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四季如何養生
早在2000多年前,我們祖先就認識到人與自然關系密切,提出了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即天人合一的觀點。人體的臟腑功能活動、氣血運行與季節的變化息息相關。因此,從古到今,氣候—物候—病候,成為中醫養生家們研究的重要內容。 大自然的發展規律,冬去春來,寒暑更替,時令的風雨,往往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許多的煩惱和疾病。如春季易發感冒、流感,夏季多發中暑,秋季好發腦炎、咳喘,冬季則常見中風和凍瘡等。 從中醫學的角度來說,「天人相應」是四季養生的整體觀,許多疾病都有明顯的季節性。 現在人們越來越重視四季養生的作用。 春季養生 《黃帝內經》上說:「春三月,此謂發陳。」意思是說,春季的三個月,是推陳出新生命萌發的時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氣,萬物顯得欣欣向榮。根據天人合一的理論,這個季節人們應該早睡早起,衣著寬松,適當的散步,使精神輕松愉快,保持體內的生機。不要過分勞累或發脾氣。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籽。所以春天是一年中最關鍵的時刻。 春季養肝:古人雲,春應在肝。春季人體的新陳代謝與肝臟關系極大。肝稟風木,中醫認為,春季肝氣隨萬物升發,人的精神煥發,可是如果肝氣升發太過或是肝氣郁結,都易損傷肝臟,到夏季就會發生寒性病變。 春季養生宜保持思想的清靜,盡量避免情緒過於激動而影響思想清靜,情緒過度刺激人使五臟之氣平衡協調的關系受到破壞,肝主驚,驚則氣亂。其次是進行適當的活動,如散步、慢跑、體操、太極等。 中醫認為,養生的效果不僅限於本季節還要為下一季節打好基礎。中醫認為,春在自然界主東方屬木主風,在人體主肝,而肝氣自然旺於春季,春季養生不好,故傷肝氣,肝傷則不能生心火,到夏季就火不足,火不足而寒水便來侮之,於是發生寒性病變。 春回大地,萬物生長,陽春三月,欣欣向榮,在這黃金的季節里,自然使人心情舒暢,應該早點起來,到戶外去鍛煉,活動活動身體,吸收新鮮空氣,呼出體內的二氧化碳,這對提高身體素質,延年益壽,是大有好處的。 夏季養生 《黃帝內經》上說:「夏三月,此謂蕃秀。」夏季三個月,是萬物繁榮秀麗的季節。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之氣上下交合,植物開花結果。 因為夏季屬火,五臟中對應的是心,心火克肺金,所以在夏季,人們可以適當地多吃些辛味的東西,少吃苦味的東西,有助於補益肺氣。 夏季人體陽氣外浮,內部陰氣暗伏,人們不適合在夏季吃太過寒涼的食物和飲料,否則易於損傷脾胃,引起腹瀉。 (1)夏季忌多吃生冷食物:夏季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季節,也是萬物生長最茂盛的時令。由於氣候炎熱,揮汗如雨,唇乾舌燥,心中煩熱,如果吃上一塊西瓜,或喝上一杯冰涼的冷飲,又解渴,又去暑,確實愜意。因此,有的人往往貪圖一時痛快,多吃生冷食物。殊不知,一切事物均以適度為宜,太過則對身體健康不利。因為,夏季人的消化功能較弱,在飲食方面,過多吃生冷食物,近則立即誘發腸胃痙攣,引起腹痛、腹瀉,遠則秋季生病「報復」。腸胃受冷刺激過度,還可使膽道痙攣,導致膽囊炎、膽結石等疾病的發生和使心血管收縮,心臟負擔加重,對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也很不利。因此,身體健康的人,也忌多吃生冷食物。 (2)夏季忌多吃寒涼食物天氣轉熱,飲食也隨之調理,配合氣候的變化,才能達到夏季養生保健的最佳效果。中醫一直強調食療的好處,在夏令時節應選吃一些去濕清熱的食物,以加強抵抗力。