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音樂養生論文

音樂養生論文

發布時間:2020-11-27 13:14:53

1、音樂論文 參考文獻

亞洲的音樂史料及其歷史研究狀況
http://www.zk168.com.cn/INFO/Study/FreeThesis/CulturalThesis/Musicology/11324377.html

客家山歌音樂的發展創作手法探討
http://www.zk168.com.cn/INFO/Study/FreeThesis/CulturalThesis/Musicology/11324238.html

電視音樂的結構特殊性
http://www.zk168.com.cn/INFO/Study/FreeThesis/CulturalThesis/Musicology/11324243.html

音樂與詩歌關系」筆談〔五篇〕_聲學論文
http://www.zk168.com.cn/INFO/Study/FreeThesis/CulturalThesis/ArtisticTheory/15143028.html

基督教與西方音樂_聲學論文
http://www.zk168.com.cn/INFO/Study/FreeThesis/CulturalThesis/ArtisticTheory/1514303.html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2、求一篇音樂論文。1000字

根據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以及民歌的不同風格色彩,中國民歌大體可以分為六個不同的風格色彩區。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區;
2.西部受伊斯蘭文化影響的新疆民歌區;
3. 西部受佛教文化影響的藏族民歌區;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區;
5.東北受薩滿教影晌的狩獵文化民歌區;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農半牧文化民歌區;
7.中原及東部沿海有著古老傳統文化的漢族民歌區。
至於每個民歌區的民歌分類。由於民族不同,各自有其傳統的分法,不可能劃一,只能存異。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區
這個民歌區主要處於現在的內蒙古自治區,以蒙古族民歌為代表。蒙古族歷來有「音樂民族」、「詩歌民族」之稱。民歌可分「長調」、「短調」兩大類,「長調」民歌主要流行於東部牧區以及陰山以北地區,特點是字少腔長,富有裝飾性,音調嘹亮悠揚,節奏自由,反映出遼闊草原的氣勢與牧民的寬廣胸懷。牧歌、思鄉曲、贊歌等大多屬於長調。聞名的曲目有《遼闊的草原》、《牧歌》等。「短調」主要流行在西部、南部半農半牧區,其特點是結構短小,節奏規整,不少敘事歌、情歌、婚禮歌都屬於「短調」。著名的短調民歌有《森吉德馬》、《小黃馬》等。草原文化民歌的共性是表現出草原牧民的質朴、爽朗、熱情、豪放的情感與性格。此外,在西蒙還有一種「蒙漢調」(蠻漢調),它是蒙、漢兩個民族的音樂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流的產物。流行於河套一帶的「爬山調」也是蒙、漢民族共同喜愛的歌種。
2.西部受伊斯蘭文化影響的新疆民歌區
這個民歌區地處新疆,以維吾爾、哈薩克民歌為代表,它受過來自中亞伊斯蘭傳統文化的影響,與阿拉伯音樂文化有著一定的聯系。維吾爾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其歌舞藝術以「十二木卡姆」聞名於世。民歌有愛情歌、勞動歌、歷史歌、生活習俗歌四大類。維吾爾民歌在音調方麵包括了中國音樂、阿拉伯、歐洲三種音樂體系,它是中國民歌音調多元化來源最突出的一種。有不少民歌是與舞蹈相結合的,具有活潑、風趣的格調。聞名中外的民歌有《阿拉本罕》、《半個月亮爬上來》、《達坂城》、《送我一朵玫瑰花》等。哈薩克族主要居住在北疆,從事牧業。民歌可分為三大類:(l)詞曲固定的民歌(包括牧歌、狩獵歌、情歌、宗教歌等);(2)即興填詞的民歌(包括山歌、漁歌、謎語歌等);(3)習俗歌(包括婚禮歌、哭嫁歌、送嫁歌等)。其中以情歌數量最多,大都表現情人離別的痛苦和祝福。哈薩克民歌中有中國音樂和歐洲音樂兩種體系。中國音樂體系以宮、羽調式最多。聞名全國的有《瑪依拉》、《等我到天明》等。
3.西部受佛教文化影響的藏族民歌區
這一民歌區包括西藏自治區和青海、四川的部分藏族聚居地區。民歌包括山歌(牧歌)、勞動歌、愛情歌、鳳俗歌、頌經調五大類。民歌演唱活動大都與佛教節日有關,民歌中不少是與舞蹈結合在一起的,如「囊瑪」、「堆謝」、「果謝」、「鍋庄」等歌舞品種。音樂屬於中國音樂體系,民歌一般特點為熱情、開朗、誠摯、動人,極富高原特色,節奏律動性強。聞名的民歌有《北京的金山上》等。《北京的金山上》原來是一首箭歌(即狩獵歌),最初流傳在西藏的東南部林區。如今成了流傳全國的新民歌。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區
這一民歌區包括雲南、貴州、廣西等地的少數民族地區一帶。有二十幾個不同民族聚居在這里。該區民歌有著不同層次的古老文化特徵,具有特殊的社會功能,民歌大多為「詩、歌、舞」相結合的演唱形式,內容復雜多樣,同時存在著不同歷史階段的民歌。由於許多民族沒有文字,民歌成了他們記載歷史、傳播知識以及進行社交活動的重要手段,已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所有這些都反映出特殊的、多層次的文化現象。這一地區代表性民歌是多聲部民歌。多數民族都有二聲部、三部民歌。民歌的分類有「大歌」、「小歌」。大歌以侗族、布依族、壯族等民族的最聞名,大歌又分男聲、女聲、童聲三種,男聲大歌一般節奏性較強,曲調明快。女聲大歌節奏較自由,旋律細膩、柔和。小歌除二聲部外也有單聲部民歌。內容以愛情為主,一般是青年男女在室內用小嗓輕聲唱。此外還有古歌,以苗族的古歌歷史最悠久。內容敘述天地的形成,人類的起源。遊方的起因等。曲調富於吟誦性,歌唱者多為老人。侗族大歌50年代即聞名全國,其他民歌如《桂花開放貴人來》、《阿細跳月歌》等,也都是有代表性的曲目。
5.東北部受薩滿教影響的狩獵文化民歌區
這個民歌區主要包括東北大、小興安嶺一帶,以鄂倫春族民歌為代表(包括鄂溫克、赫哲、達斡爾、滿族籌),鄂倫春族在1949年前還保留著不少原始社會的痕跡。這是一個喜愛歌舞的民族,過去以狩獵為生,每當狩獵滿載歸來,或者民族節日,都要進行歌舞狂歡。他們的民歌可分為三大類:(l)山歌,(2)歌舞曲,(3)薩滿調。山歌又分「長調、「短調」,「長調」高亢剛健,節拍自由;「短調」曲調平穩,節奏規整。歌舞曲大多為一領眾和形式。薩滿調是為請神、跳神、祭祖、葬禮時唱的歌,曲調吟誦式,多為領和。鄂倫春民歌為五聲音階。以宮調式、羽調式居多。他們最喜愛的民歌有《額呼蘭

