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女性艾灸有什麼好處?
我與針灸有極深的緣分,因為我的大學、碩士和博士專業都是針灸。我臨床不但用針刺,亦重視艾灸。針刺可以救急,艾灸一樣可以治病。可以說,針與灸二者各擅其長,皆有調和陰陽,平衡臟腑,和暢氣血之功。
我們的先輩用艾灸能治病,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春秋時期的《莊子》中就有“越人熏之以艾”的記載;《孟子》有言:“七年之病,當求三年之艾”;孔璠之《艾賦》中也有“奇艾急病,靡身挺煙”的記載。
以下摘錄歷代先賢對於艾灸的論述,探討艾灸治病的思路、適應范疇以及其功效。
一、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人以陽氣為本。陽氣是一團火氣,人有此火,則能生生不息。此火一滅,則生機即熄。艾味稟天地之陽氣以生,以艾灸之,即能使熱氣內注,通經入骨,溫暖五臟。由此說,艾灸是借天地之陽以養人的陽。
太醫竇材在《扁鵲心書》中說:“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弱則人病,真氣脫則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灸之透諸經,治百病,起沉痾之人為康泰,其功亦大矣。”李時珍的父親李言聞在《蘄艾傳》中稱贊艾葉:“產於山陰,采於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補”。
由此可知,艾灸是一個治病的大法,療效甚高,可以決死生,調虛實。作為中醫人,治病往往重視湯葯。有的中醫人亦不廢針刺,卻忽視了艾灸,殊為可惜
二、灸治百病
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治療百病呢?湯葯可以,針刺可以,艾灸也可以。《名醫別錄》明言:“艾葉苦、微溫,無毒,主灸百病。”
一則,艾灸治百病的機理
諸病的病機,不外乎陰陽失調,臟腑失衡,氣血失和,經絡失暢,正虛而邪盛。而艾灸能平衡陰陽,調和臟腑,疏通經絡,暢和氣血,扶正祛邪,當然可以治療各種疾病。
《本草從新》亦提到艾灸治百病的機理:“艾葉苦辛,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治百病。”《神灸經綸》有類似的觀點:“夫灸取於人,火性熱而至速,體柔而剛用,能消陰翳,走而不守,善入臟腑,取艾之辛香做炷,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治百病,效如反掌。”
簡單來說,艾灸可以扶陽抑陰,通暢經絡,使陽氣宣暢,則百脈調和,諸病可愈。我在臨床施針治病時,往往讓病人灸以神闕穴,目的即在於用灸火以溫暖中下焦,以補益元氣,提高針刺的療效。
二則,風為百病之長,祛風即治百病
臨床可見,風證最多。一方面,風為陽邪,其性開泄,易襲陽位;另一方面,風邪每每與寒邪、濕邪等狼狽為奸,共同為患,可以說,風為百病之長。若能祛風,即可治百病。祛風,當用灸法。
唐代王燾說:“是以御風邪以湯葯、針灸、蒸熨,隨用一法皆能愈疾,至於火艾,特有奇能”。內經》雲“大風汗出,灸譩譆穴”。
我的臨床體會是,可灸風池、大椎以祛風邪。凡風邪為患,皆可如此施治。比如,高血壓突然發作,病人頭眩面紅,此為肝陽化火,火挾風邪,上攻於腦竅,若能急灸風池、絕骨,即有祛風緩急之功。針刺亦可。
凡病多與風相關,尤其是外感病。比如感冒、咳嗽、發燒等等,皆可用灸。我常囑病人自灸大椎、風池、肺俞、身柱、膏肓俞諸穴,效果極好。
正如《本草正義》所言:“古人灸法,本無一症不可治。艾之大用,惟此最多”。我們若能學習並擅用艾灸,則無病不可用。若能配合湯葯和針刺,相當於增加了一項治病救人的醫術。
三、灸治急症
中醫擅長治療急症。我臨床多喜用針刺,救急非常方便,療效極高。同時,我也重視用艾灸來救急。宋代《備急灸法》有言:“倉促救人者,唯灼艾為第一”。
