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關於膳食養生的宣傳語

關於膳食養生的宣傳語

發布時間:2020-11-12 10:30:07

1、什麼是膳食養生

少食,即吃得要少;清淡,即吃的東西不要味厚。能做到這兩點,就是聖人之道,也是人們養生的正道。
《黃帝內經》講:少食補氣,味淡補氣。現代病可以說大部分都是吃出來的,一開始人們並不能夠完全察覺,直到現代醫學診斷出來是什麼病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病了。但是,病非病,名病也。病,只是一個名而已。一棵大樹有一個主幹和數不清的枝葉,缺少整體觀的人往往注重的是枝葉,具有整體觀的人首先關注的是主幹。
以常人而論,人活著不可以不吃飯。換句話說,吃飯應該是人生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也就是主幹。孟子講:「人生莫過於食色二欲。」食和色是人生的二欲,色慾是很暫短的,懂得道的人把它作為繁衍後代的一種行為,這個任務完成了,有道之人並不去貪戀它。但是,食慾卻是天天都有的,至少一天吃一頓。飲食的真諦就是少食、清淡。

食物需要消化和氣化
少食,可以使食物充分消化和氣化。我們往往把消化當作了氣化,這就理解錯了。抽象地談消化和氣化,難以理解,我們以汽油的提煉為例。汽油是從原油當中提煉出來的,因為原油不能夠作為高級的燃料燃燒,可以做低級的。原油點燃後燒炕、燒鍋爐可以,但它作為一種高級的燃料用於汽車和飛機則不行,高級油料需要有一個提煉的過程,這個過程類似於食物的消化。原油可以提煉出柴油、煤油、汽油(這些都可以作為高級燃料),剩下的渣滓就是瀝青。人對食物消化後提取出來的營養液好比「汽油」,所排出來的渣滓就是糞便。
人們一般認為吃東西只要消化了,任務就完成了。其實錯了,這只是完成了消化,消化和氣化完全是兩回事。汽車里光裝上汽油,車是開不動的,因為汽油並沒有變成動力,汽油被霧化燃燒的時候,才會成為動力。汽車有動力表現在驅動等,人的營養液氣化為動力則表現在人體的方方面面。
營養液在頭顱里氣化,大腦就清亮,記憶力就會很強,思維演算的速度就會比較快;相反,如果沒有氣化燃燒,它就會阻礙大腦的清亮,阻礙大腦的演算速度。非此即彼,如果聚集時間過長,它就會變成酸性物質聚集起來,留住了而不流動,留而不流便是瘤,有的人則會形成腦瘤、垂體瘤、膠質瘤等。
營養液在肝的循環系統氣化燃燒,在眼睛上變成動力,百歲眼睛不會花;在心的循環系統氣化燃燒,就會心氣平和;在肺的循環系統氣化燃燒,人就不會感冒,就能夠嗅到周圍哪怕是很微弱的氣味;在腎的循環系統氣化燃燒,就會腰不痛,背不彎,聽力非常清晰;在脾的循環系統氣化燃燒,吃東西就會很有滋味。

