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良田養生

良田養生

發布時間:2020-05-06 22:51:31

1、急需新農村春聯,先謝了!

哈哈,夠多了吧??

001 黨員先進春風浩盪

田野富饒社會和諧

002 黨引春風,喜萬象更新窮去也

農興特色,看三陽開泰富來哉

003 固本重三農國如磐石

愛民承一脈黨似春陽

004 德政興農,千村笑語千村富

新程似錦,一路春風一路花

005 紅梅報春國泰民安構建和諧社會

瑞犬值歲風調雨順潤澤廣大鄉村

006 黨送春風 南粵鄉鄉躍馬揚鞭追遠夢

國施德政 泛珠處處築巢引鳳建新村

007 強國富民,蓋歷朝盛世

重農興教,展曠代宏圖

008 和諧社會瞳瞳目

富裕農村處處春

009 執政為民,黨架金橋通富路

謳歌頌黨,民興駿業展鴻圖

010 盛世中華水水山山成樂土

和諧民族村村寨寨沐春風

011 三高碩果豐,農村奔富家家富

四化宏圖壯,新貌迎春處處春

012 土地酬勤欣致富

農民減負喜逢春

013 和風吹拂農家暖

細雨滋潤大地新

014 春色滿園歌四化

黨恩如海澤三農

015 民安國泰,三春送暖三農活

政善人勤,五福臨門五穀豐

016 黨風正 幹部廉 春暉日燦

仁里和 村容美 燕舞鶯歌

017 致富思源源是黨

迎新創業業興邦

018 政善人和,歲月似歌歌盛世

春明景麗,江山如畫畫嘉年

019 四季如春,水躍銀鱗,山飛錦羽

千疇似海,田翻玉浪,地卷金波

020 春滿九州 政策惠民民富裕

花開四化 黨綱興國國繁榮

021 時雨潤三農 三農開泰運

春風催四化 四化展宏圖

022 盛世農村人人同迎富有

文明社會處處共建和諧

023 天降甘霖萬里春風綠四野

黨施德政八方瑞氣繞千村

024 大地富饒 山山嶺嶺花繁果茂迎新歲

陽春美好 戶戶村村人壽年豐奔小康

025 和風諧禹甸

好雨潤農桑

026 善政歸心,萬眾爭光龍起勢

春風得意,千村競富鳳來儀

027 巧借東風 喜沐甘霖 千家猶說春天故事

翠遮村落 花飛庭院 萬眾又描生態新圖

028 網傳信息新農業

樓浴雲霞好寨村

029 省委入村訪貧問苦、真是雪中送炭

縣長來鎮慰老拜年、堪稱錦上添花

030 雲兮脈脈 看柳下蹄歡 溪邊羽舞

燕也依依 羨庭前綠壯 陌上紅嬌

031 妙手繪新圖,看霞蔚雲蒸,處處頻添精彩筆

春風騰喜氣,聽山歡水笑,家家共譜小康歌

032 花榮葉茂 枝枝都作搖錢樹

春早人勤 處處皆成聚寶盆

033 看村村庭院,花樹蔥蘢添秀色

喜戶戶農家,新風洋溢尚文明

034 政順人和四時老少齊天樂

網連路暢一體城鄉似日紅

035 日麗春融 欣善政一頒 歡騰幾萬里良田沃土

山呼水頌 喜農民九億 告別三千年國稅皇糧

036 世紀初登,千村先進,千載難逢,千秋盛世

農村發展,萬戶繁榮,萬心凝聚,萬眾迎春

037 政善人和 千家田地逢春綠

民安國泰 萬里江山映日紅

038 春風催四化

德政惠三農

039 工農奮翮騰飛,歲月同珍,百族開懷歌特色

鄉鎮雄姿崛起,山川共麗,萬民放膽弄新潮

040 春入文明鄉,窮村僻壤成寶地

黨開富裕路,固本強基得民心

041 盛世展風華,壯志沖天,創業當如鷹試翼

人生懷理想,真才報國,奮蹄不必馬加鞭

042 喜滿農家,喜雨紛飛,萬里田疇逢雨綠

春回南國,春花怒放,千鄉笑臉映花紅

043 國計關民計 計善國強民富

廉風系黨風 風清鳥語花香

044 免徵農業稅、富民黨恩深似海

建設小康村、福眾政策暖如春

045 護國康民,雷厲風行除七害

培英創業,鎮興社富壯三農

046 村政猶如國政

黨風亦是春風

