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家政策扶持農業項目有哪些
國家農業政策扶持項目一:
1.種糧直補政策。
2014年,中央財政將繼續實行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補貼資金原則上要求發放給從事糧食生產的農民,具體由各省級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確定。2014年1月份,中央財政已向各省(區、市)預撥2014年種糧直補資金151億元。
2.農資綜合補貼政策
2014年,中央財政將繼續實行種糧農民農資綜合補貼,補貼資金按照動態調整制度,根據化肥、柴油等農資價格變動,遵循「價補統籌、動態調整、只增不減」的原則及時安排和增加補貼資金,合理彌補種糧農民增加的農業生產資料成本。2014年1月份,中央財政已向各省(區、市)預撥2014年種農資綜合補貼資金1071億元。
3.良種補貼政策
2014年,農作物良種補貼政策對水稻、小麥、玉米、棉花、東北和內蒙古的大豆、長江流域10個省(市)和河南信陽、陝西漢中和安康地區的冬油菜、藏區青稞實行全覆蓋,並對馬鈴薯和花生在主產區開展試點。小麥、玉米、大豆、油菜、青稞每畝補貼10元。其中,新疆地區的小麥良種補貼15元;水稻、棉花每畝補貼15元;馬鈴薯一、二級種薯每畝補貼100元;花生良種繁育每畝補貼50元、大田生產每畝補貼10元。水稻、玉米、油菜補貼採取現金直接補貼方式,小麥、大豆、棉花可採取現金直接補貼或差價購種補貼方式,具體由各省(區、市)按照簡單便民的原則自行確定。
4.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2014年,農機購置補貼范圍繼續覆蓋全國所有農牧業縣(場),補貼對象為納入實施范圍並符合補貼條件的農牧漁民、農場(林場)職工、農民合作社和從事農機作業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補貼機具種類涵蓋12大類48個小類175個品目,在此基礎上各省(區、市)可在12大類內自行增加不超過30個其他品目的機具列入中央資金補貼范圍。
5.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試點政策
2014年繼續在山西、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新疆、寧波、青島、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黑龍江省農墾總局開展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試點工作。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與農機購置補貼相銜接,同步實施。報廢機具種類主要是已在農業機械安全監理機構登記,並達到報廢標准或超過報廢年限的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標准按報廢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的機型和類別確定,拖拉機根據馬力段的不同補貼額從500元到1.1萬元不等,聯合收割機根據喂入量(或收割行數)的不同分為3000元到1.8萬元不等。
6.新增補貼向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產區傾斜政策
國家將加大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實行新增補貼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傾斜政策。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立家庭農場登記制度,明確認定標准、登記辦法、扶持政策。探索開展家庭農場統計和家庭農場經營者培訓工作。推動相關部門採取獎勵補助等多種辦法,扶持家庭農場健康發展。
7.提高小麥、水稻最低收購價政策
為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糧食生產發展,國家繼續在糧食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並適當提高2014年糧食最低收購價水平。2014年生產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提高到每50公斤118元,比2013年提高6元,提價幅度為5.4%;2014年生產的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格分別提高到每50公斤135元、138元和155元,比2013年分別提高3元、3元和5元,提價幅度分別為2.3%、2.2%和3.3%。繼續執玉米、油菜籽、食糖臨時收儲政策。
8.產糧(油)大縣獎勵政策
為改善和增強產糧大縣財力狀況,調動地方政府重農抓糧的積極性,2005年中央財政出台了產糧大縣獎勵政策。2013年,中央財政安排產糧(油)大縣獎勵資金320億元,具體獎勵辦法是依據近年全國各縣級行政單位糧食生產情況,測算獎勵到縣。對常規產糧大縣,主要依據2006-2010年五年平均糧食產量大於4億斤,且商品量(扣除口糧、飼料糧、種子用糧測算)大於1000萬斤來確定;對雖未達到上述標准,但在主產區產量或商品量列前15位,非主產區列前5位的縣也可納入獎勵;上述兩項標准外,每個省份還可以確定1個生產潛力大、對地區糧食安全貢獻突出的縣納入獎勵范圍。
9.生豬大縣獎勵政策
為調動地方政府發展生豬養殖積極性,2013年中央財政安排獎勵資金35億元,專項用於發展生豬生產,具體包括規模化生豬養殖戶(場)圈舍改造、良種引進、糞污處理的支出,以及保險保費補助、貸款貼息、防疫服務費用支出等。獎勵資金按照「引導生產、多調多獎、直撥到縣、專項使用」的原則,依據生豬調出量、出欄量和存欄量權重分別為50%、25%、25%進行測算。2014年中央財政繼續實施生豬調出大縣獎勵。
10.農產品目標價格政策
2014年,國家繼續堅持市場定價原則,探索推進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與政府補貼脫鉤的改革,逐步建立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在市場價格過高時補貼低收入消費者,在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時按差價補貼生產者,切實保證農民收益。2014年,啟動東北和內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探索糧食、生豬等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開展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營銷貸款試點。
11.農業防災減災穩產增產關鍵技術補助政策
2013年,中央財政安排農業防災減災穩產增產關鍵技術補助60.5億元,在主產省實現了小麥「一噴三防」全覆蓋,在西北實施地膜覆蓋等旱作農業技術補助,在東北秋糧和南方水稻實行綜合施肥促早熟補助,針對南方高溫乾旱和洪澇災害安排了恢復農業生產補助,大力推廣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對於預防區域性自然災害、及時挽回災害損失發揮了重要作用。2014年,中央財政將繼續加大相關補助力度,積極推動實際效果顯著的關鍵技術補助常態化。
12.深入推進糧棉油糖高產創建支持政策
2013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20億元,在全國建設12500個萬畝示範片,並選擇5個市(地)、81個縣(市)、600個鄉(鎮)開展整建制推進高產創建試點。2014年,國家將繼續安排20億元專項資金支持糧棉油糖高產創建和整建制推進試點,並在此基礎上開展糧食增產模式攻關,集成推廣區域性、標准化高產高效技術模式,輻射帶動區域均衡增產。
13.園藝作物標准園創建支持政策
2014年,繼續推進園藝作物標准園創建工作,並已按照2013年資金規模的70%撥付地方。繼續抓好蔬菜、水果、茶葉標准園創建,推進標准園由「園」到「區」、由「產」到「銷」拓展,在優勢產區選擇基礎條件好、規模大的標准園,推進規模化經營、標准化生產、品牌化銷售,提升創建水平。在支持新建標准園基礎上,加強集中連片標准化生產示範區建設。繼續做好北方城市冬季設施蔬菜開發。在東北、西北、華北選擇冬春蔬菜自給率低、人口多、產業基礎好的城市,開展北方城市冬季設施蔬菜開發工程,制定設施建造標准和生產技術規范,促進設施標准提高、技術規范提高,推進設施蔬菜規范科學發展,提高北方城市冬季蔬菜的供給能力。同時加強宣傳,充分發揮引導示範作用。
14.測土配方施肥補助政策
2014年,中央財政安排測土配方施肥專項資金7億元,以配方肥推廣和施肥方式轉變為重點,繼續補充完善取土化驗、田間試驗示範等基礎工作,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手機信息服務試點和新型經營主體示範,創新農企合作強化測土配方施肥整建制推進,擴大配方施肥到田覆蓋范圍。2014年,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面積達到14億畝;糧食作物配方施肥面積達到7億畝以上;免費為1.9億農戶提供測土配方施肥指導服務,力爭實現示範區畝均節本增效30元以上。
15.土壤有機質提升補助政策
2014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8億元,通過物化和資金補助等方式,調動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民的積極性,鼓勵和支持其應用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技術,促進秸稈等有機肥資源轉化利用,提升耕地質量。2014年繼續在適宜地區推廣秸稈還田腐熟技術、綠肥種植技術和大豆接種根瘤菌技術,同時,重點在南方水稻產區開展酸化土壤改良培肥綜合技術推廣,在北方糧食產區開展增施有機肥、鹽鹼地嚴重地區開展土壤改良培肥綜合技術推廣。
16.做大做強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支持政策
2014年,農業部將會同有關部委繼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進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做大做強。一是強化項目支持。通過種子工程等項目,支持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建設育種創新基地。推動新布局的國家和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產業化技術創新平台優先向符合條件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傾斜。推動國家相關科研計劃和專項加大對企業商業化育種的支持力度。發揮現代種業發展基金的引導作用,吸引社會、金融資本支持企業開展商業化育種。二是推動科技資源向企業流動。推動公益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將國家撥款形成的育種材料、新品種和技術成果,申請品種權、專利等知識產權,鼓勵作價到企業投資入股或上市交易。研究確定科研成果的機構和科研人員權益比例,並在部分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試點。
17.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支持政策
近年來,農業部在種植、畜牧、水產和農墾等行業開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試點,部分省、市也圍繞地方追溯平台建設積極嘗試,取得了一些經驗和成效。經國家發改委批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正式納入《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總投資4985萬元,專項用於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設和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系統的統一開發。
從2006年開始,中央財政每年安排2500萬財政補助資金補助農業標准化實施示範工作。2014年,中央財政繼續安排2340萬財政資金補助農業標准化實施示範工作,在全國范圍內,依託「三園兩場」、「三品一標」集中度高的縣(區)創建農業標准化示範縣44個。補助資金主要用於示範品種生產技術規程等標準的集成轉化和印發、標準的宣傳和培訓、核心示範區的建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檔案記錄的建立以及品牌培育等工作。
19.畜牧良種補貼政策
從2005年開始,國家實施畜牧良種補貼政策。2013年投入畜牧良種補貼資金12億元,主要用於對項目省養殖場(戶)購買優質種豬(牛)精液或者種公羊、氂牛種公牛給予價格補貼。生豬良種補貼標准為每頭能繁母豬40元;奶牛良種補貼標准為荷斯坦牛、娟姍牛、奶水牛每頭能繁母牛30元,其他品種每頭能繁母牛20元;肉牛良種補貼標准為每頭能繁母牛10元;羊良種補貼標准為每隻種公羊800元;氂牛種公牛補貼標准為每頭種公牛2000元。2014年國家將繼續實施畜牧良種補貼政策。
20.畜牧標准化規模養殖扶持政策
從2007年開始,中央財政每年安排25億元在全國范圍內支持生豬標准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2008年中央財政安排2億元資金支持奶牛標准化規模養殖小區(場)建設,2009年開始中央資金增加到5億元,2013年中央資金增至10.06億元;2012年中央財政新增1億元支持內蒙古、四川、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肉牛肉羊標准化規模養殖場(小區)開展標准化改擴建。支持資金主要用於養殖場(小區)水電路改造、糞污處理、防疫、擠奶、質量檢測等配套設施建設等。2014年國家將繼續支持畜禽標准化規模養殖。
21.動物防疫補貼政策
我國動物防疫補助政策主要包括以下4個方面:一是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補助政策,國家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小反芻獸疫(限西藏、新疆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重大動物疫病實行強制免疫政策;強制免疫疫苗由省級政府組織招標采購,獸醫部門逐級免費發放給養殖場(戶);疫苗經費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按比例分擔,養殖場(戶)無需支付強制免疫疫苗費用。二是畜禽疫病撲殺補助政策,國家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小反芻獸疫發病動物及同群動物和布病、結核病陽性奶牛實施強制撲殺;對因重大動物疫病撲殺畜禽給養殖者造成的損失予以補助,補助經費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承擔。
22.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
