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生最好的方法有哪些?
八種最好的養生方法!
1、天人相應養生法
早晨起床後,先練顫抖功一遍。然後意念天地人合一,大宇宙的光電聲能象瀑布從天而降,直下你身體四肢百骸,把你的病氣、濁氣、疲勞之氣從腳下湧泉穴沖走,源源不斷,絡繹不絕。此時,你身置大宇宙,而得大宇宙之靈氣灌溉,大徹大悟,漸步入仙道之門。待你從宇宙懷抱自然醒來,便做劍指樁收功功法。
2、生活起居法
早晨起床練完動功功法後,可用冷水沖頭部,再做鳴天鼓三十六次,干梳頭三十六。晚上睡前端冷開水一杯,含一口水於口中,全身放鬆倒退行走,意念疲勞之氣,隨喝下的水入地九尺,此法叫做「零飲倒走」然後用熱水暖足五分鍾以上,再用雙手搓按湧泉穴108次。最後用力搓熱雙手,捂腎臟部位十分鍾,意念真氣在腎部流動轉圈,體會腎部感覺。早用冷水洗頭,晚用熱水暖足叫做「冷沖熱貫」。
3、服食葯補養生法
我們練功之人平時可以用甘草、杞果、遠志、火紅棗泡酒喝,但葯酒每次只能服五錢,既可補身,又能增加血液循環。多飲則傷身、傷氣、傷神。不飲酒可以多用水少加葯煎熬服用,效果更好,對服外氣辟穀有很大幫助。另外捉螞蟻陰晾乾研粉末泡酒飲,可以返老還童。
4、房中養生秘要總體揭曉
我們習練ZG的弟子絕大部分都是入世修練,要達到出世修煉很不容易。那麼,既然出世不易,就難免要夫妻同床。沒練功的人,不知房中養生之術,自然有損健康,浪費精液。年青人身體健壯,精力充沛,性慾強,如經常迷戀房事,則有傷真元。男子破陽太早,有傷精氣,女子破陰太早,則有傷血脈。要練好功,又要不使夫妻感情破裂,弟子們必須懂得房中養生之道才行。
(1)男子強精壯陽法:
在熱水中伸直兩腿而坐,用左手覆蓋捂握五十次,如果陰莖勃起時,即從澡盆中站起來,用右手掌摩擦尾閭一帶,並做提腎功。直到陰莖軟,再按前法練一遍,久練養元儲精,可持續房事時間。
(2)男女行房時,先宜盡量愛撫,不可猴急行房。 女陰不張強行行房傷女子眼目。男子陰軟無力則傷腎傷真元。行房時要等待女子陰水出為最佳時期。男子欲射精時間停止抽動,用右手食中二指按住會陰穴,左手中指按住右鼻孔,待精回氣回,陰莖軟時再行房。如不能忍耐,射精後,要射完余精。立即右側卧,彎腰強弓,屈腿,兩手捂雙耳(腎開竅於耳)意念真元精氣從頭頂百會收入內外腎部,約五分鍾以上,即可達到元氣恢復之目的。
5、情志調理養生法
每個人一生下來,在父母的教養下成長起來,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有性急者,有緩者,有性燥者,有性暴者,有性疲者,有性惡者,有性善者,人之初,性本善,由於後天的種種原因,家庭環境的不同,經濟條件的差異,城鄉的差別,生就養成了各自性格。這些性格要把它改掉,有很大的難處。通過修煉氣功,可以磨煉一個人的性格,達到修身養性,凈化心靈的效果。一心要善,心無塵垢,無憂慮煩惱,就可以成大道。如何調理情志性格呢。你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把名和利當作過往雲煙才行。當你心起雜念或起色慾、財欲、名欲、利慾、食慾時,平心定氣,靜坐輕聲快速念誦佛家真言:「清凈觀世音菩薩」一百零八遍,心境自然潔凈,無塵無垢。久念必可以調整你的情志性格。
6、勞動運動養生法
我們入世修煉的弟子除了練功學習外,要參加集體和家務勞動,參加體育運動鍛煉,增大活動量,排除體內的疾病濁氣,平時多練功,以達到肌肉豐滿,身強力壯之功效。
7、積善修德養生法
練功「德」為先。我們各門各派的功法都很重視積善修德陽這個問題。我們ZG有八德八念,其它門派各有門戒律。德可分為陰德和陽德兩種,陰德是大德,陽德是小德,陰德就是做好事後甘當無名英雄,不要他人報酬,古時稱它為「積陰功」。陽德是做了好事而又得了人家的報答或好處。我們練功之人就要多積陰德,少積陽德陽。而功力倍增,平時多為人治病療傷,且不要報答。你破費舍資學了功並支渡了人,也屬你的陰功所至。
8、駐顏還童養生法
身無疾病,益壽延年是我們每個人的理想。光靠葯物保養,不去養生健身,有害無益。返老還童,早晨起床後,面向東方,閉目面帶微笑,意念你站在鮮花叢中,花上的露水被陽光一照霧氣向你面部撲來,消除你面部皺紋,潔白如玉,久練能使你返老還童。
2、提肛運動有什麼養生作用?
