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高效種養生物鏈

高效種養生物鏈

發布時間:2020-12-13 19:17:25

1、什麼是生物鏈

下面鏈接是權威的解釋。
生態系統中貯存於有機物中的化學能在生態系統中層層傳導,通俗地講,是各種生物通過一系列吃與被吃的關系,把這種生物與那種生物緊密地聯系起來,這種生物之間以食物營養關系彼此聯系起來的序列,在生態學上被稱為食物鏈。按照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可將食物鏈分為捕食食物鏈、腐食食物鏈(碎食食物鏈)、和寄生食物鏈。
中文名稱:食物鏈英文名稱:foodchain其他名稱:營養鏈
定義1:在生態系統中,植物攝入某種物質後,製造出或本身就是另一種生物的營養食物而被其食入,通過這種一系列的植物、動物、捕食與被捕食等的食物營養紐帶依次連鎖轉移關系,最終被人食入的途徑。所屬學科:電力(一級學科);核電(二級學科)
定義2:生物群落中,各種生物彼此之間由於攝食的關系所形成的一種線狀聯系。所屬學科:海洋科技(一級學科);海洋科學(二級學科);海洋生物學(三級學科)
定義3:在生態系統中,自養生物、食草動物、食肉動物等不同營養層次的生物,後者依次以前者為食物而形成的單向鏈狀關系。所屬學科:昆蟲學(一級學科);昆蟲生態學(二級學科)
定義4:由生產者和各級消費者組成的能量運轉序列,是生物之間食物關系的體現。所屬學科:生態學(一級學科);生態系統生態學(二級學科)
定義5:生物群落中由攝食而形成的鏈狀食物關系。所屬學科:水產學(一級學科);水產基礎科學(二級學科)
定義6:生態系統中生物依次取食其他生物所構成的營養結構傳遞方式。所屬學科:土壤學(一級學科);土壤生態與土壤肥力(二級學科)
定義7:生態系統中植物製造的初級能源,通過生物進行一系列轉化,形成的一種取食與被取食的食物營養連鎖關系。所屬學科:資源科技(一級學科);資源生態學(二級學科)

2、什麼是生物鏈?

生物鏈指的是:由來動物、植物和微生物源互相提供食物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的鏈條關系。
生物鏈也可以理解為自然界中的食物鏈,它形成了大自然中"一物降一物"的現象,維系著物種間天然的數量平衡。
生物鏈指的是:由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互相提供食物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的鏈條關系。這種關系在大自然中很容易看到。比如:有樹的地方常有鳥,有花草的地方常有昆蟲。植物、昆蟲、鳥和其它生物靠生物鏈而聯系在一起,相互依賴而共存亡。
生物鏈的例子常常就在我們身邊,而且使人類受益非淺。比如:植物長出的葉和果為昆蟲提供了食物,昆蟲成為鳥的食物源,有了鳥,才會有鷹和蛇,有了鷹和蛇,鼠類才不會成災……。當動物的糞便和屍體回歸土壤後,土壤中的微生物會把它們分解成簡單化合物,為植物提供養分,使其長出新的葉和果。就這樣,生物鏈建立了自然界物質的健康循環。
生物鏈也可以理解為自然界中的食物鏈,它形成了大自然中「一物降一物」的現象,維系著物種間天然的數量平衡。

3、日光溫室葡萄促成高效栽培有哪些關鍵配套技術?

(1)品種選擇

葡萄促成栽培要選擇早熟、優質、大粒、長勢中庸、便於管理、最好是無核、色澤鮮艷的品種。目前,適於葡萄設施促成栽培的主要優良品種有:火焰無核、夏黑、紅旗特早、奇妙無核、無核早紅、奧迪亞無核、8612、金星無核、87-1、優無核、乍娜、早玫瑰、早瑪瑙、紫玉、鳳凰51、京亞、紅雙味、維多利亞等。

(2)建園與定植

①栽培架勢及密度。為了使日光溫室葡萄達到當年種植,翌年豐產、高效的目的,可採用籬架栽培,單干單臂Y形葉幕或雙干單臂Y形葉幕的整形方式,株行距可以為(0.4~0.5)米×(2.0~2.5)米,可依品種而定,生長勢強、且葉片大的葡萄品種,如夏黑無核的行距應適當大些,而生長勢弱且葉片小的葡萄品種,如紅旗特早的行距可小些。架高以1.6~1.8米為宜。對於南北較窄的溫室,可採用棚架栽培,在距溫室前1米左右處,東西行向定植1行,株距為0.5米,沿溫室坡面向北傾斜的坡面北部最高處不宜高於1.9米,以方便整形修剪。

