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月九毒日是真的假的啊?
是真的。
一、什麼是九毒日
農歷五月俗稱毒月,其中更有九天傷身損氣耗精元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謂的九毒日。鄭博士提醒朋友們: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這一天有許多喝雄黃酒、插艾草……等避邪驅毒的儀式。從位理學角度來看,農歷五月,是最要注意禁忌的一個月份。
二、九毒日具體日期
九毒日一共有十天。具體日期就是:農歷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這九天為 「天地交泰九毒日」及十四日為天地交泰日。
下面鄭博士具體介紹九毒日的三階段:
1、初毒日
初五:地臘,又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
初六: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又雷齋日。
初七: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
2、中毒日
十五:月望,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又四天王巡行。
十六:九毒日,又天地元氣造化萬物之辰,犯者三年內夫妻俱亡。
十七: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
3、末毒日
廿五: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又月晦日。
廿六: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
廿七: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又斗降。
三、九毒日為何要謹慎
從位理學角度看,九毒日所在的節氣,乃陰陽相爭死生分判之時,因此,容易導致人們元氣大傷,需要謹慎為宜。我國傳統的位理學記載:
今人每多腰腿酸疼,脊肩酸麻,四肢無力,背心發熱,咳嗽不止,時而頭昏頭痛,時而眼花眼痛,秋冬則惡寒怕風,手足發冷,春夏則喉疼目紅,腹痛閉痧。正當年壯之時,乃見種種不足之症,推原其故,無不因未能節欲而來。其為病也由漸而深,由微而著,初雖所患尚小,久則釀成大病,不可不畏死而謹守於先也。多欲傷生,斷非葯餌能補,好色者恃葯以恣欲,此亡身之本也。因此,凡是能色慾撙節,自可百病消除。
四、九毒日如何禁忌
由於九毒日容易導致元氣大傷,因此,鄭博士提醒朋友們九毒日要有禁忌。禁忌什麼呢?一句話:九毒日期間需要朋友們:端容肅己,嚴禁殺生,縱欲過度。
五、九毒日從哪一天開始禁忌
既然九毒日需要有所節制,那麼,九毒日究竟從哪一天開始禁忌?鄭博士認為最好是從芒種節(農歷五月初一)禁起,戒過整個農歷五月。2012年因為有閏四月,因此如果按照公歷時間計算為:陽歷6月19日—7月18日。朋友們務必記住這段時間內要嚴禁殺生,縱欲過度。
六、九毒日禁忌好處何在
有句老話:「服葯百顆,不如一宵獨卧」。由於節氣和時間的緣由,因此九毒日能全月不同房,對身心都有極大的好處。所以古代有習俗,五月讓婦女回娘家住一個月,一年保平安五月份。
九毒日草根樹皮之品,萬難益髓填精,其能滋補者,不過偏陰偏陽,藉以流通氣血,及氣血既虧,雖葯石亦無從補救。
鄭偉建博士點評
九毒日實際上就是位理學上的「虛」日,是傷身損氣耗精元的日子,這段時間人們容易元氣受損,因此適當的清心寡慾是符合天地人和諧之原理。
2、農歷五月九毒日是否是真的?
