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中醫養生 如何補脾健脾

中醫養生 如何補脾健脾

發布時間:2020-12-07 22:41:39

1、養脾吃什麼好

牛奶、奶製品、雞蛋等富含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脂肪的食物,這類食物以營養豐富而見長。
(2)魚、肉、豆製品等食物,這類食物被人體吸收後有助於人體血液、肌肉組織的生長。
(3)蔬菜、瓜果、芋類、菌菇類、海帶等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這類食物有助於人體的營養平衡。
(4)米飯、谷類等碳水化合物以及糖、油等食物,這類食物可以補充入體熱量,提供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能量。
1吃婆婆丁對肝有好處
婆婆丁,又叫蒲公英,很多人都在野外見過。它的花粉里含有維生素、亞油酸,枝葉中則含有膽鹼、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婆婆丁的主要功能是清熱解毒,消腫和利尿。它具有廣譜抗菌的作用,還能激發機體的免疫功能,達到利膽和保肝的作用。它焯過後生吃、炒食或做湯都可以,比如海蜇皮拌婆婆丁、婆婆丁炒肉絲;還能配著綠茶、甘草、蜂蜜等,調成一杯能夠清熱解毒、消腫的婆婆丁綠茶
2蜂皇漿中的活性蛋白、碳水化合物對肝組織的損傷有修復作用;對肝中毒有保護作用。脂類物質可促進肝細胞再生。提高血漿蛋白量。增強免疫功能及代謝能力。
3醫生說雞骨草煲湯對肝有好處
4多吃蘑菇等菌類食物對肝有好處
5飯中一小杯白酒對肝有好處
6酸奶是好東西,對肝有好處
7梅子對肝有好處
8乳鴿火鍋對肝很有好處
9靈芝對肝功能有好處
10吃粥對肝有好處
11黃瓜對肝和腎都有好處
12洋蘇草對肝有好處
——肝炎的保健原則...

2、濕氣太重怎麼排出來呢?

1、食療

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都可以起到除濕的作用,如薏米煮粥、淮山煲湯等。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濕。

此外,還可以選擇紅豆、茯苓、淮山、黨參等放到煲湯材料中,煲成粥或者煮水喝,可以利尿、除濕,對水腫的人尤其有效。這兩種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適宜尿多的人食用。

2、運動

運動不僅可以緩解壓力,還能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等運動,有助於活化氣血循環,增強體內水分代謝。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因為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濕熱病症。

3、清淡飲食

腸胃系統關繫到營養及水分代謝,保護腸胃最好的方式就是清淡、適量、均衡飲食。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

甜食油炸食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在烹調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時,最好加入蔥、姜,以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4、調味料祛濕

姜、蔥、蒜不僅是家裡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葯用價值。例如,我們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姜湯,用姜湯將體內的濕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

(2)中醫養生 如何補脾健脾擴展資料:

身體濕氣重的6個表現:

1、頭部:當時期首先侵蝕的時候,頭部是首先會反應出來的部位,當濕邪最初侵襲身體時,可呈現頭昏沉重地,像裹著一塊布;身體困重,四肢沉重,渾身不舒適,似乎身上附著重物。此外,還會有發熱、微微怕冷怕風,流清鼻涕等表濕證,除濕氣,祛濕健脾,是冬季女性和中老年人最熱門的話題。

2、關節:如果體內已經侵蝕到關節的時候,關節也會出現一定的病症,部分氣血運行不暢,會有四肢關節酸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

3、消化效果:濕邪困擾脾臟,危害其正常運化效果,會表現出胸悶腹脹、食慾欠佳、飯量降到、不成形等。而因脾虛運化不利而致使「內濕」時,還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卻不想飲水、倦怠乏力等氣虛、濕困的表現。

4、小便及婦女帶下,而且大便也會表現的比較稀:濕邪還有一個特徵也是「趨下」,輕易傷及人的腰以下部位,中醫養生,健脾「化濕」。小便混濁、大便溏泄、婦女白帶過多、陰部瘙癢等特徵都相對經典。

5、舌苔:舌苔厚膩是濕病的經典表現,它常在機體還沒有表現出突出病態態勢時就有所表現。看舌苔以清晨剛起床的最為准確。

6、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體內肯定是有濕氣在侵蝕。大便後總有某些粘在馬桶上,很難沖下去,這也是有濕的一種表現,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徵。體內有濕的人,大便後一張紙是不夠用的,得多用幾張才行。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身體濕氣重的6個表現 4個方法祛濕氣

3、紅棗怎麼吃最好

吃紅棗時皮和肉一次吃最好。

紅棗皮是可以吃的,紅棗皮跟紅棗一樣,其中含有內豐富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容,多吃能起到很好的補充身體中營養的作用,所以平時吃紅棗的時候最好不要把皮吐掉;

紅棗皮中的營養是可以起到益氣補血的作用的,甚至功效比單獨吃紅棗還要好,如果覺得紅棗皮很難吃的話平時可以將紅棗用來煮湯,這樣其中的營養元素就會釋放到湯中,這樣喝湯的話也能很好的吸收紅棗中的營養。

(3)中醫養生 如何補脾健脾擴展資料:

吃紅棗的好處

一、改善腸胃不佳:在胃腸道功能不佳、蠕動力減弱及消化吸收功能差時,就很適合常吃紅棗。

二、緩解緊張煩亂:在精神緊張、心中煩亂、睡眠不安或一般更年期癥候群時,中醫的處方常配加紅棗,主要是紅棗有鎮靜作用。

三、預防癌症:紅棗成份中維他命C含量很高,而且含有環磷酸腺甘及山楂酸等成份,經過研究證實,以上三者均含有抑制癌症的效果。

4、吃一吃補氣健脾粥,養生要「補」還要「攻」?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大家對養生也越來越重視了,在眾多養生途徑中,最受歡迎的應該是食療養生了,最天然,簡單,方便,又沒有副作用。但是彷彿大家對於養生又進入了一個誤區,認為只有補才是養生,而忽略了攻。

在古時候的中醫中,無論是何種疾病,大部分的中醫都習慣用補來治療,一直到現在,還是很多人喜歡用補來養生,比如說吃一些保健品,營養品等,但是中醫的治療依據是以辯證為原則的,也就是說有補有攻才是正確的方式。張從正是攻邪派的創始者,在他的經典著作中有寫過這么一句話:「補者人所喜,攻者人所惡。」

他看病從不主張一昧地用補,他提倡看病要用攻的原則,用「汗,吐,下」等方法來攻出體內的邪氣,這么一說,也許很多人會感到很陌生,但是在生活中其實我們也經常用到這個方法的,打個簡單的比喻,我們平時受了風寒,那麼我們就會喝一碗姜湯,為的就是發汗,逼出體內的寒氣,又比如說我們吃壞了肚子,或者受了風寒,會導致拉肚子,這個也是身體的自我保護,可以將體內的邪氣排出去。

張從正強調,如果體內的邪氣不除,盲目的進補,反而會使病情加重。另外中醫還認為脾胃是直接影響到食療的效果,所以要養好胃,使消化系統正常,人的正氣才能得到真正的恢復。

與中醫養生 如何補脾健脾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