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竹子養生

竹子養生

發布時間:2020-05-06 17:44:14

1、竹子有哪些用途?

觀賞價值

竹子是優良的園林綠化和旅遊景觀植物。中華民族對竹子的栽培利用和審美活動歷史悠久,宋代詩人蘇軾曾寫下「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名篇,可見竹子對中華民族的深遠影響,值得人們的觀賞。

製作器具

竹子常用來制襲作食用器具,比如酒杯,竹筷,湯勺等物品。

製作衣服

古代竹子常被用來製作竹帽,竹蓑衣,竹鞋,相傳竹衣是明清官員在夏天穿的襯衣,以防汗水淋漓。

製作工藝品

竹子可被製作成竹風鈴,竹雕畫等工藝品。

食用

竹筍可以使用,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營養zd價值豐富。

2、聯系日常生活,你知道竹子有哪些作用嗎?

竹子生長快,適應性強,同時又具有廣泛的用途。竹子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竹子的利用涉及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竹子用於建築的歷史久遠,在遠古時代,人類從巢居和穴居向地面房居演進的過程,竹子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江蘇吳縣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草鞋山遺址發現有用竹作建築的材料,漢代的甘泉宮竹宮、宋代的黃岡竹樓,皆是取竹建造並負有盛名。

從服飾方面看,竹對中國人的衣飾起源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秦漢時期就出現用竹製布,取竹製冠,用竹做防雨用品的竹鞋、竹斗笠、竹傘,一直沿用至今。竹布在唐代曾是嶺南地區一些州縣的重要貢品之一,竹還是古代人裝飾的材料,說明竹對人類服飾文化的貢獻。

從食用方面看,竹筍和竹蓀是極受人們喜愛的美味山珍,竹實是歷代救荒的重要作物原料。先秦文獻中記載,3000多年前的竹筍就是席上珍饌。竹筍的食用方法多種多樣,可烹飪數千種美味佳食。竹還具有特別的醫用價值,在中國最早的醫書典籍中,就有用竹治病的歷史記載。竹的全身都是寶,葉、實、根及莖稈加工製成的竹茹、竹瀝,都是療疾效果顯著的葯用材料,竹黃、竹蓀也是治病的良葯。

交通工具和設施的產生與發展,是中國文明的標志之一,竹在交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古代交通運行工具和設施的起源與發展,均與竹子有極密切的關系,古代人取竹製造竹車、竹筏和船以及橋梁工程,創造了世界交通史上許多第一例,對世界交通工具和設施的發展,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考古資料證明,舊石器時代晚期和新石器時代早期,古代先民們就已開始用竹製造竹器。屬於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遺址發掘的陶器底部有竹編織物的印痕,南方良渚文化遺址發掘了大量的竹器紋飾的印紋陶器,浙江吳興錢山漾遺址發掘有200餘件的竹器實物。隨著社會和文化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竹器的種類也日益增多。到春秋戰國時代,竹器製作已成為當時社會的一個重要生產部門——竹器手工業,竹器製品已在當時廣大民眾生活中,成為「養生送死」不可缺少的物品。漢代有竹器生活物品60餘種,晉代有100多種,唐宋時近200種,到明清時期達250餘種。例如炊具的簞、籩、簋、碗、箸、勺、盤、厄、蒸籠等,盛放物品的筐、籃、笥、箱,傢具有床、榻、席、椅、枕、幾、屏風、桌、櫥、櫃,算具有算籌、算盤,量具有竹尺、竹筒,照明用具有燈籠、燭炬,衛生用具有帚、熏籠,裝飾用具有簾、花瓶,把玩用具有扇子、手杖,賭博用具有籌、葬用具有竹棺材,均是用竹為材料製成的。

從人類的生活環境看,竹子也發揮了其特殊的作用,古代先民很早就發現了竹子的特殊防護作用,注重發揮竹子的防護城池和居宅安全的屏障作用,歷代取竹子做圍籬牆垣,防禦盜寇,保護城池和居宅安全。竹林因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減弱噪音、凈化空氣、防止風害的作用,備受人們的青睞,古今人們都不得取之以保護和美化人類的生活環境。 由上可見,竹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領域中作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展示了竹文明的風采。因此,竹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正如蘇東坡所述:「食者竹筍,居者竹瓦,載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

3、竹子能為人做什麼?