農歷五月九毒日zd 就一樓朋友所言 及是迷信說法 而且過於誇大其害 什麼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 犯者三年內夫妻俱亡 糊亂之言 {當然古代是這么傳下此說法的)
其實原回因在於不懂科學養生所至 古人生活習慣差所致 農歷五月份天氣炎熱 過去又不象現在有空調 行房後 因天熱多汗 交後又疲憊 掋抗力下降 往往又不加註意直接冷水洗澡 冷熱交替過快 而傷身 反過來說 只要科學處理 別縱欲過度 五月你單找那所說的九毒日行房 也不會有事 如不懂節制 縱欲過度 什麼時候都一樣 必會答傷身
3、男性養生館是做什麼的
養生館是為人們提供經絡養生、健康保養、香熏SPA、美容美體、減壓放鬆等服務項目的休閑養生場所。
現代社會發病率的逐年攀生,亞健康人群的大幅增加,全社會醫療及衛生支出越來越大,呼喚著健copy康產業的全面發展,全民養生健康熱潮運動的流行。從媒體到消費者,養生與健康已經成為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3)九毒日的養生擴展資料:
亂象 各類注冊公司 「跨界」做保健
記者在多地采訪發現,各類打著「中醫養生」旗號的養生館、美容美體館遍地開花。不少店面營業執照中只有美容美發或健身洗浴服務,卻做著「跨界」業務:足療店裡做推拿、刮痧;美容店可艾灸、拔罐、中醫理療。
一些養生館打出的宣傳廣告讓人瞠目:「腋下淋巴排毒可以養顏、防癌」「農歷五月的九毒日知是一年中最毒的時候,瑤葯泡澡排毒效果事半功倍」「端午排毒,一生是福」等。
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在2016年印發的《國家中醫葯局關於促進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中要求,中醫養生保健機構不得以涉及中醫葯預防、保健、養生、健康咨詢等為道名或假借中醫理論和術語開展虛假宣傳,不得宣傳治療作用。
4、九毒日的科學解釋
人體,簡單的說來就是一個血肉之軀,能夠接收大自然的「信息」,百比如風寒暑濕燥火等,五月,是天地之間邪氣最為活躍的時候,當人在度啪啪啪的時候,精神最放鬆,身體的防禦抵抗能力也問是為鬆懈的時候,而在五毒月啪啪啪,則最容易造成邪氣入體,故對人體造成傷害。
所以,禁五毒月啪啪啪。當然,也會有以身試法者,或無知者答,那為什麼又沒有這些惡劣的結果呢?
古時候人們都是最為親近大自然的專,沒有現在復雜的居屬所,所以反應會明顯很多。現在的居所,讓人體接收「地氣」的機會很少了,而此時,恰恰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5、請問五月九毒日的說法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那麼二月份出生的人怎麼解釋
九毒日是有的, 農歷五月,包括芒種、夏至兩個節氣,是最要注意的一個月份,農歷五月俗稱毒月。
《農歷五月養知生》說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為九毒日,以及十四為天地交泰日,一共十天,夫妻禁止同房,犯者大傷元神並損壽,夭亡奇禍不測!
這十天內,務必端容肅己,嚴禁殺生,行淫,否則嚴道重傷身損氣耗精元。
君子應節制嗜欲回,食物清淡,減少酸味,增加苦味,益肝補腎。此時節應靜養,與自然和諧平定心氣。能全月不同房,對身心都有極大的好處。
所以古代有習俗,五月讓婦女回娘家住一個月,讓夫妻暫時分開,避免性生活。
其中的九毒日更要慎重。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這一天有許多喝雄黃酒、插艾草等避邪驅毒的儀式,答其中都寓有古德智慧經驗的傳承。
這與哪個月出生沒有關系的。
6、如果犯了九毒日怎麼辦
辟五月九毒之謬
來源:道教之音 作者: 郭世文 時間:2015-04-14 08:55:46 次 繁體中文版 手機訪問道教之音 昨日一位精進道友問起關於「五月九毒日之說」是否可信?因為這個說法在道眾、僧團、信士、居士之中普傳甚廣,且有諸位大師均對此說加以印證,則越發變得可信無疑了。
百度——九毒日,我們可以發現,文章多以『《黃帝內經》中有段採用軒轅黃帝和素女對話方式……』開篇。我研習《內經》多年,《內經》中一共出現過七個人物,即黃帝和他的六個臣子,岐伯(擅長醫理)、伯高(擅長針灸)、少俞(擅長外科)、少師(擅長養生)、雷公(擅長色脈)和鬼臾區(擅長氣象)。雖然《內經》是假託黃帝之名撰寫,但《內經》之中並未出現過素女這個人物,更不要說與黃帝對話……種種了,此乃一大謬誤。
也有引用『《素女經》中黃帝和素女對話……』開篇的。但《素女經》中論述兩性與節氣氣候的篇章只此《至理第六》和《禁忌第一》兩篇,但均未找到有關九毒日的身影。
按九毒日的時間來看,九毒日的立論,是以道學的「三生萬物」和易學的「七日來復」的思想為體,以太陰歷法為用,三者融合而成的理論。但後世只是在一味的傳播九毒日的日期及其危害,未曾發現有人詳細論述過九毒日的立論機理,更不知此說究竟出於何處。
九毒之說主要闡述的中心思想就是「天地交泰」四字,義在天地交泰之際,人體的生命節律不要違反天道運行規律,要順應自然,同步過度。那麼能使人體真陰真陽耗泄的「運動」無外乎就是兩性雲雨之事,所以就把此說與兩性問題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用來告誡人們此時應惜精養神,滋陰潛陽,以免相火妄動,走漏真陽,耗散真陰。但此說,機理不明,其論更有待商榷。
天人之學,首推道家內丹之法,次為《內經》運氣之術,此二者得天人關系之大成,所以上述的問題也應在此二者之間找到正確的答案。
我們要解決上述問題,首先就要了解天地交泰之際究竟是在何時?真的是在陰歷的五月十六嗎?
