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手腳穴道治養生病圖

手腳穴道治養生病圖

發布時間:2020-12-01 19:31:49

1、要想隨時隨地都養生,腳上哪幾個穴位可以多按摩,延年又益壽?

現在好多人喜歡泡腳,認為泡腳能夠有效的促進血液流通,對身體大有裨益,其實除了泡腳,多按摩按摩腳底的穴位,也是對身體很有好處的,那麼腳上有一些纖維度按摩,還可以延長壽命,延緩衰老,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每個人腳上的穴位大概都是33個,民間有句俗話叫做人老腳先老,這說明角它處於人體位置的一個最低處,承載著你全身的重量,如果人不理輕快就說明精氣充沛,腳步虛浮無力,那麼往往是精神疲憊,身體不健康的表現。

腳底有很多穴位,都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好處,位於角內側,長期按年可以緩解咽喉乾燥,但按壓的時間不宜太長,5~10分鍾就可以了,按壓的時候可能會感覺到有些酸。那麼腳上的內皮穴可以去胃火,如果有人手腳發冷體虛多汗,或者是有牙疼的話,按摩這個穴位能夠有顯著的緩解效果,有些人便秘按摩內庭穴也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那麼腎臟不好,可以按哪一個穴位呢?竹內側有一個太虛穴,晚上9點的時候按摩30下,按摩一定要有酸疼的感覺,每天堅持就能夠防止因冬天氣候寒冷所引起的常見疾病。那麼冬季時人容易得濕氣,咳嗽時還會有痰,按摩豐隆穴可以祛濕化痰。

除了以上穴位之外,還可以按摩湧泉穴,能夠達到滋陰降火的作用,按摩竅陰穴可以有效的治療偏頭痛。

2、打通穴位廋身的好處與壞處

平時穴位因各種原因可能造成堵塞,所以要用按摩等方式打通。打通不同的穴位後,可以緩解疾病,保健養生。但值得注意的是打通穴位因人而異,不是所有人都適合。

穴位:

醫學上指人體上可以針灸的部位,多為神經末梢密集或較粗的神經纖維經過的地方。也叫穴、穴道。

按摩養生穴位的好處:

平常按摩養生穴位可以治療和緩解疾病,有養生保健的作用,但並不意味著它能包治百病。除了局部按揉外,還要調整全身的狀況。值得注意的是,穴位按揉雖然簡單有效,也並不是人人適合,尤其是孕產婦和體弱者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要隨意嘗試。

養生穴位-足三里穴

在民間一直有「常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的說法,在本站中,關於足三里穴位的介紹文章也有好幾篇,看來這個穴位的確是人體內非常重要的養生穴位,足三里的位置在外膝蓋窩下方3寸。中醫有「肚腹三里留」的要訣,說的是,如果我們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腸炎、慢性腹瀉、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里。另外,足三里對高血壓、冠心病、肺心病、腦出血、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預防作用。在白領和亞健康人群中,每天按壓足三里養生穴位10分鍾,可以減輕工作壓力,緩解疲勞狀態。

養生穴位二:湧泉穴-安神健體穴

湧泉穴為腎經之首,位於足底,在足掌的前1/3、彎屈腳趾時的凹陷處。民間有「三里湧泉穴,長壽妙中訣;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說法。每天洗腳後,可以用艾灸來回灸上十分鍾,或者用雙手大拇指摩搓兩足底湧泉穴10分鍾左右,非常有助於睡眠。對於有神經衰弱的人,可將漸漸將時間延長為半個小時。夏天快到了,你可赤腳或穿襪在鵝卵石路上散散步,多刺激湧泉穴,雖然開始不習慣時會很痛,多練習就好了,不要怕痛對身體效果很好的。

