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我練習陳正雷太極拳養生功的體會

我練習陳正雷太極拳養生功的體會

發布時間:2020-11-17 06:37:24

1、簡述體育養生的概念,並結合自身體會論述太極拳的養生功能

體育養生學是指利用中國傳統zd的健身思想與方法,結合自身的特點進行健身活動,從而達到增進健康、預防疾病、保養身體的目的。中華傳統體育養生學已有五千年歷史內,是先民們在生產實踐中不斷總結出的一門學科。其內容豐富,寓意深邃。養生學講的是練養理論與方法,它又包括養生境界、人生哲學、人生藝術等豐容富內容。與人於己都有很多好處,建議選修。

2、高分求一篇太極拳的習武心得體會!!

太極拳以「用意不用力」為主的舊功拳,是中國固有的一種健身拳術。但不等於不具有攻防含義,它和其它拳術一樣,具有健身防身的雙重作用,因此攻與防仍是太極拳運動的核心;是太極拳運動的最高階段表現形式。所謂攻,就是指太極拳運動員和對方搏鬥時,打擊對方的活動;防,是指太極拳運動員和對方搏鬥時,防禦對方的攻擊活動。所以太極拳運動,特別是太極推手;就是圍繞著各種攻防動作,組成沒有固定程序和范疇的搏鬥動作。一旦進行實戰,除了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八法外,還有打、踢、拿、摔等攻擊方法;架、格、閃、掛、扣等防守方法。在攻防過程中,還講究攻防的戰備戰術。如「指上打下,聲東擊西」,「彼實則避之,彼虛則擊之」。隨機應變,攻防轉化自然,運用自如。由此可見攻與防是對立又統一的。進攻、防守、再進攻、再防守,攻中有防、防中寓攻的辯證關系,對提高運動員攻防效果,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每個人開始學太極拳,老師一定教誨要放鬆,但是因自己思維方式不同,不能很好接受,甚至懷疑太極理論的真實性,往往產生不用力、勁等怎麼能把人輕松的扔出去,所以在練拳時手臂用著僵硬的力,結果造成全身緊張,各關節轉動不圓,每個動作為了好看而故意擺姿勢,從練拳勁路上分析產生了斷勁,和外家拳沒有什麼兩樣,與健身和技擊不利。

首先,學拳開始,動作要規范,每一勢要做到位,通過擺好姿勢檢查腳手是否和身體正中線方向(鼻尖)一致,看能不能產生的合力為原則,通過把腳手骨骼調節順,便於保持攻防最佳間架。在此基礎上注重以外形帶動身體轉動劃圈,注意外三合的協調配合。
其次,當手與腳、肘與膝、肩與胯外三合基本能協調配合後,意念開始以身體帶動外形練拳,手臂等上肢意念上要慢於身體,身體通過節節貫穿保持氣血傳遞,從外形上看人的身體有蠕動感,使身體的每一個局部都能夠轉動,手落下時自然松垂,如衣服架上掛了一件服裝,袖子下擺自然,如無垠樹上掛著三尺羅衣,隨風盪漾。手臂上擺時,手指向上,手臂盡量和身體中垂線保持平行,身體以脊柱為軸保持左右對稱,上下協調,能通過身體把圓圈轉出來,一切動作都是為了轉圈,並且通過身體傳遞,下至腳底甚至穿過地下循環再反傳至頭頂而完成身體大循環即大周天,有利於氣血流暢,能很好的增強人的身體健康,對防身技擊更有實效性。
最後人才能在一種自然態中練拳練功,一切功夫都體現在日常練拳當中,如拳論中雲:「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如書法行書到草書的過渡,要的是一種氣勢,也體現了拳道的一種藝術,從拳道之小道而得大道。在實戰中,一切隨對方的變化而變化,不和對方有一絲的抵抗,一有對抗就轉動變化,而意識始終在先,始終在松空中控制對方,才能做到發放人隨心所欲。
練武術練的是對自已身體的敏感程度。有二層意思:1,對自己身體內部的敏感,可以靈活支配自己的肢體,2,對外界刺激的敏感,當受到外界打擊時,身體會自發的作出動作規避傷害。這就需要大量的練習。
人是一個重心支撐體。
前不久看了一個叫功夫天下的論壇和徐世煕網站。其中有很多關於功夫和太極拳和論述,看後感覺受益很多。
關於太極拳:很有爭論,自己也知道練的是太極操。徐老師的這就是太極拳的視頻一下子讓人明白了。棚捋擠按,以前看都不看的東西,一下子就記住了。這也說明徐老師是有很多體會的。
基本功很重要,招式是下架子,必須要靠基本功才能發出來。這些基本功包括:力量,速度,穩定性。最起碼的練習:站樁,俯撐之類。不管練什麼,基本的東西都要有。
有了點進步,別顯擺。不招不架,就是一下。沒功夫,別人會忽略你。別給自己找麻煩。
老師的悉心點撥下我對太極拳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有了更大的興趣。太極拳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的招法既體現了武打的技擊性,又體現了其本身的藝術性。它要求順隨舒適,以柔見長,自然輕靈,松沉圓滿為宜,而又強調用意不用提力,動則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伸屈剛柔,於似松非松之間,當達到一定程度,須求意與氣結合,即在有意無意之間。
因此,我覺得我們應該更用心的學太極拳,應該更全面的了解它,做到以武強體、以武養神。讓「提高全民綜合素質」的口號從我做起。

