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道家養生大道1

道家養生大道1

發布時間:2020-11-27 21:10:49

1、道家思想經典名言

1、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這句話告誡人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必須具有堅強的毅力,從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業。

2、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水無比的高尚,利養萬物而於世無爭,而且寧願呆在世人所厭棄的地方,它的品質接無比的接近於高尚,做人就應當如一彎清泉,保持高尚的節操。

3、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天下事物,在表觀上總是分為真、善、美和假、惡、丑兩個對立的方面。然而任何事物或善或美、或惡或丑都具有兩重性和可變性,都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把美的事物當成永恆的美,把善的事物視為絕對的善,必然事與願違,導致惡的、不善的結果。

4、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因為事物都是互相對立而出現的,所以有和無由互相對立而誕生,難和易由互相對立而形成,長和短由互相對立而體現,高和下由互相對立而存在,音和聲由互相對立而和諧,前和後由互相對立而出現。

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有仁心,滋生了萬物;老子則說天地無所謂仁,也無所謂不仁。天地生了萬物,並沒有想取回什麼報酬。也就是天地看待萬物是一樣的,不對誰特別好,也不對誰特別壞,一切隨其自然發展!

6、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人說的話多,往往會使自己陷入困境,還不如保持虛靜沉默,把話留在心裡.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不要以為弱勢人家會瞧不起,其實,正因為人家看不在眼裡,反而是生長的好契機。生命的原則是看內里的,不是看外表的;是看生長的,不是看既有的。

8、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世人得是名利的心太重,所以得到榮寵和受到屈辱都擔驚受怕。畏懼大的禍害也因為害怕,這也就是要求我們能以一顆平常心來待人處事。

9、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人們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時失敗了,能始終如一、持之以恆、慎終如始,事情就不會失敗了。成語「功敗垂成」就出自這里。

10、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當人民不畏懼統治者的威壓時,那麼,可怕的禍亂就要到來了。這句話告誡我們一定要對一些事情保持敬畏之心。

2、怎麼是健康的辟穀

張其成教授書里的內容,我總結下
1、辟穀的時間,根據個人情況而定,不能超出身體承受能力
2、辟穀不是不吃不喝,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辟穀期間補充的營養
3、有些人不適合辟穀(具體什麼人看書,不能都寫上,《道家養生大道》裡面有)
4、辟穀完恢復飲食的時候要注意(書里也有,都寫上就太多了)

3、請高人介紹下老莊的道家養生功法

遠在二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我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莊子,就認識到生老病死如同晝夜一樣,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他以古人「不知悅生,不知惡死」的生死觀為訓,在生之年不尋歡作樂,空耗精力,也從不因為「老之將至」而畏懼死亡。莊子活到83歲,無疾而終,他的壽命比同時代的人平均壽命翻了一番多。
他的養生之術有四:

一是少私。他認為:「私」是萬惡之源,百病之根。一個人如果私心滿腹,遇事便會斤斤計較,患得患失,思想上終日不得其安,久之必致形勞精虧,積慮成疾,疲睏不堪,必「殆而已矣」。只有剔除求名貪財之心,使精神寬慰,「可以保身,可以養身,可以盡年」。心底無私的人,才能胸懷博大浩遠,不計較功名利祿,生活物質「取之有道」,才能夠知足常樂,心地坦盪,必獲大壽。「少私多壽」,是莊子總結的養生規律。

二是寡慾。「人慾不可絕,亦不可縱」。縱欲必招禍染病。一個人如果抑情慾,就不會欺男霸女,損腎傷尊;節食慾,就不會謀財害命,貪吃傷身;寡權欲,就不會投機鑽營,逢迎傷神。「多行不義必折壽」。只有做到知其榮、守其辱、安其身、圖其志、創其業、潔身自好的人,才堪稱大丈夫,偉男人。「寡慾多壽」,是莊子推崇的養生要訣。

三是清靜。莊子認為靜默祛病。如果一個人終日躁動不安,思想不能逸息,定會心力交瘁,百病叢生。他提倡,凡有志於養生者,都應當磨煉自我控制的能力,要善於在紛亂的環境中保持自我放鬆,自我穩定,做到輕松自如。為此,他首創了以「頭空、心靜、身松」為要領的「靜坐功」。「清靜多壽」,是莊子倡導的養生法則。