②定植及管理。栽壯苗,春季適當早栽,營養袋苗可於5月中旬前定植。定植前要挖寬50厘米、深60厘米的定植溝,注意將上部熟土和下部生土分開放置,每畝施入優質腐熟有機肥5~6米3,與地表層熟土混勻後回填。回填後澆水,沉降後再回填成10厘米的定植溝,進行栽苗定植。一般1年生苗留雙蔓,營養袋苗留單蔓,棚架栽培留單蔓。栽後加強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12~15天左右進行1次追肥,前期以氮、磷肥為主,後期控制氮肥量,以磷、鉀肥為主,同時,結合防病每隔10天噴施1次葉面肥。8月中旬至9月上旬開始控水控肥。新梢要及時引縛上架生長。提前埋支柱,拉鐵絲,葡萄生長後要及時進行修剪,當主蔓新梢長至80~100厘米時摘心,以促使摘心口下部主芽飽滿,促進花芽分化。摘心後副梢要及時處理。主幹上40~50厘米以下的副梢全部抹除,50厘米以上副梢除頂部1~2個副梢留3~4片葉摘心外,其餘副梢留1~2片葉反復摘心。生長勢旺盛的夏黑無核葡萄等品種要留2片葉以上摘心,否則當年個別冬芽會被逼迫萌發,影響翌年產量。落葉後進行冬季修剪,並將殘枝落葉清理干凈,同時全棚噴灑3~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冬灌,扣棚覆簾、保溫防凍。溫度最好控制在0~5℃,並進行全室鋪地膜。若秋季枝條成熟度不好,應提前於10月初扣棚,延長生長期,待枝條充分成熟後進行降溫,白天蓋簾、夜間放風,使枝芽盡快進入休眠。

(3)促成栽培關鍵技術

①自然休眠的解除。葡萄的芽具有休眠現象。經過40~50天的低溫才能解除,打破自然休眠的有效溫度為0~7.2℃。完全打破自然休眠葡萄,一般在氣溫0~5℃經30~45天或在7.2℃以下經歷800~1200小時就可滿足生理休眠要求。以第二年4月底到6月初上市為目標進行管理的早熟葡萄品種,一般在1月上旬左右開始升溫,而某些早熟品種可於早些開始升溫。為了使葡萄提前解除休眠,並使葡萄萌芽整齊,可採用人工打破休眠的方法。在升溫前用石灰氮加5倍水攪拌靜止2天,取上清液用刷子塗抹枝芽。

②溫度調控。揭簾初期的3~5天內,白天通過揭開部分覆蓋簾,使棚內溫度由自然條件下的0℃以下,逐步升至12℃,待棚內土壤完全解凍後,白天逐漸增加揭簾面積,使溫度逐漸升高到20℃,夜間不低於7℃。此時應注意升溫不可過快,升溫催芽不可過急,溫度應逐步提高。如果升溫過高過快則易導致在芽眼萌發時地溫尚較低,根系未開始活動,養分供應不上而會造成芽萌發不齊,花序發育不良等弊病。

約經過20天後,芽開始萌動,萌芽後白天溫度可逐漸提高到25~28℃,夜間溫度控制在10~15℃。具體升溫過程中可採用6段升溫法,即5天為1個升溫段:第一個5天,白天10℃,夜間5℃;第二個5天,白天10~12℃,夜間7℃;第三個5天,白天15~18℃,夜間8~10℃;第四個5天,白天18~20℃,夜間10℃;第五個5天,白天20~25℃,夜間12℃;第六個5天,白天25~28℃,夜間12~15℃。

60天左右開始開花,花期持續7~10天,此期溫度以15~28℃為宜,超過30℃時必須放頂風以降溫換氣;夜間溫度控制在14℃以上,有利於授粉授精,提高坐果率。花期溫度的控制對坐果率低的品種尤其重要,如夏黑無核等。從開花到果實成熟的時間因品種而異,需80~100天。

