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道家老子養生文化

道家老子養生文化

發布時間:2020-11-19 07:47:08

1、論述《老子》對中國古代養生文化的影響

「養生」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內篇》。「養」,即保養、調養、補養、護養;「生」,即生命、生存、生長。「養生」意義有二,一是如何延長生命時限,二是如何提高生命質量。
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莊子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明代焦弱侯《筆乘》有言:「老之有庄,猶孔之有孟。」意即莊子的許多思想都是師出於老子的。所以,盡管莊子最先提出「養生」一詞,但關於養生之論,我們還是應追溯到老子。
老子遺世之著作,僅有《老子》一書,也叫《道德經》。該書言僅五千,但字字珠璣,句句玄妙,博大精深,涵蓋天地,歷來被人們稱為「哲理詩」。 《老子》是道家的主要經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學思想的直接材料。時至今日,它風行歐美,流行世界,已被譯成30多種外國語言,擁有近500個外文版本,是世界外文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文化經典。老子也被美國《紐約時報》列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
《老子》並不是一部養生書,但綜觀全書,其中閃耀著諸多老子鮮明而獨特的養生智慧:
順應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認為,自然界處於不斷發展變化之中,人體必須與自然規律相適應才能生長。否則,逆自然規律而動,必染疾折壽。
寬容無爭「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老子認為,人若像水一樣雖然滋潤萬物而與萬物不爭,心胸寬闊,公而忘私,保持節操,便能健康長壽。 恬淡寡慾「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老子主張恬淡寡慾,清凈為上。他告誡人們要淡泊名利,寡慾清心,經常保持心平氣和、致虛守靜的心理狀態,這樣才能延年益壽。
老子說:「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他認為,養生必先修德,只有提高道德修養,才能凈化心靈,從而使身體強健。所以,他的諸多養生思想都與修身養性聯系在一起。

(我雖不上國學經典導讀,但是作為同胞,能幫一點是一點~)加油!GO!

2、道家的理念是什麼啊

道家為中國文化主流之一,人們每提及道家,則必說到「老莊」。老子是道家的宗師,又被後來的道教奉為教主;莊子是道家的集大成者。《老子》和《莊子》是道家哲學思想的載體,到了唐朝,因為李世民要和老子攀本家祖宗,就大力提倡道教,《老子》被稱為《道德經》;到了唐玄宗時,《莊子》也被稱為《南華經》,成了道教的必讀經文。《老子》一書,原著不過五千言,《莊子》一書也不過三十三篇,有人說,它們是一字就涵蓋一個觀念的好文章,一句就涵蓋有三玄三要的妙義,告訴我們許多法則。幾千年來,大家都在研究老莊,近代以來,許多外國人,包括近如日本、韓國,遠如歐、美,乃至於大洋洲的人,也都喜歡研究起老莊來了。那麼,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三足鼎立之一足的道家哲學,對藝術設計有沒有影響呢?回答是肯定的。下面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道家哲學對藝術設計的深刻影響。 清代著名學者紀曉嵐曾經對道家的學說下了八個字的評語:「綜羅百代,廣博精微。」說老莊哲學無所不包,這並非把老莊的哲學與東方的神秘學扯到一塊。老莊講順應自然,這是老莊最大的「道」。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就是這個道理。陰極則陽生,陽極則陰生,這是易學「陰陽消長」的基本觀念,也正是道家的基本哲學思想。應用這個哲學思想,就可以很容易地解決實踐中的許多問題。如果講陰陽太抽象,太「玄學」,那麼我們可以看一下自然界。太陽早晨從東方升起,走到中午,也就是「如日中天」,最圓、最熱的時候,但是再走,就是「夕陽西下」,再下去,就是「月淡星稀」。月亮也是這樣,初七、初八左右是上弦月,然後是十五月滿,接下去是二十三,二十四下弦月。所以古人講「月盈則虧,水滿則溢」。老子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就把這種自然現象說得明明白白。 拿老莊的哲學思想解釋一下藝術與設計上的「主義」之爭,流派之爭,就可以很清楚地使這些問題得到解決。現代主義反古典主義,由繁瑣裝飾到無裝飾,最後把藝術推到裸體和空白。古典主義建築藝術一直充斥著隱喻、典故和神話傳說,建造者刻意追求石頭的象徵意義,在牆面上刻下神話中的人物、繁瑣的花紋,還要加上金碧輝煌的裝飾物。現代主義對此深惡痛絕,他們反對裝飾的口號是:少就是多。革命者剝奪了建築身上漂亮的衣服,讓它們裸露出身體,它的皮膚或光滑或粗糙,但這是本真的,在他們看來應該贊美。因此,存在主義大師阿伯特·加繆參觀伊夫·克萊因在伊麗絲·克萊爾畫廊的實驗裝置展覽後,寫下了一句日後傳誦一時的名言:「唯其空空,最富力量。」事實上,這種極端的做法,是最不可取的。如果我們在藝術與科技之間找到一個比較適中的方法,那不是使兩者都達到理想的解決了嗎?這不是折中主義,是一種老莊式的「法天地,法自然」。格羅庇烏斯在包豪斯就一再強調「藝術與技術的統一」,其實也是老莊哲學思想的一種體現。 《老子·第二十五章》說:「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被西方許多現代藝術家和設計師認為是「最大的人本思想」和「最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建築空間首先要考慮如何滿足人的需要,同時人、建築與環境,也就是古人經常講的天、地、人三者之間,要有一種十分和諧的關系。