四是豁達。莊子認為「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莊子主張處世要樂觀。他曾形象地比喻說,水澤里的野鶴,十步一啄,百步一飲,消遙自得,幽閑自如,因而得以保生;而籠中之烏雖然飲食充足,但有翅難飛,蹦跳不能,成天低頭不鳴,無精打采,因之難以全生。一個人長期錮於自己設置的精神枷鎖之中,必然會憂愁苦惱,「病由心起」。「豁達多壽」,是莊子養生和處世的切身經驗。

4、道家的發展史,要詳細的

1、原始宗教:對日月星辰、風雨雲雷電、山嶽湖海河川的自然崇拜;對動植物神級圖騰崇拜;前兆信仰與卜筮、占星;天帝崇拜與天命論天道信仰;神仙信仰。赤松子、黃帝、寧封子、容成公、素女……
2、老子道家創立:莊子、列子、伊喜、神仙家、鬼穀子、方技方士、方仙道、黃老道
3、五斗米道(天師道)為標志的道教門派組織的創立:黃老道、樓觀道、 隱仙派、天師道、 靈寶派、上清派、茅山宗、神霄派、清微派、正一道、全真道、閭山派、凈明道、茅山派……張道陵、葛洪、魏伯陽、李淳風、寇謙之、丘處機、張三豐……
4、近現代道教組織:中華民國道教總會、中國道教協會、香港道教聯合會、澳門道教協會、海外道教(越南、新加坡、印尼、泰國、韓國、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等都有道教組織)

5、怎麼是健康的辟穀

張其成教授書里的內容,我總結下
1、辟穀的時間,根據個人情況而定,不能超出身體承受能力
2、辟穀不是不吃不喝,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辟穀期間補充的營養
3、有些人不適合辟穀(具體什麼人看書,不能都寫上,《道家養生大道》裡面有)
4、辟穀完恢復飲食的時候要注意(書里也有,都寫上就太多了)

6、道家養生和追求長生的經文有那些,最好是經文名字或者故事典故

呂洞賓 《百字碑》
《陰符》寶字逾三百,《道德》靈文滿五千。今古上仙無限數,盡從此處達zd真詮。
《莊子》、《沖虛經》、《文始真經》、《太上老君常說清靜經》
《化書》。。。
周易參回同契,這個我實在看不懂
女仙人曹文逸的靈源大道歌
高上玉皇心印妙經
無根樹
劉玉蟾,張紫答陽,張伯端。。。太多了

7、天津道家養生有用嗎

道家養生那一套我是很信的。。但是,你確定你那個不是騙人的嗎?
那葯里真有冬蟲夏草和靈芝孢子粉?
道家養生貴在堅持,修身養性,我覺得貴在以上兩點,葯物倒是其次
你那個是按療程的嗎?如果就做1,2個療程意思的
還有,道家養生正宗的應該就剩祖傳的了,你那的算正宗嗎?
要買的話得先了解清楚,畢竟1400不是小錢