047 村村通大道,招財進寶

戶戶住新樓,樂業安居

048 增產增收心花放

載歌載舞喜氣揚

049 歉歲逢甘雨

熟年頌黨恩

050 養生最善日耕作

至樂無如夜讀書

051 白雪紅梅年豐國瑞

黃鶯紫燕日麗人歡

052 捷報頻傳,創業精神牛負重

英才輩出,興邦氣概虎生風

053 貧窮落後離村去

富貴文明進社來

054 青山綠水村村好

國富家強戶戶興

055 座座新樓平地起

條條公路進村來

056 善政歸心林果碩

春風化雨稻粱肥

057 自然生態

神韻山鄉

058 國策春風 城鄉處處展新貌

黨恩甘露 家國融融樂太平

059 春色嬌嬈 花果山間如畫卷

風光旖旎 米魚川上似詩篇

060 傍水新村,瑞氣滿園花著雨

依山別墅,春光搖竹柳含煙

061 同斟五穀豐年酒

共舞九州盛世春

062 策重三農,政策好,政德馨,政績喜人鄉梓旺

花開四季,村花紅,村柳綠,村居煥彩歲年豐

063 金雞歌唱豐登曲

神犬門迎先進人

064 和風送暖同奔富裕千家炙

諧曲迎春共建文明萬眾歡

065 知國策 育新人 創建農村新景象

報黨恩 破舊制 清除市井舊家風

066 昔日村窮歡樂少

今朝家富吉祥多

067 錦浪千重,山鄉春似海

鵬程萬里,瑤寨福如天

068 百里荔枝紅映綠

千疇桔果玉鑲金

069 富裕農村風光好

和諧社會氣象新

070 村辦廠戶辦廠廠興民富

山生財水生財財茂國強

071 和諧社會三春暖

民主鄉村五穀豐

072 四野展新顏物阜年豐美矣小康社會

九州鋪錦鄉霞蒸雲蔚壯哉大好河山

073 人民減負三農旺

國力提高四海威

074 盛世興農順民意

耕山致富謝黨恩

075 春融麗日鶯聲脆

翠繞山村燕語新

076 春雨春風興百業

好年好景富千家

077 政策扶貧處處歌時世

農民致富人人頌黨恩

078 峻嶺變通途滾滾車流興僻壤

山村開富路源源產品旺城鄉

079 花滿田疇春意鬧

時清禹甸日光明

080 倡農立本驅窮困

重教培才致富康

081 千家桃李千枝秀

萬頃良田萬物豐

082 政善人勤,萬戶豐盈成大治

民強國富,九州康樂展宏圖

083 潛心創業千家富

立志奔康百業興

084 文明創業家家富

科技興農處處春

085 靠政策抓信息金山銀山聚寶山山山富有

講科學用技術農業林業漁牧業業業興隆

086 大地春回,銀雨催花香滿地

長天日麗,金風送暖喜盈門

087 雨潤神州,文明果結連千里

春臨大地,經濟花開富萬家

088 春雨滋潤千村翠

黨恩沐浴萬戶春

089 彈指窮鄉成富鎮

轉眸僻壤變新城

090 壯志凌雲奔康敢作領頭雁

精心種地創業甘為俯首牛

091 鋪人間錦綉,春光大好情無限

樹鄉里文明,樂事紛繁富有源

092 千村共唱豐收曲

萬戶同吟改革詩

093 果綴新枝萬嶺春光爭艷麗

魚游碧水千塘景色競嬌妍

094 鳥語花香魚躍疑蓬萊仙景

家祥人壽年豐是南粵農村

095 春夏秋冬魚米豐,科技興農顯特色

東南西北產銷旺,鄉村創業展鴻圖

096 祖國繁榮 江北江南 處處江山爭艷麗

農村美好 春花春草 年年春色亮新鮮

097 鄉貌春花艷

村風琴韻和

098 鄉道康莊 門外四通八達

瓊樓亮麗 村中萬紫千紅

099 玉露甘霖滋潤神州四域

村姑鎮叟謳歌大計三農

100 民情敦厚鄉情厚

村路暢通財路通

101 三農政策春風暖

四化征途景象新

102 懷大志 興大業 慶大年 迎春奔大道

樹新風 育新農 施新政 示範建新村

103 心系三農 共話桑麻開富路

情連百姓 同栽桃李改窮顏

104 一展宏圖九州麗

八方瑞氣五穀豐

105 植樹造林 春來田野層層綠

求知致富 福映家園歲歲紅

106 舉國興農 又逢春雨千村綠

