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天看到胡海牙養生,說讓「雙手握拳,拳心虛空(如題圖),貼在腎腧位置(如下圖),利用膝關節的上下抖
左後腳分別抬起,左右膝關節隨之上下抖動,貼腎俞之雙拳將之自然會上下摩擦,不一會兒腰部自然也發熱。試著去做做看。
2、如何養生保健?
遠眺
登高遠眺,可調節眼肌和晶狀體,減輕眼睛的疲勞,改善視力。具體方法是:每天早晨、傍晚或大腦疲勞時,在自家的陽台或登上山峰,有規律地轉動眼球和平視遠處的山峰、樓頂、塔尖等景物。長年堅持,必有好處。
張嘴
在學習、做家務或看電視的間隙,將嘴巴最大限度地一張一合,帶動面部全部肌肉,進行有節奏的運動,可以加速血液循環,延緩局部各組織器官的老化,使頭腦清醒、精神振奮。方法如下:坐在椅子上或床上,嘴巴輕松地、有節奏地一張一合,每次張合持續50次,約1分鍾左右,每天早晚堅持各做一次。
轉頸
茶餘飯後的休閑時間,經常做做轉頸運動,既能收到提神的效果,又能防止頸椎疾病的發生。具體方法是:坐在椅上,先抬頭,盡量後仰,再把下頦俯至胸前,使頸背肌肉拉緊和放鬆,並向左右兩旁側傾10~15次,再將腰背貼靠椅背,兩手在頸後抱攏片刻。
握拳
每天進行握拳鍛煉,能增強體內臟器功能,使人的體力倍增,並保持旺盛的精力。方法如下:將雙手緊握成拳,全身同時稍稍用力,然後放開,重復進行50~80次,每天早晚各做一次。平時感到注意力不集中及精力不足者,可採用此法。
摩鼻
鼻子是人體呼吸的一道門戶,它外與自然界相通,內與很多重要器官相連。經常按摩鼻子,有增強局部氣血流通、潤肺、防感冒之功效。具體方法是:用兩手大拇指的指背中間一節,相互擦熱後摩擦鼻尖24次,用兩手手指摩擦鼻旁各12次,用手指刮鼻樑,從上向下10次。上述3個動作可同時做。
咽唾液
唾液與長壽有著密切的關系。中醫認為,唾液充盈,常含而緩緩咽之,能潤五臟,養肌膚,使人長壽。具體方法是:先平心靜氣,輕輕吐氣3口,再將舌伸出齒外唇內,上下左右攪動;當津液滿口時,鼓漱5~10次,分3次把唾液徐徐送入丹田。每日練生津3~4次。
踮腳
經常站立和久坐的老年人常會感到下肢酸脹,重者出現下肢靜脈曲張,這是下肢血液迴流不暢所造成的。不妨每小時做一次“踮腳”活動,方法是:不斷地抬起兩腳腳跟,使下肢血液迴流良好。因為人體血液下肢迴流,主要是靠抬腳後跟對小腿後部肌肉的收縮擠壓,每次收縮時擠壓出的血量大致相當於心臟每次跳動排出的血量。
平時的時候我們可以嚴格按照上述所說的方式來做可以使自己的身體更加的健康,而且使自己的身體更佳的保健也是非常有效的作用的。如果是針對於老年人的話,也是非常好的一種預防各種疾病的動作。
3、午飯後能用養生錘錘全身嗎?