竹子的用途很廣 從服飾方面看,竹對中國人的衣飾起源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秦漢時期就出現用竹製布,取竹製冠,用竹做防雨用品的竹鞋、竹斗笠、竹傘,一直沿用至今。竹布在唐代曾是嶺南地區一些州縣的重要貢品之一,竹還是古代人裝飾的材料,說明竹對人類服飾文化的貢獻。

從食用方面看,竹筍和竹蓀是極受人們喜愛的美味山珍,竹實是歷代救荒的重要作物原料。先秦文獻中記載,3000多年前的竹筍就是席上珍饌。竹筍的食用方法多種多樣,可烹飪數千種美味佳食。竹還具有特別的醫用價值,在中國最早的醫書典籍中,就有用竹治病的歷史記載。竹的全身都是寶,葉、實、根及莖稈加工製成的竹茹、竹瀝,都是療疾效果顯著的葯用材料,竹黃、竹蓀也是治病的良葯。

交通工具和設施的產生與發展,是中國文明的標志之一,竹在交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古代交通運行工具和設施的起源與發展,均與竹子有極密切的關系,古代人取竹製造竹車、竹筏和船以及橋梁工程,創造了世界交通史上許多第一例,對世界交通工具和設施的發展,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考古資料證明,舊石器時代晚期和新石器時代早期,古代先民們就已開始用竹製造竹器。屬於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遺址發掘的陶器底部有竹編織物的印痕,南方良渚文化遺址發掘了大量的竹器紋飾的印紋陶器,浙江吳興錢山漾遺址發掘有200餘件的竹器實物。隨著社會和文化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竹器的種類也日益增多。到春秋戰國時代,竹器製作已成為當時社會的一個重要生產部門——竹器手工業,竹器製品已在當時廣大民眾生活中,成為「養生送死」不可缺少的物品。漢代有竹器生活物品60餘種,晉代有100多種,唐宋時近200種,到明清時期達250餘種。例如炊具的簞、籩、簋、碗、箸、勺、盤、厄、蒸籠等,盛放物品的筐、籃、笥、箱,傢具有床、榻、席、椅、枕、幾、屏風、桌、櫥、櫃,算具有算籌、算盤,量具有竹尺、竹筒,照明用具有燈籠、燭炬,衛生用具有帚、熏籠,裝飾用具有簾、花瓶,把玩用具有扇子、手杖,賭博用具有籌、葬用具有竹棺材,均是用竹為材料製成的。

