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絡養生自助穴位手冊的介紹
《經絡養生自助穴位手冊》程凱博士所著,本書針對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多種疾病內症狀,採用綠色容、自然、無毒副作用的經絡養生、穴位保健方法,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家庭自助按摩的方式,針對人體的不同穴位,施以簡單有效的手法,力求一穴一症,一方一病,快速解決實際問題。
2、常按哪些穴位可以獲益一生?
人身上一共有三百多個穴位,但最關鍵的也就是幾個,對這些關鍵的穴位進行按壓,就能解決我們身體出現的各種不適,甚至還可以立竿見影解除病痛,不用吃葯打針就行。
下面我們就了解一下,人體中最關鍵的八個穴位,如果你學會按壓這些穴位,保證你終身受益。
一、按摩天宗穴可以緩解肩頸酸痛:
很多上班族尤其是坐在辦公桌前打字的上班族,不是脖子酸痛就是肩胛僵硬,長期困擾著大家,叫人不勝其煩,工作都沒有了興致。
按摩天宗穴可以擺脫這個煩惱,擺脫頸部肩部疼痛困擾。
天宗穴位在上背部,具體位置在肩胛骨的中央,上半身直立,用你的左手輕輕地貼在右肩中間位置,當你手指自然垂直的時候,中指指尖碰到的那個點就是我們要找的天宗穴。
不過這個穴位我們自己是按不到的,那就只能請家人和朋友來完成。讓朋友站在你背後反復按壓,每次十分鍾,每天兩次,效果很好。
二、按壓天樞穴能改善便秘
天樞穴在肚臍左右兩邊2寸(約3指)處,,現代人愛吃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食物,而這些食物都極容易引起腸胃功能失調,出現脹氣和便秘,而按壓這個穴位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按壓天樞穴、合谷穴,都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我們只須或者依次在右腹部從下往上,還有肚臍上方由右到左,以及左腹部從上往下,按照順時針方向搓揉,就能按到腹部促進腸胃蠕動的穴道,可以緩解便秘。
三、按壓三陰交解決生理期不適
三陰交位於腳外踝上方距離4指寬。在小腿脛骨內側,不少女性飽受痛經之苦,有的則因為月經不規律而煩惱。
按摩方法:經痛時不放按摩三陰交,每天三次,每次十分鍾,保證你有意外驚喜。
四、手腳冰冷按摩湧泉穴
這個穴位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的地方,如果你的體質虛寒,血液循環不良,經常手腳冰冷,不妨按摩一下這個穴位。
常常按摩這個穴位,還能防治哮喘、解除失眠多夢、頭暈、頭痛等困擾,按摩次數和時間不限,發熱為止。
五、失眠按摩神門穴
神門穴位於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按摩這個穴位可以安神,也能緩解心絞痛,還有助睡眠。每次三分鍾,每天三次。
六、頭痛按摩百會穴
該穴位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匯處 。當你酷熱難耐頭疼的時候,可以按壓頭頂的百會穴,瞬間就能氣血通暢。心定神怡。
七、睛明穴緩解眼睛疲勞
該穴位位於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按摩方法是順著眼框骨按摩眼部周圍至感覺酸,這時候你會發現眼睛疲勞不見了,紅腫的想像也消失了,頓時心明眼亮。
八、按摩迎香穴治療過敏性鼻炎
迎香穴位於面部,在鼻翼旁邊一厘米的皺紋中。將食指指尖置於迎香穴,做旋轉揉搓。鼻吸口呼。吸氣時向外、向上揉搓,呼氣時向內、向下揉搓,連做6次,多可44次 。可治療鼻竇炎、鼻炎、鼻出血和感冒。
3、中醫經絡的養生方法是怎麼按摩的?