漿果膨大至漿果成熟期,白天溫度應控制在30℃左右,超過35℃要進行頂部放風口放風。北方地區冬季光照強,外界溫度雖然低,但溫室內升溫較快。

萌芽前可通過調整覆簾面積來控制溫室內的溫度。萌芽後新梢需要充足的光照。此期必須通過放頂風來控制溫室內的溫度,夜間溫度控制要採取必要的加溫措施,以防止夜間溫度過低。隨外界溫度的回升,放風時可同時開放頂部和底部放風口,熱空氣從頂部逸出,冷空氣從底部進入,形成氣流,降溫速度快。棚內二氧化碳氣體補充得也快。

③灌水與施肥。大棚葡萄越冬前澆封凍水,入冬前用地膜封閉地面保持地溫,既可使翌年升溫時地溫上升快,又可減少水分蒸發降低棚內濕度。揭簾升溫萌芽時澆第一次水,開花前10天至7天澆第二次水,謝花後7~10天澆第三次水,以後每隔10天左右澆1次小水。揭簾升溫後隨灌水可進行追肥。第一次追肥在萌芽期,每畝施入高氮三元復合肥20千克;第二次追肥在新梢生長初期至開花前,每畝施入尿素20千克,同時葉面噴0.2%~0.3%的尿素和磷酸二氫鉀肥2~3次,0.2%的硼砂溶液2次,以提高坐果率。謝花後結合澆水每畝施入40千克尿素、20千克磷酸二銨、80千克硫酸鉀,分2次施入。從漿果膨大到漿果成熟葉面噴布稀土微肥和光合微肥2~3次。溫室葡萄的基肥一般在果實採收後及時施入,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為主,每畝用量5米3,可加入50千克過磷酸鈣和0.3千克硼砂。

④濕度與氣體調控。葡萄芽萌動到開花前,棚內濕度可以相對高些,相對濕度以70%~80%為宜。花期相對濕度控制在50%~70%為宜,濕度過高不利於花葯開裂和散粉,濕度過低則會導致花冠不易脫落。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在溫室內二氧化碳濃度常處於虧缺狀態,尤其在13:00之前。此時,光合作用很強,二氧化碳虧缺會嚴重影響光合作用,若及時增加二氧化碳濃度,能有效促進光合作用,增加光合產物。因此,日光溫室葡萄促成栽培可採用二氧化碳施肥。

⑤光照調控。葡萄是喜光植物,對光較敏感。光照不足易徒長,光合效率低。設施栽培常因覆蓋物而導致光照減弱,造成葡萄葉片光合同化能力的降低。為增加棚內光照,覆膜時宜選用無滴膜、新膜,並保持膜面的清潔,灰塵太多應及時沖洗,同時採取早揭簾、晚覆簾的辦法來延長光照。並採取鋪設反光膜的方式來改善溫室內的光照條件:一是在後牆上懸掛反光膜或錫紙,不僅可增加棚內光照,促進葡萄著色,而且能減少牆體對熱量的吸收,並能將棚內的溫度提高2~3℃;二是在地面鋪設反光膜,按北高南低傾斜角10°,在葡萄架下地面鋪設銀灰色反光膜,可增加葡萄下層葉片的光照強度,促進光合作用,增加光合產物。

⑥夏季修剪。

抹芽定梢:在設施栽培中,抹芽定梢的目的是為了調節樹勢,控制新梢花前生長量。抹芽定梢的具體實施應根據樹勢情況而定,樹勢弱的要早抹早定,樹勢強旺的要晚抹晚定,一般從萌芽至開花可連續進行2~3次。當新梢能明確分開強弱時,進行第一次抹芽,並結合留梢密度,抹去強梢和弱梢以及多餘的發育枝、副芽枝和隱芽枝,使留下的新梢整齊一致。留梢密度在棚架情況下一般每平方米架面可保留8~12個。籬架情況下新梢間隔距離20厘米左右,當新梢長到約20厘米時,進行第二次抹芽,並按照留梢密度進行定梢,疏除強梢和弱梢,留中庸梢。當新梢長到40厘米左右時,結合整理架面,再次抹去個別過強的枝梢,並同時進行引縛,以使架面充分通風透光。

綁蔓引縛和去卷須:在設施栽培條件下,引縛對調節樹勢尤其是調節枝勢具有很好的作用。另外,引縛還有理順枝梢、整理架面、促進通風透光的作用。在萌芽前要將老蔓按照不同的整形方式進行綁蔓,綁蔓採用倒八字形或豬蹄扣的方法。萌芽後新梢長到40厘米左右時要進行新梢引縛,注意引縛要使新梢均勻地分布在架面上。引縛不可過早,也不可過晚,過早容易折斷。對於已經留下的弱梢可以不引縛而任其自然生長,對於強梢可以先捻枝後引,或將其呈弓形引縛於架面上,以削弱其生長勢。在引縛新梢的同時對新梢上發出的卷須要全部及時摘除,以減少營養消耗和便於工作。