脾氣足知五味,少食少病
《菜根譚》講:如果能把菜根吃出味道來,這叫淡而不淡。說明你的脾氣足,能知五味。現代人多吃辣椒不正常,成都盆地氣候偏濕,適當吃點辣椒能祛濕;乾燥的地方以辣椒為食,每頓必躬必親,這就錯了。為什麼會有很多人喜好吃辣椒?因為現代人容易浮躁,肝火很大,脾胃屬土,木乘土,土受到了約束,脾氣不足而不能知五味,吃什麼東西都味同嚼蠟。「肝主筋,舌為筋之輾轉。」吃辣椒能夠刺激麻木的舌,喚醒它對味覺的感知。越吃辣,脾氣越不足;脾氣越不足,就越想吃辣,從而進入了一個瘋狂的怪圈。
現代人飲食的關鍵問題是解決了消化而沒有解決氣化,沒有氣化的東西充滿了十一臟腑,充滿了肌膚之間,當七竅不通時,營養物質就不能夠有效地代謝,疾病也就來了。
少食,還有另外一個積極的作用,就是給胃留下充分的蠕動空間。胃為脾陽,脾為胃陰,脾胃相表裡。當吃得少的時候,胃蠕動的空間比較大。脾胃主肉,當胃進行蠕動的時候,從頭到腳、從里到外所有的肉都在動,甚至在大腦裡面的肉都在動,這種動是看不見的,在動的過程當中,體內、血內這些粘稠物質會脫落,從二便走掉,就有效地解決了血粘、血稠。隨著血粘、血稠的下降,大腦就會清晰,十二經脈的氣血就會在大腦中進行有序地交換。
如果人吃得很飽,就會周身酸痛,大腦昏昏沉沉的,這就是胃不動。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的肉氣不動,就不能夠完成新陳代謝,濁物就會變成酸性物質,腐蝕整個身軀,人就感覺到渾身酸懶;頭中的粘稠物質不能夠疏泄,就會頭脹。
當胃不能正常蠕動的時候,食物就不能夠按照正常的秩序被消化和氣化,就會產生腐敗之氣。腐氣上行,就會熏灼人的肌肉乃至血,人的面色就會青,皮膚就會粗糙。當濁氣上行,血就會粘,肉就會硬,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血栓、中風、血溢、腫瘤、臟器壞死等。
所以,我們要堅持減少飯量,吃飯吃到興奮之時嘎然停止。吃飯有這么幾個階段,比如能吃兩碗飯,吃到一碗的時候興趣就來了,想再吃它一碗,就這個時候停。這時所有的細胞都動員起來了,都處於一種興奮的狀態,把吃進去的食物很快地就變成了能量。半個小時以後人不但不餓,反而感覺到挺飽,很舒服,因為食物已經不但完成了消化,而且完成了氣化,作為一種能量通達到人體的四肢百駭。如果吃了一碗還能吃兩碗,當第三碗吃進去的時候,人就找不到感覺了,為什麼呢?胃已經撐滿了,不動了,不動食物就變成了酸性物質,人就想躺一會,躺也躺不住,躺也酸,又爬起來了,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麼,頭懵、渾身脹,處於一種不舒服的狀態。
所以,《黃帝內經》在兩千五百年前就明確地告訴我們:吃得少補氣。

飯後不渴為味淡
味道為什麼要淡?我們買回來的鮮魚、鮮肉,如果給它撒點鹽,過不了多久就會出很多水,這叫脫水。拌冷盤、拌西紅柿的時候,如果早半個小時放糖和鹽,一會兒就會脫水,因為糖和鹽這些東西都味厚。人的細胞也是如此。
為什麼要淡?因為吃到肚子里的東西,它的鹹度、鮮度和甜度正好滿足人的細胞需要的時候,人吃完了飯不渴。當感覺到渴的時候,味就重了。為什麼呢?因為食物進去以後已經出現了細胞脫水。相反,吃飯吃得很淡,吃完以後不需要喝水,這說明味道掌握對了,這和現代醫學恰恰出現了一種巧合。現代醫學規定每天吃鹽不能超過6克,要拿勺量,超過量就錯了,因為現代病很多是吃鹽吃多了。實際上,兩千五百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把它說明白了。

2、關於膳食養生的宣傳語

醫療不如食療,食療莫過於膳食養生。
返璞歸真,膳食養生重塑我們的健康。

3、膳食養生的主要目標

首先謹和五味。所謂「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就是指食物要搭配合理其中麻、麥、稷、稻、豆五穀為主富含碳水化合物是營養的主要來源;李、杏、棗、桃、栗五果為輔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犬、羊、牛、雞、豬五肉作為補益提供熱量;韭、葵、蔥、薤、藿五菜為充補充纖維素和微量元素。另外食物的搭配還要因時因地因人而異。
其次食不偏嗜。「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也就是說五味太過容易傷及五臟。其中過酸脾氣乃絕;過咸則心氣抑;過甘腎氣不平;過苦則脾氣濕滯;過辛筋脈衰敗。張焱指出日常的很多疾病都來源於生活習慣尤其是飲食習慣這也是很多家族病引起的原因之一。
再者食不過量。「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傷胃會引起納呆、胃脘痛、惡心、嘔吐、吞酸等;傷腸則容易出現為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
另有食之所宜。首先時節相宜。中指出:「用寒遠寒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熱遠熱適宜同法。」如綠豆寒涼不宜冬季食用;夏季則不宜食用荔枝、羊肉、櫻桃等。其次寒熱適宜。「食飲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寒溫中適故氣將持乃不致邪僻也。」其中食溫的選擇應在40℃—60℃之間為佳。
最後食無所犯。五味亦有所禁忌如辛走氣則氣病不應多食辛辣;咸走血則血病不宜多食咸;苦走骨則骨病不宜多食苦;甘走肉則肉病不宜多食甘甜之物;酸走筋則筋病不宜多食酸。此外食不欲雜。孫思邈的「食不欲雜雜則或有所犯;有所犯者或有所傷或當時雖無災苦積久為人作患」說的就是飲食雜亂終將引起病患。「夏至以後迄至秋分須慎肥膩、餅臛、酥油之屬此物與酒漿瓜果理極相妨。夫在身所以多疾病者皆由春夏取冷太過飲食不節故也」說的也是不顧時令胡亂雜食會多引病痛。

