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贊美竹子的名言或詩句
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杜甫《詠春筍》
.猶有桃花流水上,無辭竹葉醉尊前。——劉禹錫《憶江南春去也》
.竹死不變節,花落有餘香。——邵謁《金谷園懷古》
.修竹隱山陰,射干臨增城。——阮籍《詠懷八十二首》
.籬外清陰接葯闌,曉風交戛碧琅玕。——羅隱《竹》
.竹樹無聲或有聲,霏霏漠漠散還凝。——杜荀鶴《春日山中對雪有作》
.蘆筍穿荷葉,菱花罥雁兒。——王維《戲題示蕭氏甥》
.開門移遠竹,剪草出幽蘭。——張籍《和盧常侍寄華山鄭隱者》
.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杜甫《房兵曹胡馬詩》
.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李賀《竹》
.空山雉雊禾苗短,野館風來竹氣清。——朱慶餘《送元處士游天台》
.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沈約《詠竹詩》
.秋雨亦嫌秋熱在,打荷飄竹為人來。——楊萬里《還家秋夕飲中喜雨》
.此君氣節極偉特,令人愛之捨不得。——鄭思肖《愛竹歌》
.一節呼龍萬里秋,數莖垂海六鰲愁。——陳陶《竹十一首》
.遍造山水有竹處,不問主人識不識。——鄭思肖《愛竹歌》
.苦竹嶺頭秋月輝,苦竹南枝鷓鴣飛。——李白《山鷓鴣詞》
.秋雨滴寒竹,主人魂夢清。——釋文珦《竹堂秋雨》
.竹葉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杜甫《九日》
.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李白《別儲邕之剡中》
.山間瘦竹映枯松,歲寒相對凜君子。——鄧肅《和謝吏部鐵字韻三十四首·游山三首·高岩去天尺五耳》
.筍添南階竹,日日成清閟。——韓愈《新竹》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白居易《夜雪》
.且食勿踟躕,南風吹作竹。——白居易《食筍》
.稍稍雨侵竹,翻翻鵲驚叢。——柳宗元《初秋夜坐贈吳武陵》
.沅溪夏晚足涼風,春酒相攜就竹叢。——王昌齡《龍標野宴》
.客初西蜀來,遺我雙筇竹。上有紅淚斑,斷非湘娥哭。——梅堯臣《得陳天常屯田斑筇竹二枚》
.自把玉釵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高適《聽張立本女吟》
.一旦心空忽歸去,挺身特立化為玉。——鄭思肖《愛竹歌》
.深崖無綠竹,秀色徒氛氳。——高適《酬馬八效古見贈》
.儻詠幽蘭曲,同歡黃竹篇。——李世民《喜雪》
.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錢起《晚春歸山居題窗前竹》
.籜落長竿削玉開,君看母筍是龍材。——李賀《昌谷北園新筍四首》
.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行人。——杜甫《詠春筍》
.月明白露秋淚滴,石筍溪雲肯寄書。——李賀《五粒小松歌》
.石筍如卓筆,縣之山之巔。——李白《題樓山石筍》
.批竹初攢耳,桃花未上身。——李賀《馬詩二十三首》
.新鞭暗入庭,初長兩三莖。不是他山少,無如此地生。——張蠙《新竹》
.寒竹秋雨重,凌霄晚花落。——元稹《解秋十首》
.不見野蔓草,蓊蔚有華姿。——柳宗元《茅檐下始栽竹》
.貞姿不受雪霜侵,直節亭亭易見心。——馬謙齋《水仙子·詠竹》
2、陶弘景名言(「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的意思)
這是陶弘景隱居之後回答齊高帝蕭道成詔書所問而寫的一首詩。首句即照
應題目。齊高帝之問,帶有勸其出山之意,頗不以棄功名、隱林泉為然。而詩
人則平平淡淡地回答:「嶺上多白雲」。話雖簡淡,含意卻很深。是的,山中
能有什麼呢?沒有華軒高馬,沒有鍾鳴鼎食,沒有榮華富貴,只有那輕輕淡淡、
飄飄渺渺的白雲。在述戀利祿的人看來,「白雲」實在不值什麼;但在詩人心
目中卻是一種超塵出世的生活境界的象徵。然而「白雲」的這種價值是名利場
中人不能理解的,唯有品格高潔、風神飄逸的高士才能領略「白雲」奇韻真趣。
所以詩人說:「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言外之意,我的志趣所在是白雲
青山林泉,可惜我無法讓您理解個中情趣,就像山中白雲悠悠,難以持寄一樣。
言詞間頗替齊高帝感到惋惜。——詩人以這種委婉的方式表達了謝絕出仕之意。
此詩寫得輕淡自然,韻味雋永,歷代傳誦。
這首詩描寫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色,沒有半點污染.詩人本是借著這景色來表達自己的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用來做環保宣傳意在告誡大家不要破壞大自然的恩賜.
3、陶弘景名言(「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的意思)
這是陶弘景隱居之後回答齊高帝蕭道成詔書所問而寫的一首詩。首句即照
應題目。齊高帝之問,帶有勸其出山之意,頗不以棄功名、隱林泉為然。而詩
人則平平淡淡地回答:「嶺上多白雲」。話雖簡淡,含意卻很深。是的,山中
能有什麼呢?沒有華軒高馬,沒有鍾鳴鼎食,沒有榮華富貴,只有那輕輕淡淡、
飄飄渺渺的白雲。在述戀利祿的人看來,「白雲」實在不值什麼;但在詩人心
目中卻是一種超塵出世的生活境界的象徵。然而「白雲」的這種價值是名利場
中人不能理解的,唯有品格高潔、風神飄逸的高士才能領略「白雲」奇韻真趣。
所以詩人說:「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言外之意,我的志趣所在是白雲
青山林泉,可惜我無法讓您理解個中情趣,就像山中白雲悠悠,難以持寄一樣。
言詞間頗替齊高帝感到惋惜。——詩人以這種委婉的方式表達了謝絕出仕之意。
此詩寫得輕淡自然,韻味雋永,歷代傳誦。
這首詩描寫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色,沒有半點污染.詩人借著這景色來表達自己的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意在告誡大家不要破壞大自然的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