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冠心病康復養生

冠心病康復養生

發布時間:2020-11-04 23:07:36

1、冠心病老人怎麼養生

心情愉快,適當運動,戒煙戒酒。葯物堅持服用降血壓,降膽固醇,降血脂,做好血液的抗凝---

2、我母親患有心臟病和冠心病,再加懸暈症多年了,最近總是頭疼,吃古漢養生精有效果嗎?。

?

3、有冠心病高血壓的中老年人該用什麼保健葯品?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後使動脈官腔狹窄或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壞死而引起的心臟病,亦稱缺血性心臟病。多發生在40歲以後,男性多於女性,腦力勞動者多於體力勞動者。我過近年來發病率有增高趨勢。病因迄今未明,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可能因脂質代謝失常而易於透入血管內膜,在動脈壁上形成粥樣斑快,並由於血管內膜的損傷,血小板活性激發而聚集,冠狀動脈由於其解剖結構特點容易發生粥樣硬化。發生冠心病危險因素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體重、高年齡。此外,與吸煙、腦力活動緊張、飲食不當遺傳、好強性格及體內微量元素缺乏等也有一定關系。

冠心病的預防及其療法:

預防冠心病應該從人們的生活習慣,飲食、運動等多方面著手,葯物預防也十分重要。運動處方視患者個人狀況而定,適當的鍛煉或運動能改善心臟血液灌注,增加冠狀動脈的側支循環,起到保護和改善心臟功能的作用。飲食要維持平衡均勻,多食海洋魚類、蔬菜、水果、豆類、橄欖油等都可以有效地預防冠心病。
冠心病治療預防葯物中現代中葯復方丹參滴丸既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又具有降膽固醇、甘油三酯;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全身和心臟微循環;抗氧化自由基;保護心肌細胞等多層次、多靶點、多系統作用。個個作用點都在冠心病始發的要害部位。因此,堅持服用復方丹參滴丸對於預防治療冠心病具有很好的效果。

冠心病預防的四大對策:

心血管病四大防線及預防對策
根據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全球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為1700萬,在每三個死亡的人中就有一人死於心血管疾病,這一數字到2020年預計增加50%,而且死亡人數的80%分布在低中等收入國家。從2000年到2020年,心肌梗死將在各種死因中從第五位上升為第一位,腦卒中將從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

「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有一個系統的過程,吸煙、高血壓、血脂異常、肥胖以及近來為人們關注的代謝綜合征等危險因素可看作是疾病的上游,有時在一個人身上可集中多種危險因素。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這些危險因素在人群中越來越普遍地存在,並向青少年發展。心血管疾病從危險因素到出現臨床症狀,這中間大概需要幾十年的時間。但遺憾的是,有相當多的病人從來沒有症狀和先兆,突然發生心肌梗死、腦卒中甚至意外的死亡。即使能夠救治成功,患過心肌梗死的病人最後在慢性的疾病發展過程中會出現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現已成為發展中國家及發達國家共同面臨的新挑戰。」

針對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同仁醫院心血管中心胡大一教授呼籲加強心血管病預防,層層設防,阻斷疾病的發生和進展。他提出需要構建四條防線:

第一條防線是防發病,即做好一級預防。它的核心內容是對多種危險因素的綜合控制。首先要改變傳統醫療實踐和模式。「上醫治未病」,「目前我們用過多的力量去針對疾病下游,如介入治療及搭橋等技術是十分必要的,但它只能針對已到晚期或有嚴重後果的情況。我們應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疾病的上游,強調預防。」二要從傳統的以經驗為基礎的模式轉向循征醫學的模式,即所有的干預措施應有研究證據。第三,組建多學科的聯盟。過去,高血壓學會只管高血壓,糖尿病學會只管糖尿病等等。這一情況已不適合在一個人身上有多種危險因素的情況。只有多學會的聯合行動,齊抓共管,在一個平台上共同治理多重危險因素,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要預防危險因素,我們還要預測患者在未來的10年、20年的發病風險和死亡風險,再根據不同危險程度劃分出不同的人群,對不同人群提出不同的干預措施。第四,改變專科醫生和社區醫生脫節的局面。只有將臨床研究的重大成果轉化為廣大醫生包括社區醫生規范的醫療實踐,才能達到減少疾病的社會效益。如他汀類葯物可以減少1/3的心血管疾病的發病,但這類葯物用得太晚、太少、太短,很多醫生大都是在心肌梗死3-6個月後才開始用葯。介入治療對緩解病人症狀確實有好處,但遺憾的是它並不改善病人的預後,介入治療只有和他汀類葯物手拉手,才能從根本上改善病人的預後。

第二條防線是防事件。即已發病的病人,能不能讓他長期穩定,不出現心肌梗死?其中穩定斑塊、抗栓治療是防事件的關鍵,沒有血栓就沒有事件。早期使用他汀類葯物,既可發揮降脂以外的穩定斑塊的作用,又可以改善內皮細胞,抗炎症。聯合使用不同機制的抗血栓葯物,不但是新的研究方向,而且已成為新的醫療實踐。抗栓的第二個部分就是抗凝血霉。抗凝血霉的重大進展是低分子肝素的研製成功,低分子肝素與靜脈肝素效果相同甚至比它更好,它會在很多領域中取代普通肝素;而戊糖的效果又好於低分子肝素。這一葯物的一大特色是不論性別、年齡、體重、手術時間,每天一次,固定劑量2.5毫克,沒有劑量的差別,這就方便了病人,保證了安全用葯。

第三條防線是防後果。如果出現了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嚴重後果,就要考慮如何盡快地、用科學的手段規范地救治病人。醫院組建胸痛中心,開通綠色通道,家屬應及時送患者去醫院挽救生命。無論是溶栓還是介入治療,都要強調時間。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作為病人,只要有胸痛就要上醫院以爭取獲救的機會。對於低危險病人應聯合使用不同的、及時的抗栓葯物,對於高危險病人應該及早地介入干預,早期使用他汀類葯物。

第四條防線是防復發。「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成功挽救病人後,做好二級預防,防止再次梗死,防止意外死亡,減慢或防止心力衰竭的發生。首先要重視生活方式的改變,得過心肌梗死的病人必須戒煙,並使用預防葯物,如阿司匹林、β阻滯劑、他汀類降脂葯物、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選擇有效的葯物,還要達到有效的劑量。國內目前存在很多衛生資源的浪費,不是品種不對,就是用葯劑量不對,沒有使病人得到應有的保護。不能片面地計算一片葯的價錢,要從宏觀上計算衛生成本。通過預防減少事件,減少住院,這才是最大的節省。

「醫生要堅持以病人為中心,醫生是病人疾痛的治癒者。醫生做什麼是一方面,但首要考慮的是病人最需要的,而不是我們在病人身上能做什麼。大家都很忙,忙於做介入,忙於做搭橋,這是必要的但是不夠的。」胡教授如是說。未來工作的重點是預防心血管病,為此醫生要堅持「ABCDE」的預防對策。A:阿司匹林、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B:β阻滯劑、控制血壓;C:降膽固醇、戒煙;D:糖尿病控制、合理飲食;E:運動,病人教育,社區工作。