從人類的生活環境看,竹子也發揮了其特殊的作用,古代先民很早就發現了竹子的特殊防護作用,注重發揮竹子的防護城池和居宅安全的屏障作用,歷代取竹子做圍籬牆垣,防禦盜寇,保護城池和居宅安全。竹林因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減弱噪音、凈化空氣、防止風害的作用,備受人們的青睞,古今人們都不得取之以保護和美化人類的生活環境。 由上可見,竹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領域中作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展示了竹文明的風采。因此,竹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正如蘇東坡所述:「食者竹筍,居者竹瓦,載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
竹的種類
1.慈竹:慈竹是叢生型。竹的典型代表:高大、筒長、葉蔥濃。它的生物學特性:⑴地上部分生長特徵:6至8月筍芽出土,10月中旬生長基本停止。一般為20-30節,8至13米高;生活年限最長9年;1-2年生母竹成筍能力最強,3-5聯代發生新筍增長率大,可培育大材;一年換一次葉;開花與年齡無關,[1]與水分和營養有關,開花前葉變黃,開花後葉漸脫落,陸絡枯死,材質變脆;1年生為幼竹,2-3年生為壯竹;4-5年生為老竹。籜上有毛。⑵地下部分生長特徵:稈莖有6個節,其中只有一個節上有筍子長出(稈柄與老竹子連接部分);地下部分密集在一起,不向他處延伸,並有向地面拱起的特性;單叢莖竹地下莖須根發達,大部分於表層,最深達2米。新生幼竹當年不發根,第二年形成根系,以後逐漸減弱,6、7年生老竹活根很少;失去地上部分的莖,可在地下保持十多年才爛,如不及時處理,則層層盤結合,影響竹筍的形成和竹林生長,應割斷竹株與老篼的聯系,這叫「打篼」。
慈竹稈纖維韌性強,節稀筒長,是竹編工藝品的上乘材料。慈竹是青神最主要的竹種,在農村,幾乎家家都栽有它。
2、單竹:民間俗稱「苦慈」,是慈竹屬中,筒最長(有一米多長)的優質慈竹。竹質細膩,纖維韌性特強,能啟成薄如蟬翼、細如發絲的竹篾絲,編織成似綢、似絹的精檔竹編工藝品。這種多生長在土壤肥沃的陰山處,是竹編的最佳材料。除青神外,眉山、邛崍一帶也有些這種「苦慈」竹。
3、四季竹:這是最近幾年引進青神的優質竹種。叢生型,四季生筍而得名。慈竹屬的一種,最大的特點是稈粗大高直,一根就有幾十斤重,纖維細膩,繁殖生長快,是造紙的好材料,經濟價值大。目前,青神西龍、觀金、桂花、白果、羅灣等鄉鎮,有上十萬畝此竹基地。這種竹原產於湖南沅陵縣大坪鄉。
4、硬頭簧:叢生型,稈高直、堅硬、質厚空小,故多用於建築材料,農村都用於承重,挑、抬東西。種植量小。
5、斑竹:又名湘妃竹,散生型,稈高直,挺拔,徑大,質硬,竹面上有褐色斑點,傳說是堯帝的兩個女兒淚夫的眼淚灑在上而形成的,故名「斑竹」。這種竹多用於建築材料,也可啟成篾條作編織用。古代拉船的纖繩,多用此竹篾編制而成。其特點是水不易浸蝕它,輕便,拉力強。青神種植量不大。主產於湖南湘水流域。
6、楠竹:又名毛竹,是散生型竹的代表。稈高直,堅硬。徑大20公分左右,是建築上的好材料;竹頭是雕刻工藝品的好材料;竹筍是最佳菜餚,稱為「玉楠片」。青神種植在中岩寺、德雲寺等地。盛產於四川長寧、貴州赤水、江西、浙江、湖南等地。
7、刺楠竹:楠竹屬的一種,稈和枝丫上均有堅硬的「刺」而得名。叢生型,稈高直,挺拔粗大(徑有10多公分),肉厚、空小,筍籜無毛,葉子少。多用於建材。青神竹藝城、天廟等地有少量種植。
