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中醫解釋養生根本

中醫解釋養生根本

發布時間:2020-11-05 13:16:39

1、中醫養生基本原則

2010-05-03 19:02:14 來自: cai125(華夏中醫論壇) http://.baidu.com/question/278399841.html?push=keyword
《黃帝內經》中的養生,是我們很多人認可的,在《黃帝內經》中提到了「養生」, 「故智者知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僻邪不至,長生久視。」這裡面提到的養生意思更為具體,更能讓人有直接的感受和理解。

第一點:「順四時而適寒暑」,這里的「順四時」就是順應春夏秋冬的各種變化;「適寒暑」就是說你要去適應自然界的寒熱溫涼,以及溫差的變化對人體產生的影響

第二點:「和喜怒而安居處」,「和喜怒」的重點在一個「和」字上,中國人比較注重「和」這個概念。比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表演上的活字印刷,就用非常宏大和令人驚嘆的表演將中國的「和」字展示在世人面前,成為了開幕式的一大亮點。按我們的理解,這句話強調的是首先你要做到心態平和,如果心態不平和,那麼你吃什麼都是沒有用的。總之一句話,「養生首務在養心」。

那麼「安居處」又該怎麼理解呢?意思就是你住什麼房子,比如說我今天住在一棟高級的別墅里,明天我卻住的是一間陋室,但是這些對我來說都無所謂,能夠平心靜氣地面對任何居住環境。

第三點:「節陰陽而調剛柔」,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因為中國文化的本源是陰陽,實際上中醫很多重要的理論都跟這個相關,或者說中醫所具備的一種模型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陰陽五行模型。這么看來,我們人體要保持一個健康的體魄,必須有一個陰陽的平衡。因此,《黃帝內經》里有這么一句話,叫「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神乃絕」。

這指的是極端的兩端往中間互補,也就是下沉的陰讓它升上去,向外發散的陽要讓它下降或收藏,使其平衡。回過頭來看「節陰陽而調剛柔」這句話,實際上說的兩個意思是,其一,通過求助於醫生來達到一個身體穩定的狀態,也就是進行陰陽調節的過程;其二,是通過自身的一些努力,以此來達到身體陰陽平衡的過程。

養生使我們關注的,從上面的內容我們就可以看出,實際上這三條就是養生的基本大法。只有領會養生的真諦,才能更好的養生。祝大家養生有好法,養出精氣神!

2、中醫養生學的優勢在哪?或者說優勢如何?

說起養生,人們就自然而然地聯想起它與抗病防衰,延年益壽有關。但是,養生究竟是怎麼回事,它包括哪些內容及其具體方法,就不一定知道得那麼清楚了。其實,養生學的起源與發展在我國已有四千餘年的歷史。早在茹毛飲血,鑽木取火的原始時代,我們的祖先為了生存繁衍,在與大自然搏鬥的漫長歲月里,從勞動與生活的實踐中,逐漸摸索認識到人體生命活動的一些規律,學會一些防病保健的知識和方法,並相互傳授。發展到後來,人們把這種自覺的保健延年活動叫做「養生」。以後,人們又將這種保健延年活動加以理論上的歸納,稱之為「養生之道」。經過長期的運用和不斷充實,後人將偏於養生保健方面的發展為養性、攝生、道生、保生等;把側重老年延年益壽方面的又衍生出壽老、壽親、養老、壽世等。這樣就基本反映了養生的主要輪廓。因此,所謂養生,實際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古人認為四季的更迭與生活習性及養生也是息息相關的。比如夏天,酷暑高溫,夜短晝長,萬物生長迅速,陽氣旺盛。在夏季適當晚睡早起,使人體的陽氣與大自然陽氣相適應,靜心怡神,於偏盛的狀態中尋得一絲清涼與平和。到了冬季,溯風白雪,夜長晝短,百草折地,百獸蟄伏,陰盛陽衰,人體的生理狀況也相對低弱,同樣亦應效法自然,早睡晚起,呵護陽氣,養精蓄銳,迎接又一個春天。不僅睡眠如此,飲食也應該與四季植物的生長狀況相適應,採食當季成熟的菜蔬水果有利健康,孔子所講的「不時不食」便是這個道理。
總之,健康長壽既是人們的願望,也是當今時代與工作的需要。但是,它並非靠一朝一夕、一功一法的攝養就能實現。只有按照人類生命發展的客觀規律,順應自然,切實掌握養生的具體方法,針對人體的各個方面,採取多種健身措施,持之以恆地進行調攝,中醫養生,防病防本,防患於未然,才能達到防衰老和抵抗疾病。中醫解釋養生就是根據《黃帝內經》的養生理論和方法,沿襲古代帝王的養生之道,結合現代需求,針對人體的不同情況,調制人體精,氣、神,從而達到延緩衰老,抵抗和治療疾病的中醫養生調理方法。

3、中醫養生的基本觀念

養生學的基本觀點主要體現在順應自然、形神合一、動靜結合及綜合調理、因人而異等方面。

一、 順應自然 就是要順應四時,提高人體對自然界變化的適應性調節能力。最簡單地說就是人們常說的「涼了穿上,熱了脫」。四時的氣候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交替過程,影響人體生理功能,從而出現相應的變化。