----------------胡大一教授講話摘要

心衰的自我防護

心力衰竭患者採用科學的手段自我保護,是延緩病情進展、防止病情惡化的關鍵環節。患者要盡量做到以下幾點:

控制好引起心力衰竭的疾病:如針對高血壓引起的心力衰竭,通過長期治療把收縮壓及舒張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可以減少心力衰竭發生的危險。

預防可促發心力衰竭的因素,具體措施包括以下幾方面:

●預防呼吸道感染

已有心力衰竭病症但病情穩定的人若發生呼吸道感染,則非常容易使病情急劇惡化。因此,在感冒流行季節或氣候驟變情況下,患者要減少外出,出門應戴口罩並適當增添衣服,患者還應少去人群密集之處。

●掌握好活動量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體力活動,但切忌活動過多、過猛,更不能參加較劇烈的活動,以免心力衰竭突然加重。

●選擇清淡少鹽飲食

飲食應少油膩,多蔬菜水果。對於已經出現心力衰竭的病人,一定要控制鹽的攝入量。鹽攝入過多會加重體液瀦留,加重水腫,但也不必完全免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定要戒煙、戒酒,保持心態平衡,不讓情緒過於興奮波動,同時還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合理用葯

有的葯物治標迅速,可很快緩解症狀,而有的葯物則需要長期服用才能改善心臟功能,延長壽命。利尿劑,這是惟一能控制體液瀦留的葯物,但不能單獨用來控制心力衰竭,使病情穩定。洋地黃制劑(地高辛)則通過增加心肌收縮力等作用減輕患者症狀。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開博通、蒙諾等),所有左心收縮功能減退的心力衰竭病人都要用,除非病人對這類葯物有禁忌症或不能耐受,但這類葯的應用要早期開始,並長期使用才能降低死亡率,延長壽命。β-受體阻滯劑,所有左室收縮功能不良的心力衰竭病人,在病情穩定的條件下都可以用,但絕不是用葯越多越好,而是要少而精,並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葯。

冠心病的臨床類型

目前,冠心病分類、分型較多,且比較混亂。公認的臨床分型是以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分型為標准,即:心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 心絞痛又可分為勞力性心絞痛和自發性心絞痛。
(1)勞力性心絞痛 可分3類:
①新發生的心絞痛,這是指勞力性心絞痛,症狀發生於1個月以內。
②穩定型勞力性心絞痛,指勞力性心絞痛,症狀在1~3個月以上穩定不變者。
③惡化勞力性(轉劣型,增劇型)心絞痛,心絞痛誘因不變,但疼痛發作次數、程度及持續時間明顯轉劣。
(2)自發性心絞痛 指休息狀態下發作的心絞痛。其中將心絞痛發作時伴ST段抬高者,稱為變異型心絞痛。 新發生的勞力性心絞痛、轉劣型及自發性心絞痛屬不穩定型心絞痛。 冠心病中的心力衰竭,如病人無心肌梗死的臨床或心電圖證據,這一診斷只能是臆測的。
另外,心律失常可為冠心病的唯一症狀。在這種情況下,除非作冠狀動脈造影證實有冠狀動脈病變,否則也只能屬於假設性診斷。

防治冠心病的膳食原則

因為營養與冠心病的關系非常密切,因此制定合理的膳食原則對防治冠心病至關重要。 防治冠心病的合理膳食原則如下:
1 減少每日膽固醇的攝取。膽固醇的攝入量不應超過300mg/日,或100mg以下/每千卡總熱量。
2 脂肪的攝入,不應超過總熱量的30%,其中飽和脂肪酸應控制在占總熱量的10%以內。增加多不飽和脂肪酸、使飽和脂肪酸與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值宜為 7∶1∶1 。
3 食用復合碳水化合物,少吃或不吃蔗糖或葡萄糖等簡單的碳水化合物。
4 總熱量限制在標准量以內,使體重維持在標准水平,如果超重(標准體重±5公斤為正常) ,應進一步限制總熱量,或適當增加體力活動。
5 提倡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食用豆製品,食用液體植物油。
6 盡量少吃富含飽和脂肪酸或膽固醇過多的肥肉、動物油、高脂奶品及蛋黃、動物內臟等食品。
7 不要將飲用水軟化。
8 減少鈉的攝入,以氯化鈉計,每人的攝入量應首先爭取達到10克/日以下,將來能減至5g /日以下為最好。
9 飲酒:不飲或少飲,每日量不超過30g。

冠心病病人為何應少吃食鹽

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壓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之一。調查資料發現,有相當比例的冠心病病人患有高血壓,而高血壓又有促進冠心病發展的作用。因此,控制高血壓並設法降低血壓水平,對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鈉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心排血量,直接增加心臟負擔,對心臟血流供應不足的冠心病人是不利的。目前普遍認為,鈉攝入量在促進高血壓發病中起著一定的作用。流行病學資料表明,食鹽每日攝入高達20克的日本北部人,高血壓發病率可高達40%,明顯高於食鹽每日攝入約5克的北美愛斯基摩人的發病率。研究還證明:平均每天少攝入5克食鹽,平均舒張壓可降低0.53千帕(4毫米汞柱)。因此,對已患有高血壓的病人,限制食鹽可作為一種非葯物性治療手段。
那麼,冠心病病人應限制多少食鹽為宜呢?這要根據病人是否同時患有高血壓,以及高血壓的病情來決定。有人提出較為嚴格的限鹽量,規定每日不超過5克。有的人較難做到並堅持。筆者認為,應根據自己的情況,逐漸限制食鹽用量,使自己的口味漸漸習慣於低鹽膳食。具體做法是:烹調時在菜餚出鍋前將鹽撒在食物上,鹽味便可以明顯地感覺出來;還可利用糖、醋、香料等調味品,來增加食物味道,以減少食鹽用量。目前市場上出售的低鈉鹽,也是限鹽(限鈉)的一個較好的選擇。
最後應指出,鉀鹽是可以保護心肌細胞的。促進鈉排泄的降壓葯,常常增加鉀排泄,造成體內缺鉀。因此,膳食中於限鹽(限鈉)的同時,應多吃含鉀的食物,例如五穀雜糧、豆類、肉類、蔬菜和水果均含有一定量的鉀。動物性食品雖大多含鉀比蔬菜、水果高,但鈉含量、膽固醇含量較高,而蔬菜、水果含的鈉極少,所以,應多吃水果、蔬菜來補鉀。含鉀高的食物有菠菜、蘿卜、捲心菜、芹菜莖、南瓜、鮮豌豆、檸檬等,均可選食。