要想精力充沛、耳聰目明、腰不酸、背不痛、腸胃好、二便通,就要常年堅持提肛、撞背、拍打雙耳等「三招」健身養生術。
提肛每天早晚及大便後,可堅持練提肛運動一遍。其方法是:站、坐、卧均可,吸氣時提肛、收腹,像忍大便的樣子;呼氣時緩慢放鬆肛門,如排小便狀,一提一松為一次,連做20~30次為一遍。
中醫認為,提肛運動可使中氣升提,臟腑強壯,並可調節氣血陰陽。現代醫學認為,有意識地提肛,能對中樞及植物神經系統起調整作用,使肛門肌肉得到鍛煉,減輕局部靜脈壓,消除淤血,改善肛門組織血液循環。除防治便秘、痔瘡外,對內臟下垂、胃腸功能紊亂均有療效。
撞背可每天早、中、晚堅持練撞背功各一遍。即雙足與肩等寬,站立於距牆壁半尺遠,全身放鬆,協調一致,身體後仰,突然用背部撞擊牆壁,借撞擊反作用力身體前傾。力量由輕到重,連續撞擊50次。
中醫認為,撞背功能壯腰腎、通經絡、行氣血、平陰陽、扶正祛邪、舒筋活絡、解除痙攣、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使血液疏通、氣機流暢,可有效地預防肩周炎、腰肌勞損、腰椎增生等疾病。
拍打雙耳可每天早、中、晚都用手掌拍打雙耳,拍打時掌距耳約10~15厘米,每回拍打100次,力量適中,不可過猛。
祖國醫學認為,「耳為宗脈之所聚」、「一身之氣貫於耳」。因此,古代醫家把耳朵作為祛病健身的重要部位。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人體各部分都通過經絡與耳朵有著密切的聯系,而且耳朵上分布有79個穴位。經常拍打耳朵,可刺激穴位,按摩經絡,促使氣血運行,調動體內的正氣,增強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免疫力、代謝力,以保持相對的生理平衡,使耳膜保持良好功能。還能消除疲勞、振奮精神、促進思維、清神醒腦;能活躍腎臟內氣,抗衰防老;能促進膽汁分泌,有利於膽道的通暢,防治膽囊炎、膽石症等疾病的發生;能促進血液循環,防止動脈硬化,抑制高血壓形成。
3、中醫養生什麼項目好?
