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中醫女子年齡段養生

中醫女子年齡段養生

發布時間:2020-11-04 17:48:24

1、古代有哪些養生文化?

我國歷史悠久,積累了博大精深內容豐富的養生理論與實踐,形成了世界上獨具特色的中華養生文化。我國古代的養生文化經典要首推《黃帝內經》,其他一些古籍中也廣泛涉及不同的養生觀點與理論。1.《黃帝內經》:古老的養生文化經典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醫學文獻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比較全面地闡述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系統結構,反映出中醫學的理論原則和學術思想,為中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黃帝內經》一書,不僅是一部偉大的醫學巨著,而且也是一部光輝的養生學、康復學著作。因為它全面地反映並總結了秦漢以前的養生學、康復學成就,對於中醫養生學、康復學的有關理論、原則和方法,進行了比較全面而系統的論述,從而奠定了我國養生學、康復學的理論基礎,是學習中醫養生學、康復學的必讀之書。

《黃帝內經》是戰國秦漢以來各醫家的論文匯編,其匯編成書的時間約在西漢。然自成編以後,直至唐代,仍有增損。因此,《內經》這部著作,並不是出自一人的手筆,也不是一個時代、一個地方的醫學成就,而是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各醫家的經驗總結匯編。所謂黃帝著《內經》,亦僅是託名而已。

《黃帝內經》中所闡述的養生學思想如下:

第一,正確地回答了「生命的起源是什麼」。《黃帝內經》認為生命與自然界息息相關,如《素問?寶命全形論》里指出:「天地合氣,命之曰人」;《靈樞·本神篇》亦曰:「德流氣薄而生者也」,即認為自然界的陰陽精氣是生命之源,這種認識是符合實際的。

第二,認為「天人相應」,養生學、康復學的根本點在於「順應自然」。《黃帝內經》把人與自然界看成一個整體,自然界的種種變化,都會影響人體的生命活動,即天有所變,人有所應,因而,強調要適應自然變化,避免外界侵襲。如《靈樞·本神篇》指出:「要順四時而適寒暑」,《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則提出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時順養原則。《素問·上古天真論》又明確指出「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從而開辟了中醫防病養生的先河。

第三,清楚地闡明了生命的發展規律。《黃帝內經》對人體生、長、壯、老、已的生命規律有獨到的觀察和科學的概括,不僅注意到年齡階段的變化,也注意了性別上的生理差異,如《素問·上古天真論》中,男子8歲為一生理階段,女子7歲為一生理階段的遞變規律,《靈樞·天年篇》以10歲為一階段的遞變規律,分別詳細闡述了人的生理變化特點。

第四,對衰老的認識是正確的。《黃帝內經》詳細論述了衰老的變化過程及衰老表現,並指出情志、起居、飲食、縱欲、過勞等諸方面若調節失當,是導致早衰的重要原因,並提出要「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素問·上古天真論》),初步建立了抗老防衰及老年病防治的理論基礎。

依據《黃帝內經》的原文,可以看出其中的養生思想包括以下內容:

(1)養生之道與健康長壽

影響健康長壽的因素很多,諸如先天遺傳、自然環境、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發展、醫療水平、營養狀況、個人職業等等。但能否講究養生之道,也很重要。《內經》中已把「治未病」的預防為主的思想提到戰略高度來認識,並提出能否抗衰老的關鍵是實行正確的養生之道。疾病是健康的大敵。但《內經》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因此,養生之道的目的,就是為了培補人體正氣,增強抵抗力,從而不得病或少得病。

(2)養生學、康復學的原則和方法

《黃帝內經》里提出了許多重要的養生學、康復學原則和方法,至今仍有效地指導人們的預防保健和康復實踐。現分述如下:

①協調陰陽

疾病是健康的大敵,而一切疾病發生的根本原因,《黃帝內經》都認為是由於陰陽失調,故主張治病必求於本,這個「本」就是陰陽。因此,要想不得或少得疾病,就必須注意協調陰陽,切實做到「法於陰陽」,補其不足,糾其偏勝,正所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②保陽氣,益陰精