冷水浴對老年冠心病病人的危害

冷水浴俗稱冷水澡,包括冷水淋浴、冷水擦身、冷水浸浴及冬泳等多種形式。冷水浴可以增加體質,提高抗寒能力,對推遲衰老,防治疾病十分有利,目前不僅許多中、青年人喜歡冷水浴,而且也吸引了許多老年人。然而對於有冠心病的病人來說,不適當地進行冷水浴常可導致嚴重的不良後果。我們曾見過一些老年冠心病病人,第一次用冷水擦身就誘發了嚴重的心絞痛。還有的因天氣炎熱,出了大汗後,立即行冷水浴而誘發了急性心肌梗死。這是什麼原因呢?大家都知道熱脹冷縮這個通俗的道理吧。人體的血管,如冠狀動脈也是如此,如遇到突然寒冷的刺激,常可引起血管收縮和痙攣,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發生心絞痛和心肌梗死。因此,對於年高體弱,尤其患有高血壓病、冠心病、腦動脈硬化的老年人不宜洗冷水浴。對於體質較好的老年人,要慢慢進行適應性鍛煉,先用溫水擦身,繼用涼水,再用冷水試擦,慢慢適應後,才可用冷水浴,而且時間不要太長,動作不要太猛,必要時要准備保健葯盒。

冠心病患者如何過冬

寒冷對患者冠心病的中老年患者可謂是雪上加霜。寒冷不僅可引起血管強烈收縮,導致血壓升高,還可誘發高血壓、急性心肌梗死、心絞痛及腦血管意外等病,甚至是致命性心率失常。因此,除了定期到醫院進行診斷、檢查外,還可按照下列處方進行保健,將可防患於未然,順利過冬。

注意保暖,冬季早晚溫差較大,中老年人又習慣早鍛煉,應有適宜的「溫度緩沖」;出門時注意添加衣服。防止溫差過大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

應在清晨醒後養神5分鍾再起床活動。清晨人體的血管應變力最差,驟然活動易引發腦血管疾病,甚至腦溢血、中風等。

注意保持淡泊寧靜、樂觀自信的情緒,不大喜大悲、劇烈運動。所謂「靜益壽、躁損壽」講的就是這個人生哲理。

不可盲目進補,冬季雖是養生、進補的最佳季節,但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這時萬不可盲目進補,應飲食清淡,保持膳食營養均衡。宜多食豆類、水果、牛奶、瘦肉等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切忌辛辣、油膩。早上起來喝一杯溫開水以降低血黏度和促進腸蠕動。

採用合適的葯物進行積極治療與預防,警惕「葯物性中風」。有些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葯物除了對肝、胃具有明顯的副作用外,冬季服用還易提高血管緊張度、改變血液黏稠度,導致心腦血管病發作,甚至引起「葯物性中風」。降壓、鎮痛等葯物也應謹慎服用。因此,治療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4、?請問關於心血管疾病保健方面的知識有些什麼呢?

心血管疾病保健

一、保持血壓正常;如有高血壓嚴格控制

1、成人每年測血壓一次。正常值:收縮壓90—140毫米汞柱 舒張壓60—90毫米汞柱。
2、高血壓診斷標准:收縮壓達140毫米汞柱及以上或舒張壓達90毫米汞柱及以上。
3、早期高血壓加強預防保健,有的可以恢復正常,還要長期注意觀察及加強保健。
4、高血壓患者採用預防保健措施血壓仍不恢復正常則需服降壓葯。用葯要按醫囑,按時服葯,不可遺忘;每月找有關醫生復查,找出最佳降壓葯及服法,長期堅持,保證血壓正常,不可自行停葯。
5、老年高血壓收縮壓不可降得過低,要由醫生指導用葯。
6、年輕、血壓特高且常波動,應進行詳細檢查,除外有特定原因得繼發性高血壓。
7、高血壓是冠心病和腦卒中的重要發病因素,必須早發現、早治療、長期控制,千萬不要等閑視之。
二、保持體重正常,預防肥胖超重
1、肥胖是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的重要發病因素,必須控制。
2、控制方法:食不過飽,不吃肥肉,少吃糖果零食。增加體育鍛煉。逐漸減肥,保持不復發。
三、保持血脂正常,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降血脂方法:不吃肥肉,不吃內臟,少吃糖,增強體育鍛煉。無效時按醫囑服降脂葯。
四、一定要戒煙
煙中的尼古丁收縮小動脈,促發高血壓,煙中的一氧化碳損傷動脈內膜細胞,加重血小板凝集,促發動脈粥樣硬化及血栓形成,是心肌梗塞和腦血栓的發病因素。吸煙者更易患心臟驟停。
戒煙方法:⑴本人認識了吸煙之害,才能決心戒煙;⑵親友勸導監督;⑶到戒煙門診領用戒煙葯或貼膏。
五、飲食講科學
按需進食(依年齡和體力活動強度而定),食不過飽。主食米面加雜糧。豆製品常吃。不吃肥肉,少用動物油,瘦肉魚禽一日2—4兩,少吃內臟,雞旦可一天一枚,牛奶或豆漿一杯。青菜水果多吃有益。
食鹽日攝入6克以下為好,北京人現日均食鹽12克,減半為好,醬油、鹹菜都要少吃,用低鈉高鉀保健鹽有益。
含糖多的飲料不可多用,糖多能增加甘油三脂,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因素之一。
酒可少飲,多飲有害,不飲為好,茶水是最佳飲料。
六、體育鍛煉經常化
生命在於運動,多動有助心血管病預防保健。運動方式及時間安排,個人自定,最好天天有運動,忙人周末補課。中青年打球、跑步、游泳、爬山;老年人散步、體操、打拳;病人、老人還可在床上卧位做體操及自我按摩。
家務勞動、工作中體力勞動、騎車上班都不能代替體育鍛煉。以坐位為主的職業人特別需要安排體育鍛煉。病人要量力而為,不可超限。
七、加強精神心理衛生,有適當的文化消遣活動
長期精神緊張是高血壓的重要發病因素,必須學會自我調節和鬆弛或搞些適合的消遣,琴棋書畫音樂歌舞打球游泳都有益。偶有愁煩要自我排解,盡快消除心理損傷。保持心胸開朗,想得開,放得下。已有高血壓、冠心病的人要注意避免突然的過度興奮、悲傷、緊張或疲勞,避免發生腦出血或心臟驟停。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嚴重疾病。它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種類繁多,病因復雜。其中有些疾病。如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高血壓病和心力衰竭等與營養因素關系密切,合理的膳食已成為防治這些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為了更好地討論這些問題,首先簡略地介紹有關心血管營養學的一些基本概況。

28.1.1 歷史和現狀

許多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流行,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同人類歷史的發展相聯系的。遠古時代,人們過著採集和狩獵的群居生活,他們所攝取的都是未經加工的天然食物,營養成分相對平衡。隨著生產的發展、階級的分化、環境(包括飲食)的改變,營養不平衡的現象逐漸發生。少數人可能出現營養過剩,而更多的人則處於營養缺乏的狀態。這兩種極端,加上其他因素,均可導致各種不同的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根據歷史資料,古羅馬的貴族過著奢侈豪華的生活,其膳食成分與現今西方國家十分接近,已記錄這些人中有心絞痛和突然死亡發生。在埃及貴族的干屍中也發現有明顯的動脈粥樣硬化。我國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距今兩千多年的西漢宮室女屍,經現代病理學證實有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肌梗塞的病理變化。盡管如此,本病在古代究竟仍屬少數。