3、音樂論文

論肖斯塔克維奇的《第五交響曲》
內容提要 肖斯塔克維奇是20世紀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在音樂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和研究者的重視。那獨特風格的旋律、律動鮮明的節奏極具藝術感染力,牢牢地捕獲了聽眾的心靈。本文將從緒論、作品背景、作品分析、美學思想和結語五部分著手,對這部作品進行詳細剖析,以求對這部作品深刻內容的理解。
關鍵詞 肖斯塔克維奇 《第五交響曲》 音樂思想
緒論
在交響樂發展的兩個半世紀歷程中,如果說海頓是一塊堅實的奠基石,那麼莫扎特就是一座不可或缺的橋梁,而貝多芬無疑是永恆的紀念碑。貝多芬站在古典交響樂輝煌的大廳門口,開啟了浪漫派的大門,由此走出西方音樂史上一個個傑出的「音樂詩人」。20世紀初,彼得格勒音樂學院一個19歲的畢業生完成了他的第一交響曲。這首不拘成法、清新脫俗的新作立即得到眾多西方指揮大師的青睞,而這個名叫肖斯塔科維奇的年輕人的名字也不脛而走。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個名不經傳的年輕人為20世紀的交響音樂行了一個奠基禮。
肖斯塔克維奇主要以交響樂作曲家聞名,他具有天生交響樂作曲家的雄姿,掌握著多種多樣的形式——有純管樂的,有標題音樂的,也有聲樂器樂的。他和斯特拉文斯基、普羅科菲耶夫代表了二十世紀俄羅斯音樂的巔峰,並且是其中唯一的一個在蘇維埃美學范疇內創造自己全部作品的優秀作曲家。他的作品在音樂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和研究者的重視。真正使肖斯塔科維奇的交響音樂具有優秀品品格的是他在30-55歲中年創作時期的作品。這個時期的作品使他的優秀作品明顯地帶有悲劇性和紀念碑性,這些品格的形成自然與眾所周知的1936和1948年的兩次批判密切相關。《第五交響曲》就是作曲家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肉體與精神的生死考驗,從茫然無措和憂郁失望中鎮定下來後的產物。他假託紀念俄國文學巨匠普希金之際,創作了一部男低音與室內樂作品《四首浪漫曲》。這部作品從風格到內容上的巨大轉變都預告了第五交響曲的誕生。作曲家把普希金詩歌中的激情化作在野蠻的壓抑之下生存下來的藝術家的宣言,並把《四首浪漫曲》中的內涵以及一些動機和片斷巧妙地使用到第五交響曲的「純」音樂形式的下面。第五交響曲充滿了神經質的搏動,一種狂熱地尋找走出精神圍困的悸動與信念。那感人的第三樂章沉重壓抑,彷彿覺得幾代俄羅斯人背負著苦難從西伯利亞的荒原中走來。
作品背景
自從獲得很大成功的《第一交響曲》問世以來,經歷了漫長的十二個春秋,肖斯塔克維奇才寫出了一部能與其匹比的作品——《第五交響曲》。要了解肖斯塔克維奇創作《第五交響曲》的心歷路程,就不得不提到1936年由《姆欽斯克縣的麥克白夫人》引起的政治風波。在作曲家人生路上,這是第一次感情和聲譽的重挫,也讓他初次領略了強權政治的專橫和殘酷。
這部歌劇的演出經歷極有戲劇性。他創作於1930—1932年,起初贏得了一片贊嘆之聲,以後的四年間,它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先後在美國、英國、捷克、瑞典和南斯拉夫等歐美國家的大城市公演。但是,誰也沒有料想到,從走紅到挨批只有咫尺之遙。1936年1月中旬的一天,斯大林觀看此劇後憤怒的佛袖而去,1月28日,一篇題為《混亂代替了音樂》的社論出現在代表官方意志的《真理報》上,猛烈的抨擊了這部歌劇。雖然沒有被捕,但熬過了寢食難安的日日夜夜之後,肖斯塔克維奇再也不涉足大型歌劇和舞劇的創作。
藝術創作招致的政治災難令他心灰意冷,親人和朋友的被捕、遇害和失蹤更使他感到恐怖和凄涼。1934年,蘇聯領導人基洛夫神秘遇害導致了30年代後期肅反運動的擴大化。在如此血腥、殘酷的環境里,作為一個善良、正直的作曲家,肖斯塔克維奇內心所承受的痛苦與恐懼,精神上受到的折磨與打擊是可想而知的。作於浩劫年代的《第五交響曲》(1937)不能不使人聯想起《見證》里的話:「我的交響樂多數是墓碑。我國人民死在和葬在不知何處的人太多了……只有音樂能為他們做這件事。我願意為每一個受害者寫一首樂曲,但是這不可能,因此我把我的音樂獻給他們全體。」
《第五交響曲》寫於1937年4月18日至7月29日,同年11月21日由姆拉文斯基指揮在列寧格勒首演。這是肖斯塔克維奇受到官方粗暴批評和不公正指責之後,經過深思熟慮而創作的一部無標題交響曲。作曲家把已經在排練的《第四交響曲》收藏起來,用新創作的這部第五交響曲作為對他的批評的回答。作品上演後引起了巨大反響。1937年12月28日肖斯塔克維奇自己表示:「我的新作品可以成為抒情英雄性交響曲。它的基本思想是一個人的感情體驗和全面肯定樂觀主義。我想要在交響曲中展示的是通過一系列內在心靈斗爭的悲劇性沖突來肯定作為世界觀的樂觀主義。」
但是,當時有些西方音樂評論家傾向於貶低這部作品,他們認為這是「對政治壓力所作出的讓步」。還有人認為作品的主題平庸乏味,只是依賴配器中令人眼花繚亂的高超的技巧,才得以吸引觀眾。但不管怎樣,有一點看來是確切無疑的,那就是:作品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作品淺析
《第五交響曲》規模雄偉,共分四個樂章。第一樂章用中板速度,採用奏鳴曲式。音樂富有戲劇性,其中包括悲劇性因素和復雜的思想情感

4、音樂論文 參考文獻

①拉里·蒂爾.董克,崔如峰譯.薩克斯演奏藝術[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1.
②卡爾·弗萊什.姚念賡回等譯答.小提琴演奏藝術[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79.
③林俊卿.歌唱發音的科學基礎[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
④尚家驤.歐洲聲樂發展史[M].北京:華樂出版社,2003.
⑤維克托·亞力山大·菲爾茲.李維渤譯.訓練歌聲[M].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
⑥威廉·文納.李維渤譯.歌唱——機理與技巧[M].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0.
⑦馮葆富,齊忠政,劉運墀.歌唱醫學基礎[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
⑧⑨薛良.歌唱的方法[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3.
[1]威廉文納著. 李維渤譯.歌唱——機理與技巧.2000年.
[2]維克多·亞力山大菲而茲著.李維渤譯.訓練歌聲.2003年.
[3]弗·蘭皮爾蒂等著.李維渤譯.嗓音遺訓.2005年.
[4]歌唱與聲音訓練.音樂論叢.1982年.
[5]沈湘著.沈湘聲樂教學藝術.1998年.
[6]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編.聲樂譯叢.1980年.