養生穴位-湧泉穴查看大圖

養生穴位二:湧泉穴

養生穴位三:三陰交穴-滋陰養顏穴

三陰交被稱為女人的穴位,位於小腿內側,腳踝骨的最高點往上3寸處。按揉三陰交,有助於打通人體淤塞,保養子宮和卵巢,還有調月經、除斑、祛皺、祛痘,治療皮膚過敏、皮炎、濕疹的作用。從經期前三天開始,每天按揉三陰交,堅持三個月,可以緩解月經不調、痛經等問題。按揉時,將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壓再揉,每次1分鍾左右,停歇後再揉。按揉三陰交有調暢人體氣血運轉的作用,但它並不適合孕婦,如果您快當媽媽了的話,就不要常按了哦。

養生穴位四:關元穴-補腎固元穴

十大養生穴位中的關元穴在肚臍以下3寸(約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並攏的寬度)處就是關元穴。按揉關元穴可補充腎氣,延緩衰老。對男性來說,按揉關元穴可以緩解腎虛、腰酸、掉發等問題。對女性來說,按揉關元穴可以治療和緩解很多婦科病。按揉關元穴前,要先搓熱手掌,將掌心對准腹部的關元穴做搓揉的動作,由輕到重,直到感覺發熱。

養生穴位-關元穴查看大圖

養生穴位-關元穴

養生穴位五:風池穴-明目醒腦穴

中醫講「頭目風池主」,就是因為風池穴能治療大部分風病。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處,與耳垂齊平,常與攢竹穴、太陽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治療眼部疾病,緩解眼部症狀。按揉以上穴位,同時配合頸椎矯治,對治療近視眼有很好的療效。此外,按揉風池穴和周圍肌肉,可以有效地緩解頸椎病、外感風寒、內外風邪引發的頭痛,以及長時間低頭工作導致的頸部疲勞。工作間隙,輕叩風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的作用。

養生穴位六:中脘穴-養胃穴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線上,胸骨下端與肚臍連接線中點處,按壓時會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點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壓10秒,松開,再壓,如此反復,三五分鍾就可緩解症狀;慢性胃不適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輕揉,可促進消化;急性胃腸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時,還可以按揉天樞穴(位於肚臍旁2寸處)、大巨穴(位於臍下2寸旁開2寸)配合治療。

養生穴位七:內關穴-養護心臟穴

伸開手臂,掌心向上,握拳並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間有兩條筋,內關穴就在離手腕距離兩個手指寬的兩條筋之間。按揉內關穴有助於血氣暢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鍾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除了保護心臟,內關穴還是個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發心臟病時,先讓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間,配合按揉內關穴可起到緩解疼痛的效果。此外,按揉內關穴還能緩解頭疼、口乾、嗓子疼、頸椎病、肩周炎、腰部疼痛等病症。

養生穴位八:合谷穴-清熱止痛穴

合谷穴又稱虎口,位於拇指和食指合攏後,隆起肌肉最高處。合谷穴有清熱解表、鎮靜止痛的作用,對頭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緩解和治療作用。由於風熱感冒引起的頭痛發燒、上火牙疼,吃了葯不能馬上見效,均可通過指壓合谷穴來緩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脹為宜。如果伴有發燒,可用瓷湯勺刮頸後部皮膚或用手指揪拉周圍皮膚,直到發紅發紫,有助於排出熱毒,較快退燒。

養生穴位九:委中穴-解腰背酸痛穴

委中穴位於膝內窩腘窩處中點。中醫講,「腰背委中求」,長期久坐、姿勢不當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暢腰背氣血。按揉委中穴時,力度以稍感酸痛為宜,一壓一松為1次,一般可連續按壓20次左右。值得提醒的是,腎虛引起的腰痛還是要以補腎為本。

養生穴位十:陽陵泉穴-舒筋活絡穴

陽陵泉在小腿上,找它的時候要端坐不動,用手摸腿,膝關節外下方有一個突起,叫腓骨小頭,腓骨小頭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陽陵泉的位置。平時按揉陽陵泉,再配合活動肩膀,可以緩解肩膀周圍的疼痛。此外,陽陵泉還對乳房脹痛、兩肋脹痛,肋間神經痛有緩解作用。

3、保健穴位知識盤點,面對感冒多發的秋季,手上的魚際穴位有哪些妙用?