到了近代,尤其是西方國家,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發生了越來越大的變化。根據晚近資料,美國平均每人每日攝入的脂肪在100g以上,而且主要為動物脂肪,食物膽固醇為400~700mg,平均560mg,粗糧的攝入很少,而精糖的消耗量卻很高(100g以上)。此外,酒精和食鹽的消耗量也很大。總熱量攝入過多以及各種營養素之間的平衡失調可能是造成心血管病,尤其是冠心病廣泛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Bajusz在指出西方人飲食變化及其帶來的危害時,曾引用一句俗語「人們正在用自己的牙齒挖掘自己的墳墓。」這種情況已引起心臟病學家、營養學家、公眾及社會有關部門的重視。目前,世界上有十六個關於「飲食脂肪與冠心病」的專家委員會紛紛提出一系列的膳食改革措施。美國國會於1977年提出「飲食脂肪方針」(dietary goal),倡導人們進食更多的穀物,以使復雜的糖攝入量,由原來僅占總熱量的28%增加到48%,脂肪的攝入由總熱量的40%降至30%,並適當控制動物脂肪與植物漬的比例,增加蔬菜和瓜果,限制膽固醇、蔗糖和鹽的攝入。

當前世界飲食改革的內容,實際上在兩千多年前,我國第一部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素問》中已充分得到體現。它指出,人們的合理膳食應該是「五穀為養、五畜為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這種觀點為僅正確地闡明人類膳食中必需具備的各種營養素,而且辯證地指出它們之間的主次關系(即養、益、助、充)。它奠定我們民族優良的膳食特點,對保障人民健康、預防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

這種正確的觀點,在歷代許多食療專著中不斷地得到補充和發展。如明代龔廷賢在《壽世保元》一書中對控制膳食的重要性有相當精闢的論述:「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養內者以恬臟腑,調順血脈,便一般流行中和,百病不作,養外者恣口腹之慾,極滋味之美,窮飲食之樂,雖肌體充腴,容色悅澤,而酪烈之氣,內蝕臟腑,精神虛矣,安能保令太和,以臻遐齡……人之可畏者,飪席飲食之間,而不知之為戒,過也。「這段論述,對今日防治肥胖,高血脂、高血壓和冠心病,對中、老年人的健康和延年益壽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我國古代醫學對營養與健康和疾病(包括心血管病)的認識和貢獻,來源於人民豐富的實踐,同時也指導著人民的實踐。正因為這樣,它才具有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所不可比擬的、廣泛而深刻的群眾基礎。幾千年來,我國勞動人民早就利用各種食物來養生保健和預防疾病,其中不少由於世代相傳,已成為風俗習慣。然而,另一些國家情況卻大不相同。例如,Dock在《營養與心血管疾病》一書中寫道:「在2千多年前,古希臘名醫Hippocrates時代,盡管醫師勸導人們通過改變飲食習慣來預防和控制疾病,但絕大多數病人寧可吃葯或忍受疼痛,而不願意採取飲食措施。」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早就知道素食可延年。近代科學證明,素食中的許多成分,例如素油含有大量多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香菇、木耳則既能降脂,又能改善血液凝固狀態,它們對預防高脂血症和冠心病均有好處。

綜觀歷史和現狀,不難看出營養與心血管疾病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

28.1.2 營養與心血管重量和病量的關系

(1)營養對心血管系統的重要性 在維持心血管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①營養是重要的能量來源:任何機械功都需要能量,心臟擔負著極其繁重而復雜的任務,因此,它必須將食物中的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正常心肌細胞自血液中攝取的營養物質,最主要的是游離脂肪酸(FFA)(約佔67%),其次是葡萄糖和乳酸(各佔17%左右),此外還有氨基酸、酮體和丙酮酸等。若按體重計,則正常人心臟每天約需18g脂肪酸、11g葡萄糖、10g乳酸和0.6g丙酮酸。可見其攝取的營養物質數量是相當可觀的。

心肌細胞對營養物質的攝取和利用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和調節。其中最主要的是營養物質在血中的絕對濃度。濃度越高,則攝取的數量越大。例如,空腹時,血中葡萄糖和胰島素水平低下,脂肪組織釋放大量的FFA,造成其在血中的濃度增高。因此,空腹時心肌細胞對FFA的攝取和利用也顯著增高。相反地,餐後血中葡萄糖和胰島素水平增高,而FFA的含量則降低,故心肌主要攝取和利用葡萄糖。另方面,當劇烈運動時,血中乳酸含量顯著增高,此時它便成為主要的供能物質。可見,正常心肌細胞對各種營養物質的攝取和利用具有很強的適應性。然而,在病理情況下,例如,急性心肌梗塞時,缺血心肌細胞對營養物質的適應能力則顯著減弱。此時,FFA對它是有害的物質,而葡萄糖則成為它良好的底物。因此,在急性心肌梗塞時,滴注葡萄糖和極化液(葡萄糖加胰島素和鉀)是有好處的。

和心肌組織一樣,動脈壁也需要不斷地從血液中獲得各種營養物質,包括蛋白質、糖脂肪和膽固醇等。其中膽固醇(包括部分甘油三酯和磷脂)以脂蛋白形式(主要是LDL)進入動脈壁後,便通過細胞表面受體途徑進入細胞內,作為細胞的結構成分加以利用。這可能也是食物膽固醇被清除的途徑之一。

②營養素參予心血管系統中若乾重要的生理生化過程:心肌的舒縮除了需要一定的能量外,還需要某些金屬離子,如鉀、鈉、鈣等的參予。此外,食物中的一些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還是心肌組織和動脈壁代謝中若乾重要酶系統的輔基。

(2)營養缺乏或過剩對心血管系統的危害 營養缺乏或過剩均可使心血管系統正常的結構和功能遭受破壞,從而導致心血管疾患。

營養不良,例如,由於維生素B1缺乏引起的腳氣性心臟疾病,早為人們所熟知。近年來一些動物實驗表明,膳食中鉀、鎂、氯缺乏,可增加心肌細胞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從而誘發原發性壞死性心肌病。我國局部地區發生的克山病是一種原因未明的心肌病,可能與膳食中某些微量元素,例如硒、鎂、鉬等缺乏有關。鎂缺乏可引起心電圖異常,促進心肌選擇性發生鈣化,誘發致死性心肌痙攣和快速心率失常。維生素B6和C缺乏可影響動脈壁結構的完整性。食物纖維缺少與心血管病、糖尿病和腫瘤發病率的增高密切相關。

營養過剩對心血管系統所造成的危害較之營養缺乏更為嚴重和普遍。總熱量、飽和脂肪酸、膽固醇和精煉蔗糖等攝入過剩易於誘發肥胖、高血脂和動脈粥樣硬化,已如上述。鈉鹽攝入過多與高血壓病的發病有關。除此之外,近年來還發現某些特殊的食物成分,例如,過量的芥酸(22碳-烯酸)可引起動物心肌損害。個別植物油中尚含有某些毒性物質可抑制動脈壁中膽固醇酯水解酶的活力,因而可誘發動脈粥樣硬化。

所有這些進展,為從細胞和分子水平上了解心血管病的發病原理以及開展防治提

5、高血壓,心臟病病人吃什麼保健品好?