8、水竹:散生型,稈細長、堅硬,形如鋼管,葉稀少,竹質韌性較強。多用於竹傢具製作材料,成片大面積生長時,可用作造紙材料。青神羅灣曾有一片水竹,稱為「竹海」。
9、墨竹:散生型,是珍稀竹種。稈和枝都是黑色而得名;筍尖外殼呈紅褐色,一年後成材。是製作笛、簫管樂器的最佳材料。青神個別地方少有。
10、白粉竹:叢生型,慈竹屬,稈節長,形如「苦慈」,竹稈面上有一層薄薄的白粉而得名。
青神「竹藝城」引種的觀賞型竹有:
11、羅漢竹:叢生型,稈不高,頭部大,上身小,頭部幾節像「羅漢」肚子凸起起,故而得名。可作工藝品材料。
12、琴絲竹:叢生型,有的高大,有的矮小,稈面呈淡黃色,上面有綠色粗、細相間的線條,形如「琴絲」而得名。
13、鳳尾竹:叢生型,稈細而矮小,枝葉很細小,形如鳳尾而得名。
14、方竹:混生型,竹稈約呈方形而得名。面呈淡黃色,節環上有一圈小刺,故又名「刺竹」。可用於工藝品加工材料。此竹稀為珍稀竹類。福建拓榮縣乍洋鄉鳳里村有一片珍貴的「方竹」。
15、棕竹:混生型,其干似竹非竹,黑色有皮,心實,肉內有白鬃紋。
16、斗笠竹:混生型,稈細直、質硬,葉寬大,繁殖力強,古代用稈製作箭稈。青神人常用葉夾在竹編斗笠里,用於防雨或日曬,故而得名「斗笠竹」。
17、巨龍竹:世界上已知最粗大的巨型叢生竹種,產於我國雲南地區,當地人可以用來做水桶或大型器具。有專業人士說是金雷竹。
晉代戴凱著《竹經》和明代徐光啟著《農政全書》記載的古代竹種
1、十二時竹:竹節環繞凸出生子。丑、寅、卯、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字,蘄州安福周俊叔家有此竹,亦造物之奇也。
2、葸勞竹:出新州,一枝百葉,皮利可做礪甲,用久微滑,以酸漿漬過宿,復快利如初,多作弩箭。
3、人面竹:出郯山,竹徑幾寸,近本逮二尺,節促四面參差,竹皮有如魚鱗,面凸頗似人之面,竹大的如碗口,小的如手指,是工藝加工珍寶。
4、桃絲竹:葉如棕,身如竹,密節而實心,厚里瘦骨,天然柱杖,出巴渝間,產豫者細紋,一節四尺。
5、金鑲碧嵌竹:產自成都,與常竹無異,但稈上每節兩青兩黃相間。
6、孝順竹:稈細而長,作大絲,夏則筍從中發,源讓母竹,冬則筍從外護,母竹內包故稱慈教。
7、蘄竹:出楚蘄州,土人取其色之瑩潤者為簟,節疏者為簫管(笛)。
8、雙竹:生浙之武林西山,其妙在修篁嫩條,對抽並亂,色最可愛。
9、龍公竹:產自羅浮山,其徑大七尺許,節長丈二,葉若芭蕉。
10、弓竹:產於東方,本長百尋,其曲如藤狀,必得大木,乃倚而上,質有紋理。
11、柯亭竹:產在雲夢之南,其稈俟其年之後,劃為樂器,音最清亮。
12、桂竹:出自南康府,稈高四、五丈,圍約一尺許,狀似甘草皮而赤色。
13、思摩竹:奇在筍自節上,成竹竿之後,其節中復又生筍,出海外。
14、梅綠竹:其稈似湘妃而細,皮無旋紋,色亦暗,而大不如人,多取為扇骨。
15、大夫竹:以其修長,稈直凌雲,圍有三尺,故得是名,出鹿延。
16、龍須竹:生辰州及浙三山谷間,高不盈尺,而枝稈細僅如針,可作盆玩,但遇冬不可見霜雪。
17、臨賀竹:其桿之大,至有十抱,較之龍公竹更奇。出臨賀。
18、相思竹:出廣東,似雙竹而差大,皆兩兩相對而生。
19、疏節竹:其桿最高,每一節差一寸許,出自黎母山陽。
20、丹青竹:出自熊耳山,其葉有三色,黃、青、丹相間而生。
21、通節竹:產於溱州,其桿直上無節,而中心空洞無隔,亦異種也。
22、凝波竹:其枝葉皆似常竹,但有紅花,開似石榴,亦奇竹也。
23、沛竹:昔傳是竹長百丈,出自南荒之城,附此以志異耳。
24、扁竹:其桿極扁,出匡盧山。
25、船竹:出員丘,其大如澡盆。
26、邛竹:漢武帝遣人開,致邛竹杖。
27、觀音竹:出占城圍。