4、膳食養生的主要目標。

膳食養生主要是為了改善自身狀態,增強免疫力等。因此我們要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來合理安排膳食,這樣內既可以保證我們的營養供應,又可以達到個人膳食養生容的目標,同時在生活中科學的食用食物還有預防疾病的功效。

5、求養生方面的詩詞,多多益善!

1、《攝養詩》——明代龔廷賢

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慾勿勞心。食惟半飽無兼味,酒至三分莫過頻。

每把戲言多取笑,常含樂意莫生嗔。炎涼變詐都休問,任我逍遙過百春。

譯文:保精、益氣、養神為健康長壽之根本,若欲延年益壽,減少私慾雜念,不要操心太多。做到食勿過飽,勿求厚味,飲酒應以少量為好,切莫貪戀杯中物。

要經常保持樂觀,開口常笑。一個人在處於逆境的時候,不但一般人對你冷漠,連平時很親近的朋友也會逐漸和你拉開距離,對此要從容面對,不要放在心上,一定要忍得,自在逍遙,樂享百年。

2、《抱朴子·極言》——晉代葛洪

治身養性,務謹其細,不可以小益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損為無傷而不防。

譯文:修身養性,即使是極其微小的地方,也務必要謹慎,不能因為小的進步微不足道就不再修養,也不能因為小的損害對大體沒有影響就不加以提防。

3、《證類本草·衍義總序》——唐代唐慎微

夫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

譯文:善於保養生命的人保養內心,不善於保養生命的人保養外表。

4、《退庵隨筆·攝生》——清代梁章鉅

體欲常勞,食慾常少。勞勿過極,少勿過虛。

譯文:形體應當常勞動,飲食要常節制,這樣有益於健康。但勞動不要太過度,節制不要太過虛脫。

5、《丹溪心法》——元代朱震亨

與其救療於有疾之後,不若攝養於無疾之先。

譯文:與其等到生病後才積極診斷治療,不如在沒病的時候就攝取養分,提高免疫力,做到未病先防的效果。

6、關於養生的唯美句子

  1、飯後(半小時)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飯後百步走,強似開葯鋪。
  2、愉快的生活,豐富多彩;體育鍛煉,樂趣無窮。
  3、憂悲多恚,病乃成積;好憎繁多,禍乃相隨。
  4、要活好,心別小,善制怒,壽無數。笑口開,病不來,心煩惱,病來了。
  5、瓜好吃不在大小,人健康不在年齡,衰老與年齡不成正比,善於養生保健的人,易逝的青春就會放慢腳步!
  6、治病先治人,治人先治心。心理不好,病治不好。心理健康,身體健康。不生百病,不用葯方。
  7、動脈硬化,並不可怕。既可預防,又可變化。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從輕到重,從重到輕。從本治起,兩條措施:快走慢跑,調控飲食。
  8、心胸寬大能撐船,健康長壽過百年。
  9、有病的皇帝,不如無病的乞丐。
  10、人生不過三萬天,成功失敗均坦然,是非恩怨莫在意,健康快樂最值錢。
  11、天下有極慘極烈、至大至深之禍,動輒喪身殞命,而人樂於從事,以身殉之,雖死而不悔者,其唯淫慾乎!
  12、一笑煩惱跑,二笑怒氣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樂逍遙。天天開口笑,壽比彭祖高。
  13、運動太多和太少,同樣的損傷體力;飲食過多與過少,同樣的損傷健康;唯有適度可以產生、增進、保持體力和健康。
  14、提供了足夠的能量就會徹底改變自己生活。
  15、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16、心理健康是智慧的源泉;身體健康是幸福的保障。
  17、心胸開闊,心地善良,處事泰然,性格開朗。愛勞動,不懶惰,愛活動,不閑著。
  18、運動、節欲和歡樂,可以使人暮年保持青春活力;懶惰、奢欲和悲哀,可以使人壯年神呆未老先衰。
  19、經風雨,見世面,勤活動,多鍛煉,精神安,體魄健。
  20、健康的身體乃是靈魂的客廳,有病的身體則是靈魂的禁閉室。
  21、煙有百害,而無一利。吞雲吐霧,傷害身體,污染環境,損人害己,勸癮君子,戒煙勿吸。
  22、健康不是一切,沒有健康沒有一切。
  23、重視健康,淡泊錢財,死不帶去,生不帶來。
  24、心胸里頭能撐船,健康長壽過百年。心胸里頭能拉車,健康長壽一百多。
  25、善養生者,慎起居,節飲食,導引關節,吐故納新。
  26、絲不織不成網,鐵不煉不成鋼;身體不煉不結實,意志不煉不堅強。
  27、拿體力精力與黃金鑽石比較,黃金和鑽石是無用的廢物。
  28、寬厚待人,嚴於律己,知足常樂,不攀不比。
  29、順其自然,量力而行。善待自己,無愧於心。隨遇而安,自成天趣。信馬由韁,快樂安康。
  30、體弱病欺人,體強人欺病。
  31、一日三笑,人生難老。一日三惱,不老也老。
  32、保持健康的秘密就是適當的節制食物、飲料、睡眠和愛情。
  33、窮奢極欲,算來何益精神。
  34、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為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濁。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35、心胸寬闊,保健對聯:上聯:榮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下聯:去留無意漫觀天空月圓月缺。橫批: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