高血壓不適合於吃保健品;可參考以下高血壓病人的調養十分重要,用葯治療的同時,輔以生活、環境、精神等方面治療。 注意飲食,低鹽(每日5克),低動物脂肪。高血壓、冠心病人中的肥胖者,由於體內的脂肪過多,壓迫心肌、會增加心臟的負擔。所以,肥胖的高血壓、冠心病人,首先要節制飲食,以素食為主,才能達到控制體重。體重減輕了,血壓也會降低。選擇低熱量食品,多吃低脂肪食品,盡量食植物油。因為植物油含不飽和脂肪酸,血漿中的膽固醇就會下降,可以減少高血壓,冠心病的發作。動物脂肪、肝、腦、心、腎、黃油、骨髓、魚子、乳脂等食品,含膽固醇高,宜少吃或不吃。 適當運動,量力而行,可選擇運動量輕、時間長些「耐力性」的項目鍛煉身體。 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睡眠(7—8小時),勞逸結合。不急不躁,控制情緒,喜樂有度。 消瘦的高血壓、冠心病病人,要吃魚、瘦肉、豆及豆製品食品,以增加體內的蛋白質。豆製品中含有谷固醇,可以抑制小腸吸收膽固醇,維生素C也可降低血漿中的膽固醇。故高血壓、冠心病病人要多吃新鮮蔬菜和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酸味水果)。同時,高血壓、冠心病人要控制食鹽量。因為鈉鹽可引起人體小動脈痙攣,使血壓升高。且鈉鹽還會吸收水分,使體內積聚過多的水分,增加心臟負擔。所以,要少吃咸(腌)菜、泡鹽蛋等食品。 高血壓、冠心病人一定要忌酒,戒煙,不喝濃茶,以免加重病情。 高血壓病人生活中要注意的問題。 切忌大便乾燥,高血壓病人用力解大便,容易發生腦出血、心絞痛。多吃些芹菜、韭菜、白菜、菠菜等纖維素多的蔬菜,以保持大便通暢。 洗澡不要用熱水或冷水,以減少血壓驟然變化,以洗溫水澡適宜。 性生活適度,青壯年患者應盡量控制或減少,老年患者應避免,以防發生意外。 養生指南 一.調暢情志:保持輕松愉快的情緒,避免過度緊張。在工作1小時後最好能休息5~10分鍾,可做操、散步等調節自己的神經。心情郁怒時,要轉移一下注意力,通過輕松愉快的方式來松馳自己的情緒。最忌情緒激動、暴怒,防止發生腦溢血。 二.飲食有節:應節制日常飲食,少吃脂肪、甜食、鹽。飲食以清淡為主,多食蔬菜水果。忌暴飲暴食。食鹽攝入量每日不超過5克,鹽能使水分瀦留,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臟負擔。肥胖者應控制食量及熱量,減輕體重。要保持良好的睡眠狀態,睡前用溫水浸泡腳,避免看小說,看緊張恐怖的電影電視。保持大小便通暢。性生活使人處於高度興奮狀態,神經血管緊張,甚至可引起中風,應節制性慾,慎房事。 三.戒煙少酒:煙鹼(尼古丁)可收縮微細血管,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少量喝酒可使微循環擴張,增加血管彈性,有一定好處。提倡戒煙少酒。但大量喝酒及喝烈性酒則肯定是有害無益的。 四.勞逸結合:如從事高度緊張的工作,要掌握好對自己情緒的調節,注意勞逸結合,爭取多休息,避免有害的慢性刺激(如噪音)的影響。休息包括精神上、體力上的休息。重體力勞動、劇烈運動是不適宜的。負重、長跑、搬運重物應予禁止。但輕體力勞動是可以的,長期卧床並無好處。 五.堅持鍛煉:應堅持打太極拳,練氣功,每日早晚各一次,可改善血液循環,減少外周阻力而使血壓降低。 六.堅持服葯:對中、晚期高血壓病,堅持服葯治療是十分重要的。如一種葯物產生耐葯性而失效時,應及時更換其他葯物。不遵醫囑,隨意停葯,會使血壓急劇升高而發生危險。平時應經常測量血壓

6、天氣驟冷冠心病養生注意點什麼?

冠心病心絞痛,中醫稱為「胸痹心痛」,這類疾病對寒冷的刺激很敏感,多在天氣變化、驟遇寒涼時發病。因為寒冷可使體表小血管收縮、痙攣,血流速度減慢,血液黏滯度增高,心臟負擔加重,從而間接地引起冠心病發作。同時,寒冷的刺激還可以直接引起冠狀動脈痙攣,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誘發心絞痛或急性心肌梗塞等冠心病。目前我國很多地區進入大幅度降溫的時段,成冠心病的高發季節,因此,中老年人群尤其冠心病患者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冬季養生。

起居規律

冬季養生要注重「藏」,應做到「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避免熬夜工作,臨睡前不宜看緊張、恐怖的小說和影視劇。午間要小睡半小時,有助血壓下降,心率減慢,有利於冠心病的康復。清晨是發生心梗和粹死的「魔鬼時刻」。起床前可先在床上躺30秒,再坐起30秒,再撐床站30秒。外出活動要避寒,做到溫固護陽氣,根據氣溫變化,隨時添加衣服。穿衣應遵循輕便的原則。否則,衣服和鞋子過度厚重也會增加心臟負擔,加重病情。

精神調攝

人的精神情志是由心所主宰的,情志變化對心的影響最大。冠心病患者大多與痰濕、瘀血、氣郁的體質有密切關系。常有心煩、急躁、健忘、苦悶等症狀,三種體質可同時出現,或其中兩種兼而有之,易導致孤獨或焦躁的不良心態。情志調節方面,應培養愉悅的情緒,塑造開朗樂觀的性格、處事隨和、克服偏執、不苛求他人、精神愉快則氣血和暢,營衛流通,有利於體質的改善。

飲食調養

冬季人體陽氣潛藏,生理活動有所收斂、減慢,營養物質貯存體內,滋養五臟,冬季又與「腎」相應,而五味中的咸入腎,鹹味有補益陰血、軟堅散結的功效。根據「冬季養腎」的原則,冬季宜適量多食鹹味食品,如海帶、紫菜、海蜇等。此外,冬季應多食溫熱護陽之品,以抵禦寒冷,如多食羊肉、牛肉、桂圓、核桃、栗子、大棗、山葯、木耳、胡蘿卜、油菜、芥菜、韭菜等,少吃寒冷食物,如螃蟹、海蝦、西瓜、葡萄等。