4、竹子葉泡水喝有什麼功效

1、竹子葉子泡水喝可清心利尿
竹子葉子泡水喝可以起到清心利尿的作用,特別zd是對人類的因心火織盛引發的口舌生瘡和尿少而赤等症狀有明顯的消除作用。
2、竹子葉子泡水喝可清熱除煩
清熱除煩是竹子葉子泡水喝的重要功效,人們飲用以後能緩解人類的熱瘍內和煩熱,對心煩不眠以及頭痛失語和心容胸痰熱等症狀有明顯的預防和治療作用。另外上用竹子葉子泡水喝還能起到解酒的作用,適合人們在酒醉以後飲用。

5、竹子能吃嗎。

竹子能吃。

我國是竹子的原產地之一,竹種類有200多種。春季餐桌上最常見的一道佳餚就是竹筍了,不但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被譽為「蔬食第一品」。

竹筍既是一味美食,也是一味良葯。唐代名醫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竹筍「味甘,性微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氣力,可久食」。《本草綱目》認為竹筍有「化熱、消痰、爽胃」之功。

竹筍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還具有清熱安神的功效,是養生家非常推崇的食材。常吃竹筍對春季常見的煩渴、咳嗽、小兒麻疹、風疹、浮腫、腹部脹氣等,都有不錯的緩解功效。

(5)竹子養生擴展資料

竹子的葯用價值:

1、竹瀝,是從竹子中提取的汁液,將鮮竹桿兩端去節,劈開,加熱,兩側會有液汁流出,即竹瀝液。竹瀝是治痰聖葯,以竹瀝當茶飲,可以清火祛痰、潤燥止渴;用淡竹瀝液滴眼,還可以治小兒目赤。

2、竹茹,是竹子莖稈的中間層,取少量干品煎水服,可以緩解心煩失眠、驚悸不寧、胃熱嘔吐等症狀;

3、竹黃,是寄生在竹上的真菌子座,取竹黃30克,蜂蜜60克,浸泡白酒飲用,可以緩解咳嗽痰多型的氣管炎,解胃熱止胃痛。

4、竹葉,有治咳喘、殺小蟲、解暑熱的功效,取少量竹葉泡水喝,可以緩解煩躁口渴、口舌生瘡、尿少色黃等症狀。需要注意的是,竹的功效以清熱為主,平日怕冷、手腳冰涼的體寒者慎用。

6、竹子怎麼樣養生根快

竹子的「養生」之道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人們對家居環境的追求日趨高雅。種竹、賞竹已不再是文人墨客的專利,竹子正在步入尋常百姓的生活。閑來侍弄幾竿青竹,當是別
有一番愜意與享受吧。然事有不美,如果您不了解竹的習性,不懂得科學管理,雅興恐怕要化為掃興了。為此,筆者特意拜訪了北京紫竹院研究竹子的專家范老師。
置身竹林小道,或小榭竹樓,隔一層斑駁竹影,幽而不暗,鬧而不喧,心境頓感平和。幽幽竹影,颯颯搖風中,范老師對我進行了實地培訓。
范老師介紹說,根據竹子地下莖的生長情況可將其分為三種生態型:單軸散生型、合軸叢生型和復軸混合型。不論哪種生態型的竹子,都是靠地下莖——竹鞭來供應養料的。

怎麼這片竹子的竹竿為金黃色?再仔細看來,只見上面還有一道翠綠的細條狀縱溝,這縱溝在每節之間交錯而生,非常奇妙。范老師告訴我,這種竹子名叫「金鑲
玉」,對面的那片是「玉鑲金」。這「玉鑲金」翠綠的竹竿上有金黃色的細條狀縱溝,也是每節之間交錯而生,與「金鑲玉」恰恰相反,二者相映成趣,煞是好看。