一、針灸,針灸就是將銀針按照一定的手法和角度插入到人體的特定穴位zd中,刺激穴位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人體的穴位有幾百處,每個穴位扎針的手法、深淺不同都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二、拔罐,現在中醫養生項目中拔罐分為火罐和氣罐,拔罐具有疏通經絡,祛除體內濕氣的專作用,拔罐在國內有悠久的歷史,早在西漢時期就出現了。
三、運動養生,屬中醫講究練精、氣、神,像太極、氣功等都是增強體質,鍛煉精氣神的好辦法。
4、養生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人們常將養生保健活動稱為「養生之道」或「養生之術」。「道」指法則、原則;「術」則指具體方法、手段。其特點是蘊育在日常諸多行為之中。 中國傳統的「延年益壽」之法稱為「衛生」、「養生」、「厚生」或「道生」。「衛生」是保衛生命之義;「養生」是養護生命之義;「厚生」是厚待生命之義;而「道生」則是要求以上諸法皆要遵守一定的法度。《道德經》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告誡人們要遵循自然界和宇宙的規律。 所謂「養生」就是根據生命規律,採用養護身心,保持或增進健康,減少疾病,以延年益壽的一種措施,也就是相當於現代醫學中所謂的「保健」活動。養生是一種文化現象,它是中華民族在維護人類健康和種族延續的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傳統性和延續性。 由於養生活動涉及到研究人的生命現象,其內容自然會貫徹到日常生活諸多方面,這就必然涉及到各種文化現象,因此古代養生的內容多分散在許多文化范疇之中,如醫葯文化、食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武學文化等。 歷代養生家由於各自的實踐和體驗的角度不同,他們的養生活動在調節飲食起居、服用葯物、採用醫術(針灸、按摩、推拿等)、練習武術氣功、修養精神、節制慾望、修養品德等方面各有側重,也各有所長,各有所用。 中醫養生的基本內容與特色 中華民族養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幾千年來醫葯、飲食、宗教、民俗、武術等文化方面的養生理論。其內容不外以下四點: 1.順其自然:體現了「天人合一」思想。強調在養生過程中要符合自然規律,不可違背自然規律。同時也要重視人與社會的統一協調,人要與自然環境統一,也要與社會統一。正如《黃帝內經》主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 2.形神兼養:在養生過程中既要注重形體養護,更要重視精神心理方面調攝,所謂「形神兼養」、「守神全形」、「保形全神」。 3.動靜結合:現代醫學主張「生命在於運動」,中醫也主張「動則生陽」,主張運動健身,但中醫養生也主張「動中取靜」、「不妄作勞」。正如《周易外傳》所說「動靜互涵,以為萬變之宗」,《類經•醫易》所說「天下之萬理,出於一動一靜。」 4.綜合和審因施養:養生不拘一法、一式,應形、神、動、靜、食、葯……多種途徑,多種方式進行養生活動。另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時之不同用不同的養生方法,所謂「審因施養」、「辨證施養」。 養生之術內容是在養生理論指導下,歷代逐漸建立起來的,並不斷發展與完善。其內容包括以下七方面: 1.神養:包括精神心理調養、情趣愛好調養和道德品質調養等方面。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內容。 2.行為養: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為調養。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美術藝術文化等內容。 3.氣養:主要為醫用健身氣功的「內養功」。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4.形養:主要包括形體鍛煉,體育健身活動。內容融合了醫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5.食養:主要內容為養生食品的選配調制與應用,以及飲食方法與節制等。內容包括了醫、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食養為中醫養生之術的主要內容之一,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因此其應用范圍廣,適合人群較多。 6.葯養:主要內容為養生葯劑的選配調制。其制劑多為純天然食性植物葯;其製法也多為粗加工調劑,其劑型也多與食品相融合。對此,古代常有「葯膳」、「法膳」之稱。其應用范圍也較廣,適合人群較多,營養內容也涉及到醫、葯、飲食文化等方面。 7.術養:是以上養生之術以外的一種非食非葯的養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針灸、沐浴、熨燙、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進行養生。其內容主要涉及醫葯文化。 總之,養生的特點是強調個體行為,所採用的方法應因人之不同採用不同的養生方法。所謂「審因施養」,「因人施養」,在群體中並不強求統一。例如,甲需要重點鍛煉形體,而乙需要著重調理飲食,而丙則需要著重調攝精神等等。如果我們對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紅皂白,一律要求他們加強形體鍛煉或改變某種飲食結構,就不一定符合每個人養生需要了。
5、中醫養生有哪些方法?