8、道家養生百科

丹者,單也,一者,單也。惟道無對,故名曰丹。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谷得一以盈,人得一以長生。內丹是以天人合一思想為指導,以人體為鼎爐,精氣神為葯物,而在體內凝練結丹的修行方式。從中華道教宗祖軒轅黃帝求道於廣成子記載算起,內丹已經經歷了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丹道祖經丹道的發源,是非常早的事。《道德經》、《文子》、《列子》、《莊子》、《內業》、《心術》、《楚辭·遠游》和《陰符經》以及黃老學派作品可是說是所有丹經必本的祖經,後世一切丹經均從其中發揮而來,一直是內丹法訣的綱要。
眾所周知:當今世界、進入西方現代實驗科學加東方古代經驗科學、進行綜合研究促進現代科學新發展的新時代,作為中國傳統養生科學精華的中國道家養生學核心的道家內丹養生之道,日益受到當今世界中、西方有緣的大科學家的學習與推薦,諸如舉世聞名的英國劍橋大學李約瑟博士,在其科學巨著《中國科技史》一書中精闢地指出:「中國的內丹成為人類早期生物化學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同時指出:「道家思想一開始就有長生不死概念,而世界上其它國家沒有這方面例子,這種不死思想對科學具有難以估計的重要性。」
中國當代著名大科學家錢學森,站在歷史的高度、站在高文化素養的基礎之上:深知中國道家養生學核心的道家內丹養生之道、為中國傳統生命科學和中國傳統人天科學精華,因此,對中國道家養生學核心的道家內丹養生之道十分推崇,他在《論人體科學》講話中精闢地指出:「結合科學的觀點,煉功、煉內丹」。錢學森同時支持、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當代道學名家胡孚琛確立完善:「中國道家內丹養生學科。」經過胡孚琛博士長年千辛萬苦、千方百計地努力,中國道家養生學核心的道家內丹養生之道得以完成。走進了本應早走進的現代科學殿堂。成為一門古老而嶄新的生命科學學科。此舉,對弘揚中國傳統生命科學,對於全人類身心健康、事業成功,無疑是千古一大幸事。
世界著名生物遺傳科學家牛滿江博士,因科學研究工作日繁導致身心狀況日衰,又因求中、西醫而苦無良策,效果不佳。故於1979年,他來中國北京,向中國道家華山道功名家邊智中道長,(俗名邊治中)修學了屬於中國道家養生學核心的道家內丹養生之道動功的中國道家秘傳養生長壽術後、身心短時間回春。故他以大科學家的嚴謹態度,經過現代科學研究後,確認本功是:「細胞長壽術,返老還童術,系生命科學」。四年之後的1982年牛滿江博士並深有感觸地向全人類推薦道:「我學煉這種功法已經四年受益匪淺,真誠地希望此術能在世界開花,使全人類受益」。(本文修訂之際,適逢世界著名生物遺傳科學家牛滿江博士於2007年11月8日以95歲高齡辭世,此足見道家內丹養生之道養生長壽效果真實不虛。)
中國道家養生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其核心是中國道家內丹養生之道,其理論基礎主要為中國傳統的生命科學理論:其主旨是讓人們的生活方式「道法自然」規律生活,進而因而制之自然規律達到「樂天知命,掌握人類自身生命密碼,同時掌握宇宙天地人大自然萬物生命變化的規律」,最終讓全人類達到健康長壽、平生事業獲得成功。用黃帝《陰符經》中講:「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中國道家養生學及其核心中國道家內丹養生之道主要經典有:《黃帝內經》、《黃帝外經》、《黃帝陰符經》、《黃帝歸藏易》、《老子道德經》、《太上老君內丹經》、《老子常清靜經》等。現在有很多的網站也都在傳播《道德經》等著作,如中國網《道德經》全文[1] 、龍騰辟穀論壇道德經 第十五章 。中國道家養生學核心中國道家內丹養生之道的科學機制為「天人合一」,通過修練中國道家內丹養生之道達到 「返樸歸嬰」,其主要經典有:老子親傳弟子,尹喜真人《尹真人東華正脈皇極闔辟證道仙經》、鬼穀子《黃帝陰符經注》、魏伯陽《周易參同契》、葛洪《抱朴子》、孫思邈《養生銘》《四言內丹詩》《千金要方》、漢鍾離、呂洞賓《鍾、呂傳道集》《呂祖百字碑》、張伯端《悟真篇》、張三豐《太極拳》和《丹經秘訣》等道家養生著作。中國道家養生學核心是中國道家內丹養生之道,修煉方法為「內煉生命本源精、氣、神,返還精、氣、神於人體之內」。從而確保修學者能常保自身生命本源精、氣、神圓滿。經現代生命科學家用現代高科技儀器實驗表明:中國道家養生學核心是中國道家內丹養生之道所講的「精」,即現代生命科學中所講的脫氧核糖核酸;「氣」,即臆肽;「神」,即丘腦。此三者是人類生命賴以生存的本源,同時是人類健康長壽,開智回春、天人合一的根本保障和法寶。
靜觀記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國《二十四史》一目瞭然:大凡在中國歷史上大有作為的各界泰斗人物,大多首選了中國道家養生學的核心中國道家內丹養生之道,做為平生養生與改善命運規律的法寶。並因平生修學中國道家內丹養生之道,而獲得身心康壽、開啟大智,建成造福人類的萬世事業,成為各界泰斗。諸如:中華民族神聖祖先、中華文明始祖黃帝,「東方聖經」《道德經》的作者、中國道家祖師老子,中國儒家聖人、中國教育界祖師孔子,中國兵家祖師《孫子兵法》的作者孫子,中國商業祖師范蠡,中國智慧聖人鬼穀子,中國道學高師黃石公(即黃大仙)中國帝王之師張良,中國道教創始人張道陵,中國「萬古丹經王」 《周易參同契》的作者魏伯陽。中國大科學家張衡、中國大書法家書聖王羲之、中國晉代道家養生名家葛洪、中國葯王孫思邈、中國詩仙李白、中國唐,宋時代、道家養生名家漢鍾離、呂洞賓、張果老、陳摶、張伯端。中國明、清之際,主要有中國太極拳與中國武當派武術創始人張三豐、中國清代道學名家黃元吉、中國近代道學名家陳攖寧、當代世界著名老壽星吳雲青中國了人華山道功名家邊智中道長、中國中南山百歲道醫李理祥、中國安陽三教寺李嵐峰高師、中國武當山百歲高道唐道成、中國四川青城山百歲高道趙百川……