山鄉織錦 更喜田園萬頃金

107 燕語有聲聲聲喜報南粵春更美

燕語有聲聲聲喜報南粵春更美

108 國運昌隆四海良田呈秀色

黨恩浩盪千村畫棟現新容

109 山美水美祖國春光美

日新月新農家氣象新

110 綠染千疇田獻寶

春盈四序福流金

111 大地沐春光,蜂蝶戀紅花煥彩

三農禧日暖,田園泛綠稻揚波

112 改革春風鋪就南粵千嶺秀

富民政策贏得山河萬象新

113 甘蔗果蔬香滿徑

瓜姜芋葛秀成林

114 春臨大地 致富花開 農村田園無限美

綠滿神州 豐收歲暖 祖國河山分外嬌

115 黨振雄風 科技興農 村村喜結豐收果

國興特色 人才落戶 處處盛開幸福花

2、我國古代養生有哪些內容

1、古代的養生重點
心在五行中屬火,位居於上而屬陽。腎在五行中屬水,位居於下而屬陰。中醫常說「陰陽平衡」、「水火相濟」,就是說二者的交流要像高速公路一樣暢通。比如說,心火每時每刻都要下降,把陽氣送給腎,腎才不會寒;而腎水必須上行滋養心陰,否則,心火就會亢盛。
心和腎之間的關系就像太陽和冰川,太陽每天都要出現,把冰川一點點融化,用來灌溉良田、滋養萬物。反過來,由於冰川的存在,太陽的熱量才能得以吸收,否則大地就要變成荒漠了。
所以,心陽不足的話,就無法把充足的陽氣送給腎臟,造成腎精虧損。舉個例子吧,我們心跳加快時,明明是心臟出了問題,可很多人會說「心慌」,這個「慌」就是恐慌的意思。而恐對應的是腎臟,所以心臟出問題的時候,會影響到腎臟。
2、古代名人的養生妙招大公開
孔子提出「德潤身」,「大德必得其壽」,「仁者壽」,「修以道,修道以仁」等觀點。仁,指的是人與人之間同情、友愛的情感。壽,則有兩層含意:其一是指人的實際壽命;其二是「死而不亡謂之壽」。也就是說,有些人他們的實際壽命也許並不很長,但他們的業績和英名卻可以傳之久遠,其壽可以說超過常人。
老子主張「少私念,去貪心」,認為「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一個在物質享受上貪心不足的人,必然會得隴望蜀,想入非非,甚至損人利已,損公肥私,自已也會終日神不守舍,因心理負擔過重而損害健康。
孟子提出了「愛生而不苟生」的積極養生觀,把仁義看得高於生命,認為必要時應該「捨生取義」。他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千百年來成為仁人志士的養德名言。他還倡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尊老愛幼社會風尚。他認為良好的首先修養與練氣功一樣,有益於人體健康,每一個人都應「善養浩然之氣」。
漢代董促舒指出「養心靠義」,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使人心情常保愉悅,心理健康常存。「夫人有義者,雖貧能自樂;而大無義者,雖富莫能自存」。「故仁人之多壽者,外無貪而內清靜,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在之美以養其身。
唐代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寫道:「性既自善,內外百病悉不自生,禍亂災害亦無由作,此養性之在經也。
明代的<<壽世保元>>稱:「積善有功,常存陰德,可以延年。」張景岳在《先後天論》中寫道:「唯樂可以養生,欲樂者莫如為善。」簡明地道出了為善,快樂與養生之間的聯系。
清代養生家石天基認為:「善養生者,當以德行為主,而以調養為佐」。提出了常存安靜心,常存正覺心,常存歡喜心,常存善良心,常存和悅心,常存安樂心等,作為養德要訣。
3、古代的養生技巧