扭梢:設施栽培葡萄發芽往往不整齊,有的頂部芽萌發長到20厘米時下部芽始萌發。為使在開花前結果枝長基本一致,當早萌動的芽新梢長到20厘米左右時,將基部扭一下,使其緩慢生長。這樣,晚萌發的新梢經過10~15天生長即可與前者達到平衡。另外,在開花前對花序上部的新梢進行扭梢,可提高坐果率20%左右。

新梢摘心:於花前將新梢的梢尖剪掉,暫時緩和新梢與花穗對貯存營養的爭奪,使貯存養分更多地流入花穗,以保證花芽分化、開花和坐果對營養的需要。一般於個別花開時對所有新梢進行摘心,摘心位置以葉片大小為正常葉片大小的1/3處進行。花上留4~12片葉為好,並同時去掉花穗以下所有副梢,以增加摘心效果。

副梢處理:果實生長期也正是副梢萌發生長高峰,應及時處理,以減少養分消耗。對於營養枝發出的副梢,僅保留頂端2個副梢,其餘副梢進行單葉處理,其餘每個副梢上留2~4片葉摘心,副梢上發出的二次副梢留頂端的1個副梢的2~3片葉摘心,其餘的副梢芽應立即從基部抹去,使營養集中到葉片,以加強光合作用,促進花芽分化和新梢成熟。對於摘心後的結果枝發出的副梢,一般將花序下部的副梢全部去掉。上部副梢除頂部留2~3個外,其餘全部進行單葉處理,留下的副梢留2~3片葉摘心,副梢上發出的二次副梢、三次副梢留1片葉反復摘心,到果實著色時停止。副梢共摘心4~5次。

花果管理:要獲得果粒大、色澤好的葡萄,必須控制負載量和每個果穗的果粒數,否則果粒不易著色。結果枝長度達到20厘米至開花前都可進行花序疏除。一般每個果枝留1個果穗,少數壯枝留2穗,弱枝不留果穗。將畝產量控制在1500~2500千克。開花前1周左右將花序頂端用手指掐去其全長的1/5~1/4,並去副穗,減少果粒數,使剩下的果粒能夠長大。無核葡萄品種要進行果粒膨大處理,根據品種不同採用的處理方法有所不同。一般在花前7天左右用25~50毫克/升的赤黴素進行果穗拉長處理,盛花後7~20天用30~100毫克/升的赤黴素噴布或浸泡果穗1~2次,可使無核葡萄果粒增大1~2倍,同時還可提高坐果率。

⑦冬季修剪。第一年溫室葡萄的冬季修剪高度在第一次主梢摘心處進行修剪外,第二年以後,主要以中短梢修剪為主,長梢修剪為輔,棚架栽培除延長枝進行長梢修剪外,籬架栽培進行的長梢修剪是因上年缺苗,架面缺少枝條需要適當長剪外,其他的1年生枝均採用短梢修剪,第二年栽培冬季修剪只需要短截,第三年後要進行更新修剪。

⑧病蟲害的防治。設施栽培葡萄由於處於高溫、高濕的環境條件,容易發生病蟲危害。發生較多的病害有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穗軸褐枯病等。對溫室葡萄病蟲害的防治要做到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防治原則。溫室葡萄蟲害主要有葡萄缺節癭蟎、葡萄二星葉蟬、葡萄粉虱等。對蟲害要做到預測預報,有則治、無則防。在葡萄冬季修剪後要將枯枝殘葉清理干凈,並於葡萄萌芽前噴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劑,以預防多種病蟲害的發生。花前噴1次多菌靈預防穗軸褐枯病,落花後噴甲基硫菌靈、烯醯嗎啉和三唑酮,以防治灰霉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等,每10天噴1次。

4、生物鏈的例子(要具體)

生物鏈指的是:由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互相提供食物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的鏈條關系。

這種關系在大自然中很容易看到。比如:有樹的地方常有鳥,有花草的地方常有昆蟲。植物、昆蟲、鳥和其它生物靠生物鏈而聯系在一起,相互依賴而共存亡。

生物鏈的例子常常就在我們身邊,而且使人類受益非淺。比如:植物長出的葉和果為昆蟲提供了食物,昆蟲成為鳥的食物源,有了鳥,才會有鷹和蛇,有了鷹和蛇,鼠類才不會成災……。當動物的糞便和屍體回歸土壤後,土壤中的微生物會把它們分解成簡單化合物,為植物提供養分,使其長出新的葉和果。就這樣,生物鏈建立了自然界物質的健康循環。