3、老子創立的道家在以靜養生方面有哪些豐富經驗?

老子創立的道家在以靜養生方面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他讓人在休息的時候,或晚上睡覺前,可以靜坐或者靜立、靜卧,此時保持全身自然放鬆,兩眼微閉,舌頂上齶,心無雜念,然後調整呼吸,逐漸緩慢深長起來。

養生以靜養為主,運動為輔,特別是老人和病人。因為運動只能疏通zd經脈,促進氣血的運行,不能增加氣血,反而要消耗能量;靜養則可養氣血,補虧損。

道家守柔、不爭,以至天下莫能與爭,目的就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只有守柔、不爭,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

和諧的人際關系對養生十分重要。古人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這是非常深刻而版又淺顯的道理。人在愛著和被愛時,體內的免疫功能最強,以至於病毒無法入侵,愛的心理能促成生理的健康,促使精神更充實,心情更愉快,身體更健康。

宇宙的能量場就是愛,所以一個充滿愛的善人就容易天人合一,與道合一。老子的《德道經》言德言道,只有有德之人,才能聞道悟道。

所以老子說「修之身,其德乃真。」所以養生必須要先學會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其他事情也是這樣,做權什麼,都要先學會做人,所以修德養神非常重要。

4、道家主張什麼思想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認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統治宇宙中一切運動的法則

道家因崇尚自然高遠,鄙棄狹隘功利主義,而常常走向極端,主張絕對虛無,反對一切作為,甚至進而反對一切人類文化、知識和技術的進步、否定文明的價值;因反對權威和社會的等級秩序、批判社會弊端而放棄社會責任、淡漠參與意識、不信任甚至完全拒絕任何具體實際的社會改革措施,等等。應該看到,道家思想中的這些歷史局限性和消極面,的確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許多不良影響,也對中華民族精神具有一定的腐蝕性。
道家思想是中國最為重要也是最有影響力的哲學思想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傳說中,軒轅黃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般來說,公認第一個確立道家學說的是春秋時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經》)中作了詳細的闡述。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還有戰國時期的莊周、列禦寇、惠施等人。

5、《老子》 道家的什麼書?