飯後先漱口:飯後的時候,我們要注意漱口,這樣可以清潔我們的口腔,有利於防止口腔疾病,古代醫學家張仲景指出「食畢當漱,令齒不敗而口香。」保持口腔濕潤度和清潔,可刺激舌上味蕾,增強味覺功能,有效防治口腔及牙齒疾病,並幫助消化。
飯後再揉腹:飯後的時候,我們可以適當的揉腹,這樣能夠促進消化,有利於身體健康。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曾提出,「每食訖,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食畢當行步躊躇。」並要求「以手摩腹數百遍,叩齒三十六,津令滿口」,只要能做到這一點,「令人能飲食,無百病」。若「飽食則卧」,就會「生百病」。具體做法:以掌心著腹,以肚臍為中心,慢而輕柔地順時針和逆時針按摩各20圈。
飯後慢慢走:「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這是很常見的諺語,但是飯後的運動一定要緩慢,不然也會給身體帶來傷害,《攝養枕中方》中記載「食止行數百步,大益人。」說的是飯後緩行,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胃腸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但不可快走,不可進行劇烈運動。散步的時間應是飯後20分鍾,絕不是剛吃完飯就出去散步。但體質較差和患有胃下垂等病的人,飯後不宜散步,而要在飯後平卧10分鍾。患有心腦血管病的人也不適合。
飯後聽音樂:《壽世保元》中說「脾好音樂,聞聲即動而磨食。」道家也有「脾臟聞樂則磨」的說法。吃飯時聽柔和清新的音樂,能促636f70797a6431333365643564進食慾並有助於消化,而飯後欣賞音樂,可以陶冶性情,使元氣歸宗,樂而忘憂。

3、萬頃良田的讀音,

萬頃良田的讀百音:wàn qǐng liáng tián
良田,有兩個釋義。
其一為名詞,指土質肥沃的田地。其二為地名。
拼音:líang tían
指土質肥沃的田地。
1、《商君書·墾令》:「度農逸則良田不荒問。」
2、三國 魏 嵇康 《養生論》:「田種者一畝十斛,謂之良田。」
3、晉 陶潛 《桃花源記》:「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答竹之屬。」
4、《北史·楊侃傳》:「親朋勸其出仕, 侃 曰:『苟有良田,何憂晚歲?但恨無才具耳。』」
5、《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倘或 善述版 日後長大成人,你可看做爹的面上,替他娶房媳婦,分他小屋一所,良田五六十畝,勿令飢寒足權矣。

4、幫忙找到《養生論》原文~謝~

【養生論】
世或有謂神仙可以學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雲上壽百二十,古今所同,過此以往,莫非妖妄者。此皆兩失其情,請試粗論之。
夫神仙雖不目見,然記籍所載,前史所傳,較而論之,其有必矣。似特受異氣,稟之自然,非積學所能致也。至於導養得理,以盡性命,上獲千餘歲,下可數百年,可有之耳。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何以言之?夫服葯求汗,或有弗獲;而愧情一集,渙然流離。終朝未餐,則囂然思食;而曾子銜哀,七日不飢。夜分而坐,則低迷思寢;內懷殷憂,則達旦不瞑勁刷理鬢,醇醴發顏,僅乃得之;壯士之怒,赫然殊觀,植發沖冠。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猶國之有君也。神躁於中,而形喪於外,猶君昏於上,國亂於下也。
夫為稼於湯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雖終歸燋爛,必一溉者後枯。然則一溉之益,固不可誣也。而世常謂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傷身,輕而肆之,是猶不識一溉之益,而望嘉穀於旱苗者也。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須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過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愛憎不棲於情,憂喜不留於意,泊然無感,而體氣和平。又呼吸吐納,服食養身,使形神相親,表裡俱濟也。
夫田種者,一畝十斛,謂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稱也。不知區種可百餘斛。田種一也,至於樹養不同,則功收相懸。謂商無十倍之價,農無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變者也。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歡蠲忿,萱草忘憂,愚智所共知也。薰辛害目,豚魚不養,常世所識也。虱處頭而黑,麝食柏而香;頸處險而癭,齒居晉而黃。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氣,蒸性染身,莫不相應。豈惟蒸之使重而無使輕,害之使暗而無使明,薰之使黃而無使堅,芬之使香而無使延哉?故神農曰「上葯養命,中葯養性」者,誠知性命之理,因輔養以通也。而世人不察,惟五穀是見,聲色是耽。目惑玄黃,耳務淫哇。滋味煎其府藏,醴醪鬻其腸胃。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氣。思慮銷其精神,哀樂殃其平粹。
夫以蕞爾之軀,攻之者非一塗,易竭之身,而外內受敵,身非木石,其能久乎?其自用甚者,飲食不節,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絕;風寒所災,百毒所傷,中道夭於眾難。世皆知笑悼,謂之不善持生也。至於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積微成損,積損成衰,從衰得白,從白得老,從老得終,悶若無端。中智以下,謂之自然。縱少覺悟,咸嘆恨於所遇之初,而不知慎眾險於未兆。是由桓侯抱將死之疾,而怒扁鵲之先見,以覺痛之日,為受病之始也。害成於微而救之於著,故有無功之治;馳騁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壽。仰觀俯察,莫不皆然。以多自證,以同自慰,謂天地之理盡此而已矣。縱聞養生之事,則斷以所見,謂之不然。其次狐疑,雖少庶幾,莫知所由。其次,自力服葯,半年一年,勞而未驗,志以厭衰,中路復廢。或益之以畎澮,而泄之以尾閭。欲坐望顯報者,或抑情忍欲,割棄榮原,而嗜好常在耳目之前,所希在數十年之後,又恐兩失,內懷猶豫,心戰於內,物誘於外,交賒相傾,如此復敗者。
夫至物微妙,可以理知,難以目識,譬猶豫章,生七年然後可覺耳。今以躁競之心,涉希靜之塗,意速而事遲,望近而應遠,故莫能相終。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而求者以不專喪業,偏恃者以不兼無功,追術者以小道自溺,凡若此類,故欲之者萬無一能成也。善養生者則不然矣。清虛靜泰,少私寡慾。知名位之傷德,故忽而不營,非欲而強禁也。識厚味之害性,故棄而弗顧,非貪而後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氣以醇白獨著,曠然無憂患,寂然無思慮。又守之以一,養之以和,和理日濟,同乎大順。然後蒸以靈芝,潤以醴泉,晞以朝陽,綏以五弦,無為自得,體妙心玄,忘歡而後樂足,遺生而後身存。若此以往,恕可與羨門比壽,王喬爭年,何為其無有哉?