如葛粉能促進體內微血管循環,預防高血壓及膽固醇增高,亦能去濕及降骨火,適合中風人士食用;赤小豆已得到科學證明,有利尿功效;冬瓜、蓮葉能消暑去濕;扁豆則能健脾去溫。除「因時進食」外,還要「因人進食」。不要盲目認為,夏日多進食清涼解熱食物,對身體有好處。如有的人體質虛寒,對芥菜、西瓜等寒涼食物,應忌多吃。夏季氣候燥熱,以熱者涼之,燥者清之的原則,清燥解熱乃夏季之要道。夏季氣候炎熱,出汗多,最容易丟失津液,需適當食用酸味食物。一方面多食如西紅柿、檸檬、草莓、烏梅、葡萄、山楂、芒果之類果品,它們的酸味能斂汗止瀉祛濕,既可以預防因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另一方面在菜餚中加點醋,醋酸還可以殺菌消毒,防止胃腸道疾病的發生。 夏季飲食菜餚宜稍咸:炎熱的夏季,人體出汗多,所以在飲食方面,宜食用調味稍鹹的菜餚。一來可以及時補充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二來可避免因出汗過多而出現的虛脫。 秋季養生《黃帝內經》上說:「秋三月,此謂容平。」意思是說自然界的萬物經過一個夏季的生長已趨成熟,處於一種豐碩、從容、平靜待收的景象。這個季節,天高風急,地氣清肅。秋季主收,要收斂自己的神氣,不要使神志外弛,藉以緩和秋天肅殺之氣對人體的不利影響。因為秋季屬金,五臟中對應的是肺。秋季要順應收的養生之道,否則就會損傷元肺氣,在冬天容易患腸道疾病。因為人體經絡中的肺經與大腸經緊密相關,互為表裡,被中醫視為相同的系統。肺病會累及大腸,大腸有病則會影響冬天人體儲存精氣的功能。秋高氣爽,濕氣減少,氣候變燥。此時適宜吃些養陰潤燥、滋陰潤肺的食物,應在飲食方面進行調節,多食用滋潤的食物,多喝粥,如百合粥、杏仁粥、貝母粥,也可適當選用芝麻、香油、桑葉、菊花、蘆根等辛涼和津潤燥之物等。冬季養生《黃帝內經》上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意思就是說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時令。冬季屬陰,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泄津液。衣著應漸暖舒適、利於氣血通暢為原則。因為適體的衣服有如養生之妙葯。在冬季飲食上應以保陰潛陽為原則。主張進熱食,並給予溫補陽氣類膳食,故多選用羊肉、狗肉、蝦、韭菜、麻雀蛋、木耳、龜等食物。不可使用生冷食物,宜食用菠菜、豆芽等新鮮蔬菜。冬季飲食宜少咸增苦,以養心氣。
2、談談四季該如何養生
春養肝、夏養心、百秋養肺、冬養腎~·五臟對五色度~綠色養肝(常見的綠色菜)、紅色補心(比如紅豆、紅棗、胡蘿卜等)、白色知潤肺(比如銀耳、雪梨、百合等)、黑色強腎道(比如黑米、黑豆 、黑木耳等)~一個宗旨,還是食物內要花插著吃,攝取的營養才全面、豐富!容祝好!
3、一年四季養生方法?女人養生的方法?
隨著人們現在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養生就成了現在人們所追求的目的。養生首先要養心,每天保持一個好心情,保持一個好的心態,遠離疾病。特別是女性朋友們就更應該保持年輕態,注重保養。很多人認為,養生一定要吃點什麼,所以經常吃這個葯,那個葯。又或者,養生一定要做點什麼,買跑步機,買健身器材等等,這都是對養生的誤解。實際上,最好的養生是順其自然。不要過分強調外因的作用,而是按照自己本身生命運行的規律,去做好身邊的事情。小孩、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各有各的規律,各有各的自然之道。
其實養生說難也難,說簡單也很容易,養生的最大好處在於強身健體、益壽延年,因此被眾多人追捧,不過大多數復雜的養生方法,並不適合普通人。今天,掌門師兄就為大家推薦幾個簡單的養生方法,讓大家輕輕鬆鬆就能養生!