5、音樂對人的影響論文

音樂對人類身心健康的影響隨著社會的發展,音樂對我們的生活影響是越來越大。我們想想看,在生活當中,又會有多少時候是沒有音樂聲的呢?當然這里所指的是包含所有形式的音樂。當我們走在大街L到處都能聽到音樂聲,逛商場時隨處都播放著音樂,坐在車裡面也可以打開CD聽音樂,到餐廳吃飯時有優雅的音樂陪伴左右,甚至到某些地方上廁所都有音樂。我們的手機鈴聲是音樂,現在連座機鈴聲都是樂曲聲。由此可見音樂對我們的影響無處不在。音樂,不論聲樂還是器樂,對人體健康有著怎樣的作用?有的樂曲能使人心情舒暢,得到休息;有的樂曲則能激動人心,增加生命活力;有的樂曲,缺乏趣味,往往能催人入睡;有的樂曲,卻令人感到聲音雜亂刺耳,難以忍受。每個人對不同樂曲的反應不一樣。不同人對同一首樂曲的反應也不一樣。所以得出的結論也是各有千秋。其原因可能與樂曲質量、演員表演技能、聽眾欣賞能力以及聽眾當時的精神狀態等等因素有關。可見,音樂能否對人體起到健康的作用,是受多種因素決定的。這是一個十分復雜並難以解決的問題。關於音樂對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影響,我國古代早有記載《史記·樂書》寫到:「故音樂者,所以動盪血脈,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荀子在《樂論》里清楚而准確地闡述了音樂與人的情緒有著密不可分地關系:「故樂行而志清,禮修而形成,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美善相樂。」而《樂記·師乙篇》還具體地談到不同音樂對人的不同影響:「明乎商之音者,臨事而屢斷。明乎齊之音者,見利而讓。臨事而屢斷,勇也。見利而讓,義也。有勇有義,非歌孰能保此?」』以上這些文獻都對音樂的重要作用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音樂是一種社會性的非語言交流的藝術形式,音樂活動(包括歌唱、樂器演奏、創作等)本身就是一種社會交往活動。社會信息和社會交往方面的不足,會嚴重地影響人的心理健康,而患有精神疾病、心理疾病、兒童孤獨症、包括老年痴呆症在內的各種老年疾病的病人,以及長期住院的各種慢性病患者,都在不同程度存在著人際交往功能的障礙或不足。音樂治療師通過組織各種音樂活動,如合唱、樂器合奏、舞蹈等等,為病人提供一個安全愉快的人際交往環境,讓他們逐漸地恢復和保持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病人在音樂活動中學習和提高他們的人際能力、語言能力、正確的社會行為、行為的自我剋制能力、與他人合作的能力、並提高自信心和自我評價。另外,音樂活動為病人提供了一個通過音樂和語言交流來表達、宣洩內心情感的機會。病人在相互的情感交流中相互支持、理解和同情,使病人的各種心理和情感的困擾和痛苦得到緩解。病人在音樂活動中獲得了自我表現和成功感的機會,從而增加了自信心和自我評價,促進了心理健康。音樂種類繁多,不一定都是悅耳動聽的。只有那些具有適當強度,頻率和節奏的聲音或兩種以上頻率成整數比的和聲,才能使人產生悅耳的感覺和有益的健康良好情緒。有些樂曲雖然也自稱其為音樂,但是,其聲音強度過大,頻率過高,節奏雜亂無張,使人不堪入耳,心煩不快,產生不良的情緒反應。這種有損於健康情緒反應稱之為略性情緒反應。這種音強,音高和節奏混亂不協和的聲音,不應稱其為樂音,而應稱其為噪音。當人們聽到這些噪音時就會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可使排便次數增頻。在憂慮狀態時,可使消化液分泌增多。在悲傷時易流淚,憤怒時可引起心搏和呼吸頻率增快,血壓升高。過分驚嚇時反而可使心跳過緩。如果長期處於緊張情緒狀態時,往往會使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甚至可能導致多種病變。如耳鳴,重聽,血壓升高,胃腸功能紊亂,精神煩躁不安,甚至可能誘發一些疾病發生。大量的事實現已證明音樂與人們的身體健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為讓人們的身體都能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平時就應該有選擇的多聽聽音樂,讓音樂無時無刻都能給予我們以激發與熏陶,來促進人類大腦的智力發展,加速智慧的升華。同時在美妙的音樂聲中,盡量減輕每一個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壓力。消除和緩解人體各部位的緊張狀態,恢復人們生理、心理的平衡和內部穩定。(這是從我去年幫我一朋友弄的一篇小論文里截取的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6、音樂論文?!