范老師說,「金鑲玉」等散生型竹子適合在庭院里栽培。為了保證竹子生存條件,栽培時我們首先要選擇向陽、背風的位置。其次要選擇1~2年生的、鞭芽飽滿、
竹竿較低矮、胸徑不太粗的母竹,挖前要確定竹鞭走向,並保留鞭長30~40厘米,以確保移植後為竹體提供充足的養料。另外,挖掘母竹時一定要多帶些母土,
且不能散團,植入深度比母竹原來入土部分稍深3~5厘米。移植後應及時澆水,開好排水溝,並設支架,以防風吹搖動根部,影響紮根。剛剛看到園子里新移植的
竹子被一些竹架支撐著,還不知為何,聽到此處茅塞頓開。
范老師接著說,栽植後的第一年要加強水分管理,因為母竹經挖、運、栽植,根系受到損傷,吸收水分能力減弱,極易由於失水而枯死和排水不良而致鞭根腐爛。因此,若久旱不雨,土壤乾燥時,必須及時澆水。
竹子成活後,每年要鬆土2~3次。鬆土有利於竹鞭的深扎、蔓延。結合鬆土,每年春秋兩季還要給竹子施肥,以保證竹子的營養需求。范老師說,有機肥是最好的肥料,但院落里施有機肥氣味不好,我們可用復合肥代替。

在一片竹林前,我發現有些竹子的根部有白色的人工噴漆,一問方知,這是范老師的實驗園。原來,竹鞭亦會老化,年久的竹鞭汲取營養的能力也會隨之減弱,而且
還會限制新生竹鞭的成長。范老師將老化的竹鞭拔除後,在新生的竹子根部噴漆作標記,以新竹的長勢驗證這一方法的有效性。眼見新竹翠綠欲滴,青青竹竿在陽光
下泛著光暈,看來這個方法不錯。如果你是一位養竹人,一位愛竹人,此舉不妨一試。
散生型竹子適合庭院種植,叢生型竹子最適合盆栽。佛肚竹是一種常見的美化家居的觀賞竹。佛肚竹莖節基部膨大如瓶,形似佛肚,名字由此得來。

種植佛肚竹應選擇疏鬆及排水性能良好的紅黃沙土,並盡量置於陽光明媚之處,使其多接受光照。當新竹生長旺盛時應減少澆水量,使盆土保持偏乾的狀態,只有當
盆土發白、竹頂梢嫩葉有些捲曲時才可以澆水。澆水時不能由頂部淋澆枝葉,否則會使葉片肥大,有礙美觀。另外,要選用淺盆栽和定時剝筍殼。因為淺盆的營養面
積有限,可抑制佛肚竹瘋長;當筍長至l0~l5厘米時,應隔日每次自下而上剝去1~2張筍殼,這樣可抑制其生長量,縮短節間長度,增強美感。
佛肚竹在初夏和初秋各萌發一次新竹。夏竹節間短且隆起比較美觀。秋竹節長且很少隆起,因而無觀賞價值,應在秋筍出土日將其掰除,以免消耗養分,這樣就可使盆栽的佛肚竹矮化,節密且「肚大」。
據范老師講,竹子的病蟲害較少,一般情況下,只要水足、肥足、光照足,背風並保持其所在小環境的空氣濕度,養好竹子不是難事。

7、竹子有什麼作用

8、養節節高竹子的好處

其一, 由於水分可以自由蒸發,在同樣環境中,比盆土栽培的植物在調節空氣濕度方面具有更明顯的作用;
其二,水養植物可省略掉盆土的管理工作,清潔衛生,養護簡單;
其三,如選用一些根系可以暴露在光下的植物,配上適宜的容器,植物全株都可以觀賞,具有更高的觀賞價值。