中醫不提倡不渴也喝水,主張順應需求,喝水太多反而可能傷腎。人的年齡、體質、氣候及所處地理位置都會影響對水的需求,比如冬季寒冷,人體所需的水自然少些;夏季炎熱,人需要多喝水。
另外,喝水也要注意方法,提倡小口慢慢喝,盡量喝白開水和淡茶水,少喝飲料等,這樣的話不僅可以補充體液,還可以改善血液循環,預防血液黏稠度等!
企盼健康,希冀長壽,凡人皆有此願。為此,有人堅持鍛煉身體,有人講究飲食營養,有人則不惜高價買補品進補。但是不少人在鍛煉、營養、進補的同時,忘記「服用」心理養生保健的良葯一處世樂觀,笑口常開。
4、女人四季養生方案是什麼?
人的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醫學認為,合理的飲食營養可以延緩衰老。下面就介紹女人在一年四季里該如何保養的小知識。
春季
春季由於氣候多變無常,忽冷忽熱,容易影響人體的健康。因此,對廣大女性來說,應加強春季預防工作,從而平安度過這一高危季節。
(1)調理情緒。當人情緒平穩的時候,血壓就會相對穩定。當人產生憤怒、抑鬱或特別是激動的情緒時,血壓便隨之升高,進而產生頭部脹痛、頭暈目眩、口苦咽乾等現象。可通過閉目打坐、靜心養氣、自解自釋、自娛自樂、宣洩郁悶等方式,達到穩定情緒的作用。
(2)調節飲食。應忌食蟹、魚卵、動物內臟、肥肉等高膽固醇食物;忌飲咖啡、酒等飲料;嚴格限制鹽的攝人,堅持低鹽飲食,每日攝入食鹽量應少於5克;戒除吸煙惡習。適宜吃的食物有蔬菜、豆及豆製品、黑木耳、魚、芝麻、海帶、紫菜、香蕉。
(4)控制體重。近年來的研究已經證實,輕度高血壓肥胖患者通過減輕體重往往能使血壓降至正常范圍,而對中、重度高血壓肥胖患者,減輕體重可增加對降壓葯的敏感性,從而減少降壓葯用量。
(5)自我按摩。每晚睡前用熱水洗腳,上洗至膝,雙腳在熱水中浸泡30分鍾左右,然後用手反復揉搓腳心的湧泉穴,同時可配合按壓曲池、風池、內關等穴位。不但有降壓的作用,還有輕身減肥之功效。
夏季
夏季天氣炎熱,通過以下方法可以度過炎炎夏日。
(1)積極補充水分。每日可喝白開水3000~5000毫升,同時可適當添加鈉鹽及鉀鹽,以糾正體內的水及電解質紊亂。對在高溫情況下從事高強度勞動的人,可直接飲用糖鹽混合飲料,或在飲料中加入適量香精及果汁以改善口感。
(2)服用中葯飲料,以清熱解暑。如烏梅湯,用烏梅100克,加水1000毫升,煎湯後加適量食糖,涼後飲用,具有生津止渴、斂汗止瀉之功效。其他飲料,如菊花綠茶、荷葉露等,既可消暑又能減肥,可謂一舉兩得。
(3)注意個人衛生,勤換衣、勤沐浴,盡量保持皮膚乾燥清潔,並穿著寬鬆柔軟、吸濕性好的衣物,以防皮膚病的發生。
秋季
根據氣候的特點,秋季應多進食具有滋陰潤燥、健脾養胃、補肝益肺功能的食物,並用富含維生素及無機鹽的蔬菜、水果來代替高熱量的食物,具體分為以下幾類:
(1)糧油類。糧食應以粗細糧相搭配,不宜單以大米為食,可選用高粱、番薯、粟米、粳米、玉米等。油則以花生油、芝麻油為佳。
(2)肉類。應選用益肺、補肝、潤燥之品,如豬瘦肉、兔肉、牛肉、鴨肉(去皮)、烏雞肉等。其中烏雞有養陰退熱、補腎消渴之效,特別適於秋季進補。
(3)魚類。以蛤蜊肉、鯽魚、海參為佳,這些食物均有潤燥、益氣、養肺之功效。
(4)菜類。可選芥菜、大白菜、小白菜、芹菜、蓮藕、慈姑、扁豆、銀耳、香菇等。其中芹菜能平肝降壓,降血脂;蓮藕能生津補氣;銀耳能潤肺養胃,故尤為適宜秋季食用。
(5)豆、奶及其製品。可選赤豆、蠶豆、豆漿,亦可適量飲用牛奶及羊奶。其中豆漿不但低脂低糖,而且兼具補虛清火的功效,更適合於肥胖者。
(6)水果類。常選梨、蘋果、葡萄、荸薺、山楂、柚子、柑橘等。其中以梨的生津潤燥、降壓通便效果最佳。
冬季