為加強草原生態保護,保障牛羊肉等特色畜產品供給,促進牧民增收,從2011年起,國家在內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和雲南等8個主要草原牧區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面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內容主要包括:實施禁牧補助,對生存環境非常惡劣、草場嚴重退化、不宜放牧的草原,實行禁牧封育,中央財政按照每畝每年6元的測算標准對牧民給予補助,初步確定5年為一個補助周期;實施草畜平衡獎勵,對禁牧區域以外的可利用草原,在核定合理載畜量的基礎上,中央財政對未超載的牧民按照每畝每年1.5元的測算標准給予草畜平衡獎勵;給予牧民生產性補貼,包括畜牧良種補貼、牧草良種補貼(每年每畝10元)和每戶牧民每年500元的生產資料綜合補貼。
23.振興奶業支持苜蓿發展政策
為提高我國奶業生產和質量安全水平,從2012年起,農業部和財政部實施「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中央財政每年安排3億元支持高產優質苜蓿示範片區建設,片區建設以3000畝為一個單元,一次性補貼180萬元(每畝600元),重點用於推行苜蓿良種化、應用標准化生產技術、改善生產條件和加強苜蓿質量管理等方面,2014年將繼續實施「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
24.漁業柴油補貼政策
漁業油價補助是黨中央、國務院出台的一項重要的支漁惠漁政策,也是目前國家對漁業最大的一項扶持政策。根據《漁業成品油價格補助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漁業油價補助對象包括:符合條件且依法從事國內海洋捕撈、遠洋漁業、內陸捕撈及水產養殖並使用機動漁船的漁民和漁業企業。2014年將繼續實施這項補貼政策。
25.漁業資源保護補助政策
2013年落實漁業資源保護與轉產轉業轉移支付項目資金4億元,其中用於水生生物增殖放流30600萬元,海洋牧場示範區建設9400萬元。2014年該項目將繼續實施。
26.以船為家漁民上岸安居工程
2013年開始,中央對以船為家漁民上岸安居給予補助,無房戶、D級危房戶和臨時房戶戶均補助2萬元,C級危房戶和既有房屋不屬於危房但住房面積狹小戶戶均補助7500元。以船為家漁民上岸安居工程的補助對象按長期作業地確定,2010年12月31日前登記在冊的漁戶至少滿足以下條件之一的可列為補助對象:一是長期以漁船(含居住船或兼用船)為居所;二是無自有住房或居住危房、臨時房、住房面積狹小(人均面積低於13平方米),且無法納入現有城鎮住房保障和農村危房改造范圍。
27.海洋漁船更新改造補助政策
自2012年9月開始,國家安排42億多元用於海洋漁船更新改造。漁船更新改造堅持漁民自願的原則,重點更新淘汰高耗能老舊船,將漁船更新改造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海洋漁業生產方式轉型相結合,形成到較遠海域作業的能力。中央投資按每艘船總投資的30%上限補助,且原則上不超過漁船投資補助上限。中央補助投資要採取先建後補的方式,按照建造進度分批撥付,不得用於償還拖欠款,不得用於購買國外設備。國家不再批准建造底拖網、帆張網和單船大型有囊燈光圍網等對資源破壞強度大的作業船型。
28.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支持政策
2014年將繼續加大對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的政策扶持力度,著力將示範區打造成為現代農業排頭兵和農業改革試驗田。一是認定第二批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和第三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和示範區規模,更好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二是繼續實施「以獎代補」政策,對投入整合力度大、創新舉措實、合作組織發展好、主導產業提升和農民增收明顯的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示範區給予1000萬元左右的獎勵。
29.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支持政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2014年中央1號文件對進一步做好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2014年的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將緊緊圍繞貫徹落實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以啟動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和試驗項目、組織召開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交流會、完成改革試驗項目中期評估三大工作為重點,充實試驗內容,完善工作機制,加大試驗項目組織實施力度,力爭在體制機制創新上取得新突破,為新時期農村改革發展積累經驗、探索路子。
30.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支持政策
2013年,中央財政安排5億元轉移支付資金,採取「先建後補」方式,按照不超過單個設施平均建設造價30%的標准實行全國統一定額補助,扶持農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馬鈴薯貯藏窖、果蔬貯藏庫和烘乾房等三大類19種規格的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實施區域為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福建、河南、湖南、四川、雲南、陝西、甘肅、寧夏、新疆等13個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197個縣(市、區、旗、團場)。2014年,將繼續組織實施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
31.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
為推進全國鮮活農產品市場供應,降低流通費用,全國所有收費公路(含收費的獨立橋梁、隧道)全部納入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網路范圍,對整車合法裝載運輸鮮活農產品車輛免收車輛通行費。納入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網路的公路收費站點,要開辟「綠色通道」專用道口,設置「綠色通道」專用標識標志,引導鮮活農產品運輸車輛優先快速通過。鮮活農產品品種范圍,新鮮蔬菜包括11類66個品種、新鮮水果包括7類42個品種、鮮活水產品包括8個品種、活的畜禽包括3類11個品種、新鮮的肉蛋奶包括7個品種,以及馬鈴薯、甘薯(紅薯、白薯、山葯、芋頭)、鮮玉米、鮮花生。「整車合法裝載」
32.生鮮農產品流通環節稅費減免政策
為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切實減輕物流企業稅收負擔,免徵蔬菜流通環節增值稅。蔬菜是指可作副食的草本、木本植物,經挑選、清洗、切分、晾曬、包裝、脫水、冷藏、冷凍等工序加工的蔬菜,屬於蔬菜范圍。各種蔬菜罐頭,指蔬菜經處理、裝罐、密封、殺菌或無菌包裝而製成的食品,不屬於所述蔬菜的范圍。2013年1月11日下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降低流通費用提高流通效率綜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3]5號)要求,繼續對鮮活農產品實施從生產到消費的全環節低稅收政策,將免徵蔬菜流通環節增值稅政策擴大到部分鮮活肉蛋產品。2014年國家將繼續實行生鮮農產品流通環節稅費減免政策。
33.農村沼氣建設政策
2014年,因地制宜發展戶用沼氣和規模化沼氣。在尊重農民意願和需求的前提下,優先在丘陵山區、老少邊窮和集中供氣無法覆蓋的地區,發展戶用沼氣。支持為農戶供氣的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鼓勵農民合作社、村委會和企業承擔建設沼氣工程,把開展沼渣、沼液利用作為項目立項審核的重要內容;創新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機制,建立產業化發展平台,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沼氣建設和運營,拓寬沼氣使用出口。依託公益性(農業)行業科技專項,加大研發攻關力度,加快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更新換代,提高沼氣項目工藝技術水平。在有條件地區試點推廣政府購買沼氣服務,健全服務體系,多措並舉提高沼氣服務質量和水平。
34.開展農業資源休養生息試點政策
按照國務院有關部署,目前,農業部正會同有關部門編制《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4-2020年)》,同時配合國家發改委編制《農業突出環境治理總體規劃(2014-2018年)》,不斷建立健全農業資源保護政策和農業生態環境補償機制,促進農業環境和生態改善。規劃中的農業環境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一是開展耕地重金屬污染治理。以南方酸性水稻土產區為重點區域,以降低農產品中重金屬含量為核心目標,以農藝措施為主體、輔以工程治理手段,在摸清污染底數的基礎上,對污染耕地實行邊生產、邊修復,同時對示範農戶進行合理補償。二是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在農業面源污染嚴重或環境敏感的流域,開展典型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示範建設。在養殖、地膜、秸稈等污染問題突出區域,實施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農田殘膜回收與再生、秸稈綜合利用、水產養殖污染治理等示範建設。三是開展地表水過度開發和地下水超采治理。
35.開展村莊人居環境整治政策
推進新一輪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重點治理農村垃圾和污水。推行縣域農村垃圾和污水治理的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有條件的地方推進城鎮垃圾污水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建立村莊保潔制度,推行垃圾就地分類減量和資源回收利用。深入開展全國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交通便利且轉運距離較近的村莊,生活垃圾可按「戶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的方式處理;交通不便或轉運距離較遠的,可就近分散處理。離城鎮較遠且人口較多的村莊,可建設村級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人口較少的村莊可建設戶用污水處理設施。大力開展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整鄉整村推進農村河道綜合治理。
36.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政策
2014年,農業部將進一步擴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使試點縣規模達到300個,新增200個試點縣,每個縣選擇2-3個主導產業,重點面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中的帶頭人、骨幹農民等,圍繞主導產業開展從種到收、從生產決策到產品營銷的全過程培訓,重點探索建立教育培訓、認定管理和扶持政策三位一體的制度體系,吸引和培養造就大批高素質農業生產經營者,支撐現代農業發展,確保農業發展後繼有人。
37.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示範縣建設政策
2014年,中央財政安排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26億元,基本覆蓋全國農業縣。主要用於支持項目縣深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完善以「包村聯戶」為主要形式的工作機制和「專家+農業技術人員+科技示範戶+輻射帶動戶」的服務模式,培育科技示範戶,實施農技推廣服務特崗計劃,開展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建立健全縣鄉村農業科技試驗示範網路,全面推進農業科技進村入戶。
38.陽光工程政策
2014年,國家將繼續組織實施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以提升綜合素質和生產經營技能為主要目標,對務農農民免費開展專項技術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和系統培訓。陽光工程由各級農業主管部門組織實施,農廣校、農技推廣機構、農機校、農業職業院校及有條件的培訓機構承擔具體培訓工作。
39.培養農村實用人才政策
2014年繼續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大學生村官示範培訓,增選一批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依託培訓基地舉辦117期示範培訓班,通過專家講課、參觀考察、經驗交流等方式,培訓8700名農村基層組織負責人、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和3000名大學生村官,同時帶動各省區市大規模開展培訓工作,培養致富帶頭人和現代農業經營者。
40.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政策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促進有能力在城鎮合法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鼓勵各地從實際出發制定相關政策,解決好轄區內農業轉移人口在本地城鎮的落戶問題。二是擴大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范圍。全面實行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逐步推進居住證持有人享有與居住地居民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農民工同工同酬。
2、國家對承包荒山注冊公司植樹造林的項目有哪些扶持
具體咨詢當地的林業局,進入當地的林業局官方網站查詢相關文件,每個地方的地方政策不專一樣的。
開展農屬業資源休養生息試點政策
規劃中的農業環境治理措施主要包括:
一是開展耕地重金屬污染治理。
二是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
三是開展地表水過度開發和地下水超采治理。
四是開展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在25度以上陡坡耕地、嚴重沙化耕地和15-25度重要水源地實行退耕。
五是開展農牧交錯帶已墾草原治理。