3、大學體育學習太極拳的感想,2000字。急急急

大學體育學習太極拳真的是對身體非常的有幫助,特別是在大學期間,有助於讓自己養成一個自律的習慣。

4、練陳氏太極拳之後有什麼感覺?

練所有的太極拳,都應該有沉重感,帶著這種沉感練,感覺非常的累。
沒練出沉感,肯定練得不對。

5、對太極拳的認識和體會?

太極拳是大乘拳,來可以說它是一自種廣義的拳,圓滑機變的拳,反著來的拳,它走陽陰,它有時候要練力量,有的時候要放開力量。它是無形的,也是有形的。天份和精力不夠,還是學小乖拳容易出功夫。太極拳要找正,又不要因在拳架當中。它找正,力量,動作正確才能發揮更好。動則自正,每動都是修形,並不是拘束於拳架。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的對手末動手之前會怎麼打,會不會給你一巴掌,但你一定要有所基礎和一定的對戰應用,遇形隨形隨身自正。如拳,打拳要會收拳,收了彈出去更快,更准和自形找正的不用力和正確時的更好發力到隨心所隨,要快則快,想慢就慢。達到收放自如。

6、學習太極的心得

太極拳以「用意不用力」為主的舊功拳,是中國固有的一種健身拳術。但不等於不具有攻防含義,它和其它拳術一樣,具有健身防身的雙重作用,因此攻與防仍是太極拳運動的核心;是太極拳運動的最高階段表現形式。所謂攻,就是指太極拳運動員和對方搏鬥時,打擊對方的活動;防,是指太極拳運動員和對方搏鬥時,防禦對方的攻擊活動。所以太極拳運動,特別是太極推手;就是圍繞著各種攻防動作,組成沒有固定程序和范疇的搏鬥動作。一旦進行實戰,除了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八法外,還有打、踢、拿、摔等攻擊方法;架、格、閃、掛、扣等防守方法。在攻防過程中,還講究攻防的戰備戰術。如「指上打下,聲東擊西」,「彼實則避之,彼虛則擊之」。隨機應變,攻防轉化自然,運用自如。由此可見攻與防是對立又統一的。進攻、防守、再進攻、再防守,攻中有防、防中寓攻的辯證關系,對提高運動員攻防效果,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每個人開始學太極拳,老師一定教誨要放鬆,但是因自己思維方式不同,不能很好接受,甚至懷疑太極理論的真實性,往往產生不用力、勁等怎麼能把人輕松的扔出去,所以在練拳時手臂用著僵硬的力,結果造成全身緊張,各關節轉動不圓,每個動作為了好看而故意擺姿勢,從練拳勁路上分析產生了斷勁,和外家拳沒有什麼兩樣,與健身和技擊不利。