手上的魚際穴在感冒多發的季節,可以達到緩解感冒、治療便秘、緩解心臟不適的症狀。穴位又名腧穴,是指人體經絡線上的特殊穴位。中醫可以通過針刺或按摩、點擊、艾灸刺激相應的經絡穴位來治療疾病。在日常保健中,我們還可以按摩一些穴位,達到治病和保護自己的目的,而拇指根部和手腕之間的中點是魚際穴。 

魚際穴是手太陰肺經的重要穴位,也是強肺養生的重要穴位。同時,它也有「養生穴」的名稱。如果你堅持每天按摩,除了加強肺部,緩解感冒症狀之外,經常按摩魚際穴,還可以利咽、祛痰。對感冒早期症狀如咽喉痛、打噴嚏有明顯療效。此外,按摩魚際穴也可輔助治療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 

治療便秘也是按摩魚際穴的一個作用,中醫認為肺和大腸是內外兼而有之的,大腸疾病可以通過煉肺來消除。按摩魚際穴可起到清腸熱、緩解腸燥通便的作用。每次排便前揉穴位更有利於緩解和治療便秘。按摩魚際穴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疏通脈脈穴位,增強肺主皮毛的功能,幫助人體提供抵禦外邪的能力。改善易感體質,達到保健效果。

魚際穴位於手掌心反射區,如果你突然感到心悸、心絞痛和胸悶,特別是不舒服,可以用拇指指尖捏揉魚際,用重力嚴重捏九次,可以有效緩解心臟壓力。但是,必須提醒的是,這種方法只會有所幫助。身體症狀緩解後,請及時去醫院進行詳細檢查。

4、「人體有幾大養生窩」,常按壓哪些穴位可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緩解疲勞?

人體有幾大養生窩,經常拍打按摩,能收到神奇功效。

按眼窩,安神緩頭痛

眼窩處有晴明、攢竹、四白、承泣、絲竹空等諸多穴位,通過按摩可減低眼壓,緩解眼部疲勞,提高眼部機能,對近視眼、老花眼及用眼過度等引起的目赤昏花、視物不明有明顯改善作用。

按摩這些穴位還能鎮靜安神、改善頭痛,也可延緩眼周皮膚衰老,預防皺紋出現。

輕閉雙目,用食指與中指指腹分別順時針與逆時針緩慢旋轉按摩眼皮5~10次,也可在相應穴位處輕按壓約1分鍾,安神止痛的效果更佳。

按頸窩,緩解咽部不適

頸窩位於喉結下方、胸骨上凹陷處。這里是天突穴所在,為任脈穴位,位於頸結喉下四寸,胸骨上窩正中,具有寬膈和胃、降逆調氣的作用。刺激頸窩可改善咽喉不適、咳嗽氣喘、惡心呃逆等症狀。

揉腋窩,寬胸寧神

腋窩頂端動脈搏動處為極泉穴,針灸或按摩該穴,有寬胸寧神的功效,對防治循環系統及神經系統疾病有益,如冠心病、心絞痛、肋間神經痛等。

將四指並攏置於腋窩下,順時針和逆時針按摩,每10圈交換一次,共按摩100~200次。

拍打肘窩,清熱通絡

肘窩位於肘關節前面,是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太陰肺經的通行之所,分布著曲池、曲澤、尺澤等穴位。

按摩肘窩的穴位可疏通經絡氣血,清熱祛濕,安神利咽。將四指並攏,力度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地連續拍打左右兩邊數次,拍打時要注意節奏。