音樂論文:
國詩歌與音樂關系

【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 添加日期:2006-1-7

「詩歌與音樂的關系」,近年來似乎已成了「顯學」,在詩、詞、曲,以至《詩》、賦的學術會上,每每要提到這個問題,作為專題的學術會,也許今天是第一次吧。參加者這么多,而且有許多中青年學者,是很使人興奮的。
「詩歌與音樂的關系」,這句話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但是,「詩歌」這個詞語中本身就包含了「音樂」,所以這個提法是不是可以修正一下?或者可以說:「詩歌中詩與樂的關系」,或者直接說:「詩與樂的關系」。我個人則習慣於分為兩句來說,一句是:「歌唱中『文』與『樂』的關系」——歌唱,就是「文」與「樂」的結合;再一句是:「韻文與音樂的關系」——雖然任何韻文(甚至散文)都可以付諸歌唱,但是在現實中,是有一些韻文體裁及作品並不為歌唱而寫作。
我讀過一些有關的文著,參加過多次有關的學術會,可以說,都是這個內容即探討「韻文與音樂的關系」;相應地,所有這些文著的作者、這些學術會的發起者主持者和幾乎全部的參加者都是「文界」的學者。譬如關於所謂「聲詩」、關於「詞與音樂的關系」等,都是文界人士提出並予以研究的。這個課題,當然不只對於文界,同樣地也應對於樂界。音樂界,也有研究「樂」與「文」的關系的,但主要是在今天創作歌曲時「音樂形象」與「歌詞意境」或「旋律」與「語音」的關系之類;很少進入到像文界研究「文、樂關系」的廣度和深度,至少沒有充分展開我國民族音樂與傳統韻文之間的關系的研究。
出現這個現象也是自然的。我國是「詩文之邦」,幾千年來,民族傳統韻文發展的高度和深度,遠勝於音樂——這是我國與外國譬如歐洲諸國很不同的歷史實際。也許只消看一個現象就可明白大概:歌唱是「文、樂」的結合,在我國是把其中的「樂」遺(忘、舍)棄了而成為留傳千古的「(韻)文」——「詩」、騷、賦、樂府、詩、詞、(南北)曲等;而歐洲諸國呢?則可以將歌唱中的「文(詞)」丟在一邊而把其中的「樂」獨立出來成為器樂曲(這種情形只出現於我國的「琴」,但是,琴恰恰不在我們研究范圍之內)。在我國,韻文形成有如上所述的眾多文體的篇章構成和句式、格律結構;音樂呢?似乎從未產生過「樂體」、「樂式」的觀念(古代沒有);而歐洲恰相反,樂體、樂式,從樂句、樂段、和聲、對位到樂章、樂曲、交響曲、歌劇等,規范而且完整,而其「文(詞)」呢?除所謂「十四行詩」之外,他們的韻文是沒有(形成)確定、規范的「文體」的。是不是這樣呢?
近年來,研究界有一種說法,謂:我國文體的發展(如詞)是由音樂的體式決定的,說詞是「按樂譜填辭」的「音樂文學」,詞體的構成是:「依曲定體、依樂段定片、按曲拍為句、據腔押韻、審音用字」雲雲,這種事是絕對沒有也不可能有的。即以宋代而言,詞人數以千計、詞作數以萬計,當然全是「文」作;「樂」呢?除了姜白石在其十幾首「自度曲」詞作文字邊上有不完整(又不知道在流傳過程中有沒有抄錯)的樂音符號之外,一個音都沒有留下來。而那些「自度曲」,姜白石老先生自己說了,是他「初率意為長短句,然後協以律」而成詞(再然後才有那些樂音)的,哪有先有「樂譜」然後「填辭」的事呢?因為不可能。
事實是,無論在歷史上以至今日,我國各種體裁、體式歌唱中的「文」與「樂」的關系,總體上是:「文」為主,「樂」為從。稍微具體些說,是四條:
一、以文的篇、章為樂的篇、章;
二、以文的「韻(斷)」處為樂中的「住」——約略相當於今稱的「樂段」;
三、以文的「句(斷)」處為樂中的「頓」——約略相當今稱的「樂句」;
四、以文句中的「步節」為樂句中「樂節」組合的疾徐促疏;
以上四條,罕有例外,在這四條的前提下,在具體的文辭、句字與樂音旋律如何結合的關繫上,則可大分為兩類:
一類是:以穩定的或基本穩定的旋律(我稱之為「定腔」)敷唱各種不拘平仄聲調的文辭;
一類是:以文辭句字的字讀語音的平仄聲調化為樂音進行,構成旋律;
前者我稱之為「以腔傳辭」,典型的是「段譜體分節歌」,如眾多的「民歌、小調」及現今的創作歌曲。如《蘭花花》可以用完全或基本相同的旋律去唱「青線線那個蘭線線,蘭個英英地采」和「你要死來就早早死」。
後者,我稱之為「依字聲行腔」,典型的是「曲唱」,如《牡丹亭·游園》〔皂羅袍〕