體育鍛煉

冬季鍛煉必不可少,因為鍛煉可增加熱量產生,使氣血流暢、循環無阻、新陳代謝加快、軀體溫暖。除遇到暴雪、大風、驟冷和其他惡劣氣候外,盡量要做戶外活動,選擇上午、下午等日照充足的時侯,打太極拳、乒乓球、健身操、散步等。運動要量力而行,使全身氣血流通,以不增心率為宜,心率明顯增加時,應該休息片刻使心率逐漸恢復正常。若激烈運動時伴有胸悶、氣短、咳嗽、胸痛等症狀,應及時停止運動,避免症狀加重。運動後要及時穿上衣服,以免著涼感冒加重病情。

除此之外,在養生調理的基礎上,配以膏方調治,扶正祛邪,可以發揮很好的康復作用,這也是幾千年來中醫治未病思想的體現。冠心病患者要堅持服葯,定時就診,不要疏忽大意,及時發現變化苗頭,及時就醫。

7、有冠心病又有糖尿病該如何保養如何養生長壽

我已經好了,經驗是:1:堅持每天上午和下午按要求帶"三高儀"(正品).2:注意飲食健康.3:堅持天亮就回起床鍛煉答,冬天等出太陽再出去鍛煉.4:鍛煉方法很重要:A堅持每天一小時.B.最好的方法就是走路(動物的本能)C:走路的頻律必須與心律同步.要是朋友們按我的方法也好了.一定要記得把我當成真正的朋友哦.

8、有冠心病的中老年人怎樣保健?運動方面,飲食方面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後使動脈官腔狹窄或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壞死而引起的心臟病,亦稱缺血性心臟病。多發生在40歲以後,男性多於女性,腦力勞動者多於體力勞動者。我過近年來發病率有增高趨勢。病因迄今未明,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可能因脂質代謝失常而易於透入血管內膜,在動脈壁上形成粥樣斑快,並由於血管內膜的損傷,血小板活性激發而聚集,冠狀動脈由於其解剖結構特點容易發生粥樣硬化。發生冠心病危險因素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體重、高年齡。此外,與吸煙、腦力活動緊張、飲食不當遺傳、好強性格及體內微量元素缺乏等也有一定關系。

冠心病的預防及其療法:

預防冠心病應該從人們的生活習慣,飲食、運動等多方面著手,葯物預防也十分重要。運動處方視患者個人狀況而定,適當的鍛煉或運動能改善心臟血液灌注,增加冠狀動脈的側支循環,起到保護和改善心臟功能的作用。飲食要維持平衡均勻,多食海洋魚類、蔬菜、水果、豆類、橄欖油等都可以有效地預防冠心病。
冠心病治療預防葯物中現代中葯復方丹參滴丸既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又具有降膽固醇、甘油三酯;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全身和心臟微循環;抗氧化自由基;保護心肌細胞等多層次、多靶點、多系統作用。個個作用點都在冠心病始發的要害部位。因此,堅持服用復方丹參滴丸對於預防治療冠心病具有很好的效果。

冠心病預防的四大對策:

心血管病四大防線及預防對策
根據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全球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為1700萬,在每三個死亡的人中就有一人死於心血管疾病,這一數字到2020年預計增加50%,而且死亡人數的80%分布在低中等收入國家。從2000年到2020年,心肌梗死將在各種死因中從第五位上升為第一位,腦卒中將從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

「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有一個系統的過程,吸煙、高血壓、血脂異常、肥胖以及近來為人們關注的代謝綜合征等危險因素可看作是疾病的上游,有時在一個人身上可集中多種危險因素。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這些危險因素在人群中越來越普遍地存在,並向青少年發展。心血管疾病從危險因素到出現臨床症狀,這中間大概需要幾十年的時間。但遺憾的是,有相當多的病人從來沒有症狀和先兆,突然發生心肌梗死、腦卒中甚至意外的死亡。即使能夠救治成功,患過心肌梗死的病人最後在慢性的疾病發展過程中會出現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現已成為發展中國家及發達國家共同面臨的新挑戰。」

針對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同仁醫院心血管中心胡大一教授呼籲加強心血管病預防,層層設防,阻斷疾病的發生和進展。他提出需要構建四條防線:

第一條防線是防發病,即做好一級預防。它的核心內容是對多種危險因素的綜合控制。首先要改變傳統醫療實踐和模式。「上醫治未病」,「目前我們用過多的力量去針對疾病下游,如介入治療及搭橋等技術是十分必要的,但它只能針對已到晚期或有嚴重後果的情況。我們應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疾病的上游,強調預防。」二要從傳統的以經驗為基礎的模式轉向循征醫學的模式,即所有的干預措施應有研究證據。第三,組建多學科的聯盟。過去,高血壓學會只管高血壓,糖尿病學會只管糖尿病等等。這一情況已不適合在一個人身上有多種危險因素的情況。只有多學會的聯合行動,齊抓共管,在一個平台上共同治理多重危險因素,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要預防危險因素,我們還要預測患者在未來的10年、20年的發病風險和死亡風險,再根據不同危險程度劃分出不同的人群,對不同人群提出不同的干預措施。第四,改變專科醫生和社區醫生脫節的局面。只有將臨床研究的重大成果轉化為廣大醫生包括社區醫生規范的醫療實踐,才能達到減少疾病的社會效益。如他汀類葯物可以減少1/3的心血管疾病的發病,但這類葯物用得太晚、太少、太短,很多醫生大都是在心肌梗死3-6個月後才開始用葯。介入治療對緩解病人症狀確實有好處,但遺憾的是它並不改善病人的預後,介入治療只有和他汀類葯物手拉手,才能從根本上改善病人的預後。

第二條防線是防事件。即已發病的病人,能不能讓他長期穩定,不出現心肌梗死?其中穩定斑塊、抗栓治療是防事件的關鍵,沒有血栓就沒有事件。早期使用他汀類葯物,既可發揮降脂以外的穩定斑塊的作用,又可以改善內皮細胞,抗炎症。聯合使用不同機制的抗血栓葯物,不但是新的研究方向,而且已成為新的醫療實踐。抗栓的第二個部分就是抗凝血霉。抗凝血霉的重大進展是低分子肝素的研製成功,低分子肝素與靜脈肝素效果相同甚至比它更好,它會在很多領域中取代普通肝素;而戊糖的效果又好於低分子肝素。這一葯物的一大特色是不論性別、年齡、體重、手術時間,每天一次,固定劑量2.5毫克,沒有劑量的差別,這就方便了病人,保證了安全用葯。