生物鏈也可以理解為自然界中的食物鏈,它形成了大自然中"一物降一物"的現象,維系著物種間天然的數量平衡。

人類與大自然也通過食物鏈而連接著。人的食物主要來自植物和動物。而動植物是從自然環境中得到營養才生長而成的。如果這些動植物含有了來自環境污染的成分,人吃了就有危險。拿水產魚類來說,如果自然界有了汞的污染,而土壤中的有些微生物可以把汞轉變成有機汞,魚類吃了這樣的微生物就會把有機汞儲存在身體中,而人吃了這樣的魚,汞就會進入人的神經細胞中,人就會得可怕的水俁病。水俁病是人類污染環境,而污染物最終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並嚴重傷害人的健康的最典型的例子。

5、為什麼要採用種養結合的養殖模式

種養結合是一種結合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生態農業模式,該模式是以地區的農業生產資源稟賦條件為依託,充分發揮其比較優勢,引導農民適應市場需求合理地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是促進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途徑。與傳統種植業和養殖業分離的模式相比,該模式具有以下突出優點和重要意義:
①減少環境污染,節約肥水資源
種養結合能夠解決畜禽養殖帶來的污染和歷來畜禽生產中尿液和沖洗水處理的難點,做到了資源化利用。而且糞尿無害化處理肥田技術是種養結合家庭模式重點主要推行的技術。畜禽產生的糞尿流入收集池,經過處理可以使其變成具有一定肥效的肥料,這樣既可以節約肥料和水,還能減少環境污染,解決畜禽糞尿不能及時處理的問題。
②優化資源配置,形成專業化經營
種養結合的家庭農場由於是農戶自己經營,其在生產經營時會根據自己農場的條件,選擇適宜生產的產品,同時會利用更多的時間進行管理,可促進農業生產向精細的專業生產方向發展;同時,對標准化生產的推進、品牌的培育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使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大大提高。最終形成了綜合利用土地資源建設產業化生產基地,優化植被資源布局建立綠色景觀環境,及合理調配勞力資源組建多元化的農民勞務隊伍。
③促進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
由於家庭農場經營者對於新技術、新產品等關注較多,可促進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此種生產經營模式可很好地利用科學技術,並將其轉化為生產力促進市場健康發展,同時還能夠促進農業機械化代替人工勞動力的進程。因農戶經營農場的規模較小,而家庭農場的規模相對較大,可很好地利用農業機械代替人工勞動力,從而減少勞動力,促進機械化農業生產。
④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提高農村經濟整體水平
隨著家庭農場的不斷發展,其經營模式也會隨之而改變,即由單一的經營模式向多元化的經營模式轉變,最後會向農業企業轉變,最終注冊成企業。因此,要不斷提高農業企業的科學管理水平,運用市場規則等有效辦法促進農業經濟發展。農民的增收決定於農業土地規模的擴大,因此要不斷鼓勵家庭農場擴大規模,進一步提高家庭農場經營者的經濟效益。同時,家庭農場這種經營模式會使人們逐漸摒棄傳統的小農意識,並轉化為現代農業意識,促進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
⑤促進生態農業持續、穩定發展
種植業、養殖業的有機結合,實行農、林、水、草合理的農田布局,增加有機肥的投入量,實行有機與無機相結合,減少無機肥及農葯的施用量,同時養殖業、種植業的發展,必將促進並推動農副產品深加工為主的鄉鎮企業的發展,提高農村經濟綜合實力,形成種養加一體化的生態農業綜合營體系,大大提高農業生態系統的綜合生產力水平。實行種植養殖相結合並不斷加強與完善,將不斷提高農業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最終達到「經濟、生態、社會」效益三者的高度統一,有利於農業持續、穩定地發展。

6、如何運用生物鏈建立高效的農業圈?(果園里養雞鴨)