捋按腰窩,調氣血


腰窩就是腰部脊柱左右凹陷處,兩側分布夾脊穴和背俞穴。夾脊穴屬於經外奇穴,背俞穴屬於足太陽膀胱經穴,是臟腑之氣輸注之處,受到歷代養生按摩的推崇。

搓擦腘窩,緩解腰背痛

腘窩就是雙側膝蓋後方的凹陷處,為十二正經中肝經、腎經、膀胱經經脈循行區域,腘窩正中穴位為委中穴。

中醫針灸推拿中講究「腰背委中求」,意思是治療腰背酸痛、下肢關節伸屈不利,委中是要穴。委中穴兩旁還有委陽、陰谷、浮郄等穴位,均為治療腰背酸疼的穴位。

推搓腳窩,精力旺


用按摩手法推搓、拍打湧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防病能力增強

適度按摩這些部位,可刺激穴位,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緩解疲勞,以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5、我們都覺得中醫神秘又高級,你知道哪些中醫上的養生穴位?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中醫非常的神秘,只要把脈看一下氣色就可以知道人生了什麼病。然後再拿一根針戳幾下就可以把一些病治好。因為對中醫的好奇,所以我也去看書學習了一下關於中醫上養生穴位的知識。接下來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知道的一些養生穴位吧。


首先,我要說的第一個穴位叫做氣海穴,其實這個地方就在我們人體的下丹田,在中醫的針灸上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穴位。它主要就是可以調養我們人體的冷暖,如果是體寒的人可以去做針灸的地方針灸一下這個地方。


第二個要介紹的穴位叫做百會穴。這個穴位就在頭頂的中間線和兩只耳朵的連線的交點,就算是不熟悉穴位的人也非常容易就可以找到它了。可以在這個地方通過按摩的手法緩解頭痛和失眠,而且按摩百會穴對消除疲勞也有一定的作用。


第三個穴位是湧泉穴,這個穴位在腳掌上,它和腎有很大的關系。如果覺得身體特別地疲憊,或者是經常失眠,就可以去那種可以做按摩的地方請別人給自己按摩一下這個穴位,對於減輕這些症狀非常地有效。或者是可以去艾灸,這樣好像也比按摩還要更有用一些,沒有試過的人可以去嘗試一下。

在看了一些關於穴位的知識後我比較了解的也只有這三個穴位了,因為中醫里的穴位實在是太多了,很難一一都去了解它們。

6、腳上穴位非常多,足療是常見的一種養生方式,足療的好處有哪些?

我們都知道腳上的穴位是有很多的,經常按摩腳底很有利於我們身體健康,現在人們越來越重視足療了,並且現在的足療養生館也越來越多。

腳上的穴位對應我們人體中的很多個器官,我們可以按照中醫的方法,對正來按摩,當然,一般來講,足療店中的工作人員,他們會比較了解足底的哪個穴位對應的是治療哪個器官,我們可以將自己感覺不太好的地方告訴按摩師,這樣他們就可以有針對性的給你進行按摩。

足療除了可以治療疾病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用處就是能夠改善我們的睡眠,現代人,尤其是那些工作壓力很大的年輕人,他們由於長期處於一種高壓的環境中,所以完善失眠的現象比較多,並且也更容易脫發發怒,煩躁。而足療對於緩解以上的症狀,效果是比較明顯的。

經常做足療的人很有利於改善他們的睡眠質量,其實並不僅僅對於年輕人來講,老年人經常做足療也是很有好處的,足底按摩可以讓我們放鬆身心,消除一天的疲憊感,如果條件達不到美天道足療管理去按摩的情況下,我們也可以在網上或者咨詢中醫來了解一些足底的穴位,回到家的時候可以自己按摩,或者讓家人來幫助自己按摩來放鬆身體。

而且我建議,尤其到天冷的時候,每天用溫水泡腳,加上足療按摩,這樣的效果也會更加顯著一些,而這兩項其實我們在家中也是可以完成的,雖然手法可能沒有專業的按摩師那麼專業,但是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7、中醫養生穴位

耳穴按摩法瘦身排毒防便秘
便秘點
對緩解便秘非常有效的穴位。便秘是由於腸胃蠕動緩慢或消化不良引起的,刺激便秘點可以有效增強腸胃蠕動,促進毒素排出。

位置:耳輪內側上方

功效:促進腸胃運動,消除便秘。

方法:間歇式按壓,早晚左右耳各30下。(根據便秘情況,可以適當增加按摩次數)