  36、旺盛的精力,來自健康的身體;愉快的笑聲,是精神健康的標志。
  37、少食多餐,益壽延年。睡覺不蒙頭,黃昏郊外走,無事勤掃房屋,強似上葯鋪。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曬被褥疾病少。
  38、大笑養心,抑鬱「傷」心。注重養生,先要養心。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早死亡。終生保健,終生康健;終生養生,終生康寧。
  39、智者要事業不忘健康,愚者只顧趕路而不顧一切。
  40、憂愁、焦慮和悲觀,使人體弱多病;豁達、喜悅和樂觀,使人健康長壽。
  41、「養心八珍湯」八味葯:慈愛心一片,好肚腸二寸,正氣三分,寬容四錢,孝順常想,老實適量,奉獻不拘,不求回報。把這八味葯,放在「寬心鍋」里炒,文火慢炒,不焦不燥。再在「公平缽」里研,細磨慢研,越細越好,三思為末,淡泊為引,早晚分服,和氣湯送下。可凈化心靈,升華人格,平靜心態,榮辱不驚。
  42、健康定義的內涵:軀體健康,心理健康,適應力強,道德健康。
  43、我們都健康,只是心裡有傷。
  44、頭要常涼,腳要常熱,身要常動,心要常靜。
  45、怒傷肝,喜傷心,悲憂驚恐傷命根。
  46、冬吃蘿卜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葯方。多吃水果多吃菜,防病健身心愉快。飲食活動要適量,恰到好處身體壯。天天堅持萬步走,能夠活到九十九。活動跟著太陽轉,早晨最好不鍛煉。
 
 

7、描寫養生的詩句

飲食養生
食不語,寢不言。―――《論語》春秋戰國孔丘
節飲自然脾健,少餐必定神安。―――《續附·養生要訣》明 胡文煥
一頓吃傷,十頓喝湯。―――諺語
上床蘿卜下床姜,不用醫生開葯方。―――諺語
凡食熱勝冷,少勝多,熟勝生,淡勝咸。―――《養生要錄》宋蒲虔貫
凡食,無強厚味,無以烈味重酒。―――《呂氏春秋》戰國呂不韋等
五穀為養,五蓄為助,五菜為充,五果為益。―――《養生四要》明 萬全
飢不暴食,渴不暴飲。―――諺語
安身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聖濟總錄》宋官修
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食慾少而數,不欲頓多難消,常如飽中飢,飢中飽。―――《養性延命錄》 南朝 梁 陶宏景
多飲酒則氣升,多飲茶則氣降。―――《養生膚語》明陳繼儒
谷肉果菜,食養盡心,無使過之,傷其正之。―――《素問·五常政大論》
湯泡飯,嚼不爛。―――諺語
服餌不備五味四氣而偏食之,久則臟腑偏傾,而生其病矣。―――《素問玄機病原式》金元 劉完素
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血氣。―――《備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孫思邈
食畢,飲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臍。―――《昨非庵日纂》明鄭宣
要想身體健,食物要新鮮。―――諺語
養生之道,莫先於飲食。―――《嘉業堂叢書》清劉承干
莫吃空心茶,少食中夜飯。―――《類修要訣》明胡文煥
膏梁厚味有損身體,粗茶淡飯延年益壽。―――諺語
寒從腳起,病從口入。―――諺語
朝食三片姜,猶如人參湯。―――諺語
晚上少吃一口,肚裡舒服一宿。―――諺語
安谷則生,絕谷則亡,飲食自倍,腸胃耐傷。―――《養生要訣》明胡文煥
凡有喜嗜之物,不可縱口,當念病從口入,惕然自省。―――《養生四要》明 萬全
晚飯少吃口,活到九十九。―――《養生要集》唐 張湛
凡食物不能廢咸,但少加使淡,淡則物之其味真性俱得。―――《老老恆言》清 曹廷棟
調理脾胃為醫中之王道,節飲食乃卻病之良方。―――《仁齋直指方論》宋 楊士瀛
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隨息居飲食譜》清王世雄
飽食即卧,乃生百病。―――《備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孫思邈
一天三頓粥,郎中朝我哭。 ―――諺語
冬吃蘿卜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葯方。 ―――諺語
葯補不如食補。 ―――諺語
熱飯冷茶泡,娘做郎中醫不好―――諺語
寒從腳上起、病從口中入 ―――諺語
貪吃貪睡,添病減歲 ―――諺語
甜言奪志、甜食壞齡 ―――諺語
吃饃喝涼水,瘦成干棒槌 ―――諺語
五穀雜糧多進口,大夫改行拿鋤頭 ―――諺語
少吃多餐,益壽延年 ―――諺語
暴食暴飲易生病,定時定量可安寧 ―――諺語
肉生火,油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諺語
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諺語
寧可鍋中存放,不讓肚子飽脹。―――諺語
飲食講衛生,保你不生病。―――諺語

