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老年人中醫養生

老年人中醫養生

發布時間:2020-05-06 22:02:30

1、中老年人應該如何養生

中老年人應該注意生態情志養生,以培養出快樂的情緒、堅強的意志、和諧的人際關系,從而達到保持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健康的需求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家越來越關注健康,重視養生。根在養神神是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也就是人的精神狀態、思維活動。「精盈、氣充、神全」,為養生長壽之本,而調攝精、氣、神的關鍵就在於養神。養神的方法有很多。首先要做的是「安心」,即養成理智和冷靜的態度。中老年人在養生方面,應該心情安閑,心思若定,心除雜念,心清如鏡,以便真氣順暢,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形體勞作但不致疲倦,身體健康而無疾患。此外,休眠也是養神的方法。綠色睡眠是中老年人休眠養神的理想方式。貴在養性養性,也稱養德,養性養德是中醫攝生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醫家的「德全不危」,儒家的「德潤身」、「仁者壽」,釋家的「積德行善」,道家的「仁者德之光」,都是把修養德行作為養生的一項重要內容。養性的原則,無外乎仁禮、性善、知足、忍讓、寬容這幾個方面。古代養生家認為,人若想養生,必先治其身。如果一方面想延年益壽,另一方面又追求名利權勢,無異於緣木求魚。中老年人不求名利,看淡曾經擁有的權勢,自然不會產生失落感。至於榮辱得失,更是不必計較。輕得失、淡榮辱,不為情志上的悲喜所左右的養生思想,是養生史上的一種靜養觀點。若為小事斤斤計較,便有違養生的本意了。此外,還要注意舒暢情志。讀書吟詩,漫遊山林,可暢情悅心,增添興趣,有利於增壽。重在養氣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老年人退休後的養生知識可以學習一下,因此,要想健康長壽,不單單是靠葯物的治療,而且還要保養人體的真元之氣。養氣要避免三種「氣」:餒氣、悶氣、怨氣。此外,生悶氣對人體危害甚大。清代名人閻敬銘曾寫《不氣歌》以自慰,歌曰:「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倘若生氣中他計,氣出病來無人替,請來醫生將病治,反說氣病治非易,氣之危害太可懼,誠恐因病將命棄,我今嘗夠氣中氣,不氣不氣就不氣。」這個樸素的至理名言,應該是中老年人排解悶氣的靈丹妙葯。

2、老年人一直用各種方式來養生,養生法則都有哪些呢?

 在保證營養前提下的「少吃」。應把握在尚飢非飽之間的狀態。提倡養生以少食為佳,最好是「早飯清清一碗粥,夜飯少吃亦教足」。著名的麥凱效應已證實少食可延壽。

 少食還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人體潛能,而具健體強身多種效應。但單純素食,絕對素食不可取,應該是「基本吃素」,而不是一點葷也不吃,這也是人的進食原則。博食充分體現食物互補的原理。博食是獲得各種營養素使營養平衡的保證。

可以減肥、美容、防癌、健腦。素食是治文明病的核心措施。營養學家一直在強調,盡量吃植物性食物(蔬菜、水果、豆類等),少吃動物性食物(肉、魚、禽蛋、奶製品等),尤其要少吃高脂肪含量的食品,才是健康的飲食方式。但單純素食,絕對素食不可取,應該是「基本吃素」,而不是一點葷也不吃,這也是人的進食原則。

 博食的正確辦法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注意糧豆混食、米面混食,適當輔以包括肥肉在內的多種動物性食品。淡食是指多食蔬菜,少食葷菜,主張薄滋味。唐代醫學家孫思邈主張「善養性者,常很少食肉,多食飯」。正如俗話所說:魚生火、肉生痰、豆腐青菜保平安。

 一般的瓜果蔬菜經過高溫燒煮,包括維生素在內的許多營養成分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生食則無此弊端。高溫煮食,可以殺菌消毒,利於消化吸收。熟食還可以增進美味,去除惡味,使對人體不利的成分分解或揮發掉,或轉化為對人體無害的物質。飲食不潔可造成食物中毒,引起腹痛、腹瀉、下痢、嘔吐等,甚至導致細菌性痢疾。潔食包括無塵、無細菌病毒、無污染。

 多鹽、多油、多糖現在稱為「三害」,淡食還要有少鹽、少油、少糖三大內容。

3、為什麼中醫特別適合養生?

