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生重在驅寒,補氣養腎溫暖過冬怎麼做
葯補遵醫囑
葯補補腎須以中醫「虛則補之」為原則,一般多適宜於各種腎虛之證,如先天不足、後天失調、久病體虛、年老體衰、婦女產後、外科手術後病人及各種慢性疾病患者等出現腎氣、腎精、腎陰、腎陽的失調。具體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相關補益葯物,不可擅自作主,自行服葯。因為醫生具備一定的中醫專業知識和辨證技能,對病人的病情用葯有一定的經驗,避免自行用葯出現葯不對證的現象。
防寒、運動很重要
防寒也是為了更好地保養腎氣。進入冬季以後,「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是養生的重要方面。意思是說人們在寒冷的冬天,一定要早睡晚起。早睡以養人體陽氣,保持溫熱的身體。起床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以後,這時人體陽氣迅速上升,此時起床,則頭腦清醒,機智靈敏。但上班族「晚起」可能很困難,這就要盡量做到「早睡」,不熬夜。生活規律,心情相對平靜。這樣,就會使身心得到恢復和調理。冬日切忌緊閉門窗,室溫不宜過高或過低。這是因為室溫過低易傷人體元陽,過高則室內、外溫差大,外出活動很容易外感。所以室溫保持在18℃~22℃為好。冬天多開展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這不但能增強免疫力、抗病力,還因腎主納氣,可幫助肺氣呼吸,預防多種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腎與膀胱一臟一腑,互為表裡,膀胱經脈行於背部,寒邪入侵,首當其沖,故冬天應注意背部保暖,穿件棉背心或毛背心,以保腎陽。古人認為,腎者主蟄,為封藏之本,因此,冬天切忌房事過度,工作、運動不可出汗過多,防止腎之陰精虧損、陽氣耗散。
冷麵
冷麵,即用冷水洗臉。冷水是指水溫20℃左右的水。冷水洗臉,可提神醒腦,早晨冷麵,使大腦興奮,還可以促進面部血液循環,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冷水的刺激可以改善面部組織的營養供應,增強面部皮膚的彈性。
溫齒
中醫認為「齒為腎之餘」,保護好牙齒就是保護好腎。溫齒,即用溫水刷牙和漱口。溫水是指水溫35℃左右的水。牙齒和牙齦在35℃左右溫度下,才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
熱足
熱足,即臨睡前用熱水洗腳泡腳。熱水是指水溫在45-50℃的水。常言道「寒從腳下起」,指雙足供血不足,熱量較少,保溫力差。所以,每晚應堅持用熱水洗腳泡腳,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增強防病能力,消除疲勞和改善睡眠。
2、百病從寒起,為什麼很多人出現了寒濕體質?驅寒的方法有哪些?
中醫將致病原因分為風、寒、暑、濕、燥、火這六種病邪,其中寒和濕十分常見。很多人不注意調理,導致釀成了大病。
「寒」是一種屬於「陰」的屬性,也是一種沒有生機的屬性。「萬物生長靠太陽」,我們身體的健康,主要是需要陽氣的溫煦,這才是生機和強壯的關鍵。如果體內寒氣偏盛,也就是陰寒內盛的時候,一般以「寒性體質」稱之。「寒氣」對身體有何影響?中醫認為,寒氣至少有三個方面的特徵:易傷陽氣,寒性收引,寒性凝滯主痛。所以,體內寒氣較重的人,陽氣是會受到影響的。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注意飲食調理。寒冬的冬季盡量多食用一些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鈣的食物,還要多吃具有溫陽益氣、補鐵活血的食物,可以驅寒暖身,比如蓮藕、魚類、蒜、木耳、肉類、姜、海帶、花生、蛤蜊、大棗等食物,這樣才能讓身體多產熱量。另外還可以多吃一些驅寒湯、祛寒粥、驅寒家常菜、驅寒茶。
俗話說:「養樹需護根 ,養人需護腳。」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而「熱水泡腳,勝過吃補葯」,則是養生學中的一句名言。如果在泡腳的水裡再加上一些花椒,那它的效果就更加妙不可言。花椒既是一種最常用的調味料,也是一味中葯,它可以起到溫中止痛、散寒等作用。 紅花泡腳有異曲同工之效,都能活血通絡,使整個機體血脈暢通。
3、祛濕驅寒 健康養生
金雀飲,祛濕袋泡茶
4、排毒祛濕驅寒,把體內濕氣出來,還自己一個健康的身體!