六是開展東北黑土地保護。七是開展濕地恢復與保
3、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的文件解讀
2014年1月19日,中央一號文件下發全國,再次吹響了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集結號,打響了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發令槍。新一輪農村改革,針對的病根是城鄉二元結構體制,瞄準的目標是健全城鄉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把握的要義是城鄉統籌聯動,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優化公共資源均衡配置,讓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不是為改而改,是由問題倒逼的。中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農業現代化落在了後邊,農業還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形成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呼喚更深入的體制突破。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矛盾日益尖銳,「中央要糧食、地方要財政、農民要收入」的不同利益協調難度增大,保護農業資源、保障農民利益需要更剛性的制度保障。小規模的分散經營與發展現代農業不相適應,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更加緊迫,培育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型經營主體亟待農業經營體系創新。農村人口大規模流動,「三留守」問題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心頭牽掛」,完善和創新鄉村治理機制,讓農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跟上經濟社會結構變化步伐成為當務之急。
總之,「三農」發展的很多難題,不靠改革破解不了;農村生產力發展,不靠改革適應不了;農民群眾的期待期盼,不靠改革實現不了。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穩中求進,改革創新,堅決破除體制機制的弊端,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城鎮化的車輪在帶著億萬農民進城就業的同時,也給廣袤的田野留下了大大的問號:今後誰來種地?地怎麼種?小規模的分散經營與發展現代農業不相適應,眼下,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更加緊迫,培育發展現代農業的新型經營主體亟待農業經營體制創新。2014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給出了破題之策,就是以解決地怎麼種為導向,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亮點一:鼓勵農戶流轉土地經營權
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探索建立工商企業流轉農業用地風險保障金制度
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是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重要途徑,也是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截至2013年6月底,全國農戶承包土地流轉面積達到3.1億畝,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積的23.9%。2014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要求鼓勵有條件的農戶流轉承包土地的經營權。需要明確的是,鼓勵流轉的是經營權,而不能誤讀為其他別的什麼權利。一號文件把經營權從承包經營權中分離出來,實現了理論和實踐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意圖是在維護農戶土地承包權長久不變的基礎上,為實現適度規模經營開拓發展空間。
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也鼓勵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種養業,但要建立嚴格的准入和監管制度。一號文件要求探索建立工商企業流轉農業用地風險保障金制度,嚴禁農用地非農化。工商企業租賃農地必須從事農業,還得用保障金的形式來防範經營風險可能對農民利益造成的損害。
文件特別指出,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要尊重農民意願,不能強制推動。農民想種自己承包的地,就讓他自己種,任何人無權干涉。規模經營也應適度,要與農業人口轉移、農業技術進步、農業社會化水平相適應,而不是土地經營規模越大越好。
亮點二: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主體蓬勃興起。中國有種糧大戶(南方經營耕地面積50畝以上、北方100畝以上)68.2萬戶,經營全國7.3%的耕地,產了全國12.7%的糧食;全國糧食生產合作社有5.59萬個,經營全國4.0%的耕地,產了全國8.2%的糧食。截至2013年9月底,全國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達到91.1萬家,入社社員6838萬戶。
一號文件明確,扶持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財政補貼、用地指標、金融支持、稅收優惠、人員培訓等方面,出台了扶持這些主體的一系列政策,其中允許財政項目資金直接投向符合條件的合作社,允許財政補助形成的資產轉交合作社持有和管護,這些有力度的舉措,必然為新型主體成長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促進它們盡快與作為基礎的農戶家庭經營共同構築立體式的經營結構。
亮點三:農戶家庭經營是基本面
從農業生產特性和國際普遍經驗看,家庭經營始終是農業生產最根本、最基礎的組織形式。新型主體和適度規模經營,應當在農戶家庭的土壤上繁衍和發展。同時,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里,農戶家庭無論在主體數量上還是經營土地的數量上,都仍將占據絕大多數。
因此,一號文件指出,必須堅持家庭經營與多種經營形式共同發展。無論怎麼創新農業經營體系,都必須堅持集體土地的承包權屬於農戶家庭,在鼓勵、支持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的同時,也不能忽視農戶家庭經營這個基本面,這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根本。 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
從農田到餐桌,農產品數量和質量都要保安全
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秦富說,去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20字方針,這次中央一號文件則提出抓緊構建新形勢下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體現了把糧食安全作為重中之重的地位,上升到了基本國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認為,糧食安全新戰略是重大創新。新戰略鼓勵集中力量保重點、保口糧,適度進口則是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開放的環境下,要更好統籌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同時,立足國內解決吃飯問題,飯碗端在自己手裡的立場沒有變,要提高國內產能,通過科技支撐,使口糧得到更好保證。
文件提出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對此表示,此次文件和以往最大不同在於,從注重數量轉為數量質量並重,以可持續的方式確保數量、質量雙安全。這是解決當前人們對農產品信任危機的根本手段。
在農業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王東陽看來,文件一大亮點是突出強調了食品安全的責任,把食品安全納入考核評價。以前農產品質量安全出現問題,更多的是追究個人和經營主體的責任,這次明確地方政府屬地責任,並列入考核評價,有利於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責任落到實處,把監管的網撒下去,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抓緊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建立農業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
文件提出,促進生態友好型農業發展,開展農業資源休養生息試點,加大生態保護建設力度。抓緊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為此,國家將完善森林、草原、濕地、水土保持等生態補償制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說,中國農業資源環境已到了承載極限。土地重金屬污染、地下水的過度開采、過度使用化肥農葯等問題,急需得到切實有效改善。耕地、林地、水等農業資源到了該休養生息的階段,必須實現制度創新才能從根本上轉變發展方式。農業資源要得到休養生息,政府必須要有配套措施,保證農民收入水平不降低。要承擔農業資源與糧食生產能力代際傳承的歷史責任,留一點良田給子孫後代。
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資源與環境經濟研究室主任朱立志說,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在路徑方面要著重以科技創新提高水、農葯、化肥等農業資源利用效率。在發展目標上既要考慮可持續發展,還要考慮穩定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強調可持續發展不能侵害農民利益。在發展步驟上要堅持穩中求進,科學規劃。如先保護污染嚴重的地區和生態環境脆弱地區,然後推廣開來,有序推進。
「既要謀劃地上的生產量,還要關注地下的生產力,要藏力於地、心有底氣,培肥地力,把農業的生產力藏在地下。」朱立志說,「應適當分區休養生息。如糧食主產區糧食減緩增產幅度,非主產區增加一點。另外,水生植物澱粉和山林植物澱粉的生產潛力還沒有充分發揮,山水林都能夠產生糧食油料,要有『立體糧食』的思路。」
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不讓鄉村成故園
文件提出,城鄉統籌聯動,讓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對此,文件確定了開展村莊人居環境整治、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等重點工作。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一些農村「垃圾靠風吹,污水靠蒸發」,生態環境、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非常糟糕。如何建設美麗鄉村值得研究。未來我國即使實現70%的城鎮化率,還有四五億人在農村。農村環境改善,政府要積極承擔,不能成為記憶中的故園。
葉興慶說,通過美麗鄉村建設,建設農民美好生活的家園,讓留在農村的農民能夠享受更好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逐步提高農村公共服務質量,從而實現城鄉居民在社會保障制度並軌,縮小城鄉公共服務差異。對此,一要讓人出得來,保障各種權利,土地、住房等財產要保護;二要進得來留得下,使農民能穩定就業,融入城市社會保障體系,享受均等公共服務。
承包地「三權分離」,相關法律待修訂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成為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大平台、新亮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教授黨國英說,一號文件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的重大問題歸根到底都涉及農村土地。如探索推進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與政府補貼脫鉤,逐步建立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涉及農業支持政策核心的提高補貼精準性問題,必須從農村承包地確地確權確股著手。
「農業補貼要提高精準性,使補貼真正流向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要容易認定、方便操作,就必須加快農村承包地產權明晰。」黨國英說,「這樣才能真正從農民中培育專業大戶,使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業支持政策惠及種地農民。」 一號文件全姓「農」
中央一號文件指的是中共中央每年發布的第一份文件。從2004年起,一號文件連續11年「鎖定」三農主題。
2004年
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
2005年
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
2006年
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
2007年
關於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
2008年
關於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
2009年
關於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
2010年
關於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
2011年
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
2012年
關於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
2013年
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
2014年
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
4、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我國政府將如何做好農業的可持續(現代農業方面)?現代農業國家定位要求?
