,對消減疾病、凈化心靈、啟迪智慧,恐怕會有裨益的。道家養生的另一核心方式是注意呼吸修煉。其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服氣法,它與現代氣功中的調息、吐納、內視功法、內守丹田法很相似。道教認為吸入天地間的四時正氣,日、月、星辰的精氣,就可以長生。結合呼吸修煉,道家也很講究形體修煉。其主要內容有按摩、導引、拳術。按摩,即循行一定的經穴,用按壓、揉摩、捏推等手法作用於人體;導引、拳術則是引導四肢百骸,做各種屈伸俯仰運動,達到疏通經絡、理氣止痛的治療效果。
道教的養生,以長生不老、羽化登仙為最終目標。這種對於長生不老嚮往的思想,早在老莊著作中就有闡述。在《莊子》的《逍遙游》和《齊物論》等篇中,有關於神仙的描述:「肌膚若冰雪,綽約如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意思是神仙的肌膚光滑潔白得如同冰雪,姿容美麗婉轉得如同少女。不吃五穀,只是吸風飲露。乘著天上的飄浮的雲氣,駕馭著飛龍,行游在四海之外。《莊子》還說到這些神仙,大火燒著不覺得熱,江河冰著不感到冷,雷電颶風打著它也不會驚慌。《戰國策·楚策》中有奉獻不死之葯的故事,盡管它是諷刺楚王、揭露進葯人「欺王」的,但它反映我們祖先早就在尋求長生的方法,探索生死的奧秘了。
《史記·始皇本紀》和《漢書·郊祀志》里都有秦始皇和漢武帝熱衷於尋求仙葯的記載。秦始皇在位12年,就千次派遣方士攜帶童男、童女,入海求取長生葯。漢武帝時,方士又以煉制黃白葯作為獲取長生之葯的手段。
綜觀道教的養生方式,其主要內容有以下幾種:
(1)守一之道
守一之道指的是在身心安靜的狀態中,將意念集中對於「一」(即「道」)的信仰,以求得長生的養生方法。約在東漢時就廣泛流行過。魏晉以後,逐漸同存思、吐納、導引等融合在一起,成為後來內丹修煉的一個重要環節。
(2)存思之道
存思之道指的是在高度入靜的情況下,將意念存放在體內或體外的某處,以求得到長生。魏晉時廣泛流行。有的稱體內各部分各有神靈居位,將意念存於體內,稱為存神。存神而與神合一,即可登臨仙界。有的主張存思中,應以意念內觀自身臟腑,就可獲得自身臟腑之形象,這就是內觀。但值得注意的是,存思類文獻,一般有較濃重的神秘主義色彩。
(3)導引之道
導引之道指的是伸屈、俯仰、行卧、倚立等多種人的肢體運動。它與氣息調節配合,求得血脈暢通、延年益壽和祛除百病。大約在秦漢時已有流行。其後,導引之法越來越多,並與氣息調節的關系越來越密切,成為後來的內丹修煉的一個內容。
(4)吐納之道
吐納之道指的是呼吸調節中,吐出胸中的濁氣,吸進新鮮空氣,以長生延年。大約在秦漢時已有流行。後來的內丹功法也重視氣息,強調在呼吸中獲得先天之氣以補後天之氣。
(5)胎息之道
胎息之道指的是呼吸調節達到一定程度時神氣相結,鼻息若有似無,呼吸似在臍部進行,如同胎兒在母腹中一樣。大約在秦漢時已有流行。魏晉以後,逐漸同吐納、導引等方法融合一起。調節呼吸達到似胎之狀,成為後來內丹功法的一個重要環節。
(6)服食之道
服食之道指的是通過服用特定的食物或葯物來求長生成仙。戰國時期就已流傳,魏晉和唐代兩度成為養生的主要方法。服食的對象大致又有兩類,即草木葯和金石葯。草木葯的功效在於補救「虧缺」,就是中醫家們常說的補養元氣,調理五臟,滋養精血,治療疾病的意思。金石葯因為來自天地之間,古人以類附比,認為服金石葯即可長存不朽。
(7)外丹之道