冬季進補,在時間上主要指立冬後至立春前這段時間,而習慣上常指冬至前後這段時間。
進補的方法有食補和葯補兩種。食補在冬季調養中尤為重要。食補要堅持低熱量飲食的要求,可多吃果蔬、粗糧,且多吃富含維生素B,、維生素B6、維生素B12、維生素C和煙酸及鋅、鎂、鐵等的食物,如綠葉蔬菜、新鮮水果、魚蝦、海藻、芝麻、核桃、杏仁、黑木耳等。其中核桃具有凈化血液、提高大腦功能、促進血液循環、美容護膚等作用。此外,核桃中還富含B族維生素、維生素E、煙酸、鐵、鋅等元素,尤其適宜於肥胖者,可適量食用。
俗話說「葯症相符,大黃也補;葯症不符,參茸也毒」。因此,葯補講究的是「葯症相符」。各人應根據自己的體質情況選用,不可一概而論。最好的辦法是去醫院請中醫師確診,再選擇相應的補葯。
5、一年四季養生方法?女人養生的方法??
四季飲食養生的原則和方法:
一、春季飲食養生
1、春季飲食養生的原則 主食中選擇高熱量的食物,保證充足的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早春時期,為冬春交換之時,適宜進食偏於溫熱的食物,並注意補充足夠的蛋白質,飲食中除米、面、雜糧之外,還可增加一些豆類、花生、乳製品等。
2、春季中期,天氣驟冷驟熱,變化較大,在氣溫較高時可增加青菜的食量,減少肉類的食用。春季晚期,為春夏交換之時,氣溫偏熱,適宜進食清淡的食物,並注意補充足夠的維生素。中醫還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不宜多食酸味以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
二、夏季飲食養生
1、夏季飲食養生的原則 飲食以清淡為主,保證充足的維生素和無機鹽,適量補充蛋白質。夏季炎熱而出汗較多,體內丟失的水分多,脾胃消化功能較差,多進稀食是重要的飲食養生方法,因此應當多食粥、喝湯。夏季陽氣旺盛,活動較多,身體消耗大,應當注意補充營養物質,如優質的蛋白質,如魚、瘦肉、蛋、奶和豆類等;充足的維生素,如西紅柿、青椒、冬瓜、西瓜、楊梅、甜瓜、桃、李子、梨等新鮮蔬果。
2、夏季還要攝入足夠的水分和無機鹽,特別要注意多飲水及補充鉀,豆類或豆製品、香菇、水果、蔬菜等都是鉀的很好來源。要多吃些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烏梅、葛根、西紅柿、黃瓜、綠豆等。解暑的飲料中以茶水為最佳,特別是綠茶,具有消暑解渴、清熱瀉火的作用。
三、秋季飲食養生
1、秋季飲食養生的原則 飲食葷素搭配,多食清涼多汁的蔬菜、水果,適量地補充蛋白質和無機鹽。秋季前期較溫燥,飲食養生方法要以清熱滋潤為主,應堅持二粥一湯的飲食方法,即早晚食粥,午餐喝湯,但粥湯的配料有所不同。煮粥時可以加些切碎的梨塊,具有生津止渴、滋陰潤燥、止咳化痰的作用;或者加些百合,具有潤肺止咳、養心安神的作用;加入用水發好的銀耳,亦有滋陰潤肺、養胃強身的作用。
2、羹湯類則以西紅柿雞蛋湯為佳,蛋白質及維生素豐富並且有利於消化吸收。秋季後期較涼燥,飲食養生方法要以祛寒滋潤為主,並適當地增加蛋白質和熱量較高的食物。除了梨粥、百合粥、銀耳粥外,還可增加瘦肉粥以補充蛋白質的消耗,並可食用栗子粥、桂花蓮子粥、龍眼肉粥、紅棗粥等。應多食一些溫性蔬果,如南瓜、蔥、姜、香菜、桃、杏、大棗、荔枝、烏梅等。
四、冬季飲食養生
1、冬季飲食養生的原則 適量地進食高熱量的飲食以補充熱量的消耗;增加溫熱性食物以增強機體的禦寒能力;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2、冬季養生的原則是要避寒就暖,斂陽護陰,以收藏為本,是一年四季當中進補的最佳時節。中醫認為,冬季應多食用一些偏於溫熱的食物,特別是能夠溫補腎陽的飲食,以增強機體的禦寒能力。
