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大陵穴位位置圖 養生

大陵穴位位置圖 養生

發布時間:2020-11-28 00:27:56

1、最全的人體穴點陣圖

人體穴點陣圖:

1、穴位,學名腧穴,主要指人體經絡線上特殊的點區部位。多為神經末梢和血管較多的地方。稱為穴、穴道。

2、腧穴是人體臟腑經絡氣血輸注出入的特殊部位。

「腧」通「輸」,或從簡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黃帝內經》又稱之為「節」、「會穴」、「氣穴」、「氣府」等;《針灸甲乙經》中則稱之為「孔穴」;《太平聖惠方》又稱作「穴道」;《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通稱為「腧穴」;《神灸經綸》則稱為「穴位」。

3、《素問.氣府論》解釋腧穴是「脈氣所發」;《靈樞.九針十二原》說是「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說明腧穴並不是孤立於體表的點,而是與深部組織器官有著密切聯系、互相疏通的特殊部位。「輸通」是雙向的。

(1)大陵穴位位置圖 養生擴展資料:

頭頸部的穴位

1、百會穴

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

2、神庭穴

位置:頭前部入發際五分處。

3、太陽穴
位置:在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後約一寸凹處。

4、耳門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跡前、張口呈現凹陷處。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內眥角上方0.1寸處。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溝偏上(溝下沿上量2/3處)。

7、啞門穴

位置:在頂部後正中線上,第一與第二頸椎棘突之間的凹陷處,(後發際凹陷處)。

8、風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處與乳突之間,在當斜方肌和胸鎖乳突之間取穴。

2、人體穴位詳細圖紙.

頭部穴點陣圖(正面)
頭維穴 發際穴 陽白穴 印堂穴 攢竹穴 魚腰穴 外明穴 睛明穴 絲竹空 瞳子髎 承泣穴 球後穴 四白穴 迎香穴 人中穴 地倉穴 承漿穴
補充:前頂 通天 上星 神庭 承光 當陽 五處 曲差 眉沖 素髎 兌端 齦交 上迎香
頭部背面穴點陣圖
百會穴 後頂穴 風府穴 風池穴 天柱穴 啞門穴 太陽穴 下關穴 客主人 耳門穴 聽宮穴 翳風穴 頰車穴 大迎穴 人迎穴
補充:四神聰 強間 腦戶 目窗 正營 率谷 承靈 腦空 頭竅陰 完骨 天沖 頷厭 頭臨泣 懸顱 懸厘 聽會 和髎 角孫 顱熄 玉枕
胸部腹部穴點陣圖
天突 璇璣 華蓋 紫宮 玉堂 膻中 中庭 鳩尾 巨闕 上脘 中脘 建里 下脘 水分 神闕 陰交 氣海 石門 關元 中極 曲骨 會陰 橫骨 大赫 氣穴 四滿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關 陰都 腹通谷 幽門 步廊 神封 靈墟 神藏 或中 俞府 缺盆 氣戶 庫房 屋翳 贗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滿 梁門 關門 太乙 滑肉門 天樞 外陵 大巨 水道 歸來 氣沖 髀關 足五里 陰廉 急脈 沖門 府舍 腹結 大橫 腹哀 日月 期門 天池 食竇 天溪 胸鄉 周榮 中府 雲門人體背部穴點陣圖
大椎 陶道 身柱 神道 靈台 至陽 中樞 脊中 懸樞 命門 腰陽關 肩中俞 肩外俞 附分 肩井 天髎 曲垣 秉風 天宗 臑俞 肩貞 大杼 風門 肺俞 厥陰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膽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腎俞 氣海俞 大腸俞 關元俞 小腸俞 膀胱俞 上髎 次髎 中髎 下髎 腰俞 會陽 長強 魄戶 膏肓 神堂 膈關 魂門 陽綱 意舍 胃倉 肓門 志室 胞肓 秩邊 白環俞

上肢內側穴點陣圖
天泉穴 天府穴 俠白穴 青靈穴 曲澤穴 尺澤穴 少海穴 孔最穴 郄門穴 間使穴 內關穴 列缺穴 經渠穴 太淵穴 大陵穴 靈道穴 通里穴 陰郄穴 神門穴 魚際穴 少商穴 勞宮穴 少府穴 中沖穴 少沖穴

上肢外側穴點陣圖
曲垣 秉風 巨骨 肩髎 肩髃 臑俞 肩貞 臑會 臂臑 消濼 手五里 清冷淵 肘髎 天井 小海 曲池 手三里 上廉 下廉 四瀆 支正 溫溜 三陽絡 支溝 會宗 偏歷 外關 養老 陽谷 陽池 陽溪 腕骨 後溪 中渚 前谷 液門 少澤 關沖 商陽 二間 三間 合谷
下肢內側穴點陣圖
箕門穴 血海穴 陰包穴 曲泉穴 陰谷穴 陰陵泉 膝關穴 地機穴 中都穴 漏谷穴 築賓穴 蠡溝穴 三陰交穴 交信穴 復溜穴 商丘穴 中封穴 太溪穴 大鍾穴 水泉穴 照海穴 然谷穴 公孫穴 太白穴 大都穴 隱白穴

下肢外側穴點陣圖
居髎 環跳 髀關 風市 中瀆 伏兔 陰市 梁丘 膝陽關 犢鼻 陽陵泉 足三里 上巨虛 條口 豐隆 外丘 陽交 飛揚 光明 陽輔 懸鍾 跗陽 解溪 沖陽 丘墟 太沖 陷谷 足臨泣 第五地 內庭 行間 大敦 厲兌 足竅陰 至陰 俠溪 足通谷 束骨 京骨 金門 申脈 仆參 昆侖

3、哪個網有手掌的穴點陣圖?