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
從農田到餐桌,農產品數量和質量都要保安全
文件確定,以解決好地怎麼種為導向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以解決好地少水缺資源環境約束為導向深
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破除體制弊端
入推進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以滿足吃得好吃得安全為導向大力發展優質安全的農產品。
2013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20字方針。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則提出抓緊構建新形勢下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體現了把糧食安全作為重中之重的地位,上升到了基本國策。
糧食安全新戰略是重大創新。新戰略鼓勵集中力量保重點、保口糧,適度進口則是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開放的環境下,應該更好統籌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同時,立足國內解決吃飯問題,飯碗端在自己手裡的立場沒有變,要提高國內產能,通過科技支撐,使口糧得到更好保證。
文件一大亮點是突出強調了食品安全的責任,把食品安全納入考核評價。以前農產品質量安全出現問題,更多的是追究個人和經營主體的責任,這次明確地方政府屬地責任,並列入考核評價,有利於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責任落到實處,把監管的網撒下去,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抓緊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
文件提出,促進生態友好型農業發展,開展農業資源休養生息試點,加大生態保護建設力度。抓緊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為此,國家將完善森林、草原、濕地、水土保持等生態補償制度。
中國農業資源環境已到了承載極限。土地重金屬污染、地下水的過度開采、過度使用化肥農葯等問題,急需得到切實有效改善。耕地、林地、水等農業資源到了該休養生息的階段,必須實現制度創新才能從根本上轉變發展方式。農業資源要得到休養生息,政府必須要有配套措施,保證農民收入水平不降低。這一代人要承擔農業資源與糧食生產能力代際傳承的歷史責任,留一點良田給子孫後代。
既要謀劃地上的生產量,還要關注地下的生產力,要藏力於地、心有底氣,培肥地力,把農業的生產力藏在地下。應適當分區休養生息。如糧食主產區糧食減緩增產幅度,非主產區增加一點。另外,水生植物澱粉和山林植物澱粉的生產潛力還沒有充分發揮,山水林都能夠產生糧食油料,要有『立體糧食』的思路。
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機制,不讓鄉村成故園
文件提出,城鄉統籌聯動,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讓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對此,文件確定了開展村莊人居環境整治、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等重點工作。
如何建設美麗鄉村值得研究。未來中國即使實現70%的城鎮化率,還有四五億人在農村。農村環境改善,政府要積極承擔,不能成為記憶中的故園。
通過美麗鄉村建設,建設農民美好生活的家園,讓留在農村的農民能夠享受更好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逐步提高農村公共服務質量,從而實現城鄉居民在社會保障制度並軌,縮小城鄉公共服務差異。對此,一要讓人出得來,保障各種權利,土地、住房等財產要保護;二要進得來留得下,使農民能穩定就業,融入城市社會保障體系,享受均等公共服務。
承包地「三權分離」,相關法律待修訂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成為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大平台、新亮點。
一號文件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的重大問題歸根到底都涉及農村土地。如探索推進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與政府補貼脫鉤,逐步建立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涉及農業支持政策核心的提高補貼精準性問題,必須從農村承包地確地確權確股著手。
農業補貼要提高精準性,使補貼真正流向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要容易認定、方便操作,就必須加快農村承包地產權明晰。這樣才能真正從農民中培育專業大戶,使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業支持政策惠及種地農民。
文件提出落實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離」正式提上農村土地制度和產權法治建設層面,再一次推動農村生產力的大釋放。依法推動承包權主體同經營權主體分離,是生產力、生產關系調整之必需,也是保障農民權益當務之急。
文件多次提出推動修訂相關法律法規。當務之急,包括修改農村土地承包法、物權法等。承包經營權分離、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等涉及產權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應堅持頂層設計、長遠立法與試點結合,可以確保改革紅利最大釋放並用之於農。
完善農村物流體系
2014年一號文件提出要完善農村物流服務體系,加快郵政系統服務「三農」綜合平台建設,實施村內道路硬化工程,以西部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為重點加快農村公路建設。要實施村內道路硬化工程,加強村內道路、供排水等公用設施的運行管護。要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
4聚焦三農
一號文件全姓「農」
中央一號文件指的是中共中央每年發布的第一份文件。從2004年起,一號文件連續11年「鎖定」三農主題。
2004年
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
2005年
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
2006年
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
2007年
關於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
2008年
關於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
2009年
關於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
2010年
關於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8]
2011年
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
2012年
關於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
2013年
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
2014年
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
5相關解讀
「逐步減少或取消產糧大縣縣級保費補貼」「不斷提高稻穀、小麥、玉米三大糧食品種保險的覆蓋面和風險保障水平」「鼓勵保險機構開展特色優勢農產品保險」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就中國農業保險發展作出諸多詳細部署。
文件所涉及內容契合了當前中國農業保險發展的實際,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很強,將對完善中國農業保險制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加大糧食作物保險支持力度
一號文件強調確保糧食安全,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不斷提高三大糧食品種保險的覆蓋面和保障水平,這對於保障糧食生產的資金供給,保障糧食安全將起到重要作用。
減少或取消產量大縣縣級保費補貼的決策非常正確。由於糧食生產大縣往往是財政弱縣,缺少配套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財力,保得越多,補貼得越多。地方政府沒有積極性推廣農業保險,甚至會助長個別地方弄虛作假。
以獎代補支持特色農產品保險
中國農業保險覆蓋品種主要集中在糧棉油等對國計民生有重要影響的產品,而對水果、蔬菜等一些地方特色甚至是一些地方的支柱性產業還沒有完全覆蓋。與在糧食類政策性保險中,中央承擔主要責任的財政配套方式不同,在特色農業的政策性保險中,一直是以地方財政配套為主。
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保險機構開展特色優勢農產品保險,有條件的地方提供保費補貼,中央財政通過以獎代補等方式予以支持」。這釋放了中央支持農業保險產品創新、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的積極信號。
試點目標價格保險
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啟動東北和內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探索糧食、生豬等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
中國農業保險基本都是成本保險,保障水平低,不能完全解決受災農民的生產問題,因此對農民的吸引力不大。有些地方的參保率較高,很大程度上靠行政推動。
價格保險,既能解決受災問題,也能平抑農產品價格大幅波動的影響。配合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是很好的思路。
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多年提及農業保險大災風險的問題,2014年在一號文件中明確要求「規范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准備金管理,加快建立財政支持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
不久前財政部發布農業保險大災准備金管理辦法,對保險企業大災風險准備金的計提等方面進行了相應規定,但大災風險分散機制是一個系統的制度,僅僅靠企業自身的力量是不夠的,積極推進中央和省級建立健全相應制度是未來工作的重點。
對文件提出的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險,保險市場的供給和需求應是多元化的,互助合作保險的發展將起到拾遺補缺的作用,正當其時。
破除體制弊端
意見確定,進一步解放思想,穩中求進,改革創新,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文件確定,2014年及今後一個時期,要完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強化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建立農業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農村金融制度創新,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改善鄉村治理機制。
深化農村改革不搞「一刀切」。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提出,鼓勵探索創新,在明確底線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試,尊重農民群眾實踐創造;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允許採取差異性、過渡性的制度及政策安排。
5、請問今年糧補什麼時候下來,還得等多久?
已經發到各省 什麼時候發看你們省部的大老爺心情
2015年國家深化農村改革、支持糧食生產、促進農民增收最新出台的政策措施:
1.種糧直補政策
中央財政將繼續實行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補貼資金原則上要求發放給從事糧食生產的農民,具體由各省級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確定。2014年1月份,中央財政已向各省(區、市)預撥2015年種糧直補資金151億元。
2.農資綜合補貼政策
2015年1月份,中央財政已向各省(區、市)預撥種農資綜合補貼資金1071億元。
3.良種補貼政策
小麥、玉米、大豆、油菜、青稞每畝補貼10元。其中,新疆地區的小麥良種補貼15元;水稻、棉花每畝補貼15元;馬鈴薯一、二級種薯每畝補貼100元;花生良種繁育每畝補貼50元、大田生產每畝補貼10元。
4.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實行定額補貼,即同一種類、同一檔次農業機械在省域內實行統一的補貼標准。
5.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試點政策
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標准按報廢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的機型和類別確定,拖拉機根據馬力段的不同補貼額從500元到1.1萬元不等,聯合收割機根據喂入量(或收割行數)的不同分為3000元到1.8萬元不等。
6.新增補貼向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產區傾斜政策
國家將加大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實行新增補貼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傾斜政策。
7.提高小麥、水稻最低收購價政策
2014 年生產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提高到每50公斤118元,比2013年提高6元,提價幅度為5.4%;2014年生產的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格分別提高到每50公斤135元、138元和155元,比2013年分別提高3元、3元和5元,提價幅度分別為2.3%、2.2%和 3.3%。2015年,繼續執玉米、油菜籽、食糖臨時收儲政策。
8.產糧(油)大縣獎勵政策
常規產糧大縣獎勵標准為500-8000萬元,獎勵資金作為一般性轉移支付,由縣級人民政府統籌使用,超級產糧大縣獎勵資金用於扶持糧食生產和產業發展。在獎勵產糧大縣的同時,中央財政對13個糧食主產區的前5位超級產糧大省給予重點獎勵,其餘給予適當獎勵,獎勵資金由省級財政用於支持本省糧食生產和產業發展。
油菜籽增加獎勵系數20%,大豆已納入產糧大縣獎勵的繼續予以獎勵;入圍縣享受獎勵資金不得低於100萬元,獎勵資金全部用於扶持油料生產和產業發展。
9.生豬大縣獎勵政策
依據生豬調出量、出欄量和存欄量權重分別為50%、25%、25%進行測算。中央財政繼續實施生豬調出大縣獎勵。
10.農產品目標價格政策
2015年,啟動東北和內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探索糧食、生豬等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開展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營銷貸款試點。
11.農業防災減災穩產增產關鍵技術補助政策
中央財政安排農業防災減災穩產增產關鍵技術補助60.5億元,在主產省實現了小麥「一噴三防」全覆蓋。
12.深入推進糧棉油糖高產創建支持政策
2013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20億元,在全國建設12500個萬畝示範片,並選擇5個市(地)、81個縣(市)、600個鄉(鎮)開展整建制推進高產創建試點。2015年,國家將繼續安排20億元專項資金支持糧棉油糖高產創建和整建制推進試點,並在此基礎上開展糧食增產模式攻關,集成推廣區域性、標准化高產高效技術模式,輻射帶動區域均衡增產。
13.園藝作物標准園創建支持政策
2015年,繼續推進園藝作物標准園創建工作,並已按照2013年資金規模的70%撥付地方。
14.測土配方施肥補助政策