中醫適合養生,中醫養生的辦法是調節人的血液循環,對,哪個血來液不通?他可以用用手法讓血脈暢通,比如刮刮痧,拔拔火罐自,這都可以去掉風寒,所以中醫在人們的觀念上都是認可的,特別適合老年人,中醫養生療法,它可以提zd高人的免疫力,使身體血脈通毒素可以定期可以排出來,中醫在人們的觀念中是很大家認可的

4、老年人該怎樣養生保健?

現在,很多老年朋友對自己的健康特別在意,畢竟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但是,不少老年人在保健養生方面仍存在很多健康誤區。老年人根本就沒有留意到這些養生誤區。那麼,老年人如何養生才更健康科學呢?

誤區一:習慣「聞雞起舞」
中國人較勤奮,受「一日之計在於晨」的影響,大多數愛鍛煉的人都有晨練的習慣。但是清晨並不是中老年人較適宜的鍛煉時間。
首先來看外界因素:一是植物在夜間吸氧,呼出二氧化碳。因此,樹木多的地方,早晨集聚二氧化碳較多。二是夜間逆溫層出現較多,致使清晨空氣不佳。在夜間,風速較小,近地面數百米的空中出現逆溫層,大氣處於穩定狀態,污染物滯留在地表上方,難以擴散。秋、冬、春三季,近地面逆溫層使得空氣污染物在早晨6點左右最不易擴散。三是寒冷刺激本身可誘發血管痙攣,在原有病變基礎上,引發血管栓塞或梗死。
其次再來看人體內在因素:由於一夜沒有飲水,清晨血液很粘稠,增加了血管堵塞的危險性;起床後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心率加快,心臟本身需要更多的血液;早晨9~10時還是一天中血壓最高的時刻,因而早晨是中風、梗死的好發時間,醫學上稱之為「魔鬼時間」。
因此,中老年人,特別是具有心、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的人和心、腦血管病患者,不宜在早晨做較大運動量的體育鍛煉。早晨可做較輕量的鍛煉,如做廣播體操、打太極拳、舞劍、散步等。
那麼,什麼時候是適宜的鍛煉時間?下午4~5時左右最佳,其次為晚間飯後2~3小時。因為此時人體的適應能力和全身協調能力均較強,尤其是心率、血壓都較穩定,最適宜進行體育鍛煉。從外界環境講,此時植物進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氧氣含量比較充足,氣溫也比較適中,利於鍛煉。
上班族如不能在下午鍛煉,可在晚上9~10點左右鍛煉。此時鍛煉,可使大腦徹底放鬆,緩解精神緊張。晚間鍛煉還可消耗多攝入的熱量,減少夜間脂肪的儲存。
誤區二:爬山是最好的鍛煉方式
爬山對人的呼吸、心血管系統雖有很好的作用,但對中老年人膝關節的不利影響較大。「人老先老腿」。年過40歲的人,大多都有髕骨軟骨軟化。據調查,55~64歲的人85%都有一個或多個關節的老年性骨關節病,其最基本的發病原因是關節軟骨的老化和磨損。
腿彎曲時,膝關節所負重量是身體重量的3~5倍。在關節軟骨已發生退化的情況下,過多負重屈伸活動,會加劇關節軟骨的磨損。
因此,中老年人應採取既對心血管、呼吸系統有較好鍛煉作用,又不加重關節負擔和磨損的運動形式。
誤區三:身體不胖不瘦,不需要鍛煉
身材看上去比較標準的一部分中老年人往往自以為身體健康,加上有了年紀自然產生惰性,不大高興「動」,很容易就忽視了運動的重要性。專家指出,體重指數在正常范圍內的人,體成分或其他健康指標如血膽固醇、甘油三酯、血糖、骨密度等可能不正常。
體成分的不正常即體內脂肪的比重不合適。有些女同志外形看上去挺苗條,但一測成分,體脂占的比例仍過高。體脂比例過高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脂肪的絕對量較高,另一方面是肌肉成分少,因而脂肪相對含量較高。而苗條的女同志主要是屬於後一種情況。這種情況主要是鍛煉不夠和隨著年齡的增長,中年以後肌纖維逐漸減少造成的。
對體重指數正常者,鍛煉可改變體成分及肌肉脂肪結構比,並提高身體各方面的機能。
誤區四:雞蛋內含有大量膽固醇,不宜食用
血液內膽固醇含量過高,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人們對這點了解較多,但對膽固醇是維持人體生存的必需物質缺乏了解,所以出現了不吃雞蛋的誤區。
人體每日要有大量的細胞死亡和新生。以血液中紅細胞為例,每天要更新0.8%.組成這些新生紅細胞的細胞膜,需要一定量的膽固醇。膽固醇還是合成腎上腺素、性激素的主要原料並參與維生素D的合成,因此,膽固醇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
在正常情況下,對於膳食中膽固醇的含量不要限制過嚴。目前,國內外普遍認為,正常人每日膽固醇的攝入量以不超過300毫克為宜;低密度脂蛋白高和糖尿病、心血管病患者每日攝入量不超過200毫克。
雞蛋內雖然膽固醇的含量較高,但它也含有許多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建議正常人每天吃一個雞蛋;低密度脂蛋白高、患糖尿病、心血管病者每兩天吃一個雞蛋比較合適。
誤區五:植物油是「素油」,多吃點沒關系
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營養過剩,攝入熱量過多。許多人知道不能多吃肉,卻忽略了過多食用植物油造成的問題。王隴德副部長說,其實,相同重量的植物油所提供的熱量高於豬肉一倍多,是圓白菜的40倍。有專家做過測算,如每天多攝入5克(1/10兩)油而不被消耗掉,10年後則多長10公斤。平均每年多長1公斤。
有位糖尿病患者,家屬為其准備夜宵,為了讓他少吃半個饅頭,給他煎了兩個荷包蛋。其實,這兩個油煎荷包蛋比那半個饅頭要多出500千卡的熱量。使用這種食譜,糖尿病就無法控制。因此,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中油脂類在最頂層,每天每人不應超過25克(半兩)。
據北京市調查,北京居民平均每天食用植物油83克,大大超過了推薦的攝入量。按此統計,北京的居民每天從植物油中多攝入500千卡的熱量,而要消耗掉這500千卡的熱量,每天必須快走一個半小時或慢跑一個小時,否則,這些多餘的熱量就會變為脂肪儲存起來,引致肥胖。因此,必須格外注意植物油的攝入量。
膳食寶塔還顯示,碳水化合物(糧食)應是人類最基本的食物,是每天食物結構的主要成分。即使是糖尿病患者,每天進食穀物仍應占其攝入總熱量的50%~60%。糧食吃得越少,食用肉類等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越多,供給的熱量越多,心、腦血管並發症就越多。