(5)女性四季如何養生擴展資料女生如何正確的養生
1、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身體和器官都是需要一定休息的,所以每天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做到早睡早起,這樣才能夠及時的解除身體的疲勞,讓身體變得更加的有活力,減少了生病的幾率。
2、要培養自己的興趣
現在的生活節奏快,很多女性受到生活和工作上的壓力,讓他們內心不能得到一定的平靜,經常性的處於緊張狀態就會提前進入衰老期。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應該多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聽聽歌曲或者學習書法,讓自己能夠平靜下來,同時也可以陶冶情操。
溫馨提示
女性朋友平時應該養成正確的養生方法,保證充足的睡眠,合理的搭配飲食,避免情緒的波動,坦然的面對一切,不能有太多的心理負擔。
6、女性四季養生
每天堅持喝蜂蜜水
7、春夏秋冬怎麼養生
春夏秋冬,不同季節對應的養生方式各有不同:
1、春季:春季鍛煉應以恢復身體機能為主。這是因為,長期沒有進行體育鍛煉的人在經過冬季之後,一旦身體沒有完全放鬆就進行劇烈運動,容易造成損傷。其次,切忌盲目追求運動量。盲目加大運動量會造成大量汗液的流失,易引發感冒。初春時節,早晚溫差大,14點到20點是健身的最佳時間段。如果條件允許,運動前可以飲用一杯溫開水,以幫助身體及時補充水分。
2、夏季:夏季補水要適量,建議運動前半小時喝兩杯水。如果是戶外運動,一定要帶上水瓶,還可在水中加入一些生理鹽,及時補充身體流失的鹽分。飲水時,一次不能飲用太多,應盡量通過增加喝水頻次來補充水分。二是盡量選擇室內運動,如游泳、瑜伽等。這些室內運動不僅可以避免中暑,還可以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的傷害。
3、秋季:面對晝夜溫差越來越大的秋季,我們更需要保護自己。秋季晨練前,應先喝點糖水或吃些水果,以補充身體所需的能量。當然,還要注意保暖,運動前進行熱身。
4、冬季:冬季應該更多地選擇室內運動,這樣不僅能防止疾病的侵擾,還能幫助保持良好的身材。每周增加的運動量及運動時間不要超過原有基礎的10%。一旦運動量太大或運動速度太快,極易發生腱炎、肌肉拉傷等問題。
拓展資料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從中醫講叫春溫、夏熱、秋涼、冬寒,不同的季節對人,對生物也不一樣,叫做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一年四季都可進補,本處所說的「補」,主要包涵有修補、補充、補益和滋補的意思。不論哪個季節的進補,都可根據季節的特點,並結合人的體質和食物、葯物的性味等實行,以達到調整人體陰陽,使之恢復動態平衡的目的。
四季食補各有側重:春要促其生,夏必助其長,秋須守其收,冬務保其藏。
1、春三月,此謂發陳,陽氣生發,萬物復甦。
2、夏三月,此謂蕃秀,陽氣旺盛,萬物繁茂。
3、秋三月,此謂容平,陽氣開始收斂,萬物開始靜止收獲。
4、冬三月,此謂閉藏,陰氣極盛,萬物生理功能低下,陽氣、精氣內藏等。
參考資料 人民網 春夏秋冬 四季鍛煉小常識8、一年四季養生方法?女人養生的方法?