為什麼說灸能治急症呢?凡是急症,都是陰陽、臟腑、氣血的劇烈失衡。此時往往起病急驟,病人出現的不適症狀突出。若不急用湯葯,則可先用針刺,或用艾灸。
比如,我曾治朋友突然暈厥,手邊無針無灸,即取香煙代艾,以灸雙手的少商穴,數十秒後朋友即醒。自述以前曾有類似情況發作,都是急叫120送去醫院,往往要折騰數天才能康復。
再如,受寒則脘腹急痛,用數個艾條合在一起施灸中脘,取效甚捷;感冒時急灸合谷數壯,立覺症狀緩解;高燒用艾條灸身柱,退燒甚速;帕金森病突然周身疲乏無力,急灸大包而速效……
四、灸能養生防病
艾灸不但能治病,還能防病保健。常言道:居家常備艾,老少無疾患。以下列幾個可用於艾灸養生的穴位:
其一,足三里
足三里為胃經合穴、下合穴,也是土經土穴,是一個極好的保健穴位。歷代醫家都喜艾灸足三里來養生保健。
比如,孫思邈說:“若要安,三里常不幹”,並認為灸足三里,稱為“長壽穴”。《養生一言草》記載:“灸治確為養生訣,年逾四十灸三里。施灸不為寒暑限,疲勞施灸為上策”。
我的臨床體會是,若要防病,不妨提前灸足三里。比如,流感來臨時可提前灸足三里;再如,害怕患大病,都可先灸足三里,其意義遠比依賴體檢更靠譜。
灸足三里不但可以防病,還可以治病。對於已經患有大病重病的患者,建議不妨重灸足三里,燒出灸瘡,使灸瘡不幹,對於康復極有幫助。正如《針灸易學》所言:“灸瘡必發,去病如把抓。”
其二,湧泉
俗語說:“若要老人安,湧泉常溫暖。”從中醫來分析,湧泉位於足底,是腎經的井穴。腎臟內含水火,為人身的真陰真陽。若腎陽不足而溫煦能力下降,就會導致陽虛體質,陽虛則氣化功能下降,陰霾留滯,成為諸病之源。而艾灸湧泉可以溫通腎經,促進腎陽宣暢,可以有效改善陽虛陰盛的狀態,能讓人不容易患病。
生活中我們可以見到,不少年輕人畏寒肢冷,甚至在夏天也要穿著襪子睡覺,這其實就是腎陽不足,陽氣不能宣暢於四肢。若能常灸湧泉,即大有益處。
再者,艾灸湧泉可以改善老年人的體質。俗話說:人老腿先老。常灸湧泉能讓下肢溫暖,陽氣宣暢,即不容易出現腿老。腿既不老,老年人當然也就充滿著活力。
其三,關元、氣海、命關、中脘
《扁鵲心書》“人之晚年陽氣衰,故手足不能溫,下元虛背,動作艱難,蓋人有一息氣在,則不死,氣者陽所生也。故陽氣盡則心死。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關、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壽矣。”《針灸資生經》“若要安,丹田(關元)三里莫要干。
這些穴位分為兩組:其中關元和氣海(二穴都可稱為丹田)居於下腹部,與腎相通,灸之能補腎;而命關(即食竇,為脾經之穴)與中脘(脾之募穴)在上腹部,與脾相通,灸之能補脾。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脾腎得補,陽氣得旺,則先天與後天之本皆強,當然可以更健康。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見到肥胖的患者,從中醫來分析,胖人多虛,而且多偏於陽虛,因為陽主氣化,陽虛則氣化功能下降。而艾灸可以扶陽。若腹部肥胖,多屬脾陽虛,即可灸命關和中脘;若臀部肥胖,多屬腎陽虛,即可灸關元和氣海,有助於改善陽虛體質。
以關元或氣海為例,《丹溪心法》有言:“大病虛脫,本是陰虛,用艾條灸丹田者,所以補陽,陽生則陰長也。”朱丹溪認為,大病久病凡有虛損者,不管是陰虛還是陽虛,都可用灸。我臨床體會,陽虛者用灸,能扶垂絕之陽;陰虛者用灸,需配合服來復湯、引火湯等收斂浮火,或固陰降火的湯葯,則能使陰陽雙補而不至於虛陽外越。
其四,神闕
神闕穴位於肚臍中央,是養生要穴,古代醫家稱神闕為“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若能艾灸神闕,有溫腎壯陽、健運脾胃、回陽固脫之功,多用於老年人元氣虛弱、中氣不足及陽氣虛脫之症。對消化不良、腹瀉、下痢、虛喘等有防治作用。
《東醫寶鑒》稱臍灸有“養丹田,助兩腎,添精補髓,返老還童,祛病延壽”之功。我臨床常用肚臍隔附子灸法。其法:生附子適量,研極細末,加白面少許調勻,用黃酒調成一元硬幣大小的薄餅,中間扎數孔,曬干備用。可先用細鹽填滿肚臍,上蓋附子餅,再用綠豆大艾柱施灸。肚臍隔附子灸法能借附子與艾火之力以溫通陽氣,更兼細鹽引入腎中,能固攝腎氣。凡久病入腎,或體虛陽虛者,都可施用此法,確能溫陽補陽,療效甚高。