胃點

一個與消化有關的穴位。腹部脂肪堆積是由於脹氣或消化不良,對胃點施以壓力可使消化激素活躍起來,促進消化。

位置:約在耳朵中央

功效:促進消化酶分泌,減少腹部脂肪。

方法:間歇式按壓,早晚左右耳各30下。

內分泌點

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內分泌點穴位控制下丘腦中的食慾控制中心,減少飢餓激素的產生,增加產生飽足感的激素並加快代謝速度。

位置:耳輪內側下方

功效:增加飽足感,促進新陳代謝。

方法:間歇式按壓,早晚左右耳各30下。

飢點

這是一個跟飢餓感有密切關系的穴位。當腸胃向控制食慾的下丘腦發出「餓」的信號時,人就會有進食的慾望,而按壓相應穴位能起到阻止信號傳遞的作用。

位置:耳垂上方

功效:有效抑制食慾,阻止飢餓信息的傳遞。

方法:間歇式按壓,早晚左右耳各30下。(飯前或有飢餓感時按摩效果更好)

注意

1.為了更精確定位,可以用火柴棒代替手指按壓穴位。

2.耳部皮膚較薄,按壓力度適中,不可過於用力。

8、按摩哪些穴位可以幫助養生?

‍‍

中醫博大精深,即使在養生領域也舉足輕重,如穴位按摩、葯膳調理等。那麼穴位按摩如何養生呢?今天小編推薦勝吃補葯的5個穴位,長按還能起到不錯的養生效果哦。

足三里,在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處,因能治療腹部上中下三部諸證而得名,為回陽九針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體強壯要穴。按摩足三里有補中氣的作用,用補法,能健脾養胃、補中益氣,類似黨參、白術、山葯、紅棗等葯的功效;用瀉法,有消食導滯、和胃通腸的作用,類似山楂、大黃等葯的功效。

三陰交,在內踝向上量4指處,為足太陰脾經的腧穴,由於是肝、脾、腎三陰經交會處的穴而得名。肝藏血,脾統血,腎藏精,精血相生,因此是治療與血有關病證的要穴。用補法,有健脾、補血、攝血的作用,類似於當歸、阿膠、紫河車、薏米等葯物的功效;用瀉法,有活血化淤的作用,類似於歸尾、桃仁、紅花等葯的功效。

神門,在手腕的腕橫紋尺側端稍上方凹陷處,是手少陰心經的原穴,被喻為神氣遊走出入的大門。用補法,有寧心安神、補心氣的作用,類似於酸棗仁、柏子仁的功效;用瀉法,可清心、開竅,類似於中葯紫雪丹及石菖蒲、琥珀等葯的功效。

關元,位於臍下四指處,是任脈的穴位,位於人身陰陽元氣交關之處,又能大補元陽而得名。《類經圖翼》說:「此穴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能治療「諸虛百損」。用補法,有補腎陽的作用,類似於鹿茸、肉桂、巴戟天、仙茅、仙靈脾等葯的功效。此穴多用來治療虛損性質的疾病,瀉法較少使用。

氣海,位於臍下兩指處,是任脈的穴位,為諸氣之海,有大補元氣的作用。用補法,可大補元氣,類似人參、黃芪等葯的功效;用瀉法則有行氣、理氣的作用,類似於香附、荔枝核、沉香、鬱金等葯的功效。

穴位按摩在養生之道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希望朋友們能牢記這五個相當於吃補葯的穴位,保護自己的健康。

‍‍

9、人體的養生穴都有哪幾個穴位?

一、頭頸部位要害穴(共9個)

1、百會穴

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

經屬:為督脈,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被擊中腦暈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頭前部入發際五分處。

經屬:為督脈、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之會穴。被擊中後頭暈、腦脹。

3、太陽穴

位置:在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後約一寸凹處。

經屬:奇穴,被點中後頭昏、眼黑耳鳴。

4、耳門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跡前、張口呈現凹陷處。

經屬:為手少陽三焦經。被點中後,耳鳴頭暈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內眥角上方0.1寸處。

經屬:為足太陽膀胱經。為手足太陽、足陽明、陽蹺、陰蹺五脈之會。被點中後頭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溝偏上(溝下沿上量2/3處)