這是一本不想公開流傳的書,卻成了千古流傳百科共仰的思想源泉,它就是《老子》!《老子》又名《道德經》,全文約五千字,為韻文哲理詩體,被中國道家與道教奉為最高經典著作。它是道家關於宇宙觀、社會政治軍事思想、人生處世和修養原則的哲理著作。

其書原為周室衰微、綱紀不振之社會而做,欲以嶄新之哲學思想,挽救《詩》、《書》傳統禮教,所不能收拾之敗局。書中強調虛無自然,無為無欲,歸真返樸。西漢初年奉行其說,以治國頗著成效。

由於其宗旨為「無為自化,清凈自正」,與道教之意趣相同,因此從東漢之張魯開始,既尊奉為道教的聖典。其書治身與治國並重,而又堅持用治身比喻治國,所以後世講究氣功養生者,也把它推崇為養生寶典。

而作為軍事家和政治家的毛澤東曾說:「《老子》是一部兵書。」這顯然是他從自己一生豐富的軍事斗爭中體驗出來的。

史記只說老子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當時還沒有分章目。後世有分五十五章的,有分六十四章的,有分六十八章的,有分七十二章的,最後分八十一章的佔了上風,成為今天我們看到的統一主流。上卷三十七章言《道》,下卷四十四章言《德》。但是,1973年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兩種帛書寫本《老子》,皆《德經》在前,《道經》在後;並且兩種帛書文字互有出入。這說明了口傳著作定型的困難。

老子書中的玄奧微旨,使一般學者很難辨識其中的隱義。《莊子-天下篇》概括它的要旨說:「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譫然獨與神明居----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

《道德經集義·老子贊》概括它的要旨說:「大哉混元,超乎形氣,先天地生,而生天地,五千玄言,立教垂世,萬劫長存,道尊德貴」。其以「天人合—」之立場出發,窮究天地萬物本原及宇宙最高理則之「道」。以之為宗極,而發明修身治政等人道,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之理則,分無、有兩面。道常無,無名無形,先於天地鬼神,而為天地萬物之本始。道常有,生天地萬物,具無窮力用。道之理則貫穿干萬有,表現為萬有皆相對而存,物極必反,終必歸根復本之規律。而有之用,常以無為本,「有生於無」,聖人體道之無,法道之自然無為,以之修身,當無欲而靜,無心而虛,不自見自是,自伐自黔,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懷慈尚儉,處實去華。以之治天下,當「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遠刀兵,離斗爭,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使民虛心實腹,無知無欲,則無為而治。「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讓謙下,挫銳解紛,和光同塵,以柔弱勝剛強。

《老子》五千言的自然觀、人生觀直接組成了列子與莊子的超然哲學。老子立言,掌握了人生根源與歸宿兩極,給予了世人以信仰上的滿足。所以孔子有「猶龍」之嘆,莊子譽為「古之博大真人」。

《老子》的道家思想,涵括百家,受諸家所重,並直接影響了儒家的最大聖人孔子和兵家的最高聖人孫子。在中國文化思想發展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綜觀道教道學,其整個歷史,無不以《道德經》為理論核心。至於經中所謂「致虛極,守靜篤」,「專氣致柔」,「滌除玄覽」等修養之道,是道教守一、心齋、坐忘、服氣等多種煉養方法的由來根本。而「長生」、「死而不亡者壽」等說法,被道教引為仙學長生說的歷史淵源。「歸根」、「復命」之說,內丹學則闡發為內煉成真,與道合一的修煉依據。

總之,《道德經》五千言,以「無言」代「多言」,辭言沉潛。以「無辯」代「雄辯」、作超心理超經驗的神會宇宙之根。其在天人、物我、世間與宇宙等若干關繫上,作了罕見的突破性的論斷,這種奧秘的發現及神通的悟知,可謂超絕古今。在中國傳統精神文明中,乃最精華的一筆財富的不朽積蓄。即世而超世,不為時空所隔,開啟歷史先河的,唯有老子一人而已。

《道德經》為老子所著,已無疑義。到了近現代,《老子》一書也引起國外學者的重視,已有多家注本及校訂本傳入西方。隨著中華民族的走向世界,《老子》也被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所推崇。