5、求嵇康《養生論》

世或有謂神仙可以學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雲上壽百二十,古今所同,過此以往,莫非妖妄者。此皆兩失其情,請試粗論之。 夫神仙雖不目見,然記籍所載,前史所傳,較而論之,其有必矣。似特受異氣,稟之自然,非積學所能致也。至於導養得理,以盡性命,上獲千餘歲,下可數百年,可有之耳。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何以言之?夫服葯求汗,或有弗獲;而愧情一集,渙然流離。終朝未餐,則囂然思食;而曾子銜哀,七日不飢。夜分而坐,則低迷思寢;內懷殷憂,則達旦不瞑勁刷理鬢,醇醴發顏,僅乃得之;壯士之怒,赫然殊觀,植發沖冠。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猶國之有君也。神躁於中,而形喪於外,猶君昏於上,國亂於下也。 夫為稼於湯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雖終歸燋爛,必一溉者後枯。然則一溉之益,固不可誣也。而世常謂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傷身,輕而肆之,是猶不識一溉之益,而望嘉穀於旱苗者也。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須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過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愛憎不棲於情,憂喜不留於意,泊然無感,而體氣和平。又呼吸吐納,服食養身,使形神相親,表裡俱濟也。 夫田種者,一畝十斛,謂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稱也。不知區種可百餘斛。田種一也,至於樹養不同,則功收相懸。謂商無十倍之價,農無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變者也。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歡蠲忿,萱草忘憂,愚智所共知也。薰辛害目,豚魚不養,常世所識也。虱處頭而黑,麝食柏而香;頸處險而癭,齒居晉而黃。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氣,蒸性染身,莫不相應。豈惟蒸之使重而無使輕,害之使暗而無使明,薰之使黃而無使堅,芬之使香而無使延哉?故神農曰「上葯養命,中葯養性」者,誠知性命之理,因輔養以通也。而世人不察,惟五穀是見,聲色是耽。目惑玄黃,耳務淫哇。滋味煎其府藏,醴醪鬻其腸胃。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氣。思慮銷其精神,哀樂殃其平粹。 夫以蕞爾之軀,攻之者非一塗,易竭之身,而外內受敵,身非木石,其能久乎?其自用甚者,飲食不節,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絕;風寒所災,百毒所傷,中道夭於眾難。世皆知笑悼,謂之不善持生也。至於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積微成損,積損成衰,從衰得白,從白得老,從老得終,悶若無端。中智以下,謂之自然。縱少覺悟,咸嘆恨於所遇之初,而不知慎眾險於未兆。是由桓侯抱將死之疾,而怒扁鵲之先見,以覺痛之日,為受病之始也。害成於微而救之於著,故有無功之治;馳騁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壽。仰觀俯察,莫不皆然。以多自證,以同自慰,謂天地之理盡此而已矣。縱聞養生之事,則斷以所見,謂之不然。其次狐疑,雖少庶幾,莫知所由。其次,自力服葯,半年一年,勞而未驗,志以厭衰,中路復廢。或益之以畎澮,而泄之以尾閭。欲坐望顯報者,或抑情忍欲,割棄榮原,而嗜好常在耳目之前,所希在數十年之後,又恐兩失,內懷猶豫,心戰於內,物誘於外,交賒相傾,如此復敗者。 夫至物微妙,可以理知,難以目識,譬猶豫章,生七年然後可覺耳。今以躁競之心,涉希靜之塗,意速而事遲,望近而應遠,故莫能相終。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而求者以不專喪業,偏恃者以不兼無功,追術者以小道自溺,凡若此類,故欲之者萬無一能成也。善養生者則不然矣。清虛靜泰,少私寡慾。知名位之傷德,故忽而不營,非欲而強禁也。識厚味之害性,故棄而弗顧,非貪而後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氣以醇白獨著,曠然無憂患,寂然無思慮。又守之以一,養之以和,和理日濟,同乎大順。然後蒸以靈芝,潤以醴泉,晞以朝陽,綏以五弦,無為自得,體妙心玄,忘歡而後樂足,遺生而後身存。若此以往,恕可與羨門比壽,王喬爭年,何為其無有哉?