排毒不需吃葯,不用花錢。養生應盡量以食療為主最好。
要認清排毒概念:
疏通腸道、尿道、血管、氣管、汗腺等,使各復路排毒管道通暢,以便於進行「體內大掃除」。就是排毒。
1、「宿便是百病之源」應多吃高纖維食物:粗糧,蔬菜和水果,能促進腸道蠕動,增制加糞便體積和軟化糞便。常吃全麥片、玉知米片、或紅薯、香蕉等、蜜糖、芋頭、馬鈴薯南瓜等。具有良好的通便功效。可把腸道垃圾、毒素清除。
2、定期1個月禁食1個中午餐,只喝開水,晚餐吃蔬菜和水果,全麥片、玉米片、或紅薯促使體內毒素排出。
3、多飲水促進腎臟排毒
別誤信廣告產品,別被對方洗腦!當今廣告滿天飛!虛假垮大。
控制炭水化合物(米.面.糖分)類,肉類,脂肪類的攝入量道。多吃蔬菜水果。增加運動。
飲水可排毒,蔬菜水果可排毒,南瓜,紅薯可排毒。等中醫說"毒"就是體內多餘的東西。
5、怎麼可以驅寒
驅寒保暖可用以下5種方法:
方法1.充足睡眠養陽氣 中醫提到陽氣可以推動五臟六腑的運作,是人體溫暖的來源,陽氣不足時容易精神倦怠和怕冷。充足睡眠可以補充陽氣的不足。充足睡眠及休息,身體才有足夠的體力去抵抗外來寒冷及壓力。尤其冬天宜早睡晚起,晚上10點睡,太陽出來之後再起床,一來可以避開清晨的嚴寒,也可以減少慢性病患者因溫差過大而造成血管急速收縮,導致心臟病、中風發作的危險。盡量不要熬夜。
方法2.溫暖食物不可少 食物也是最快可以讓身體感到暖和的一招,尤其是熱騰騰的飲食。如含高蛋白質的熱牛奶、溫補功效的紅糖薑茶,或是西洋的迷迭香茶、肉桂茶,都是取暖的好來源。
方法3.緩解壓力心情好 壓力損耗人的體質,也降低人的禦寒能力。現代人睡眠時間不足,運動量少,工作時間不規律,在這種緊張的情況下,血管持續收縮,血液循環變得愈來愈差。因此養生學專家建議,最好有意識地放鬆自己,緩解壓力,比方說與朋友聚聚、聽音樂、學會放輕松。
方法4.規律運動效果好 提高自己的抗寒能力,運動是最好的方式。持續規律的運動養生習慣,可讓怕冷者的體質得到改善。運動可刺激肌肉、加快血液循環,提升免疫力。但是冬季運動不宜太激烈,一般運動到身體微微出汗,在家打打太極拳、做做柔軟活動,練練甩手功(輕松自然前後擺動),都可以加快血液循環。
方法5.溫水足浴好入眠 足部是離心臟最遠的地方,保暖能力差,冷冰冰的雙腳是很常見的。尤其足部有許多穴位與上呼吸道黏膜有關,足部受涼,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引發上呼吸道感染。睡前足浴泡腳和按摩,可以引氣下行,使足部即刻暖和起來,並助入眠。
6、用什麼泡腳可以驅寒?
1、艾葉
特別適合陽虛的人群,如手腳易冷,整晚腳冷難眠的人群。
取干艾葉30-50克(根據水的多少定,沒有嚴格標准),先用水煮開後加涼水或待降低溫度後泡腳,也可以用部分熱水浸泡艾蒿20分鍾後再加水泡腳。容易上火的人或艾葉泡完腳容易咽痛口乾的人,最好不要天天用艾葉泡腳,一周兩三次就好。
2、生薑
如果外感風寒,怕冷怕風,周身肌肉酸痛,那麼生薑一大塊,用刀拍扁或切片,再加一勺鹽煮開後泡腳,再泡個20分鍾,微微出點汗。 前提是,最好沒有發高燒或睏倦無比的情況。
3、花椒
花椒泡腳可以驅濕散寒,溫中止痛,比如肚子受涼以後,感覺肚子里有脹氣的時候,或是腹痛腹瀉的時候,可以用一小撮花椒煮水泡腳,有助於去除體內寒氣,止痛止瀉。
(6)養生驅寒擴展資料:
花椒泡腳注意事項
1、用花椒水泡腳的好處因人而異
花椒水泡腳主要適合體質偏虛寒,或者是平素比較寒的體質,對於到了冬天比別人更容易怕冷、手腳冰涼、摸著四肢都是冰涼的人比較適合;而對於一些陰虛燥熱體質的人就不太適合,這樣的病人往往會心煩,口乾咽干,易煩躁,愛出汗,手腳心發熱,這樣的體質都不太適合用花椒泡腳。
還有一些像孕婦,經期的婦女,都不建議用花椒水泡腳。糖尿病人,皮膚有破損潰爛者也不建議使用。
2、泡腳時間要注意
山西新聞網報道稱,用花椒水泡腳的時間不能太長,以剛剛出汗為宜,最好不要出大汗。對於剛開始泡腳,或者是寒性體質的人來說,可能最初一段時間出不了汗,這是體內寒氣大的表現,可適當加大用量和頻率,直到出汗為止。
3、泡腳水溫不宜過高
水太燙會讓足部充血,引起頭部供血不足,會引起頭部不適,出現頭暈等症狀。
7、天然子熱茶是什麼?真的可以養生驅寒嗎?
天然子熱茶是我目前見到的最健康的飲料,至少可以加熱到100度的飲料第一次見。很好
8、身體里寒氣重應該怎樣驅寒?
驅寒最好的時候是夏天的zd三伏天,就是冬病夏治夏天的時候喝喝薑茶,每天堅持溫足 當然水位要高最好是腳踝的4橫指的地方,溫灸 神闕 氣海關元。最好是在專業的養生調理館調理比較系統有效 教你一個很簡單的方法:用姜和紅糖煮水喝,可內以驅寒。最好是選擇老薑,取整塊姜清水洗干凈,容不需要去姜皮;切為菱狀小塊拍扁放入鍋里煮沸騰,然後加入紅糖,再煮3~5分鍾即可。
9、請問如何驅寒祛濕
用艾葉泡腳啊~~效果很好的!
先用開水泡艾葉三到四分鍾,等泡開了再泡腳,水涼了就加點熱水~放點安靜的純音樂聽著~就這樣泡四十分鍾左右身上會出些汗,我就是這么整的~~嘻嘻,祝你好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