五、“針所不為,灸之所宜。”
艾灸是不同於針與葯的一種治療手段。當針或葯的效果不明顯時,可以考慮用灸。
《醫學入門》言:“葯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黃帝內經》對於灸法的治療范圍和原則有著明確的記載:“針所不為,灸之所宜;陰陽具虛,火自當之;經陷下者,火則當之;經絡堅緊,火所治之,陷下則灸之;絡滿經虛,灸陰刺陽,經滿絡虛,刺陰灸陽。”
我臨床參考《內經》的這些經驗,凡陽虛,或寒凝,或臟腑功能低下者,皆用灸法,配合湯葯,甚有療效。
比如,治腎衰患者,下肢浮腫,面色晦暗,此即陽虛而氣化不利,導致水濕泛濫。艾灸湧泉、神闕,即能扶陽抑陰,確有實效;再如,女子陰盛而痛經,灸三陰交,灸火所及,其痛即解。
臨床上有許多病屬於陽虛陰盛,針刺祛邪有功,但扶陽無力;湯葯雖能扶陽,但急促之時,亦不方便,此時非灸不可,而且,灸有良效。
六、灸法人人可行
針刺是一個技術活兒,需要多年磨礪,但艾灸卻甚是簡單,人人都可以學會,並且方便自己施灸。《小品方》講“夫針須師乃行,其灸凡人便施。”的確如此。
我在臨床上常囑咐病人回家自灸某穴。我們工作室研製了一種艾灸器具,名為“懸灸”,用此法施灸,既方便,又有良效,且沒有過多的艾煙,很適合於病人回家自己操作。
我希望人人都要重視艾灸,因為艾灸能讓我們不生病。正如古語所雲:“家有三年艾,醫生不用來。”生病痛苦,求醫要花錢,何如在未病時即自己施灸,防病於未然,遠勝過既病再求醫。況且,學會艾灸,讓自己陰陽調和、臟腑平衡、經絡通暢、氣血不滯,使正旺而邪不可干,不但健康,亦能助壽。由此說“知艾者福,善灸著壽”。(董洪濤)
2、晚上可以艾灸足底嗎
可以,最適合進行中醫艾灸療法的季節就是夏季。因為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醫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脫了衣服施灸容易受涼。而且天氣熱,人體對溫度就比較敏感,不容易被燙傷。最重要的是夏天施灸符合中醫「冬病夏治」的理論。
中醫認為,陽虛、氣虛人群更適合進行針灸療法。生病的人大多屬於陽虛體質。艾葉是溫性的,屬於純陽之物。艾灸能夠溫通經絡,祛除寒濕,補益人體陽氣。
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陽氣最重的時候,兩者的陽熱合在一起,溫補的作用更強。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陽氣最盛的時候艾灸,補益的效果能夠達到最佳。
(2)冬季艾灸養生祛病法擴展資料:
艾灸的作用可主要概括為以下幾點:
預防保健:我國古代醫學家很早就提出防病於未然的理念,艾灸除了治病外,兼有防病保健的功效。對尋常百姓來說,艾灸操作簡單、功效明顯,適合作為強身健體的保健方式。
可以改善慢性疲勞綜合征。俗言道:若要安,三里常不幹。艾灸足三里可以健脾養胃,補益氣血,有助於祛病防病,是百姓保健的常用方法。
溫經散寒:灸法最大的特點是治療過程中可以生熱,具有溫經散寒的作用,對外感風寒濕邪、素體陽虛等因素導致的疾病效果明顯。
四肢怕冷,手足不溫的朋友,可以艾灸三陰交、足三里、懸鍾、曲池、合谷、外關等穴,有助於改善疏通經絡。艾灸足三里、關元等穴具有溫經散寒,暖宮止痛的效果,可以作為年輕女性的常用保健方法。
扶陽固脫:陽氣是人的重要精微物質,陽衰則陰盛,而灸法能夠祛除陰寒,振奮陽氣,適合身體虛弱、陽氣衰微的患者。氣除有溫煦的作用外,還有固攝的功能,氣不足可出現臟器下垂之症,灸法對本類病症也有很好療效。
身體虛弱的老年人,若出胃寒腹冷等症狀,可以艾灸神闕、中脘、氣海等穴,有助於緩解症狀。