一年四季養生最好方法就是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女人養生最重要是充足睡眠,要早睡早起,保持適當的運動,多喝水,多吃新鮮蔬萊、水果。
9、教你春夏秋冬如何順時養生?
養生除了要配合自己的體質,巧妙地利用食物五味之外,也要根據外界的環境來配合,才是古典醫學中「天人合一」的舒養生概念!來學習一下春夏秋冬各有千秋的養生方法吧!
春季養生輕柔食補
一年之際在於春,春天萬物復甦,人體陽氣也逐漸生發,應選擇平補、清補的飲食。首先,要遵守《黃帝內經》里提出的「春夏養陽」的原則。這就是說,宜適當多吃些能溫補陽氣的食物。具體而言,還應少吃點酸味的食品,而要多吃些甜味的飲食,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補益人體的脾胃之氣;此外,人們經過冬季之後,較普遍地會出現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攝取嚴重不足的情況,如春季常見人們發生口腔炎、口角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膚病等現象,這些都是因為新鮮蔬菜吃得少所造成營養失調有關,因此,春季到來,人們還要多吃點新鮮蔬菜。
營養學家認為,有以下症狀的人適宜於在春天進補:中年女性有早衰現象者;患有各種慢性病而形體消瘦者;腰酸、眩暈、臉色萎黃、精神萎靡者;春天氣候變化大,受涼後易患感冒者;過去在春天有哮喘發作史,而現在未發作者;夏天有夏季低熱者。凡屬上述情況者,均可利用春天這個季節,根據個人體質及病情,選擇適當的食補方法,以防病治病。因此,中年女性可採用平補飲食,多吃一些蕎麥、薏苡仁等谷類,豆漿等豆類製品,金橘、蘋果等水果以及芝麻、核桃等。如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者,也可選擇進行食用。中年女性如有陰虛內熱者,可選用清補的方法,多吃一些食性偏涼,食後有清熱消火的作用的食物,如梨、蓮藕、薺菜、百合、甲魚等,此類食物有助於改善不良體質。
夏季養生飲食秘籍
夏日炎炎,最常見的感覺就是睏倦沒有食慾,只想挑些冷食來吃,這種感覺是因為夏天氣溫高,飲水多,胃酸被沖淡,消化液分泌相對減少,消化功能減弱致使食慾不振,再加上天熱貪吃生冷食物造成胃腸功能紊亂引起的。夏季飲食以清淡、苦寒、富有營養、易消化的食物為佳,勿過飽過飢,重視健脾養胃,促進消化吸收功能。在炎熱的夏季,可以適當增加一些苦味食物。因為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鹼具有消暑清熱、促進血液循環、舒張血管等葯理作用。熱天適當吃些苦瓜、苦菜,以及啤酒、茶水、咖啡、可可等苦味食品,不僅能清心除煩、醒腦提神,且可增進食慾、健脾利胃。下面介紹一些適合在夏季消暑養生的食物。
茶可以算是最佳消暑的冷飲,綠茶或花茶最適合夏季飲用,能清心利尿、解熱除煩、止渴消暑。實踐證明,茶的消暑降溫功效明顯超過各種冷飲。最適合消暑的五穀當屬綠豆,因為綠豆甘寒,有清心利尿、消暑止渴、清熱解毒之效。綠豆湯是民間最常用的消暑與解毒良葯,夏季常吃綠豆粥消暑養胃最佳。最適合消暑的夏季水果則是西瓜,西瓜味甘性寒,有消暑除煩、止渴利尿之效,是夏令解暑佳品,有「天然白虎湯」之稱。凡暑熱煩渴、口渴心煩、小便不利、暑熱傷津及傷酒等征,均適合食用。最佳消暑蔬菜是苦瓜,苦瓜性寒味苦,有清熱解毒、清心消暑、明目降壓之功,對中暑、痢疾、惡瘡等有防治作用。