2015年,中央財政安排測土配方施肥專項資金7億元。2015年,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面積達到14億畝;糧食作物配方施肥面積達到7億畝以上;免費為1.9億農戶提供測土配方施肥指導服務,力爭實現示範區畝均節本增效30元以上。
15.土壤有機質提升補助政策
2015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8億元,繼續在適宜地區推廣秸稈還田腐熟技術、綠肥種植技術和大豆接種根瘤菌技術,同時,重點在南方水稻產區開展酸化土壤改良培肥綜合技術推廣,在北方糧食產區開展增施有機肥、鹽鹼地嚴重地區開展土壤改良培肥綜合技術推廣。
16.做大做強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支持政策
農業部將會同有關部委繼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進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做大做強。一是強化項目支持。二是推動科技資源向企業流動。三是優化種業發展環境。
17.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支持政策
經國家發改委批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正式納入《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總投資4985萬元,專項用於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設和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系統的統一開發。
18.農業標准化生產支持政策
中央財政繼續安排2340萬財政資金補助農業標准化實施示範工作,在全國范圍內,依託「三園兩場」、「三品一標」集中度高的縣(區)創建農業標准化示範縣44個。
19.畜牧良種補貼政策
生豬良種補貼標准為每頭能繁母豬40元;奶牛良種補貼標准為荷斯坦牛、娟姍牛、奶水牛每頭能繁母牛30元,其他品種每頭能繁母牛20元;肉牛良種補貼標准為每頭能繁母牛10元;羊良種補貼標准為每隻種公羊800元;氂牛種公牛補貼標准為每頭種公牛2000元。2014年國家將繼續實施畜牧良種補貼政策。
20.畜牧標准化規模養殖扶持政策
從2007年開始,中央財政每年安排25億元在全國范圍內支持生豬標准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支持資金主要用於養殖場(小區)水電路改造、糞污處理、防疫、擠奶、質量檢測等配套設施建設等。2015年國家將繼續支持畜禽標准化規模養殖。
21.動物防疫補貼政策
2015年,中央財政將繼續實施動物防疫補助政策。
22.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
中央財政按照每畝每年6元的測算標准對牧民給予補助,初步確定5年為一個補助周期;中央財政對未超載的牧民按照每畝每年1.5元的測算標准給予草畜平衡獎勵;給予牧民生產性補貼,包括畜牧良種補貼、牧草良種補貼(每年每畝10元)和每戶牧民每年500元的生產資料綜合補貼。2015年,國家將繼續在13省(區)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
23.振興奶業支持苜蓿發展政策
中央財政每年安排3億元支持高產優質苜蓿示範片區建設,片區建設以3000畝為一個單元,一次性補貼180萬元(每畝600元),重點用於推行苜蓿良種化、應用標准化生產技術、改善生產條件和加強苜蓿質量管理等方面,2015年將繼續實施「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
24.漁業柴油補貼政策
根據《漁業成品油價格補助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漁業油價補助對象包括:符合條件且依法從事國內海洋捕撈、遠洋漁業、內陸捕撈及水產養殖並使用機動漁船的漁民和漁業企業。2015年將繼續實施這項補貼政策。
25.漁業資源保護補助政策
2013年落實漁業資源保護與轉產轉業轉移支付項目資金4億元,其中用於水生生物增殖放流30600萬元,海洋牧場示範區建設9400萬元。2015年該項目將繼續實施。
26.以船為家漁民上岸安居工程
2013年開始,中央對以船為家漁民上岸安居給予補助,無房戶、D級危房戶和臨時房戶戶均補助2萬元,C級危房戶和既有房屋不屬於危房但住房面積狹小戶戶均補助7500元。2015年國家將繼續實施這一政策。
27.海洋漁船更新改造補助政策
中央投資按每艘船總投資的30%上限補助,且原則上不超過漁船投資補助上限。2015年該項目將繼續實施。
28.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支持政策
對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示範區給予1000萬元左右的獎勵。力爭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今年對示範區建設的貸款余額不低於300億元。
29.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支持政策
2015年的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以啟動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和試驗項目、組織召開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交流會、完成改革試驗項目中期評估三大工作為重點。
30.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支持政策
2015年,將繼續組織實施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按照不超過單個設施平均建設造價30%的標准實行全國統一定額補助
31.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
對目錄范圍內的鮮活農產品與目錄范圍外的其他農產品混裝,且混裝的其他農產品不超過車輛核定載質量或車廂容積20%的車輛,比照整車裝載鮮活農產品車輛執行,對超限超載幅度不超過5%的鮮活農產品運輸車輛,比照合法裝載車輛執行。
32.生鮮農產品流通環節稅費減免政策
繼續對鮮活農產品實施從生產到消費的全環節低稅收政策,將免徵蔬菜流通環節增值稅政策擴大到部分鮮活肉蛋產品。2015年國家將繼續實行生鮮農產品流通環節稅費減免政策。
33.農村沼氣建設政策
2015年,因地制宜發展戶用沼氣和規模化沼氣。
34.開展農業資源休養生息試點政策
規劃中的農業環境治理措施主要包括:
一是開展耕地重金屬污染治理。
二是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
三是開展地表水過度開發和地下水超采治理。
四是開展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在25度以上陡坡耕地、嚴重沙化耕地和15-25度重要水源地實行退耕。
五是開展農牧交錯帶已墾草原治理。
六是開展東北黑土地保護。七是開展濕地恢復與保護。
35.開展村莊人居環境整治政策
推進新一輪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重點治理農村垃圾和污水。規模化畜禽養殖區和居民生活區的科學分離,引導養殖業規模化發展,支持規模化養殖場畜禽糞污綜合治理與利用。引導農民開展秸稈還田和秸稈養畜,支持秸稈能源化利用設施建設。
36.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政策
2015年,農業部將進一步擴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使試點縣規模達到300個,新增200個試點縣,每個縣選擇2-3個主導產業,重點面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中的帶頭人、骨幹農民。
37.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示範縣建設政策
2015年,中央財政安排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26億元,基本覆蓋全國農業縣。
38.陽光工程政策
2015年,國家將繼續組織實施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以提升綜合素質和生產經營技能為主要目標,對務農農民免費開展專項技術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和系統培訓。
39.培養農村實用人才政策
2015年依託培訓基地舉辦117期示範培訓班,通過專家講課、參觀考察、經驗交流等方式,培訓8700名農村基層組織負責人、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和3000名大學生村官。選拔50名左右優秀農村實用人才,每人給予5萬元的資金資助。
40.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政策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加快戶籍制度改革。二是擴大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范圍。三是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在農村的合法權益。
41.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政策
2015年,國家將在管理民主、運行規范、帶動力強的農民合作社和供銷合作社基礎上,培育發展農村合作金融,選擇部分地區進行農民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試點,豐富農村地區金融機構類型。國家將推進社區性農村資金互助組織發展,這些組織必須堅持社員制、封閉性原則,堅持不對外吸儲放貸、不支付固定回報。國家還將進一步完善對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的管理體制,明確地方政府的監管職責,鼓勵地方建立風險補償基金,有效防範金融風險。
42.農業保險支持政策
對於種植業保險,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補貼40%,對東部地區補貼35%,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央單位補貼65%,省級財政至少補貼25%。對能繁母豬、奶牛、育肥豬保險,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補貼50%,對東部地區補貼40%,對中央單位補貼80%,地方財政至少補貼30%。對於公益林保險,中央財政補貼50%,對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補貼90%,地方財政至少補貼40%;對於商品林保險,中央財政補貼30%,對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補貼55%,地方財政至少補貼25%。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覆蓋全國,地方可自主開展相關險種。
43.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
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是對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建設項目進行獎勵或者補助的政策。
44.扶持家庭農場發展政策
推動落實涉農建設項目、財政補貼、稅收優惠、信貸支持、抵押擔保、農業保險、設施用地等相關政策,幫助解決家庭農場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45.扶持農民合作社發展政策
2015年,除繼續實行已有的扶持政策外,農業部將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和要求,配合有關部門選擇產業基礎牢、經營規模大、帶動能力強、信用記錄好的合作社,按照限於成員內部、用於產業發展、吸股不吸儲、分紅不分息、風險可掌控的原則,穩妥開展信用合作試點。
46.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政策。
對有條件的地方,可對流轉土地給予獎補。
47.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政策
明確政府購買社會化服務的具體內容、衡量標准和運作方式,提出支持具有資質的經營性服務組織從事農業公益性服務的具體政策措施。
48.完善農村土地承包制度政策
2015年,選擇三個省作為整省推進試點,其他省(區、市)至少選擇1個整縣推進試點。
49.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政策
根據1號文件的要求,國家有關部門將深入研究新型集體經濟組織主體地位、產權交易、股權的有償退出和抵押、擔保、繼承等重大問題。
50.農村、農墾危房改造政策
2015計劃完成農村危房改造任務260萬戶左右。擬按照東、中、西部墾區每戶補助6500元、7500元、9000元的標准,改造農墾危房24萬戶;同時按照中央投資每戶1200元的補助標准,支持建設農墾危房改造供暖、供水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6、如何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農業農村發展持續向好、穩中有進,糧食生產再創歷史新高,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農村改革向縱深推進,農村民生有新的改善,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轉型期,農村改革發展面臨的環境更加復雜、困難挑戰增多。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對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要求更為緊迫,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銳,經濟社會結構深刻變化對創新農村社會管理提出了亟待破解的課題。必須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穩中求進,改革創新,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激發農村經濟社會活力;要鼓勵探索創新,在明確底線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試,尊重農民群眾實踐創造;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許採取差異性、過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要城鄉統籌聯動,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讓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推進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要始終把改革作為根本動力,立足國情農情,順應時代要求,堅持家庭經營為基礎與多種經營形式共同發展,傳統精耕細作與現代物質技術裝備相輔相成,實現高產高效與資源生態永續利用協調兼顧,加強政府支持保護與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功能互補。要以解決好地怎麼種為導向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以解決好地少水缺的資源環境約束為導向深入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以滿足吃得好吃得安全為導向大力發展優質安全農產品,努力走出一條生產技術先進、經營規模適度、市場競爭力強、生態環境可持續的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
發布會上,陳錫文表示:「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是新世紀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第11次把每年一號文件鎖定在指導農村的改革和發展上,可見黨中央國務院確實對中國的『三農』問題高度重視。當前中國農業農村發展正處在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連續10年中國糧食產量持續增產,農民收入也持續快速增長。」
陳錫文著重說明了我國的糧食安全戰略:去年我國的糧食總產量超過了6億噸,達到了12039億斤,比前年增產了247億斤,比11年前的2003年產量增加了3425億斤。今後糧食的基本方針是:「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