經屬:屬督脈,為手、足陽明,督脈之會。被點中後頭暈眼昏。

7、啞門穴

位置:在頂部後正中線上,第一與第二頸椎棘突之間的凹陷處,(後發際凹陷處)

經屬:為督脈、系督脈與陽維脈之會穴,被點中後,沖擊延髓中樞,失啞、頭暈、倒地不省人事。

8、風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處與乳突之間,在當斜方肌和胸鎖乳突之間取穴。

經屬:足少陽膽經系手足少陽陰維之會。被擊中後,沖擊延髓中樞,暈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結旁開1.5寸

經屬:足陽明胃經,被點中後氣滯血淤、頭暈。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個)

1、膻中穴

位置:在體前正中線,兩乳頭中間。

經屬:任脈,是足太陰、少陰,手太陽、少陽;任脈之會。氣會膻中心包募穴。被擊中後,內氣漫散,心慌意亂,神志不清。

2、鳩尾穴

位置:位於臍上七寸,劍突下半寸。

經屬:任脈,系任脈之絡穴。擊中後,沖擊腹壁動、靜脈、及肝、膽,震動心臟,血滯而亡。

3、巨闕穴

位置:在體前正中線,臍上六寸處。

經屬:任脈、繫心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肝、膽、震動心臟而亡。

4、神闕穴

位置:位於臍窩正中。

經屬:任脈。擊中後,沖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膀胱,傷氣,身體失靈。

5、氣海穴

位置:位於體前正中線,臍下1寸半。

經屬:任脈。擊中後,沖擊腹壁,動靜脈和肋間,破氣血淤,身體失靈。

6、關元穴

位置:位於臍下三寸處。

經屬:任脈、系三陰、任脈之會,小腸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腹壁下動、靜脈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氣滯血淤。

7、中極穴

位置:體前正中線,臍下4寸。

經屬:任脈、系足三陰、任脈之會,膀胱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腹壁動、靜脈和神經震動乙結腸,傷氣機。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恥骨聯合上緣上方凹陷處。

經屬:任脈,系足厥陰肝經與任脈之餘。擊中後,傷周天氣機,氣滯血淤。

9、鷹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線第三肋間玉堂穴旁開四寸。

經屬:足陽明胃經。擊中後,沖擊肋間神經和胸前神經及動、靜脈,震動心臟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頭中央。

經屬:足陽明胃經。擊中後,沖擊肋間神經和動脈充血破氣。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頭中央直下一肋間處。

經屬:足陽明胃經,左側內為心臟。擊中後,沖擊心臟,休克易亡。

12、期門穴

位置:位於乳下兩肋間當第六肋間。

經屬:屬肝經,肝之募穴。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擊中後,沖擊肝、脾,震動膈?⑵?脫?佟?

13、章門穴

位置:在腋中線,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時正當肘尖盡處。

經屬:足厥陰肝經,系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肝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肝臟或脾臟,破壞膈肌膜,阻血傷氣。

14、商曲穴

位置:位於腹中部當任脈、下脘穴的外側五分處。

經屬:足少陰腎經,系足少陰與沖脈之會。擊中後,沖擊肋神經和腹壁動脈、震動腸管,傷氣滯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個)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開1.5寸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第三脅動、靜脈和神經,震動心肺、破氣機。

2、厥陰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經屬: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心、肺,破氣機、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於第五胸椎棘突、旁開1.5寸。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心臟,破血傷氣。

4、腎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腎臟,傷氣機,易截癱。

5、命門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

經屬:督脈。擊中後,沖擊脊椎破氣機,易截癱。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三寸處(命門旁開三寸)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腰動、靜脈和神經,震動腎臟,傷內氣。

7、氣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開1.5寸處。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腎臟,阻血破氣。

8、尾閭穴

位置:位於尾骨端與肛門之間

經屬:督脈、督脈之絡穴,別走任脈。擊中後,阻礙周天氣機,丹田氣機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個)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與肩峰連線三中點,肩部最高處。