第三條防線是防後果。如果出現了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嚴重後果,就要考慮如何盡快地、用科學的手段規范地救治病人。醫院組建胸痛中心,開通綠色通道,家屬應及時送患者去醫院挽救生命。無論是溶栓還是介入治療,都要強調時間。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作為病人,只要有胸痛就要上醫院以爭取獲救的機會。對於低危險病人應聯合使用不同的、及時的抗栓葯物,對於高危險病人應該及早地介入干預,早期使用他汀類葯物。

第四條防線是防復發。「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成功挽救病人後,做好二級預防,防止再次梗死,防止意外死亡,減慢或防止心力衰竭的發生。首先要重視生活方式的改變,得過心肌梗死的病人必須戒煙,並使用預防葯物,如阿司匹林、β阻滯劑、他汀類降脂葯物、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選擇有效的葯物,還要達到有效的劑量。國內目前存在很多衛生資源的浪費,不是品種不對,就是用葯劑量不對,沒有使病人得到應有的保護。不能片面地計算一片葯的價錢,要從宏觀上計算衛生成本。通過預防減少事件,減少住院,這才是最大的節省。

「醫生要堅持以病人為中心,醫生是病人疾痛的治癒者。醫生做什麼是一方面,但首要考慮的是病人最需要的,而不是我們在病人身上能做什麼。大家都很忙,忙於做介入,忙於做搭橋,這是必要的但是不夠的。」胡教授如是說。未來工作的重點是預防心血管病,為此醫生要堅持「ABCDE」的預防對策。A:阿司匹林、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B:β阻滯劑、控制血壓;C:降膽固醇、戒煙;D:糖尿病控制、合理飲食;E:運動,病人教育,社區工作。

----------------胡大一教授講話摘要

心衰的自我防護

心力衰竭患者採用科學的手段自我保護,是延緩病情進展、防止病情惡化的關鍵環節。患者要盡量做到以下幾點:

控制好引起心力衰竭的疾病:如針對高血壓引起的心力衰竭,通過長期治療把收縮壓及舒張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可以減少心力衰竭發生的危險。

預防可促發心力衰竭的因素,具體措施包括以下幾方面:

●預防呼吸道感染

已有心力衰竭病症但病情穩定的人若發生呼吸道感染,則非常容易使病情急劇惡化。因此,在感冒流行季節或氣候驟變情況下,患者要減少外出,出門應戴口罩並適當增添衣服,患者還應少去人群密集之處。

●掌握好活動量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體力活動,但切忌活動過多、過猛,更不能參加較劇烈的活動,以免心力衰竭突然加重。

●選擇清淡少鹽飲食

飲食應少油膩,多蔬菜水果。對於已經出現心力衰竭的病人,一定要控制鹽的攝入量。鹽攝入過多會加重體液瀦留,加重水腫,但也不必完全免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定要戒煙、戒酒,保持心態平衡,不讓情緒過於興奮波動,同時還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合理用葯

有的葯物治標迅速,可很快緩解症狀,而有的葯物則需要長期服用才能改善心臟功能,延長壽命。利尿劑,這是惟一能控制體液瀦留的葯物,但不能單獨用來控制心力衰竭,使病情穩定。洋地黃制劑(地高辛)則通過增加心肌收縮力等作用減輕患者症狀。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開博通、蒙諾等),所有左心收縮功能減退的心力衰竭病人都要用,除非病人對這類葯物有禁忌症或不能耐受,但這類葯的應用要早期開始,並長期使用才能降低死亡率,延長壽命。β-受體阻滯劑,所有左室收縮功能不良的心力衰竭病人,在病情穩定的條件下都可以用,但絕不是用葯越多越好,而是要少而精,並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葯。

冠心病的臨床類型

目前,冠心病分類、分型較多,且比較混亂。公認的臨床分型是以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分型為標准,即:心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 心絞痛又可分為勞力性心絞痛和自發性心絞痛。
(1)勞力性心絞痛 可分3類:
①新發生的心絞痛,這是指勞力性心絞痛,症狀發生於1個月以內。
②穩定型勞力性心絞痛,指勞力性心絞痛,症狀在1~3個月以上穩定不變者。
③惡化勞力性(轉劣型,增劇型)心絞痛,心絞痛誘因不變,但疼痛發作次數、程度及持續時間明顯轉劣。
(2)自發性心絞痛 指休息狀態下發作的心絞痛。其中將心絞痛發作時伴ST段抬高者,稱為變異型心絞痛。 新發生的勞力性心絞痛、轉劣型及自發性心絞痛屬不穩定型心絞痛。 冠心病中的心力衰竭,如病人無心肌梗死的臨床或心電圖證據,這一診斷只能是臆測的。
另外,心律失常可為冠心病的唯一症狀。在這種情況下,除非作冠狀動脈造影證實有冠狀動脈病變,否則也只能屬於假設性診斷。

防治冠心病的膳食原則

因為營養與冠心病的關系非常密切,因此制定合理的膳食原則對防治冠心病至關重要。 防治冠心病的合理膳食原則如下:
1 減少每日膽固醇的攝取。膽固醇的攝入量不應超過300mg/日,或100mg以下/每千卡總熱量。
2 脂肪的攝入,不應超過總熱量的30%,其中飽和脂肪酸應控制在占總熱量的10%以內。增加多不飽和脂肪酸、使飽和脂肪酸與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值宜為 7∶1∶1 。
3 食用復合碳水化合物,少吃或不吃蔗糖或葡萄糖等簡單的碳水化合物。
4 總熱量限制在標准量以內,使體重維持在標准水平,如果超重(標准體重±5公斤為正常) ,應進一步限制總熱量,或適當增加體力活動。
5 提倡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食用豆製品,食用液體植物油。
6 盡量少吃富含飽和脂肪酸或膽固醇過多的肥肉、動物油、高脂奶品及蛋黃、動物內臟等食品。
7 不要將飲用水軟化。
8 減少鈉的攝入,以氯化鈉計,每人的攝入量應首先爭取達到10克/日以下,將來能減至5g /日以下為最好。
9 飲酒:不飲或少飲,每日量不超過30g。