關於時間的問題,就要從我國的歷法說起了。我國歷法首推漢歷,漢歷運用了24節氣和設置閏月的辦法,使得歷年的平均長度等於回歸年,比較好的協調了太陽(太陽歷)和月亮(太陰歷)二者的運行周期問題,實現了陰陽合一,是世界上科學的天文歷法之一。古代術數學中,也多以節氣起卦、起命盤,如四柱預測學中就是以節氣為一個月的開始來推算人的吉凶禍福,富貴貧賤的。所以一年的五月應從芒種之日交接之時算起,而不是陰歷的五月初一。
談完了節氣我們再說一下卦象。說起卦象,對後世影響較大的就是漢易學中的「卦氣」之說,此說由西漢的孟喜首倡,其代表人物還有西漢的京房。卦氣說是運用周易卦象、爻象來解釋一年的節氣變化規律,其理論應用在內丹學方面最早且較全面的當屬東漢·魏伯陽所著的《周易參同契》。《參同契》共三卷,是現存系統闡述煉丹理論的最早著作。該書思想來源本於《周易》的卦氣說(包括十二消息說)、納甲說,並參考古煉丹術及煉丹古書,托爻象以論丹道,假卦象而述天機(天地陰陽消長變化之機),以十二辟卦通年、月、日、時四象之候,被後世譽為「萬古丹經之祖」,南懷瑾先生也曾專門對此書做過講解。在術數學中十二消息卦的理論應用最為完整的要算北宋·陳希夷(陳摶)的《河洛理數》了。對於十二消息卦的詳細內容,大家可以百度——太乙道堂,查看我早年寫的一篇文章——四時之辯,這里主要論述與九毒日相關的學理。
十二消息卦將卦象與節氣相結合,來闡述一年四季陰陽消長變化之道。子月的卦象為地雷復,一陽初升(生),節氣為大雪,中氣為冬至,故消息卦將節氣大雪作為一年的開始;午月的卦象為天風姤,一陰初降(生),節氣為芒種,中氣為夏至。由此推算,午月正是處於一年之中的中間位置,而夏至則是中中之中(午月的中間時段),是一年之中陰陽轉換的重要節點,生生之道物極必反,由陽轉陰,陰進陽退,故將此時稱為「天地交泰之際」。其實一年當中天地交泰的日子有兩個,另一個便是冬至。冬至——夏至交節前,地氣上升;夏至——冬至交節前,天氣下降。這里要重點強調的是:天地交泰,陰極則陽生,陽極則陰生,關鍵在於一個「極」字,沒有達到「極」的狀態則陰陽不生。若交泰之際,天道失序或(和)人道違逆,便會產生陰陽不生的情況,那麼天災人禍也便隨之而來了。人道違逆,主要是指機體由於受到情慾、飲食、勞倦等不良因素的影響,導致人體氣機的出入升降發生了異常和紊亂,陰陽一旦失去平衡,疾病也就悄然而至了。對於人體氣機的出入升降,《素問·六微旨大論》:中「岐伯曰: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有關天道失序的問題,《黃帝內經·素問》中的運氣學說辯得最為真切,只言片語難以言明,故在此不便論述。
中國最早的房中著作當首推《素女經》與《玄女經》。此兩書被稱為房中著作的「鼻祖」,並尊為房事理論的經典,故被後人稱其為「玄素之學」,這兩部書最先可能是各自獨立的兩本書,後世則將他們合二為一了。此外,歷代典籍對兩性問題也不乏有記載和論述,有很多都不夠系統化、明朗化和准確化,所以大家研讀相關書籍之時要懂得去糟取精,相互印證。