8、求幾首關於 養生 的詩詞

1、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步出夏門行·龜雖壽》曹操

詩中以長壽動物神龜為例,說明生老病死的規律。同時也是一曲養生之道的千古絕唱,是曹操給後世養生長壽的渡人金針!今人常用詩中「烈士暮年,壯志不已」來抒發老當益壯的胸襟。

2、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飲酒》 陶淵明

這首典型的養生詩,境與意會,物與心融,真是妙不可言。

3、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

初似飲醇醪,又如蟄者蘇。

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

曠然志所在,心與虛空俱。——《負冬日》 白居易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詩作中有不少是抒寫養生方法的。他的「養生方法」之一就是勤煉氣功。從詩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不但愛好氣功,而且已修煉到很高的層次。他練功時「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

4、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程顥

健身需健心,「心樂才有身樂」,樂觀曠達,內心歡樂,才能健身強體。怎樣才能「心樂」呢?北宋名家程顥他認為人的一生,即便老了,生活也應當和少年人一樣豐富多彩,以愉悅身心,歡度晚年。

5、羽蟲見月爭翻翻,我亦散發虛明軒。

千梳冷快肌骨醒,見露氣人霜逢根。——《蘇沈良方》蘇軾

宋代文學家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但他卻處世達觀,淡泊名利,晚年除寄情山水外,還潛心研究醫葯,收集民間驗方,這首詩說的就是他在皎潔的月光下,站立在空曠的軒閣之中,梳發健身的情景。

他還經常練習氣功,「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便是他練習氣功時清朗精神境界的寫照。

6、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慾勿勞心。

食惟半飽無兼味,酒止三分莫過頻。

每把戲言多取笑,常含樂意莫生嗔。

炎涼變詐都休問,任我逍遙過百春。——龔廷《攝養詩》

明代名醫龔廷賢活到92歲,他寫的《攝養詩》,是根據多年從醫治病,保健養生的實踐,歸納出的一套有關「吃喝玩樂」的科學規律。

這首詩告訴人們,別輕視「吃喝玩樂」。這四個字是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做的「大文章」,只不過歲月給每個人判的分數不同罷了。「吃喝玩樂」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保證身心健康的生活工作手段。

7、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常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得神仙。——陸游

南宋大詩人陸游,一生共走過了85個春秋。他詩中蘊含的獨特養生之道,可以使我們參悟到這位詩人的長壽秘訣,對現代人提高健康素養無疑具有現實的借鑒意義。陸游鍾情食養,清淡為主。在諸多食療方法中,陸游似乎對食粥有所偏好。

他認為豐盛的飲食會加重腸胃的負擔,粗茶淡飯為宜。粥系流質食物,老幼皆宜,味美香糯,營養豐富,易為人體消化吸收。如果在粥中加入相應的食品或食物,如蓮心、薏苡仁、花生米、羊肉、西洋參、胡蘿卜等,還有防治疾病、祛病延年的功用。

與關於膳食養生的宣傳語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