首句:「原來奼紫嫣紅開遍」,其音樂必須按諸字聲「陽平/、陽平/、去∧、上∨、陰平—、陽平/、陰平—、去∧」的起伏化為樂音旋律進行組成唱腔。
大分有以上兩類,然而,我國的歌唱中,「文辭」的地位在總體上始終是第一位的。一方面是上面說的我國(至少在歷史上)沒有「無辭之歌」,又一方面,即使是在「以(確定的唱)腔傳辭」的歌唱中,如果樂音旋律與字讀語音發生太過於矛盾的時候,唱者往往會對唱腔作一些調整即所謂「潤腔」、「小腔」去適應字讀語音。更多的一些問題不能在這里多說了。
所以,回過頭來想對音樂界同道們進一言:我覺得有兩個現象是不能無視和輕視的:一是近百年來,西洋音樂(其思想、概念、觀念、理論以至使用的術語)全面覆蓋了我國;再一個是我們的音樂界對「我們自家民族韻文與音樂的關系」、「歌唱中之文與樂關系」的關心不夠,我們樂界學「文」的熱情遠不如文界的學「樂」。是不是呢?

7、關於音樂療法的論文一篇

音樂來療法(music therapy),是通過生理和自心理兩個方面的途徑來治療疾病。
一方面,音樂聲波的頻率和聲壓會引起生理上的反應。音樂的頻率、節奏和有規律的聲波振動,是一種物理能量,而適度的物理能量會引起人體組織細胞發生和諧共振現象,能使顱腔、胸腔或某一個組織產生共振,這種聲波引起的共振現象,會直接影響人的腦電波、心率、呼吸節奏等。
科學家認為,當人處在優美悅耳的音樂環境之中,可以改善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和消化系統的功能,促使人體分泌一種有利於身體健康的活性物質,可以調節體內血管的流量和神經傳導。另一方面,音樂聲波的頻率和聲壓會引起心理上的反應。良性的音樂能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可以改善人們的情緒,激發人們的感情,振奮人們的精神。同時有助於消除心理、社會因素所造成的緊張、焦慮、憂郁、恐怖等不良心理狀態,提高應激能力。