首先,學拳開始,動作要規范,每一勢要做到位,通過擺好姿勢檢查腳手是否和身體正中線方向(鼻尖)一致,看能不能產生的合力為原則,通過把腳手骨骼調節順,便於保持攻防最佳間架。在此基礎上注重以外形帶動身體轉動劃圈,注意外三合的協調配合。
其次,當手與腳、肘與膝、肩與胯外三合基本能協調配合後,意念開始以身體帶動外形練拳,手臂等上肢意念上要慢於身體,身體通過節節貫穿保持氣血傳遞,從外形上看人的身體有蠕動感,使身體的每一個局部都能夠轉動,手落下時自然松垂,如衣服架上掛了一件服裝,袖子下擺自然,如無垠樹上掛著三尺羅衣,隨風盪漾。手臂上擺時,手指向上,手臂盡量和身體中垂線保持平行,身體以脊柱為軸保持左右對稱,上下協調,能通過身體把圓圈轉出來,一切動作都是為了轉圈,並且通過身體傳遞,下至腳底甚至穿過地下循環再反傳至頭頂而完成身體大循環即大周天,有利於氣血流暢,能很好的增強人的身體健康,對防身技擊更有實效性。
最後人才能在一種自然態中練拳練功,一切功夫都體現在日常練拳當中,如拳論中雲:「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如書法行書到草書的過渡,要的是一種氣勢,也體現了拳道的一種藝術,從拳道之小道而得大道。在實戰中,一切隨對方的變化而變化,不和對方有一絲的抵抗,一有對抗就轉動變化,而意識始終在先,始終在松空中控制對方,才能做到發放人隨心所欲。
練武術練的是對自已身體的敏感程度。有二層意思:1,對自己身體內部的敏感,可以靈活支配自己的肢體,2,對外界刺激的敏感,當受到外界打擊時,身體會自發的作出動作規避傷害。這就需要大量的練習。
人是一個重心支撐體。
前不久看了一個叫功夫天下的論壇和徐世煕網站。其中有很多關於功夫和太極拳和論述,看後感覺受益很多。
關於太極拳:很有爭論,自己也知道練的是太極操。徐老師的這就是太極拳的視頻一下子讓人明白了。棚捋擠按,以前看都不看的東西,一下子就記住了。這也說明徐老師是有很多體會的。
基本功很重要,招式是下架子,必須要靠基本功才能發出來。這些基本功包括:力量,速度,穩定性。最起碼的練習:站樁,俯撐之類。不管練什麼,基本的東西都要有。
有了點進步,別顯擺。不招不架,就是一下。沒功夫,別人會忽略你。別給自己找麻煩。
老師的悉心點撥下我對太極拳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有了更大的興趣。太極拳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的招法既體現了武打的技擊性,又體現了其本身的藝術性。它要求順隨舒適,以柔見長,自然輕靈,松沉圓滿為宜,而又強調用意不用提力,動則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伸屈剛柔,於似松非松之間,當達到一定程度,須求意與氣結合,即在有意無意之間。
因此,我覺得我們應該更用心的學太極拳,應該更全面的了解它,做到以武強體、以武養神。讓「提高全民綜合素質」的口號從我做起。做一名合格的大學生。

7、練習太極拳的心得

給你一篇文章,你借鑒下 !