外丹之道指的是用爐鼎燒煉鉛、汞等礦石,煉制不死丹葯,以求長生。大約成於西漢時,到唐代達到鼎盛。由於服食丹葯致死者甚多,因此一直受到朝野的批評,唐以後即衰微。從歷史實際和現代科學的角度審視,礦物燒煉的丹葯,對於人的長壽延年是沒有意義或者意義極微,有些丹葯則是有害的,過量即導致死亡。但是它在道教養生方式的發展史上卻是一項有影響的客觀存在,並在客觀上對於中國古化學史和古醫葯史產生過相當大的影響。
(8)內丹之道
內丹之道指的是人體作為爐鼎,以人的精氣神作為對象,運轉意念,經過一定步驟,使精氣神在體內凝聚成丹,以求長生。內丹與外丹相對。內丹之說約起於南北朝的後期。在外丹術衰微以後,內丹術逐漸成為道教養生主要方法。從元直至明清,道教內丹術內容逐漸豐富,融會貫通了古代的守一存思、導引、吐納和胎息等種種方法,並形成了南宗、北宗、中派、東派和西派等派系,各派功法也各有側重。
(9)房中之道
房中之道指的是男女生活節制和諧,還精補腦等房中方法,以求長生。戰國時期,房中術已形成。西漢時就有較系統的理論。早期道教並不禁慾,遂將房中術納入道術之中。後流於淫靡,在南北朝時期被排斥出道術。從現存少量文獻看,其中包含的性衛生的內容,至今仍不失其科學意義。
(10)起居之道
起居之道指的是人生活方式和環境要求,包括飲食、言語、作息、穿著、房舍等等,要求取法自然,適應變化,順乎天時地利,以求健康長生。上述幾個方面的養生術是整個道家遺產中的瑰寶,也是中國傳統養生方法的主幹。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中國之科學與文明》一書中高度評價說:
「道教思想中從一開始就有長生不死的概念。而世界上其他國家沒有這方面的例子。這種不死思想對科學具有難以估計的重要性。」
正因為如此,道教的養生方式就成了世界傳統養生方法中不可代替的寶貴財富。
6、道家養生的秘訣有哪些
養生保健百秘訣一:多喝粥
粥補人、養胃,歷來都被養生家視為養生保健的最佳食物。它由大米經過熬制而成,易為人體消化吸收度。粥溫和易進食,攝生養體,適合老年人,尤其是那些消化能力不好,進食比較少的老年人。常喝粥,能為老人補充能量,強身健體知,延年益壽。
養生保健秘訣二:常飲茶
茶
也是養生保健的佳品,其抗衰老作用讓人驚嘆,甚道至超過維生素E的18倍。茶葉中含有豐富的茶色素能防治老年人常有的動脈硬化,有些茶還有高效的防癌功能。
經過調查顯示,每天飲茶的老回年人壽命普遍都比較長。喝茶的確有益答健康,比如枸杞參茶就有滋補抗衰老的作用,平日里可以在茶里加入枸杞和西洋參,充分利用了
7、道家的養生之道?
不分古今中外,人的身體只有一個,所以正確的理論是互通的,如果不同,必有謬悟。
精:指基礎能源(不是精來液,未變成精液,化為情感之前物質)情動乎中必搖其精;
人身體由 化學變化為主導。情感與強烈的化學變化互相影響。所以要清虛涵養。
飲食,睡眠,情緒,外界環自境 都要注意
氣:高等能源,人體活動直接利用的。包括一些未知的東西。可從怒發沖冠去體會。
神:主要指生物電能及其系統,來源於前兩種。
中和之道: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不是忍,是不被外界環境影響),
發爾「皆中節」謂之和。(正確的釋放自己的情緒,情感)
涵養精氣神,用中和之道,調劑身心,就是道家的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