二、 形神合一 祖國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高度復雜而完善的統一體,人身由「神」與「形」組成。「形」指形體結構,包括五臟六腑、經絡、四肢百骸等組織結構和氣血津精等基本營養物質;「神」是機體生命活動及情感意識的體現,是人體精神、意識、知覺、運動等一切生命活動的最高主宰。

三、 動靜結合 動與靜,是自然界物質運動的不可分割的兩種形式,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二者共同構成矛盾的統一體。人在生活中,也應保持動、靜結合。心神宜靜,形體宜動。也就是說「精神極欲靜,氣血極欲動」。或者說「靜養精神,動養形體」。在動中要求動靜適度,「過動則傷陰,陽必偏勝,過靜傷陽,陰必偏勝」。但在動靜兩者中首先要求動,只有如此,才符合生命運動的客觀規律。

四、 綜合調理、因人而異 也就是說嬰幼兒期應注意寒曖及飲食的調理;青少年時期重在培育腎氣、惜精保精以健身;中年則是身體各部分由極盛轉衰的時期,所以要注意氣血陰陽調補,保養得當。以防早衰,爭取長壽;老年是體內氣血衰弱,功能減退的時期,這階段當重視調神、慎飲食、節房事以延緩衰老,保持身體的健康,延年益壽。

4、釣魚養生中醫怎麼解釋?

為什麼垂釣能養生
三木垂釣

醫學家們認為,樂觀、開朗、愉快、喜悅的情緒,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功能和整個神經系統的張力,促使皮質激素與腦啡肽類物質的分泌,使機體抗病能力大大增強,並能極大地活躍體內的免疫系統,從而有利於防病治病。這就是說,用樂觀的精神取代不良情緒,對人體健康十分重要;同時也說明,除了快樂的情緒可以悅心而外,沒有一種葯劑是可以通心的道理。 而垂釣就是這樣一項能給您帶來快樂、帶來健康的運動。

垂釣是一項運動。運動是能量消耗的主要決定因素,對能量平衡和體重控制至關重要。另外,對提高綜合體質、保持心理健康都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所謂的生命在於運動正說明了這一點。

由於垂釣運動的特質,垂釣者必須將自己融入到天地之中,必須將自己與大自然渾然一體,這樣,天地之靈氣,萬物之精華必將為垂釣者所汲起。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天人合一」,使生命處於一種自然狀態,只有使人體與自然保持和諧才能得到健康。

垂釣的過程就是一個守靜的過程。關於守靜對養生的重要性,傳統中醫有許多論述。如「靜則明,動則眩。」(明·方孝孺);「養靜為攝生首務」(清·曹庭棟);「靜」可戒:躁心、浮氣、淺衷、狹量。(明·呂坤)。由此可見,清靜養神,有利於防病祛疾,促進心身健康。

不言而喻,垂釣者必然多吃魚。魚營養豐富,且有很高的葯用價值。魚肉蛋白質含量高達18%左右,成份好,氨基酸含量也十分豐富和全面,它含有人體必需的二十多種氨基酸。魚肉的消化速度很快,在人胃中只需2-3小時,而牛肉等畜禽肉卻長達5小時以上;此外,人體對魚肉的吸收率高達85%,而對其它肉類的吸收率不足80%。吃魚的好處具體體現在:益智、健腦;減少患心臟病的危險;增強視力;降低血壓、減肥;控制類風濕關節炎;緩減精神病症狀;延緩衰老等。總之,吃魚的好處大大的,為了身體的健康,多吃魚吧。
事實證明,垂釣對人體的運動、神經、內分泌、循環、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等八大系統均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對各類慢性病,如癌症、心腦血管疾病、神經衰弱、術後康復、憂鬱症、肥胖症、骨質疏鬆等均有意想不到的防治效果;甚至對人的性格、脾氣、心理都有良好的矯正及熏陶作用。所以,垂釣對人的生命具有極佳的保養作用。

5、中醫養生是什麼啊?傳銷嗎?

中醫養生就是中國醫學關於養生保健的理論、方法,就是用中國醫學的理論談如何養護人的生命,如何健康長壽。

6、中醫養生的基礎理論依據是什麼?

中醫養生中華民族養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幾千年來醫葯、飲食、宗教、民俗、武術等文化方面的養生理論。其內容不百外以下四點:1.順其自然:體現了「天人合一」思想。強調在養生過程中要符合自然規律度,不可違背自然規律。同時也要重視人與社會的統一協調,人要與自然環境統一,也要與社會統一。正如《黃知帝內經》主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2.形神兼養:在養生過程中既要注重形體養護,更要重視精神心理方面調攝,道所謂「形神兼養」、「守神全形」、「保形全神」。3.動靜結合:現代版醫學主張「生命在於運動」,中醫也主張「動則生陽」,主張運動健身,但中醫養生也主張「動中取靜」、「不妄作勞」。正如《周易外傳》所權說「動靜互涵,以為萬變之宗」,《類經

與中醫解釋養生根本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