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寒露前後吃什麼最養生 寒露時節的飲食方案
1.藕
「荷蓮一身是寶,秋藕最補人」,寒露後空氣乾燥,人容易煩躁不安。這時要多吃一些清心潤燥的食物來去秋燥。蓮藕富含鐵、鈣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質、維生素以及澱粉,有明顯的開胃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益血益氣的功效,也可增強人體免疫力。
2.山楂
「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寒露山楂紅,山楂含鈣量在秋季水果中最高,每百克果肉中含鈣52毫克。孕婦和兒童對鈣的需求大,這兩類人群不妨在飯後吃點山楂。
3.蜜桃
2016年10月8號是寒露時節,寒露的來襲意味著寒冷天氣的到來,同時也有不少的蔬果上市。因此寒露養生吃什麼好呢?當然是這些剛剛上市的食物。下面就詳細介紹幾種寒露養生必吃的食物。
寒露養生吃什麼
1.藕
「荷蓮一身是寶,秋藕最補人」,寒露後空氣乾燥,人容易煩躁不安。這時要多吃一些清心潤燥的食物來去秋燥。蓮藕富含鐵、鈣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質、維生素以及澱粉,有明顯的開胃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益血益氣的功效,也可增強人體免疫力。
山楂
2.山楂
「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寒露山楂紅,山楂含鈣量在秋季水果中最高,每百克果肉中含鈣52毫克。孕婦和兒童對鈣的需求大,這兩類人群不妨在飯後吃點山楂。
3.蜜桃
寒露蜜桃屬北方晚熟桃品種,成熟期在寒露前後,故名「寒露蜜桃」。桃子味甘而性溫,過多食用容易上火,嚴重的還會身上起瘡,尤其是平時內熱偏盛、易生瘡癤的人更不宜多吃。大人最好不要給嬰幼兒餵食桃子,因為桃子中含有大量的大分子物質,嬰幼兒腸胃透析能力差,無法消化這些物質,很容易造成過敏反應。另外沒有完全成熟的桃子最好不要食用,以免引起腹脹或腹瀉。
4.柚子
柚子性寒、味酸,可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消腫止痛,適用於胃病、消化不良、痰多氣喘等症。柚子以富含維生素C聞名,其所含的有機酸,大部分為枸櫞酸,而枸櫞酸具有消除人體疲勞的作用。有益於心血管病及肥胖病患者食用。
5.柑橘
柑橘也是最佳的寒露養生食物。柑橘一般在秋季大量上市,它還有大量的維生素B1,維生素B1對神經系統的信號傳導具有重要作用。而在秋季盛產的水果當中,柑橘的維生素B1含量最高。此外,柑橘的果實、果皮、果核以及根等都有不同的葯理作用。
6.石榴
石榴性溫、味甘、澀,入肺、腎、大腸經。石榴的營養特別豐富,果實中含有維生素C、維生素B、有機酸、蛋白質以及鈣、磷、鉀等礦物質。具有助消化、軟化血管、降脂降糖等多種功效。
7.柿子
柿子具有潤肺止咳、清熱生津、化痰軟堅的功效。鮮柿生食,對肺癆咳嗽、咳嗽痰多、虛勞咯血等症有良效。紅軟熟柿,可治療熱病煩渴、口乾唇爛、熱痢等症。
8.螃蟹
寒露的一大習俗是吃螃蟹。蟹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為上等名貴水產。螃蟹的營養也十分豐富,蛋白質的含量比豬肉、魚肉都要高出幾倍,鈣、磷、鐵和維生素A的含量也較高。中醫認為,河蟹性寒,味咸,具有清熱散結、通脈滋陰、補益肝腎、生精益髓、和胃消食、散熱通絡、強壯筋骨等功效。煮螃蟹以清蒸最原汁原味,營養價值高。
9.山葯
寒露養生也離不開山葯。山葯屬於薯類,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纖維,多種維生素,包括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和鈣、磷、鉀、鈉、鎂、鐵、鋅、銅等多種礦物質。山葯雖然可以同時滋補很多臟器,但最終還是以補腎為主,經常吃山葯可以增強腎臟的排毒功能。拔絲山葯是很好的一種食用方法,用焦糖「炮製」過的山葯,補腎抗毒的功效會增強
2、寒露養生習俗吃什麼 寒露吃什麼傳統食物
1、芝麻
寒露到,天氣由涼爽轉向寒冷。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時養生理論。這時人們應養陰防燥、潤肺益胃。於是,民間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習俗。在北京,與芝麻有關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後的熱門貨,如芝麻酥、芝麻綠豆糕、芝麻燒餅等。
黑芝麻熬成的芝麻糊,再加上一些冰糖,每天早晚喝一次,可以有效減少肺部的刺激感,同時還可以滋潤呼吸道,消除呼吸道壁上附著的痰液,這樣很快就可以潤肺止咳,連呼吸都覺得非常順暢,秋季咳嗽的人不妨試試這個妙方吧。
2、螃蟹
老南京關於寒露的習俗有吃螃蟹、收拾夏裝等。也有俗話說「寒露發腳,霜降捉著,西風響,蟹腳癢」,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團臍,十月尖」,眼下雌蟹卵滿、黃膏豐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節,等農歷十月以後,最好吃的則要輪到公蟹了。
蒸食螃蟹最營養!用手捏住螃蟹兩排腿根處的大蓋兩側,然後用牙刷刷所有能刷到的地方。盡量刷干凈再放在盛器里;再將薑末放在小酒碗內,加熬熟的醬油、白糖、味精、黃酒、麻油攪和。另取一小碗,放醋待用;最後,將螃蟹上籠,用火蒸15至20分鍾,至蟹殼呈鮮紅色時取出。
3、花糕
由於天氣漸冷,樹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們謂此為「辭青」。九九登高,還要吃花糕,花糕因「糕」與「高」諧音,以「食糕」代替「登高」,希望自己或親友能平安吉祥、百事俱高。
制花糕的原料分為皮料(精粉、大油、水)、酥料(精奶、大油)、餡料(棗泥、花生仁、葡萄乾、青椒、黑芝麻、熟江米粉、小磨香油、蜂蜜、桂花等),經和面、制酥、包餡後,將生坯拍成兩個片中間夾上各種果仁,然後上爐燒烤,即成外形美觀,色澤素雅的重陽花糕。