通過以上的論述,《素女經·禁忌第一》篇中所談到的「夏至後丙午丁未,冬至後庚申辛酉……皆不可合陰陽」一句,我們就不難看出其端倪了。夏至日後,一陰初生,其氣柔弱,丙午、丁未乾支一氣,火旺至極,此二日升騰之氣過旺,若此時行房損耗真陰,其主必然受傷(尤損男);冬至日一陽初生,其氣稚嫩,庚申、辛酉干支一氣,五行皆金,此二日肅殺之氣太盛,若此時行房真陽外泄,其主必然受克(尤損女)。男女受傷(克)之後,身體氣機自然會發生變化,甚至會產生嚴重的「後遺症」,這就是《素女經》中所說的「犯之則三年必死」的緣故。三,在這里代表的是若干多數,而不是指第三年。這種「後遺症」不會即刻表現出來,而是會潛伏在身體之中待時而發。待時,即等待天時;發,即觸發之義。「待時而發」的作用機理涉及到了《內經》運氣之學,在這里就暫不論述了。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禁忌》篇下段中所提到的「五月十六日天地牡牝日,不可行房,犯之則三年必死」的問題,很顯然這一段論述是把太陰歷的五月十五日當作了一年的中中之中,一陰初生的時候了,故這里的五月十五應作上述的夏至日才為正確。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在同一章節之中都會出現2種不同的論述,《素女經》也同《黃帝內經》一樣,絕非一時一人之作。
其實房事禁忌何止在冬至夏至、風雨雷電、朔望月晦、戊日庚申?只不過這些日子對生命氣機影響較大而已。功夫在平日,絕不是一時一刻便能達成的。禁忌之時依法從事,平日里則不知都攝陰陽,致使慾望叢生,內耗真陰,外泄真陽又有何用?!
另外,在微信、網路上廣傳的文章中說:「此時的節氣,乃陰陽相爭死生分判之時,宜從五月初一芒種節禁起,戒過一月。」此句,用「陰陽相爭死生分判」來形容陰陽消長變化的規律筆者實在不敢苟同!陰陽之道此消彼長,此長彼消,陰進陽退,陽進陰退,「夫妻」之間是何等的遷就、包容與忍讓;陰極生陽,陽極生陰,「父母」傾盡全力是何等的偉大、慈愛與無私,豈能用相爭、死生作喻?還有下句「宜從五月初一芒種節禁起,戒過一月。」五月初一與芒種節二者本就自相矛盾,讓世人「戒過一月」須依憑何者來選擇日期?是從五月初一至五月三十?亦或是從芒種起至小暑止?凡此種種不辟也罷。
觀九毒之說,出處無從考據,其理不明,其論泛泛,與天地陰陽消長之理背道而馳,相距甚遠,即使此說出自醫家或(和)陰陽家之手,也是未明大道之人所做,悲者更有諸位大師為此說「印心」開路,致使九毒之說愈發廣傳。歪理邪說不用屠刀卻殺人於無形,貽害蒼生,其罪明矣。不明道者以訛傳訛情有可原,學道之士自當克己為人、審思明辨,勿辱太上之教耳!當下應以清心寡慾為攝心之根,合於天時為生身之本,嚴謹治學為求道之志,利益眾生為修道之功。
願有緣識得此文者,與我一同以上述四句為立身基石,勤修無為,共證無上大道,福生無量天尊!