化瘀散結:瘀指的是瘀滯,包括氣瘀、血瘀、痰瘀等,影響經絡的運行。灸法能起到化瘀散結,疏通經絡的作用。中醫講「不通則痛」,血瘀阻絡諸症,均可採用艾灸法治療。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長期艾灸好嗎?真後悔這么晚才知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艾灸
3、刮痧,拔罐 和 艾灸的好處有哪些
砭石刮痧可調節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使組織間壓力得到釋放,以促進刮拭組織周圍的血液循環,增加組織流量,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拔罐法具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其適用范圍較廣,如風濕痹痛,各種神經麻痹,以及一些急慢性疼痛都可以拔罐。
艾灸是通過艾火刺激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正是這種溫熱刺激,使局部皮膚充血,毛細血管擴張,增強血液循環與淋巴循環,使人體代謝力、免疫力加強。
4、贊美艾灸的句子
贊美艾灸的句子
1、艾草灸醫,健康大益。
2、家裡有艾灸,健康不憂愁。
3、艾灸,樂活昂然自得。
4、艾家人,艾健康。
5、幸福就「艾」特我。
6、「艾」身體, 「灸」健康。
7、天然草,養生寶。
8、簡單愛,大智慧。
9、艾灸,愛越久。
10、愛生活,艾健康。
11、一生相「艾」,健康同在。
12、用艾草,灸健康。
艾灸的經典語句
1.名醫孫思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幹」。
2.《醫學入門》講「葯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3.《名醫別錄》載「艾葉苦、微溫,無毒,主灸百病。」
4.一炷著膚疼痛即止,一次施灸沉痾立除。
5.太醫竇材在《扁鵲心書》中雲:「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弱則人病,真氣脫則人亡,保命之法,
艾灼第一。」
6.《孟子》「七年之病,當求三年之艾。」
7.《皇帝內經》「針所不為,灸之所宜。」
8.古語雲:「家有三年艾,醫生不用來。」
9.《針灸資生經》說:「若要安,丹田(關元)三里莫要干。
10.《小品方》雲:「夫針須師乃行,其灸凡人便施。」(晉隋時代陳延之)
11.《千金要方》中提出:非灸不精,灸足三里,稱為「長壽穴」。(唐代孫思邈)
5、贊美艾灸的句子
贊美艾灸的句子
1、艾草灸醫,健康大益。
2、家裡有艾灸,健康不憂愁。
3、艾灸,樂活昂然自得。
4、艾家人,艾健康。
5、幸福就「艾」特我。
6、「艾」身體, 「灸」健康。
7、天然草,養生寶。
8、簡單愛,大智慧。
9、艾灸,愛越久。
10、愛生活,艾健康。
11、一生相「艾」,健康同在。
12、用艾草,灸健康。
艾灸的經典語句
1.名醫孫思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幹」。
2.《醫學入門》講「葯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3.《名醫別錄》載「艾葉苦、微溫,無毒,主灸百病。」
4.一炷著膚疼痛即止,一次施灸沉痾立除。
5.太醫竇材在《扁鵲心書》中雲:「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弱則人病,真氣脫則人亡,保命之法,
艾灼第一。」
6.《孟子》「七年之病,當求三年之艾。」
7.《皇帝內經》「針所不為,灸之所宜。」
8.古語雲:「家有三年艾,醫生不用來。」
9.《針灸資生經》說:「若要安,丹田(關元)三里莫要干。
10.《小品方》雲:「夫針須師乃行,其灸凡人便施。」(晉隋時代陳延之)
11.《千金要方》中提出:非灸不精,灸足三里,稱為「長壽穴」。(唐代孫思邈)
6、艾灸臍灸是什麼,哪地方可以