4、柿子
民諺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紅了皮。」軟糯的柿子等到秋天才成熟,果味甘澀、性寒,入肺、脾、胃,清熱潤肺。其所含的維生素及糖分要高出一般水果一到兩倍。可以養肺護胃,清除燥火,經常食用能夠補虛、止咳、利腸、除熱。
空腹食柿子易患胃柿石症,所以最好飯後食用,盡量少食柿皮。同時也要控制食量,不宜同食含纖維素較多的蔬菜等食物,患有慢性胃炎者、消化不良等胃功能低下者、胃大部切除和糖尿病人不宜食用。
5、菊花酒
寒露與重陽節接近,此時菊花盛開,為除秋燥,某些地區有飲「菊花酒」的習俗,這一習俗與登高一起,漸漸移至重陽節。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麴釀制而成,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
如今的菊花酒做法一般是用甘菊花2000克、枸杞500克、當歸500克、生地黃1000克,加水適量煎汁,用紗布過濾後待用。用糯米3000克,洗凈後加清水適量煎至半熟瀝干,與菊花汁混勻蒸熟,拌入適量酒麴,裝入瓦壇中,包好發酵,直到有甜味時即成。
一般來說,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這時已可見初霜。飲食養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基礎上,適當多食甘、淡滋潤養生的食品,既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
3、過了寒露,該怎麼養生
貫眾健康指導建議:過了寒露應起居調整。秋季涼熱交替,氣溫逐漸下降,不要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這是一條很好養身之道,而「一場秋雨一場涼」,提醒我們要隨著天氣轉涼逐漸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俗話說「春捂秋凍」,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有利於提高皮膚和鼻粘膜耐寒力,對安度冬季有益。秋天早晚涼意甚濃要多穿些衣服。另外,秋季腹瀉多發季節應特別注意腹部保暖。
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證睡眠充足,注意勞逸結合。初秋白天氣溫高電扇不宜久吹;深秋寒氣襲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經常打開門窗,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條件許可情況下,居室及其周圍可種植一些綠葉花卉讓環境充滿生機又可凈化空氣促進身體健康。
飲食調養。「寒露」時節起,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從中醫角度上說,這節氣在南方氣候最大的特點是「燥」邪當令,而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此時期人們的汗液蒸發較快,因而常出現皮膚乾燥,皺紋增多,口乾咽燥,乾咳少痰,甚至會毛發脫落和大便秘結等。所以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
飲食上應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類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蘿卜、番茄、蓮藕、牛奶、百合、沙參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蘿卜、冬瓜、藕、銀耳等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早餐應吃溫食,最好喝熱葯粥,因為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黃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葯、鴨、魚、肉等食品。同時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注意補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蘋果、水柿、提子等水果。此外還應重視塗擦護膚霜等以保護皮膚,防止乾裂。
精神調養。精神調養也不容忽視,由於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時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涼之感,出現情緒不穩,易於傷感的憂郁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因勢利導,宣洩積郁之情,培養樂觀豁達之心是養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
寒露養生的注意事項
寒露時節的飲食應注意葷素搭配。寒露過後,適當進食一些高蛋白食物補充能量。寒露之後,天氣乾燥,很容易出現口渴、咽干、唇燥、皮膚干澀等「秋燥」現象,因此,還應多吃一些新鮮蔬菜,多喝白開水、綠豆湯、牛奶等;水果以應季水果為主,橘子、梨、葡萄等都是不錯的選擇。特別是年老體弱之人,可對症選擇相應的西洋參、枸杞等適時進補。
寒露時節應及時添加衣物。要知道,寒露過後,早晚溫差較大,空氣乾燥,這往往會使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強。因此,對於喜歡外出鍛煉的人來說,最好避免太早或太晚出門;為了及時預防感冒,要適時添衣,加強鍛煉。這個時節,哮喘病會越來越重,有痔瘡的人也可能病情加重,此類患者應格外當心。
那麼,為什麼「寒露不露腳」呢?