圖:http://www.nailbbs.com/uploadfile/20070323192650728.jpg

手掌側穴位
1.胃腸點:位於勞宮穴與大陵穴連線中點處,主治慢性胃炎、潰瘍病、消化不良、膽道蛔蟲病。
2.瘧疾點:位於第一掌骨與腕關節結合處,大魚際,橈側緣,主治瘧疾發熱。
3.哮喘、咳嗽點:手掌食指掌指關節尺側,主治支氣管炎、哮喘、神經性頭痛。
4.哮喘新穴:位於掌面第四、五掌關節間,主治哮喘。
5.扁桃體點(魚際點):位於掌面第一掌骨尺側中點,主治扁桃體炎、喉炎。
6.夜尿點:位於掌面小指第二指關節橫紋中點處,主治夜尿、尿頻。
7.足跟痛點:位於胃腸點與大陵穴連線中點處,主治足跟痛。
8.定驚點:位於手掌大、小魚際交接處。主治高熱、驚厥。
美甲社區圖片_hands_a.jpg (51.08 KB)

手掌側穴點陣圖

9.急救點:位於中指尖距指甲緣二分許,主治昏迷、中暑。
10.肺點:位於掌面,無名指第二、三指骨間橫紋中點,主治呼吸系統疾病。
11.大腸點:位於掌面,食指第二、三指骨間橫紋中點。主治胸腔、盆腔疾患。
12.脾點:位於掌面拇指之關節橫紋中點,主治脾胃不和、腹瀉、腹痛。
13.心點:位於掌面中指第二、三節指骨間橫紋中點。主治心血管病。
14.小腸點:位於掌麵食指第一、二節指骨間橫紋中點。主治小腸病。
15.腎點:同夜尿點:
16.命門點:位於掌面,小指第一、二節指骨間橫紋中點。主治腰痛、遺精、陽痿。
17.三焦點:位於掌面,中指第一、二節指骨間橫紋中點。主治胸腹、盆腔疾患。
18.肝點:位於掌面,無名指第一、二節指骨間。主治肝膽痛。

4、中風按摩穴位 中風按摩什麼穴位 中風穴點陣圖

中風
中風又稱卒中,是中老年常見腦血管疾病。可見於腦溢血、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腦血管痙攣等病及其後遺症。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強、語言不利;甚至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為主症。中醫學將本病的後遺症期或恢復期為肝陽上亢、氣虛血滯、痰濕雍盛3種證型。
【常用處方】:
頭部:百會穴、風池穴。
面部:輪流選取陽白穴、印堂穴、攢竹穴、瞳子髎、太陽穴、下關穴、頰車穴、四白穴、巨髎穴、地倉穴
、顴髎穴、迎香穴、水溝穴等穴進行治療。
上肢:輪流選取肩井穴、肩髃穴、巨骨穴、肩髎穴、曲池穴、手三里、外關穴、合谷穴、後溪穴,並沿肩
肩髃穴、曲池穴、陽溪穴、肩髃穴、天井穴、陽池穴、肩貞穴、小海穴、陽谷穴的手三陽經脈線進行治療

下肢:輪流選取髀關穴、伏兔穴、陰市穴、梁丘穴、足三里、豐隆穴、解溪穴、內庭穴、三陰交、太沖穴
;居髎穴、環跳穴、風市穴、陽陵泉、懸鍾穴;承扶穴、殷門穴、委中穴、承山穴、昆侖穴;並沿髀關穴
、梁丘穴、解溪穴、環跳穴、膝陽關穴、丘墟穴、承扶穴、委中穴、昆侖穴的足三陽經脈線進行治療。
【隨證選穴】:
肘部拘攣加曲澤穴,腕部拘攣加大陵穴,膝部拘攣加曲泉;踝關節拘攣加太溪穴,手指拘攣加八邪穴;足
趾拘攣加八風穴,語言賽澀加廉泉穴、通里穴;流涎加承漿穴。
肝陽上亢者加行間穴、大敦穴;氣虛血瘀者加氣海穴、關元穴、內關穴、心俞穴、脾俞穴;痰濕壅盛者加
陰陵泉、豐隆穴、脾俞穴、三焦俞穴。
【注意事項】:
中風是嚴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和身心健康的疾病,在後遺症的治療上恢復較慢,須樹立信心,持之以恆。
積極配合肢體功能和語言功能的康復鍛煉,採用多種療法綜合治療。
保持精神愉快,樂觀豁達,注意飲食起居,少食肥甘油膩,戒煙酒。
控制血壓,防止復發。

與大陵穴位位置圖 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