我的父親,著名的太極拳大師陳正雷先生在他的著作里將練習陳氏太極拳的先決條件歸納為「五心」、「三要素」和「一認識」。五心即敬心、決心、恆心、耐心、信心;三要素則指的是師資、天資和自己的刻苦練習:一認識自然指的是對陳氏太極拳的認識。對於前兩項.非常好理解,並且在其著作里也有相關的一些解釋和說明。惟獨這個認識問題,大概是因為問題太大.不宜展開。陳大
師一筆帶過了。筆者跟隨家父習拳多年,且因環境之故,耳濡目染,頗受熏陶。近日有閑,就這個認識問題將多年之所感所悟整理成劣文一篇.與同道共商。
對任何事物的認識都不能離開全面和客觀兩個基本原則,因此,我想從下面四個層面來分別談一談。
一、拳
首先我們客觀的說.僅從名稱上來看.陳氏太極拳不過是一種拳種。它有著完整的理論基礎、套路、功法、攻防意識、技擊用法等作為一個拳種所必備的一切因素。而且,它還以它極其豐厚的理論依據和妙不可言的技擊方法成為了整個中華武術的重要代表拳術之一。說其理論深厚,是指易經陰陽學、中醫經絡學和導引吐納術的完善結合:說其用法精妙,是指引「引勁落空、借力打人」、「牽動四兩撥千斤」的智慧體現。
從本質上來說.先將其定性為一種可以體現我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拳術運動.應當還是比較
客觀的.
二、修身養性之法
古人雲:修身齊家治國安天下。古往今來。習文舞劍不外乎是兩種不同的修身之法。只不過從形式上看。前者是內修,後者是外修而己。太極拳則講究內外兼修。既可練就強健之體魄,又可陶冶情操。養就儒雅大度之風。太極拳的強身健體之效.在此就不必多言了吧,因為,每個習練者都是不同程度的受益者。全球過億的愛好者自然是各有各的體會。而當你進入到較高的境界後(起碼是體內真正有了內氣活動),每每練拳之時.那種恬靜、那種悠閑安逸、那種渾然忘我的感覺大概只有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或者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的句子可以稍做描述。試想.經常處於這種感受之中的人應該是怎樣的修養和性情?再試問.您腦子中呈現的、小說里讀到的
以及生活中遇見過的那些真正的武學大師是怎樣的一種形象和修養?
所以.說陳氏太極拳是一種修身養性之法也是理所當然。
三、平衡之術
平衡。是大自然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一種現象。比如四季的更替。晴天雨天的轉化,高山和深海的存在,雌雄、公母、男女的分配等等。平衡,也是人類社會形態的一種規律。三國演義開篇語說的好: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有分的平衡,合有合的平衡。分的平衡一旦失去。就會向合的平衡去轉化。反之亦然。平衡,還是每個人為人處事的一個最根本的准則.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也很少有勞而無功的事。什麼都不付出就想得到許多.那是白日做夢。付出了許多卻沒有任何回報。那也是不大可能。
關於「平衡」二字羅嗦了半天。也該回到正題了。那咱們就看看陳氏太極拳是怎麼闡述它的平衡之術的。身法上,它要求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架勢上,它要求不丟不頂、不過不卯;步法上,它要求有開有合,有虛有實;勁路上,它講究剛柔相濟:速度上,它講究快慢相間。整體上,它讓你領悟的是中庸之道,體會的是陰陽轉換之理。而這些理論和練習要求.產生的效果若何呢?在身體的調理方面,它和中醫的醫理相通:達到自身最恰當的平衡;療程相仿:講究的是慢l丁m細活;療效相同:治根、治本。在性情的調理方面,它就象其他任何一門藝術一樣。可以陶冶情操,修正性情。讓你焦躁的變的沉穩一點,太沉悶的變的開朗一點:過於樂觀的變的中正一點。悲觀的變的積極一點……這些決非是誇大其辭、牽強附會之說。以上的每一種轉變筆者在生活中都見識過活生生的例子。而這些變化,逐步會滲透到你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裡;你的心態,你的人際關系.你的工作等等等等.但最終的作用和效果只有一個:讓你的修養更高、人緣更好、生活的更幸福!
由此可見.把陳氏太極拳稱之為一種平衡之術亦不為過。
四、道
道可道,非常道。道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恐怕沒有人能講明白的。但它卻是人類所共同追求的東西。並且是盡其一生的、把它視做終極目標來追求。

道是個過於抽象、難以描述的東西.但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具體的東西來感悟。比如老子所說的「上善若水」,說的是做人的至高境界.應該象水那樣。像水的什麼樣呢?我想這里指的不外乎水的清潔性、犧牲性和善變性三點。清潔性指的是本質,做人要象水那樣清白、潔凈(陳氏太極拳闡述的做人之理:時刻保持立身中正):犧牲性指的是奉獻精神.水總是靠弄臟自己來洗干凈別人。說的是做人的修為(陳氏太極拳「舍己從人」的技擊理念:只有舍棄自己。才能征服對手):善變性則一方面指的是水順遂、自然、隨曲就伸地適應各種各樣的環境的本事.對人而言自然是說適應社會的各種能力了(「順遂自然」、「隨曲就伸」本就是太極拳的專業術語),另一方面也指水剛柔相濟的脾氣。可以是潺潺流水、涓涓細流。也可以是山洪爆發、河水泛濫.對人嘛,應該是說人的個性或者說兩面性吧f陳氏太極拳放鬆與發力時兩種風格的體現本來就只能用「剛柔相濟」來形容)。從括弧里的內容中不難看出.太極拳非常能體現出上面所述的這些水的性質和做人的道理。我經常在聽家父講課時用風和水等自然事物來比喻太極拳的性質。聽的多了,自然就有了這些感悟。
當然了,這個話題太大了,決非三言兩語所能表述,我也只是通過這么個例子來簡單探討一下而己。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太極.本身就是一種大道!它是包羅萬象.無所不有,無所不及的。咱們這樣給它下定義有太多太多的依據了,因此,在咱們背後,在咱們老祖先留下的近五千年的太極文化做靠山!
談及此處,不禁令我想到這樣一個現象:日本、韓國學了咱們一點文化的皮毛就敢整出個茶道、書道,學了些中華武術的基本功就敢整出來柔道、空手道、合氣道、劍道、跆拳道等一大堆的「道道」來,咱們卻總是謙虛地稱自己的東西為茶藝、書法、太極拳……眾所周知,「道」可是比「藝」,「法」、「拳」、「術」等什麼的「道行」深多了?!