「寒露不露腳」的含義
進入寒露後,就不能再「秋凍」了,夜晚溫度將會降得更低,因此老人、小孩要特別注意保暖,不要赤膊,以防涼氣侵入體內。最重要的是注意腳部的保暖,以防「寒從足生」。「寒露不露腳」,正是這個道理。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較少,再加上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差,非常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
因此,寒露過後足部保暖是重中之重,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襪外,還要養成睡前用熱水泡腳的習慣,熱水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可減少下肢酸痛的發生,緩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勞,同時還能提高抵抗力。
4、寒露養生有哪些注意事項
5、寒露吃什麼 寒露滋補養生的五款粥
一、梨子粥:
梨子2隻,洗凈後連皮帶核切碎,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因梨具有良好的潤燥作用,用於煮粥,可作為秋令常食的保健食品。
二、栗子粥:
栗子50克、粳米100克加水同煮成粥。因栗子具有良好的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的作用,尤其適用於老年人腰腿專酸痛、關節痛等。
三、芝麻粥:
芝麻50克、粳米100克,先將芝麻炒熟,研成細末,待粳米煮熟後,拌入芝麻同食。適於便秘、肺燥咳嗽、頭暈目眩者食用。
四、胡蘿卜粥:
將胡蘿卜用素油煸炒,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因胡蘿卜中含有胡蘿卜素,人體攝入後可轉化為維生素A,適於皮膚乾燥、口唇乾裂者食用。
五、菊花粥:
菊花60克,粳米100克,先將菊花煎湯,再同煮成粥。因其具有散風熱、清肝火、明目等功效,對秋季風熱型感冒、心煩咽燥、目赤腫痛等有較好的治療功效。同時對心血管疾屬病也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6、寒露節氣吃什麼養生 寒露吃什麼蔬菜水果
水果有梨、提子、荸薺、香蕉等。
寒露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許多人會相繼出現中醫上所說的百「涼燥」症狀,即咽干、鼻燥、皮膚乾燥等。寒露時節,養生最主要的是預防「涼燥」,從養陰防燥、潤肺益胃方面入手度。
在飲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蘿卜、番茄、蓮專藕、百合、沙參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水果有梨、提子、荸薺、香蕉等;蔬菜有胡蘿卜、屬冬瓜、蓮藕、銀耳等,以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
7、寒露養生食譜有哪些
寒露保養重點在三大補,主要百是補養五臟提升元氣:
一是用山葯胡蘿度卜燉羊肉,此湯補體健腎,提升元氣;
二是五豆粥,用小米配紅、黃、黑、綠、蠶豆熬粥喝,能調和五臟,濡養腸胃,提知升內在能量。
三是菊花茶,菊花多在秋季開放,秋道季肺氣當令,所以可以潤肺、補腎氣,菊花茶還可以中和版羊肉湯的火氣。為增強權進補效果,閑暇時還可以多敲足三里,提升脾胃運化功能。
8、寒露節氣到,氣候越來越涼,身體差該如何養生?
最近天氣越來越寒冷,陰陽交替,早晚溫差大,如何能保養好自己的身體呢?