捶捶背就是養生
中醫學認為,捶背可以行氣活血、舒筋通絡。因為它們是聯絡臟腑的通路,捶打可以刺激調節臟腑的功能。不僅有利於肌肉放鬆,消除疲勞,還能預防慢性病及腰肌勞損的發生。晚上臨睡前捶背能助人寧心安神、催人入睡,是醫治失眠的良方之一。
捶背通常有拍法和擊法兩種方法,可以自己捶打,站著和坐著都可以,也可由他人捶打,接受者可站可卧,捶背時均沿脊柱兩側進行。前者用虛掌拍打,後者用虛拳叩擊,手法均宜輕不宜重。如此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輕拍輕叩,捶背的速度以每分鍾60~80下為宜,以不痛為度。每日1~2次,每次捶背時間以20分鍾為限。
2巧用足三里減肥
午流注針法
減肥:每天上午7—9點,胃經經氣最旺時,胃主受納和腐熟水谷,因此在這個時間段針刺或者按揉我,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加速體內脂肪的消耗,從而達到減肥的目的。
增肥:每天中午9—11點,脾經經氣最旺之時,脾主運化是指脾具有把飲食水谷轉化為水谷精微和津液,並把水谷精微和津液吸收、運輸到全身各臟腑的生理機能。因此就能起到跟吃中葯燉老母雞一樣的大補效果,還不上火,不花錢。只需要費一點時間而已。
辨證論治
減肥:減肥一般是局部取穴加上辨證取穴。
增肥:主要以辨證為主。
3善足三里 可以長壽
"足三里"的定位
足三里在小腿外側之前上部,脛腓兩骨間。如何找"足三里"呢?有兩個方法:
其一,正坐在椅子上,屈膝,腳 掌放平,自然平鋪地面,用本人之手虎口圍住膝蓋,食指放於膝下脛骨前緣,四指並擾,當中指尖著處是穴位。在外膝眼之下方三寸,脛骨外緣,脛骨前肌與伸趾長肌之間。
其二,伸足取之,在膝下脛骨粗隆最高點下一寸,外開一寸處。它和陽陵泉的關系是斜上下各差一寸。即足三里比陽陵泉低一寸,再外開一寸處。陽陵泉在脛骨粗隆與腓骨小頭之間,向下呈三角形,下角即是穴位,此穴壓之酸困,可用之證實足三里的位置。
以上說的尺寸是按骨度法從外踝尖至膝眼折作一尺六寸計算的。
"足三里"的特性
"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是五輸穴之一,其性屬土經土穴。"合治內腑",凡六腑之病皆可用之。"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所以,胃為水谷之海,能包容五穀,榮養四旁。胃和脾相表裡,均為倉廩之官。主要職責是受納、運化水谷,輸布精氣、津液於全身。"足三里"為胃經之主要穴位,它有理脾胃、調氣血、主消化、補虛弱之功效。
灸"足三里"能調整消化系統使之功能旺盛,吸收營養增加能源,對全身各系統都有強壯作用。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特別注重脾胃,認為脾為後天之本,是生化的源泉,是生命的根本。灸"足三里"有溫中散寒,健運脾陽,補中益氣,宣通氣機,導氣下行,強壯全身的作用。
灸"足三里"的意義
可以養生保健:能增強體力,解除疲勞,強壯神經,預防衰老,對結核病、傷風感冒、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風心病、肺心病、腦溢血後遺症及其它病症都有防治作用。三里之灸能卻病延年,所以古來把三里灸叫做長壽灸。
防治腸胃病:足三里是胃經的穴位,主消化系病。有"肚腹收於三里"之說。對於腹部疾病,如胃腸虛弱、功能低下、食慾不振、羸瘦、腹膜炎、腸雷鳴、腹泄、便秘、消化吸收不良、肝臟疾患、胃痙攣、急慢性胃炎、口腔及消化道潰瘍、急慢性腸炎、胰腺炎、腹水膨脹、腸梗阻、痢疾、胃下垂等灸足三里穴相當有效。但胃酸過多空腹燒心者,不宜灸足三里,灸其鄰近處陽陵泉有良效。
有健步作用:能加強下肢體力,防治四肢腫滿、倦怠、股膝酸痛,軟弱無力諸症。對脛腓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小兒麻痹、風濕痹痛、末稍神經炎等。
有補益腎氣的作用:對耳鳴、眩暈、腰痛、尿頻、遺尿、小便不通、遺精、陽痿、早泄、哮喘等有效。
頭痛、失眠、貧血、神經衰弱、乳痛、氣臌、半身不遂等均可灸足三里。
其它各種慢性病:如眼疾、視力減退、鼻病、耳病、過敏性疾病都可取用此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