保養陽氣和補益陰精,這是中醫養生康復學的一條重要原則。萬物之生由乎陽,萬物之死亦由乎陽。人之生長壯老,皆由陽氣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陽氣為之化。所以,「陽強則壽,陽衰則夭」,養生必須養陽。但善養生者,又必須寶其精。因為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

③順應自然

自然界的陰陽消長運動,影響著人體陰陽之氣的盛衰,人體必須適應大自然的陰陽消長變化,才能維持生命活動。如果不能適應自然界的這種變化,就會引起疾病的發生,甚至危及生命。正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說:「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因此,順應自然界陰陽消長規律養生,是中醫養生康復學的基本原則。此外,《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還提出了四時「養生」、「養長」、「養收」、「養藏」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具體方法,來抗禦外界的侵襲,預防疾病的發生,保持機體陰陽平衡,達到人與自然的整體統一。

④調攝精神

注重調攝精神,是促進人類健康長壽的重要條件之一。精神意志活動,是五臟精氣活動的體現,但反過來,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又能控制自己的精神和臟腑的活動,正如《靈樞?本臟篇》說:「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怒者也」。「御」、「收」、「適」、「和」,都有主動的含義。所以,充分發揮人的意志作用,重視精神的調養,既是養生防病、預防早衰的重要原則,也是內因為主的學術思想在攝生學說中的體現。精神意志調攝的方法,有兩個具體內容,一是養意志,二是調情志。培養意志是為了加強臟腑氣血的活動能力,調和情志則在於排除干擾臟腑氣血活動的精神因素。⑤飲食有節

《黃帝內經》十分重視飲食調理,認為飲食是人體營養的主要來源,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飲食調理得當,不僅可以保持人體的正常功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還可以治療某些疾病,飲食不足或調理不當,則可誘發某些疾病。因此,《素問·上古天真論》提出「食飲有節」的養生方法、維護脾胃化源。其內容包括節飲食、忌偏嗜、適寒溫諸方面。

⑥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是指生活起居要有一定規律,這里主要包括睡眠、勞作、性生活等幾個方面。古人觀察到,日月江河所以能長久,是因為「天行有常」,人要長壽,就要「法則大地,象似日月」(《素問·上古天真論》),使自己的生活作息保持一定的規律,才能「生氣不竭」。故《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有四季卧起早晚之宜,《素問?生氣通天論》有平旦、日中、日西將暮三時勞作歇息之分。現代生物學也認為,人體存在許多生命節律,控制著機體的生理活動。《內經》「起居有常」的養生方法,就是要人們順從這些生命節律,安排起居作息,維持機體生理功能的協調統一,保持生命力長久不衰。

(3)關於發育、衰老與長壽的論述

「生、長、壯、老、已」,是人類生命的自然規律,這說明人的生命是有一定限度的。所謂限度,是指自然壽命可以活到的年齡,傳統醫學稱之為「天年」。《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有「春秋皆度百歲」的記載。唐,王冰注曰:「度百歲,謂至一百二十歲也。」《靈樞·天年》則重點討論了關於天年的問題,提出「人之壽百歲而死……百歲乃得終。」並對人體自出生以後,從幼年、健壯、衰老直到死亡的各個階段(10~100歲)生理上、體態行動上和性情變化上的情況,作了詳細的論述,認為人生的一般壽命應當有百歲,到百歲以後才是自然趨向衰老的最終階段。《黃帝內經》認為造成早衰的主要原因是起居無節,精神失於調攝,缺少鍛煉,不注意養生防病;指出養生長壽的要旨在於順應天時,形神兼養,保全精氣,這些精闢的論述,包含著十分科學的內容,對於我們今天研究健康長壽問題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2、從中醫角度來看,飲食養生有哪些好處?