8、求關於音樂的論文(見詳細描述)2000字左右

我對音樂與人生的感悟論文(2009-12-01 18:33:01) 標簽: 音樂與人生論文作文音樂人生校園 分類:教育考試 音樂是一杯香醇的美酒, 你靜靜地傾聽就能感受她的濃郁芬芳; 人生是一壺淡綠的青茶 你全心地品嘗才能領略她的酸甜苦辣...... 無意中在網上看到這樣的一首詩,感覺寫地很舒心,很淡然,又很超脫!呵呵,因為我喜愛音樂,欣賞音樂帶給人的美的享受!她的詩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以致於我不得不拿出來給大家一起分享! 雖然我的五音並不是很全,雖然我也沒有向著音樂的方向發展,但是我喜愛音樂的感覺從未在人生中消失過!在歐洲維也納古典樂派中我最喜歡的是作家是沃爾夫岡·阿瑪迪烏斯·莫扎特,我小的時候通常簡稱他為莫扎特,想必很多人都對他的音樂很了解吧,他是奧地利作曲家,一共創作了22部歌劇、41 部交響樂、42部協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鳴曲、室內樂、宗教音樂和歌曲,我很傾佩他! 在小的時候,我就聽說過他是英國倫敦的音樂神童.8歲的他在羽管鍵琴演奏、視奏能力及運用各種樂器的即興表演和作曲上,都使人嘆為觀止。 更令我記憶深刻的是,他的父親為了金錢與榮譽,讓莫扎特必須滿足聽從突如奇來、異想天開的種種刁難性提議,並且,這樣的演出幾乎每每長達四五個小時之久。這讓我想起了我的悲慘的童年,沒有快樂、沒有玩伴,留給我的都是家人的辱罵和家庭的悲劇,那個時候,我也只能在音樂中尋求自己靈魂的解脫,不過我是個男人,我是個堅強的男人,我會向莫扎特學習。莫扎特在16歲的時候結束了他長達10年之久的漫遊生活,回到自己的家鄉薩爾斯堡,在大主教的宮廷樂隊里擔任首席樂師。但事實上一點都不好過,在大主教眼中,他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奴僕,在1781年6月的時候,莫扎特終於在忍無可忍當中與大主教公開決裂。我很傾佩他的勇敢!我希望終有一天的我也能勇敢地走出家庭的陰霾! 我很喜歡老師的音樂與人生課,那不僅是因為我很喜愛音樂,還因為老師長地很有魅力!很多次回到宿舍的時候,室友上選修課還沒有回來,感覺特別的安靜,習慣性地打開音響,放著那些鍾愛的歐美經典音樂,讓自己沉浸在那如水如月的歌聲中,細細地品味、慢慢地遐想。此刻,感覺世界是如此寧靜、人生如此純粹,遠離了塵世的喧囂,有的只是一種純凈的美。那些來自宿舍外、廣場、後山、以及音響里的歌聲,輕輕地在空氣中劃過,輕吻著我的臉頰,彌漫在我的四周,沁入我的心扉。讓我有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的感動,那是一種歲月所無法觸及的感動。默默牽引著我,去感受生命中那絲絲縷縷沉澱的情懷,盪滌著心中的塵埃,還心靈以寧靜與平和。 還記得那次看電影,電影的名字叫《放牛班的春天》,那是部關於師生的感人片子。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很美,很美。 真的是一部典型的音樂與人生交織在一起的電影!我很慶幸那次我介紹給了老師這部電影,事實上除了看過它的簡介外,我都沒有好好看過。我很感激老師,感激的是她不僅採納了我的意見,而且讓我真正靜下心來好好看了這部電影,讓我懂得人生中很多的東西。^.^ 在《放牛班的春天》里,我能看到有溫暖的陽光,不經意地從某些細節中流露出來,還有迷離飄渺的林中的霧氣,光被挑逗得溫柔多情,細細密密地鋪滿法國郊野常見的樹林,悄悄地爬上樹干。