5、老年人怎麼中醫養生?

人到老年,體質的總特點是虛,特別是血虛為主。血能內養臟腑,外濡皮毛筋骨,從而維持人體各臟腑組織器官的正常機能活動,一旦血不足,就會在人體各方面表現出來。常見的症狀是:面色蒼白無華或萎黃,頭暈眼花,心悸失眠,關節活動不利,四肢麻木,皮膚乾燥、瘙癢,精神倦怠,舌質淡,脈細無力。這種體質多由年老體弱,或老年脾胃功能低下,血液生化不足,或七情內傷過度,陰血暗耗所致。這種老年人的養生宗旨是補血養血,益氣生血。

1.飲食調養:可常食桑葚、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蘿卜、豬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魚、海參、平魚等食物。這些食物都具有補血養血的作用。

2.慎防「久視傷血」:中醫認為「目得血而能視」,因此長時間看書、看報、看電視等,不僅會損傷眼睛的視物功能,還會使本來就不足的血更虛。一般目視一個小時左右,應適當活動一下,使眼部肌肉得到放鬆,以恢復目之疲勞。

3.不要勞心過度:人的血液循環與心有關,大腦的血液靠心臟源源不斷供給,若思慮過度,就會耗傷心血。因此老年人,尤其是血虛體質的老年人不可用腦過度。一旦感到大腦疲勞時,就要調節一下,觀賞一陣風景,使心情愉快起來,就能很快消除腦的疲勞。

4.保持樂觀情緒:血虛的人時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故應振奮精神。當煩悶不安、情緒不佳時,可以找朋友談談心,或聽聽音樂,或看看幽默劇等,爭取主動排解憂愁,使精神盡快振奮起來。

5.積極參加體育運動:老年人經常感到這里痛那裡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血虛。而時常參加體育運動,能加強氣血運行,這樣可減少或避免疼痛。但運動量不宜太大,運動項目的選擇也應以傳統的健身運動為佳,如太極拳、八段錦等,還可進行郊遊、踏青,這樣既能呼吸新鮮空氣,又能活動筋骨。

6、老年人養生方法有哪些?