由此試問.作為太極文化載體的陳氏太極拳被最終定性為一種求索之「道」又有何不可?

總之,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太極文化。博大精深。就我個人的小小體會加上淺薄的人生閱歷來說.目前也只能思索、探索這么點皮毛而已。不妥、不到之處,還請同道前輩長者不吝指教。
(陳斌:鄭州陳家溝拳館總教練)

8、初學太極,對太極拳的感悟,題目為我的太極之路。要求1500字左右

這個給你參考 :
怎樣去練太極拳 學太極美好的日誌
練太極拳首先要解決為什麼要練的問題,至少要瞭解兩個方面:瞭解太極拳,瞭解自己。概括地說,太極拳是一種調節氣血、調動人體潛能、攻防兼備的內家拳。其功用是動中求靜,激發真氣,以柔克剛。也就是說,練這種拳,第一位的是強身健體,其次才是防身自衛。健身是本,防身是末。為健身者可練,為防身者也可練。
太極拳什麼人都能練,但不是什麼人都能練好。至少有四種人不宜練:一是好動不好靜的人,二是爭強好勝的人,三是私慾心強的人,四是善於巧取方便的人。這四種人有一共同點,就是心不安。心不安是練太極拳的致命弱點,即使練,也不會出什麼大的效果。當然,人的心性是可以改變的,如果通過練拳,生理、心理、都有所改變,那就再好不過了。
練太極拳還要明白太極拳在強身和攻防中的作用。一般人都知道,呼吸呼吸新鮮空氣,活動活動筋骨,有益於身體健康。但練太極拳對人體的作用遠非如此而已,它要舒展的不僅僅是筋骨,而是人身的「司令部」和「嫡系部隊」,那人的「心胸」和「氣血」。長期進行太極拳運動,會非常有效地調整身體機能的平衡,從根本上強化各器官的功能,增強免疫力,在身體的深層完成減耗增益,促使年輕者永葆青春,年老者延年益壽。
說到攻防作用,多數練拳的人都喜歡研究招數,研究勁路,這些不是不可研究,而是不可太執著。中國的拳種數不勝數,各有各的路數,但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強化應變能力。最高境界就是使應變能力達到神化的程度。招法僅僅是就強者對弱者而言、老師對學生而言,若是兩強相遇,什麼招法都派不上用場,成敗都在瞬間的應變。
如果承認這一道理,我就敢說,太極拳是鍛煉人的應變能力的最優秀的拳種,它走的是一條捷徑。因為它的每一項要求都是從人的精氣神入手,調動的是潛能,呈現的是一種自然應變能力。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真功夫,真功夫的作用在邏輯上通常是不好解釋的。
練太極拳還得要瞭解太極拳的特點及與其他拳種的異同。一般人都認為,太極拳的特點就是慢,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太極拳要解決的和其他拳種一樣,都是一個速度問題,只是在練法不同而已。不講究速度的拳種註定是要挨打的。只不過,太極拳講究的速度比其他拳種巧妙得多,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接手時要求後發先至,一是在粘黏連隨中有觸而發。
前一種情況,盡管出手在後,效果必須掄在前面;後一種情況,速度快在距離等於零上。這種要求是很高的,沒有意在人先的功夫,沒有觸而有感、感而能發的功夫,這兩個要求都難以達到。這些功夫都來之於太極拳的要領。太極拳的要領很多,但最基本的只有三項,那就是心靜、體松、周身協調。可以說,這就是太極拳的基本功,既是健身的精髓,又是防身的根基。
吃透要領,怎樣練太極拳就顯而易知了。
首先要解決心靜的問題;練拳之前必須先靜身心,既要放下昨天的所作所為,又要推開今天的種種負擔,還要不理會明天的陽光風雨,把心收在當下,站住身,定住神。能做到這一步,可謂練拳有門。其實,平心靜氣這一要領不僅在練拳前要做到,而且貫穿到練拳的整個過程,進而還要待續到練拳之後的日常生活中去。只要心靜,氣自順,神自安。