麻煩採納,謝謝!

6、頌揚真 善 美的名言警句

善問者,如攻堅木,百先其易者,後其節目。——《禮記·學記》

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尚書·仲虺之誥》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度語·公冶長》

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問。——鄭燮

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志就是善於提問。——普列漢諾夫

不學不成,不問不知。——漢·問王充《論衡·實知篇》

好問的人,只做了五答分種的愚人;恥於發問的人,終身為愚人。—專—佚 名

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屬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劉開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 —— 陶行知

7、「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說: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飯時,應該想想這粥飯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來之不易;我們生活所需的每半根絲、每半縷線,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幾多物質能源和幾多人的心血,應該好好珍惜.

這句話告誡人們養成勤儉節約的美德要從日常生活、穿衣吃飯做起,不要鋪張浪費.切莫把日常微小的事物看輕了,從而不知珍惜.要知道每一樣東西的背後有多少人的辛勤付出,有多少能源的消耗;樁樁件件來之不易.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出自明、清時期的朱柏廬《治家格言》,世稱《朱子家訓》)

(7)良田養生擴展資料

《朱子治家格言》是清初朱柏廬所著。朱柏廬(1617~1688),著名理學家、教育家。名用純,字致一。崑山(今屬江蘇)人。與歸有光、顧炎武為「崑山三賢」。明諸生。清順治二年(1645年)其父在守崑山城抵禦清軍時遇難。

朱柏廬侍奉老母,撫育弟妹,播遷流離,備極艱辛。局勢稍定,返回故里。因敬仰晉人王裒「攀柏廬墓」(含有不忘殺父之仇的意思)之義,故自號柏廬。居鄉教授學生,潛心治學,以程、朱理學為本,提倡知行並進,躬行實踐。

平生精神寧謐,嚴以律己,對當時願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紳,以禮自持。他與顧炎武堅辭不應康熙朝的博學鴻儒科,後又堅拒地方官舉薦的鄉飲大賓。除《朱子家訓》外,尚著有《刪補易經蒙引》、《四書講義》、《困衡錄》、《愧訥集》、《春秋五傳酌解》、《毋欺錄》等。

朱子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

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留連。

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

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

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

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

奴僕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艷妝。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

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居身務期質朴,教子要有義方。

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與肩挑貿易,勿佔便宜。

見貧苦親鄰,須加溫恤。

刻薄成家,理無久享。

倫常乖舛,立見消亡。

兄弟叔侄,須分多潤寡。

長幼內外,宜法肅辭嚴。

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

娶媳求淑女,毋計厚奩。

見富貴而生讒容者,最可恥。

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

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凶。

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毋恃勢力而凌逼孤寡,勿貪口腹而恣殺牲禽。

乖僻自是,悔誤必多。

頹惰自甘,家道難成。

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

屈志老成,急則可相倚。

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

因事相爭,焉知非我 之不是,須平心靜想。

施惠無念,受恩莫忘。

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見,不是真善。

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

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餘歡。

國課早完,即囊橐無余,自得至樂。

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

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

守分安命,順時聽天。

為人若此,庶乎近焉。

與良田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