唐仁健在針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體系建設時指出,最長遠的農業發展和糧食安全的保障根本出路在科技。今年一號文件對科技部分非常重視,主要提到良種和機械化兩方面。雜交水稻已經改變了中國糧食的命運,讓世界為之關注,同時,國家在良種上、品種上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機械化方面,2013年我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已達到59%。今後的總要求和目標是推進以糧食為主的大田作物全程機械化,但機插秧、機采棉及糖料收獲等薄弱環節仍不容忽視。
在回答記者提出的關於穀物自給與適當地擴大糧食進口是否矛盾時,陳錫文說,這兩方面並不矛盾。從供求的角度來說,今年的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兩句話要求,即:要求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中國人的飯碗要裝中國糧,主要是裝中國生產的小麥和大米,目前作為口糧的小麥和大米97%以上是自給的;我國的進口糧食品種主要是大豆,前年的進口糧食總量達8042萬噸,其中大豆佔5838萬噸。
農產品價格:逐步建立目標價格制度
針對建立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陳錫文表示,現在的糧價決定機制是通過政府制定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價決定。政府決定價格主要考慮三個因素,一是糧食生產的成本,二是從事糧食生產的農民必須有合理的利潤,三是考慮市場的供求關系。並不是說由政府制定的最低價和臨時收儲價就不考慮市場因素。但是糧食不斷增產,而市場需求的糧食又有各種各樣的品種,有個比價關系,相當程度上出現了不適應的情況。
陳錫文介紹,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就是由政府制定最低價格、臨時收儲價格逐步轉向實行目標價格。目標價格的方向是由政府告訴農民今年什麼樣的供求情況,提供一個價格水平的預測。而實際的糧食生產出來後,可能供求關系還會有新的變化,市場價有可能高於目標價格,也可能市場價會低於目標價格。
陳錫文進一步闡釋,當糧價高於目標價格時,城裡的一部分低收入消費者可能承受的消費壓力比較大,政府就會對城鎮的低收入消費者進行適當補貼。同樣,當實際市場糧價低於政府公布的目標價格時,政府就要對農民差的這一塊進行補貼。到現在這還是一個理想狀態的政策設計。
陳錫文透露,今年我國可能會對一部分品種實行臨時收購價格,主要是對新疆自治區的棉花和東北、內蒙古的大豆。這兩個品種過去沒有納入最低收購價格的范圍,但是都在收購以後由政府根據市場的情況決定是否實行臨時收儲價。今年打算對這兩個品種先行試點,其他試點再進一步推進,現在正在制定具體方案。
農業資源休養生息:五項措施逐步推行
就如何建立農業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唐仁健說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一個比較突出的亮點就是提出要讓過度開發的農業資源得到休養生息。糧食「十連增」成績很大,但是生態和環境付出的代價也非常大:我國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水資源大約是2100方,被認為是13個最貧水國家之一,我國的水土資源已經很緊缺;另外,我國化肥的使用量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約是5800萬噸,畝均使用量也遠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還有農葯,大約是180萬噸,還有農膜240萬噸,這些都造成了土地一定程度的污染和地力的下降。
陳錫文指出,將從5個方面入手,推進農業資源逐步休養生息:一是治理重金屬超標耕地;二是25度以上陡坡耕地退耕;三是濕地退耕;四是水源的上游,特別是飲用水源的上游不進行農業生產;五是在超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漏斗」的地方,一方面嚴格限制超采地下水,另外對地下水要進行補給。
「從2014年開始,農業資源休養生息試點就會推進。」陳錫文介紹。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一般農戶仍是最基本主體
「培育新型主體一定別忘了那70%、80%的一般農戶,這些是我國農村今後最基本的經營主體。政府的扶持和支持政策還是應把重點瞄準一般農戶,不能因為培育新型主體,就忽略普通農戶。」就如何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扶持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唐仁健指出,我國農產品生產絕大多數還是靠一般農戶,在此基礎上,這幾年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等四個主體各地都在培育和發展,今後各地適合哪類主體,就發育哪類主體。大田作物還是要靠農戶,靠家庭農場,靠大戶,其他非大田生產,譬如園藝、設施農業等,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的作用發揮大些。
「這四大主體間的關系,並不是簡單取代和並列的關系,是相互交叉交融的,比如大田種植靠農戶,加工、增值、進入市場、樹立品牌,這些就需要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唐仁健提出,這四個主體從政策上講,都要給予支持。今年的一號文件中,在對家庭農場的登記上,對農民合作社在稅收以及其他方面,允許財政補貼形成的資產轉交合作社持有和管護,這些都是培育新型主體的舉措。
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必須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
對於引導和規范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陳錫文指出,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分三類,宅基地,公共設施和公益性用地,經營性用地,也就是鄉鎮企業用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進入市場必須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只有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才能允許進入市場,才能和國有土地享受同等權利和同等價格。能夠進入建設用地市場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數量其實並不是很大。
陳錫文進一步解釋說,可以想像,在城鎮擴展過程中或者在工業園區擴大過程中,如果規劃修改了,有一部分農村土地要變成城鎮建設用地或者農業建設用地的時候,這里頭符合規劃用途管制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要和國有土地享有同等權利。就是說如果不符合規劃,是不可能進入市場的。
陳錫文著重表示,中央特別強調土地制度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必須謀定而後動,必須非常慎重穩妥地推進試點。
「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是長期以來一直爭論的問題。此次一號文件明確提出,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並保持長久不變,在落實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的基礎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允許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向金融機構抵押融資。」在回答關於農民承包土地經營權向金融機構抵押貸款的問題時,陳錫文強調,農戶承包的土地可以實行三權分離,所有權和承包經營權分離,現在提出承包權和經營權還可以分離,拿去抵押的是經營權,而不是承包權。
7、國家扶農政策有哪些
2015年國家深化農村改革、支持糧食生產、促進農民增收最新出台的政策措施:
1、種糧直補政策
中央財政將繼續實行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補貼資金原則上要求發放給從事糧食生產的農民,具體由各省級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確定。2014年1月份,中央財政已向各省(區、市)預撥2015年種糧直補資金151億元。
2、農資綜合補貼政策
2015年1月份,中央財政已向各省(區、市)預撥種農資綜合補貼資金1071億元。
3、良種補貼政策
小麥、玉米、大豆、油菜、青稞每畝補貼10元。其中,新疆地區的小麥良種補貼15元;水稻、棉花每畝補貼15元;馬鈴薯一、二級種薯每畝補貼100元;花生良種繁育每畝補貼50元、大田生產每畝補貼10元。
4、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實行定額補貼,即同一種類、同一檔次農業機械在省域內實行統一的補貼標准。
5、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試點政策
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標准按報廢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的機型和類別確定,拖拉機根據馬力段的不同補貼額從500元到1.1萬元不等,聯合收割機根據喂入量(或收割行數)的不同分為3000元到1.8萬元不等。
6、新增補貼向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產區傾斜政策
國家將加大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實行新增補貼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傾斜政策。
7、提高小麥、水稻最低收購價政策
2014 年生產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提高到每50公斤118元,比2013年提高6元,提價幅度為5.4%;2014年生產的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格分別提高到每50公斤135元、138元和155元,比2013年分別提高3元、3元和5元,提價幅度分別為2.3%、2.2%和 3.3%。2015年,繼續執玉米、油菜籽、食糖臨時收儲政策。
8、產糧(油)大縣獎勵政策
常規產糧大縣獎勵標准為500-8000萬元,獎勵資金作為一般性轉移支付,由縣級人民政府統籌使用,超級產糧大縣獎勵資金用於扶持糧食生產和產業發展。在獎勵產糧大縣的同時,中央財政對13個糧食主產區的前5位超級產糧大省給予重點獎勵,其餘給予適當獎勵,獎勵資金由省級財政用於支持本省糧食生產和產業發展。
油菜籽增加獎勵系數20%,大豆已納入產糧大縣獎勵的繼續予以獎勵;入圍縣享受獎勵資金不得低於100萬元,獎勵資金全部用於扶持油料生產和產業發展。
9、生豬大縣獎勵政策
依據生豬調出量、出欄量和存欄量權重分別為50%、25%、25%進行測算。中央財政繼續實施生豬調出大縣獎勵。
10、農產品目標價格政策
2015年,啟動東北和內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探索糧食、生豬等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開展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營銷貸款試點。
11、農業防災減災穩產增產關鍵技術補助政策
中央財政安排農業防災減災穩產增產關鍵技術補助60.5億元,在主產省實現了小麥「一噴三防」全覆蓋。
12、深入推進糧棉油糖高產創建支持政策
2013 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20億元,在全國建設12500個萬畝示範片,並選擇5個市(地)、81個縣(市)、600個鄉(鎮)開展整建制推進高產創建試點。2015年,國家將繼續安排20億元專項資金支持糧棉油糖高產創建和整建制推進試點,並在此基礎上開展糧食增產模式攻關,集成推廣區域性、標准化高產高效技術模式,輻射帶動區域均衡增產。
13、園藝作物標准園創建支持政策
2015年,繼續推進園藝作物標准園創建工作,並已按照2013年資金規模的70%撥付地方。
14、測土配方施肥補助政策
2015年,中央財政安排測土配方施肥專項資金7億元。2015年,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面積達到14億畝;糧食作物配方施肥面積達到7億畝以上;免費為1.9億農戶提供測土配方施肥指導服務,力爭實現示範區畝均節本增效30元以上。
15、土壤有機質提升補助政策
2015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8億元,繼續在適宜地區推廣秸稈還田腐熟技術、綠肥種植技術和大豆接種根瘤菌技術,同時,重點在南方水稻產區開展酸化土壤改良培肥綜合技術推廣,在北方糧食產區開展增施有機肥、鹽鹼地嚴重地區開展土壤改良培肥綜合技術推廣。
16、做大做強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支持政策
農業部將會同有關部委繼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進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做大做強。一是強化項目支持。二是推動科技資源向企業流動。三是優化種業發展環境。
17、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支持政策
經國家發改委批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正式納入《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總投資4985萬元,專項用於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設和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系統的統一開發。
18、農業標准化生產支持政策
中央財政繼續安排2340萬財政資金補助農業標准化實施示範工作,在全國范圍內,依託「三園兩場」、「三品一標」集中度高的縣(區)創建農業標准化示範縣44個。
19、畜牧良種補貼政策
生豬良種補貼標准為每頭能繁母豬40元;奶牛良種補貼標准為荷斯坦牛、娟姍牛、奶水牛每頭能繁母牛30元,其他品種每頭能繁母牛20元;肉牛良種補貼標准為每頭能繁母牛10元;羊良種補貼標准為每隻種公羊800元;氂牛種公牛補貼標准為每頭種公牛2000元。2014年國家將繼續實施畜牧良種補貼政策。
20、畜牧標准化規模養殖扶持政策
從2007年開始,中央財政每年安排25億元在全國范圍內支持生豬標准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支持資金主要用於養殖場(小區)水電路改造、糞污處理、防疫、擠奶、質量檢測等配套設施建設等。2015年國家將繼續支持畜禽標准化規模養殖。
21、動物防疫補貼政策
2015年,中央財政將繼續實施動物防疫補助政策。
22、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
中央財政按照每畝每年6元的測算標准對牧民給予補助,初步確定5年為一個補助周期;中央財政對未超載的牧民按照每畝每年1.5元的測算標准給予草畜平衡獎勵;給予牧民生產性補貼,包括畜牧良種補貼、牧草良種補貼(每年每畝10元)和每戶牧民每年500元的生產資料綜合補貼。2015年,國家將繼續在13省(區)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
23、振興奶業支持苜蓿發展政策
中央財政每年安排3億元支持高產優質苜蓿示範片區建設,片區建設以3000畝為一個單元,一次性補貼180萬元(每畝600元),重點用於推行苜蓿良種化、應用標准化生產技術、改善生產條件和加強苜蓿質量管理等方面,2015年將繼續實施「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
24、漁業柴油補貼政策
根據《漁業成品油價格補助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漁業油價補助對象包括:符合條件且依法從事國內海洋捕撈、遠洋漁業、內陸捕撈及水產養殖並使用機動漁船的漁民和漁業企業。2015年將繼續實施這項補貼政策。
25、漁業資源保護補助政策
2013年落實漁業資源保護與轉產轉業轉移支付項目資金4億元,其中用於水生生物增殖放流30600萬元,海洋牧場示範區建設9400萬元。2015年該項目將繼續實施。
26、以船為家漁民上岸安居工程
2013年開始,中央對以船為家漁民上岸安居給予補助,無房戶、D級危房戶和臨時房戶戶均補助2萬元,C級危房戶和既有房屋不屬於危房但住房面積狹小戶戶均補助7500元。2015年國家將繼續實施這一政策。`