所謂「養生之道zd,莫先於食」,以及「葯食同源」、「葯補不如食補」的說法,都是在強調:吃對食物比仙丹靈葯更有用。

食物不僅僅只是供應身體能量,也同時滿足精神方面的需求,現代人有數不完的文明病,不論是生理上的病、心理上的病,歸根究柢都與飲食問題有關。飲食確實是養生中最重要的一環。合理的飲食,可以使人身體強壯,益壽延年。而飲食內不當,則是導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飲食是人體攝取營養的主要來源,是人體健康、精力充沛的重要保證。合理地安排飲食,保證飲食營養的足夠攝取,能夠保證人體充足的營養供給,更能使人體氣血充足、五臟六腑功能健全。而人體氣血充足、五臟六腑功能健全、新陳代謝功能活躍,則能使人生命力強盛,對自然界變化的應變能力就能增強,抵禦外界致病因素的力量就更加強大。

同時,飲食還能夠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根據人體的陰陽盛衰情況和食物的性味特點,安排適宜的飲食方案,或以養精、或以補形,且能夠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人體的陰陽平衡,不僅能保證身體健康,且能夠預防疾病的發容生。此外,某些具有特異作用的食物,本身就能夠直接用於某些疾病的預防和治療。

因此,合理的飲食不僅是強健身體的重要營養來源,更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3、中醫養生的特色有哪些

1.理論體系獨特
中醫養生理論,以「天人相應」、「形神合一」的整體觀念為出發點,去認識人體生命活動及其與自然、社會的關系。特別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協調,講究體內氣機升降,以及心理與生理的協調一致。並用陰陽五行學說、臟腑經絡理論來闡述人體生老病死的規律。尤其把精、氣、神作為人體之三寶,作為養生保健的核心,進而確定了指導養生實踐的種種原則,提出養生之道必須「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廣起居有常」,即順應自然,保護生機,遵循自然變化的規律,使生命過程的節奏隨著時間、空間的移易和四時氣候的改變而進行調整。

2.以和諧適度為宗旨
養生保健必須整體協調,寓養生於日常生活之中,貫穿在衣、食、住、行、坐、卧之間,事事處處都有講究。其中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和諧適度。使體內陰陽平衡,守其中正,保其沖和,則可健康長壽。例如,情緒保健要求不卑不亢,不偏不倚,中和適度,又如,節制飲食、節欲保精、睡眠適度、形勞而不倦等,都體現了這種思想。晉代養生家葛洪提出「養生以不傷為本」的觀點,不傷的關鍵即在於遵循自然及生命過程的變化規律,掌握適度,注意調節。

3.全面調養與辨證施養相結合
根據生命的發展規律,健康是指人的軀體、精神與社會關系等各個方面都處在一個相對良好的狀態,因此養生實踐活動應該伴隨著我們生命過程的各個環節,採取多種調養方法,持之以恆地進行審因施養,才能達到目的。中醫養生一方面強調從自然環境到衣食住行,從生活愛好到精神衛生,從葯館強身到運動保健等,進行較為全面的、綜合的防病保健。另一方面又十分重視按照不同情況區別對待,反對千篇一律、一個模式,而是針對各自的不同特點有的放矢,體現中醫養生的動態整體平衡和審因施養的思想。歷代養生家都主張養生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全面配合。例如,因年齡而異,注意分階段養生;順乎自然變化,四時養生;重視環境與健康長壽的關系,注意環境養生等。

4.適應范圍廣泛
養生保健是一生相伴,長期實踐的活動。人生自妊娠於母體之始,直至耄耋老年,每個年齡階段都存在著養生的內容。人在未病之時,患病之際,病癒之後,都有養生的必要。不僅如此,對不同體質、不同性別、不同地區的人也都有相應的養生措施。因此,養生學的適應范圍是非常廣泛的。它應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進行全面普及,提髙養生保健的自覺性,把養生保健活動看做是人生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4、我很愛一個女人,她是做中醫養生理療的,每天都很累很辛苦,求幾句睡覺前關心她的話,謝謝

我是女生如果以女生的角度來看,天天和我墨跡我也會煩的。男友不一定要步步緊逼,應該適當的放寬制度。另外,你要注意,她是不是有那麼一些……不喜歡你了...

5、女子養生會館,了解的人進!

我覺得你現在還是很年輕

首先第一步進這樣的公司去打工,學習管理經驗,運行模式等
其次在加盟,了解其中的全套的過程。
最後自己開

6、中醫養生

濕疹一般都是血虛外感風寒濕邪引起的,治癒一般是疏風除濕達到消除濕疹的目的,但是從根源上還是補血補氣才能從根本上治癒。

與中醫女子年齡段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