「少房事多運動重食療選環境」這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醫學家、葯王孫思邈的養生法。孫思邈長期居住民間研究醫學,為人療疾,采種中葯,著書立說,被人們尊稱為「葯王」。同時,孫思邈又是一位著名的養生學家,他提倡養生、食治和怡老,內容豐富,涉及到預防醫學、心身醫學、老年醫學諸方面。由於他身體力行,活到了101歲,從而成為中國歷史上罕見的能將養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長壽老人。具體地說:他的養生理論歸納有如下四點。
1.提倡抑情節欲
孫思邈認為情慾過度是罹疾早衰的重要因素之一,提倡要做到「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並強調性醫學保健的重要性,認為房事太過,不僅可以影響本人的身體健康,而且還會影響優生優育、波及下一代的身心發育。為此,他引用彭祖的觀點:「上士別床,中士異被,服葯百裹,不如獨卧。」以說明節制房事的重要性。
2.主張「常欲小勞」
孫思邈說:「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他認為運動比營養、休息更為重要,從而把按摩、搖動肢節等全身運動作為養生的重要內容。
3.強調食養重視葯餌孫思邈指出:「安身之本必須於食,救疾之道惟在於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不明葯性者,不能以除病。」可見其對食養與葯餌的重視。在飲食調養方面,他主張飲食清淡,少吃葷、腥,忌吃生、雜。他還力倡「先飢而食、先渴而飲、食慾數而少、不欲頓而多」,認為少食多餐有益身心健康。同時,他把服食具有滋補和防治老年病功效的中葯作為養生的措施之一。
4.環境居處很重要
在住地方面,孫思邈強調要「背山臨水,氣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及「山林深處,固是佳境」。現在世界各地幾乎都把山清水秀、鳥e68a847a6431333431336661語花香、空氣清新、環境幽靜處作為療養勝地,可見葯王對居住環境的要求是有道理的。在住室方面他又指出:「但令雅素潔凈,無風雨暑濕地為佳。」
總之,葯王孫思邈的養生思想和方法是非常豐富的,他說到了,也做到了,名副其實。
6、中醫養生知識有哪些?
中醫養生主要有以下幾點知識:
1.調節飲食:脾胃是後天之本,若飲食不節制,會輕易傷到脾胃,容易造成復多病早衰。
2.經常運動: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經常保持運動可以使人們保持經歷充沛,達到身強體壯的效果。
3.多吃良葯:良葯對人們治療疾病、延年益壽有著神奇的功效。制
4.溫順性情:保持良好的心態、平和的性情對於自己的心態和身體都有莫大的好處。
5.適飲葯酒:葯酒往往可以幫助人們排除煩躁的思緒,同時還可以提高睡眠質量。
6.均衡營養:平時飲食盡量做到面面俱到,葷素合理。
保健養生的8個小知識:
1、別吃宵夜。會得胃癌。因為胃得不到休息。
2、 一個星期只能吃四顆蛋。吃太多。對身體不好。
3、飯後吃水果是錯誤的觀念。應是飯前吃水果。
4、女生月經來時。不要喝綠茶。因為綠茶室涼性的,可以喝紅茶,因為紅茶屬熱性。多吃知可以補血的東西。
5、早上醒來。先喝一杯水。預防結石。
6、睡前三小時不要吃東西。會胖。
7、少喝奶茶。因為高熱量。高油。沒有營養價值可言。長期飲用。易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
8、可以經常喝茶,科學家發現,茶葉中含有一種名叫茶氨酸的化學物質。可以增強體質,道抵抗疾病。
7、從中醫角度來看,運動養生有哪些好處?
有氧運動有哪些好處?有氧運動的好處有很多,堅持有氧代謝運動對身體健康十分有利。許多人都知道有氧運動對身體有好處,但卻不清楚有氧運動的好處具體有哪些?