老人養生保健的方法
1、睡:即睡好覺,保證睡眠充足。老年人要學會有規律地生活,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保證一天有8小時的睡眠時間。 
2、保:即保持大腦的活力。老年人要多用腦,如堅持讀報看書,繪畫下棋,培養各方面的興趣愛好。研究表明,一個經常用腦的65歲老人,其腦力並不比不愛動腦的35歲的青年人差。
3、轉:即轉換不同性質的運動。在較長時間的單調工作或讀書、寫作後,應及時轉換另外不同性質的活動,使大腦神經鬆弛而不過分疲勞,使腦力保持最佳狀態。
4、活:是指活動手指,俗話說心靈手巧。經常活動手指,做兩手交替運動及轉動健身球,可以刺激大腦兩半球,有健腦益智、延緩大腦衰老的作用。
5、參:即參加社會活動和體育活動。結交年輕朋友,以接受青春活力的感染,經常保持愉快的情緒,脫離孤僻的生活環境。
6、聽:即聽優美動聽的歌曲。優美的旋律可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使人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歡樂感覺。
7、調:即調節飲食。做到粗細混雜,葷素搭配,兼收並蓄,多吃維生素和礦物質豐富的紅棗、牛奶、豆漿、蛋黃、桑椹、芥菜、芝麻、核桃仁、百合、豬腦、豬心、黑木耳以及大部分蔬菜水果;少吃些動物脂肪和含糖類食物。

老人保健注意事項
一忌久坐,久坐者傷肉。
坐是消除疲勞的一種必要的休息,但久坐易使肌肉衰退與萎縮。故老人應多參加適合自己的戶外活動,加強肌肉鍛煉,以增強體質。
二忌久立,久立者傷骨。
老年人氣血運動全靠動靜結合調節平衡,如果一直站立不動,就會影響氣血運行,使人體部分組織和細胞營養失調,出現氣滯血凝,從而招致疾病。 
三忌久視,久視傷血。人到老年,如果久視就會傷血耗氣,產生頭暈目眩等症。故老年人看報或看電視、電影應控制在一至二小時之內,不宜連續觀看。
四忌久卧,久卧傷氣。
適可而止的睡眠對老年人健康有益,久睡則身體軟弱。要順應四時,春夏季晚卧早起,秋季應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 
五忌久靜,久靜傷神。過分安靜、寂寞、無聊、孤獨的處境,會使老人變得精神不振,性情孤僻,喪失生活信心,導致健康狀況下降。另外,優美的音樂使人輕松愉快,精神煥發。故老年人應有適當的良性聲刺激,以增進身心健康。

7、中老年人應該吃什麼養生

8、老年人中醫葯健康管理服務有哪些內容

政府作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免費提供的項目:針對轄區百內65歲以上常住居民
每年為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務,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評估、體格檢查、輔助檢查和健康指導。
(一)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評估。通過問診及老年人健康狀態自評了解其基本健康狀況、體育鍛煉、飲食、吸度煙、飲酒、慢性疾病常見症狀、既往所患疾病、治療及目前用葯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情況。
(二)體格檢查。包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身高、體重、腰圍、皮膚、淺表淋巴結、心臟、肺部、腹部等常規體格檢查,並對口腔、視力、聽力和運動功能等進行粗測判斷。
(三)輔助檢查。包括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血清穀草轉氨酶、血清谷丙轉氨酶和總膽紅素)、版腎功能(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空腹血糖、血脂和心電圖檢測。
(四)健康指導。告知健康體檢結果並進行相應健康指導。
1.對發現權已確診的原發性高血壓和2型糖尿病等患者納入相應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2.對體檢中發現有異常的老年人建議定期復查。
3.進行健康生活方式以及疫苗接種、骨質疏鬆預防、防跌倒措施、意外傷害預防和自救等健康指導。
4.告知或預約下一次健康管理服務的時間。

與老年人中醫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