來源:道教之音http://www.isms.org/article/sort012/info-12409.html
7、九毒日是真的嗎
農歷五月九毒日 就一樓朋友所言zd 及是迷信說法 而且過於誇大其害 什麼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禍不測 犯者三年內夫妻俱亡 糊亂之言 {當然古代是這么傳下此說法的)
其實原因在於不懂科學養生所至 古人生活習慣差所致 農歷五月份天氣內炎熱 過去又不象現在有空調 行房後 因天熱多汗 交後又疲憊 掋抗力下降 往往又不加註意直接冷水洗澡 冷熱交替過快 而傷身 反過來說 只要科學處理 別縱欲過度 五月你單找那所容說的九毒日行房 也不會有事 如不懂節制 縱欲過度 什麼時候都一樣 必會傷身
8、九毒日是哪幾天
九毒日,農歷五月百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為 「天地交泰九毒日」及 十四為天地交泰日。以度上一共十天。農歷五月俗稱毒月,其中更有九天傷身損氣耗精元的日子版,就是古代所謂的「九毒日」。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這一天有許多喝雄黃酒、權插艾草……等避邪驅毒的儀式,其中都寓有古德智慧經驗的傳承。
9、哪些日子最忌房事
1、九毒日
九毒日,指的是每年的農來歷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這九天為「天地交泰九毒日」;外加十四日為天地交泰日,一共十天。農歷五月在民俗節氣里亦稱「毒月」,而毒月的九毒日是最傷身耗氣損精元的日子,忌源行房,而且古人在這些日子裡通常會喝雄黃酒、插艾草來驅邪、祛晦氣。
中醫養生方面,注重修身養性,適當的鍛煉身體,適當的房事,可以對身體健康起助百益作用。正如人們普遍認為「一滴精十滴血」,中醫養生也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人的氣血生成依靠精氣來化生,氣血旺盛,可轉生精,藏之於腎,因此有「精血同源」的說法,這些在中醫名著《黃帝內經》里也有著重介紹。所以說多欲傷身,尤其是在陽度火亢烈的九毒日同房,不僅傷身,還影響個人運勢。
2、頭七日
頭七屬於白事的日子,在民間習俗中,人過世後的七天里,過世的人不知道自己已經死問去,會在家裡或生前喜歡的地方游盪。而在宗教的說法上,男女之間的房事屬於不潔凈之事。在家族有人去世還在守靈的頭七天內不宜房事,以免沾惹去世者的靈體或污濁氣場,如不是自家親屬去世的除外。點擊查看2013年十二生肖答運程及開運旺運妙招。
10、九毒日全是一派胡言
辟五月九毒之謬
來源:道教之音 作者: 郭世文 時間:2015-04-14 08:55:46 次 繁體中文版 手機訪問道教之音 昨日一位精進道友問起關於「五月九毒日之說」是否可信?因為這個說法在道眾、僧團、信士、居士之中普傳甚廣,且有諸位大師均對此說加以印證,則越發變得可信無疑了。
百度——九毒日,我們可以發現,文章多以『《黃帝內經》中有段採用軒轅黃帝和素女對話方式……』開篇。我研習《內經》多年,《內經》中一共出現過七個人物,即黃帝和他的六個臣子,岐伯(擅長醫理)、伯高(擅長針灸)、少俞(擅長外科)、少師(擅長養生)、雷公(擅長色脈)和鬼臾區(擅長氣象)。雖然《內經》是假託黃帝之名撰寫,但《內經》之中並未出現過素女這個人物,更不要說與黃帝對話……種種了,此乃一大謬誤。
也有引用『《素女經》中黃帝和素女對話……』開篇的。但《素女經》中論述兩性與節氣氣候的篇章只此《至理第六》和《禁忌第一》兩篇,但均未找到有關九毒日的身影。
按九毒日的時間來看,九毒日的立論,是以道學的「三生萬物」和易學的「七日來復」的思想為體,以太陰歷法為用,三者融合而成的理論。但後世只是在一味的傳播九毒日的日期及其危害,未曾發現有人詳細論述過九毒日的立論機理,更不知此說究竟出於何處。
九毒之說主要闡述的中心思想就是「天地交泰」四字,義在天地交泰之際,人體的生命節律不要違反天道運行規律,要順應自然,同步過度。那麼能使人體真陰真陽耗泄的「運動」無外乎就是兩性雲雨之事,所以就把此說與兩性問題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用來告誡人們此時應惜精養神,滋陰潛陽,以免相火妄動,走漏真陽,耗散真陰。但此說,機理不明,其論更有待商榷。
天人之學,首推道家內丹之法,次為《內經》運氣之術,此二者得天人關系之大成,所以上述的問題也應在此二者之間找到正確的答案。
我們要解決上述問題,首先就要了解天地交泰之際究竟是在何時?真的是在陰歷的五月十六嗎?