冠心病病人為何應少吃食鹽

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壓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之一。調查資料發現,有相當比例的冠心病病人患有高血壓,而高血壓又有促進冠心病發展的作用。因此,控制高血壓並設法降低血壓水平,對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鈉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心排血量,直接增加心臟負擔,對心臟血流供應不足的冠心病人是不利的。目前普遍認為,鈉攝入量在促進高血壓發病中起著一定的作用。流行病學資料表明,食鹽每日攝入高達20克的日本北部人,高血壓發病率可高達40%,明顯高於食鹽每日攝入約5克的北美愛斯基摩人的發病率。研究還證明:平均每天少攝入5克食鹽,平均舒張壓可降低0.53千帕(4毫米汞柱)。因此,對已患有高血壓的病人,限制食鹽可作為一種非葯物性治療手段。
那麼,冠心病病人應限制多少食鹽為宜呢?這要根據病人是否同時患有高血壓,以及高血壓的病情來決定。有人提出較為嚴格的限鹽量,規定每日不超過5克。有的人較難做到並堅持。筆者認為,應根據自己的情況,逐漸限制食鹽用量,使自己的口味漸漸習慣於低鹽膳食。具體做法是:烹調時在菜餚出鍋前將鹽撒在食物上,鹽味便可以明顯地感覺出來;還可利用糖、醋、香料等調味品,來增加食物味道,以減少食鹽用量。目前市場上出售的低鈉鹽,也是限鹽(限鈉)的一個較好的選擇。
最後應指出,鉀鹽是可以保護心肌細胞的。促進鈉排泄的降壓葯,常常增加鉀排泄,造成體內缺鉀。因此,膳食中於限鹽(限鈉)的同時,應多吃含鉀的食物,例如五穀雜糧、豆類、肉類、蔬菜和水果均含有一定量的鉀。動物性食品雖大多含鉀比蔬菜、水果高,但鈉含量、膽固醇含量較高,而蔬菜、水果含的鈉極少,所以,應多吃水果、蔬菜來補鉀。含鉀高的食物有菠菜、蘿卜、捲心菜、芹菜莖、南瓜、鮮豌豆、檸檬等,均可選食。

冷水浴對老年冠心病病人的危害

冷水浴俗稱冷水澡,包括冷水淋浴、冷水擦身、冷水浸浴及冬泳等多種形式。冷水浴可以增加體質,提高抗寒能力,對推遲衰老,防治疾病十分有利,目前不僅許多中、青年人喜歡冷水浴,而且也吸引了許多老年人。然而對於有冠心病的病人來說,不適當地進行冷水浴常可導致嚴重的不良後果。我們曾見過一些老年冠心病病人,第一次用冷水擦身就誘發了嚴重的心絞痛。還有的因天氣炎熱,出了大汗後,立即行冷水浴而誘發了急性心肌梗死。這是什麼原因呢?大家都知道熱脹冷縮這個通俗的道理吧。人體的血管,如冠狀動脈也是如此,如遇到突然寒冷的刺激,常可引起血管收縮和痙攣,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發生心絞痛和心肌梗死。因此,對於年高體弱,尤其患有高血壓病、冠心病、腦動脈硬化的老年人不宜洗冷水浴。對於體質較好的老年人,要慢慢進行適應性鍛煉,先用溫水擦身,繼用涼水,再用冷水試擦,慢慢適應後,才可用冷水浴,而且時間不要太長,動作不要太猛,必要時要准備保健葯盒。

冠心病患者如何過冬

寒冷對患者冠心病的中老年患者可謂是雪上加霜。寒冷不僅可引起血管強烈收縮,導致血壓升高,還可誘發高血壓、急性心肌梗死、心絞痛及腦血管意外等病,甚至是致命性心率失常。因此,除了定期到醫院進行診斷、檢查外,還可按照下列處方進行保健,將可防患於未然,順利過冬。

注意保暖,冬季早晚溫差較大,中老年人又習慣早鍛煉,應有適宜的「溫度緩沖」;出門時注意添加衣服。防止溫差過大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

應在清晨醒後養神5分鍾再起床活動。清晨人體的血管應變力最差,驟然活動易引發腦血管疾病,甚至腦溢血、中風等。

注意保持淡泊寧靜、樂觀自信的情緒,不大喜大悲、劇烈運動。所謂「靜益壽、躁損壽」講的就是這個人生哲理。

不可盲目進補,冬季雖是養生、進補的最佳季節,但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這時萬不可盲目進補,應飲食清淡,保持膳食營養均衡。宜多食豆類、水果、牛奶、瘦肉等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切忌辛辣、油膩。早上起來喝一杯溫開水以降低血黏度和促進腸蠕動。

採用合適的葯物進行積極治療與預防,警惕「葯物性中風」。有些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葯物除了對肝、胃具有明顯的副作用外,冬季服用還易提高血管緊張度、改變血液黏稠度,導致心腦血管病發作,甚至引起「葯物性中風」。降壓、鎮痛等葯物也應謹慎服用。因此,治療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9、我爸爸媽媽今年都50多了,媽媽有冠心病,爸爸有腸胃病,想了解一下他們的情況該怎麼養生?

二老的情況我分開說,冠心病人原則上可以適當勞動鍛煉,但盡量不要從事重體力勞動內,冠心病人的治容療還是以抗凝降脂為主,防止心肌梗死。飲食宜低糖低脂低鹽飲食,定期復診。胃腸病人你說的太籠統,消化性潰瘍以抑酸修復粘膜等為主,慢性腸炎急性期當然是葯物治療為主,緩解期應該是以生活調節為主。飲食應當忌生冷刺激,進食容易消化的食物,適當加強營養。可以採用中醫治療。體力勞動視身體情況而定。最後,網上診病只能當做參考,希望你能陪父母去醫院做詳細檢查,聽從醫囑。希望能夠幫到你。

10、冠心病患者四季養生保健有哪些?

中醫學認為「天人相應」,即自然界的一切變化均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影響,人體應適應自然。故提出順應四時的養生觀點,即人體應根據四季的氣候變化,適時的調整自身以達到適應自然。

春季萬物復甦,各種細菌、病毒也易傳播,要注意預防感冒,可服板藍根或注射抗流感的疫苗等,增強機體抵抗力。

春季氣溫寒暖無常,穿農要注意「春捂」,不要急於脫掉冬衣,以免突然遇到風寒引起感冒、肺炎而加重心肺負擔。冬去春來,鳥語花香,春風拂面,應多到戶外活動,活動時應結伴同行,並帶好急救葯品。

夏季炎熱,養生家建議此時應「晚睡早起」,晚上可約伴乘涼、聊天、品茶,以消炎夏。中醫認為夏季心氣旺盛,不宜再補,應多吃豆類食品,最忌飲食過飽。

秋季早晚溫差較大,穿衣不要驟增驟減,盡量避免早、晚外出活動,中醫認為秋氣燥,不宜吃辛辣食品,可多吃芝麻、蜂蜜、枇杷。

冬季患者應該注意保暖避寒,應該早睡晚起,減少外出活動時間,要避免在大寒、大風、大雪中鍛煉身體,可以選擇室內健身的方法。

中醫認為冬季寒宜食補,但冠心病者應注意忌大補、忌多食。另外,應避免疲勞、緊張、情緒激動,適時調整自己的心態,保持思想愉悅,樂觀開朗的良好情緒,對冠心病者而言至關重要。

冬春季節是冠心病的高發季節,冠心病者受冷空氣影響,可以引起冠狀動脈痙攣,影響心肌供血。冬春季節氣候變化無常,冠心病者保護不當,容易發生感冒,會加重病情誘發心絞痛。夏季炎熱溫度過高,也會使心率加快,誘發心絞痛的發生。

冠心病者應根據不同的氣候變化調整衣、食、住、行,以助於保養心臟,延年益壽。

與冠心病康復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