宇宙學家從《老子》的「古始」和「道生一」雲雲,推測「大爆炸」和「定勢宇宙」理論的萌起。理論物理學家從《老子》的「無」或「氣」論證「質朴性原理」和「混沌論」(耗散結構理論)的古典依據。哲學界和思想家群體里有「新道家」的崛起,與新儒家相抗衡。心理分析學家從「反者道之動」,發現「圜道」那渾然整體的原型象徵性質。環保主義者從「道法自然」和「無為」證明,「天人以和」(人與環境的生態平衡)的偉大意義,所謂聖人「能輔自然而弗敢為」,某些綠色和平組織還奉老莊為開山祖師。農學家受《老子》啟發創造「自然農法」(例如日本的福岡正信)。醫學家把「辨證」治療和整體調解等等,歸源於《老子》的大小宇宙的「互動」或陰陽學說。養生家、氣功家、性學家都推崇《老子》的衛生之經。文學史家、藝術學家說老莊是中國浪漫主義和「虛變形」之美和美學的源頭。軍事學家講二孫兵法,必先講《老子》。現代建築學派(例如美國的Wright)至為推崇《老子》的「有無相資」。當代企業管理專家同樣吸取老子的智慧(例如葛榮晉主編的《道家文化與現代文明》)。

6、道家說「老子一氣化三清」是什麼意思

這類似佛家的三身,化身,報身,法身,其實三身是一身,都是自身所化。

7、道家思想特徵是什麼:長生與養生之道

道家思想特徵是什麼:長生與養生之道
道家思想崇尚自然,主張清靜無為,反對斗爭,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樣的思想內容,也反映在道家的長生養生之道中,對後世的養生學產生了十分重大的影響。那麼就讓我們來了解,道家思想的一個特徵——長生與養生之道。
道家思想的一個特徵,是道家和道教影響深遠的長生與養生之道。自古以來,人們探討養生之道的極多,但最早最完善最具有價值的長生養生之道,還是出自道家和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的道教。
道教的養生之法,起源於黃老,歷史久遠,並且作為中國唯一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道教之教徒在追求得道成仙,故它樂生、重生和貴術的長期的修道證真的過程中,創立了系統的養生理論,撰寫了大量養生著作,形成了體系龐大、包羅萬象的道教養生學。道教養生學,是中國傳統養生學的集大成者。
道家以老子,莊子為其代表人物,其學說以自然天道觀為主,著眼於人本身,追求生命本質的解脫與精神的安寧,尤其強調精神的超然與人格的獨立,重視精神修煉,渴望人生的自由。其養生理念主要有:
清靜虛無
老子主張見素抱朴,少私寡慾,排斥人的一切慾望,排斥外界事物給人帶來的誘惑。他主張通過柔弱無為、虛靜自守來排斥干擾,達到返樸歸真的目的。而莊子的養生法則為「虛靜自守」,「養神,守形,無欲」,「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
順乎自然
崇尚自然是道家養生的基本原則。道家認為:以自然界的秩序變化為法,摒棄人的理性因素,在養生中採取順乎自然的行動,就能維護健康,延年益壽。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認為人的一切都應順應自然規律,不要悖天地之理。而人最初的狀態接近自然,因此,養生要返樸歸真,以重返嬰兒狀態為最高標准。
而莊子則認為,人與自然合一是養生的最高境界。他主張破除一切人為地刻意追求,認為「無為」、「無已」、「絕對逍遙」,是達到天人合一的根本途徑。
以氣養生
《史記》載:「老子百有六十餘或二百餘歲,以自修道而養壽也」。歷史上有老子不知其所終之說,雖不可全信,但史學界一致看法是:老子比孔子年長近三十歲,又比孔子死得晚,孔子活了72歲,老子當是一位百歲壽星。
老子長壽得益於其養生之道,其核心是:「吾欲獨異於人,而貴食母。」這食母就是「食氣」。食氣是老子創造的古人養生的主要方法,成為歷代氣功家練功之要旨。
老子還提出精氣之說。他認為人的天地之根就是指人的口鼻。口進飲食為陰氣,鼻入空氣為陽氣。要想不死就得依靠口鼻這個人與自然最直接的門戶。這為練氣功能養生,中醫葯能治病提供了理論依據。
根據老子以氣養生的理論,後來的道家逐步創立了呼吸修練養生法。道家氣功的主要練氣之法即是呼吸修練,即通過對自然之氣的呼吸吐納,達到調和周身之氣,並使之卻病延年。

8、道家老子是哪裡人?