經屬:足少陽膽經,系手少陽、足少陽、足陽明與陽維脈之會。擊中後,半身麻木。

2、太淵穴

位置:仰掌、腕橫紋之撓側凹陷處。

經屬:手太陰肺經。肺之原穴,百脈之會。擊中後,陰止百脈,內傷氣機。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經屬:足陽明胃經,足陽明之脈所入為合。擊中後,下肢麻木、不靈。

4、三陰交穴

位置:在內踝尖直上三寸,脛骨後緣。

經屬:足太陽脾經,系足太陰、厥陰、少陰之會。擊中後,下肢麻木,失靈,傷丹田氣。

5、湧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處,當屈足趾時出現凹陷處。

經屬:足少陰腎經。擊中後,傷丹田氣,氣機不能上升,破輕功。

總之,以上36個要害穴,被點中後,都有性命危險,但初傷時,可能感覺不大,但後果嚴重,凡被點中者,不可輕視。

人體主要有十二經絡和奇經八脈。

人體的兩個長壽穴:

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長壽穴」:一個是「湧泉穴」,另一個是「足三里穴」。

湧泉穴是腎經的一個重要穴位,經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補腎壯陽、強盤壯骨之功效。腎是主管生長發育和生殖的重要臟器,腎精充足就能發育正常,耳聰目明,頭腦清醒,思維敏捷,頭發烏亮,性功能強盛。反之,若腎腎虛精少,則記憶減退,腰膝酸軟,行走艱難,性能力低下,未老先衰。湧泉穴位於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處,屈趾時凹陷處便是。每晚睡前盤腿而坐,用雙手按摩或屈指點壓雙側湧泉穴,以該穴位達到酸脹感覺為度,每次50至100下。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10厘米,用自己的掌心蓋住自己的膝蓋骨,五指朝下,中指盡處便是此穴。足三里穴是胃經的要穴。胃是人體的一個「給養倉庫」,胃部的食物只有及時地消化、分解、吸收,人體的其他器臟才可以得到充足的養分,才能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所以,胃部消化情況的好壞,對我們來說極為重要。而足三里則能擔此重任。每晚以指關節按壓足三里,不但能補脾健胃,促使飲食盡快消化吸收,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扶正祛邪,而且還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使人精神煥發,青春常駐。

10、第五:養生題 提升人的正氣的四大穴位是哪四個?

養生養什麼?其實就是養人體的正氣。因此,我們強調養生保健從根本上講就是如何扶養正氣,《金匱要略》治療雜病的最大特點就是注重扶持人體正氣,而扶正之中,又貴在脾腎。為什麼這么說呢?腎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腎一虛,正氣則虛,因此扶養正氣貴在溫補脾腎。

中醫認為,溫補者,莫過於灸法,那灸哪裡才能溫補脾腎呢?宋代醫家竇材在《扁鵲心書》中告訴我們,人於無病時,長灸關元穴、命門穴、氣海穴、中脘穴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命矣。以上竇材提到的4個穴位,就是溫補脾腎、扶養正氣、延長壽命的要穴。

我們每天可以對這4個穴位進行艾灸15~20分鍾,以皮膚發紅為宜,可強壯元陽、理脾和胃,有增強抗病能力的作用,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平時也可以多按摩這幾個穴位。

有人可能會問,這幾個穴位我先灸哪個,後灸哪個啊?有沒有順序啊?有,我告訴你這個順序是:先灸上部,後灸下部;先灸背部,後灸腹部;先灸頭部,後灸四肢。這樣我們就可以先灸背部的命門穴,然後再分別灸腹部的中脘穴、氣海穴、關元穴。

中醫講「久病無實」「久病必虛」,慢性病一般會導致氣血不足,需要用補的辦法調。艾灸是溫熱的,所以能益氣溫陽,使正氣充盛而邪不能害,故能起到很好的扶正祛邪、保健防病、養生益壽的效果。

孫思邈有言「要想人常安,三里長不幹」,古語也有「針之不到葯之不及,必須灸之」「家有三年灸,郎中不用來」的說法,可見艾灸之功不容小覷。

與手腳穴道治養生病圖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