1.使你的血液變得很「富有」,可增加血液中紅血球、白血球和血紅蛋白,使身體的營養水平、代謝能力得到提高。
2.使你的血管富有韌性,並使肌肉中的毛細血管網增多,使肌肉變得豐滿而結實。
3.增加肺活量,對呼吸系統有良好的影響。它提高呼吸深度,增加每次呼吸的氣體交換量,從而保證在激烈運動時,滿足氣體交換的需要,提高身體機能水平。實踐發現,增加肺部的生命力可以長壽。
4.使心肌強壯,心腔容量增大,血管彈性增強,進而提高心臟的收縮力和血管舒張力,使心搏有力,每一次的心臟跳動收進更多血液以增加心臟輸送給全身的血液量。
5.有效地改善心率。堅持適當的有氧運動,如健身操鍛煉,可使心率適度降低,這樣心臟就會得到更多的休息。由於心臟的工作能力和儲備能力提高,人就能承受更大的負擔。
多做運動對於人體的心臟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長時間堅持運動能夠保持心臟和心血管系統的健康,因此能夠大大提升氧量像身體各器官輸送的速度。還能夠加速血液循環,冠狀動脈有足夠的血液供給心肌。這樣能夠有效預防心臟病的產生,注意運動養生,可謂是好處多多。
8、健康養生包括哪些方面
人們常將養生保健活動稱為「養生之道」或「養生之術」。「道」指法則、原則;「術」則指具體方法、手段。其特點是蘊育在日常諸多行為之中。 中國傳統的「延年益壽」之法稱為「衛生」、「養生」、「厚生」或「道生」。「衛生」是保衛生命之義;「養生」是養護生命之義;「厚生」是厚待生命之義;而「道生」則是要求以上諸法皆要遵守一定的法度。《道德經》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告誡人們要遵循自然界和宇宙的規律。 所謂「養生」就是根據生命規律,採用養護身心,保持或增進健康,減少疾病,以延年益壽的一種措施,也就是相當於現代醫學中所謂的「保健」活動。養生是一種文化現象,它是中華民族在維護人類健康和種族延續的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傳統性和延續性。 由於養生活動涉及到研究人的生命現象,其內容自然會貫徹到日常生活諸多方面,這就必然涉及到各種文化現象,因此古代養生的內容多分散在許多文化范疇之中,如醫葯文化、食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武學文化等。 歷代養生家由於各自的實踐和體驗的角度不同,他們的養生活動在調節飲食起居、服用葯物、採用醫術(針灸、按摩、推拿等)、練習武術氣功、修養精神、節制慾望、修養品德等方面各有側重,也各有所長,各有所用。 中醫養生的基本內容與特色 中華民族養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幾千年來醫葯、飲食、宗教、民俗、武術等文化方面的養生理論。其內容不外以下四點: 1.順其自然:體現了「天人合一」思想。強調在養生過程中要符合自然規律,不可違背自然規律。同時也要重視人與社會的統一協調,人要與自然環境統一,也要與社會統一。正如《黃帝內經》主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 2.形神兼養:在養生過程中既要注重形體養護,更要重視精神心理方面調攝,所謂「形神兼養」、「守神全形」、「保形全神」。 3.動靜結合:現代醫學主張「生命在於運動」,中醫也主張「動則生陽」,主張運動健身,但中醫養生也主張「動中取靜」、「不妄作勞」。正如《周易外傳》所說「動靜互涵,以為萬變之宗」,《類經•醫易》所說「天下之萬理,出於一動一靜。」 4.綜合和審因施養:養生不拘一法、一式,應形、神、動、靜、食、葯……多種途徑,多種方式進行養生活動。另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時之不同用不同的養生方法,所謂「審因施養」、「辨證施養」。 養生之術內容是在養生理論指導下,歷代逐漸建立起來的,並不斷發展與完善。其內容包括以下七方面: 1.神養:包括精神心理調養、情趣愛好調養和道德品質調養等方面。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內容。 2.行為養: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為調養。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美術藝術文化等內容。 3.氣養:主要為醫用健身氣功的「內養功」。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4.形養:主要包括形體鍛煉,體育健身活動。內容融合了醫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5.食養:主要內容為養生食品的選配調制與應用,以及飲食方法與節制等。內容包括了醫、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食養為中醫養生之術的主要內容之一,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因此其應用范圍廣,適合人群較多。 6.葯養:主要內容為養生葯劑的選配調制。其制劑多為純天然食性植物葯;其製法也多為粗加工調劑,其劑型也多與食品相融合。對此,古代常有「葯膳」、「法膳」之稱。其應用范圍也較廣,適合人群較多,營養內容也涉及到醫、葯、飲食文化等方面。 7.術養:是以上養生之術以外的一種非食非葯的養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針灸、沐浴、熨燙、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進行養生。其內容主要涉及醫葯文化。 總之,養生的特點是強調個體行為,所採用的方法應因人之不同採用不同的養生方法。所謂「審因施養」,「因人施養」,在群體中並不強求統一。例如,甲需要重點鍛煉形體,而乙需要著重調理飲食,而丙則需要著重調攝精神等等。如果我們對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紅皂白,一律要求他們加強形體鍛煉或改變某種飲食結構,就不一定符合每個人養生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