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認為養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呢?
黃帝內經中對養生的最高境界的講解是“天人合一”,所謂養生,是將我們的身心與天地所結合,超然物外的心性養成。由於人是大自然中被構造的最完美的靈體,我們通過養生來調節身體的靈動性。養生的最高境界在於心神統一,順應自然,陰陽平衡。
一、何為養生所謂養生,指的是休養生息。人的生命活動是與大自然息息相關的,養生就是在順應自然的基礎上,調整人的作息,以達到與之相契合。養生中很重要的一個點在於不生病,健康是養生的根本目的。古人說,唯有與自然相合的作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歸,保證睡眠的充裕與心情的開朗才能將身體養好。中醫認為健康的標准就是人體內的陰陽平衡,現代人由於飲食習慣、作息時間的不規律性,導致了身體內的陰陽失衡,或多或少會帶有疾病。
二、養生的境界養生的境界依據修行的段位不同產生的境界也不一樣,高級的養生可達到不治已病治未病。做到這一點的人在自己的體質上進行順應自然的調節,諸如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冒,養生的人能夠迅速判斷出自己是哪種感冒體質,或是陰虛,或是陽盛。前者對症下葯就喝薑茶以促進身體的暖意,後者則引用菊花茶來敗火消炎。通過養生將自己身體上的小毛病扼殺在萌芽狀態下,預防疾病的產生也有助於心理層面的健康。
養生是現代都市人常做的一件事情,各人各境界是不同的,我認為的養生最高境界還是與自然心神合一,順應自然的發展規律去調整自己的體內陰陽之氣,不生大病即為最高,將平常的小病扼殺在萌芽之中,充盈自己的心理,讓自己時刻保持在一個平和、舒緩的心氣兒。
2、順其自然才是養生,養生的至高境界是不是就是「隨心而為」?為什麼啊?
現在社會上有很多養生保健知識,比如運動養生,食療養生,按摩養生,中葯養生,酵素養生,甚至還有飢餓養生和佛系養生。各種養生大法層出不窮,很多人趨之若鶩,緊跟潮流。但是過一段時間又有新的養生方法出現了,再推翻之前的方法,重新踏上新的養生之路。
有人說,養生的最好辦法是順其自然,有的人說,養生就是克制慾望,修身養性,那麼順其自然的養生究竟好不好,有沒有用呢,讓我們來探討一下。
1、養生的順勢而為不等於順其自然。
我對順其自然的理解是,不刻意追求完美,不可以追求身體的各項指標和身材的要求,只要開心就好,有什麼吃什麼,來者不拒。有事情就做,沒事就玩。從心態來講是很好的,但是從生活來說不一定可取,某種程度上說,這就是放任。比如放任熬夜,放任暴飲暴食,放任做個宅男宅女,放任長期不運動。
我們要學會順勢而為,在工作忙碌的時候就順便鍛煉身體,在不同的季節吃當季的蔬菜水果,在壓力很大的時候學會釋放。這就是順勢和借勢。
2、如何學會正確養生。
養生的最高境界,是把個人的習慣融入到科學養生習慣中去,相輔相成,水乳交融。把養生當成一種習慣。比如習慣性的一日三餐規律,習慣性的熱愛運動,習慣性的調節開闊心境,習慣性的拒絕熬夜,早起早睡。如果對一個人來說,養生已經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那麼就是一種成功了。
養生有很多方式方法,貫穿於一個人的生活和生命中,每時每刻都可以養生,只有長久的堅持,才會有很好的效果。
3、養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又或者問什麼是養生?
其實題主,自然的,適合的,快樂的就是養生最高境界了,因為我們每個人的體質都不同,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且什麼是養生?它是一個動詞,也是一個名詞。原來的它指的是古法當中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
現在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也就是說無論養生的是名詞還是動詞,其最終的目的都是健康,都是為了自己的健康,要非說一個健康的法子......個人觀點啊,天天的早起晚睡可以保證身體的正常運轉,這樣可以減少因身體作息不正常的身體系統紊亂。
其次,做運動。既然要身體健康,那麼強身健體就勢在必行,每天跑跑步,打打球,早上運動讓自己的身心開啟一天的美好時光,夜晚運動讓自己消除一天的腦補疲累。
最後食補,健康營養的蔬菜肉類就不說了,推薦吃一點紅參黃芪什麼的,每天1-2片溫開水沖泡,就能彌補一天丟失的元氣,還可以慢慢溫和的養身,養好生活,對我來說才叫養生,一家人開開心心的生活,這才是需要「養」的。
4、順其自然才是養生,養生的至高境界是不是就是「隨心而為」?