老子其實 也是山東人 祖上遷到了河南

9、跪求老子的道家思想

老子的道家思想

道家是中國春秋時期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學派之一,西漢初年,漢文帝、漢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國,使人民從秦朝苛政中得以休養生息。歷史稱之為文景之治。其後,儒家學者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並被後世帝王採納。道家從此成為非流思想。雖然道家並未被官方採納,繼續在中國古代思想的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魏晉玄學,宋明理學都揉合了道家思想發展而成。

一、道家思想的發展和構成過程

道家思想起始於春秋末期的老子,但秦時期並沒有道家這一名稱。用「道」一詞來概括由老子開創的這個學派由漢初開始的。這時,道家也被稱為德家。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曾寫過名為《論六家要旨》一文,把秦學派概括為道德、儒、墨、名、法陰陽六家,並闡述了六家要旨和得失漢初道家思想普遍流行,加之司馬談是道家思想信徒弟,所以他給予了道最高的評價。
他指出道家兼有其他五之長,同時避免了它們的短處。用來國修身,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漢代淮王因謀反而自殺,謀反者使用的理論器是黃老之學,黃老之學的無為而治到了嚴重挑戰,使道家思想逐漸走向落。漢武帝獨尊儒術後,從此不再成中國主流思想。之後道家思想滲透在國文化的各個方面中,魏晉玄學是最明顯的復興思潮。先秦各家內,一般都可以區分出眾多派別,道家不例外。東漢班固所作的《漢書藝志》中,共列有道家著作37種,933篇,們大多作於先秦時期。道家思想的主流派有: 老子、 莊子、 黃老學派,此外楊朱思潮可能影響了老子和莊子,同時又會於兩者中。不同的學派之間思想重也不同,或偏於治國,或偏於治身。馬談所說道家,主要指黃老學派。

二、道家的基本觀點

道家以「小國寡民的政治理想」和「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為代表,理想社會與「道法自然」是其基本思想的體現。道家思想首先擺脫儒家思想的進路,直接從天道運行的原理側面切入,開展了以自然義、中性義為主的「道」的哲學。天道運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學即在解明此原理性內涵,而得以提出一個活潑自在的世界空間。透過對此世界運行秩序之無定限、無執著的認識,道家哲學發展出迥然不同於儒家的社會哲學,社會只是一方存在的客體,在其中生存的人們,應有其獨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識型態的束縛。基本上道家哲學並不否定儒家的社會理想,但對於社會責任的態度並不先存立場,而能有更尊重人類自主性的態度與存在定位。
  道家重視人性的自由與解放。解放一方面是人的知識能力的解放,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前者提出了「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認識原理,後者提出了「謙」、「弱」、「柔」、「心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來面對世界。道家講究「人天合一」、「人天相應」、「 為而不爭、利而不害」,「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虛心實腹」、「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 「法於陰陽,以朴應冗,以簡應繁。」等等。
有人認為,道家的社會哲學不是進取的,積極的,因為社會只是天道的過程,而不是目的本身。道家認為儒家的社會理想是合理的,但不是絕對的,因此基本上並不需要提出一套決定性的社會理想,因為天道變化,本身無所謂絕對的是非善惡之性能,因而道家強調得更多的是在社會中生存的智慧原理,而且這種智慧必須是能應在任何歷史情境的社會之中都行之有效的生存之道。也就因為道家的社會哲學不以自己發展規格為主, 而強調應對的智慧,因此利於人們休養生息的需求,故而讓漢初的黃老之治有了實驗的理論基礎。同時也安定了千百年來中國士大夫失意於儒家本位的官場文化之後,也能有一廣大的心性世界以順遂人生。
道家的代表作為《老子》,又名《道德經》。這是一部簡括而有韻的哲學理論著作。就其思想內容看,主張絕聖棄智,忘情寡慾,提倡清凈 無為,無知無欲;對統治階級的嚴刑重稅不滿,幻想倒退到「結繩而治」的「小國寡民」社會。《老子》一書只五千餘字,言簡意賅,善用比喻和民間謠諺。莊子繼承和發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觀念,認為「道」是無限的,認為一切事物都處於「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之中。他的思想與老子的思想一樣,都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莊子的散文在先秦諸子散文中別具特色。他在文章中大量採用並虛構寓言故事作為論證的依據,想像豐富,筆調輕快,富於浪漫主義色彩和濃郁的詩意,成為歷代古文家所喜愛的散文作品。