汴小兒可以啊, 臍灸,是中醫的一種療法,即在肚臍上隔葯灸,利用肚臍皮膚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點,藉助艾火的純陽熱力,透入肌膚,刺激組織,以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從而達到防病健體的目的。
7、溫灸對神闕穴有什麼好處
中醫理論認為,自然界之所以出現季節和時序的變化是因為天地陰陽之氣的升降變化。一般而言,每一段時序各有不同的主氣,比如:「春夏陽氣多而陰氣少,秋冬陰氣盛而陽氣衰。」人與自然相應,人體內在的陰陽自然也要受到自然 .. 冬至陰極一陽生,艾灸神闕正當時,莫負一年好光景,確保來年一身輕。
神闕即肚臍眼,人體任脈上一穴位的名稱。闕,是君主所居住的宮城的門,神闕就是人體元神的門戶。我們都知道,臍帶是嬰兒從母體吸取營養的唯一通道,是胎兒身上最先長出來的東西。有了臍帶,然後再生腎,易經八卦中腎屬水,「天一生水」,是人體生長的開端。嬰兒生下來後,這條吸收營養的通道就關閉了,按壓或艾灸神闕等於重啟這條通道,從生命的源頭激發自身的潛能,其作用在於激發人體的元神、元氣。所謂元神、元氣,就是指人在生命開端的那一刻就有的神和氣,它的力量是強大的,不然不能發育成胎兒的生命。元神和元氣一直伴隨著人走完生命的全程,而很多疾病都源於元氣的衰弱,但只要重新激活元神和元氣,任何疾病都能很快治癒。歌曰:「常灸神闕穴,萬病自會滅。」
要激發元神、元氣,就要到它們居住的地方去找它們,這個地方就是神闕。神闕是一個起死回生、返老還童的要穴。
冬至是我國夏歷(農歷、陰歷)二十四節氣中第一個重要的節氣。它類似於一天當中的子時,此時是陰極一陽生,即陽氣開始生發起來了。冬天是可以進補的時節,因為冬天的熱全在體內可以把一些很不容易消化的東西都消化掉;同時還可以做一些身體方面的輔助措施。比如,可以買艾條來熏神闕穴的周圍。神闕穴是連接我們先天後天的一個很根本性的穴位。在冬至陰陽交接的時辰或此前此後的四天里艾熏神闕穴,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
艾灸神闕穴好處多多,你可以選擇隔姜灸或隔鹽灸。冬至前四天加冬至加冬至後四天共九天灸神闕保你來年不得病。冬至陰極一陽生,艾灸神闕正當時,莫負一年好光景,確保來年一身輕。
灸 」字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灼」,是灼體療病之意。「灸法」是利用溫熱刺激皮膚穴位,激發經絡的功能,達到調節機體臟腑功能來預防或治療疾病的一種療法。灸法不但對寒性疾病和虛證有很好療效,同時也是很好的保健方法。《素問》有:「年四十,陽氣衰而起居乏,五十體重,耳目不聰矣。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虛則人病,真氣脫則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灸法有多種形式,現代常用和平常所指基本是艾條灸。
「節氣灸」是艾灸和「時間療法」相結合,利用節氣這個特定的時間,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針對不同的身體狀況選取不同穴位進行灸療的特殊灸法。「冬至灸」是節氣灸的一種,即指在冬至這一節氣進行灸治。冬至是我國夏歷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這一天北半球黑夜最長,之後白天慢慢變長,此時「陰極一陽生」,從這天開始,陰消陽長,陽氣生發。故冬至灸能順應自然界陽升之氣,天人合一,大大增強艾灸溫補之力,達到強身健體、祛病延年的目的,是中醫「治未病」預防保健思想的體現。
冬至灸的穴位首選「關元」。關元穴又名丹田,是任脈上的穴位,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 3 寸,也就是肚臍正下 4 指處。該穴位具有溫腎壯陽、培元固本、調氣回陽的功能,灸之可使元氣充足,虛損可復,故能祛虛勞百損,壯一身之氣,為歷代強壯保健的主穴。《景岳全書》說:「虛能受熱,所以補必兼溫。」關元灸恰好滿足了「補必兼溫」的特點,可達到溫壯元陽,提高人體的強身抗病能力。《扁鵲心書》記載:「每夏秋之交,即灼關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五十,可二年一灸臍下三百壯;六十,可一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為加強補虛養生作用,可配合神闕、足三里、中脘、肺俞等穴位。