那不是音樂里正想表現出的一種現象嗎?這不是人生中一直追求的世外桃源么?對我來說,那真是一種難以忘懷的享受,那些被攝影師定格的美麗鏡頭,竟流淌成了一首詩。我不得不說,這部片子經典之一,就是那如水彩畫般干凈的畫面,許多水彩畫中都出現過的,灑滿陽光的浪漫春野和山林,就像音樂從你的心裡流淌過一樣,特感動,特親切!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讓人因為喜悅而淚流滿面的電影。那小主角皮埃爾的歌聲,簡直就像從天堂飄出的天使的聲音,悅耳動聽如仙籟般;那可愛又可敬的馬修老師,皮埃爾美麗的唇間流出的動人旋律讓他驚訝不已,讓我陶醉不已;還有孩子們的合唱,如教堂的唱詩班,將一首首歌唱出了令人景仰的神聖。如果上天能給我一次機會,我想我會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人生定格在那個合唱班裡! 在馬修老師老師離開的那一天,從窗口裡飛出無數的紙飛機,孩子們把手舉過頭頂輕輕地搖著,於是樓下的馬修老師沒有看見孩子們或微笑或流淚的臉,只看見一隻只輕輕搖動的手。馬修老師說,我有點想哭。可他還是沒哭。事實上,電影外的我,卻止不住流淚了!真的,如果是我,我如何捨得這一群可愛的孩子們啊;如果是我,我如何咽地下這口氣啊!我真的想問:馬修老師,您還想哭嗎?銀幕外的我,替您哭了。 也許,在追求所謂的生之快樂的今天,我們已經在真理面前放棄了追求,在殘酷的現實和美好的夢想沖突時,寧願選擇「好死不如賴活著」的中庸之道。學會了割捨,不再為夢想執著,懂得了折衷,不再為真愛犧牲。於是,那些甘願為情赴湯蹈火的可歌可泣,也只能停留在古人的傳奇或作家的遐想中。我們所見到的,只是太多的無奈和遺憾。很多時候,我明知道這是和錯誤的人生觀,但是我改變不了,我一直在試圖改變! 老師聽過,一首歌么:叫《Everyday》,我最喜歡的英文歌之一。這首歌是《歌舞青春2》的插曲,由兩位主角演唱的曲子!上次在課上看到的是《歌舞青春1》,但是由於影片不是高清電影,看上去效果不是很好。但是已經很不錯了,因為這部音樂劇《歌舞青春》里充滿活力的body,真摯的友情,珍貴的親情,令人忍俊不禁的小聰明,熱烈的舞蹈,動人的歌聲! 讓我感覺人生完全可以像他們這樣,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未來。 我們都是平凡人,但是,即使這樣,我們還是有理由相信,每個人都是一顆鑽石,都有許許多多的面,只是,我們因為不自信或者太在意別人的眼光,而隱卻了許多光芒。每次我跟朋友們出去KTV的時候,我總會選這首歌,雖然我唱地並不是很好,但是我愛它,我喜歡它,我會把它當成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我們的青春,就只有這么短短的一瞬間,為何不抓住她,做我們想做的事呢. 有時候一切就可以那麼純粹,青春不會是灰暗的、無望的,只要我們願意,青春可以是彩色的,可以唱歌、可以跳舞,一切的一切都值得我們去贊頌, 不是嗎?呵呵! 歌舞青春是一部讓人無法忘懷的的「高校音樂劇」。 看了這部影片,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凡事不要被局部影響而導致自己無法在競爭中真正快樂,只有勇於面對,才能得到自己希望的結果,才會知道友情、愛情、親情、師生情的美妙組合該是什麼樣子。 靜靜的夜晚,與那些喜愛的音樂輕輕地對話和碰撞,忘卻一切煩惱和憂傷,還自己一份寧靜和真實。我喜歡這樣的音樂人生,我愛這樣的音樂人生!