苦瓜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苦瓜如烹調得法,淡淡苦味中帶有清香,別有一番風味,是夏季大眾喜歡的蔬菜之一。夏季常常不願意吃肉,但是鴨肉不妨一試,因為鴨為水禽,其性寒涼。根據中醫「熱者寒之」的治療原則,炎熱的夏季,若體內有熱,容易上火,表現為低熱、虛弱、食少或水腫者,吃鴨肉不但能補充優質蛋白質,還有「清」與「補」的功效。此外還可以多食用一些姜、醋,也有消暑的功效。俗話說:「夏天一日三片姜,不勞醫生開葯方。」姜、醋不但能夠調味,還有殺菌功效。此外,姜還有溫胃散寒、降逆止嘔等作用。醋能幫助消化吸收,提高食慾。夏季吃冷盤時,適當加姜、醋、蒜,不但清淡可口,還能預防痢疾、腸炎等疾病的發生。最後是一種能夠消暑的葯物荷葉,荷葉味苦性平,其氣清香,新鮮者善清夏日暑邪,清熱解暑方中最多配用。夏日如以鮮荷葉包粳米蒸飯,或以鮮荷葉泡茶,均有清暑利濕之良效。
多事之秋養生食補
秋天氣候涼爽,人們因「疰夏」所致的身體消瘦逐漸恢復,味覺增強,人體往往會食慾大增,雖然可以「貼秋膘」,但魚、肉也不能吃得太多,尤其不能大吃肥肉,以免血脂升高,誘導冠心病和癌症。秋季飲食的原則應該是「甘平為主,少辛增酸,防秋燥」。在秋天,應該少吃油膩厚味,並盡可能少食用蔥、姜、蒜、椒等辛味之品,不宜多吃燒烤,以防加重秋燥症狀。秋天還要適當吃點酸味食物,能有保肝護肝的作用,防肺氣太過對肝造成損傷。但也不可過量,特別是醋、烏梅等,其酸味能刺激胃,易發生胃潰瘍、胃炎等病,對身體不利。可以多吃些蔬菜水果,以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餘的酸性代謝物,起到清火解毒的功效。蔬菜應選擇新鮮的蘿卜、黃瓜、冬瓜、番茄等。水果應食用養陰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廣柑、椰子汁等。在秋季要多喝水,適度飲水是秋天潤燥、防燥不可少的保養措施。注意,飲水也有講究:少量多次慢飲,慢慢地滋潤口、鼻、咽、喉、食管等。白天喝點淡鹽水,晚上喝蜂蜜水,既補充人體水分,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俗話說:「秋瓜壞肚。」秋季氣溫下降,脾胃陽氣不足,不宜多吃陰寒性瓜果,以免導致陽氣不振而腹瀉、腹痛。
下面介紹一款秋季清潤湯水。
1.材料
(1)鴨梨20克:生吃梨能清六腑之熱,熟吃梨能滋五臟之陰,意為如果生吃,梨子清熱的效果會好一點,如果熟吃,梨子養陰的效果會更好一點。
(2)杏仁12克:營養價值高,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包括一些微量元素,如磷、鈣、鐵等,從中葯角度來講,杏仁有很好的潤肺、清熱、化痰、止咳作用。
(3)百合15克:有很豐富的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氨基酸等,中葯裡面也有很多記載,比如像在《本草綱目》裡面就記載著,百合可以潤肺、止咳、寧心、安神、補中、益氣。
(4)枇杷果20克:富含果膠、胡蘿卜素、蘋果酸、檸檬酸以及微量元素和維生素A、B、C,性涼,味甘酸,有潤肺、止咳、止渴及和胃的功效。
(5)粳米50克:性味甘平,為滋養強壯品,有補脾養胃的功效,粳米煮粥最養人,老少成宜。