中醫認為,衰老的發生與勞役過度、房事不節、飲食所傷、七情太過等因素有關。但人是有血肉有感情的,吃五穀雜糧,所以很難避免其一。
衰老主要與五臟六腑有關,關系最直接的臟腑是腎、脾、胃、肝、肺、心。
中醫經絡養生之百會穴
百會穴在頭部,前正中發際直上5寸,兩耳尖中點連線上。稱「百脈之會,百病所主」。是百脈交會穴。
按摩百會穴可用手指指腹按摩,順時針和逆時針各揉按50下,或各1到2分鍾為宜,每日早晚各一次。
經常按揉可以健腦益智、抗老防衰,從而達到減緩衰老的作用。
中醫經絡養生之神闕穴
神闕穴在腹部,臍中央。多篇中醫古籍都稱其為「乃生命之根蒂」。
神闕穴可按揉、可艾灸以達到養生減緩衰老的作用。
中醫經絡養生之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腹部,肚臍下3寸,人體正中線上。是元陰、元陽出入之所,按揉和艾灸可以大補元氣、溫腎助陽,從而減緩衰老。
按揉法或震顫法。震顫法是雙手交叉重疊置於關元穴上,稍加壓力,然後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動。但是不能用力過猛,有酸脹感即可。
中醫經絡養生之足三里穴
足三里位於小腿,外膝眼下三寸,距離腿前脛骨約一橫指距離。
足三里是強壯穴,自古以來都是養生的必備穴位之一。經常按揉或艾灸可以健脾養胃,調補氣血,促進氣血的化生。
按揉方法同百會穴相似,用指腹按揉。
中醫經絡養生之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是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三條經絡的交匯之處,用途廣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調肝補腎,還有安神的作用。
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中醫經絡養生的穴位可以減緩衰老,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僅是心血來潮短期的按揉穴位並沒有很好的作用,想延緩衰老還需要長期的堅持。
4、「人體有幾大養生窩」,常按壓哪些穴位可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緩解疲勞?
人體有幾大養生窩,經常拍打按摩,能收到神奇功效。
按眼窩,安神緩頭痛
眼窩處有晴明、攢竹、四白、承泣、絲竹空等諸多穴位,通過按摩可減低眼壓,緩解眼部疲勞,提高眼部機能,對近視眼、老花眼及用眼過度等引起的目赤昏花、視物不明有明顯改善作用。
按摩這些穴位還能鎮靜安神、改善頭痛,也可延緩眼周皮膚衰老,預防皺紋出現。
輕閉雙目,用食指與中指指腹分別順時針與逆時針緩慢旋轉按摩眼皮5~10次,也可在相應穴位處輕按壓約1分鍾,安神止痛的效果更佳。
按頸窩,緩解咽部不適
頸窩位於喉結下方、胸骨上凹陷處。這里是天突穴所在,為任脈穴位,位於頸結喉下四寸,胸骨上窩正中,具有寬膈和胃、降逆調氣的作用。刺激頸窩可改善咽喉不適、咳嗽氣喘、惡心呃逆等症狀。
揉腋窩,寬胸寧神
腋窩頂端動脈搏動處為極泉穴,針灸或按摩該穴,有寬胸寧神的功效,對防治循環系統及神經系統疾病有益,如冠心病、心絞痛、肋間神經痛等。
將四指並攏置於腋窩下,順時針和逆時針按摩,每10圈交換一次,共按摩100~200次。
拍打肘窩,清熱通絡
肘窩位於肘關節前面,是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太陰肺經的通行之所,分布著曲池、曲澤、尺澤等穴位。
按摩肘窩的穴位可疏通經絡氣血,清熱祛濕,安神利咽。將四指並攏,力度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地連續拍打左右兩邊數次,拍打時要注意節奏。
捋按腰窩,調氣血
腰窩就是腰部脊柱左右凹陷處,兩側分布夾脊穴和背俞穴。夾脊穴屬於經外奇穴,背俞穴屬於足太陽膀胱經穴,是臟腑之氣輸注之處,受到歷代養生按摩的推崇。
搓擦腘窩,緩解腰背痛
腘窩就是雙側膝蓋後方的凹陷處,為十二正經中肝經、腎經、膀胱經經脈循行區域,腘窩正中穴位為委中穴。
中醫針灸推拿中講究「腰背委中求」,意思是治療腰背酸痛、下肢關節伸屈不利,委中是要穴。委中穴兩旁還有委陽、陰谷、浮郄等穴位,均為治療腰背酸疼的穴位。
推搓腳窩,精力旺
用按摩手法推搓、拍打湧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防病能力增強
適度按摩這些部位,可刺激穴位,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緩解疲勞,以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5、冬病夏治,本質在於祛濕,常按哪3個穴位輕松祛濕?