27、海洋漁船更新改造補助政策
中央投資按每艘船總投資的30%上限補助,且原則上不超過漁船投資補助上限。2015年該項目將繼續實施。
28、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支持政策
對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示範區給予1000萬元左右的獎勵。力爭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今年對示範區建設的貸款余額不低於300億元。
29、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支持政策
2015年的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以啟動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和試驗項目、組織召開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交流會、完成改革試驗項目中期評估三大工作為重點。
30、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支持政策
2015年,將繼續組織實施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按照不超過單個設施平均建設造價30%的標准實行全國統一定額補助
31、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
對目錄范圍內的鮮活農產品與目錄范圍外的其他農產品混裝,且混裝的其他農產品不超過車輛核定載質量或車廂容積20%的車輛,比照整車裝載鮮活農產品車輛執行,對超限超載幅度不超過5%的鮮活農產品運輸車輛,比照合法裝載車輛執行。
32、生鮮農產品流通環節稅費減免政策
繼續對鮮活農產品實施從生產到消費的全環節低稅收政策,將免徵蔬菜流通環節增值稅政策擴大到部分鮮活肉蛋產品。2015年國家將繼續實行生鮮農產品流通環節稅費減免政策。
33、農村沼氣建設政策
2015年,因地制宜發展戶用沼氣和規模化沼氣。
34、開展農業資源休養生息試點政策
規劃中的農業環境治理措施主要包括:
一是開展耕地重金屬污染治理。
二是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
三是開展地表水過度開發和地下水超采治理。
四是開展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在25度以上陡坡耕地、嚴重沙化耕地和15-25度重要水源地實行退耕。
五是開展農牧交錯帶已墾草原治理。
六是開展東北黑土地保護。七是開展濕地恢復與保護。
35、開展村莊人居環境整治政策
推進新一輪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重點治理農村垃圾和污水。規模化畜禽養殖區和居民生活區的科學分離,引導養殖業規模化發展,支持規模化養殖場畜禽糞污綜合治理與利用。引導農民開展秸稈還田和秸稈養畜,支持秸稈能源化利用設施建設。
36、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政策
2015年,農業部將進一步擴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使試點縣規模達到300個,新增200個試點縣,每個縣選擇2-3個主導產業,重點面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中的帶頭人、骨幹農民。
37、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示範縣建設政策
2015年,中央財政安排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26億元,基本覆蓋全國農業縣。
38、陽光工程政策
2015年,國家將繼續組織實施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以提升綜合素質和生產經營技能為主要目標,對務農農民免費開展專項技術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和系統培訓。
39、培養農村實用人才政策
2015年依託培訓基地舉辦117期示範培訓班,通過專家講課、參觀考察、經驗交流等方式,培訓8700名農村基層組織負責人、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和3000名大學生村官。選拔50名左右優秀農村實用人才,每人給予5萬元的資金資助。
40、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政策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加快戶籍制度改革。二是擴大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范圍。三是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在農村的合法權益。
41、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政策
2015 年,國家將在管理民主、運行規范、帶動力強的農民合作社和供銷合作社基礎上,培育發展農村合作金融,選擇部分地區進行農民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試點,豐富農村地區金融機構類型。國家將推進社區性農村資金互助組織發展,這些組織必須堅持社員制、封閉性原則,堅持不對外吸儲放貸、不支付固定回報。國家還將進一步完善對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的管理體制,明確地方政府的監管職責,鼓勵地方建立風險補償基金,有效防範金融風險。
42、農業保險支持政策
對於種植業保險,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補貼40%,對東部地區補貼35%,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央單位補貼65%,省級財政至少補貼25%。對能繁母豬、奶牛、育肥豬保險,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補貼50%,對東部地區補貼40%,對中央單位補貼80%,地方財政至少補貼30%。對於公益林保險,中央財政補貼50%,對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補貼90%,地方財政至少補貼40%;對於商品林保險,中央財政補貼30%,對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補貼55%,地方財政至少補貼25%。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覆蓋全國,地方可自主開展相關險種。
43、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
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是對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建設項目進行獎勵或者補助的政策。
44、扶持家庭農場發展政策
推動落實涉農建設項目、財政補貼、稅收優惠、信貸支持、抵押擔保、農業保險、設施用地等相關政策,幫助解決家庭農場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45、扶持農民合作社發展政策
2015年,除繼續實行已有的扶持政策外,農業部將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和要求,配合有關部門選擇產業基礎牢、經營規模大、帶動能力強、信用記錄好的合作社,按照限於成員內部、用於產業發展、吸股不吸儲、分紅不分息、風險可掌控的原則,穩妥開展信用合作試點。
46、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政策。
對有條件的地方,可對流轉土地給予獎補。
47、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政策
明確政府購買社會化服務的具體內容、衡量標准和運作方式,提出支持具有資質的經營性服務組織從事農業公益性服務的具體政策措施。
48、完善農村土地承包制度政策
2015年,選擇三個省作為整省推進試點,其他省(區、市)至少選擇1個整縣推進試點。
49、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政策
根據1號文件的要求,國家有關部門將深入研究新型集體經濟組織主體地位、產權交易、股權的有償退出和抵押、擔保、繼承等重大問題。
50、農村、農墾危房改造政策
2015計劃完成農村危房改造任務260萬戶左右。擬按照東、中、西部墾區每戶補助6500元、7500元、9000元的標准,改造農墾危房24萬戶;同時按照中央投資每戶1200元的補助標准,支持建設農墾危房改造供暖、供水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2015年最全50項惠農補貼政策)
8、糧食主產區增產能力已達極限,今後怎麼辦
首先,應加快抄優化政襲府調控手段,提高糧食生產區農民種糧積極性。
其次,開展主產區農業資源休養生息試點,抓緊編制糧食主產區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治理總體規劃,探索更科學、更生態、更可持續的主產糧食發展方式,挖掘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的新潛力。
第三,要重點扶持新型經營主體作為主產區糧食生產重要載體,從土地流轉、技術裝備、金融保險等方面給予多方保障,鼓勵其開展產前,產中及產後環節的各類業務。
第四,要在糧食主產區進一步規定生產核心功能區,以此為平台,加強部門協調和資源整合,明確規劃土地整治、高標准農田建設等各類項目,切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第五,要進一步開發糧食主產區在技術、土地及防減災工作上潛力,保障糧食的繼續增產。
最後,還要按照"大生態農業″的理念,改善糧食主產區生態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確保糧食主產區的可持續發展。
9、現在政府在農業致富有什麼財力贊助冒
政府對於農業致富項目的補貼有以下內容:
1.種糧直補政策
中央財政將繼續實行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補貼資金原則上要求發放給從事糧食生產的農民,具體由各省級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確定。2014年1月份,中央財政已向各省(區、市)預撥2015年種糧直補資金151億元。
2.農資綜合補貼政策
2015年1月份,中央財政已向各省(區、市)預撥種農資綜合補貼資金1071億元。
3.良種補貼政策
小麥、玉米、大豆、油菜、青稞每畝補貼10元。其中,新疆地區的小麥良種補貼15元;水稻、棉花每畝補貼15元;馬鈴薯一、二級種薯每畝補貼100元;花生良種繁育每畝補貼50元、大田生產每畝補貼10元。
4.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實行定額補貼,即同一種類、同一檔次農業機械在省域內實行統一的補貼標准。
5.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試點政策
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標准按報廢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的機型和類別確定,拖拉機根據馬力段的不同補貼額從500元到1.1萬元不等,聯合收割機根據喂入量(或收割行數)的不同分為3000元到1.8萬元不等。
6.新增補貼向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產區傾斜政策
國家將加大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實行新增補貼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傾斜政策。
7.提高小麥、水稻最低收購價政策
2014 年生產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提高到每50公斤118元,比2013年提高6元,提價幅度為5.4%;2014年生產的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格分別提高到每50公斤135元、138元和155元,比2013年分別提高3元、3元和5元,提價幅度分別為2.3%、2.2%和 3.3%。2015年,繼續執玉米、油菜籽、食糖臨時收儲政策。
8.產糧(油)大縣獎勵政策
常規產糧大縣獎勵標准為500-8000萬元,獎勵資金作為一般性轉移支付,由縣級人民政府統籌使用,超級產糧大縣獎勵資金用於扶持糧食生產和產業發展。在獎勵產糧大縣的同時,中央財政對13個糧食主產區的前5位超級產糧大省給予重點獎勵,其餘給予適當獎勵,獎勵資金由省級財政用於支持本省糧食生產和產業發展。
油菜籽增加獎勵系數20%,大豆已納入產糧大縣獎勵的繼續予以獎勵;入圍縣享受獎勵資金不得低於100萬元,獎勵資金全部用於扶持油料生產和產業發展。
9.生豬大縣獎勵政策
依據生豬調出量、出欄量和存欄量權重分別為50%、25%、25%進行測算。中央財政繼續實施生豬調出大縣獎勵。
10.農產品目標價格政策
2015年,啟動東北和內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探索糧食、生豬等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開展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營銷貸款試點。
11.農業防災減災穩產增產關鍵技術補助政策
中央財政安排農業防災減災穩產增產關鍵技術補助60.5億元,在主產省實現了小麥「一噴三防」全覆蓋。
12.深入推進糧棉油糖高產創建支持政策
2013 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20億元,在全國建設12500個萬畝示範片,並選擇5個市(地)、81個縣(市)、600個鄉(鎮)開展整建制推進高產創建試點。2015年,國家將繼續安排20億元專項資金支持糧棉油糖高產創建和整建制推進試點,並在此基礎上開展糧食增產模式攻關,集成推廣區域性、標准化高產高效技術模式,輻射帶動區域均衡增產。
13.園藝作物標准園創建支持政策
2015年,繼續推進園藝作物標准園創建工作,並已按照2013年資金規模的70%撥付地方。
14.測土配方施肥補助政策
2015年,中央財政安排測土配方施肥專項資金7億元。2015年,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面積達到14億畝;糧食作物配方施肥面積達到7億畝以上;免費為1.9億農戶提供測土配方施肥指導服務,力爭實現示範區畝均節本增效30元以上。
15.土壤有機質提升補助政策
2015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8億元,繼續在適宜地區推廣秸稈還田腐熟技術、綠肥種植技術和大豆接種根瘤菌技術,同時,重點在南方水稻產區開展酸化土壤改良培肥綜合技術推廣,在北方糧食產區開展增施有機肥、鹽鹼地嚴重地區開展土壤改良培肥綜合技術推廣。
16.做大做強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支持政策
農業部將會同有關部委繼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進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做大做強。一是強化項目支持。二是推動科技資源向企業流動。三是優化種業發展環境。
17.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支持政策
經國家發改委批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正式納入《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總投資4985萬元,專項用於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設和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系統的統一開發。
18.農業標准化生產支持政策
中央財政繼續安排2340萬財政資金補助農業標准化實施示範工作,在全國范圍內,依託「三園兩場」、「三品一標」集中度高的縣(區)創建農業標准化示範縣44個。
19.畜牧良種補貼政策
生豬良種補貼標准為每頭能繁母豬40元;奶牛良種補貼標准為荷斯坦牛、娟姍牛、奶水牛每頭能繁母牛30元,其他品種每頭能繁母牛20元;肉牛良種補貼標准為每頭能繁母牛10元;羊良種補貼標准為每隻種公羊800元;氂牛種公牛補貼標准為每頭種公牛2000元。2014年國家將繼續實施畜牧良種補貼政策。
20.畜牧標准化規模養殖扶持政策