養護方法:
水養富貴竹初期,要注意及時換水,及修剪根部。生根後不宜換水,水分蒸發減少後才能及時加水。常換水容易造成葉黃枯萎。
在初次插入時要去掉基部的葉片,以免影響竹子生長,具體以自己的插花瓶大小而定,瓶口以下的葉片去掉即可。水達到花瓶三分之一處即可,不要多於三分之二。在生根前,每3天換水一次,生更後不要再進行換水,直接往花瓶里加水即可。天氣乾燥悶熱時,需在葉面上噴水。
水養富貴竹一般都放置在室內,雖然對陽光要求不高,但如果完全接觸不到日照,同樣會使葉子枯黃,生長不良。所以應盡量置於明亮通風環境,使其充分接觸光照。對於水養的植株,施肥可以讓植株生長的更好,水插富貴竹每月施肥一次即可。
 養護上主要是換水及水位的高度、空氣濕度的調整、光照、養分的供給問題。
換水次數不可太勤,20℃左右的室溫下,每3-5天換水一次即可,28℃左右的溫度下需要2天左右換水一次。
水位一般以1.5-2.0厘米即可,不可過深及缺水。
如果室內空氣濕度過低會使葉片無光澤,影響生長。所以要勤向葉片及莖幹上噴水增濕,但水質要純凈且水溫與室溫相同,最好是晾曬過的自來水。
光照環境以半陰為宜,不可陽光直射或蔭蔽,否則即便是其他的養護措施做得再好,也是枉然。
養分的供給主要是在水體中加入無土栽培專用肥或水培專用肥,以氮肥為主的復合肥料即可。
另外,就是防止冷風吹襲及避開空調、暖氣等。
 換水改加水
生根後不宜換水,水分蒸發後只能及時加水。常換水易造成葉黃枝萎。加的水最好是用井水,用自來水要先用器皿貯存一天,水要保持清潔、新鮮,不能用臟水、硬水或混有油質的水,否則容易爛根。
及時施肥
水養富貴竹為防止徒長,不要施化肥,最好每隔3周左右向瓶內注入幾滴白蘭地酒,加少量營養液;也可用500克水溶解碾成粉末的阿司匹林半片或VC一片,加水時滴入幾滴,即能使葉片保持翠綠。忌風吹 不要將富貴竹擺放在電視機旁或空調機、電風扇常吹到的地方,以免葉尖及葉緣乾枯。栽培提示:富貴竹在我國北方4月至10月為生長季節。應保持盆土濕潤,每半月施一次腐殖酸液肥。夏季在室外養護的要遮陰,光照過強會使葉片變黃,放在北向陽台或疏蔭下較好。
 氣候乾燥時每日向地面及葉片淋水1次至2次。11月至翌年3月要在室內養護,放南窗前可見陽光處,保持10℃以上可緩慢生長。春季3月至4月換盆換土,培養土可用泥炭土加50%園土配成。盆底先墊2厘米至3厘米厚的陶粒或粗沙礫做排水層,再加入培養土。栽後保持盆土微濕,待新芽發出後可進行正常水肥管理。栽培兩年左右要截乾重栽,植株可留5節至6 節截干,截下的部分可扦插或水養。
綁扎造型的「開運竹」多用水養。平日應放室內明亮處。氣溫較低時7天至10天換水一次,春、秋生長旺季每3天至5天換水一次,水中可加入全元素復合肥。夏日高溫期水養最好用涼開水,以免爛根或孳生藻類。冬季停肥。

9、竹子與美容護膚的關系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竹元素具有提高免疫力、滋潤皮膚、抗疲勞、抗衰老的功效。」竹已然成為超強生命力的象徵,源自東方的獨特萃竹精華,源源來釋放新生能量,帶給肌膚令人驚嘆地的活力與生機。
而以竹子外形和獨特成分為靈感來源的美容品更是風頭正勁。
解析竹子的美膚成分
竹子是目前植物界功能因子最多、搭配最合理的天然營養自庫,有近60多種營養功能因子。

「竹葉黃酮、竹葉多酚」等是目前大自然中首屈一指的天然有機抗氧化物,可媲美zd「靈芝」和「花旗參」的養生功效。
竹葉黃酮能抑制脂質過氧化可與維生素C相媲美;抗衰老、抗應激和抗疲勞的作用與純蜂花粉相當;抗菌、消炎和抗病毒的作用與茶多酚相似;鎮咳祛痰、清熱解毒的功效勝竹瀝一籌,還能顯著增強人體對不良環境和疾病的抵抗力。

與竹子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