(6)蜂蜜少許:蜂蜜性味屬「甘,平」,具有補中,潤燥,止痛,清熱,解毒,美容等功效。對肺燥咳嗽,腸燥便秘,胃脘疼痛,口瘡,湯火燙傷等有良效。
2.做法
首先,在鍋里放入適量的開水,然後依次把洗凈的杏仁、百合和粳米倒進鍋里,用大火煮,一邊煮一邊攪拌。讓粥始終保持微滾的狀態,這樣可防止火大幹湯或湯汁外溢。一直煮到米粒開始膨脹,米水融合時再換小火。接著開始准備其他配料,把梨去皮切成丁,枇杷也切成小丁。然後放入枇杷丁,稍稍攪拌,再放入梨丁,再一邊攪拌一邊熬。等到粥熬好後,把它盛在碗中,放到溫度稍涼,再加點蜂蜜,這樣一道美味的粥就做好了。
冬令養生順應自然
冬季是一個寒冷的季節。中醫認為,冬令進補與平衡陰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有密切關系。冬令進補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俗話所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就是這個道理。中年女性由於機體功能減退,抵抗能力低下等,在寒冷季節,更宜進行食補。這對改善營養狀況,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促進病體康復等方面,更能顯示出葯物所不能替代的效果。
冬令進補應順應自然,注意養陽,以滋補為主。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的原則,在膳食中應多吃溫性、熱性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進行調理,以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補」,應供給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可選食粳米、秈米、玉米、小麥、黃豆、豌豆等谷豆類;韭菜、香菜、大蒜、蘿卜、黃花菜等蔬菜;羊肉、狗肉、牛肉、雞肉及鱔魚、鯉魚、鰱魚、帶魚、蝦等肉食;橘子、椰子、菠蘿、荔枝、桂圓等水果。
冬令進補還可以選擇食粥,在寒冷的氣溫下,喝上一碗熱熱乎乎、香美可口的粥,可是絕佳的食補選擇。煮粥通常用大米,大米性味甘平,而其他米如小米、糜子米、薏仁米都是性味甘、微寒,因此冬日食大米更有益。大米有和胃氣、補脾虛、壯筋骨、和五臟之功效,除了煮白粥外,還可以煮山葯粥:山葯50克,大米50克,蜂蜜、食用油均適量。將山葯切成小塊,用油炒過加入蜂蜜,將大米熬成粥,加入炒過的山葯再煮開,即可食用。山葯為滋補。腎、脾之佳品。栗子粥:栗子50克,大米50克,鹽少許。
將生栗子用高壓鍋(少放水)煮熟,去皮,搗碎,放入洗好的大米中,加水煮成粥,再加食鹽調味。栗子可補腎,對因腎氣不足而引起的腰膝酸軟或疼痛有食療作用。
芝麻粥:芝麻10克,大米50克,蜂蜜或食鹽適量。先將芝麻炒出香味,將大米洗凈煮成粥加入芝麻,調入蜂蜜或食鹽,即可食用。芝麻可分為白芝麻和黑芝麻,白芝麻有利腸補肺氣的作用;黑芝麻可入腎、強筋骨。
杏仁粥:杏仁2(1個左右,大米50克,白糖或食鹽少許。將大米洗凈煮粥,快熟時加入杏仁繼續煮至熟,加少許白糖或食鹽。杏仁可止咳定喘、祛痰潤燥。核桃枸杞粥:核桃仁30克,洗凈搗碎,枸杞15克,洗凈,大米50克,洗凈,加適量水同煮成粥。為神經衰弱、小便余瀝不凈的食療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