有機生態種植業已經成為了比較火熱的一種生態方式,以生物鏈的方式來建立高效的農業圈,成為大眾所喜愛的一種養殖方式,比如果園里養雞鴨一方面能夠養殖雞鴨,而積分和鴨糞也能夠成為天然的肥料,到成熟的季節,既可以出售雞鴨,還可以出售果實,一舉兩得,而如今運用生物鏈建立高效農業圈也是非常受關注的,當然在建立的時候我們要注意生態鏈的建立方式以及物種選擇。首先要想運用生物鏈建立高效的農業圈,我們要選擇適合的植物以及動物。比如果園里養雞鴨來舉例致,我們在種植的時候就可以選擇一些蘋果或者是李樹以及很多的果實,樹木之類的進行種植,而且在選擇家禽的時候,要選根據它們的生活習性來選擇,這個時候就可以選擇養殖雞或者是兔子,豬羊一類的家禽,因為這些能夠產生大量的糞便,起到施肥的作用,當然果實掉落之後形成的腐爛物質也可以供給這些家禽食用,可以說它們能夠互相補給,形成良好的生態鏈。在運用生態鏈建立高效農業圈的時候,要注意生物之間的關系以及種族之間的關系,並且要注意它們的生活習性,根據不同的生活習性來進行養殖和種植,才能夠做到高效有力。很多時候不是在生活中說做就能做的,還要學習大量的知識以及生物之間的關系來進行養殖,果園里養雞鴨,一方面要注意雞的飲食問題,另一方面還要注重於國樹的種植以及生存狀態根據事實的情況而進行改變,才能夠做到高效。生態鏈建立農業圈固然有效,但是還要根據它們的生活習性以及環境因素等等方面去考慮,才能夠建立高效的農業圈。
所以在生活中運用生物連接里高效農業圈固然有效,但是還要根據地理,環境因素以及氣候等等方面的問題來進行綜合考察,才能夠建立高效的農業圈。

7、生態農業是充分利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達到物質的循環利用,種植-養殖-廢物利用.其中動物糞便、植物秸桿

動物糞便、植物秸桿的無害化處理有有建沼氣池、高溫堆肥和建生態廁所,生態廁所的地下設有沼氣池.其原理都是利用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動物糞便中的有機物,釋放能量,產生高溫,高溫可以殺死糞便中的各種病菌和蟲卵,從而達到無害的目的.直接將動物糞便深施於土壤中自然消耗、把動物糞便噴灑等都會造成污染.
故選:C.

8、生物鏈的知識

生物鏈是指在自然界中,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為主食,而這種生物自身又是其他生物的捕食對象,由此各種生物之間就形成一種生物鏈。

9、生物鏈有什麼

生物鏈指來的是:由動物、植自物和微生物互相提供食物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的鏈條關系。 生物鏈也可以理解為自然界中的食物鏈

生態系統中貯存於有機物中的化學能在生態系統中層層傳導,通俗地講,是各種生物通過一系列吃與被吃的關系,把這種生物與那種生物緊密地聯系起來,這種生物之間以食物營養關系彼此聯系起來的序列,在生態學上被稱為食物鏈。按照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可將食物鏈分為捕食食物鏈、腐食食物鏈(碎食食物鏈)、和寄生食物鏈。

所以生物鏈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等

10、生物鏈的例子有哪些?

生物鏈的例子有:水稻→稻螟蟲→青蛙→蛇→鷹;草→兔子→狐狸;水草→水版蚤→魚→人或權水鳥;草→食草昆蟲→蜘蛛→青蛙→蛇→貓頭鷹。

如綠色植物是草食動物的食物,草食動物是肉食動物的食物,一些肉食動物又是另一些肉食動物的食物。表現出一種動植物的種或個體,為了自身的生存,與另一種動植物的種或個體。

自然界中的生物鏈是千變萬化、錯綜復雜的。它的組成、結構、變化及其相互關系,直接影響著生態平衡的狀況。

(10)高效種養生物鏈擴展資料

生物鏈也可以理解為自然界中植物長出的葉和果為昆蟲提供了食物,昆蟲成為鳥的食物源,有了鳥,才會有鷹和蛇,有了鷹和蛇,鼠類才不會成災。自然界有相對平衡的生物鏈,即使被人類改造過的,如城市、鄉村,甚至農田在較長一段時間里,不去人為進行干涉、破壞,生物鏈也會逐漸趨於平衡。而且保持一定相對時間。

生物鏈指:由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互相提供食物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的鏈條關系。這種關系在大自然中很容易看到。比如:有樹的地方常有鳥,有花草的地方常有昆蟲。植物、昆蟲、鳥和其它生物靠生物鏈而聯系在一起,相互依賴而共存亡。

與高效種養生物鏈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