從2007年開始,中央財政每年安排25億元在全國范圍內支持生豬標准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支持資金主要用於養殖場(小區)水電路改造、糞污處理、防疫、擠奶、質量檢測等配套設施建設等。2015年國家將繼續支持畜禽標准化規模養殖。
21.動物防疫補貼政策
2015年,中央財政將繼續實施動物防疫補助政策。
22.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
中央財政按照每畝每年6元的測算標准對牧民給予補助,初步確定5年為一個補助周期;中央財政對未超載的牧民按照每畝每年1.5元的測算標准給予草畜平衡獎勵;給予牧民生產性補貼,包括畜牧良種補貼、牧草良種補貼(每年每畝10元)和每戶牧民每年500元的生產資料綜合補貼。2015年,國家將繼續在13 省(區)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
23.振興奶業支持苜蓿發展政策
中央財政每年安排3億元支持高產優質苜蓿示範片區建設,片區建設以3000畝為一個單元,一次性補貼180萬元(每畝600元),重點用於推行苜蓿良種化、應用標准化生產技術、改善生產條件和加強苜蓿質量管理等方面,2015年將繼續實施「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
24.漁業柴油補貼政策
根據《漁業成品油價格補助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漁業油價補助對象包括:符合條件且依法從事國內海洋捕撈、遠洋漁業、內陸捕撈及水產養殖並使用機動漁船的漁民和漁業企業。2015年將繼續實施這項補貼政策。
25.漁業資源保護補助政策
2013年落實漁業資源保護與轉產轉業轉移支付項目資金4億元,其中用於水生生物增殖放流30600萬元,海洋牧場示範區建設9400萬元。2015年該項目將繼續實施。
26.以船為家漁民上岸安居工程
2013年開始,中央對以船為家漁民上岸安居給予補助,無房戶、D級危房戶和臨時房戶戶均補助2萬元,C級危房戶和既有房屋不屬於危房但住房面積狹小戶戶均補助7500元。2015年國家將繼續實施這一政策。`
27.海洋漁船更新改造補助政策
中央投資按每艘船總投資的30%上限補助,且原則上不超過漁船投資補助上限。2015年該項目將繼續實施。
28.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支持政策
對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示範區給予1000萬元左右的獎勵。力爭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今年對示範區建設的貸款余額不低於300億元。
29.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支持政策
2015年的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以啟動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和試驗項目、組織召開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交流會、完成改革試驗項目中期評估三大工作為重點。
30.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支持政策
2015年,將繼續組織實施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按照不超過單個設施平均建設造價30%的標准實行全國統一定額補助
31.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
對目錄范圍內的鮮活農產品與目錄范圍外的其他農產品混裝,且混裝的其他農產品不超過車輛核定載質量或車廂容積20%的車輛,比照整車裝載鮮活農產品車輛執行,對超限超載幅度不超過5%的鮮活農產品運輸車輛,比照合法裝載車輛執行。
32.生鮮農產品流通環節稅費減免政策
繼續對鮮活農產品實施從生產到消費的全環節低稅收政策,將免徵蔬菜流通環節增值稅政策擴大到部分鮮活肉蛋產品。2015年國家將繼續實行生鮮農產品流通環節稅費減免政策。
33.農村沼氣建設政策
2015年,因地制宜發展戶用沼氣和規模化沼氣。
34.開展農業資源休養生息試點政策
規劃中的農業環境治理措施主要包括:
一是開展耕地重金屬污染治理。
二是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
三是開展地表水過度開發和地下水超采治理。
四是開展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在25度以上陡坡耕地、嚴重沙化耕地和15-25度重要水源地實行退耕。
五是開展農牧交錯帶已墾草原治理。
六是開展東北黑土地保護。七是開展濕地恢復與保護。
35.開展村莊人居環境整治政策
推進新一輪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重點治理農村垃圾和污水。規模化畜禽養殖區和居民生活區的科學分離,引導養殖業規模化發展,支持規模化養殖場畜禽糞污綜合治理與利用。引導農民開展秸稈還田和秸稈養畜,支持秸稈能源化利用設施建設。
36.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政策
2015年,農業部將進一步擴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使試點縣規模達到300個,新增200個試點縣,每個縣選擇2-3個主導產業,重點面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中的帶頭人、骨幹農民。
37.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示範縣建設政策
2015年,中央財政安排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26億元,基本覆蓋全國農業縣。
38.陽光工程政策
2015年,國家將繼續組織實施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以提升綜合素質和生產經營技能為主要目標,對務農農民免費開展專項技術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和系統培訓。
39.培養農村實用人才政策
2015年依託培訓基地舉辦117期示範培訓班,通過專家講課、參觀考察、經驗交流等方式,培訓8700名農村基層組織負責人、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和3000名大學生村官。選拔50名左右優秀農村實用人才,每人給予5萬元的資金資助。
40.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政策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加快戶籍制度改革。二是擴大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范圍。三是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在農村的合法權益。
41.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政策
2015 年,國家將在管理民主、運行規范、帶動力強的農民合作社和供銷合作社基礎上,培育發展農村合作金融,選擇部分地區進行農民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試點,豐富農村地區金融機構類型。國家將推進社區性農村資金互助組織發展,這些組織必須堅持社員制、封閉性原則,堅持不對外吸儲放貸、不支付固定回報。國家還將進一步完善對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的管理體制,明確地方政府的監管職責,鼓勵地方建立風險補償基金,有效防範金融風險。
42.農業保險支持政策
對於種植業保險,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補貼40%,對東部地區補貼35%,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央單位補貼65%,省級財政至少補貼25%。對能繁母豬、奶牛、育肥豬保險,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補貼50%,對東部地區補貼40%,對中央單位補貼80%,地方財政至少補貼30%。對於公益林保險,中央財政補貼50%,對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補貼90%,地方財政至少補貼40%;對於商品林保險,中央財政補貼30%,對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補貼55%,地方財政至少補貼25%。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覆蓋全國,地方可自主開展相關險種。
43.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
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是對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建設項目進行獎勵或者補助的政策。
44.扶持家庭農場發展政策
推動落實涉農建設項目、財政補貼、稅收優惠、信貸支持、抵押擔保、農業保險、設施用地等相關政策,幫助解決家庭農場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45.扶持農民合作社發展政策
2015年,除繼續實行已有的扶持政策外,農業部將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和要求,配合有關部門選擇產業基礎牢、經營規模大、帶動能力強、信用記錄好的合作社,按照限於成員內部、用於產業發展、吸股不吸儲、分紅不分息、風險可掌控的原則,穩妥開展信用合作試點。
46.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政策。對有條件的地方,可對流轉土地給予獎補。
47.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政策
明確政府購買社會化服務的具體內容、衡量標准和運作方式,提出支持具有資質的經營性服務組織從事農業公益性服務的具體政策措施。
48.完善農村土地承包制度政策
2015年,選擇三個省作為整省推進試點,其他省(區、市)至少選擇1個整縣推進試點。
49.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政策
根據1號文件的要求,國家有關部門將深入研究新型集體經濟組織主體地位、產權交易、股權的有償退出和抵押、擔保、繼承等重大問題。
50.農村、農墾危房改造政策
2015計劃完成農村危房改造任務260萬戶左右。擬按照東、中、西部墾區每戶補助6500元、7500元、9000元的標准,改造農墾危房24萬戶;同時按照中央投資每戶1200元的補助標准,支持建設農墾危房改造供暖、供水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10、看看中部六省,哪些靠國家補貼救濟而活
1.種糧直補政策 中央財政繼續實行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安排補貼資金140.5億。 2.農資綜合補貼政策 中央財政繼續實行種糧農民農資綜合補貼,種農資綜合補貼資金1071億。 3.良種補貼政策 中央財政安排良種補貼資金203.5億。 4.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在全國所有農牧業縣(場)范圍內實施,補貼機具種類為11大類43個小類137個品目。 5.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 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與農機購置補貼相銜接,同步實施。 6.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政策 補貼234億元支持適度規模經營,重點向專業大戶、和傾斜。 7.小麥、水稻收購價政策 2016年生產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為每50公斤118元;2016年生產的早(三等,下同)、中晚和粳稻最低收購價格分別為每50公斤133元、138元和155元。 8.產糧(油)大縣獎勵政策 中央財政安排產糧(油)大縣獎勵資金351億元,獎勵資金由省級財政用於支持本省糧食生產和產業發展。 9.生豬大縣獎勵政策 補貼35億針對生豬養殖場、圈舍改造、良種引進、糞污處理。 10.農產品目標價格政策 積極探索糧食、生豬等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開展糧食生產規模經營貸款試點。 11.菜果茶標准化創建政策 打造一批規模化種植、標准化生產、品牌化銷售的、、茶葉的標准化示範區。 12.防災減災關鍵技術補助 中央財政安排農業防災減災穩產增產技術補助資金,在主產省實現了小麥「一噴三防」全覆蓋。 13.測土配方施肥補助政策 中央財政繼續投入資金7億元,深入推進測土配方施肥。 14.推進糧棉油糖高產政策 安排20億,由低產變中產、中產變高產、高產可持續,提升糧棉油糖綜合生產能力。 15.化肥、農葯零增長政策 財政專項安排996萬元,開展低毒生物農葯示範補助試點。 16.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補助政策 補助8億,鼓勵和支持還田秸稈,加強綠肥種植,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升耕地質量。 17.設施農用地支持政策 支持農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從事規模化糧食生產所必需的配套設施用地。 18.推進現代種業發展支持政策 糧棉油主產區140個大縣建立新品種展示示範點,開展現場觀摩活動和技術培訓,為農民選擇優良品種、選用先進栽培技術提供指導和服務。 19.追溯體系建設政策 可追溯體系運行所需的裝備條件,強化基層信息採集、監督抽查、檢驗檢測、執法監管、宣傳培訓等能力建設。 20.質量安全縣創建政策 8000萬元財政補助資金,支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活動,補助資金重點用於制度創設、模式總結探索、人員培訓等。 21.畜牧良種補貼政策 投入畜牧良種補貼資金12億,用於對項目省養殖場、生態農庄、家庭農場(養殖戶)購買優質野味養殖或者種公羊和氂牛種公牛給予價格補貼。 22.畜牧標准化養殖政策 生豬類(含)標准化規模養殖基地建設以及奶牛標准化規模養殖小區建設。 23.防疫補貼政策 疫病強制疫苗補助政策,畜禽疫病撲殺補助政策。 24.草原生態保護補助政策 國家繼續在13省(區)實施草原生態保護政策補貼190億元。 25.奶業支持苜蓿發展政策 中央財政安排3億元支持高產優質苜蓿示範片區建設,片區建設以3000畝為一個單元,一次性補貼180萬元(每畝600元)。 26.漁業柴油補貼政策 繼續實施漁業補貼政策,並對補貼方式和方法進行完善。 27.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支持政策 安排6億元轉移支付資金,採取「先建後補」方式,按照不超過單個設施平均建設造價30%的標准實行全國統一定額補助。 28.農村沼氣建設政策 畜牧業規模化養殖相配套,在發達和養殖嚴重的地區以畜禽糞便為原料建設。 29.開展農業資源休養生息試點政策 開展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開展農業面源治理積極探索農業生態補償機制構建。 30.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政策 安排11億農民培訓經費,在4個整省、20個整市和500個示範縣開展重點示範培育。 31.培養農村實用人才政策 組織實施「全國十佳農民」資助項目,遴選10名從事種養業的優秀新型農民代表,每人給予5萬元的資金資助。 32.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政策 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的管理體制,明確地方政府的監管職責,鼓勵地方建立風險補償,有效防範金融風險。 33.發展政策 扶持發展規模化、專業化、現代化經營,允許財政資金直接投向符合條件的合作社。 34.支持政策 中央財政提供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的品種15個,中西部補貼40%,對東部補貼35%。 35.扶持生態農庄、家庭農場發展政策 推動落實涉農建設項目、財政補貼、稅收優惠、信貸支持、擔保、農業保險。 36.扶持生態農庄、發展政策 推動落實涉農建設項目、財政補貼、稅收優惠、信貸支持、擔保、設施用地等相關政策。 37.發展規模經營政策 土地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創新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方式。 38.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