記得採納啊

9、音樂與我的生活論文

音樂就是將幾個不同的音符巧妙的連接起來,就組成了不同的燦爛之章.音樂與我們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它不以地域而存在,也不以時間而消亡,它彌漫於天地間,參透於人群里.

其實,真正的音樂指的是那些穿著整齊的禮服,坐成六排的藝術家們演奏的諸如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的作品.這些樂曲反映了一定時間,一定環境下作曲家們的心聲,是他們對時代的見解,對人生的詮釋.但王朝更迭,江上易改,同樣音樂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由以前的樂府到現在的各歌曲,由士大夫的音樂到大眾的音樂,無不能看出音樂的發展史.人們愛把歌曲與音樂分開而論,其實歌曲就是音樂,最大眾化的音樂才是音樂的主流,就流行程度而言,現在的歌曲早已勝過音樂家們的作品,由此可以看出現實生活中的音樂已經不再是那麼狹窄了,只要能對我們產生美感的聲音,我們都可以把它稱之為音樂.

天地悠悠,過客匆匆,多少人隨波逐流,敗於金錢和名利之下,終其一生而不知其所止,尤其是當今時代,生活的誘惑太多.須知,金玉滿堂,並不能保得你心情舒暢,身體安康.唯有音樂,才能讓我們心情暢快,陶醉於音樂的波浪之中,站在浪尖上的感覺你領會過嗎?

音樂豐富多彩,其來源也多如牛毛,有來自民間的,有來自藝術家的……雖然來源之廣,但分之就只有兩類,一類是好的,一類是壞的,當然是相對而論.它們有的庸俗,有的高雅,有的乏味,有的新鮮,有的讓人滿懷鬥志,也有的讓人甘心墜落.如果我們說音樂對生活的作用是消遣,療傷,奮進,那麼音樂與生活關系的根源也就是這三點了;沒有音樂對生活產生的作用,那就沒有音樂存在的必要了.

所謂消遣,就是在無聊的時候聽聽音樂,打發時間.消遣的方式是多樣的,但聽音樂是最值得提倡的,它可以讓你在緩緩的音樂聲中忘了自己,投入其中,真正的去享受那種「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的音樂魅力.在悠悠的樂聲中升華自己的靈魂,陶冶自己的情操,培養自己的靜性,尤其是抒情,繪景的音樂,如果能坐著,閉上眼睛聽一段十五分鍾的<<田園交響曲>>,聽後腦海里如果能有一片農民在田裡耕種,暴風雨來臨時又急又忙收拾東西在一個草房下避雨的畫面,那你便聽懂了貝多芬創作時的心情.

如果你精神上有負擔,感情上受了傷,那麼音樂就是你療傷的最好膏葯.你為了金錢,名利,地位,弄得兩眼冒金星,那又何必,倒是那破趾道人的<<好了歌>>唱得好:「……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你為了愛情,親情,友情傷得遍體鱗傷,那又何苦,要知道感情的東西不是一個人的事,要懂得該放手時就放手.如果這一切你都放不下,那就一個人靜下來聽聽音樂吧!那些抒發離愁別恨,抒發思鄉憶親之情的作品也許會讓你兩眼淚下,但傷心之後卻能留給你一片晴空,一首<<松花江上>>,一曲<<梁祝>>也許會以情動人,催人淚下,震撼你的心扉,留給你的不止是傷心喲!年少懂懂的我們都曾感動於那份過來人的滄桑,但從中也學會了不少的東西,人生難免經歷痛苦掙扎,這就是<<愛的代價>>,就當她是個老朋友吧?也讓我心痛也讓我牽掛……

音樂就像燭光,能照亮一個人,也能照亮無數的人.音樂是作者的心聲,但同時也能讓我們聽眾奮進,進取.眾所周知,革命傳統歌曲是指歷史上那些激發人民革命情感的歌曲.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抒發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保衛祖國的豪情;鮑狄埃所作的無產階級戰歌<<國際歌>>,抒發了無產者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和永遠革命的戰斗激情.你能說這些歌曲曾經沒有震撼一代人的心扉,沒有激勵一代人奮勇向前嗎?在那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音樂中體會作者的寬闊胸襟,豪情壯志,以及那種感人肺腑的力量;被征服於那種氣勢,那種震撼.所以說那些不朽之作,燦爛之章之所以能流傳至今,價值就在這里.

生活中的音樂無處不在,我們要聽那些健康的,積極向上的音樂,拒絕那些黃色下流小曲,反對毫無音樂性的狂呼;我們為音樂提供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環境,既促進了音樂事業的發展,同時也讓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

與音樂養生論文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