隨心而為並不是養生的最高境界,隨心而為喻意就是說,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是養生還是在於一個人的身體素質,雖然心態和一個人的養生有著關系,但並不是養生的最高境界。一個人想要養生,是有多方面的,養生似乎沒有什麼最高的境界,只有保護身體,還要保持一個好的心態,兩者結合為一,才是養生的最高境界。
想要養生,一定要健身,鍛煉身體才能讓自己的身體更加的健康。一個人在任何年齡段都可以追求養生,只不過是養生的做法不一樣。年輕人普遍對養生這個詞沒有多大的重視感,例如去健身房,跑步等,其實這樣的生活方式也是養生。
然而老年人的養生方式就比較簡單,他們會從飲食注意,吃的東西都比較清淡。老人年都會秉持病從口入這個詞來圍繞自己的生活。所以,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當中,他們會將「飲食」作為養生之路,只要吃得健康,身體自然就會健康。很多老年人都有飲茶的習慣,飲茶可以通腸胃,讓腸胃有一個健康的狀態,那麼就可以達到養生的效果。
一般養生的人都懂得注意生活質量,養生之前必須養心,這是最基本的養生之道。假如一個人想養生,但是在情緒上總是波動很高,那麼最好的養生方式都沒有效果。畢竟,一個人養生「心和身」合二為一,才能被稱之為最高的養生境界。
5、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如何達到養心境界?
養心貴在靜心,心喜靜,所以歷代養生學家把清心寡慾、調養精神作為養心的主要內容。《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雲:「神太用則勞,其藏在心,靜以養之。」所謂「靜則藏神」、「靜以養之」,是指神靜,而不妄思,也要防止用神太過。
《黃帝內經》雲:「靜則神藏,躁則神亡」,靜則生陰,只有陰陽協調,才能保養心臟。情緒乃一身之主,人有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遇事即發,七情失調,心神則失去平和,要知道過喜則傷心,過怒則傷肝,過憂則傷肺,過思則傷脾,過恐則傷腎的道理。一個人如果終日思前想後、慾望不止,難免會百病叢生,說不良情緒是疾病的催化劑一點也不會過分。要消除不良情緒,重要辦法之一,就是要學會靜心。心靜才能氣順,氣順才能健身。靜心的最佳途徑是煉心,靜心的至高境界是樂心。靜是要人在一派紛繁的世界裡能夠獨自安靜下來。
靜是一種心態,如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是指不為名利所困擾的自然靜,有助於神氣內守。反之,神氣的過用、躁動,為名利所誘惑,往往容易耗傷人的元氣。因此,心靜則神清,心定則神凝,心虛則神浮,心安則神全,有利於身體的健康。當外部環境和內心世界都能寧靜自如時才能養心,心靜神自安。靜可以制怒,靜可以除煩,靜可以使意定神安。《內經》雲:「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恬淡就是思想上的安定;虛無是指沒有患得患失的思想雜念,無惱怒、憂思與驚恐等。這句話告訴人們,思想上安定清靜,沒有貪念妄想,那麼就會真氣和順,精神內守,體外沒有邪氣干擾,體內無情緒波動,人體和外界環境協調統一,體內的真氣調和而沒有損傷,精神充足而不外散,病邪就不可能侵犯人體,人就不會生病。
養心重在養神, 佛家有言,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在人之三寶中,精要化為氣,氣要化為神;神是精氣之和,神乃人之靈魂。所以,養心、靜心、樂心,最終要歸結到養神上來。神凝才能氣定,氣定才能心靜。養神,說到底就是要凈化人的靈魂。如果你的靈魂始終是美麗的,那你就擁有了「不老之葯」。
6、養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呢?
據說養生的最高境界是每天都可以吃清淡的以蔬菜為主,幾乎不吃主食,不吃有油的東西,我感覺這種境界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