關於時間的問題,就要從我國的歷法說起了。我國歷法首推漢歷,漢歷運用了24節氣和設置閏月的辦法,使得歷年的平均長度等於回歸年,比較好的協調了太陽(太陽歷)和月亮(太陰歷)二者的運行周期問題,實現了陰陽合一,是世界上科學的天文歷法之一。古代術數學中,也多以節氣起卦、起命盤,如四柱預測學中就是以節氣為一個月的開始來推算人的吉凶禍福,富貴貧賤的。所以一年的五月應從芒種之日交接之時算起,而不是陰歷的五月初一。
談完了節氣我們再說一下卦象。說起卦象,對後世影響較大的就是漢易學中的「卦氣」之說,此說由西漢的孟喜首倡,其代表人物還有西漢的京房。卦氣說是運用周易卦象、爻象來解釋一年的節氣變化規律,其理論應用在內丹學方面最早且較全面的當屬東漢·魏伯陽所著的《周易參同契》。《參同契》共三卷,是現存系統闡述煉丹理論的最早著作。該書思想來源本於《周易》的卦氣說(包括十二消息說)、納甲說,並參考古煉丹術及煉丹古書,托爻象以論丹道,假卦象而述天機(天地陰陽消長變化之機),以十二辟卦通年、月、日、時四象之候,被後世譽為「萬古丹經之祖」,南懷瑾先生也曾專門對此書做過講解。在術數學中十二消息卦的理論應用最為完整的要算北宋·陳希夷(陳摶)的《河洛理數》了。對於十二消息卦的詳細內容,大家可以百度——太乙道堂,查看我早年寫的一篇文章——四時之辯,這里主要論述與九毒日相關的學理。
十二消息卦將卦象與節氣相結合,來闡述一年四季陰陽消長變化之道。子月的卦象為地雷復,一陽初升(生),節氣為大雪,中氣為冬至,故消息卦將節氣大雪作為一年的開始;午月的卦象為天風姤,一陰初降(生),節氣為芒種,中氣為夏至。由此推算,午月正是處於一年之中的中間位置,而夏至則是中中之中(午月的中間時段),是一年之中陰陽轉換的重要節點,生生之道物極必反,由陽轉陰,陰進陽退,故將此時稱為「天地交泰之際」。其實一年當中天地交泰的日子有兩個,另一個便是冬至。冬至——夏至交節前,地氣上升;夏至——冬至交節前,天氣下降。這里要重點強調的是:天地交泰,陰極則陽生,陽極則陰生,關鍵在於一個「極」字,沒有達到「極」的狀態則陰陽不生。若交泰之際,天道失序或(和)人道違逆,便會產生陰陽不生的情況,那麼天災人禍也便隨之而來了。人道違逆,主要是指機體由於受到情慾、飲食、勞倦等不良因素的影響,導致人體氣機的出入升降發生了異常和紊亂,陰陽一旦失去平衡,疾病也就悄然而至了。對於人體氣機的出入升降,《素問·六微旨大論》:中「岐伯曰: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有關天道失序的問題,《黃帝內經·素問》中的運氣學說辯得最為真切,只言片語難以言明,故在此不便論述。
中國最早的房中著作當首推《素女經》與《玄女經》。此兩書被稱為房中著作的「鼻祖」,並尊為房事理論的經典,故被後人稱其為「玄素之學」,這兩部書最先可能是各自獨立的兩本書,後世則將他們合二為一了。此外,歷代典籍對兩性問題也不乏有記載和論述,有很多都不夠系統化、明朗化和准確化,所以大家研讀相關書籍之時要懂得去糟取精,相互印證。