具體操作:在冬至(加前後 4 天,共 9 天)每天下午 5-7 點腎經當令之時,艾灸為佳。
艾灸時應避風;應凝神靜氣,避免燒灼感,注意體會溫熱感向腹內深透,能達到腰骶透熱為好;艾灸時艾條燒過的灰燼盡量保留在艾條上不要去掉,有灰之火溫熱力微,為文火為補,無灰之火灼熱力猛,為武火為瀉,冬至關元灸溫補養生,應用溫火,但要注意艾灰脫落燒傷皮膚。艾灸前後不宜寒涼,如冷水洗漱、洗澡、外出當風、進食生冷之物等。艾灸適應虛證、寒證及陰證為主,艾灸養生,陽熱、陰虛體質者亦可用之。陽熱者艾灸乃從治之意,引火歸元;陰虛者取其陰陽相長,《丹溪心法》有:「大病虛脫,本是陰虛,用艾灸丹田者,所以補陽,陽生則陰長故也。」但陽熱者灸量宜少(猛火艾灸時間短),陰虛者火力宜微(微火艾灸時間長),取「壯火食氣,少火生氣」之意。
艾灸時間:冬至加前後 4 天,共 9 天,今年的時間是從 12 月 18 日開始艾灸,至 26 日結束。
方法 1 、懸灸: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准關元穴,間隔 2-3 公分進行熏烤,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每天每次 10~15 分鍾。 方法 2 、溫灸:、溫灸器艾灸,將 4 柱木質溫灸盒的 4 柱填滿或者適量 3 年或者 5 年陳艾絨或者葯艾絨,對准神闕穴、關元穴熏烤,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每天每次 1 個時辰。局部可墊白毛巾。
注意事項:
( 1 ) 灸時要慎風寒,戒生冷、油膩。
( 2 ) 剛吃完飯或空腹不宜灸臍。
( 3 ) 實熱證、陰虛發熱者不宜艾灸。
( 4 ) 灸後半小時內不要洗澡或者冷水洗手。
( 5 ) 孕婦禁灸。
冬至艾灸原因分析:
冬至在養生學上是個最重要的節氣,主要是因為「冬至一陽生」。按八卦學說,此時為地雷復卦,卦象中上面五個陰爻,下面一個陽爻,象徵陽氣初生。陽氣初生時,就像農民育苗,女人懷孕一樣,需小心呵護、精心調養,使其逐漸壯大。人只有體內陽氣充足,才能達到祛病延年益壽之目的。而此時艾灸關元穴即是要將這種初生陽堅固在體內,慢慢生發生長,為體所用。
俗話說「夏養三伏、冬補三九」,而冬至更是補陽的最佳時機,有極大的裨益。成都中醫葯大學針灸學教授告訴記者,冬至保健灸,顧名思義,即在冬至時,選取具有強身保健作用的穴位,在此穴位上施行艾灸。將節氣、艾灸和穴位三者結合,冬至保健灸能夠起到溫陽補氣,溫經散寒的作用,從而提高機體的抗寒和抗病能力,提高人體免疫能力和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還具有延年益壽的作用。 圖片
冬至的時間在每年的陽歷 12 月 21 日至 23 日之間。今年是 12 月 22 日,即 12.18-12.26 為今年冬至灸時間。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早在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時間。古代養生修煉均非常重視這一時期,認為陽氣初生時,要像農民育苗、婦人懷孕一樣,小心保護,精心調養,使其逐漸壯大。人體內陽氣充足,才能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冬至保健灸正是實現這一目的之中醫傳統保健方法,是中醫「治未病」預防保健思想的鮮活體現。
關元是任脈上的穴位,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 3 寸。
8、艾灸肚臍眼有時間限制嗎?