1、飲食方面
根據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春要升補、夏要清補、長夏要淡補、秋要平補、冬要溫補,此時應以平補為原則,以補肺為主。
霜降時節後,飲食原則應以滋陰潤肺為宜。為防止秋燥,可以適當多食用一些甘寒汁多的食物,如梨、柚子、甘蔗、香蕉、柑橘等各類水果,蔬菜可多食胡蘿卜、冬瓜、銀耳、蓮藕及各種豆類製品等,也可服用白木耳、芝麻、蜂蜜、冰糖等食品以潤肺生津,少吃辛辣食物,如姜、蔥、蒜、辣椒等,特別是辛辣火鍋、燒烤要少吃,謹防乾燥、上火。
2、運動
在秋季的時候,如果可以堅持一個比較適宜的身體鍛煉,不單單是可以給我們的身體上調養肺氣,還可以給我們的身體上提高肺臟器官的功能,有利於增強自己身體上的組織器官帶來的免疫功能受損,也能增加一定的抵禦能力。
此時秋高氣爽,可以選擇登高等運動。登高可以使肺功能得到舒暢,同時登至高處,極目遠眺,心曠神怡,可舒緩心情。也可選擇廣播體操、健美操、太極拳、太極劍、球類運動等。另外,倒行行走也是防病祛疾、延年益壽的有效健身方式之一。因倒行行走是一種反序運動,運動時能刺激前行時不常活動的肌肉,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機體平衡能力。
3、睡眠
俗話所說的「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勞作,養其精也」便非常合理。霜降後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養神氣,勞逸適度便可養其腎精。
專家說,早睡可順應陽氣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因此秋季養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為避免血栓的形成,應該順應節氣,分時調養,確保健康。
另外寒露時節,在起居上,更要合理安排。研究認為,在氣溫下降和空氣乾燥時,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強。當環境氣溫降低後,人體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會下降,因此,為了及時預防感冒,要適時更衣。
9、寒露怎麼養生,寒露的養生方法,寒露養生保
貫眾健康指導建議:過了寒露應起居調整。秋季涼熱交替,氣溫逐漸下降,不要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這是一條很好養身之道,而「一場秋雨一場涼」,提醒我們要隨著天氣轉涼逐漸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俗話說「春捂秋凍」,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有利於提高皮膚和鼻粘膜耐寒力,對安度冬季有益。秋天早晚涼意甚濃要多穿些衣服。另外,秋季腹瀉多發季節應特別注意腹部保暖。
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證睡眠充足,注意勞逸結合。初秋白天氣溫高電扇不宜久吹;深秋寒氣襲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經常打開門窗,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條件許可情況下,居室及其周圍可種植一些綠葉花卉讓環境充滿生機又可凈化空氣促進身體健康。
飲食調養。「寒露」時節起,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從中醫角度上說,這節氣在南方氣候最大的特點是「燥」邪當令,而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此時期人們的汗液蒸發較快,因而常出現皮膚乾燥,皺紋增多,口乾咽燥,乾咳少痰,甚至會毛發脫落和大便秘結等。所以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
飲食上應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類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蘿卜、番茄、蓮藕、牛奶、百合、沙參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蘿卜、冬瓜、藕、銀耳等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早餐應吃溫食,最好喝熱葯粥,因為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黃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葯、鴨、魚、肉等食品。同時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注意補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蘋果、水柿、提子等水果。此外還應重視塗擦護膚霜等以保護皮膚,防止乾裂。
精神調養。精神調養也不容忽視,由於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時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涼之感,出現情緒不穩,易於傷感的憂郁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因勢利導,宣洩積郁之情,培養樂觀豁達之心是養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
寒露養生的注意事項
寒露時節的飲食應注意葷素搭配。寒露過後,適當進食一些高蛋白食物補充能量。寒露之後,天氣乾燥,很容易出現口渴、咽干、唇燥、皮膚干澀等「秋燥」現象,因此,還應多吃一些新鮮蔬菜,多喝白開水、綠豆湯、牛奶等;水果以應季水果為主,橘子、梨、葡萄等都是不錯的選擇。特別是年老體弱之人,可對症選擇相應的西洋參、枸杞等適時進補。
寒露時節應及時添加衣物。要知道,寒露過後,早晚溫差較大,空氣乾燥,這往往會使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強。因此,對於喜歡外出鍛煉的人來說,最好避免太早或太晚出門;為了及時預防感冒,要適時添衣,加強鍛煉。這個時節,哮喘病會越來越重,有痔瘡的人也可能病情加重,此類患者應格外當心。
那麼,為什麼「寒露不露腳」呢?
「寒露不露腳」的含義
進入寒露後,就不能再「秋凍」了,夜晚溫度將會降得更低,因此老人、小孩要特別注意保暖,不要赤膊,以防涼氣侵入體內。最重要的是注意腳部的保暖,以防「寒從足生」。「寒露不露腳」,正是這個道理。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較少,再加上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差,非常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
因此,寒露過後足部保暖是重中之重,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襪外,還要養成睡前用熱水泡腳的習慣,熱水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可減少下肢酸痛的發生,緩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勞,同時還能提高抵抗力。