通過以上的論述,《素女經·禁忌第一》篇中所談到的「夏至後丙午丁未,冬至後庚申辛酉……皆不可合陰陽」一句,我們就不難看出其端倪了。夏至日後,一陰初生,其氣柔弱,丙午、丁未乾支一氣,火旺至極,此二日升騰之氣過旺,若此時行房損耗真陰,其主必然受傷(尤損男);冬至日一陽初生,其氣稚嫩,庚申、辛酉干支一氣,五行皆金,此二日肅殺之氣太盛,若此時行房真陽外泄,其主必然受克(尤損女)。男女受傷(克)之後,身體氣機自然會發生變化,甚至會產生嚴重的「後遺症」,這就是《素女經》中所說的「犯之則三年必死」的緣故。三,在這里代表的是若干多數,而不是指第三年。這種「後遺症」不會即刻表現出來,而是會潛伏在身體之中待時而發。待時,即等待天時;發,即觸發之義。「待時而發」的作用機理涉及到了《內經》運氣之學,在這里就暫不論述了。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禁忌》篇下段中所提到的「五月十六日天地牡牝日,不可行房,犯之則三年必死」的問題,很顯然這一段論述是把太陰歷的五月十五日當作了一年的中中之中,一陰初生的時候了,故這里的五月十五應作上述的夏至日才為正確。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在同一章節之中都會出現2種不同的論述,《素女經》也同《黃帝內經》一樣,絕非一時一人之作。
其實房事禁忌何止在冬至夏至、風雨雷電、朔望月晦、戊日庚申?只不過這些日子對生命氣機影響較大而已。功夫在平日,絕不是一時一刻便能達成的。禁忌之時依法從事,平日里則不知都攝陰陽,致使慾望叢生,內耗真陰,外泄真陽又有何用?!
另外,在微信、網路上廣傳的文章中說:「此時的節氣,乃陰陽相爭死生分判之時,宜從五月初一芒種節禁起,戒過一月。」此句,用「陰陽相爭死生分判」來形容陰陽消長變化的規律筆者實在不敢苟同!陰陽之道此消彼長,此長彼消,陰進陽退,陽進陰退,「夫妻」之間是何等的遷就、包容與忍讓;陰極生陽,陽極生陰,「父母」傾盡全力是何等的偉大、慈愛與無私,豈能用相爭、死生作喻?還有下句「宜從五月初一芒種節禁起,戒過一月。」五月初一與芒種節二者本就自相矛盾,讓世人「戒過一月」須依憑何者來選擇日期?是從五月初一至五月三十?亦或是從芒種起至小暑止?凡此種種不辟也罷。
觀九毒之說,出處無從考據,其理不明,其論泛泛,與天地陰陽消長之理背道而馳,相距甚遠,即使此說出自醫家或(和)陰陽家之手,也是未明大道之人所做,悲者更有諸位大師為此說「印心」開路,致使九毒之說愈發廣傳。歪理邪說不用屠刀卻殺人於無形,貽害蒼生,其罪明矣。不明道者以訛傳訛情有可原,學道之士自當克己為人、審思明辨,勿辱太上之教耳!當下應以清心寡慾為攝心之根,合於天時為生身之本,嚴謹治學為求道之志,利益眾生為修道之功。
願有緣識得此文者,與我一同以上述四句為立身基石,勤修無為,共證無上大道,福生無量天尊!
來源:道教之音http://www.isms.org/article/sort012/info-12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