其次是要做到體松。練拳時,不管是練套路還是推手,身體的肌肉,關節都要松下來,只有松下來周身才會在運動中氣血暢通。松者,沉也。此沉又含氣沉和意沉。氣沉貫全身,意沉通關節。做任何一個動作,不管是橫行、斜行還是上行,都要有松沉意。松靜是沒有止境的,隨著功夫的不同,對松靜的感覺和體認不一樣,一分功夫一分松靜,功夫的深淺決定於松靜的程度。
第三是要周身協調,動靜自然。從攻防角度講,前兩個要領是手段,第三個要領是目的。松也好,靜也好,練拳推手,都是為了周身協調。上觸下知,左觸右知,一觸周身都知,無突兀,無缺陷,碰到哪裡都有彈性反應。這要分兩個層次,一是走拳架時做到周身協調,二是與外力接手時仍舊周身協調。不管外力來勢如何,我都保持順勢。這要靠一個「活」字,活中求穩,穩中求順。
多數拳種都講究下盤穩,腳下生根,太極拳也不例外,但它更講究勁路的活。因為它是以小力勝大力,如過於求腳下生根,難免落於較力,只有活起來才處處顯現生機。
太極拳前輩曾說:「一動無有不動」。就是說,一個很微小的動作,都是周身運動的結果。這句話說得很有分量。實踐證明,只有練到這種程度,才算周身協調。達到純熟,就會應變靈活,或化或發都出整勁。練時由動得靜,用時由靜極生動,或動或靜皆出自然。
學拳重在練,理論上的明瞭是為了不走彎路。人的精力有限,壽命有限,走上幾年彎路很可惜。就太極拳理論而言,原則性的要求好說,而練好、練到位、練到家絕非易事。除上述基本要領外,從體到用還需要把握三種運動狀態。
一是運動如抽絲。太極拳的這種勁路是獨一無二的。其他拳種都講究迅捷威猛,從體到用是統一的。而太極拳的勁路,體和用是分開的,兩碼事。在練拳時,要通過腰的旋轉,帶動四肢 旋轉,繼而帶動周身各部關節的旋轉,在這種周身螺旋轉動中,使勁力慢慢抽出,輕輕運送。這就是該拳所特有的「纏法」。纏法在體和用中都是舉足輕重的。勁力 的纏繞,在自身牽一發而動全身,既擴大了身體的活動范圍,又促進了神經系統的感應。在外用上,不但能緩解和束縛外力的能量,而且通過杠桿原理,小力能產生 大能量。這種「運勁如抽絲」的練法還有它的大體大用。當你能駕馭全身,使勁力抽絲般地運來運去時,必然是真心安住,身體的絲絲變化都能心領神會。如此久而 久之,自然能激發起你的真意真氣真神,一旦達到真意風發、真氣充盈、真神貫注時,體內潛能就會得到極大的調動,這是練習太極拳的最終目的。
潛能調動越透徹,太極功夫越深。就勁力而言,潛能發揮得好,其勁力得機將是爆炸式的釋放。這種勁力,用行話說叫內力,沒有初速和末速之分,其主要表現方式是「抖」,不好防,不易化,輕不得敗勢,重則內傷。
而那些靠速度和品質練就的勁力,行話叫外力,可以發揮很大的威力,但必須在一定的距離內同時還要達到相應的速度,這就易於給對方留下漏洞而被破解,被擊中處 一般都是外傷。但是,如若練太極拳不得要領,體內潛能無一激發,你的勁力將不倫不類,釋放出來的力量,內示無威,外顯不猛,盡露所短,一無所長。
二是行架如禪定。凡練太極拳的人都在行架,也就是練習套路,但成色大不一樣。門派的差異大都在套路的結構編排和四肢的運行變化上,但要領是一樣的,都是松靜自然。就因為對松 靜自然的理解和感知不一樣,其深度和效果大不一樣。初練是熟悉階段,套路要熟練,手腳要到位,圈要劃圓。到運行自如時,便進入磨練階段。這時的重點是在松靜自然上下功夫。一招一式都要尋求松沉的感覺,在靜中放鬆,從松中保靜,進而以靜養神。人是神氣合一的,神旺自然氣足。這是一個相當長的階段,而出偏差也 大都在這一階段。偏差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第一是因各關節松不透,氣沉不下來。浮氣沉不下來,真氣永遠不會升騰。
第二是心神不靜。套路越熟,雜念越多。有時心稍一得靜,恰又成為思考某一問題的大好時機,一路拳架練下來,思緒紛飛,等於白練。這樣直去,功效自然就會停滯。