隨著養生越來越火熱,人們對於養生知識也掌握的越來越全面。這不,隨著炎熱夏季的到來,人們又把「冬病夏治」的方案提上日程,很多人也開始了冬病夏治。
一、為什麼選擇冬病夏治?
因為夏天是萬物生長最為旺盛的時期,人也是同樣的道理。在夏季的時候,人們體內的陽氣是最為旺盛的時候,由於夏季炎熱,氣溫升高,在這樣體內體外陽氣俱佳的時候,是最容易趕走體內寒氣的時候。所以,很多人選擇冬病夏治。
其實冬病夏治的本質就是祛濕,我們都知道一旦濕氣入侵體內,人體會發生一系列的症狀:比如頭暈,犯困,脾胃消化不良,口臭,關節酸痛等各種症狀。
二、掌握三個穴位,簡單祛濕。
1、中脘穴。
這個穴位是很好找,在我們人體的上腹部,自己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就在我們肚臍上方4寸的地方。這個穴位功能強大,它是消化系統的重要穴位,具有和中祛除濕熱的功能,經常推按,對於那些脾胃濕熱的人們大有好處。
2、豐隆穴。
這個穴位位於我們小腿的前外側,外踝尖上八寸,這個穴位的功能就是對咳嗽痰多、肥胖、高血脂、高血壓、頭痛等病的防治大有好處。
3、極泉穴。
這個穴位很容易就會找到,就在我們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這個穴位對於治療心痛、胸悶、咽干煩渴有效。另外這個穴位還有一個神奇的功效,它也是一個解郁的大穴。如果有人因為一些事情而導致心悸心慌,可以試試彈撥這個穴位。
但是,畢竟我們自己不是醫生的話,對於穴位位置掌握的不會很准確,所以如果選擇冬病夏治的話,最好是選擇去正規的中醫院,去找中醫咨詢。
6、秋季,陽氣閉藏,是經絡養生的好時機,常按摩哪些穴位少生病?
秋冬季節是最好的養生季節,特別是在秋天,「秋天養生冬天少病痛」這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穴位按摩是中醫的偉大發明,經過很多科學驗證,它也是很有效的。中醫認為,我們體內有四個黃金穴位。如果在秋季按摩這四個穴位將會大大減少秋冬季感冒病痛的侵襲。同時,不論是在什麼時候經常按摩我們的黃金穴位都可以達到疏通經絡、祛濕除寒、壯陽補氣和調和氣血等目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下秋季穴位養生。
肺俞穴
肺俞穴位於我們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的位置。我們都知道秋天比較乾燥,也很容易染上秋燥,所以在換季的時候會有好多人咳嗽感冒。這時候可以按摩我們的肺俞穴,就可以達到溫肺潤燥、止咳平喘的功效了。當然,不會咳嗽的人經常按摩這個穴位也是沒有壞處的,可以達到一個預防的效果。
承漿穴
承漿穴位於人體面部,唇溝的正中凹陷處。在乾燥的秋季我們需要補充大量的水分,同時我們也很容易出現口乾舌燥、口渴和咽乾等症狀。這時候便可以按摩承漿穴,口腔內便會有津液產生。
魚際穴
魚際穴位於我們手掌拇指本節後的凹陷處。魚際穴在我們身體中有些很高的地位,有些「保命穴」之稱。經常按摩魚際穴可以緩解呼吸系統方面的疾病,如感冒、支氣管炎等。
中脘穴
中脘穴位於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的中央處。中脘穴是緩解腸胃疾病的重要穴位。換季之時我們很容易出現脾胃虛弱的現象,經常按摩中脘穴便可以緩解這一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