道家養生術源於《黃帝四經》,大約是在戰國中期、戰國末期、西漢初年或秦漢之際,之後流傳至今,期間經歷各種演變,但始終不離長生之術。
根據當代世界各地有緣修學、習煉中國道家養生學核心的道家內丹養生之道課程的學員,自己填寫的大量效果登記表;根據中國山東省中國醫葯研究所,所作的大量醫學臨床報告表明:學習中國道家養生學核心中的道家內丹養生之道課程,短時間內可有效地、大幅度地提高人類的智商和思想水平與思維觀念,並能確立一個樂天知命的科學目標而精進。同時,短時間內可有效地增加生命本源精、氣、神,提高人體內分泌水平和改善人體各系統功能,從而可使人們顯著地達到身心健康、軀體健美、智慧提高、身心整體水平回春。同時,還可以讓人類克服亞健康,康復人類所患的各類疑難雜症,諸如:神經系統失眠、憂郁、焦慮等症;腎臟與泌尿系統各類腎病,精力不足、性功能減退等症;內分泌功能失調造成的肥胖與過瘦等症;循環系統糖尿病、心腦血管病,高、低血壓等症;呼吸系統各類肺病、哮喘病、鼻炎、過敏等症;消化系統各類胃病、肝病、便秘與腹泄等症;免疫系統、衰老過快和容易疲勞的亞健康等症。
綜上所述:修學與忠行中國道家養生學核心中的道家內丹養生之道,短時間內確保您身心能整體水平改善和提升與回春。為您一生取得身心健康、事業成功奠定一個堅實可靠的基礎,同時為您修學中國道家養生學核心道家內丹上乘大道,達到天人合一奠定基礎。這是古今中外大量修學中國道家養生學核心的道家內丹養生之道者的成功經驗,供您借鑒,您不妨一試。
培養元氣
元氣為生命之本。人要有所追求,但不可奢求。奢求不得,會氣阻傷身。人應求其所能求,舍其所不能求,心安自得而培養元氣。
安靜通氣
每天白晝如能保持大腦安靜半小時或一小時,可充分發揮腦細胞的潛力,協調生理與情緒,減少熱能的消耗。大腦安靜使全身肌肉容易放鬆,氣血暢通,達到「心靜神安、老而不衰」的境界。
心平氣和
認為,情慾與內臟有直接關系,怒氣過盛傷肺充血,暴喜過度氣血渙散,思慮太甚弱脾胃。心平氣和可平衡陰陽,調和六脈,祛病延年。
寬胃養氣
人類依靠腸胃以消化和吸收營養,寬胃養氣十分重要。飲食無節,煙酒無度,會使胃氣不足,氣血虛衰。
長嘯舒氣
長嘯時對鼻喉胸腹起按摩和刺激作用。飯後茶餘,閑庭信步,或低吟自己喜歡的詩詞,或哼唱小調,可舒暢心情,排除雜念,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

與道家養生大道1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