您所描述的情況證明您可能存在腎陽虛的症狀,腎陽虛主症為腰膝酸冷,畏寒肢冷,面色多蒼白,眼瞼及身體易浮腫,夜尿頻多等。日常生活當中,而狗肉,羊肉等溫熱的食物偏向補腎陽!可以用艾灸灸湧泉,足三里等保健要穴,一般一周2-3次就可以了!日常生活當中,而狗肉,羊肉等溫熱的食物偏向補腎陽!可以用艾灸灸湧泉,足三里等保健要穴,一般一周2-3次就可以了!
9、美容院艾灸儀美容效果如何?
現代多功能艾灸儀的優點:多功能艾灸儀是在保證艾灸療法的療效,使用艾絨直接灸的基礎上,應用磁療方法、微電子、計算機技術,以其不燃燒為特點,直接或間接作用於穴位以達到治療保健的目的。應用多功能艾灸儀人們可以在優雅的環境中接受治療,而不必遭受煙熏火燎,燃燒的艾火灼傷皮膚之苦。而且艾灸溫度可調,可以同時多個穴位施灸,顯著提高了灸療的效率和效果。
1、艾灸後的排毒反應
艾灸之後出現排毒反應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正確對待這些排毒反應能夠使得艾灸的效果完全發揮。不同的人對於艾灸之後的排毒反應是不一樣的,有些人的排毒反應只持續幾天,有些人則要持續幾個星期。比較典型的艾灸之後的排毒反應有流鼻涕、咽干舌燥、精神不振等,也有部分人群會出現眼睛發紅、腹瀉等症狀。之所以會出現排毒反應是因為人體在新陳代謝過程當中把一些廢棄物排出了。
2、艾灸的作用
艾灸的主要作用就是養生祛病,適當的艾灸對於延年益壽是非常有幫助的,另外一些免疫力特別低的人群以及經常感冒的人群也可以採取艾灸的方式來改善情況。艾灸的原理就是刺激身體的一些穴位來養護陽氣。艾灸的時間不能夠太長,最好不要超過三十分鍾。另外在艾灸的時候也需要注意距離,不要離皮膚太近,以免皮膚被燙傷,在艾灸之後還需要正確對待排毒反應。
3、艾灸的注意事項
在進行艾灸的時候是有非常多的注意事項的,首先就是需要做好保暖工作,特別是在冬天的時候,不要接觸冰涼的水。另外在進行艾灸期間需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盡量保持情緒穩定。如果腸胃情況並不是很好,那麼就需要注意,在進行艾灸的時候不能夠吃飯。在進行完艾灸之後不要立刻洗澡,最好是等到半個小時以後再洗澡。如果是第一次艾灸,那麼艾灸的時間最好不要太長。
4、艾灸的適宜人群
艾灸是一種非常好的養生辦法,但是並非所有的人都適合艾灸,有一些人艾灸之後反而會有一些不良反應。最適合艾灸的人群就是一些體制寒性的人,這類人的顯著特徵就是怕冷,同時其還有腹部冷痛、拉稀等症狀。這類人可以通過艾灸排出體內濕氣,從而改善這類症狀。與之相對應,熱性體質的人群就不適合艾灸,這類人群的顯著特徵就是口乾、口苦。
5、艾灸的方法和步驟
艾灸的主要原料就是艾條,艾灸的步驟非常簡單,首先就是需要把這個艾條點燃,然後就是把艾條對著特定的穴位熏灼,在熏灼的時候需要注意,不能夠離皮膚太近,否則會使得皮膚出現受傷的情況。艾灸的功能豐富,其主要就是能夠幫助行氣活血,從而達到一定的保健效果。艾灸的頻率也需要注意,不能夠特別頻繁地進行艾灸,否則反而會起到反效果。
10、艾灸的好處?