三、道家與道教的區別

道家思想是一種哲學學派, 道教是一種宗教信仰。道家思想成形於先秦時期,直到東漢末「黃老」一詞才與神仙 崇拜這樣的概念結合起來。就本身來,這種崇拜和道家思想沒有相關聯的份,老子、莊子都是以相當平靜的心態來對待死亡的引起兩者相關聯的原因可能是在道家文字中描述了對於領悟了「道」「並體」「道」的長生者的意象。所以就道教老子為宗又追求修煉成仙的本質來說荒謬的,這是一直以來認識上的誤區東漢時期以道家思想為本的王充 著有無神論作品《 論衡 》,對漢末流行的神仙方術進行了全批判,在中國思想史上獲得了很高的地位。西方學者普遍認為道教是純哲學的道家思想落腐敗的產物,而道教支持者認為道和道家在思想上有互補之處。

四、道家的思想對現代社會的意義

道家思想能指導我們調適現代化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使之保持協調與和諧。現代化社會由於工業的高度發展,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使得人們掌握了強大的征服自然的力量,獲得了巨大的財富,另一方面又給自然界帶來了極大的破壞作用,打亂了自然的和諧,破壞了生態的平衡,給人類自己造成了極大的災難,人類正在自己毀滅著自己。如何保護生態平衡和自然的和諧,這成為了當今世界的一大重要課題。這就要求我們來調適好現代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
在這方面古代老子道家所提出的「道法自然」的思想,可給我們以很大的啟迪。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就是說,人的行為應該仿效自然、服從自然、順應自然而動,而不應違背自然、破壞自然,人與自然應處於和諧協調的關系之中,這樣人在與自然的交往中,才可保持住自然的和諧與生態的平衡,這樣也才可以保護好人類自己生存的環境與條件。
另一方面,道家思想能指導現代人實現自我心理的調適以促進現代人心理健康的發展。現代人的心理健康是現代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課題。現代化工業社會,新技術急劇更新、信息量的猛增,快節奏、高速度、環境的污染、競爭的加劇、破產與失業……使得人們整日處於精神高度緊張與疲勞之中,這就會破壞一個人的心理平衡,造成心理障礙,從而在社會上普遍地造成現代化的工業病,如各種不同程度的精神病、精神障礙、心臟病、高血壓等等。老子哲學中所提出的主靜說和莊子所提出的超脫說,所有這些思想都可以用來與人的心理修養相聯系。人們通過這些心理修養的功夫,可以調適人的心理,保持人的心理平衡,從而能使人們在紛紜復雜的社會矛盾所引起的心理沖突面前,不致失去心態的平衡,導致心理與生理的病疾。由此可見,道家的心理修養學說,對指導現代人實現自我心理的調諧,以促進心理健康方面將會起到重要的作用。
老子所倡導的「道法自然」「無為而治」提倡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等思想對於構建和諧社會促進人類文明的健康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有著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與道家老子養生文化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