第三是求功心切,刻意創新。老 是想練一天有天的成效,不見成效時,就懷疑這種練法有問題,四方打探,心求巧智,雜七雜八的感受加雜七雜八的練法,越出了太極拳的軌跡。如真能老老實實地 按照松靜自然的要領一天天的練下來,不出十年,就能感受到體內真氣運行的氣機。靜則氣生,動則氣行,達到這種程度,就太極功夫而言,才可說入門。
實實在在地說,入門前玩的是筋骨,入門後玩的是真氣,太極拳的真功夫是從玩氣開始的。這 時的拳架走起來和前兩個階段大不一樣。從外形看,不拘泥於一招一式,不講究圈大圈小,神氣充盈,動作自如,一遍拳練下來,如同講了一個故事,好比寫了一篇文章。從內涵分析,氣隨體動,體因氣行二者難分因果。這時,心念收斂,不在拳外,不在拳內,而時時在練拳者心室之中,念念都感知自己在練拳。這就如同禪修者的禪定狀態。
太極拳本是道家功法,用佛家的境界描述似乎是有點不倫不類,其實,如果一直注意用意念引領的話,是永遠不會得真靜的。只有長期在這種似乎禪定的狀態下行拳走架,生理才會發生變化,養生才有實際效果,潛能才會充分調動。
三是操拳如織網.這是就太極拳在攻防方面的實用而言。在這方面,我只有推手練習,沒有實戰經驗。我從理念認為,推手也好,技擊也好,只有充分發揮太極拳的特長,太極功夫才算 派上用場。既然推手練的是粘黏連隨,那麼在技擊攻防中也必然要充分運用,否則,太極拳的優勢就丟了。實際上,以柔克剛就是靠粘黏連隨來實現的。形象地說, 在推手或實際攻防中,不管來力多大,來力多快,與我力一接觸就好比碰上了一張網,進退不得自如,英雄無用武之地。達到這種程度需要做到三點:第一,接手必須把外力截住;
第二,接手後必須把外力纏住,就是說,使攻進來的外力欲進無路,欲退難脫;
第三,卦其下盤,逼其落於被勢,我便能以小力勝大力。
能達到這三種效果,自身需具備五個先決條件:
一要反應敏捷,達到意在人先的程度;
二要有極強極快的平衡能力,不管進還是退都能時時穩住自己:
三要步法變換快、跟得緊,在時時穩住自己的同時,還要時時控制對方;
四要能處處體現勁路的陰陽,退中有進,讓中有取,化中有逼;
五要周身都有彈性,收得住,放得開,既要有凝聚力,又要有爆發力;
除具備這五種自身素質條件外,還須具備太極拳所獨有的心理素質:相容訓化。對任何外力都不起對抗心,能收入我的網內,我的網足以容得下外力的任意掙扎,對方不是被制服而是被馴服,我無敗人之心,而犯者自敗。此乃太極拳獨有的威力,這種威力充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在中國傳統拳法中,相比而言,太極拳是比較高深的,因為它不僅是惟一的一個注重以柔克剛、以小力勝大力的拳種,而且又是惟一的一個以養生為主的拳種。它的作用,古人描繪得神乎其神,信不信悉聽尊便。我認為,信沒什麼壞處,不信也沒有什麼好處。至於今人那更是怎麼評論的都有,怎麼練習的都有,是冷是熱都是自己的感受,沒有必要統一思想,也沒有爭論的必要。以上看 法權作閑聊,信不信悉聽尊便,這所以形成文字,只是把自己的心得記述下來而已。今後說不定還有需要更改的地方。理論和方法都是在不斷變換,人的思想和感受 也都在變換,這就是生活。練拳也是生活.

9、談談你對太極拳的認識及學習體會。

商務禮儀:嚴格來說就是我們在商務交往中應該遵守的交往藝術。
體會:學習商務禮儀目的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素質,方便我們的交往應酬,有助於維護企業的形象。雖然我們學習很多,不過我一點:就是對你的長輩打招呼的時候,你一定要恭敬,並且要說實在點,一些細節要注意。比如:稱呼要突出長輩的身份和地位。特別是地位給人的是一中很驕傲的感覺。聽到的人特高興。

與我練習陳正雷太極拳養生功的體會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