1、活瘀通絡
我們都知道艾灸是根據人體的經脈進行的,而在經脈就是血液流通運輸的軌道,隨著人體的衰老,經脈之中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堵塞,也就是各種類型的血瘀。
因為不同的物質,也會有不同的名字,有的區域還會形成痰瘀,那麼一旦堵塞形成,血液不通暢,肯定會形成不適和疼痛,這時艾灸就起到了打通堵塞,活瘀通絡的作用。
2、驅寒生溫
生活中有很多人常常感覺體內濕氣嚴重,天氣一旦不好,就會感到四肢發冷,關節疼痛,其實這些人群大可去嘗試一下艾灸,艾灸在過程中可以暖經去寒,對風濕,類風濕,以及其引起的一些關節疼痛都有不錯的緩和效果。
3、預防和保健
同大多數保健養生方式一樣,艾灸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保持持續的艾灸,可以對身體有著保健養護的好處,通過對經脈血管的疏通順氣,可以很好的調理人體氣血,堅持下去對心血管形成有效的保養,保持血液輸送的活力,對內臟和脾胃也是很好的輔助。
一般在艾灸後出現咳嗽,多痰的情況是因為體內肺部和咽喉里長期存在的淤痰,濕毒,通過經脈被艾灸熱力舒張,排出到了口腔,是有益的情況。
同時在此提醒有養生意識的人群,畢竟因為體質差異,各人的身體素質不盡相同,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艾灸,比如三高人群,心肺功能衰弱的人群就需要謹慎決定,總之養生要合理科學,不盲從,不從眾,合適自己實際體質的,才是最好的。
(10)冬季艾灸養生祛病法擴展資料:
許多實驗都證實灸療具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灸療的許多治療作用也是通過調節人體免疫功能實現的,這種作用具有雙向調節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並且在病理狀態下,這種調節作用更明顯。
灸療的用葯情況,雖比不得內治法豐富,但從各種隔物灸及太乙、雷火針灸在臨床應用的情況看也可窺灸療辨證論治之一斑。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灸療主要原料艾的功能。
清代吳儀洛在《本草從新》中說:「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亡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止諸血,溫中開郁,調經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離開了艾,灸療學就不存在了。
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有賴於氣血的作用,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血氣在經脈中流行,完全是由於「氣」的推送。各種原因,如「寒則氣收,熱則氣疾」等,都可影響血氣的流行,變生百病。而氣溫則血滑,氣寒則血澀,也就是說,氣血的運行有遇溫則散,遇寒則凝的特點。
所以朱丹溪說:「血見熱則行,見寒則凝」。因此,凡是一切氣血凝澀,沒有熱象的疾病,都可用溫氣的方法來進行治療。《靈樞·刺節真邪》篇中說:「脈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調,弗能取之」。《靈樞·禁服》亦雲:「陷下者,脈血結於中,血寒,故宜灸之」。
灸法正是應用其溫熱刺激,起到溫經通痹的作用。通過熱灸對經絡穴位的溫熱性刺激,可以溫經散寒,加強機體氣血運行,達到臨床治療目的。所以灸法可用於血寒運行不暢,留滯凝澀引起的痹證、腹瀉等疾病,效果甚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